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合肥学院学报是sci吗

发布时间:2023-02-20 09:09

合肥学院学报是sci吗

1 电子系 顾涓涓 MNR FID Signal Enhancement via the Oversampled Gabor Transform using the Gaussian Synthesis Window Proceedings of The 47th IEEE International Midwest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Hiroshima July 26, 2004 EI收录   2 电子系 黄 慧 Effects of Mn doping on the superconductivity in La2-xSrxCuo4 Physica C SCI收录   3 电子系 李 祎 基于RED的接纳控制算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第5期 国家级   4 电子系 李祎 XTRAS与多媒体环境的融合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第3期 国家级   5 电子系 胡云龙 单片机红外遥控键盘系统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第一期 省级   6 电子系 王敬生 基于Modbus的冷柜制冷温度控制系统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第四期 省级   7 电子系 王敬生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冰箱制冷电性能集成测试系统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第四期 省级   8 电子系 张林 IP电话在电力调度通信网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通信2005第一期 省级   9 电子系 周宏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第一期 省级   10 电子系 代启化 运用软件模拟仿真单片机实验的探讨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第二期 省级   11 电子系 李秀娟 基于组态软件的交通信号控制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第二期 省级   12 电子系 李 祎 COM的实现和应用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第三期 省级   13 电子系 张林 Synchronous Control Research of TDI-CCDCamera Dynamic Imaging. ICEMI’ 2005,Vol.6,pp.586-589 (ISTP收录)检索未到   14 电子系 张林 Synchronous Error Analysis for TDI-CCD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MTF. ISTM’2005,Vol.7,pp.6173-6176? (ISTP收录)   15 电子系 张林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for Positioning Wayof Intersection Measurement System with Linear-CCD. ISTM’ 2005,Vol.6,pp.5368-5372 (ISTP收录)

合肥工业大学认可sci特刊吗

合肥工业大学认可sci特刊的,特刊指的是单独设置的栏目,针对某一期刊的特定主题。比如说某地区疾病的发展情况,特刊就是针对特定主题出版的,由于国内学术界对增刊普遍不是很认可,所以作者也会联想到特刊。sci的特刊与增刊是有区别的,sci的特刊是否被认可取决于刊物是否被检索以及单位的要求。

sci属于国际上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sci的特刊学术价值自然也不低。特刊是有正轨的版面期号、卷号的,与增刊是不同的。特刊甚至要比正刊的质量都要高,特刊会有一名栏目主编对特刊论文进行把关,所以质量上更有保障。特刊大部分都在正刊单独设置的栏目,所以被检索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发表sci的特刊是没有问题的。

  sci论文发表是有一定难度的,对论文的要求也比较高,审核周期长且难投稿。国内很多高校与机构是比较认可sci论文的,不管是绩效考核、评优、评职称,sci论文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果国内作者面对sci的特刊会有顾虑的话,建议发表sci正刊。这个根据作者的实际情况为主。

合肥学院代码是多少?

合肥学院代码是11059,学校前身合肥联合大学,由时任合肥市委书记郑锐和中国科大副校长杨承宗先生创办。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合肥联合大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2017年2月,合肥大学正式启动筹建。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合肥学院简介:

合肥学院,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国家和地方共同创办,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副高职称自主评审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委托培养学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新工科教育与研究成员单位,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4月,该校共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批准的对外合作办学专业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工业设计。

安徽省级特色专业(6个):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业设计。

安徽省重点试验培养专业(1个):金融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4个):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物流管理、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教学团队(3个):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教育学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11门):发酵工程与设备、在系统编程技术、高等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数据结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人机工程学、高级财务管理、中国古代文学。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基础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1个):合肥学院-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省级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2个):工业设计、机械设制造与自动化、物流管理等。

学科建设

2009年,学校获批安徽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之前,学校陆续与德国的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0年,学校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先后签署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获得服务国家特需项目工程硕士(环境工程)的招生资格。

2012年,学校独立培养的首届研究生顺利入学。

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术性硕士学科,筹备处设在合肥学院化学工程系;2014年,合肥学院管理系硕士点筹备处正式设立。

2015年1月,合肥学院首届独立自主培养研究生顺利毕业。

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学院正式获批硕士授予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该校共有专任教师919人,其中高级职称365人。常年在校外籍教师20多人,4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1人获得“黄山友谊奖”。

通过柔性引进,聚集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祥科、章罕、万印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皖江学者罗熙淳等一批领军人才。通过实施了“1251”人才计划,引进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德籍人才,一批高端的科技创新团队正在形成。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4月,该校建有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开展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和功能性离子液体动力电池电解液的研究工作;获批安徽省第七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现代电子控制与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行业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级平台。

