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3-02-22 06:22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家权力的定义 定义1: 美国学者霍尔斯蒂()给国家权力所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控制别国的一般能力.相比之下母公司理论对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性质的认定与我国对会计要素的定义是不相符的 源自: 文化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 《社会科学》 2002年 蒯大申 来源文章摘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概念的提出 ,体现了一种新的发现 ,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在于“综合”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应是经济、社会、文化、自然诸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文化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系可从下述方面得到理解 :文化发展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发展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创造经济价值 ,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所塑造的城市形象 ,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标志。 定义2: 而国家权力实质则是指国家阶级本质、国家政权性质或国家本质.在政治学和宪法学界不少学者都指出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同国家权力实质之间的联系但迄今尚没有学者具体指出过国家结构形式同国家权力实质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缺憾 源自: 国家结构形式与国家权力实质之关系探讨 《江苏社会科学》 1995年 童之伟 来源文章摘要: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权力纵向分配和运用的制度;而国家权力实质则是指国家阶级本质、国家政权性质或国家本质。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权力实质的实现形式,它包括两个途径:容纳和影响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关系和由此决定的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分配关系,并为生产力的发展服务;落实社会阶级结构中居主导地位的社会集团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权。就国家结构形式具体类型与国家权力实质的关系而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建设和完善国家结构形式的具体类型,是促进一国国家权力实质的重要方式;二、一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不论属于哪一种类型,它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水平和诸要素问组合的合理程度都能反映出该国政治属性的实现程度。 定义3: 而其中政治权力(笼统地讲,也可称为国家权力)在整个权力体系中,是最主要的和最具影响力的权力,甚至于很多人所谓的权力就指的是国家权力 源自: 论实然状态视野中的权力制约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卢建军 来源文章摘要:以往人们对权力制约的关注视角和研究方法过于注重其“应然”性而忽略其“实然”性,使得所形成的权力制约理论并不能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权力制约应当从权力存在和运行的实然状态入手,在构成权力存在和运行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制约,最终保障权力的准确运行。 定义4: 一般人们总是把权力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称为国家权力,而把权利与公民联系在一起称为公民权利.所谓国家权力是指以国家名义所拥有的权力 源自: 论行业组织的权力及其规制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 邓可祝 来源文章摘要:行业组织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其权力的性质是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权。行业组织的权力是多方面的,对成员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也必须对其权力进行规范,以保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定义5: 社会权力是指权力主体利用其某种资源而对他人的一种支配或控制的力量.而国家权力则是指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阶级内部的部分人实施统治而具有的控制力量 源自: 政治学视野中的依法治国与权力制约 《阴山学刊》 2005年 张志军 来源文章摘要:近年来“依法治国”的口号响遍神州大地,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对法治的重视和需求。然而,口号并不等于实际,法治口号与法治实践之间尚存较大差距,尽管法治口号震天响,公共权力腐败问题仍十分严重,如何防止滥用公共权力和遏制权力腐败,成为当代民主与法治的重大课题,因此要着重从权力制约的价值基础,权力制约在依法治国中的意义及完善我国法治的权力制约机制三方面进行探讨。 定义6: 这里,国家权力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依照宪法所享有的有关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权力的总和.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坚持人民主权原则,承认国家权力最终来源是人民,不同的是人民委托的权力如何配制 源自: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再思考——从国家权力看... 《浙江社会科学》 2001年 艾晓金 来源文章摘要: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国家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基础 ,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本文试图从国家权力的角度来划分和分析国家结构及其本质特征。结合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可以看出 ,我国国家结构与典型单一制或联邦制都有很大区别。我国在本质上是单一制 ,不过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可称之为复合式单一制。准确地把握我国国家结构的本质和特色 ,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定义7: 这里的国家权力是指人民权力之下所划分的许许多多的具体权力如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定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重大事务的制度 源自: 论法治国家的权力制约 《法学评论》 1997年 邓传明 来源文章摘要:论法治国家的权力制约邓传明“依法治国”是中共中央不久前提出的治国方略,并已为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肯定,成为我国广大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法治... 定义8: 他们只是将全部社会·3·权利中的一部分委托给国家机关行使,这部分权利通常称为国家权力,但严格地说只是国家权力的行使权,并不包括国家权力的所有权 源自: 宪法学研究方法之改造 《法学》 1994年 童之伟 来源文章摘要:<正> 在现实生活中,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早已完成了从阶级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但是社会科学,尤其是宪法学,从学科体系上看却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所使用的学科专门分析方法从根本上说仍然是阶级分析方法。虽然已有学者认识到宪法学的这种状况跟不上社会现实包括我国宪法典本身的发展,提出了本质分析法的概念来修正传统的阶级分析法的偏颇,但毕竟尚未系统化、尚未论述其要点,无法全面取代阶级分析方法的学理功能。这种情况在宪法学学科建设和研究中造成了两种后果:一是不再将 定义9: 这种权力的拥有者若是国家,就称为国家权力.是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就是社会权力.”[9](第59页)权力与权利的最基本区别是,权力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控的资源对权力对象施加命令或者影响,而权利只是拥有可以对其对象产生影响的资格 源自: 社会的三元结构与民间法的命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王月峰 来源文章摘要:民间社会是一个以地域和权利为纽带,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在运行逻辑和规则的自治体。现代社会存在一个三元结构:民间社会、官方社会和中立社会,与社会的三元结构相对应的是法律的三元结构:民间法、官方法和宪政法。以社会和法律的三元结构为背景,民间法必须具有社会权力属性才可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从民间社会自身建设看,必须依照现代市场规则的要求整合民间法资源;民间法还应当建立起向国家法主动输送制定法"半成品"的机制。 参考文献: google

