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教育期刊选题策划的有效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21 13:03

教育期刊选题策划的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 董海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特级教师,E-mail:(上海,201600),享受上海市松江区区政府津贴。曾先后获得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优秀班主任、阜阳市首届学科带头人、首届名师等荣誉称号。曾获安徽省青年教师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和阜阳市青年教师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在各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0余篇。

一、中学教师撰写论文的意义

很多一线教师都发出过这样的疑问:作为教师,把课上好,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呢?有些年轻教师感叹:“我也想写论文,可论文太难写,这可如何是好?”经验老成的教师在随手翻阅期刊时可能会嗤之以鼻:“案例文章编故事,解题文章堆数字。这样的论文谁都能写,只是我不屑去写而已。”那么,教育科研论文究竟是什么?教师是否需要写论文?如果需要,又该如何选题呢?

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要明白何为论文。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作者善于倾听、强化反思、广泛阅读、深化认知、凝练语言、字斟句酌的综合体现,而教育研究论文则是教师教学研究智慧的结晶,是对智力劳动的浓缩记录,是对教学研究经验的提炼与升华。一篇好的教育论文同优质教学一样,反映了教师的责任心,展现了教师的个人兴趣和教育研究成果,而非教学琐事的简单累积或堆砌。一篇好的论文有助于阅读者深入思考、强化交流、拓展视野。所以,中学教师的论文写作,不仅是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也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最好抓手。

1. 撰写论文是教育实践的需要

中学一线教师撰写论文,是备课、教学之外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是一个梳理思路、总结得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时,如果能够及时地将发生在身边的教学案例记录下来,并结合教育理论和课程标准进行适度的反思、升华,将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素材。此外,教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效果、学科育人效果与教师的语言魅力息息相关,论文写作同样也是对课堂语言的升华,更是传承教育成果的重要工具。

2. 撰写论文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坚持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中学教师的论文写作是把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困惑或成功,通过自己的思考,撰写成文,与更多同行分享交流,让更多学生受益提升。无数名师的成长案例表明,教研写作是一线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和独特路径,也是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自我成长的必然需求。

3. 撰写论文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抓手

中学教师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长期单调、重复的学科教学工作可能容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工作10年后基本熟悉了教材,也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可能更容易迷失方向,忘记初心;而工作20年的“老教师”,更容易达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失去发展的目标。那么,如何突破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呢?论文写作便是一个重要抓手。当教师看到自己思考研究的成果变成了铅字,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并会对相关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产生职业幸福感,有效克服职业倦怠。

4. 撰写论文可积累丰富的研究素材

一线中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接触了大量丰富、真实的教学案例,而这些真实的课堂生成,是教育专家在进行理论阐述时的重要素材,也是教材编写专家进行教材编写时的重要借鉴。这些真实的课堂生成,也是中学教师得天独厚的写作资源与优势,将为基础教育研究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

二、中学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策略

教而不研则怠,研而不教则空。中学教师擅长课堂教学,因此在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时要基于课堂实践,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服务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的选题方向是衡量一篇教学科研论文水平的重要依据,并决定着论文的意义和价值。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总结了一些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策略。

1. 追踪热点

热点是指受广大家长、学生和教师广泛关注的事件或问题,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思考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利用热点酝酿选题,同时把握规律,踩准节奏,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创新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方案,做到追踪而不追风。跟风是人云亦云,跟踪则是关注与思考;跟风是步人后尘,跟踪是变化与创新。

例如,由章建跃博士领衔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组,曾探讨了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而这一观点恰好与笔者的教学理念十分契合。于是“如何进行概念教学”便成为笔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同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数学概念的教学要追求自然》《数学概念教学要讲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两篇论文,系统阐述了对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解。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中小学数学》杂志。

2. 发挥特点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有人擅长课堂教学研究,有人专于竞赛辅导,有人在优质课大赛中如鱼得水,有人在解题教学中左右逢源。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无限地弥补自己的不足,而是无限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所以教师应针对自己的特点,撰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与同行分享,展示自己的长处与同行互相交流、学习与借鉴,这也是精彩论文的重要部分。

从教26年,笔者一直视课堂教学为自己的生命,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有较多体会。笔者还参加了省级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或参与了学校年轻教师参赛过程中的备课,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更深的领悟。基于此,笔者连续撰写多篇论文阐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其中包括《将“过程”还给学生,让“告诉”远离课堂》《数学教学应是过程的教学》《精彩的讲解代替不了思维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应因生成而精彩》《注重过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等,这些论文先后发表在《数学通讯(教师刊)》《中学数学研究》《福建中学数学》《中小学数学(高中)》等数学期刊上。

3. 抓住小点

一线教师由于理论学习有限,时间与精力亦有限,所以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否则必然会因为选题太大而造成内容空泛。因此,教师在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时,应聚焦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解题研究、学法指导等日常教学内容,这样的选题既容易入手也容易写出新意,能够写深、写透。但有些教师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误解,既然是“抓住小点”,论文标题就可以冠以“浅谈”“浅析”“之我见”等。事实上,这些只是作者一种谦逊的表达方法,如果教师真的只是“浅谈”就不要谈了,“抓住小点”就是为了“深谈”。

笔者最初开始撰写论文时,都是两千字左右的小论文,集中精力解决一个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对教材某一个细小的地方提出编写建议。逐渐地,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撰写的论文字数渐渐能够达到四千字左右,最多时可达五千字。但笔者给自己写作提出的要求并不在于字数,而是深信“浓缩的才是精华”。字数的增加,只是因为有话可说。

