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萨提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萨提亚
以下萨提亚语录摘自李世庆的导师约翰?贝曼博士原话
1、叛逆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它告诉你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这并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变,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的。
中国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夫妻双方如果总以指责和争吵解决问题,孩子就不会有高的自尊,也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这种创伤可能会导致一个人
一生都没有安全感和渴望爱。
2、大多数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会离婚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处理夫妻间的差异性,如果你们没有一个好的婚姻至少你要有一个好的离婚。我们所谓的
好的离婚是指最起码这个离婚对孩子有一个正向的影响。
3、问题不是问题,问题就是解决方案。如果孩子不上学,那是他的解决方案;如果有人想自杀,那是他的解决方案;如果有人抑郁,那也是他
的解决方案;问题是失去功能的解决方案!所以,聪明人,学会这个,学会问"那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学习,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4、和孩子发生联结。我们现在很少能听到孩子内在的声音,大都是从外在行为上回应他们。如果我们能够听到孩子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
才可以和你分享他/她的那些感受。你不见得需要完全接受,但是你至少要能听到他/她的内在发出了哪些声音。
5、所以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接纳。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也不管我喜不喜欢,我都要接纳,接纳我的孩子是这个样子。就像天下雨了我不开心,
可是我接纳一样。反之他只是听到了你过高的期望,感受不到你的爱,虽然你以为你爱,可是他已经绝了望。一个绝了望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6、我们需要先看见自己内心的美好,才可能真正看见别人的;我们要先感受到对自己的爱,之后才可以去爱别人。
7、对于生活,我不再执着于"为什么"--为什么他(她)会这样,为什么这件事会那样?而是想:我可以如何看待?更多地想:我可以做些什么
,为着我想要的。因为问"为什么",可能会得到一个答案,而"如何"里,藏着我的目标。
8、如果父母不能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可以选择健康的离婚和愉快的分手。为了孩子,我们两个不用彼此喜欢,彼此友善就好了。我们不再是夫
妻,可是仍然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很多的单亲父母,耗费了太多能量在彼此指责、彼此怨愤上,孩子在这个里面承受了大量的恐惧。
9、到目前为止,我听到的是,如果一个人变得更一致性(一致地表达自己,不指责对方、不讨好对方、不与对方讲大道理、不忽视对方),百
分之百,关系会改变。如果你逐渐地将你自己的生命能量带出来,那么你们的关系就会改变。但如果你把这些当成技巧,那就不会改变。
10、忙碌是现在父母和孩子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家长们大都是在外在的行为上对待孩子,却没有时间聆听孩子内在的声音,其实,不见得需要
去接受他的感受,但是父母应该花时间听一听到底孩子的内在发出了哪些声音。
11、在这个房间里,你是最重要的人,我们将从这开始。你只为你而来,我是为了你。
12、我知道我对你很重要,但是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你有多重要,当你知道怎么爱自己,你就知道怎么爱我了。
13、对于一个成人的孩子如果父母介入太多那就是一个负向的,如果父母介入太多,即使是一个成年的孩子也无法学会如何承担责任,这到底是
爸爸妈妈要的呢?还是我要的呢?对某些人来说就会很头疼,当孩子长大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要为他们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要他了解什
么事对自己是好的。
14、中国家庭最大的问题是,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大多数夫妻不是在试着解决问题,而是在争谁对谁错,谁该服从谁。
15、父母没有因为宝宝的出生而忽略彼此,还像宝宝未出生前一样相亲相爱,甚至如恋爱时那般甜蜜,就是你们给宝宝最好的礼物。温馨的家庭
氛围能让"小不点"拥有安全感。
16、把你的负面感受当做一个信差,他只是来告诉你,你内在有一些不和谐。但是我们往往倾向于把信差杀了。然而我们也不要被信差误导,因
为他只是个信差。要去探索:那个信息代表了什么?要欢迎你的信差,并聆听他。
17、"权威"就是那个告诉你"你不够好"的人。面对权威时,"恐惧"和"愤怒"通常会被触发。
18、帮助孩子确立自我价值感,建立自信,学会爱与被爱,让他们愿意学习新的东西,愿意去冒险,是每个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19、不要把你的价值建立在别人如何对待你的方式上。
20、如果把责任看成一个机会,责任与负担就有了很大的差别。机会的回报是正向的,负担的回报是疲惫和怨忿。
21、给中国家长的建议:1、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中国的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总是太忙",很少有时间给我们的孩子。其实所谓忙,不过是我
们认为其他事情更重要,但时间最终会让我们了解什么才最重要。所以,如果你今天真的不能给孩子太多时间,就一定要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
,给他们有质量的陪伴。
22、好好照顾好自己,然后去帮助别人。
23、"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养出来的!"萨提亚心理观点提出,"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现有的问题都是
父母亲手造成的,孩子成长有几个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他们必须的心理营养,以后孩子就可以自然顺利地成才,可谓事
半功倍。
24、国是一个大家庭,家庭是一个小国。只有一个个小家安宁幸福,才有大"家"的安宁幸福。
25、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间一段很好的婚姻,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更应当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们内心需求什么
,他们在想什么。
26、如果你的伴侣不愿意改变,这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改变?
