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城市建设杂志社副社长张文海

发布时间:2023-02-21 05:23

城市建设杂志社副社长张文海

社 长 王克剑总编辑 李有存书 记 李志顺副社长 白银虎 王超 赵焕祥副总编辑 王彬社长助理 姚志立编辑部主任 董淼副主任 周佳 钱修远编 辑 王瑾 李晗 辛苓 胡欣蕙记者部主任 王彬(兼)记 者 张俊成 白伟 臧玉霞 孙冰有 周国君 李可明 张洋 赵建军 王利光 计秋芝 吴春平 严美娟 孔令淑 郑云李银峰 张文海 徐晓飞新闻中心主任 王超(兼)副主任张乃玉 杨风林 顾颖新闻中心 吴丽娟 刘彩情 任胜伟 杨晓云王建刚 王武 程卫华 贾红敏 赵宁 王子文行政中心 刘子阳 李红光 林 龙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周佳网络信息中心 刘宗 王希月 赵秦斯运营部 何 佩 王孝坤 张有良 王利风 温 友 魏小鹏张利航 马顺增 黄金燕 徐峰 宋丽冰交流合作中心主任 师红硕交流合作中心 刘 涛 殷文浓 郑 旭办公室 杨晓芳 宋薇薇法律中心主任丁国峻美编室主任 左娜美术编辑 李建晖人力资源部主任 张巍方广告发行中心 霍亮 王征城市建设杂志社派驻机构安徽记者站/孔令淑 四川记者站/郑云 上海记者站/李银锋 福建记者站/张文海 海南记者站/徐晓飞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学校历史

成长阶段(1949-1965)一、沐浴春风获新生1949年7月,宜都解放,该校由人民政府接管。8月,全校教职员工参加了人民政府主办的“暑期教师讲习会”。 结业后,原教职员工基本留用。随后,县委委派解放前曾在宜都一带搞党的地下工作的王素任该校校长。又经县委决定,将湖北省私立宜都清江中学(由曹子龙兄弟在抗战胜利后于私立宜都清江中学原址办的,不是该校之前身)并入该校。仍用“宜都县立初级中学”校名,暂用旧学制,教材是新编的临时课本。当年9月如期开学,当年录取新生238名,分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每班40余人,乙班为女生班,戊班全是城关镇的学生,其他三个班为各乡镇的学生。当时全校在籍学生16个班759人,教职员工63人。1949年12月20日,县政府授予学校“宜都县立初级中学”的校印,从此,这一天也被定为该校的校庆日。一经解放,该校即着手破除旧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学秩序,遵照并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计划、指示等,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切实向工农开门,肃清封建教育思想,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投身革命运动,学习时事政治,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致力改革教学。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学校领导体制,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有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校务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废除训育处,设教务处(后改为教导处)、总务处两处。取消公民课,开设政治课,讲授《共同纲领》、社会发展史和时事政策。提倡劳动教育,开展艰苦建校等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轮流劳动,拆旧楼,平场地。1950年冬,我县普遍展开了土改、镇反和抗美援朝三大运动。全校师生组成三个宣传队,带了腰鼓、秧歌、快板、歌咏等文艺节目,分赴农村慰问演出,还参与斗地主,丈量土地,既配合运动开展宣传,又直接经受锻炼。1949年下学期和1950年冬季,不少学生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干。1951年,全校师生慷慨解囊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1952年春,增办一年制短师和三年制初师各一个班。从这年起 改为秋季始业,秋季新招的一年级实行新学制,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此时,学校已有较大发展,在籍学生已发展到20个班1093人。由于切实向工农开门,招生时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对其确有困难者评发人民助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费等,学生中工农子女的入学率得以逐年增加。此时,董化接任了该校的校长。1952年寒假,全校教职员除几位老病者外,均赴省(武昌)参加思想改造运动。全省3000多名中学教师参加,时任湖北省的省委书记、省长李先念专程到会作了《人民教师必须进行思想改造》的重要报告;省政府副主席程坦亲自主持,省委宣传部长、教育厅长等负责日常工作。会议历时100天,共分三个阶段:一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正面宣传,打破对思想改造的顾虑,端正学习态度;二是痛下决心,大胆揭露自己的旧思想(重点是封建思想、奴化思想和法西斯思想),亮出病患,以备治疗;三是用工人阶级思想自我检讨、分析批判。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都有与时俱进、改造自己的强烈愿望,加之感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温暖,便自觉“敞开心扉给人看”,“竞扫秽瑕换新天”,“金丹换骨脱凡身”。1953年4月,思想改造运动结束,教师返校,开学上课。学校各种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自1950年在校建团以来,到1953年时,已发展团员104人,而且建立了团总支部。在校少先队员人数也较1950年建队时大有增加。学生会1953年建立,在配合学校行政组织学生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时,广大学生勤奋向学,蔚成风气;全校教师通过解放以来的各项政治运动,提高了思想觉悟,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了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上级除了继续委派共产党员来校担任校长、副校长外,而且开始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此时,在校内,最高决策机构是由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负责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计划、规定,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学校八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重视了教学的计划性,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试行了新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当时,教育部所规定的课程均已开齐,一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同时,学校也坚持五育并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校长、主任既领导教学,也抓德育。该校从1953年开始试行并在1955年推行“劳动卫国制”标准,组织学生参加建校和种菜等劳动;在学生中,以英雄人物命名的体育锻炼组纷纷建立,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也抓得卓有成效,学生体质明显增强;课外文娱活动也颇为活跃。