2012年,德国物流协会在该校设立了合肥分会。建有“深装合大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合肥学院—新方舟创意工场”等一批校企共建的“嵌入式”实验室。

学校同时还设有房地产研究所、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化工研究所、旅游咨询与规划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江淮文化研究所、土木工程管理研究所、发酵工程研究所、中德过程—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外国文化研究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中德合作环境技术转化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

建设成果

2002年至2017年,该校多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研究子项目,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市级、院级研究项目10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0余篇,获国家发明9项,获省、市科研奖项十多项。

2013年,该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2项。公开发表论文被国际检索(SCI、EI)收录800余篇,其中,化学系就达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及编写教材50部。其中,该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居省属大学前列。

该校承担了“合肥市轨道交通1、3号线主体维护结构的监测与分析”、《合肥半汤、汤池国际温泉度假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合肥市工业设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合肥热电集团污泥掺烧技术、“高校光伏电站建设模式与应用示范研究”等一批研究项目;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平台,近五年,人文社科应用性成果的数量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术资源

截至2016年5月,合肥学院图书馆藏有印刷型图书131.68万册;电子图书102.81多万种(册);藏书合计234.49万册。购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研网、EBSCO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视频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23个;自建数据库7个,其中特色数据库3个。

图书馆还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合作,为校内读者提供外文期刊、图书文献的原文传递。同时积极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通过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为读者获取所需文献。

院系设置

该校共设有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合肥学院数学与物理系、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学院经济系、合肥学院教育系、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合肥学院管理系、合肥学院旅游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系和4个教学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 电话:

学校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传真:

邮政编码:230009 电子邮件:zhxy1523@

一、地质类专业设置

(1)地矿学科(工学)本科专业设置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2)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

(3)地学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工程。

(4)地学类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5)地学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及其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

(6)工程硕士领域专业设置

地质工程、环境工程。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本院共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中级及以下人员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在读博士8人,占教师总数的49%。具硕士学位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29%。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朱光教授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在职的岳书仓、朱光、宋传中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本院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颇深、研究成果突出的专家教授。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按学校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外,还注意选拔、培养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与各项科研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和成果交流。

三、人才培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合肥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1950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的地质科、采矿科是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1954年成立的合肥矿业学院内就设有地质系,是当时学校的主干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专门技术人才,享誉海内外。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5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生145人,博士生23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四、办学优势和特色

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形成了本院学科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点国策之一,后备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本院目前的本科专业包括地质、地理和环境三个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成为本院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交叉的纽带,已经把资源、环境及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并将孵化出新的边缘学科和国家建设急需的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结构合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宽基础,重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重视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建设教学基地,把严格教学制度、完善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管理贯穿学院教学活动的始终。学院尤其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实行试讲和听课制度,开展年轻教师的讲课比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讲课艺术;积极开展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了数字化、开放型的巢湖地学实习基地,该基地为全国30余所高校的地质类、地理类、土建类、旅游类、环境类等专业的教学实习提供了教学条件,实行资源共享。巢湖地学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五、学科建设

安徽省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六、实验室建设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一直按照以科研为主,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办学模式发展。学校实验中心管理的大型实验仪器和设备,实行全校各学科资源共享;学院中心实验室拥有多种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并以每年200万元的速度连续增长。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实验环境,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九五”以来,本院共承担科研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另有博士点基金,大量省、部级科技攻关和教学研究项目。目前纵向科研总经费达260万元,横向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将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

目前在研的主要国家级课题有:

1)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低温成矿流体系统的成矿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基岩裂隙介质地下水运动与溶质运移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秦岭北缘的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河流水质虚拟调控——以淮河安徽段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黄土高原风尘来源、沉积和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7)巢湖输入型非点源污染的源解析及控制机制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

8)新疆吉木乃地区二叠纪火山侵入岩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9)大别造山带北缘中新生代沉积学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10)淮南八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礁体的形成(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院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长期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多次选派教师前往学习、考察。在国外做出卓越成就的本院毕业生也一直关注着学院的发展,他们长期的关注,对教学和科研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物

本校拥有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与国内外其他出版社和重要期刊一样,为本院部分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展示平台。2000年来,本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仅2003年学院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75篇,人均1.8篇,被SCI、EI、ISTP收录15篇,人均0.37篇。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撰稿:孙世群、朱光)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与学期刊栏目设置

下一篇:高三班主任带班育人展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