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艺术教学论文征稿
2022艺术教学论文征稿
关于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活动
——艺术教育科学论文征文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展示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全面推进高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决定举办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举办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苏教体 [2007]25号)精神,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比是本次艺术展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苏州科技学院参加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方案》(苏科院办[2008]5号),特向全校教职工征集参评论文,望各单位及时通知广大教职工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论文的具体要求及申请表见附件1、附件2
二、 所投论文先交我校本次活动主委会,由组委会统一报送江苏省承办单位。
三、 我校截稿时间为4月25日,交稿地址:教务处实践科。交纸制稿的同时将电子稿发送至
教务处
二00八年三月十二日
附件1
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评比实施细则
承办单位:东南大学艺术指导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围绕“我和祖国”的主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反映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紧密围绕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鼓励理论创新,努力发挥高校艺术教育科研在理论指导、实践探索和决策咨询方面的作用。
二、征稿对象:
省内各普通高校教师(含高等职业院校),有关教研和科研单位的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三、征稿日程:
论文投稿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5月15日至5月20日组织专家评审
5月30日汇总评审结果
6月3日邀请省内知名专家举办论文培训班
四、投稿地址:
南京市四牌楼2号(210096),东南大学艺术指导中心胡秋景老师收,来稿请注明“艺术展演参评论文”字样。Email至:
五、论文要求:
1、近两年内撰写、并没有在公开媒体上发表过论文;
2、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3名;
3、论文和论文摘要统一用A4纸张,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正文用小3号仿宋字,单面打印,一式8份纸质,以及论文电子版文档一份,电子文件名统一为:展演论文高校(名)、作者(名);
4、不超过8000字;
5、论文的标题和正文中请勿出现作者及所在单位字样。并认真详细地填写《论文申请书》,加盖报送单位的公章;
六、评比办法及设立奖项:
1、由展演组委会负责组织省内专家进行评审。
2、论文分设省级特、一、二、三等奖。
3、根据本次活动要求和评审的具体情况,选出参加全国评比的论文。
七、研究领域:
1、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央国务院相关政策、文件,深化和拓宽高校艺术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研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把丰富的实践概括、提升为理性认识,探索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高校艺术教育发展道路。
2、 围绕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进行以实验性、应用性为主的课题研究,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改实践服务。
3、 针对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特别是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高校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水平。
4、 加强对高校学生群体性艺术活动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模式。
5、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6、 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比较研究,努力借鉴国外高校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
八、论文的基本要求
1、 紧密围绕研究目标,注重以实践经验和有设想的实验为基础,进行有深度地探索和研究,体现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精神,能够解决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中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在学术观点上有新意,在现实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2、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倡实验性研究。在进行课题设计时,要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及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原始数据应保留备查),自觉遵守科研道德,确保研究成果真实、可信。
3、论文撰写符合规范。命题到具体内容,立论到论证,形式到内容,文字到图表,均要求准确、清晰、规范。
九、论文选题方向
(一)艺术教育发展战略和理论研究
1.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关系的研究
2. 学校艺术教育对培养健康和谐人格、和谐社会建设之价值研究
3. 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地位及教育价值的研究
4. 高校艺术教育中普及与提高、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5. 近代、现代高校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
6. 高校艺术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 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特点和发展态势的研究
7. 高校艺术教育教研、科学研究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8.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思路与模式的研究
9.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整体改革的研究
10. 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构建艺术教育教材体系的研究
11.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案例分析
12.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创新和实验的研究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课外、校外艺术活动
13.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
14.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规范化的研究
15.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
16. 国内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现状与发展态势的比较研究
17.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
18.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研究
19. 高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活动评价体系的研究
20.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研究
21.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研究
(四)艺术教育资源研究
22.本地、本校艺术教育教学资源调查及科学整合、合理利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研究
23.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艺术教育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
24.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
25.高校艺术教育教师培养目标和培训模式的研究
26.高等师范院校如何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的研究
27.大、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衔接问题的研究
28.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29.高校艺术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研究
30.建立国家艺术教育资源库的研究
31.建立高校艺术教育成果档案库的研究
32.改善高校艺术教育办学条件的研究
注:以上选题范围不是论文题目,选题时可参考此提纲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不限于上述范围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共青团郑州科技学院委员会转发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团总支:
现将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厅和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的通知》(豫校园字〔2010〕2号)文件转发给你们,请各团总支按要求积极准备进行参赛,并于9月25日前将征文材料交学院团委,由学院团委进行审核上报。学院团委信箱:。
附件: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的通知
二O一O年三月七日
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
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省辖市教育局、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团委、文联,各省属大中专院校,各级公立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各相关单位:
为提高我省校园文化艺术的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全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我省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经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举办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广泛动员