27、"我应该(should)改变","我想(want)改变",这些话对我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我希望听到的是:"我要(will)改变","我正在改变","我已
经改变"。你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从现在就开始。
28、法官通常最初来自于父母的指责,孩子把这些指责内化为自己的法官。
29、如果你经常评判自己或别人,代表你内在有一个法官在工作。对于你的法官,你可以这样做:1.欣赏他,因为他希望你更好;2.接纳他,但
可以不喜欢他;3.把他变小,不赋予重要性;4.让法官放假或退休;5.把法官当做一个信差,看看他背后是什么。
30、当你变得更真实(genuine),你就会变得更和谐。
31、孩子逃学可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报复,另一个是消极抵抗(passively aggressive)
32、你最好的朋友一直在等着你,准备去爱你、认可你、欣赏你,但是你听不到他。这是很悲哀的。这个朋友就是你自己。
33、我不认为我们的父母很糟糕。我认为我们的父母只是做了一些很糟糕的事情,他们并不糟糕,他们也跟你我一样,是宇宙生命力的显化。
34、如果我们过去一直在讨好父母,当我们停止讨好,试图做到一致时,往往会发现父母会愤怒地指责我们。于是我们感到内疚,又回到了原来
讨厌的模式中,心里却隐藏着愤怒。从治疗师的角度看,父母从依赖到指责,其实说明他们的能量在增加,我们应该欢迎这个变化,而不是感到
内疚。指责代表他们在乎你。
35、关于与"自我"的连接,"接纳"自己是第一个层次,再往上是"爱"自己,再往上是"欣赏"自己,再往上是"庆祝"生命。我们要学会庆祝生命,
为每一天的自己而庆祝。
36、当发生了婚外情时,我们的婚姻实际上就已经破产了。婚外情之前,夫妻之间一定已经发生了很多事。如果我们不停地指责说"我们的婚姻
破产了!我们的婚姻破产了!!我们的婚姻破产了!!!"这是毫无用处的。我们也许可以说:"我们一起来修建。"这会更加有效。
37、当我们说"我不要什么"的时候,我们就把能量集中在了负向的东西上;在萨提亚模式里,我们要聚焦正向,我们要说"我要什么"。乌云遮住
了太阳,我们说"我不要乌云"的时候,我们就在聚集负向能量;我们说"我要太阳"的时候,我们就在聚集正向能量。
38、只是"理解"了妈妈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知道她为什么会成为她,这是不够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头脑层面,"接纳"在中间,"原谅"是在
心里。只有在心里"原谅"了,你才是真正地"放下"了。
39、孩子反叛的时候,并不是代表这些孩子希望做得不好,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得到注意,所以萨提亚模式也试着在帮助这些孩子得到一个正向的
注意。
40、再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由以前的两个成人变成现在的四个成人介入。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彼此的差异,你并不是因为喜欢他与你的差异
才去接受它,而当你接纳了这件事情之后才会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变化。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再婚家庭要达到和谐至少要花两年的时间
来处理彼此的差异。
41、我肯定我自己的话,可以让孩子们看到我是如何做到的,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身为父母亲的你,要降低你的批判和指责,要接纳孩子,你
不是一定要孩子这样或者那样做,如果你可以接受这些孩子的话,不对他们的行为带着批判的态度,那你就可以教育他们如何肯定自己。
42、自尊,就是你有多正向地体验自己。
43、老师告诉我们,眼泪是语言,它是我们内在情绪的表达,有六种类型的眼泪。关切的眼泪:是可怜的、无助的哭泣……悲伤的眼泪:分离的
悲伤、孤单的悲伤……疼痛的眼泪:躯体受伤时疼痛引起的哭泣,是释放。高兴的眼泪:充满喜悦的泪水。胜利的眼泪:成为赢家那一刻的惊喜
,喜极而泣,它可能碰触到了什么……疗愈的眼泪:当人与自己的生命能量连结,放下(外在)、接纳(内在)同宇宙连接。这是受欢迎的眼泪
,要鼓励它!