4. 攻克难点

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既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自己的短板,写自己之所长固然是对的,但是也要在自己的短板上勇于突破,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成长为有一席之地的学科名师。

在笔者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学校,生源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难度,这也使笔者的数学解题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决定给自己加压,并主动研究专业数学杂志中与解题相关的论文,同时结合日常教学,研究高中数学解题策略。近年来,笔者亦陆续有解题类的专业论文见诸报端。

5. 开发盲点

教师对教材中的经典内容都会进行重点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相对丰富,典型案例也亮点纷呈。因此,除非有特别的设计和亮点,相关论文被发表的机会并不大。实际上,更值得教师探讨的是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或者一些普遍不被教师们重点研究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由于比较缺乏教学成果,教师在这些方面的选题会更有意义。同时,如果一线教师能够对教学“盲点”产生教学心得或教学体会,然后再撰写成文,将有更多机会在各类报刊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高中数学的“统计”部分,被大多数教师认为“简单”而快马加鞭地在教学中一带而过。这部分内容也不常被大家拿来当做论文选题。但在高三模拟考试中,统计部分往往错误率较高。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深刻思考,于是便针对相关现象撰写了《认真挖掘“简单”内容的育人价值》一文,并最终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委员会会刊《中国数学教育》。选修部分同样是写作选题的冷门,笔者曾针对选修内容撰写了《对直线参数方程的认识及应用举例》《利用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巧解距离问题》两篇文章,并相继发表于《中小学数学(高中)》和《高中数学教与学》。

三、结语

研究无边际,即可贴地而行又可于云端跳舞;教学要有度,充分理解学生方能深入浅出。教师们只要勤于积累,资源俯首皆是;只要勇于思考,想法不请自来;只要勇于实践,感悟自然深刻透彻[1]。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们从普通论文写作进阶到真正的学术论文撰写,思如涌泉、文如行云流水的状态也就为时不远了。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思维深度、广度和灵活度的提升,视野的开阔,将使教师们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儿童文学论文精选参考

儿童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他们的成长和培育的重视,应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童文学是从儿童视角,选用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题材,采用适合儿童欣赏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文学表现手法而创作的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论文 范文 一:儿童文学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的阅读文类被明确指定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 散文 、古诗等。这意味着儿童文学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但是目前,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地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该如何带领学生走进儿童文学的世界,让学生爱上儿童文学呢?通过几年的儿童文学教学课题实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感知阅读

有了儿童文学阅读兴趣,小学生就会像采蜜的蜜蜂一样,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阅读中得到阅读满足,进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对待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会选择不同的 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年级———主要采用 故事 悬念法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二、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1.上好“三课”。(1)读物推荐课:为学生推荐好的书目,做到好书共享。(2)读书方法指导课:教师根据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方法。(3) 读书笔记 交流课:针对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经老师的批阅后,班级整理成册,让学生享受到阅读成功的喜悦。

2.建立班级图书角。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安排专人管理图书,定期在班级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阅读能力。

3.开放学校图书室。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图书进行分类,并下发到各个班级,供学生阅读,真正发挥图书室为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服务的作用。

4.借助网络辅助阅读。鼓励学生多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优化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保证阅读时间。每星期我们都要求语文教师安排一节课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6.营造家庭环境。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授之以渔,学会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也要有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读。1.圈点摘录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即在读书的时候用笔作一些记号,并且利用自己的积累本,做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加深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去粗取精。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阅读作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体会;最后进行班级讨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 总结 。

四、搭建平台,坚持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经常督促学生,学生就容易失去阅读兴趣。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了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例如,组织“儿童诗歌朗诵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组织“故事表演会”“课本剧表演会”,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读书 经验 交流会”,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

五、读书明理,升华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非常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爱的 教育 》等作品的时候,我积极引导学生把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通过讲故事、提问题、谈体会等方式进行交流,学文明理。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必须如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又香又浓的蜜来。”有了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才能爱上儿童文学,开创儿童文学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二: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价值观思考

[摘要]当前,中国少儿出版正处于多元共存的转型期。构建民族童年 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气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文章 认为,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应从选题策划、功能定位、产品结构、阅读营销、审美教育、社会服务等6个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导向,积极参与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处于多元共存、众声喧哗的转型期。一方面,随着整个社会儿童观、教育观更新,儿童阅读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儿童读物种类越来越多,儿童文学与小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近,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童年意识”越来越强烈。原创儿童文学无论生产,还是消费,都呈现出繁花似锦、春潮滚滚的“盛世”景象。但另一方面,业内人士也清醒意识到,繁华背后一直弥散着苍凉、蕴藏着隐忧。具体说,就是原创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还存在种种不良症候——唯利是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炒作跟风,图书原创力贫弱;急功近利,忽视民族品牌培育;管理滞后,少儿出版产业链松散……更有甚者,面对当代少年儿童的生存处境和成长危机,原创儿童文学出版还缺乏言说能力、 反思 能力、预警能力、牵引能力。基于此,当前,如何学习贯彻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积极调整并把握少儿出版方向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既是新形势下满足广大少年儿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参与国际出版文化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之内在关联