从1953年起,加强了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劳动教育,至1954年又加强了对学生的升学和参加生产劳动的思想教育。1955年教育部颁发《中学生守则》,该校据以向学生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规范教育。由于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至1956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政治空气浓厚,学习环境适宜,学生勤奋于学,教师潜心于教,形成了良好校风,教育质量也颇高,在宜昌专区已经小有名气。二、跻身完中受挫折1955年2月22日,根据国务院[1955]国政常字第13号文件,将枝江县并入宜都县。这样,该校的招生范围也要扩大,加之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宜昌专署教育局决定,从1956年起,该校开始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校名也自此改为“湖北省宜都县第一中学”,各学科都用全国统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语文课试分汉语、文学两科教学。建国7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该校已初步摸索到了办社会主义中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即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高。1957年6月,党在该校开始建立党支部,赵文科为第一任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具体领导下,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整风文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稳步推进。1957年10月,上级任命管先润接任校长。1958年元月,新任党支部书记明振环到任。明振环,山东高密人,抗日时打过游击,49年的南下干部先在武汉水电学院当组织部长。管先润,沙市人,原在宜昌地区公安处侦察科任职,因年轻有为调任姊归县公安局副局长,58年政法支援文教才调来宜都一中任正校长。两人一到任,即均被任命为县委委员,这在一中校史上,是空前的。仅此令不少一中人至今谈起来仍兴奋不已。1971年3月,管先润调到宜昌师范(即后来的宜昌师专)任书记,直至退休。明振环则在该校一直工作到离休,1993年5月18日病逝。从1957年12月开始的全县教师集中开展的整风反右运动至此也已结束,4月开学上课。为了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进行教育大革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起了工厂、农场、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但是,由于当时对党的这一方针领会不够,理解片面,加之“左”的思潮的影响,以至在这年秋季,学校将高中部师生投入大办钢铁运动,分期分批拉到江家湾去挖煤洞、采矿石、建土炉炼铁;先后两次将初中部师生派到百里洲去帮助生产队捡棉花、搞冬播;留校的师生也办起了各种小工厂(场),建起了小土高炉,还种试验田,放卫星,夺高产,搞大跃进。这半年通过参加炼铁、办厂(场)、支农等活动,广大师生虽经受了劳动锻炼,所办的小炼油厂还炼出了人造石油和机用润滑油,受到县委的精神和物资奖励,但是在整个1958年下期,劳动时间多,读书时间少,教学受到了冲击。三年困难时期,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劳逸结合”的通知精神,该校也作了一些具体调整。但是,由于急躁情绪和“左”的思潮影响,某些调整措施则是不适当的。如停开体育课,把体育课时间用来搞开荒种地;在遭受自然灾害生活极为困难的1959­—1960年,还在搞大兵团作战,拖出高中一、二年级师生到江北安福寺附近开荒种粮;调初中部师生到窑湾筑堤建水库养鱼等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也相对地减少了教学时间,不利于师生劳逸结合,影响了教育质量。而且从1958年教育大革命以来,批了当时苏联的一套所谓“修正主义的教育教学模式”。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又还在摸索之中;原用的统编教材被搁置起来,而采用本省暂编的试用教材;有的学科即使还在使用统编教材,也搞“砍换删补”,上跃进课。这些也都影响了教育质量。再者,由于接踵而至的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该校错划了一部分人。不少老师竟在一夜之间,或被批判,或被遣送回乡,更有甚者被送去劳教了。1958——1959年,开展反右倾运动,学校开始批“白专道路”、“拔白旗”,有的教师被清理出校,校长管先润也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革职下放到农村劳动,又挫伤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尽管有如此种种困难,但广大教师还是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爱国爱党的感情,拥护社会主义,兢兢业业地钻研业务,致力教学。从解放后到1960年止,学校涌现了一批名师。语文组先后有杨子健、廖致亭、郑应时、喻信、向震、艾寿彭、张寿彝、陈玮、张念亲、陈克铭、邹继贤、张朝正、彭琳、刘武扬、陈少元、李明炎、李光县、余子光、郑启春、黄昌恒、谭范甫、蒲元、胡敦禹、韦启良、龚万树、朱萃玉、张文斌、张家恭、刘枝荣等。数学组先后有李荫青、张泽湘、黄在华、刘华民、刘百臻、周邦宪、向子玖、黄世炽、张纪、刘克作、邓希贤、余良幸、李先泽、廖盖亚、覃秀瀑、淡懋田、杜代耕、李承勋、曾幼安、田学孟、唐厚炎、王曙亚、向从榜、王行圣、郑兰彬、阎友法等。理化组先后有卞嘉乐、向荣楚、李绪述、李全楚、杜集注、吴特生、周永年、鄢子明、王伯欧、王继伦、刘行伟等。外语组先后有敖燮远、余伯常、王和甫、刘钧、杨振晔、汪宗甲、杨勇豪、汪绍珍、喻仁安、邓承海等。历史组先后有凌凤翔、马正英、廖明衡、胡萃华、胡怀民、李致和、梁承茂、胡保田、高科兴等。地理组先后有郑大珍、李逊之、张璞臣、曹建安、谭陛阶、杨先全等。美术组先后有曹月初、程光哲、吴章彩(也教语文)、张廉光、黄桂滔等。体育组先后有龚昌佐、张楚、陈福会等。宜都一中当年的学子对这些先贤师尊们的道德文章,至今仍念念不忘;尤其敬佩邹吉烨校长的云水风范。邹吉烨先生19世纪4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和历史系,抗战胜利后来该校任教英语和历史,并任教导主任。解放后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他处世为人,儒雅可亲;学识渊博,治校有方。1952年就被调到宜昌师范(即后来的宜昌师专,现在的三峡大学)任副校长,1958年又上调到省属重点高中水果湖中学任副校长、校长,直至退休。1988年,该校举行50年校庆,邹吉烨先生特填词《调寄沁园春-敬贺枝城市第一中学建校五十周年》一首,忆昔望远,情深意长,兹录于下:犹记当年,短巷书声,逊阁灯光。有清江逶迤,滢滢滟滟,大江东去,浩浩汤汤。泾渭分明,文质互见,苍翠青葱看宋梁。人未老,既滋兰树惠,四有流香。 忆昔若菊相将,共指点山水话高长。赖铁肩妙手,开宗立论;校庆五秩,天和文章。本固干强,百年大计,万国衣冠嘱炎黄。重寄语:学书且学剑,志在兴邦。发展阶段(1977-1997)一、拨乱反正抓教学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该校也因之在政治上重获解放。特别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整顿恢复,该校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可喜的进展。1976年10月以后,在揭批“四人帮”的同时,该校即着手重建和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其时,学校只有高中部11个班,学生617人。