要写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知道的朋友可以推荐几篇参考文献吗?谢谢了!

  参考文献列出如下,你可以自行选择几篇写上。

  1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王起钧 河北大学 【硕士】河北大学 2006-05-01 0 282
  2 传媒引领和谐社会建设途径之探析 洪和根 嘉兴市广播电视总台 【期刊】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7-06-30 0 46
  3 传媒转型的逻辑与使命 张伟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青岛 【期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10 0 54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下传媒与司法的和谐关系 郑玉洁 华东政法大学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04-25 0 51
  5 试论广播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 王蔚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期刊】党史博采(理论) 2006-01-20 0 23
  6 和谐社会和传媒的社会责任 【期刊】新闻传播 2006-01-30 0 85
  7 旅游传媒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五大角色 《江南游报》 陈鹰 【报纸】中国旅游报 2007-09-21 0 10
  8 传媒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 袁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期刊】新闻爱好者 2009-09-10 78
  9 和谐难题与传媒责任新论 杨建宇 郑州大学 【硕士】郑州大学 2006-05-01 0 130
  10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传媒责任研究 任慧静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南京师范大学 2008-06-30 0 155
  11 大众传媒视角下的犯罪控制 张心向; 辛欣 南开大学法学院 【期刊】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15 78
  12 网络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青岛传媒网《百姓说事》栏目说开去 王瑶; 韩丽楠; 朱凯 青岛传媒网 【期刊】青年记者 2008-09-20 0 61
  13 论和谐社会中“传媒力”的构建要素研究 张志君; 张婧莹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电视台 博士后 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室主任 【期刊】现代视听 2007-01-30 0 49
  14 网络时代下的传媒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李娜 郑州大学 【硕士】郑州大学 2006-04-18 0 199
  15 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陈世昌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武汉科技大学 2010-04-30 17
  16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 梁衡 人民日报 副总编辑邮编: 【期刊】当代传播 2007-05-15 3 129
  17 和谐社会建设与媒体角色定位 骆正林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期刊】现代视听 2007-01-30 0 135
  18 论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与作用 申思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中央民族大学 2008-04-01 0 164
  19 论现代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董姝 长春理工大学 【硕士】长春理工大学 2007-06-01 0 137

