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top20物理学家
自然杂志top20物理学家
主要是霍金的理论,目前无法证明可靠性和真实性。
首先,霍金和英国科学家彭罗斯共同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奇性定理”,也就是说宇宙起源于一个无限小的奇点之中。但这并不是一套全新、完整的理论体系。霍金还有一项重要研究是在1974年提出“黑洞辐射”假说,又称“霍金辐射”。以前人们认为任何物质都不能从黑洞中逃逸,但霍金的计算结果是:黑洞表面会释放辐射——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而且这类释放会导致黑洞最终收缩并消失,因此这项假说有时也被叫做“黑洞蒸发理论”。这个假说颠覆了物理学界的认知,且暂时无法被证实。在过去数十年里,霍金和其他研究人员也在不断修正假说中的瑕疵,然而这距离上榜还存在差距。
据《自然》杂志介绍,一项2016年的研究原本给霍金带来一丝上榜希望。以色列海法的研究人员宣布他找到了“霍金辐射”的证据——不是真的黑洞,而是在实验室里模拟出来的。不过,一些专家认为这样的实验结果说服力不足,它和真正黑洞的关系很难确定。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正一步步验证之前提出的假说,例如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整整一百年后,科学家才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信号。而这项研究成果或许又能为验证霍金的假说提供相应的支持。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霍金的假说和预言都能得到强有力的印证。
同时代的风云人物邓稼先和杨振宁,谁对国家贡献最大?为什么?
此话题不厌其烦的提出来,我先后在他俩及两弹一星功勋人物中回答了近十个帖子,也有被推入首页的,这种问题提多了会影响网民的情绪, 历史 是一面镜子,这上面总在争论,难免会有失偏颇,让 历史 来回答最好。
在中华民族最艰难困苦的时刻、邓稼先那个时代的一群老科学家、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永攀科学高峯、打破西方世界对中华民族的孤立、欺压、使中华民族矗立在世界的东方、并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而杨振宁是个什么玩意、祖国富强了、他老了、在西方世界到了退休的年龄了、混不下去了、回国享受来了、而且此人、人品极端下流、败坏中华民族传统论理、对中国的传统美德造成严重影响、真是欺凌中国人民之极!
能够拿邓稼先去和杨振宁比的人,十有八九是觉得邓稼先比杨振宁值得尊敬。这里我要说的是:如果你尊敬邓稼先,就请不要拿邓稼先和杨振宁比。因为如果真的比较,邓稼先完全没有实力去和杨振宁一比高低。
六十年代制造原子弹的时候,国内并没有几个人知道邓稼先,包括后来原子弹造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没有多少人知道邓稼先。今天邓稼先在受众群中能够收获如此热捧,离不开杨振宁为邓稼先写的一篇叫做《邓稼先》的文章。在我看来,杨振宁是用心写的那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篇优秀的 美文 。也正是因为真实 情感 的迸发,那篇文章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邓稼先的事迹。相比较而言,氢弹之父于敏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就要远低于邓稼先,不能不说杨振宁的那篇《邓稼先》为公众认识邓稼先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杨振宁和邓稼先从小就是挚友,1971年杨振宁克服重重阻力回国访问,第一个要想见到的人就是邓稼先。在邓稼先生病住院期间,杨振宁也是从美国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寄给邓稼先。将邓稼先和杨振宁放在一起比较,是要割裂他们之间的真挚,这是邓稼先所不希望的。如果邓稼先能感知到有人做这样的比较,一定会阻止。
邓稼先是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杨振宁是搞基础理论的,基础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如果比较只是局限于对一个国家的贡献,这种比较是狭隘的。并且两个不同领域不同工作的人,他们做的工作是难以进行比较的。更何况他们的工作所产生的持久影响力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原子弹爆炸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让人感到震撼;而杨振宁在基础科学上的突破却是稳扎稳打。几百年后人们能够记住杨振宁的名字,邓稼先的名字可能早已淹没。从更持久的角度看,杨振宁的贡献会更大。
要说邓稼先与杨振宁二位哪个对国家贡献大,这就很明显的事了,肯定是邓稼先。
因为邓稼先在国内,其工作就是研究两弹一星,在当时中国刚解放,一穷二白受外打压的国际大环境下,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威慑力和知名度引响力,那个年代最缺的就是为国效力且作出巨大贡献的 科技 工作者,而邓稼先等海外科学家回国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人民看得见摸得着,为国家争得了难得的安宁环境。而杨振宁身在美国,在美国期间努力搞科研,在理论物理学方面造谐很深,引响巨大,为祖国间接地作出了一定贡献,在世界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家。
他俩人所从事的研究是不同的,一个是理论,一个是运用,在当时的中国国内运用科学很受欢迎,加之条件限制所以造就了一代杰出科学家邓稼先等是情理之中的,在现在改革开放,国家富强,国家急需大量各类人才,也是时代的需要。
所以,爱国奉献不分先后,不论你身在何处,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没有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祖国随时都欢迎一切有志的海外 科技 人员的荣归,携手并肩共创中华新的辉煌!
