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主编

发布时间:2023-02-21 00:53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主编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创刊,现分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医学版三刊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湖北民族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3年8月,学校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部分专业,如民族学、法学、林学、中医学,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民族学、林学、中医学),“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民族学一级学科被纳入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截至2013年11月,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8个(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民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传播学) 。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8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项目4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有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园艺省级品牌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省级精品课程:普通生态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医基础理论、大学物理、病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中国古代文学、物理化学等省级教学团队:园艺学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民族文艺创作与传播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法学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恩施州产学研结合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教学成果 学校在校生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率、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获奖率均高于湖北省省属院校的平均水平。截至2013年8月,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达300余项,公开出版个人作品(著作)56部,相关成果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近50项。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2012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13年,学校6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创新训练项目54项,创业训练项目6项,创业实践项目1项)获教育部立项批准,经费资助额度为每项1万元 。2007年、2011年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学校运动员共取得5金、3银、3铜的好成绩。由学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参加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2009年,由学校21名学生参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1年到2013年,学校三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2011年,学校组织学生首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就荣获全国二等奖;2012年,该校380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66项,其中,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特等奖。 2009年至2013年8月,学校共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7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7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19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30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102部,在国内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582篇。2012年,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9项,其中:青年基金项目1项、地区基金项目18项,资助金额达862万元,涵盖国家自科基金委全部8个学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2项 。实现国家级艺术类项目的重大突破 。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学校共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达9项 。2013年8月16日,学校13项课题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数理科学部2项,化学科学部3项,生命科学部2项,信息科学部3项,医学科学部3项。批准经费共计642万元 。 馆藏资源 截止2012年5月底,馆藏纸质文献154万余册,长期订阅中文学术期刊近1600种,各类数据库20余种,拥有使用权限的电子图书150余万册。已购买各类数据库20余种,含期刊、图书、标准、专利、学位论文、音乐等各类型文献。有全文数据库镜像站点4个,其中论文全文数据库3个(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1个(超星电子图书)。2009年到2012年,图书馆又连续购买了SPRINGERLINK、库克(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服务、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万方医学网、博看网、国研网和环球英语等中外文数据库。2012年建成的教育部CALIS三期特色库“武陵地区民族研究特色数据库”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获奖。藏有《丛书集成》、《万有文库》、《四部丛刊》、《清实录》等大型古籍丛书一万余册,还有大型古籍百科全书《四库全书》一套共1500册。设有民族文献资料室,有民族文献(重点是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研究特色文献)5396种,7729册 。 学术刊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创刊,分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医学版三刊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N42--1328/C,ISSN1004----941X)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论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优秀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CN42--1569/N,ISSN1008----8423))获得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已进入美国、德国、俄罗期等国家的文摘刊物,在国内被数学文摘、生物文摘、物理文摘等权威文摘刊物收录。《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CN42--1590/R,ISSN1008----8164)以中医中药开发研究为重点,进入国内重要的系列医学文摘,为武陵地区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医学期刊 。