1977年伊始,即采取补救措施,对高二年级已经分定的各专业班,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和内容,使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前能尽量多学点文化科学知识。6月,县委派来工作组,由彭义全任组长,宋光明任副组长,领导抓纲治校。同时,对学校领导班子作了一些调整,彭玉全兼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党支部的工作;宋光明兼任学校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杨万忠主持教导处工作。9月,该校经县确定为重点中学,校内也在各年级办起了重点班,毕业班还按文、理分科。至此,停止分专业班,开始注重智育,抓书本知识,抓课堂教学。1978年5月,根据县文教科通知,废除校革委会之名,刘才雄由校革委会第一主任改任校长;教导处增加了周心顺、汪应雄两位副主任,由周心顺主持教导处工作。学校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试行重新修订的“中教五十条”,执行部订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被提到重要位置。废止了教师按连排编制,恢复按学科分别组成的教研组、备课组,开始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全国统编教材与大纲。1978年秋季招生,废除了推荐制,仍实行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并从这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各科使用统编新教材,并要求各科教学均须依据全国统编的大纲和教材,从实际出发,注重“双基”,注意查缺补漏,努力提高质量。德育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从1977年以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用正面典型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力争好成绩,以挽回“四人帮”所造成的损失。体育卫生工作和勤工俭学活动,都逐步得到正常开展。这两年,学校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极“左”的影响还存在,教学的中心地位还没有确立起来,学校干部或多或少还心存余悸,教师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二、抓纲务本迈新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校的局面就焕然更新了。从1979年起,该校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根据“调整、整顿、改革、提高”的方针和“中教五十条”精神,宜昌地区和宜都县都确定该校为重点中学,对该校领导班子作了进一步调整。1979年2月,调来冯星辉任校长,10月调来王德茂同志任党支部书记。1980年下期,新任命的教导主任张文海和前一年任用的两位副教导主任周心顺、汪应雄,都是从该校教师中提拔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年富力强。1981年秋,冯星辉同志调到夷陵中学任校长,9月,上级又调回刘才雄同志继任校长。经过几年调整,该校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按“中教五十条”的规定,该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又设有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由校长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组成。学校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广泛征集意见,共商学校大计。同时,学校重新确立了全面贯彻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抓纲务本”,把学校中心工作转移到教学上来。尤其是校长刘才雄同志不仅一身正气,治校有方,而且以身作则,作风扎实,雷厉风行,学校的局面迅速改观。不少的教师开始在政治上积极争取进步,业务上扎实钻研教学艺术,潜心教书育人,有的教师,如已经平反且又重返教坛的张文斌老师已在冲破旧的框框,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广大教师已经成为该校全面贯彻方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开创新局面的坚强依靠和中坚力量。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进展,该校原有冤假错案得到了清理、改正,所有被错划的“右派”都得到平反,并得到恰当地安置,另外还解决了7名教师的夫妻分居问题,安排了11名家属及子女就业,先后解决了63名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广大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待遇、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不断改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在注重智育的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德育工作。1979年先在学生中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接着开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宣传贯彻《中学生守则》;继1977年以来持续开展“学雷锋、创三好”的活动,并自1981年以后,持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活动,从1982年起,将每年三月定为“文明礼貌月”,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的活动。通过表彰先进,引导和激励学生蓬勃向上,健康成长。平时注意加强政治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了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泼多样的活动,大力表彰先进,宣传好人好事。1986年,学校召开了首届团代会、学生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团委会、学生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较之前几年有了明显的提高。1986年7月,根据省教育厅文件(016号),该校王晨、余丽华两同学分别获得省“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980年下半年起,学校开始贯彻上级有关办好重点中学会议的精神,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思想,明确了重点中学之“重”,在于教学质量高,在于模范地全面正确地贯彻方针。因而确立了“抓纲务本,重法求实”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不再按成绩分班,不搞重点班与普通班;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狠抓教学环节的落实;控制考试次数,不搞考分排队;严格控制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同时,要求教师教学必须紧扣大纲和教材,认真扎实备课,狠抓“双基”,改进教法,培养能力,发展智育,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并要求各教研组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从1980年高考起,该校每年都有毕业生考上清华和北大之类的全国著名重点大学。