《指导意见》明确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健全确保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的出版导向对于包括原创少儿出版在内的整个文化产业的指导性、统摄力。众所周知,作为当前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准则和行为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包含着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多层面的丰富内涵。这三个层面与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都息息相关。先看国家层面。塑造未来民族性格、培养民族精神气质、构建民族童年文化、化育民族心灵结构,是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而通过审美艺术手段与出版实践活动践行上述社会功能,从本质上说,就是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奠基,为构建中华民族和谐社会助力,其价值内涵自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艺术产品,其所具有的 人际交往 和心灵沟通功能,又从维护儿童感性生命力、构建和谐童年文化、启蒙大众儿童观念、倡导文学审美教育、补偿当代教育缺失等层面实践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至于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更是与人类核心价值一脉相承,成为当代人类文明所推崇的共同价值的核心构建。因此,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的价值取向可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分而言之的一种表达,其深刻性不在于物化儿童成长表象、形塑童年生活场景,而在于以文学审美和出版实践张扬一种昂扬、乐观、宽容、豁达、优雅、风趣、积极、进取的童年心性、人生态度,从而培育起以健全人格、优良品性、丰富情感、丰沛想象为内核的童年精神结构。在此前提下,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通过文学审美与出版实践构建的“第二世界”,就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二、原创儿童文学出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有效路径

实际上,中国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其价值立场就深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并成为其价值准则的一部分。比如,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儿童文学价值观既是对儒家“文以载道”价值观的承续,又是对“以善为美”单一社会价值取向的超越。具体说,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体现了“三元调适,美、善并举”的价值理念:传达真知、认识真理——求真;启蒙精神、养育品格——向善;倡导审美、熏染心灵——寻美。这一价值系统的形成又先后经历了发轫期(20世纪初到抗战爆发)、成长期(抗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蝉蜕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成熟期(21世纪以来)4个阶段。时至今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呈现出“从耳提面命到理解尊重;从理念渗透到精神导引;从功利主义到游戏精神;从单级状态到多元共生”的多元价值趋向。那么,当下,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究竟该如何把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职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6个方面把握:

1.强化少儿出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选题策划上,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理应“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未来”三管齐下。通过对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和重大社会题材的选题策划、内容出版,记录并见证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种种历史变迁、社会变革对童年生态的影响,在间接表达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力同时,使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蕴含于语言形象之中,推动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责任意识”的文学。比如,2015年正值举世瞩目的“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适时推出了《狼牙山五壮士》《两个小八路》《杨靖宇》等抗战题材原创少年小说,分别从不同角度再现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历史画卷,并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种经典抗战图书”优秀原创少儿图书,充分展现了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的民族自信、国家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塑造民族未来性格”的使命感与出版担当。

2.把握时代脉搏,引领少儿精神成长

功能定位上,作为童年文化高地之一,原创儿童文学出版担负着守望童年、引领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职责。具体到原创少儿文学产品的内容层面,原创儿童文学刊物与图书应该以表达并引领少年儿童精神成长为己任,力求深入洞悉时代精神,关注儿童心灵诉求,通过精心策划、出版,推出一系列富含典型性、个性化、正能量的当代少年儿童群像,以这些未来公民的心灵图像、精神轨迹呈现当代中国社会童年景观和未来趋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品类多样、内涵丰赡的童年文化资源和社会思想资源,从而让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人文关怀”的文学。

3.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更新少儿文学出版结构

产品结构层面,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应善于汲取并吸收丰富的民族 传统文化 滋养,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之间寻求最佳文化结合点、出版增长点,通过富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韵味的原创儿童文学产品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瀚宽广的气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襟怀,让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文化根基”的文学。比如,近年来,在图画书市场“西风劲吹”出版情势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多家少儿社逆势而上,集合优质资源,强力打造原创图画书出版选题,先后推出了《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图画书的讲读艺术》《荷花镇的早市》《安的种子》《团圆》等图画书理论与原创图画书精品,为丰富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品种,推动图画书出版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4.转变文学营销观念,缔造童年阅读文化

在阅读营销层面,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则更是大有可为。具体而言,就是探索并创新现有的儿童阅读推广模式,变单一性“新书发布”模式为“媒介整合”模式、“专家讲座”模式为“教育转化”模式、“现场签售”模式为“阅读推介”模式等多管齐下之童年阅读复合模式。通过上述出版营销和阅读消费活动,使诸多情感丰沛、意蕴深厚、趣味洋溢、想象超拔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充实到当代少年儿童的阅读生活中来,实质参与少年儿童的人格养成与心灵建构,让广大少年儿童经由儿童文学阅读逐步养成向善、寻美、尚真、求知的良好品性,从而助力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胸襟抱负”的文学。

5.参与出版资源整合,助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审美教育层面,少儿文学出版同样可以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少儿出版社、杂志社、多媒体出版公司等出版机构可以通过参与组织选编教材、修订课标、培训教师、推广阅读等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儿童文学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转化,使更多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成为文学审美教育的核心资源,从而为优化和改善语文教育提供价值方向、资源储备与方法支持。换句话说,就是在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少儿出版可借助优秀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课程资源的强大辐射力,不仅在发展少年儿童语言、思维能力,激发 想象力 和创造潜能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还能直接诉诸于少年儿童美好道德、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使这些未来公民在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培育、引领下逐渐成长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也让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目标境界”的文学。

6.把定“儿童本位”立场,昭示儿童出版方向

在社会服务层面,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更是不能缺席。面对“城乡变迁”和“功利教育”背景下斑驳、迷离的童年生态,原创儿童文学出版需要把定核心价值取向和童年本位立场,或通过虚拟的理想童年形态与都市儿童充满缺憾的现实童年境遇的比照;或通过对留守儿童、残疾少年、贫孤孩子非常态、异质性童年景象的深入揭示;或通过对当下种种童年危机的反思性、批判性表达……昭示对童年发展与生命成长的理解、尊重、守望、抚慰、补偿、引领,从而让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精神传统”的文学。