44、人的任何负面行为都可以理解为出于某种饥渴和伤害。饥渴包括对爱的饥渴、对认可的饥渴和希望被人看到听到的饥渴……是自我对于完整
和表里一致和联结的渴望。而受伤反映了成长期的最初阶段,因为接受的教育是必须压抑自己的天性达到顺从,所以就会让真正的自我受伤。
45、不要让自己成为麻烦的一部分,让自己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46、什么叫家庭言论自由?的言论自由包括4个方面:1、你可以就你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发表怎样的看法。2、你可以向谁表达?3、如果你不同
意或不赞成某人某事,你会怎样做?4、当你不理解时,你是怎样发问的(或者你是否会发问呢)?
作者介绍:
李世庆 师承 Banmen和 Gomori
萨提亚与多种治疗技术融合,接合文化落地!
为数不多可用华语讲授萨提亚的名师!
台湾张老师机构资深督导!
京师博仁萨提亚系列课程导师。
【心理讲座】萨提亚模式的沟通姿态
这次主讲人是韩素芬老师。主讲内容是萨提亚模式中的沟通三要素及五种沟通姿态。
应对姿态是人们在沟通中,当分歧和压力状态出现的时候,一种条件化的或者是自动化的反应模式,它是一种不一致的沟通模式,有点儿类似于防御机制,是人们童年时期,为了适应家庭的压力环境而自发形成的一种求生存的沟通模式。
第三个元素是情境呢,是指沟通发生时的背景,它包括沟通的目的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沟通,这个沟通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沟通双方在沟通中的角色是什么样子的,你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还是老板和员工的互动,是夫妻之间的互动,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同一个人,他在不同的关系和角色里往往会有不同的沟通方式。
此外呢,还要高,还要考虑沟通时候的氛围,也就是沟通双方在当时的安全感敞开度等等,在感觉安全和信任的氛围当中呢,我们的沟通就会更加的深入,更加的开放,沟通的时候,双方投入的是投入的还是专注的,还是一边儿手,里边儿忙着别的,一边儿在和别人沟通。
最后呢,我们还需要考虑沟通时候的环境或者社会背景,比如说我们在哪里说话,是在单位呢还是在家里,如果在家里的话,是在你家呢还是在我家,然后沟通是在商业场合而进行的,还是在公众场合进进行的,还是说在私密空间,比如说在心理咨询室那不同的情境呢。他会对沟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它会影响沟通的,双方觉得什么是适合向对方表达的,哪种方式是用的是可以表达是有最好的,是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的。
在沟通中,我们还需要觉察你说话,当时的情境就是决定哪些话该说该怎么说,而哪些话不能说不该说,如果说你没有考虑好情境呢,可能沟通的对方就会难以用心地完成你们之间的沟通,比如说有些人他吵架不分场合儿,就会让对方觉得很没面子,这个呢,就是没有考虑到情境。
那萨提亚呢,她发现不一致的沟通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不一致性,沟通不单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他人破坏关系,不能表达真实的自己,渐渐的让我们迷失了自己,丢失了自己,找不到存在感,让我们日渐困惑和彷徨呢,真实的感受。不能被有效表达的时候呢,也会被压抑下去[流泪],进而攻击我们的身体,关于情绪是怎么伤害人的内容已经太多太多了,我们就无需多言,那在不能一致性表达的沟通里,我们的感受呢[流泪],其实也会随着越来越差。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阿萨提亚说的四种应对姿态,咱们来逐一的对照一下,看看你经常使用哪种应对姿态,首先呢,第一种就是讨好型的,讨好型的人呢,他关注的是他人和情境,而往往会忽略了自我讨好型行为表现是。道歉恳求的神情,关于请求别人的原谅,宽恕会对别人有依赖,然后会表现的过分的好,过分的欢欣雀跃等等,经常说的话是这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我不够好,没有了你我啥都不是。
