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造性音乐活动论文
幼儿园创造性音乐活动论文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本着这一目的,我积极进行音乐教育的探究学习与实践工作。依据《规程》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在教育工作中的观念的根本转变。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变孩子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带着这一问题,我认真学习《规程》及有关教育理论。并于2004年完成了中华女子学院柯达伊教育理论课程培训。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他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我还在中华女子学院王丹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等。我带着新的理论进行了新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幼儿步入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但目前状况是幼儿在听音乐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孩子能做到“留神地听”“主动地听”呢?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带着问题听,带着故事悬念听,看着画面听,听不出没关系,再听一遍,并不断激励、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鼓励他们表达听后的感受。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外,还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倾听自然和生活中声音(小河流水声、小动物叫声、雨声、走路声……)的各种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中班的孩子能分辨出“沉重的”“轻柔的”“跳跃的”音乐,能区分速度、力度、节奏的不同的变化。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再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研讨,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如,中班在上音乐游戏“狐狸捉鸡”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狐狸的音乐形象,并集体创作、设计狐狸的狡猾小鸡的弱小”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如,小班在上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时,教师大胆地把孩子推向前面,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尝试学习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作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孩子确实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发展中的个体,儿童只有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二.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 X X X | X X X | )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 | X X X |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
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 喔 唷 哇 | 喔 唷 哇|”老爷爷拔萝卜时,“ | 哎 唷 嗬 | 哎 唷 嗬|”地用力等。告诉幼儿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幼儿尝试在木琴上敲奏切分节奏。弹奏歌曲《华小船》,引导幼儿重点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小船手动作处的切分节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运用木琴、铝板琴等乐器为《划小船》伴奏。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自制散响玩具,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在自由活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眼看木琴,耳听音高,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表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小小鸟》、《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 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 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 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 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我屏弃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努力钻研柯达伊教育理论思想,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出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春雨沙沙》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随机教授的。首先我引导幼儿观察春雨落下的样子并倾听春雨的声音,随之将春雨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孩子们陶醉其中,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了歌曲。在教学中,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甚至音乐剧。从此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可浓了,看到什么唱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引导鼓励下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但教师不能代替儿童实践,也不能代替儿童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在实施活动时,教师应灵活地随时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活动。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以上只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点滴体验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进行更深入学习与探索使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快乐的游戏天堂。
小班幼儿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艺术论文
小班幼儿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艺术论文
摘要: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式并有一定的规则。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在玩中学习音乐是很快乐的。为了稳定幼儿情绪,培养幼儿合作互动、创造性生活,结合幼儿爱模仿,爱游戏的特点,我选择了“音乐游戏”为切入点在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游戏最容易被幼儿接受,喜爱,是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创造力,表现力及音乐感受力,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挖掘幼儿潜能的基础上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 故事情景 音乐区域
一、 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湿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其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紧密的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
(一)音乐区域的图谱
结合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将其节奏用特殊图案来表现音乐,如《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动物图谱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动物的叫声。
(二)音乐区域中的音乐玩具