三、反思与启示

关于教育学的本科毕业论文

   教育 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教育学百年进程中,教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学的论文篇一:《试谈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研究的中心逐渐从注重教师教育的外部因素如教学环境、政策因素等转移到教师教育的内部因素,即教师本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发展上,即自我专业成长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师范教学模式由于能够“通过集中精力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分析、评估、或者改变教育意义、教育目的、教育信仰、教育决策、教育行动或者教育产品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学的内部知识,提升 反思 能力,因而日益成为教师教学专业化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教育原则。

  关键词:反思能力;实践;参与式学习;建构主义

  有关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研究者的分析主要从两个视角展开。一是教师教育机构转型视角,分析我国自中等师范院校升格后,在新的两级师范教育体系内教师培养的不足与缺陷;二是师范生职业生涯发展视角,将师范生培养与教育培养模式联系起来,探讨制约师范生胜任教学岗位的因素。

  (一)教师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从教师教育机构转型视角出发,研究者认为当前教师培养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源素质下滑严重;

  2.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陈旧、封闭(李尚卫等,2009),没有地方特色,偏重学术性,实践环节偏弱(苏春景等,2010)。从教师培养的学段来看,小学与幼儿教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更为严峻。有研究者认为(彭小奇等2011),除生源质量下降之外,小学与幼儿教师培养还遇到了学生可塑性和培养潜质不足,培养模式不适应小学教育要求的突出问题,甚至于出现“高师 毕业 生站不稳三尺讲台”的情况。就其原因的分析而言,研究者认为(李尚卫,2009;阮成武,2008),随着我国传统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向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转型,原有的教师教育、特别是面向农村培养教师的职能被削弱的“去师范化”演进。并且,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升格,中等师范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政策性优势并未转化到高等教育层次的教师培养当中,再加上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福利收入等方面差强人意,部分地方师范院校或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次,在转型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培养机构盲目追求综合化、研究型,缺乏服务于基础教育需求的意识,没有投入精力和资源去了解幼儿园教育需求,探索培养教师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导致课程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毕业生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面对此现状,笔者尝试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尝试来改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1.突出实践性,实行模块化教学针对实践环节薄弱的状况,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大专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学前教育学》课程构建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现为“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两大模块。两大部分指在每一个模块中均分为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内容。第一大模块指:专业理论学科教学模块。如理论学习内容包含学前教育历史、目标、任务、等内容,与其相对应的实践学习内容则为与之理论相对应的实践技能。模块二的内容主要指通过课外社团活动进行的非正式学习,如:通过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评比,真正调动起学社国内参与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

  2.突出参与性,项目化教学教材部分共有十二章,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将其分为六大主题13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与有效性。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结合项目研讨,开展研究性学习,凸显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模式.非正式学习以小组 报告 、小型研究的形式,重在提升合作能力和反思意识。探索实践———讨论———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为依托,将周教育见习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将课外活动与学校教学技能大赛相结合,同时结合本专业周见习活动(20学时)或者隔周半天下园开展专题性研究,使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更为扎实。另外学生思维模式僵化不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仍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反思是形成实践性知识的过程。舍恩主张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过程(赵明仁,2009)。教学反思以发现问题为起点,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调试,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陈向明,2010)。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 方法 的角度来讲,师范生通过教学反思将已有的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不断积累实践 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更新其思想观念、丰富其知识结构,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从而有助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陈薇,2012)。因此,从实践与参与的角度去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新组合,将有利于培养出具有一定反思意识和参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师范生,这也就立于将实践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融合,真正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范式探索-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04):41-53.

  [2]陈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

  [3]李尚卫.袁桂林.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反思.教师教育研究,2009,21(3):34–38.

  [4]苏春景.张济洲.从农村教师教育现状调查看地方高师课程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10,30(8):84–87.

  [5]彭小奇.刘志敏.陈梦稀.蒋蓉.李茂平.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培育农村优秀小学教师.中国高等教育,2011(8):29-31.
  教育学的论文篇二:《浅谈高等教育学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本文通过对近12年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当前现状、分析影响专业认同因素,为完善该专业培养模式、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使得该专业学生有效服务社会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专业认同;影响因素

  1.概念的界定

  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通过搜索关键词“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可搜索到1678篇,然而以“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为研究对象的 文章 只有3篇,时间是从2011年到2014年,其中两篇是同一人所写。最早学者开始发表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文章是在1993年,总体来讲从1993年到2014年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的关注持上升趋势。关于“专业认同”的概念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我个人更倾向王顶明的说法,将专业认同分为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维度。首先是认知性专业认同,即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是产生其专业认同的基础。其次是情感性专业认同,指个人与专业的情感连结程度。再次,对所学专业的情感认同使个体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与情感愉悦满足会直接导致积极的行为动机和外显的行为效果,从而形成可持续性的专业认同。

