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无机材料学报在esi里面吗

发布时间:2023-02-20 07:25

无机材料学报在esi里面吗

我国最好大学排名时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生源质量。很多同学将生源质量与录取分数划等号,其实二者之间是有差别的。生源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分,不仅仅是单纯的成绩排名,还会涉及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因此生源质量排名与录取分数排名并不相同,但在当前情况下这两个排名相差不大。

在最好大学的生源质量排名中,我国有38所大学得分超过75分,清华大学以100分的成绩稳居第一名。这38所大学中有10所211大学的排名非常不错,超过吉大、重大等985大学。尤其值得学生关注的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生源质量仅次于浙大,赶超南开、天大等名校。今天我们了解一下究竟是哪10所211大学的生源质量超985!

一、生源质量80分以上的5所211大学
1、“两财一贸”:是这10所211大学中排名最靠前的3所大学,上财、央财和外经贸3所大学的得分分别是:86.2分、85.2分和84.2分。“两财一贸”如此受到学生的欢迎,除本身的实力之外,与这3所大学地处一线城市有很大关系,但想要进入这3所大学,除付出努力外天分也是少不了的。

2、北外和中国政法大学:生源质量排名中语言类大学表现突出,北外和上外双双进榜。但在得分上北外的分数要高于上外,得分仅次于“两财一贸”。北外生源质量的得分是81.8分。

法大是我国政法类大学排名第一的顶尖学府,虽然在得分上落后于北外和上财等高校,但该校依旧可说得上是211大学中的“翘楚”,该校的法学专业学科评估结果为A+全国排名第一,是法学专业学生最好的选择。中国政法大学生源质量的得分是80.8分。

二、生源质量75分以上的5所211大学
1、西南财经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2所大学的入榜,使得财经类大学占据了10所211大学中的5个席位,这点足以体现财经类大学的受欢迎程度。但这两所财经类大学在学科实力方面与“两财一贸”存在一定差距,西财和中南大都没有A+学科,西财的优势学科是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中南大的优势学科是应用经济和法学。西南财经大学生源质量得分是76.6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得分75.1分。

2、上外和中传:上外和中传是语言类大学中的佼佼者,排名和实力仅次于北外。北外、上外和中传是语言类大学中仅有的3所211大学。上外的生源质量得分是77.5分,中传的得分是75.8分。

3、北京邮电大学:北邮进入生源质量排名毫无意外可言,该校的专业备受学生喜爱是近年来比非常火的一所大学。北邮的生源质量得分是78.2分。

除以上10所211大学之外,生源质量得分在70分以上的211大学还有南航、西电、南理工等大学,从学校的名气以及毕业生就业优势等方面来看,这些211大学并不比985大学差,因此学生在选择目标大学时不一定非要执着于985还是211!高考不易,选择慎重!

在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排名中,重庆大学的排名如何?

重庆的大学很多,但是双一流大学不多。只有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其中重庆大学是全国985和211重点大学。所以重庆大学综合实力最强。在全国大学生竞赛排名中,重庆大学排名靠前。根据第六轮大学生竞赛最新测评排名,重庆大学排名第22位。重庆大学是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一直以来,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入重庆大学学习,进入一个好的大学,这样不仅能锻炼自己,还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全国39所985高校之一,全国31所学位授权和自考高校之一。它的综合实力很强。学科建设:重庆大学拥有9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9个,双一流学科3个,工程、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临床医学、动植物科学等8个学科在ESI全球排名中位居前1%。

在最新的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被评为a类,另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与土木工程是重庆大学的王牌专业,很受考生欢迎。其实之前我也希望自己能考上重庆大学读书,但是因为离家太远,父母也不是很同意,所以我选择了离家近的大学。重庆大学是专业的简称。

重庆大学的教育资源很好,学生的生活条件也很好。我们不必担心安全问题。许多学生喜欢在重庆大学学习。有的人考上了,有的人没考上,考上的人很开心。没考上的人很沮丧,但还有斗志。或许这就是重庆大学的魅力所在。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庆大学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2020年,重庆大学多名校友被评为优秀企业家。此外,为培养新型工程人才,重庆大学成立了岳明科技创新实验班,并加强与华为等企业的合作培养人才。

中科大江海龙教授Angew:MOF基单原子催化剂助力低浓度CO2电还原

第一作者:焦龙博士 ;通讯作者:江海龙教授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论文DOI:10.1002/anie.202008787

