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校园文学杂志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23-02-22 09:41

中国校园文学杂志在线阅读




我喜欢在第三个那看那东西多~

中国校园文学的投稿方式是什么?

1.中国校园文学的投稿方式
Email:
手机/电话: 、
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文联大楼《中国校园文学编辑部》
邮编:100125.
网站:
2.中国校园文学介绍:
《中国校园文学》是著名教育家韩作黎先生1989年5月创刊,原系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现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为国家一级权威教育类期刊。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热情为本刊题字撰文。《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家一级教育类重点期刊,刊号CN11-2644/I,国际刊号ISSN:1000-9809,邮发代号;82-373。本刊系国家一级期刊。为了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在国家一级权威教育期刊上发表教研作品的机会,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育信息交流,
3.中国校园文学杂志栏目设置:
《中国校园文学》主要栏目:领导寄语、特别关注、校园建设、行政管理、教师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改探讨、教学前沿、学科教育、职教天地、图书出版、教育明星、教育文苑等
4.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投稿要求:
1.文章应思想健康,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行文流畅,不用或少用图表,文字限在1500-3000字以内,来稿请一律采用Word格式附件,发送到邮箱,注明“投稿期刊”字样!邮寄稿件一律采用打印稿或正楷抄写稿。
2.请在来稿中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并附第一作者一寸近照2张及不超过300字的个人简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从事教学学科、研究方向领域、职称、工作职务、毕业学校或业务范围、主要学术成就等等)!
3.文稿尽量不要采用图示图表,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统一标准,各类数字和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字码书写。
4.在不改变原作大意的前提下,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如不同意改动,请在来稿时注明。严禁抄袭,文责自负。底稿自留,恕不退稿。

“为了与你相遇,我已在佛前苦苦求了五百年”这首经典爱情诗的原创作者是谁?

这首诗仅仅是在网络上传播而已,而并非发表于网络,所以要在网络上找到原作者是不可行的。遗憾的是将这首诗首次在网上传播的人并未引用作者的名字,所以作者是谁鲜有人知。大部分读者因这首诗的意境与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相似而认为作者就是席慕容,以讹传讹。更有不堪者胡乱改编,完全破坏了诗歌的意境。在网上传播的各个版本也存在遗漏标点和错字的情况,最典型的错误是把“祈求”误作“祈祷”,把“赐予”误作“赐于”,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被“省略”,等等,严重干扰了读者的阅读。
《缘》初发表于由原国家教委主管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校园文学》1994年10月号上,发表之时即获得我国著名诗评家钱光培先生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巧妙地结合了“现实的美和虚化的美”。该文发表于当期杂志诗歌专栏的开篇,发表后随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然而,当时因特网并未流行,《中国校园文学》作为一个平面媒体,影响力尚不足以令这首小诗在整个华语世界广泛流传,所以这首诗在发表之初的传播非常有限,也不可能象今天这样作为当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为广大少男少女所普遍喜爱。
幸运的是,好的作品确实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该诗的电子版于1998年前后初现于网络,2000年左右开始大面积传播,之后的几年一直久传不衰。2005年末的时候已经相当普及,读者遍及整个华语世界,美国的波士顿,加拿大的渥太华都有读者。
现在很多朋友的博客上都会引用这首诗。很多文学书籍也都同时引用了这首诗,这也帮助了这首诗的流传。有趣的是,网上流传着一个仅有半首的版本,即到“缘不见了”那句为止。很多读者因此而没有欣赏到全诗。这个版本虽然腰斩了全诗,但是因为字数更少,更适合作为qq或msn的签名档而加速了这首《缘》在网络上的传播。
该诗作者张胜,来自武汉,写这首诗的时候年仅十四岁。
作者到底是谁并不重要!但是在转贴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明一下作者,这是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这篇文学作品的尊重。
以下为全诗的精准版。
《缘》

作者:张胜

为了与你相遇,
我已在佛前苦苦求了五百年。

佛问:
“缘转瞬即逝,悔吗?”
我答,
“不悔”。

佛答应了,
许给我这辈子一段缘。
缘是一块很冷的冰,
佛说。

我谨记着,
每时每刻,
希望将它融化。

一年又一年
然而,
在寒冰化开的一刹那,
缘不见了。

我懂,
你我今生已无缘,
于是
我向佛祈求来生的缘分。

佛问:
“缘要等五百年,悔吗?”
我答:
“不悔”。

佛便赐于我痛苦,
我并不怕,
因为我
有坚定的信念。

也许,五百年后
我又会对你说
“为了与你相遇,
我已在佛前苦苦求了五百年……”

上一篇:家长如何写一年级数学论文

下一篇:广东药科大学学报郭姣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