讨好型呢,他的自我是缺乏自信的的自我价值的,没有自我或者远离自我的讨好型的人,往往会把焦点放在对自己的期待上,他的冰山呢,对应的是感受层面,因为讨好型的人往往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而讨好型的资源呢,是关怀的滋养的敏感的。
指责型的人,他主要的情绪感受是愤怒挫折不信任不满,还有被压抑的受伤的感受[流泪],其实他的内心呢,很害怕失去控制,同时他也很有孤单的感觉,指责型的自我呢,也是的自我价值,它是不成功的远离自我,缺乏控制,还有是无助的。他往往把焦点放在对别人的期待上,指责行人的冰山呢,是对应的期待的层面对他人的期待,当然指责型也是有资源的,比如说他很果断很自信,然后呢,有领导的才能比较有能量。
超理智型的人的自我也是低价值的,他缺乏自信,远离自我,他感到缺乏控制,没有办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他就回避或者压抑,超理智的冰山也是对应的,是在观点层次,那它也是有资源的,超理智型的资源就是他是很有知识的,然后比较注重细节,善于解决问题。
打岔型呢,他就不再冰山的任何一个层面,在咨询室里边儿碰到打岔型的人,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无从下口,更无从下手,但是打岔型的人他也是有很多资源的,比如说我特别喜欢打岔型人的幽默,还有就是它的那种自发性,还有创造力,这种人特别好玩儿,而且呢,他是很有弹性。
萨提亚给我们呈现了这种非常形象的沟通模式,好好哦,指责打岔,超理智,当然那最有效的沟通模式呢,肯定是一致性的,它充分考虑了沟通的三要素,就是自己他人和情境三者的需求一致性沟通的人呢,他具备比较高的自我价值感,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看法,能够掌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行动,同时也能够自己为自己负责任。
一致性的心理反应呢,就是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他的身体的反应呢是全身比较放松,平时呢,都是精神抖擞的样子,给人很健康,充满活力的感觉。
就比如说讨好儿吧一个小孩子,他发现我讨好父母,我顺从了大人,然后就可以得到赞赏和喜爱,于是这种方式就会深深地印在他的意识和行为里,一直到他长大成人,到他自己建立自己的家庭,包括在他的工作当中,他都会采用讨好的方式,但是他也许没有意识到。那这种方式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你的需要是最重要的,我有没有需要不重要,他永远把对方放在第一位,那这种态度就会让我们失去自我,当我们讨好不成的时候呢,我们就会压抑自己的愤怒。
我们的反应模式一旦在我们小的时候学习了,那他就会在不同的情景下重复出现,因为人们熟悉的一种处理压力的方式之后就会反复的使用,所以呀,不管是小时候还是工作以后,我们的反应模式呢,就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虽然说讨好呀,指责呀,超理智呀。或者是打岔呀,这些应对方式它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呢,它也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它是保护我们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让我们拥有一定的优势和资源。
其实每种应对姿态,他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比如说讨好吧,讨好型呢,他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一味的付出委曲求全,百般忍让,甚至没有原则,但是这种人呢,他很善解人意,他呢,就容易结交到更多的朋友,有非常好的人缘儿。
指责型的人呢,他比较强势跋扈,他善于推脱责任,让对方感到压抑和委屈[流泪],但是指责型的人呢,他很有力量,他也具有领导的特质,他很自信,就是说这种人呢,一般比较能成事儿。
超理智型的人呢,他往往是忽略了自己和别人的感受,照章办事儿循规蹈矩,秉公执法,所以说这种人呢,他适合做警察做法官做科学家做会计,因为他不容易被感受所卷入所影响。
打岔型的人呢,他会忽略自己,也会忽略别人和情景,他对问题呢,一般是采取逃避或者回避的态度,然后不负责任,但是这种人呢,他的好处就是不容易跟人闹矛盾起冲突,他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