  2.影响因素

  找出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是提升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关键。通过搜索的文献可以看出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主要受学校、社会、个人三个大方面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也是如此。一是学校方面,比如导师、专业认识、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等等。(1)学者袁长林通过个案访谈的方法得出,导师具有比较丰富的研究经历与比较高的专业水平,经常指导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学生对导师的喜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水平。(2)刘旭指出因缺乏对该专业的专业属性的清晰认识导致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出现理论性与实践性并未相统一的问题,从而影响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同。(3)学者萧琳指出现行的高等教育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本科化”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形式与本科雷同,科研训练不足和考核流于形式,阻碍着该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者王艳表明“应试教育”在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中依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纯理论的教授、就业竞争的加剧造成很多学生不愿意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降低了其对专业认同度的水平。二是社会方面,主要社会人才需求的狭隘观念。当今社会需要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然而高等教育学的专业课程培养注重理论忽略了实践能力培养,再加上高等教育学的就业方向与其他专业相比更为单一、社会上对此专业的认识较少,使得高等教育学这种看似“没有专业”的专业失去了与其他专业公正的就业竞争机会。此外,社会人才选拔机制存在缺陷。

  比如看重学历而忽视能力,看重工作经验而忽视潜力,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素质,看重人才的录用而忽视人才的培养等等。高等教育学专业刚刚毕业的学生不是因为学历层次低而无法从事高校教育工作,就是因为经验缺乏而影响就业,还有的学生希望 考公务员 来改变命运,放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拿到学历为目的,专攻公务员考试等等,这些都使得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降低了对其专业的认同度。三是学生个人方面,比如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专业了解、 自我评价 、 职业规划 等等。(1)学者袁长林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到,一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之所以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学习热情不高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专业的价值不高,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帮助不大,更愿意把精力花在其他方面。(2)学者王艳表明,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自身对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匿乏,该专业成为了很多仅仅想要获得硕士学位又想短时间内投机取巧的学生的“避风港”,缺乏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入校后也不积极去增加对专业的认识,这种不积极的态度让部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普遍低。(3)李俊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对自己职业进行规划的习惯,因此多数该专业学生并没有较强的增强专业能力的倾向,而是以获得学历为目的,从而降低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综上,学校、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在不同的具体方面、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相比较于 其它 两方面因素,个人认为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个人方面的因素对该专业的认同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自我评价、职业生涯的规划。较低的自我评价不仅会影响专业认同度,还会造成个人自卑心理,最终导致自己一事无成;过高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专业认同,但是会形成自负心理,影响成败。合理的自我评价不仅可以提升专业兴趣,还可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从而自信满满处理相关专业问题,拥有较高的专业认同。再者,完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专业认同的关键。

  学生做出一个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它将是一切前进的动力,不仅可以提高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能力,提高专业认同,明确合理的职业规划还可以丰富学习生活、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2]李俊.N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萧琳.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4]王艳.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专业认同度调查研究———以庆西省为例[D].西北大学,2011.

  [5]刘旭.高等教育学的专业属性及其对人才培养的规定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

  [6]袁长林.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与社会支持、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2.
  教育学的论文篇三:《试谈教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
  前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一些地区已经全面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制度改革,且对于改革工作来说,就是要将各级的责任落实到实际中,并由中央地方来共同承担,做好省级的统筹管理。

  一、目前教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中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中的一条,从制定到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不仅可以提高会计监督效果,还能够有效提高共工作的效果,促进了财务上的监督。但是对于这一项监督管理制度来说,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增加了会计监督中的难度。就其实际来讲,由于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只能从财务制度的角度上出发,对凭证与手续等方面的合法性与完整性等进行审核,这样也就不能掌握好业务的实际情况,只是采用了相关的规定与办法来进行判断,并进行机械式的财会核算,这样也就对一些被精心包装后的“支出”难以识别。

  (二)收入不报账与体外循环。对于学校来说,所进行的财政拨款已经由财政部门直接划入到了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中了。虽然控制好了这一源头,但是对于一些预算外的收入等却并没有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出现了体外循环的现象。

  (三)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就目前的会计中心来说,只能够进行核算、管理及对校产明细账的登记等方面,但是在实际中,一些单位中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却存在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如账实不符以及资产流失等现象。对于经费的使用部门来说,过于重视财政资金的运作,这样也就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尤其是对于资产的后期控制来说,也没有有效的进行,这样也就出现了只核算不清查的现象,最终也就出现了信息失真的现象[2]。

  二、提高教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 措施

  (一)加大审查的力度。针对体外循环与虚假发票来说,核算人员要对所要进行的核算业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参与到核算单位的管理工作中去,明确各项收支项目等。且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还要对收入的来源进行重点审查,明确是否全部入账,避免发生不报账或是漏账等现象的发生。此外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全面落实管理制度。

  (二)做好内外中的监控工作。要做好对固定资产进行的管理,制定出严格的资产范围,同时还要制定出有效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以此来完善资产的审批制度。对于预算单位来说,还应当要最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健全资产的保管制度,坚持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以此来保证账面与实物上的一致性。此外还要制定出全面的资产清查制度,以此来及时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与掌握。

  (三)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形式化的管理。首先对于核算中心来说,要做好定期岗位的轮换。对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来说,如果处于固定的工作状态,那么就很容易与单位中的报账人员产生出工作之间的感情,这样在进行报账审核时,也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情面上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可以采用岗位的轮换制度,以此来避免出现人情关系。且对于核算中心的人员来说,在面对全新的核算单位时,就可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进行报账,这样也就增大了会计上的监督管理效果。其次,是要做好内部中的审计工作。在实际中可以将学校与核算中心共同纳入到检查的范围中去,同时还里可以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审计,这样也就规范了财务上的管理工作,对收支的行为也起到了约束的作用。此外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适应好会计核算形式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来对方式方法等进行调整,这样也就可以有效降低教育内部中的审计风险。最后,是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对于核算中心来说,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要求,以此来保障会计核算的质量。此外还要不断健全相关的管理措施,对于出现错账等现象要严格追究其责任,通过以制度来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可以有效保证资金的运转。