而在“文革”前的十七年里,只有一个考生考取北大。1984年起,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和教研工作,确立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工作思路,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并由教导处负责督促实施。对高三年级的教学,学校予以了高度重视,加强了高三教师的配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成立了以校长刘才雄为组长的复习备考领导小组。1984年高考,该校大中专上线人数达到189人。这是该校历史上上线人数最多的一年。1985年高考,该校荣获宜昌地区第二名,理科上线人数居九县一市之首,尤其是文科考生王仲秋以567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省文科状元称号,被北大录取。在体育卫生工作方面,1979年下期重新开始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0年又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等几个单位联合发出的《加强学校体保卫生工作的意见》,学校逐步健全对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把它纳入学校重点议事内容,并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开展工作,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1984年2月,学校接受并通过了宜昌地区行署教育局对该校贯彻落实两个“暂行规定”的检查验收,学生的体育达标率超过了70%,名列验收合格的7所学校之首。学校的勤工俭学也取得了出色成绩,1985年和1986年,该校连续被评为宜昌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校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沿着党的教育方针指引的正确轨道前进,领导班子对办学指导思想日益明确;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广大教师勤恳负责,教书育人;莘莘学子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尤其是学校的环境面貌、教学设备和师生的生活条件等改善之大,即使是在兴旺的十七年也是无法比拟的。三、内部改革皱春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改革浪潮滚滚而来,为增添办学活力,1989年,该校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元月,学校召开了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宜都一中教师课时补助方案》、《教学质量奖方案》、《文明礼貌考勤奖的规定》等规章制度,率先打破了“大锅饭”,对于革除“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绩”的积弊起到了积极作用,让教职工认识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激发了工作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1990年秋季,上级对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周振佩同志接任校长,刘才雄同志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又任命李光林为教务处主任。1992年春季,刘才雄同志调到市教育局任巡视员,上级调来郑兰斌同志任学校党支部书记。连同原有的两位副校长喻可昶、王宏远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有魄力,有能力。紧跟形势,大刀阔斧改革内部运行机制;顺应民心,竭尽全力修建教工宿舍。1993年,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市率先试行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岗位责任制”为内容的“四制”改革。首先是制定并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学校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校长对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学校的全面改革、保证办学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行政管理,对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福利待遇等方面负有全面责任。其次是进行双向选择,实行教师聘任制。其基本做法是:一是公布聘任条件、原则以及各个岗位编制数,同时成立聘任领导小组;二是由校长提名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任命中层干部;三是个人申报岗位,各处室年级组负责人按编制数在应聘人员内举荐本单位的聘任名单;四是经过聘任领导小组充分协商,确定受聘人员。五是校长颁发聘书,并签定聘任合同。实行聘任制后,聘者和被聘者都有解聘和辞聘的权利。对于落聘者,学校安排做其他工作,也鼓励另找单位;对于拒聘者,按编外人员处理。三是根据不同的工作种类制定了岗位责任。以职定责、定权、定目标,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四是实行结构工资制,学校大胆改革内部管理,将工作量、工作绩效与经济效益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同时,考虑到岗位有别、年龄有异,适当注意平衡。形成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良好运行机制。

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部门

性病艾滋病防治所人员简介所 长: 李 莹全面主持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工作副所长:马 斌主要负责高危人群干预、哨点监测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 员:古丽萍主要负责确诊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赵爱玲主要负责确诊实验室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王艳艳主要负责确诊实验室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许 静主要负责确诊实验室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罗向红主要负责自愿咨询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任伟倩主要负责抗病毒治疗、感染者管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李 晴主要负责自愿咨询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室职能1.负责全市性病艾滋病专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并定期上报全市性病艾滋病疫情。2.负责全市国家级和省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国家级艾滋病综合监测的技术指导和数据的总结上报。3.负责全市性病艾滋病筛查工作。4.