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会
第十届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会
温浩,男,汉族,1957年9月21日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病临床研究所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新疆包虫病基础医学实验室(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争创中】)主任,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中华医学会新疆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器官移植分会委员,新疆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新疆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领域专家组成员,英国皇家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会员,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感染性疾病部客座教授,WHO包虫病专家组成员及亚洲协调代,英国萨尔福特大学生命科学部客座教授,法国贝藏松大学客座教授,《中华外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 享受自治区具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和国务院特殊津贴。
闵志廉的介绍
闵志廉,男。芜湖复旦医院男科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人选。闵志廉擅长前列腺疾病及其手术治疗、青壮年阳痿早泄、男性不育、性传播疾病、隐睾、鞘膜积腋及泌尿外科疑难杂症等。曾被邀去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现任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全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移植透析协会副主任、上海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上海泌尿外科及男性学会常委等职,任《中华国际医学杂志》副主编及《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等10余家杂志编委。
丁义涛的介绍
丁义涛,男,1950年出生,硕士学位,曾深造于解放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及澳大利亚国家肝脏移植中心,现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江苏省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及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等20余种专业杂志编委。
吴承远的突出成绩
脑移植研究吴承远教授1987年公派去美国留学,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受到国内外一致赞誉。并于1987至1989年在美国犹他大学医学中心和佐治亚州医学院访问学者和以访问教授身份进行科研工作。在美期间,他利用美国的行进技术及设备,首次证实了“胚胎小脑组织未成熟神经元在受体脑内可以存活和再生”,为神经移植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学证据。为此他先后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宣读论文。他主持的“小脑移植研究”成果于1992年由美国纽约Springer-Verlag出版社出版并获证书。吴承远教授1989年回国后,1990年1月他出席了“全国首届脑移植学术会议”(昆明,1990年)成为大会首位学术报告人,他的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得到王忠诚院士、史玉泉教授、段国升教授等著名学者的重视。1993年10月“全国第二届器官移植学术会议”(武汉)吴承远教授的“脑移植研究”学术报告得到中科院院士裘法祖教授高度重视,并被选为“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和杂志编委,成为中国“脑组织和神经细胞移植”的学术带头人。自1986年以来,他先后发表医学论文96篇,其中英文论文8篇。在英国神经外科杂志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的“黑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及“小脑移植研究”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健康报》(1993年)和《中国医学论坛报》(1990年、 1995年)均在头版报道和介绍他的科学贡献。出版专著18册,主编6本。1993年由他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首本“脑组织移植”专著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近年来,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和成果奖15项,其中以首位研究者获得国家教委三等奖l项,省科委二等奖3项,省科委三等奖4项,省教委一等奖1项,山医大一、二、三等奖3项,省科协一、三等奖3项,国际优秀发明奖l项,全国发明展览会银牌奖l项。获专利3项。1990年以来,他先后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5批专家来中国访问。他应邀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1997年7月“第12届世界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1995年由吴承远教授牵头申报我院神经外科博士生授予权,于同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省神经外科首批博士生导师,结束了山东省神经外科专业无博士点的历史。吴承远教授完成国外研究和学习任务后,如期回国,并继续从事这项科研工作,与国外同行仍然保持联系和交流。援助坦桑尼亚筹建神经外科1982年,吴承远同志受山东省卫生厅委派,参加中国援坦医疗队,虽然当时他正在“赴澳大利亚英语班”学习,但他完全服从国家的需要,毅然放弃去澳大利亚深造机会而赴坦桑援建神经外科。1982年7月份吴承远同志到达达斯萨拉姆医学中心工作,赤道非洲,气候炎热,疟疾流行,设备短缺,他克服种种困难,肩负起援坦的光荣使命。他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较好,很快与坦桑医生及苏联医生建立了友谊,采用颈动脉脑血管造影的方法诊断颅内血肿或其他占位性病变。