在该工作中,我们构筑了一系列同构的卟啉基MOF材料,通过调变卟啉中心的金属物种,从而衍生得到了一系列含有不同金属物种(Fe, Co, Ni, Cu)的单原子催化剂材料,这些催化剂除了金属物种不同,金属负载量、配位环境、比表面积、孔尺寸等特性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了有效的变量控制。在该模型体系构筑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不同单原子材料电催化CO2还原性能, 其中单原子Ni催化剂(Ni1-N-C)表现出了最高的CO选择性,并且在CO2浓度降低至15%的含量时,最优的CO选择性依然可以超过80%,展示了单原子催化剂在实际CO2催化转化中巨大的应用前景。

单原子催化剂(SACs)在诸多反应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并且已经成为了多相催化的前沿领域。通常情况下,SACs的催化性能不仅依赖于金属活性位点的本征活性,同时也会受到活性位周围的微环境以及载体的物理化学特性的调控。然而,由于不同金属物种的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方法的不同,得到的单原子催化剂除了金属物种外,许多理化特性例如单原子金属的负载量、孔结构等等都不尽相同。由于变量的复杂性,给对比不同单原子活性位的本征活性带来很大的挑战。单原子金属修饰N掺杂碳(M1-N-C)材料,作为重要的一类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表现出的优异的性能。然而,文献报道的M1-N-C材料的碳载体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孔隙结构、表面积、形貌等),使得即使相同的金属中心,M1-N-C的活性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有鉴于此,我们希望发展一种通用的单原子合成策略同时可以实现微环境和载体性质的严格控制,从而来判别单原子不同金属物种的活性位点的内在活性。

我们在调研单原子催化剂相关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例如在CO2电催化还原反应中,即使相同金属中心,不同文献中报道的催化活性有时候差异会非常大。我们发现这些催化剂的载体性质、金属载量、活性位微环境等通常差异较大,很难去对活性位的本征活性做出客观的评价。我们基于一种卟啉基的多变量MOF,MOF的卟啉配体中心金属种类可以任意调变而不影响MOF的拓扑结构和形貌,进一步借助MOF和它的衍生材料结构上的继承关系,可以严格控制MOF衍生不同单原子材料的理化性质,从而为对比不同金属中心的催化活性提供了良好的模型体系。

除了活性位点的识别,CO2利用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高能耗的CO2捕获和净化过程。具体来说,为了达到高选择性,目前报道的CO2RR通常在纯CO2中进行。然而,实际工业过程中可用的CO2原料的实际浓度相对较低,例如燃煤电厂和钢铁/石化行业排放的CO2气体浓度分别在5-15%和14-33%左右。考虑到CO2 中C=O键键能大约在 806 kJ/mol,热力学比较稳定性,活化较为困难。另外其在水溶液中有限的溶解度,低的CO2浓度会显著影响其催化转化的活性,为CO2的直接利用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开发高效的低压下二氧化碳直接转化电催化剂非常重要,但目前很少能实现。

Scheme 1. Illustration showing the general fabrication of single-atom M1-N-C catalysts based on MTV-MOFs for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我们基于混合配体策略,通过改变金属卟啉配体中心金属的种类,构筑了一系列同构的卟啉MOF,通过衍生之后获得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金属中心(Fe, Co, Ni, Cu)的碳基单原子催化剂材料 (Scheme 1)。卟啉中心金属的改变并未影响MOF的结构和形貌,借助于MOF前驱体和它的衍生材料结构上的继承性,获得的一系列单原子催化剂材料。除单原子金属种类之外,其他理化性质(形貌,成分,孔结构等)同样可以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实现了变量的控制。

Figure 1.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in pure CO2. a) LSV curves of Ni1-N-C in pure Ar- and CO2-saturated 0.5 M KHCO3. b) FEs and c) TOFs of M1-N-C for CO in pure CO2-saturated 0.5 M KHCO3. d) Tafel plots of M1-N-C for CO2RR. e) Durability test of Ni1-N-C at a constant potential of -0.8 V vs RHE in pure CO2.

基于得到的一系列单原子催化剂材料,我们首先研究了他们在纯的CO2氛围下的电催化性能。通过实验可以发现,Ni1-N-C材料在众多单原子催化剂材料中,表现出了最高的CO选择性、TOF值以及Tafel斜率,并且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Figure 1)。

Figure 2. DFT calculations. a) Reaction paths and b) Free energy diagrams of CO2 reduction to CO and c) The values of UL(CO2)-UL(H2) for all M1-N-C catalysts.