负责全市大众人群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5.负责全市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和安全套推广工作的技术指导。6.负责全市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日常管理和指导。7.负责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的统一管理、调配和发放,管理和维护全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定期上报全市艾滋病职业暴露报表,同时配合省级完成每年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性监测工作。8.配合市卫生局和相关部门开展全市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9.承担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10.按计划实施性病艾滋病相关的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1.配合市卫生局完成性病艾滋病相关的督导考核工作。12.提供性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技术支持。13.负责全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的业务技术指导和评价。对全市新申报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现场验收。14.建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全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考核。15.承担全市范围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抗体筛查和其他艾滋病检测工作。16.开展应用性研究,承担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病原学鉴定、现场综合防治、调研、监测、临床治疗等工作中相关的CD4T淋巴细胞和HIV-RNA等检测任务。17.建立全市的艾滋病检测样品库和质量控制样品库。18.收集、整理和分析艾滋病检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建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基本资料库和艾滋病检测资料数据库。定期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艾滋病检测数据及相关资料。19.负责对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20.组织全市范围内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21.开展性病各项检测和淋球菌的耐药监测。22.对全市范围内送检的梅毒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检测。23.开展全市性病实验室的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性病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24.收集、整理和分析性病检测数据及相关资料,建立性病检测实验室基本资料库和性病检测资料数据库。25.完成省级疾控中心及中心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制科人员简介:科 长: 任光伟全面主持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制科工作副科长:李 卉主要负责寄生虫病防制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 员: 李珍珍主要负责地方病防制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室职能1. 承担全市碘缺乏病监测、防治、科研及培训任务。2.负责全市碘盐监测工作。3.负责收集碘缺乏病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及上报工作。4.负责碘缺乏病咨询。5.对全市人体寄生虫病发生、分布、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与研究,为拟订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6.拟订并实施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案,指导和参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并开展质量和效果评估。7.对全市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控和考核,提供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服务。8.建立完善寄生虫病监测系统,实施传染性寄生虫病例的网络报告和审核,开展寄生虫病的病原与媒介鉴定服务,开展人体寄生虫病监测,应急处理寄生虫病的突发性或灾害性疫情。9.开展寄生虫病防制策略、控制措施的研究,推广科技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10.开展与寄生虫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1.向社会提供寄生虫病的预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询和诊疗等专业技术服务。12.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3.负责全市麻防专(兼)职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业务指导,麻防新技术、新疗法的引进推广。14.承担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资料的收集、整理、核实、汇总、上报。15.承担有关麻风防治、畸残康复、消除麻风运动(LEC)、改善病员的生活及居住条件等项目的申请及管理。16.负责全省麻风新、复发病例确诊的审核及部分病例的会诊确认。17.参与以县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的考核验收工作。18.完成中心交办的其它临时性任务。理化实验室人员简介科 长: 刘 清全面负责理化检验工作副科长:张洁青主要负责科 员:科室职能1.承担食品、保健用品及相关产品的理化检验。2.承担水和涉水产品的理化检验。3.承担化妆品、日用化学品的理化检验。4.承担中毒事故调查中的理化检验。5.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合作进行相关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并提供高技术的服务。6.完成中心交办的其它临时任务。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简介科 长: 李小明全面负责微生物检验工作副科长:赵英杰主要负责科 员:科室职能1.承担全市食物中毒调查分析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2.承担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微生物检验。3.承担水及涉水产品的微生物检验。4.承担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5.承担公共场所用品及餐具的微生物检验。6.承担细菌及真菌毒素的检验。7.指导下级各单位卫生微生物检验业务工作。8.承担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各单位微生物检验人员进修培训。