  结语

论文;大众文化和选题策划之间的关系,,

1)选题策划的内容。我国学者张芬之认为,"策划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具体而言,策划是为达到预定目标,利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仔细盘算、精心安排的设计过程。其公式为(Innovate + Planning)×Design→Purpose。"2图书策划就是指为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有所创新和计划,并进行良好的包装的过程。选题策划与市场策划都从属于图书策划,是指对出版图书选题的策划,是图书策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位学者文宏武指出,选题策划"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工作: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准确的读者定位和选题特色定位,确定选题框架,物色最佳作者,参与选题写作提纲的拟定和审定,培训与指导作者写作(从图书策划和写作技巧角度),在作者写作过程中积极做好稿件的‘田间管理'工作等。选题策划应突出两个定位:读者定位和特色定位。"3选题策划中应用创造性思维独辟蹊径地考虑选题就是选题创新。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方鸿辉认为,因为"选题是出版流程的源头,选题创新至关重要。"4他还结合《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选题策划的实例,指出选题策划编辑应具备进取意识、问题意识、调研意识、臻美意识和求效意识,认为"进取意识是选题创新的动力","问题意识是选题创新的源泉","调研意识是选题创新的钥匙","臻美意识是选题创新的目标","求效意识是选题创新的追求"。5

(2) 选题策划的作用。众所周知,适应市场需求的精品图书,品牌图书的数量是出版社参与市场竞争的致胜砝码。而"图书能否成为精品和名牌,与其策划的含量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重视并善于策划,才有可能培育出精品图书,才有可能不断推出各种品牌图书。"6作为身担一社精品图书深度策划与组稿重任的选题策划,对创建品牌图书和品牌出版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闻洁,从出版企业竞争和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指出"在整个图书利润总额中,选题策划的利润贡献率一般在50%左右,有时甚至高于50%。"7由此可见选题策划对出版经营的重要性。根据选题策划的市场动力,知识智力内容,生产力效果,出版先导地位,整合资源能力,闻洁认为"选题策划是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智力活动,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起着带动和整合其他优势资源与能力的作用。" 8选题策划如此重要,以致于不少西方出版社的社长亲自主持选题策划,即使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在所不惜。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社长小赫伯特•S•贝利曾说过一句名言:"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9他还认为"假如这个(选题)决策在编辑方面和经济方面都是好的,其他方面的决定就无须挑剔了。假如这个决定很糟糕,最好的设计加上高效率的生产和强有力的推销都无济于事。"10

(3)出版经营管理的品牌策略。国际上著名的品牌研究专家大卫•爱格(也译成"艾克")在其著作《品牌经营法则——如何创建强势品牌》中提出管理者们应从三个方面发展品牌策略:"首先是如何利用品牌识别或视觉形象引导品牌构建的过程。其次研究企业如何整合多个品牌,使其成为一个跨品牌的分工明确、协同作用的系统。最后说明品牌价值,尤其是说明对跨产品和跨国界品牌衡量的标准。"11 艾克的品牌策略理论是建立在对一般消费品或服务品牌内容和运作的考察的基础之上的,考察重点是品牌识别、品牌架构和品牌价值。而传统的出版经营管理的品牌策略是指"在成功选题的基础上开发系列图书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12从这个角度讲,出版社的品牌策略从属于出版市场拓展策略。对比而言,传统的出版经营管理的品牌策略是以成功选题为基础的,由此可见选题对出版社实施品牌策略的意义。另外,该策略以出版的品牌效应为重点,即出版产品图书在市场上的最佳表现——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而非品牌构建、品牌管理和品牌衡量。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出版社的品牌策略应该贯穿整个出版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图书的选题策划、编校印刷、营销发行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体现出品牌意识,维护图书品牌的六个资产:图书(产品)、装帧设计(形象)、奖励荣誉或市场反响(商誉)、书店与读者(顾客)、中盘(渠道)和品牌图书、丛书或出版社的标识(视觉)。有关图书出版的品牌意识,我国学者宋诚根据调查指出:"(书业)品牌意识开始凸显:读者消费心理调查表明,74.4%的读者选书时关注书的作者。调查还表明,除了‘作者是谁'之外,‘出版者是谁'的关注率也达到了半数以上的58.7%。......读者购书品牌意识的增强,与书店进书对品牌的重视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互动是市场自身的规律使然,对出版社无情地做出检测。"13 根据以上文献综述,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有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对选题策划的内容和作用做了研究,但鲜有资料探讨出版经营管理的品牌策略,对选题策划对打造出版社品牌的作用更是乏人问津。笔者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观察了诸多图书和出版社的运作之后,发现选题策划无疑是出版社创建和维系品牌的关键,这正好可以从品牌策略的角度来回答人民大学出版社闻洁提出的有关问题,即"选题策划为什么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它对出版企业的绩效贡献表现在什么方面?"14以下,笔者将结合一些出版社的实例,探讨选题策划与出版社实施品牌策略的关系,力求揭示前者对后者的作用规律,以期其中的探索能对出版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都有裨益。

正文:选题策划对打造出版社品牌的重要性在前文已经多有论及,在这里,笔者将进一步探讨选题策划究竟如何为出版社实施品牌策略服务的问题。换而言之,本文的重点即在揭示选题策划是怎样成为出版社实施品牌策略的关键的。