在没有CT的情况下,进行87例开颅手术。吴承远同志出国时的职称是主治医师,但坦桑医学中心的科主任Surngi和医生在给他所有信件中都尊为“教授”。1983年1月3日经吴承远教授首例开颅手术获得成功,病人是达市港口职工阿白获·萨鲁姆先生从昏迷中挽救回来。坦桑尼亚英文报纸“每日新闻”上刊登感谢文章,以感谢吴教授救命之恩。(见附件、报纸复印件),但桑达市医学中心骨科主任后来成为医学中心院长及坦桑卫生部部长萨龙迪教授,对吴承远教授的成绩,高度评价并且由他推荐吴承远同志成为“东非外科医生协会”荣誉会员,出席了“东非外科医生学术会议”,并且在大会发言:(见附件和照片)。中国人民日报为此还做了专门报道。1983年1月15日中国总理访问东非时,人民日报也报道过吴教授抢救病员阿白荻先生的感人事迹,他为美好的中非人民友谊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见附件)。坚持高尚医德医风吴承远教授在临床工作35年,实施开颅和脊髓手术多达数千例,从不敢有半点粗心马虎。他告诫自己说,“对于每台手术都必须像对待第一次手术那样仔细认真”。“参加手术,如履薄冰,全神贯注,慎之又慎”。在35年外科医生生涯中,他没有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当他应邀赴外地会诊,从来不夸夸其谈,指手画脚,而是谦虚谨慎,与当地医师一起实实在在解决疑难问题。他数十年中走遍山东省每个县市级医院和部队驻军医院,会诊和咨询,去解决医疗疑难问题。他还曾应邀去江苏、福建、河南、河北、东北等外省会诊,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令人信服的技术水平得到各地医疗单位好评。解除病人疾苦吴承远教授为了解除病人疾苦,他潜心研究“脑细胞和神经细胞移植再生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撰写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脑组织移植”的专著发表了大量有关论文。他平易近人、谦和宽厚,态度和蔼与病人和家属真诚相处,是他的待人特点。对每个患者不分贫富,同样非常认真、热情。他平日生活俭朴,从不计较吃穿享受。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吴承远教授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坚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收受病人及家属的“红包”。即使病人家属处于感激之情赠送“红包”他也一律退还。当面退还不掉的钱财,他及时地将钱交到住院处的病人住院费帐户内,并将收据交还给病人或家属。出院的病人的“红包”他将钱邮寄退还到病人的家中。自1993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退还红包的收据多达5万元以上。加强自身修养吴承远教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加强自身修养,担任科主任职务,他常说“要求别人做的事情,科主任应当首先做好,要求别人不要做的事情,科主任首先不要去做”,“身教重于言教”。吴教授所在的科室是博士生授予权点,是山东省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先进科室。该科人才梯队合理,几乎全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1999年该科出院病人1056人次,手术数量多达800人次,钻研业务和投身科研,积极上进,尊老爱幼,认真工作,爱护病人是这个科室的良好氛围和优良科风。吴教授积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现在他指导着博士生12名,博士后1名,以毕业并授予博士学位3名。非凡寓于平凡之中”吴承远同志是党教育培养的知识分子,他追求“又红又专”。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服从党的需要。党号召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认真到农村去锻炼。委派他去援非洲医疗队,他积极努力做出贡献,为中非友谊添砖加瓦。当公派去美国留学,他以坚韧毅力,刻苦掌握的英语会话能力与美国医学专家交流并完成了重大科研成果,并应邀到多家著名的美国医学中心讲学并出版论文,为国争光。
赵明的科研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1、器官移植2、移植免疫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广东省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代表论文:1、肾移植后抗HLA和MICA抗体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J] 2009,(1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肾移植患者抗人类白细胞抗体配型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存活的关系(英文)[J] 2008,(3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3、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9例临床分析 2007,(10)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最具代表学术专著:泌尿外科诊疗手册 2007.12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获奖情况:《高致敏受者肾脏移植的临床研究》 2002.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军队成果二等奖在研课题:1、供者凋亡细胞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2008-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联合基金 26.25万元2、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体液免疫发病机理研究 2007-201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5万元3、人口健康与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2008.12-2010.12 广西科技厅 与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共有研究经费50万元。目前可支配总经费:31.25万元。大连理工大学 工程力学系 流体力学研究室 副教授 赵明
上一篇:专科学前教育论文模板范文
下一篇:发表一篇sci价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