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此次科研论文征集的组织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教师、科研人员、管理干部积极参加论文撰写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切实提高学校校园文化艺术水平。
二、参赛要求
紧紧围绕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实践,结合课改精神,突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和成功经验,直面校园文化构建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此次活动,切实做到展示、交流校园文化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繁荣全省校园文化事业。
三、征文起止时间
2010年 1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
四、征文选题要求
参赛者可自行设计题目,以校园文化构建为主题,结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管理和新课改等的改革研究,教育立法、督导和评估及对加强校园文化的看法等。
五、征文写作要求
1、论文、实验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教学心得及典型经验均可,题目自定。
2、论文必须是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文章的章节或片断。违者严肃处理。
3、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均可。
4、征文要主题鲜明,论据翔实、内容充实、形式规范、结构严谨,体现理论性、应用性和科学性。
5、征文字数为1500~5000字。
六、征文格式要求
征文包括:题目、所在单位、姓名、正文、联系方式、具体地址。
七、征文的评选
1、参选论文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选。征文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向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加盖主办单位公章)。
2、所投稿件一律不退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八、竞赛日程安排
(一)宣传工作
各省辖市教育局、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团委、文联,各省属大中专院校,各级公立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认真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对提高我省校园文化艺术整体水平的重要性,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认真组织,全面推进全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我省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
(二)评审工作
1、评审原则:参赛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教学价值,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观点,对待当前我省校园文化艺术有自己独特分析和见解。
2、评审方式: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组成)负责论文的评审组织工作。征文办公室首先将各单位推荐汇总上来的论文,请专家委员会委员组成的评审专家分组进行评审,确定最终获奖等级。
3、全省公示:对获奖论文及作者在《河南校园》及中国名校网上进行公示。
九、总结表彰工作
1、对最终获奖论文及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并对大赛进行总结。
2、将获奖的优秀论文年底结集,公开出版发行。
十、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
共青团河南省委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
2、征文办公室设在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负责日常工作。
报送地址:郑州国贸中心新领地4号楼1单元30层3001室(农业路与花园路交叉口)
邮编:450008
联系电话:
官方网站:
电子邮箱:
附件:河南省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评审表
二O一O年一月八
全院各单位:
为推进我院校园文化建设,总结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展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校园文化促进会联合下发的豫校园字〔2010〕2号文件精神,特举办我院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征文及评奖活动。
一、目的与意义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2004年12月)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基础,有利于促进高校和谐制度建立,加快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利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二、组织与选题
全院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此次科研论文征集的组织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教职工积极撰写科研论文,紧紧围绕“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办出职业教育特色”这一主题,根据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探讨和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途径,结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撰写论文。附件中给出30个选题范围,供写作参考。
三、写作要求
(一)研究论文、实验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教学心得及典型经验均可,题目自定。
(二)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均可参加本次评选。论文必须是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的成果。违者严肃处理。
(三)论文要主题鲜明,论据翔实、内容充实、形式规范、结构严谨,体现理论性、应用性和科学性。
(四)论文格式应完整,包括:论文题目、所在单位、姓名、内容提要、关键词等,论文最后应注明联系方式及具体地址。
四、论文评选
(一) 参选论文由各系、部、处初选并推荐参加院级评选,科研处组织有关专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二)获院级一等奖的论文将推荐至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办公室,参加省级论文评选,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作者,学院将予以表彰。
五、时间安排及奖励
(一)各系、部、处应于9月1日前将初选论文报送院科研处。
(二)科研处于9月上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三) 2010年10月1日前,将我院获得一等奖的论文报送参加省级论文评选。
(四)奖励
此次应征论文评选出一等奖3名,每人奖励300元;二等奖5名,每人奖励200元;三等奖若干名,每人奖励100元;组织奖1名,奖金500元。
附件: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艺术科研论文参考选题范围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日
附件
参考选题范围
1.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2.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文化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3.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对构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影响
4.我院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因素
5.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6.和谐校园构建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7.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8.校园文化与校园艺术文化
9.校园文化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0.高职学校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与研究
11.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内涵、实现条件与总体目标
12.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重点与途径
13.校园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
14.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
15.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网络建设
1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7.校园文化建设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18.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9.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0.传统文化、时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21.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22.价值选择多元化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23.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与校园文化建设
24.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新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
25.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与校园文化建设
26.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27.班主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
28.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29.校园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功能和宣传、辐射作用
30.加强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
艺术教育性论文?