理论计算表明,在CO2电催化还原生成CO的多步基元反应中,Ni1-N-C相较于其他单原子催化剂,具有最为优化的COOH*形成和CO脱附的能垒,有效的促进了CO2的转化和产物的脱附,预示着其具有最高的CO2电催化还原的活性。另外,通过对比不同材料CO2还原和析氢反应的决速步电势差(UL(CO2)-UL(H2)),可以看出Ni1-N-C可以更有效的抑制析氢竞争反应,从而表现出最优的CO2还原的选择性 (Figure 2)。

Figure 3.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CO2 at low pressures. a) LSV curves and b) CO FE of Ni1-N-C in 0.5 M KHCO3 saturated with 30% and 15% CO2. c) Durability tests of Ni1-N-C at constant potential of -0.8 V under 30% CO2 concentration and -0.75 V under 15% CO2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鉴于在纯CO2中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的结论,我们进一步 探索 了Ni1-N-C在低浓度的CO2还原反应的测试中的性能。可以看到,Ni1-N-C在30%和15%的CO2浓度下依然有明显的电流响应,进一步通过不同电位下的选择性测试可以看出,在15%的CO2浓度下其最优选择性依然可以超过80%,并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Figure 3)。

该工作基于同构的卟啉基MTV-MOFs,构建了一系列单原子催化剂 (M1-N-C, M = Fe, Co, Ni和Cu),除单原子金属的种类不同之外,其孔结构和化学成分以及活性位微环境都保持一致,因而可以作为研究不同单原子金属物种本征活性差异的理想模型。在纯CO2条件下, Ni1-N-C表现出了最优的CO选择性。进一步,Ni1-N-C在更具有挑战性的低浓度CO2还原中,甚至可以在30%和15%的CO2浓度下保持其高的CO选择性,表明了Ni1-N-C在电催化CO2RR的独特优势。这项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SACs的普适性合成方案,同时本文的结果展示了单原子催化剂在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催化转化方面的巨大潜力。

江海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长期从事配位化学、材料化学和催化化学的交叉性研究工作,特别在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晶态多孔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功能 探索 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已在国际重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J. Am. Chem. Soc.(13篇),Angew. Chem.(12篇),Chem(3篇),Nat. Commun.(2篇),Adv. Mater.(6篇),Natl. Sci. Rev.(2篇),Acc. Chem. Res.(1篇),Chem. Soc. Rev.(2篇),Coord. Chem. Rev.(4篇), Mater. Today(1篇)等高水平论文。论文被引用20,000次以上(H指数:71),有5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Top 1%)。在《Nanoporous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中撰写书章一章。担任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担任EnergyChem(Elsevier)、Materials(MDPI)、中国化学快报、化学学报、Scientific Reports(NPG)、无机化学学报、Sci(MDPI)等期刊编委和顾问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基金委面上基金、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本课题组以配位化学为基础,致力于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与衍生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功能应用研究。本课题组的研究属于交叉学科,内容涉及无机配位化学、晶体工程学、材料化学、纳米 科技 以及催化化学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催化功能导向的稳定MOFs:设计、合成、修饰及催化性能研究; (2) MOFs基纳米复合材料:理性构筑及其催化功能 探索 ,特别是在有机反应多相催化及光、电催化中的应用研究; (3) CO2的选择性捕集与转化。

课题组主页:

山东理工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2个省级科学技术研究院 、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个中国工程院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1个省级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5个省级高校科研创新平台。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名称 依托学院 共建单位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工程陶瓷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耐火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淄博市鲁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名称理事单位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理工大学(牵头)、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15家 山东省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大学(牵头)、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11家山东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山东理工大学(牵头) 省级科学技术研究院 名称 依托机构 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研究院、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山东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山东理工大学(牵头)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名称 依托学院 山东省产业经济研究基地 商学院 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 齐文化研究院 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高校慈善文化研究基地 齐文化研究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研究基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 齐文化研究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名称 依托学院 山东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现代金属材料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光纤通讯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程学院山东省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与安全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山东省马铃薯生产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省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运动训练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体育学院 山东省纺织化学品与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工程学院,鲁泰纺织服装学院 山东省矿山尾矿资源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东省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工程院实验室 名称 依托学院 共建单位中国工程院精细化工、催化材料实验室 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省级重点实验室 名称 依托学院 山东省精密模具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十二五”高校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精密工程测量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结构分析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十一五”高校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山东省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创制重点实验室(筹) 生命科学学院 省级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 名称 依托机构 山东省无机材料结构与成分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 山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校地共建研究院(中心) 名称 共建单位 创建年度山东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2010山东理工大学招远工业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招远市人民政府2010山东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2011山东理工大学乐陵工业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乐陵市人民政府2014山东粮食干燥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山东德农农业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2015 山东理工大学武城产业创新及机器人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武城县人民政府2015 山东理工大学潍坊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2015山东理工大学日照农业装备技术转移中心 山东省日照市科技局、农机局2015鲁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2016对外合作 截至2015年6月,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等联合设立了山东省数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山东省汽车研究设计院汽车研究所、淄博市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机械研究所、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车辆测试中心、中国五征产品设计发展中心等100余个科技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学校与淄博、济南、青岛、潍坊、中山、镇江、南通、常州、扬州等城市开展全方位合作,联合成立了60多个科研机构 ;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北汽福田、时风集团、五征集团、中国重汽、江铃汽车、长城汽车、福田雷沃、齐鲁石化、胜利油田、山东铝业、新华制药、鲁泰纺织、科勒 等大型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 2006年至2015年7月,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数量达到8项 ;2009年至2014年9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2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连续两次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2006年和2007年,学校连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一项;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 2003年、2005年和2012年,三次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0年和2013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3年3月,获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年度)。2006年至2015年12月,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40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项目29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0项。 截至2010年9月,学校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7536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检索收录达936篇 。学校学者曾在国际著名的《科学》期刊(Science,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官方刊物) ,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美国马萨诸塞州医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主办) ,世界权威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简称PRL,美国物理学会(APS)主办) ,国际顶尖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简称JACS,美国化学学会(ACS)主办)发表相关论文 ;入选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TOP1%论文一篇;在世界权威机械工程领域刊物——《Procedia CIRP》2013年发表的论文入选2009年至2014年该刊引用率国际前10名(Elsevier出版社)。 2015年3月,进入ESI热点论文(Hot Papers)一篇,有包括该论文的6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根据2014年11月ESI数据统计,学校进入ES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次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90位。 2015年11月,学校研制成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该发泡剂综合性能优良、绿色环保,可替代所有含氯氟烃的物理发泡剂,产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和欧盟各国的相关标准要求。这标志着中国在此研究方面已超越欧美等发达国家,将对世界聚氨酯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山东理工大学等整理研究的《齐鲁古典戏曲全集》,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山东古典戏曲文献整理研究上的空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料,在齐鲁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地方古代戏曲的研究上,完成了一件颇具意义和价值的学术工程。 2014年1月,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知识产权局下发了《关于2013年度全省专利情况的通报》,学校2013年度发明专利授权150件,列全省高校第2位;发明专利申请395件,列全省高校第3位;有效发明专利数量294件,列全省高校第3位。自2011年以来,学校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和有效专利数量持续增加,均位列山东高校前5位。 2012-2014年山东省高等院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表排名序号学校名称2014年有效发明量2013年有效发明量 2012年有效发明量1山东大学 1777 1488 12592中国海洋大学 415 378 3323济南大学3902752044山东理工大学 378294 1865山东科技大学378196131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461901137青岛科技大学2261681158齐鲁工业大学 213166 1109山东农业大学 200157 9710青岛大学 193 148 年山东省高等院校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表排名序号学校名称 2014年发明授权量2013年发明授权量 2012年发明授权量1山东大学 516422 434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9093 593济南大学174103854山东理工大学153150865中国海洋大学 11193 1136山东科技大学 10781 617青岛科技大学8772508青岛大学8148539齐鲁工业大学 8170 4710青岛农业大学7643 3411山东农业大学 58 68 47 学术期刊 学校编辑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管子学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均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1.《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创刊于1985年,原名《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学报》,1991年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改为现名;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等多家科技期刊数据库刊源。 2.《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创刊于1985年 ,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该学报的10多项主要指标均列全国高校学报前100位,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3.《管子学刊》(Guan Zi Journal)创刊于1987年,为齐文化研究院院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1992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9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入选“山东省优秀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2004年、2005年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有馆舍面积51891平方米,阅览座位4686个。馆藏图书总量634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312万册,电子图书322万种(含中外文学位论文);各种类型数据库165个;中文期刊8000余种(纸质现刊2266种),外文期刊16000余种(纸质现刊39种)。

复旦大学的法学怎么样?在上海律师业的口碑如何?

复旦大学的法学是很出色的,在上海律师业里面口碑也很好。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全球第40位,复旦大学位列国内高校第3位。

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复旦进入ESI世界前1%的学科领域数19个,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2名(并列),在QS世界学科排名中,复旦有29个学科位列世界前100,总量在国内排名第三;五大学科门类均位居全球前100位,在中国大陆地区仅二所高校跻身此列。

复旦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复旦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数学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9个。

学校还有总后勤保障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5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1个。学校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中国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 复旦大学——学校简介

上一篇:中华传奇解密历史杂志怎么样

下一篇:中文核心文章转让一般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