其实,他们根本不在一领域,根本没有必要去做对比,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两弹一星 : 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们国家的两弹一星的元勋,可以说国防 科技 力量和他那些年在戈壁滩上的勤勤恳恳地研究是分不开的。他的主要成就其实就是在这些方面。
而说到贡献,其实就是对于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究。有了像邓稼先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成为了最早拥有原子弹氢弹的国家之一,这也是立足于世界的根基之一。有了这些就不需要担心被其他大国欺负了。
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
而杨振宁对于中国的贡献其实主要在教育事业上,他拒绝了马里兰大学45万美金的年薪,回到中国搞起了教育,前前后后投入了600万多美元,从80年代初至今,几个地方来回奔波,差不多也要有40年的时间了,建设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有一些实验室还是世界前列的水平,还在北大和南开建了研究院,并给教清华大学的学子基础物理学。
平心而论,就对中国贡献而言,杨振宁是远不及邓稼先的。
而他的学术贡献主要是来自于理论物理学,主要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宇称不守恒等十多个大发现。可以说,他在理论物理学圈是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之一。2000年,《自然》杂志把他排到了有史以来的物理学家的top20,这当中有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顶级物理学家。当然,必须要说一点的是和牛顿,爱因斯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因为这里题主问的只是贡献,很多人喜欢吐槽杨振宁回国晚,以及娶了年轻的老婆,所以不多说了。
所以,就对咱们国家的贡献来说,两个人其实都做了很多很多,远远大于一般人的贡献。但是客观地说,邓稼先的贡献更重要。而杨振宁主要是对理论物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对国家的贡献,杨没有和邓的可比性,邓稼先对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国家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而杨振宁是为美国服务了一生。
这样的提问不好,而且非常不好,尤其是在普通百姓中比较更为不好。
不用说,也能够知道大概,必然是几乎一边倒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一边是对邓稼先先生充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另一边则是对杨振宁先生毋庸置疑的否定。
他两位同为世界级科学家可以比吗?站在理智与公正的立场上,回答完全没有必要。
正如 历史 上孔子对国家贡献大,还是老子对国家贡献大一样的提问,对现实有意义吗,完全没有。
邓稼先先生、杨振宁先生他们都用智慧、用知识和用付出对人类、对高 科技 、对国家、对全世界 社会 进步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杰出的贡献,这就是答案。
拿一个美国人和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做比较,谁对国家贡献大,真是可笑至极!!当年,祖国患难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海外学子排除万难回国为国家贡献“两弹一星”,而“姓杨的”却在那时加入美国籍为美国服务,为美国注入无法估算的 科技 成果,美国利用姓“姓杨的”投送的 科技 成果更加肆无惮忌地对中国进行围攻打压,遏制中国的崛起…——现在老家伙快死了要落叶归根就想到中国了,近段时间开始到处发动媒体炒作“姓杨的”美籍华人身份,鼓吹“姓杨的”为国家贡献,为“姓杨的”洗白当年在美国是在“为全人类服务”…无论如何美化和鼓吹“姓杨的”,都无法抵消他助纣为孽时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叫“姓杨的”滚出中国!!
