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型城镇化应围绕和字做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20 18:18

新型城镇化应围绕和字做文章

您好,中国新型城镇化产业联盟(简称中产联)为您回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城镇化建设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同时也存有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如何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切实提升城镇化质量,仍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科学把握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构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是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是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因此,新型城镇化推进,要围绕“人”字做文章,做到以人为本,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魅力城镇”是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各地自然历史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各异,新型城镇化建设要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坚持尊重历史、注重传承、加强创新,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打造独具特色的“魅力城镇”。
“绿色城镇”是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根本路径。新型城镇化的第一要义是以实现绿色崛起、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为核心。为此,就要大力 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城镇化。低碳城镇化,是指全面采取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它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能够极大地提高城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能城镇”是构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将信息化融入城镇化建设中,促进智能城镇化建设,既可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又可提高物质生产、交通运行和生活消费效率,从而提升城镇品质,为城镇居民创造更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
“和谐城镇”是构建新型城镇化的价值追求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筹考虑城乡关系,从体制上求创新、机制上求突破,以满足城乡居民共享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在经济社会层面上实现和谐发展,全面打造“和谐城镇”。

新型城镇化是什么样的城镇化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我肯定答不出来。虽然也有一些专家试图给新型城镇化下一个严格定义,但我想,要找到一个权威的大家都认可的新型城镇化定义,可能很难,或许下定义的专家本人都未必清楚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如何走新型城镇化之路从三个方面做了阐述,但这只是原则要求,说不上是严格的定义,即使是定义,也不能全面涵盖新型城镇化之“新”。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据说未来十年城镇化是中国扩内需的重大战略。经济工作会议也已把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今年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许多地方都正在或已经制定了新型城市化的规划,相关专家学者也忙着在全国飞来飞去,向地方主政者推销自己的新型城市化方案。   2012年已经过去,从经济角度说,2012年留下的最大遗憾就是经济遇到很大困难,增速虽然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但却降到近年来的低点。对中国来说,由于还有繁重的就业压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压力,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充足财力保障才能做好的事情,所以,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因为财政的增收依赖于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要使中国的发展方式转型成功,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前提应是建立一个内需主导型的经济模式。而城镇化,被认为是中国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从而也是保证经济较高增长的优势所在。相关统计显示,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来7万亿元的市场需求。一些机构已经预测,由于有了城镇化的政策保障,今年经济至少能够达到8.2%的增速,远高于去年增长水平。凡此种种,决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还是会放在如何把经济搞上去。   把经济作为优先处理的事项虽然符合中国当前情形,不过,我担心的是,假如大家都把眼睛盯在城镇化上,恐怕中央对新型城镇化之“新”的要求就会落空。道理很简单,各地打城镇化的主意,着眼不在城镇化的“新”上,更多还是出于GDP和财政收入的考虑。如上所述,毕竟只有经济增长,才有财政的增收。如果这样,目前各地大张旗鼓的城镇化很可能会变成“穿新鞋,走旧路”,回到过去见物不见人的城镇化状态。   迄今为止的城镇化,正如国家行政学院张孝德教授所批评的,它是被GDP主义捆绑的城镇化,使城镇化成为与生态文明时代相悖的高能耗、高浪费、高污染的病态城镇化;是一味以西方城市镇为参照系的城镇化,使城镇化成为中国文化缺位、特色不明的城镇化;是在错误城镇化理论误导下,使城镇化成为不计成本的盲目追求大城市扩张的非理性城镇化。简单地说,目前的城市化异化成了在政府主导下的一种非理性的造城运动,它一方面把农民赶上楼,剥夺农民参与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权;另一方面,又驱使农民进入城市,干又脏又累的活,但却长期只拿大体相当于城镇同等人群一半的报酬,给农民造成双重伤害。   所以,让城镇化回归到中国特色城镇化上来,走一条与已有的城镇化不一样的“新”路,就不仅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再次强调,并不知道什么叫新型城镇化,但我想新型城镇化之“新”,至少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有个性特质,二是要有人本气息,三是能够城乡互补。城镇也是有生命的,有自己不同的基础、背景、环境和发展条件,由此孕育出来的城镇应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这样的城市没有个性,自然也体现不出“新”来。其次,推进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使生活于这个城镇的人们日子过得舒心,这就要求我们的城镇化不能见物不见人,为城镇而城镇;也就是说,城镇的一切应当围绕人来展开,使之具有人情味,形成良好的人本氛围,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不是相反。   还有,新型城镇化不是不要农村,因此,城乡互补和融合在城镇化中就显得特别重要。农村可以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城镇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不能认为农村是城市的累赘,以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要力戒这一点。   (作者为时政专栏作家)

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要推进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

2022年1月21日,《加快推进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现将《加快推进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要求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85号),强调要增强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培育发展一批新生中小城镇,2021年省住建厅印发《安徽省小城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乡镇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市的城乡差距较大,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配套不全、综合管理水平不高等不足。2021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完善我市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一批近郊卫星镇、产业特色镇,让乡镇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目标任务。为落实党代会精神,补齐我市乡镇的短板弱项,提升群众人居环境,增强乡镇综合功能,带动产业发展制定本方案,并实施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18年,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小城镇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我市遴选部分乡镇开展人居环境建设试点,2021年,在总结小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学习借鉴杭州市等小城镇建设先进做法,我局牵头起草了《加快推进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城乡建设系统内部广泛征求意见,并经征求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市直相关单位意见后,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通过合法性审查,形成《加快推进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送审稿)。
四、工作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原则,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整治、提升管理、数字建设等内容,选择不超过30%的乡镇(县级政府驻地建成区、全国重点镇和部分基础较为完善、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除外)实施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到2025年底实现纳入市级示范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的目标。
五、主要内容
由市级主导针对乡镇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镇容乡貌整治、建筑风貌提升、生态环境优化、智慧乡镇建设等方面的整体打造,通过明确内容、树立目标、精心设计、全面建设,对我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增强乡镇功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推进以什么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5年的56·1%,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经济总量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

扩展资料: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实质,也是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同步推进,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城乡居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同分享城镇化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化同步,就是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上一篇:期刊公司好还是电信工作好

下一篇:汽车保养毕业论文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