音乐玩具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在音乐区域投放了很多的发声器材:如酸奶瓶(玻璃制的)、奶粉灌、匙、碗、铃铛、塑料瓶等让幼儿根据音乐的高低,长短选择发音器,随音乐自然的掌握节拍敲击器材,无形中掌握节拍形,还可以通过敲打音乐器材如小锣、小鼓、小木琴、沙锤、手铃等,随音乐节奏与旋律配成优美的音乐,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只需要通过音乐活动予以实现。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种形式的,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音乐游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它所表现的形式都是为孩子喜爱并接受的,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动分享。所有这些可以使孩子更快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和音乐创造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教育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越来越受到社会、教师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幼儿这一关键期,挖掘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已是刻不容缓。要对儿童进行创新教育,就要明白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特点和儿童创新活动的特点,在儿童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家长和教师怎么做才能促进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儿童创新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儿童创新活动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有关创造力的定义多达百余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即不可低估,也不可盲目的拔高,更不能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与成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混为一谈。幼儿的创造力和创造活动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幼儿的创造力属于表达式创造力,主要是指以自由和兴致为基础,因情景而产生,随兴致而感发,但是却具有某种创造性的行为表现,如:幼儿在看图讲述时对画面的不同理解,故事表演中添加的各种动作和情节;音乐活动中的创编歌词与动作;美术活动中对主题画面的构思和布局等等,都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虽然说这种创造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创造活动,不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价值,但是我们却不能就此否定儿童创造力的潜在价值。因为创造力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连续发展过程,它为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创造力和活动打下了基础。
幼儿的创造活动开始于原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来说,第一次模仿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因为无论是模仿的方式还是内容,对他来说都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关于动作、事物间联系的知识经验,为下一步的创造活动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这个方面来说,幼儿的模仿和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与成人的模仿截然不同。此外,儿童的创造力和创造思维还具有自发性强、表现范围十分广泛的特点。
二、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几个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生理、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还有个体主观因素,其中动机、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儿童自身心理因素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比较活跃的儿童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情感丰富、具有幽默感、勇敢、坚持不懈、自信、勤奋、进取心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做事情耐心、很仔细。而胆怯、害怕失败、懒惰的孩子往往都是创造力不太好的幼儿。外部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所说的外部环境,主要包含三个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和大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我们也认识到了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制约儿童创造力的内外部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呢?根据我的研究,发现以下几点:
( 一)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创造性的环境1.宽松、童趣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活动室墙上的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蕴藏了一个个好听、有趣的童话故事:“小白鹅哥俩的水路历险记”,孩子们可以尽情想象它们一路上的经历,最后是怎样乘着西瓜船顺利回到家乡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南瓜车”这幅画更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南瓜车可以用花朵做车轮,还可以利用其他的什么东西?谁来驾车恰当呢,为什么?就这样,环境中隐含了许多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因素,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
我在上面提到过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微弱的、稚嫩的,存在着很大的可变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首先我们老师要加强学习,转变不利于儿童创新思维的观念,要认识到创造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结果更重要。应该对每个孩子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们,做他们的朋友,使他们敢于大胆地想象、创造,能极大地发挥潜能。教师是有组织的计划者,但又不过分拘泥于此而失去灵活性,给予孩子创造的天地,知道每个孩子创造性的表现都是独特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善于评价和改进,使教育适合自己又适合每个独特的孩子。如: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嫩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的火花。在看到氢气球能带人上天后,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法: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氢气球飞行器,可以由小朋友控制方向和速度,每天带小朋友上幼儿园呢?多有趣、多可爱的设想呀!虽然他们的想法也会超越现实,甚至很荒诞,我们也不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而是敏锐地捕捉其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有效地引导,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其独创性、特异性。
3.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重视和参与,可使培养幼儿创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发展幼儿创造性的重要性。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很多家长重视的是孩子认识了几个汉字,学会了几首诗歌,会讲多少个故事……却没有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有一次,我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家访,老师的到来让孩子欣喜若狂,他拿出最心爱的电动玩具演示各种玩法给我看,最后还把电动玩具拆散重新安装,孩子的奶奶见孩子把东西拆了一地十分生气,一边训斥一边把玩具收起给孩子装好,然后坚持让不情愿的孩子背唐诗给我听。这里我不是说让孩子背唐诗不好,当然背唐诗和复述故事都能发展幼儿的记忆力,但是孩子喜欢拆装些电动玩具是其创造性开始发展的表现,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动手动脑的习惯对发展幼儿创造性的作用,从而转变观念,为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 二)设计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造1.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主要从以下五大领域来实施:健康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要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要培养的一般智力因素,因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是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幼儿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教给幼儿学习和求异的思维方法更重要。