中国药科大学导师报考

许激扬, 硕士研究生导师,副研究员。生物药学学科。主要从事手性药物生物合成和生物药物研制与结构改造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科研成果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编写专著2部。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新药丙氨酰谷氨酰胺的研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L-麻黄素的生物合成研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L-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酰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丙氨酸及天冬氨酰丙氨酸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省应用基础项目SAM合成酶基因工程菌构建;省应用基础项目甲烷磺酰胺抗心率失常研究;省应用基础项目抗心率失常药V03的研究;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杜仲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和药理药效研究,番茄红素、虾青素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半合成抗生素及其侧链D-苯甘氨酸和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物合成研究;抗肿瘤新药氨肽酶抑制剂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抗病毒新药Tamiflu类似物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手性药物萘普生、心得安、布洛芬的生物合成研究;天然代谢产物和生化药物的生物活性与结构改造及药理药效研究。
周长林,1964年1月生,1986、1989和1997年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2000年日本近畿大学药学部访问学者,2004~2005年美国Providence College生物系博士后。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江苏省微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免疫学分会委员。2002年被授予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讲授课程(学生层次)
微生物学(本科生)、发酵调控学(硕士生)
研究方向
微生物来源药物的发现和生物活性
发酵与代谢调控(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和高效表达重组蛋白)
抗生素药效学(抗菌和抗病毒)。
发表论文及专著
1. Zhou C, Qiu L, Sun Y, et al. Inhibition of EGFR/PI3K/AKT cell survival pathway promotes TSA's effect on cell death and migration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s. Int J Oncol. 2006 Jul; 29(1): 269-78
2. Qiu L, Zhou C, Sun Y, et al. Paclitaxel and ceramide synergistically induce cell death with transient activation of EGFR and ERK pathway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Oncol Rep. 2006 Oct; 16(4): 907-13
3. Qiu L, Zhou C, Sun Y, et al. Crosstalk between EGFR and TrkB enhances ovarian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Int J Oncol. 2006 Oct; 29(4): 1003-11
4. Jiang Q, Zhou C, Healey S, et al. UV radiation down-regulates Dsg-2 via Rac/NADPH oxidase-mediated generation of ROS in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Int J Mol Med. 2006 Aug; 18(2): 381-7
5. Jiang Q, Zhou C, Bi Z, Wan Y. EGF-induced cell migration is mediated by ERK and PI3K/AKT pathways in cultured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J. Ocul. Pharmacol. Ther., 2006, 22(2): 93-102
6. 陆志琳,殷志琦,叶文才,周长林*。白僵菌对大黄酸的葡萄糖基化作用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 37(6): 562-564
7. 周长林*,杨毅刚,窦洁。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和奎尼酸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 37(4): 367-370
8. 宋留君,周长林*,窦洁。甘油对Pichia pastoris 高密度发酵表达重组水蛭素II的影响。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 37(4): 371-374
9. 周长林*,陈光明,邵雷等。重组Pichia pastori高密度培养和表达过程的溶氧调控。药物生物技术,2006, 13(1):20-23
10. 杨毅刚,周长林*,窦洁等。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基因aroB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 36(4): 378-380.
11. 居姝,周长林*,窦洁等。一株高硝化活性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培养和应用研究。微生物学通报,2004
12. 李沅庭,周长林*,楼基伟等。蜂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药物生物技术,11(2): -, 2004
13. 周长林*,阮期平,居姝等。产气肠杆菌突变株EAM-Z1的培养和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的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34(1): 181-183, 2003
14. 周长林*,小田太雄,挂通一晃。藏红花凝集素分子化学修饰与其活性的关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1): 87-91, 2003
15. 陈光明,周长林*,魏元刚等,发酵液中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药物生物技术,10(1): 25-28, 2003
16. 邵雷,周长林*,范维等。发酵液中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中国药科大学学报,34(3): 268-271, 2003
17. 阮期平,周长林,徐旭东等。产气肠杆菌突变株EAM-Z1尿苷磷酸化酶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微生物学报,43(3): 354-360, 2003
18. 阮期平,周长林*,窦洁等。5-氟尿苷的微生物转化。微生物学报,42(1): 117-120, 2002
19. 周长林主编,《微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0. 周长林主编,《微生物学实验与指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倪孟祥,1965年4月生,198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获工学士学位, 2001年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制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Tel.: ,Fax:
E-mail:
讲授课程(学生层次)
发酵工艺学、抗生素(本科生)、微生物制药专论(硕士生)
研究方向
微生物药物的发现和生物活性
微生物转化与发酵工程
抗生素药效学(抗菌和抗病毒)。
姓名:陈向东 出生年月:1969.3 职称:副教授
联系地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联系电话:
E-mail地址: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讲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遗传学等课程。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博士学位,导师吴梧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来源的活性物质。

主要论文和专著:
1.低分子量灰树花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抗肿瘤活性 2006.1 中国天然药物
2.灰树花多酚的提取和活性研究 2005.7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3.卡介菌多糖的分离纯化与药效研究 2003.5 中国天然药物
4.桔青霉对头孢呋辛酯的代谢转化 2003.10 药物生物技术
5.重组卡介苗的研究与应用 2003.10 药学进展
6.药学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尝试 2003.9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7.微生物学与基础免疫学 2002.4 东南大学出版社 参编
8.微生物学实验与指导(双语教材) 2004.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参编
徐旭东,男,1967年2月,江西省鹰潭市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学习简历:
1989年7月:南京大学生物系生态学及环境生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5年7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应用微生物方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4年7月: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方向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89年8月~1992年8月:无锡轻工学院氨基酸发酵基地工作;
1995年8月~迄今: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工作现状:
1、教学:
主讲《微生物学》(专业班)及《微生物学实验》。
2、科研方向与兴趣:
① 微生物代谢调控及遗传育种;
② 厌氧微生物;
③ 酶工程及其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④ 微生物学在药品、食品安全性检查中的应用。
好了,你给我加点分吧!贴起来好麻烦啦!