(1)依靠选题策划的人才与机制:品牌根植策略。现代组织成功运营不可缺少的几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无论企业如何缺少物力基础和财力支持,只要有优秀的人才和良好的用人机制,都有望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毫无疑问,任何一个出版社要做好选题策划,都面临着策划理念,策划机制和策划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本质就在于有无优秀的策划人才。当然,有了人才还不够,还要有良好的用人机制能吸引更多人才,留住现有人才;要有良好的组织架构保证选题策划能出精品、出新品。有效的人才政策与机制,也是构成出版社良好组织文化的最重要元素,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出版社实施品牌策略的成功。正如品牌专家大卫•爱格所言:"组织的文化比起程序和架构是导致组织能否成功建立品牌的主动力。"15

在选拔和使用人才上,中信出版社的例子最有说服力。中信集团打破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常规,颇具创新地任命按传统用人机制不能上任的王斌担任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上升后不到三年,就将中信出版社迅速改观成畅销书"出版大户"。在其亲自主持决定出版社战略方向的选题策划工作之下,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杰克·韦尔奇自传》等书,纷纷荣获出版当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引进版优秀畅销书、中国图书奖等,而中信出版社也因此荣获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授予的"优秀服务四十家出版社奖"。对王斌的杰出表现,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颇为满意,并表示集团的用人机制因王斌的任用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1]另一个创造"以人才立品牌"奇迹的实例来自接力出版社。该社社长李元君于2001年7月因特殊政策引进原作家出版社副社长白冰,白冰仅用一年时间就使接力社一般市场图书的平台有了大飞跃,由其带领选题策划的图书在市场上表现突出,发货码洋、回款率也大副提升,极为有力地扩大了接力社的品牌影响。16

电子工业出版社是在选题策划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上取得品牌效应的出版社之一。该社突破传统的三级策划制,即总编、编辑室和编辑三层策划,设立专职的策划编辑,培养高素质的策划队伍落实策划编辑制。当一些出版社还在讨论策划编辑制的是与非之时,该社已经提高了整体选题策划的力度和深度,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同时,该社还独创策划编辑品牌经理责任制,以制造业企业品牌管理模式来管理该社每年重点培育的10余套系列书品牌。在这样的机制创新下,该出版社的"《手把手教育工程系列》、《office专家丛书》、《计算机教育丛书》、《从入门到精通系列》、《宝典系列》、《网络工程丛书》、《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丛书》等都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其中《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丛书》1998年获得了第11届中国图书奖和信息产业部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17

由此可见,出版社要通过选题策划创建品牌,必然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优秀策划人才与选题策划机制。出版社只有敢于并善于利用人才,形成良性人才激励管理机制,才能将缔造品牌的选题策划基因深深根植于出版社内部,保证出版社拥有不易模仿的选题策划生命力,为最终在市场上树立图书品牌和出版社品牌奠定基础。

(2)培育自身品牌的选题策划:品牌培植策略。一个产品能在市场上经受住考验成为一个品牌,关键在于企业一以贯之的品牌意识和兢兢业业的悉心维护。品牌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生产产品的企业自己精心培养,精雕细琢。出版社的品牌建立在出版的图书身上,图书品牌的发展也需要自主研发和自我培育。对自有品牌图书的选题策划,主要是依靠出版社自身资源和实力,因此需要立足于细分市场,把握住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潮流,走差异化、特色化、分众化的策略路线。针对读者、竞争出版社和市场的调查与研究,是培植自身图书品牌的必要手段。正如艾克所言,"推动品牌价值的最终力量是消费者,因此品牌策略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市场细分策略基础上,同时对消费者动机要有深入的了解。"18

20世纪90年代初,金盾出版社的农村图书当之无愧为当时农村图书的优秀品牌。金盾出版社当时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出版社,由于该社看准全国(尤其是大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村的映射作用,认为农村为了发展必将需要大量浅显易懂、经济实用的科技普及和生活教育类图书,于是"着力开发农村用书和生活用书的选题,并采用独特的营销方式,很快便成长为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农村科技和生活图书出版社。"19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致力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丛书选题策划,也成为出版社的一匹黑马脱颖而出。该出版社作为大学出版社,深刻洞察大学人文教育及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广大的大学生为核心目标读者,以全国的高等学校为细分市场,推出《大学人文读本》三卷本和姊妹书《大学人文教程》,为解决当今大学生群体思想误区及时提供了全面又深刻的读物。这套书一面世,"社会反响强烈,评介、探讨的文章屡屡见诸媒体,尤其是网上的讨论与传播的热烈,更是近年来社科人文图书所鲜遇的。"20这套书的影响遍及大陆和港台地区的教育界、学术界、读书界,使该社成为深度关怀大学生,倡导"精神成人"的出版社品牌。

凡此种种,还有很多出版社都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市场潜力,将读者群细分为具有某一独特共性的"小众"(即分众化),策划培育自我图书品牌。中国青年出版社本来并不如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在计算机图书领域具备出版优势,可是该社紧紧抓住时代脉搏,迎合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教育图书的极大需求,在很短时间内推出多达13种系列丛书,涵盖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图形设计、工业设计、视频编辑等多个领域。现在计算机、网络相关图书系列已经成为该社主打品牌,该社也因此成为国内相关图书不可小觑的出版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年内销售码洋从2000万元突破到3亿元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之所以能形成"外研社模式",关键也在善于培育自己的图书品牌。针对中国高校400万大学生的需要,该社抽调优秀的编辑人员和营销人员成立"大学英语工作室",精心策划出版了《新编大学英语》一整套教材,仅出版一年,该套教材就拥有了500多所大学的30万学生读者。21外研社依靠自身优势,策划出版了多个精品图书系列,使其占据了国内外语类读物的半壁江山,显示出培育自有品牌的选题策划对创建出版社品牌的强大威力。