9.承担工业微生物污染分析控制。检验检测所人员简介所 长: 李小明主要负责微生物实验室全面工作副所长:刘 清主要负责理化实验室全面工作健康体查科人员简介科 长: 张文海全面主持健康体查科工作副科长: 罗 永主要负责健康体检和疫苗注射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室职能:1.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规范诊疗,提供优质服务,探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经验,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效果。2.承担职业性健康体检、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学生健康体检。3.承担各种疫苗的接种工作。4.承担急性传染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疾病的诊疗咨询工作。5.完成中心交办的其它临时性诊疗服务工作。职业病防治所人员简介所 长: 李 盛全面主持职业病防治所工作副所长:韩晓琴主要负责职业性健康体检与职业病诊断工作,协助所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 员: 毛 波(主要负责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工作,协助所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刘 钰(主要负责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协助所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何明暄(主要负责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工作,协助所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室职能1.负责全市辖区企业职业卫生的管理,制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规划。2.负责尘肺病及职业中毒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及急性职业中毒预防控制。3.负责全市辖区企业工人的职业性健康体检。4.负责职业病统计报告。5.负责全市职业危害因素监测。6.负责全市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7.开展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科研课题、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8.开展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指导工作。9.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临时性任务。免疫规划科人员简介科 长: 蒋永萍全面主持免疫规划科工作,负责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安排、指导、督导等工作。副科长:马汉平主要负责免疫规划人员培训、儿童信息化建设、免疫规划常规报表等,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 员:马彪雄主要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流脑的监测,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王龄庆主要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疫苗的冷链运转,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刘 萍主要负责麻疹的监测、麻腮风等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刘家吉主要负责AFP病例、乙脑的监测,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赵 红主要负责科室政治学习、文档管理、二类疫苗的管理,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室职能a.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免疫规划的要求,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方案。b.根据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制订技术方案、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进行督导和评价。c.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市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同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d.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市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的接种方案,指导疫苗使用管理工作。e.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建设、补充、更新计划,指导本市的冷链管理,开展冷链系统的监测。f.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和常规接种率监测,并进行督导、分析、评价和反馈。g.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工作。h.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i.组织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参与和指导重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j.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k.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学术活动和信息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l.负责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提出改进建议。a.参照全市各县(区)上报的第一类疫苗计划,人口资料,疫苗损耗系数、包装规格和以往疫苗用量等情况,核算制定第一类疫苗计划,统计报批。b.及时按照计划向有关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订购疫苗。c.负责全市第一类疫苗每年四次的冷链运转;负责全市强化免疫疫苗的冷链运送。d.负责全市疫苗的储存、分发和运输情况的监测管理。e.负责市级疫苗冷链设备的管理,保证正常使用。f.负责全市疫苗相关记录等信息资料的监督管理。g.负责对全市疫苗冷链管理系统的技术指导。h.根据全市二类疫苗的需求及疫情情况,制定第二类疫苗计划,并积极组织订购和供应二类疫苗。公共卫生科人员简介科 长: 余加琳全面主持公共卫生科工作副科长:张 英科室职能a.在中心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全科人员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b.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学校卫生、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和精神卫生等方面的各项防治、科研任务。