有谁知道湖北民族学院不 ?

  当然拉!我就是恩施市的人
  湖北民族学院的网址
  湖北民族学院网络中心 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 邮编:445000
  电话:-3 传真:-2 Email:
  学校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省属民族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七师,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5年开办专科,1977年成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1978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6月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1998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湖北民族学院。
  学校设有文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财经政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成人暨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科技学院共10个二级学院和体育系、艺术系、预科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个直属教学单位以及一所设有300张病床的二级甲等附属医院。
  学校现有文、理、工、医、教育、法、农、管理八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中药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林学、园林、英语、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共30个本科专业,另有13个专科专业。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湖北省重点学科文艺学,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学,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民族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教学论(物理)、药理学共八个。2003年,我校成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即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近9000人,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1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3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6人,其中专任教师564人;有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4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181人,另聘兼职教授19人,外教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97人,在读博士25人,在读硕士90人;享受国务院津贴4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8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学术骨干8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35人,教师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自1999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西部专项)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18项,完成技术开发项目50多项,鉴定成果40多项,获国家专利18项,获国家、省部级奖13项,出版专著、教材108部,公开发表论文40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30篇。
  我校现有校园面积1200亩,分桂花园、舞阳坝、土桥坝三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学校图书馆面积1.8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近60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0万册,电子期刊数据库3个,长期订阅各类期刊1500余种。学校图书馆建有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开通了采访、编目、流通和读者检索查询等系统,师生可通过校园网查阅馆内外图书资料。
  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室43个。2000年基础化学、园艺基础、公共计算机等8个基础实验室、中心,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实验室评估。学校有多媒体教室21间,多功能学术报告厅2个,网络演播厅1个,多功能教室4间,外语语音室10个,英语调频发射台1个,模拟法庭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多万元。学校建有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26个,校内实习基地2个。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并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先后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访问和考察,接待国外学者的学术访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医学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版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并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学报发行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校从2003年开始,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两年来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在86%以上,近四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
  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1998年、2000年、2002年连续三届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1999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被省政府表彰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1999年9月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2000年被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教育厅党组表彰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2003年9月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上湖北省夺取的8枚金牌中,我校贡献了4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过我校的办学事迹,学校的影响越来越大。
  新浪里的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是一所省属民族高等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恩施七师。1949年11月恩施解放后,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恩施师范学校,1977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恩施师专的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9年被原国家教委正式命名为湖北民族学院。1998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原湖北民族学院与原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重要社会影响的民族高等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

学校坐落在湖北省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校园依山傍水,丛林掩映,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是教学科研和学习的理想场所。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分桂花园、舞阳和土桥三个校区,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拥有有各类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近 5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 51万余册,中外文期刊 1700多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在职教职工1226人,专任教师570余人,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00余人,有讲师等中级职称人员400余人, 有博士(含在读博士) 13人,硕士 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津贴者 4人,享受省政府津贴者8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此外,学校还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学校聘请客座教授60余人。

学校现有文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财经政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人暨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和艺术系、外语系、体育系、大学外语部、大学预科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6个直属教学单位以及一所拥有300张病床的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覆盖文、理、工、农、医、法、管理和教育等八个学科门类,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英语、林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美术学、音乐学、园林、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财务管理、护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等28个本科专业和法学、高级护理、中药学等3个专科专业,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12个专业联合招收硕士生,有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学。学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全日制学生8000余人;学校成人教育暨职业技术教育面向社会招收56个本、专科专业学生,现有各类成教生6000余人。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被誉为“武陵山区的人才摇篮”。

学校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应用开发研究,加强民族学课题研究’为科研指导方针,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少数民族地区优势和学科本身的优势,努力形成科研的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和学科特色。学校现有省级和院级学术研究机构4个,有系所合一的研究所20余个;《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分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和医学版,全部向国内公开发行。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92项,完成技术开发研究项目56项,鉴定成果37项,获国家专利16项,获国家级、部级奖5项,省级奖16项,州级奖30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75部。学校土家族研究已走在全国先进行列。

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加大两个文明建设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本科教学工作1999年通过了教育部的合格评价。1998年、2000年学校连续两度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1999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被国家民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崇高荣誉。

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学校上下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把学校建设成为武陵山区一颗璀灿的明珠,为民族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下一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投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