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音乐活动可以通过感知音乐、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如在熟悉一首歌曲后提出创编歌词的要求,启发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节奏性进行创编。舞蹈和歌表演则可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风格,根据歌词创编相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别人不同的动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应帮孩子一把,作一些示范,激起孩子创编的欲望。并考虑自己班级孩子的实际水平,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让幼儿以几何图形为原形作画,圆形可添画成太阳、闹钟、西瓜等,椭圆形可以添画成小老鼠、小鸡等,长方形、三角形可组成房子、松树。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可以大胆想象,创造,而且不要求幼儿一定要按范画临摹,而是鼓励幼儿敢于想象,添画新的内容。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是片面地看画得像不像,而是重视作品的创造性意识,鼓励幼儿自由创造。
在文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在文学活动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自由翱翔。看图讲述、创编诗歌、续编故事等活动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如:有一次学习童话故事《七色花》时,我问孩子们,假如他们拥有一朵能实现愿望的七色花时,想要实现什么愿望?没想到孩子们竟能想到数十种答案。请听他们的美好的遐想:“我要让七色花变出很多玩具,送给世界上没有玩具的小朋友”“我要让七色花变出很多很多的书,上面什么知识都有,这样我就能变成最聪明的人了。”“我要让七色花变出一艘飞船,这样我就可以到月亮上去旅行啦!”……不难看出,孩子的创造性因为求知、求异,因为不同的思想、情感而表现得多么出色,令人兴奋不已。老师在此类活动中培养了幼儿敢于求异、敢于创造的能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三)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模仿社会生活的活动,也是幼儿以自己的条件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在游戏中,教师不轻易干预幼儿的活动,而是引导、鼓励幼儿独立地、创新地开展游戏。如:我们利用角落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老师可以经常向幼儿提一些启发性、假设性的问题:如果你在一个只有一面大镜子没有门的房间里怎么出去?美味点心店里没有顾客想要的食物怎么办?月亮上有外星人吗?就这样,允许孩子通过自己想象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允许孩子有标新立异的独创见解。经常有意地激发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又如:区域游戏的生活区学习“编辫子”,教师利用吃完的半圆形冷饮盒子,在两端钻好洞,再准备漂亮的绸带、粗绳,让幼儿看着老师画的图示系上绳子,并自己动手编辫子、打蝴蝶结。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既要让幼儿细心观察图示,又给幼儿留下了创造的余地,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成果。在幼儿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培养其创造力。
教师要创设机会,引导幼儿乐于合作,善于创造。 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存在着教育“契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日常环节的点点滴滴中,教师要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内在的创造冲动充分释放。例如:有一天早上,几个小朋友正在观察自然角,突然,有位孩子大声叫:“李老师,你看,这萝卜像个老爷爷!”我走过去一看,原来自然角里的一个有点像人形的萝卜上长了一些根须,很像长着长胡须的老爷爷。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其他幼儿说:“小朋友们,我们看一看,其他的几个萝卜像什么?”于是,孩子们就仔细观察着,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老师你看,那个像老鼠!”“老师,红萝卜像灯笼。”“老师,我看见一个长头发的白萝卜娃娃。”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连平时不喜欢出声的孩子此刻也惊喜地叫起来。我笑着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萝卜会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吗?”“是不同的萝卜妈妈生的”“喝的水多就长得大”,孩子们七嘴八舌,奇思妙想。孩子们的好奇心给了我启发,于是我组织了以“萝卜”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如:认知活动《有趣的萝卜一家》、讲讲做做《酱萝卜和甜萝卜丝》、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美术活动《萝卜变身》等。由于是源于幼儿兴趣的问题,整个系列的活动孩子们都充满兴致,十分投入,在各个活动中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造。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创造源于生活,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创造”的源泉。
(四)启发家长重视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其实幼儿的许多创造性在家庭中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他们知道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学习、探索,对大胆质疑和创新应该表示赞同、肯定,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性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富于好奇心是幼儿的一大心理特点,他们往往对周围的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好追究,喜探索。而强烈的探究精神与行为正是创造力的先导,家长要保护和支持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行为。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广西某画家为国庆展览作画时,因接待来访的客人离开了画室,孩子出于好奇和表现,用画笔在父亲即将完成的画稿上涂了几笔,使一幅优秀作品遭到了破坏,而这位父亲并没有责罚孩子,而是从孩子的表现中看到了幼儿创造的萌芽,于是他便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条件,这位孩子终于在美术方面有了惊人的发展,其作品《百猴图》不仅受到国内专家的好评,而且被国外美术大师称为惊世作品。而大发明家爱迪生有1000多项发明创造,在爱迪生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的母亲保护和支持他的探究活动与他后来的成就有很大关系。所以,家长能否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特别重要的。
创造性的发展也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家长要注意向孩子提供优秀的儿童读物和各种视听材料,特别是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孩子去发现、观察、探索,从而丰富孩子的知识,萌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创造性。我们还可以向家长推荐《亲子创意游戏》、《创造教育365例》等好书籍,为家长在家庭实施创造性教育提供参考资料和具体的操作内容。
经过近一年的不断实践,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已初见成效。班上的孩子们变得好奇好问、思维活跃,对于老师给予的有些知识也不是全盘接受,有时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对于科学活动,幼儿更是积极主动地探索,而在文学活动和绘画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尤为突出,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虽然孩子们的创造力只能说是“小荷初露尖尖角”,但我相信,只要培养得当,幼儿创造性的潜力是无穷的。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幼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论文题目: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糅 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最好还能结合其他科目,比如:在幼儿学习歌曲或故事时,加上美妙的音乐及音响效果,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上一篇: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版面费
下一篇:2020期刊影响因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