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模式选择

文章摘要: 无论从各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历史发展来看,还是从我国目前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来看,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都应该选择法典形式。对其体系结构的选择应该采取总分结构,总则主要是关于国际私法基本原则的规定,分则不仅包括法律适用规则,也应包括国际民事程序方面的规则。
文章关键词: 国际私法 立法模式 立法结构
文章快照: 要术语的解释、引用和涉及具体的法律条文附录、因生效而被废除的相同或相似立法的具体条文、国际条约的保留、时效的适用等内容。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设计我国未来国际私法法典可采取总分的结构形式。但是,我们对于总则部分必须区别统领整个国际私法制度的总则和统领法律适用的总则,分别进行规定;对于分则采用两个部分并行规定的方式,即先规定法律适用的内容,然后再规定国际民事诉讼的内容,不采取我国《示范法》将管辖权和司法协助分开规定的结构。应该说,《示范法》的结构在我国没有理论的支撑。在我国国际私法的学理上,从来就没有将管辖权的内容置于法律适用的前面,况且将诉讼部分分为两处规定,即前面规定管辖权,后面规定司法协助,这样规定会将诉讼中的例如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期间和诉讼保全等内容遗漏。我们将管辖权和司法协助等程序内容合并规定在法律适用之后,不仅可以解决立法的遗漏问题,而且这种做法具有理论上的支撑,从我国目前的国际私法经典教科书来看,也都是将它们放在一起论述的。例如,韩德培主编的《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编规定了国际民事诉讼法,包括概述、管辖权、送达、取证、期间、保全、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国际司法协助等内容,第5编规定了国际商事仲裁;】29李双元等著的《中国国际私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5编规定了国际民事程序法,包括国际民事诉讼和国际商事仲裁两个部分的内容,在国际民事诉讼中又包括概述、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国家豁免、外交豁免和国际组织豁免、国际民事管辖权、平行诉讼与不方便法院原则、期间与诉讼时效、财产保全、海事强制令与证据、国际司法协助、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内容;黄进主编的《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却将所有解决争议方法放在一编中,即第4编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肖永平在其《国际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中将程序问题放在全书的最后几章,即第18章国际民事管辖权、第19章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第20章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第21章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第22章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第23章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最后,增加国际商事关系和国际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的内容,其中,国际商事关系包括国际代理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金融关系、国际票据关系、国际破产关系、国际运输关系、国际保理关系、国际服务贸易关系、国际信托关系等内容;海事关系包括船舶国籍的确定、船舶所有权、船舶优先权、船舶抵押权、海事责任赔偿限制、海事契约、船舶碰撞、海难救助、共同海损等内容。综合上述分析,笔者对我国未来国际私法法典的结构作出了如下设计:④序言(主要规定国际私法立法目的和宗旨等内容)。第1编,法律适用。包括第1章,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定。第2章,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包括第1节,民事主体;第2节,物权;第3节,知识产权;第4节,债权(包括第1分节,合同,第2分节,侵权,第3分节,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第5节,婚姻家庭;第6节,继承。第3章,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包括第1节,国际代理;第2节,国际保理;第3节,国际破产;第4节,国际信托;第5节,国际服务贸易;第6节,国际运输;第7节,国际投资;第8节,国际票据;第9节,国际金融。第4章,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第2编,国际民商事程序。包括第l章,一般规定;第2章,管辖权;第3章,司法协助;第4章,国际仲裁。附则。④这只是笔者对我国国际私法未来的法典结构作的粗线条设计,对每一部分条文的具体安排以及所涉及的内容,另撰文进行具体说明。参见徐伟功:《中国国际私法典体系结构初探》,《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130

相关文章:
[1] 论弱者权益保护之冲突法视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论当代国际关系对国际私法的影响与作用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柔性宪法下国际私法的重大变革——英国国际私法之宪法解读及启示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欧洲公共秩序的独立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从比较法的角度论欧洲法律选择方法的新发展 《江淮法治》2009年04期
[6] 试论我国国际私法的健全与完善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比较法视野下的国际私法渊源——兼论一般国际惯例不是国际私法的渊源 《时代法学》2009年02期
[8] 传统国际私法与现代国际私法论略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论“直接适用的法”——以立法与司法实践为视角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我国国际私法领域采用判例制度可行性探究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王德新的代表性论文

1、《我国民事审级制度之重构与优化》,10000字,载《政法论坛》2002第4期,CSSCI期刊;2、《证明责任判决的裁判方法论意义—兼评传统证明责任理论的误区》,10000字,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3、《论既判力的时间范围》,12000字,载《时代法学》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 司法制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4、《论公证权的性质——立足于政府职能社会化背景的一种认识》,12000字,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5、《经济文化社会权利可诉性问题研探析》,8000字,载《北方法学》2010年第6期;6、《中国司法调解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底蕴》,12000字,载《美中法律评论》2010年第12期;7、《民事诉讼法律制裁初论》,9000字,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4期,CSSCI期刊;8、《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及其边界》,8000字,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中文核心;9、《自由心证:主义、技术与救济》,10000字,载《理论月刊》2011年第8期,中文核心;10、《公民“接受陪审团审判权”的宪政意义》,9000字,载《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RCCSE核心;11、《美国联邦法院违宪审查的运作机制》,11000字,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RCCSE核心;12、《法哲学视野下“公共利益”概念之辨析》,11000字,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CSSCI期刊;13、《民事诉讼行为论纲——兼谈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10000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等。

上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查重包括附录吗

下一篇:公司关于节能降耗的征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