c.对全省的学校卫生、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和精神卫生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及时组织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进展等业务工作培训。d.积极争取国内、国际合作项目。通过项目工作促进和推动全省的防治、科研工作,提高人员的项目管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e.制定全省学校卫生、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和精神卫生方面的监测、调查、防治等工作的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f.对全省学校卫生、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和精神卫生的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评估。g.完成国家疾控中心及中心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急性传染病防制科人员简介科 长: 张晓宇全面主持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工作副科长: 王 芸主要负责病媒生物防治、消杀工作科 员: 杨克俭主要负责文档管理、考勤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李红蓉主要负责流感监测、细菌性痢疾监测,手足口病周报、卫生应急后勤保障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王昭君主要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与管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苏延军主要负责手足口病监测、五大症候群监测、甲流监测及卫生应急的现场处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高 磊主要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卫生应急的现场处理的工作,及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张 薇主要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与管理及传染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张 艳主要负责五大症候群监测及传染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陈晓林主要负责病媒生物监测、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导,创建卫生城市现场调查与技术指导,医疗机构消毒和感染监测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李小龙主要负责病媒生物监测、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导,创建卫生城市现场调查与技术指导,医疗机构消毒和感染监测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常永强主要负责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和感染监测、病媒生物监测、创建卫生城市现场调查与技术指导监测、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导工作,协助科长完成其他交办工作科室职能a. 为拟订全市有关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预案及规划、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b. 贯彻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负责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实施法定传染病的监测、完成疫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上报工作。c.开展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疫情的调查处置工作。d.对县、区级相关业务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技术指导。e. 开展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相关研究及技术更新,推广研究成果。f. 开展全市消毒、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g. 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急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h. 完成中心交办的其它临时性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人员简介科 长: 万丽萍全面主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工作副科长: 谯小伟结核病防制所人员简介所 长: 冯菊英全面主持结核病防制所工作副所长:张 莉王龄庆科室职能a.为政府制定有关结核病预防控制的法规、标准、规范、规划、年度计划(含经费预算)等提供技术支持,并协助组织实施。b.做好辖区内结核病病人的报告、确诊、登记和治疗管理以及转诊、追踪和密切接触者检查的组织和技术指导工作。进行涂阴肺结核病人诊断质量的评价。承担病人诊断和治疗工作的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履行的职责。c.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对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d.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结核病报表的收集、核对和上报工作,定期完成结核病月、季报表和年报表填报,并对信息的质量进行督导。对信息资料进行及时的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e.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对本省、市级结防机构业务人员和医疗保健机构有关人员的培训,并接受上级的培训。f.制定健康促进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培训市(州)或县(区)级健康促进人员,组织编发健康促进宣传材料,评价全省的健康促进活动的质量。g.编制并上报药品计划,建立药品管理制度,保证货源充足,及时向市或县提供抗结核药品。保证有专人管理药品,建立药品账目,保证药品库房条件达到要求。及时检查库存药品的有效期,保证账物相符。h.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组织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包括对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和评价工作。i.开展结核病实施性研究工作。j.完成国家疾控中心及中心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上一篇:中国针灸杂志哪里看外审意见

下一篇:绿色物流毕业论文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