艺术以其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并美化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其他国家博物馆青少年艺术教育先进经验借鉴
重视发展本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如《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中所述,博物馆应利用一切机会与资源使其教育作用得以发挥。以美国为例,博物馆的最大特质即十分重视教育功能的发挥,并视之为工作核心任务。如哈佛大学图书馆,学校很早前就要求主修政治、法律、商业等文综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艺术、文学等限制性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博物馆的氛围内接受艺术薰陶,并掌握自我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以确保本校毕业学生在日后无论于政治、法律或是商业等行业领域就职,都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再以英国为例,英国“国家课程”明确规定了博物馆教育应积极与学校课程相对接,学校自小学起就要在博物馆内教授课程,授课人员不仅有学校教师,还包括博物馆工作人员。而且这些课程还会要按照实际各馆发展而进行弹性调整与设定,确保授课形式丰富多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并自始至终都贯彻在青少年的每一学习阶段。
二、完善我国博物馆青少年艺术教育职能的路径思考
***一***鼓励青少年参与体验,锻炼与发挥创造力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该设计出富有趣味、生动多样的展览形式,吸引青少年参观者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参与意识,并注意引导青少年跳出课堂与书本的局限,思考如何发挥主观创造力。鉴于此,博物馆可以利用资讯科技为青少年提供功能先进、技术全面的可近距离接触、体感触碰、实体操作等动态教育装置,借此技术为青少年带来新鲜感,激发其求知欲,从而对“参观”的印象能够有更为明晰的了解,对博物馆教育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兴趣与体悟。此外,还应该借鉴国内其他友馆的优秀经验,例如“感官学习法”,通过在博物馆内增设青少年主题活动室,为其提供相应的装置和服务设施,打造听讲一体、临摹修复的实验点,来培养与满足青少年的探究爱好,从而树立自信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注重青少年个体差异,全面强化教育效果
博物馆及相关人员应事先关注、分析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及个体差异以“投其所好”。利用博物馆不同藏品具有的不同艺术气息,如奇特各异的器件造型、变形夸张的雕塑造型、对比大胆的画作色彩、饱满和谐的版画构图等,借此丰富且强烈的情感表达,多视角、多形象地将创作者天马行空式的灵感、自由驰骋的心态、丰富奇特的联想与眼光独到的审美来迎合有着不同艺术“嗜好”的青年学生,使得这种外部知识与学生自身原本所具备的艺术修养相结合,并最终得以内化成学生自身的沉淀,来实现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共同提高。
***三***借助科技教育平台,网路互动实现教育
博物馆有着集齐各民族、各地区特有表现艺术与民俗活动及相关器具、手工制品等系列藏品于一体的优势,这些璀璨一时的艺术品虽然或多或少被刻上了岁月痕迹,但并没有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可见其艺术价值光芒所在。立足于资讯时代下,博物馆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合理利用网路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职能,形成博物馆网路教育平台,实现现代艺术教育与历史文化意蕴的融合。围绕青少年偏爱娱乐、注重体验的年龄特征,构建集知识与娱乐为一体的互动内容,使青少年能够在游戏和休闲娱乐中也得到知识的积累。近年来,笔者所在的玉溪市博物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这一方面有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玉溪市博物馆依托内容丰富的基本陈列,根据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完善充实了包含声、光、电和互动形式的古生物展厅、恐龙特展、帽天山寒武纪动物陈列等特色展厅,举办或引进了不少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临时展览及主题活动。如“走进博物馆探索奇妙世界”、《聂耳与国歌》巡展、玉溪米线节体验网路活动、“创意帽天山•认识寒武纪——文化遗产日”专题、“神奇世界——三维画展”“青少年动漫”活动周等,把地方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相信这些有益的探索,将为我国博物馆在“面向21世纪”理念下开展青少年艺术教育,最终使博物馆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同产生积极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博物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采取各种展览措施,来充分发挥博物的教化职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夯实精神基础。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语言的艺术美
斯托利亚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虽然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但其语言和其他学科语言一样,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数学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用精准、简明、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并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可以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幂函式性质时,我很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分别约等于多少?当同学们不知所措时,我给出答案: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343433289,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2551796445229,并解释这道题蕴含的哲理是: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进步一点,即使只有0.01,一年365天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超过1;0.99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退步一点点,即使只有0.01,一年365天后,你将远远小于1,几乎接近于0,远远被人抛在后面。通过这样的语言,学生很快认识了幂函式的值如何随底数变化而变化。同时鼓励同学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进步。富有艺术之美的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艺术的语言给我们带来的数学之美,让学生在语言中逐渐理解、提升。
二、在数学教学中感受、欣赏艺术美
通过讲解共轭复数、对称多项式、对称矩阵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代数对称之美;通过讲解轴对称、中心对称、互补、互逆、相似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几何对称之美等。在学习选修内容《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时,讲到历史上曾一度被看做是“幻想中的数”的虚数,由于它带有某种奇异色彩,更能使学生产生幻想和揭示其奥妙的欲望,这也正是数学的神秘之美。学生在教师充满艺术美的教学中感美、欣赏美,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必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数学教学中建立艺术化教学环境
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时,我请一位同学用电子琴现场表演节目,同学们一下子就被这个新颖、独特的课前引入吸引,在观看表演后不禁问,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接着我简要介绍电子琴的键盘,让学生了解到琴的键中其中5个黑键恰好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中的前几个数。在同学们追问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时,我说:同学想知道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那么就要先学习好是数列,这样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探索知识。教育家罗伯特•特拉弗斯说:“教学之所以被称为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就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毫无疑问,掌握一定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把艺术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教学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