呵呵,邓稼先和杨振宁比?你这是侮辱中国的科学家邓稼先先生,杨振宁他是在男女问题上对中国起到了相当大的教育,没有杨振宁中国人谁敢娶个“孙女”做老婆?还称是上帝赐给他的“尤物”?美国的上帝怎么不赐给你呀,一对污人,破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婚姻观道德观,早点去谢谢上帝吧
若论对国家的贡献,邓稼先是当仁不让,这位号称“中国原子弹之父”的科学巨匠,用他的生命为13亿中国人撑起一张核保护,使中国安享了50多年的和平时光,至今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邓稼先当年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只身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耗尽毕生心血,这是什么,这就是爱国主义,是后人永远值得学习的精神楷模。
杨振宁最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华人科学家,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晚年,他回到中国,拿出自己的工资,为清华、北大建立实验室,并为中国的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与建议,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大学学子们上课,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
邓稼先与杨振宁没有可比性,一个是搞应用的,一个是搞理论的。但相对于对国家的贡献而言,邓稼先绝对超过杨振宁。
自然杂志 中国十大科学家
1、李四光(1889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世界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1949年李四光被邀请任政协委员。12月和夫人秘密回国。先后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联主席、政协副主席。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大贡献是创立地质力学,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在很短时间里,发现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滚滚石油冒了出来。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最有力的证明。
2、邓稼先(1924.6.25—1986.7.29)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基人。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 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0月到中国科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钱学森 1911.12.11出生,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人,杭州,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中将军衔。 1935年作为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0年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高级将领金布尔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
4、钱三强(1913.10.16——1992.6.28)。1940年取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向钱三强颁发物理学奖。他与夫人何泽慧被誉为“原子世界的科学伴侣,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8年夏,回国。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投入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任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5、周光召(1929.5----)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人大副委员长 他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面重要成果,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理论、内爆动力学、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机学和中子物理等领域与核武器有关的研究工作,取得多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成果。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他首先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对弱相互作用理论起了重大推进作用,对其后流代数和涉及π介子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他是首先提出利用丢失能量来寻找新共振粒子的学者之一。他首先建议利用原子核吸收探测弱相互作用中的致磁效应。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他在闭路格林函数、量子场论的整体拓扑性质等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贡献。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6、钱伟长(1912.10.9-),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学校长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跟随导师辛吉研究,用50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并受到爱因斯坦的称赞,奠定了其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1942年获博士学位。 194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与钱学森等一起,在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实验,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 1946年5月,钱伟长以探亲为名只身返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钱伟长的成名之作是薄板薄壳的统一内禀理论。在1941年钱伟长和他的导师辛格合作发表的弹性板壳内禀理论一文中,作者成功地用张量符号建立了薄板薄壳内力素张量所应满足的6个静力宏观平衡方程,并把微元体的平衡及变形协调方程写成适当的形式,避免了对板壳变形的先验假设。从这一精确理论出发,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做不同的近似处理,发展出系统的理论方法,成为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7、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被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盛赞为“人民科学家华罗庚”。
8、茅以升(1896.1.9---1989.11.12),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1933以茅以升为首的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参加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5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茅以升成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此,茅以升一辈子爱桥、建桥,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
9、朱光亚(1924.12----)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院长;中国核科学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 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工作,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春回国。曾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在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刻,朱光亚出任4个技术委员会之一的中子点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起草的《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提出了将核爆炸试验分两步走,第一个装置先以地面塔爆方式,然后以空投航弹方式进行的方案,不但提前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安排较多的测试项目,用来监视原子弹动作的正常与否,检验设计的正确性。这个大纲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及试验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0年代中期,朱光亚就认识到将核试验转入地下,无论从减少放射性污染的角度,还是从更深入地研究核武器爆炸过程规律的角度,都是很有必要的。地下核试验可以贴近核装置进行精确的物理诊断,这对于研究核爆炸过程,用试验数据验证理论设计、校正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参数都是十分有利的。在他的大力支持下,1969年9月23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他还非常重视贯彻“一次试验,多方收效”的方针,主张在一次试验中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诊断项目,多解决几个科学技术问题。正是这些做法,使我国能依靠较少次核试验,取得更多的核爆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对加快核武器的发展步伐起了关键作用。 在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历史中,他始终处于高层科技决策的中心,为发展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和国防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他还兼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0、袁隆平(1930.9.1-)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2007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惟一当选者。 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袁隆平在基层潜心研究,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上一篇:经济研究导刊期刊容易发表吗
下一篇: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