品牌培植策略运用于中小出版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选题策划发挥了以小搏大的"杠杆作用",只要立足细分市场,策划能填补市场空白的图书,即使没有财力去出版引进版图书,或吸引知名作者签约出书,也有可能成为在相关领域独树一帜的出版社品牌。当然,出版品牌培植需要选题策划的独到眼力和超常智力。

(3)借助他人品牌的选题策划:品牌移植策略。对于有能力吸引国外著名出版商、品牌畅销书,以及知名作者合作的出版社而言,将他人已有的品牌效应直接移植到出版社自身,无疑是这类出版社创建品牌、迅速成名的捷径。选题策划的品牌移植策略,即是指出版社积极与外界联系,多策划出版引进版精品图书,多与知名外商出版机构合作,多与著名作者(或作家)签约出书,借力使力,将他人的品牌优势嫁接到自己身上。

中信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一系列引进版畅销书,正是品牌移植策略的最佳写照。仅2002年一年,该社就引进出版了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20世纪20本最有影响力管理书中的4本:《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引爆流行》、《杰克•韦尔奇自传》。在2003年该社又精心策划推出了IBM董事长郭士纳的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以及若干年前畅销书《心灵鸡汤》的作者马克•维克多•汉森与另一位畅销书作家罗伯特•G•艾伦合著的《纽约时报》畅销书《1分钟百万富翁》。该社还通过引进出版外国名人传记积累了相当的畅销书品牌资产,陆续出版了《洛克菲勒回忆录》、《金克拉自传》、《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最后的炼金术士:牛顿传》、《肯尼迪传》、《戴安娜画传》等市场上叫座又叫好的畅销书。由于畅销书是一个出版社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国外的畅销书已经接受了外国激烈的市场竞争,反映了"地球村"时代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一般读者共同的阅读需求,也作为大众文化体现了大众消费者的阅读潮流,所以引进出版大众类畅销书极易成功。中信出版社针对这类图书的选题策划,在读者心目中获得了外国畅销书出版大户的品牌认同,从而为促成中信出版的品牌强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做了握有最大胜算的投资。因为,"消费者通常会选择符合自己认同,或是能够表达自己认同的品牌"。22

在引进国外品牌图书出版方面也表现突出的还有华夏出版社。该社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材引进出版工作,陆续推出如《市场营销教程》、《公司战略教程》、《现代西方思想文库》等系列国外品牌图书,其中"经济学专业学生必读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材日前已销售14万册,《剑桥国际商务英语》也已达到20万册。"23该社在引进版系列精品教材领域的出版地位,让许多读者都误以为华夏一直是引进精品教材的大出版社,而对该社原本以出版残疾人图书为主业的历史一概不知,从而可见,具有品牌意识的选题策划对出版社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有力作用。同样,人民大学出版社也异常注重引进国外优秀的高校教材。该社引进出版的"以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科学译丛'和以著名管理学者罗宾斯的《管理学》为代表的‘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不但在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和出版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学和管理学内容的更新和研究。其中的《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分别获得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国图书奖。"24借助引进出版国外一流教材,人民大学出版社也成为该领域图书出版重镇之一,使大学生选择经典经济管理类教材莫不对人大出版社青睐有加,这些教材品牌为累积该社自身品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样以引进出版教材而在出版界著称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也是借助他人品牌成功的典范。该社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出版英文原版《会计学(Accounting)》,该书目前已经出版了18版,全球有超过1000万的学生使用。25单凭这些数字就可以知道,出版这种品牌图书对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品牌的贡献有多大。该社还出版了世界财经管理教材大系英文版97种教材(并将其中近30种翻译成中文出版),借助这些图书的品牌,该社成为不少著名高校相关院系(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等)首选教材供应商,显示了相当的品牌优势。

总结中信、华夏、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出版社出版国外品牌图书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借助他人品牌来塑造自身品牌是出版社在市场上致胜的有力武器。俗语"背靠大树好乘凉",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当然,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借助他人品牌的策略还需要出版社有足够的实力(相关学科出版、翻译能力)和财力(用以支付引进版权和翻译权等费用),当然还有品牌,否则合作方是不会选择合作的。中信出版社之所以能引进这么多国外畅销书的版权,对方很大程度上就是看重"中信"的品牌。26因此,如果出版社在实力和财力方面都有缺陷,首要的还是应该加紧练好内功,做好自身品牌。

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 选题策划处于图书策划的前期,是确定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优化整合出版社资源,选择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题材和种类的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选题策划的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策划出版的图书能否受目标读者群欢迎,能否达到良好的市场预期,能否成为品牌进而成为出版社的品牌。选题策划因其在图书出版流程中的重要作用,无疑是出版社实施品牌策略,积累品牌资产的关键。2.出版经营管理中,选题策划从三个方面服务于品牌策略,即通过优秀的选题策划人才与运行机制来根植品牌意识和理念,针对细分市场选题策划努力培育自身品牌,以及借助他人品牌策划出版外国品牌图书来打造自身品牌。这三个方面依据各自特点又构成出版经营管理者实施品牌策略的三个内容:品牌根植策略,品牌培植策略,品牌移植策略。选题策划正是通过这三个策略的运用,成为出版社实施品牌策略的关键。

上一篇:万方数据的论文可以评职称吗

下一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