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学院学报属于哪个市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属于哪个市
安庆师范大学有两个校区,其中龙山校区属于安庆市宜秀区,菱湖校区属于迎江区。
安庆师范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庆。这里是桐城派的故里、黄梅戏的故乡,有着“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的美誉。
学校傍依浩瀚长江,毗邻宁安高铁、合安九高铁,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是皖西南和大别山区域唯一冠名“大学”的高校。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人文教育、表演、化学、环境科学、英语。
省级特色专业(8个):物流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环境科学、英语、生物技术、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市场营销。
以上内容参考:安庆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的介绍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安庆师范学院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期刊,分为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是刊登科学研究论文的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2年10月,1985年公开发行。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季刊,是刊登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10月。
安庆师范学院好,还是铜陵学院好
当然是安师院好。安师院好歹还是本科院校,铜陵学院充其量就是个专科学校。
安庆师范学院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沿江开放城市安庆市,傍依浩瀚的长江,濒临秀丽的菱湖,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是皖西南地区唯一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历史悠久,饱经沧桑,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有着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 1897 年,清代安徽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省学 " 敬敷书院 " 移建于学校菱湖校区内,揭开了百年育人的序幕。著名思想家、经学大师刘大櫆、王亮吾、全祖望、姚鼐等都先后担任过敬敷书院山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1898 年,清朝光绪皇帝谕令改为求是学堂; 1902 年,改为安徽大学堂,后为安徽武备学堂、安徽陆军学堂、安徽法政专门学校; 1928 年,省立安徽大学在此建立; 1946 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时有 " 于京沪一带,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 " 之誉,创造了近代安徽高等教育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中心转移,这里几经变迁,但办学不辍,相继办过海军学校、师专和安师大分校。 1980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庆师范学院。
1998 年,学校隆重举行了百年办学庆典。
安庆师范学院学校占地面积 2858 亩(其中龙山校区 2678 亩,菱湖校区 180 亩)。现有教职工 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00余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等各类优秀人才110余人;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22门。设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教育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体育系、生命科学系等 16 个院系和继续教育学院、 42个本科专业、 45 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 17500余 人。图书馆藏书 177.3 万册,中外文期刊 7277 种。设有邓小平理论研究所等 11 个科研机构,出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安庆师院报》、《古籍整理》等报刊。
近年来,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实施学科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大力推进 " 人才工程 " 、 " 名师工程 " 、 " 精品工程 " ,努力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历届毕业生考研率都超过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2005 年 6 月,在 " 首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 " 中,学校从 150 多所院校、科研所共 600 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第二名; 2006 年 9 月,在 " 第二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 " 中,学校再次荣获二等奖。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和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中,学校教师获一、二、三等奖各一个。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学校荣获铜奖。
目前,学校的发展已具有良好的基础,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2002 年,学校以较好水平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03 年 9 月,教育部下文批准从 2004 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先后多次被安徽省委宣传部等三部委评为 " 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 " ,连续七年被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授予 "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 ' 三下乡 '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 。 2004 年、 2006 年,学校先后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六届、第七届 " 安徽省文明单位 " 荣誉称号。 2006 年 1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古代文学、应用数学、无机化学等四个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2006 年 4 月初,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我校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6 年12月,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和"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7年5月,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目前,学校认真贯彻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时俱进,奋力崛起,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把安庆师范学院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影响的高等师范学校。 经过多年的孕育和积淀,学校在继承老安大办学传统的基础上,确定了新校训 "敬敷世范、勤学笃行" 。
它体现了继承历史传统与发扬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校的办学特色是:文化育人。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弘扬百年校魂与传承皖江文化相结合,创新文化素质教育途径,努力实现人文文化育人、科学文化育人、环境文化育人、实践文化育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学校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先后接待日、美、德、英、墨西哥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专家学者来访和讲学;邀请日、美籍教师来校举办日语培训班和英语培训班。
自 1993 年开始常年聘请外籍教授授课,并经常向国外派遣进修人员和访问学者。学校与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和德国洪堡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与美国奥古斯堡大学、土耳其杜姆鲁普纳尔大学等国外高校结成友好合作学校,在交流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 科教兴国,任重道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 古老又年轻的安庆师范学院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团结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安庆师院人将秉承历史使命,发扬敬敷育人的办学精神,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安徽师范大学在哪个城市?
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师范大学全国综合排名在149左右,在安徽省内综合排名第四,以师范为特色,中文、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马哲这类学科实力较好,但无一都是“钱景”比较差的专业;至于安师大的经济学、会计学、法律、机械、通信、计算机、食品等专业,师资力量和培养经验都相当差劲,属于学校劣势专业,学生专业发展底气普遍严重不足。
该校在安徽省内录取分数线一般需超过一本线 5 --10分,属于省内一本中相当垫底的学校,录取分数大大低于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甚至不如二本中的安徽建筑大学(该校优势专业中的建筑学、土木工程招生分数超过一本15分,虽然是二本批次,但这两个专业的就业比安师大普遍要好很多)!
目前中学教师招聘一般要求211/985本科以上,重点高中要求211/985硕士;安徽师范大学毕业生去培训机构、私立学校的比较多,被迫改行的也很多,真正能进入公立学校的非常少~;1990年以前的安徽师范大学还是比较好的,后来管理和教学得不到重视,优秀教师流失,学校声望等也变得愈发糟糕。
“网友采纳”的学校介绍是很多年前的了,最新介绍如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是一所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在85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20万余名。
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传媒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7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学校已经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发展成为一所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师范与非师范并举,在安徽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被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84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人,其中正高职称258人,副高级职称45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34122人,其中,博士生171人,各类硕士生4305人,普通本科生21801人,留学生170人,成人本专科生8675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8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图书总量 272.1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3000多人次,并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还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在围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为建设“美好安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有关数据截至2013年3月)
上一篇:金属加工冷加工杂志投稿要求
下一篇:自己的文章可以在不同平台发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