摘 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做到“精讲”而且知识的贯通性也强。所以在教学手段上就要求我们要多样化,来支持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课,往往学生对理论课最没兴趣,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需求,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表达,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粹的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同学们的学习,同时随着各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开始出现了理论课教学与多媒体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比过去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前边讲边写要新颖并且有吸引力,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源下理解和记忆,能让学生对艺术理论不感到枯燥乏味,还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式教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育的内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例如在艺术概论课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于生动活泼的课件中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界各国的名画、著名建筑、名曲、优秀的电影作品等等,通过欣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还会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我们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时也能做一个高雅的鉴赏者并且有自己的理论观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培养是艺术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概论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艺术理论而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服务的。通过声、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艺术理论信息。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书上的内容有更开阔性的欣赏与了解。
三、艺术概论课中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主动在多媒体中学,而不是让多媒体取代老师。教师依赖课件照本宣科。教师有时会过分依赖课件,把所有课上要讲解的知识一句不落课前以电子形式打在课件上,这样纵容了教师不认真备课,有时会导致老师课上讲的和课本脱轨;课件做的过于华丽。
教师做课件时有时太华丽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喧宾夺主,出现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忙着瞪眼看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只顾着看华美的课件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又不利于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过多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分散注意力。有时弄不清是一节计算机课还是什么课,反而不认真思考问题,所以,课件的唯美程度教师要适度把握,总之以吸引学生听课达到教学效果好为目的;摆脱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会先进的错误观点。有些教师在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外衣,依旧进行着填鸭式教育。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放,不管学生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观点流水账一样讲下去,这样不但没有展现多媒体教学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反而加重了学生对理论课的反感,学生会认为教师更懒了连黑板字都不写了,而且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前在电脑上做好的流程上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探寻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要为素质教育服务:要为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信息量的适度。艺术概论这门课本身就是知识量涵盖的广,如果再通过多媒体硬加了一些信息量反而会造成课件牵着学生走,学生丢掉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总之,艺术概论课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提高我们上课的教学质量,让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服务,但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这样会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进一步提高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努力。
浅析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
内容 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 文化体系带来 现代 教育 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 艺术 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 键 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 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 发展 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 美术学、艺术设计、 音乐 、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时尚 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 中国 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 ,“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 社会 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 经济 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 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 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 应用 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 时代 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 科技 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 科学 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 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 历史 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 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国 民族民间 艺术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 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民间 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 教育 ,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 内容 相结合的 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 应用 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 现代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 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 理论 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 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 时代 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 发展 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 研究 与应用 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 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 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 科学 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 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 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 文献 :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2022贵州教育学会论文什么时间征文?
2022年5月31日。
据查阅贵州教育官网得知:2022贵州教育学会论文在2022年5月31日征文。
贵州,简称黔或贵,省会贵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论文200字左右
下一篇:有关监理的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