萨提亚认为,非常好的方法是,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应对方式,而不是一直运用某一种应对方式,所以呀,不要嫌弃自己的应对方应对方式不好,我们可以去改变他们,而不需要全盘的否定他们,我们要想做到沟通的一致,首先呢,就要做到自己的身心一致和内在和外在一致。
超理智的人呢,首先需要练习的就是和自己的接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期待,然后呢在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习惯于超理智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只用脑袋把脑袋放空,用心要多用心和其他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受。
我们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要注意三要素——自我,他人,情景。在沟通的时候,我往往会忽略自己,很多时候也会忘记情境。以后我尽量的照顾到三个方面的要素。
做到一致性沟通的时候,需要心合一,内外一致,这也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我们平常说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着合适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境界。当一个人内外一致的时候,内心是有力量的,自信的,不再内耗能量。
@韩素芬谢谢韩老师如此细致、专业、细腻的分享,有理论、有反思又联系生活,为您点赞感恩您的付出和贡献[玫瑰][玫瑰][爱心][爱心]
@春红(Angel) 我是跟着李老师您学习的萨提亚课程,这就是典型的班门弄斧!只希望没丢您的人就好[玫瑰][抱拳][害羞][捂脸]
@韩素芬 以后您带领萨提亚课程,[强][强][强]我给您做助教[呲牙][呲牙][呲牙]
韩老师的声音很有吸引人的魔力,讲得细致、专业
感恩老师的细致入微的分享[玫瑰][玫瑰][玫瑰]谢谢[玫瑰][玫瑰][玫瑰]
@韩素芬 感谢韩老师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让我们对沟通三要素及五种沟通模式有了详细的了解,理论+实践+练习,使人与人的“沟”,“通”畅无阻。感谢 韩老师分享 ,您从“理论”的视角教我怎样“表达”,“会说话”真实一门艺术[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
刚爬完楼,感谢韩老师细致讲解,教会我在生活中怎么把四种应对姿态走向一致性沟通模式的方法,通俗易懂,更能实践运用,感恩[玫瑰][玫瑰][玫瑰]
爬楼听完素芬老师对于萨提亚模式的四种不一致应对姿态的分享,很清晰的理清了四种姿态的形成,四种姿态的表现以及四种姿态的调整原则,给出了恰当清晰的调整方式,让我对四种不一致的应对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再次感谢素芬老师精彩的讲解和辛苦的付出!谢谢[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爱心][爱心][爱心][爱心]协会的老师们辛苦了,感受到了被爱和被关注,感受到了来自心灵之家的温暖[爱心][爱心][爱心][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
昨晚因为太累了,眼睛睁不开,八点之前就睡着了,心里虽然惦记着昨晚的感恩静心,确实困倦无力,放在以前会自责会内疚会考虑别人如何看我这么不坚持,可能半夜睡醒就睡不着了,会失眠,但是昨晚半夜醒来之后,察觉一下自己的冰山,自己的感受很安然,察觉到了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自己对自己的认可,然后又安然入睡,一天一点成长, Baby step,感谢自己的成长,欣赏自己对自己的接纳,爱自己,爱他人。感受成长的惊喜,谢谢春红老师,谢谢协会的各位老师的引领,温暖而愉悦[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爱心][爱心][爱心]
萨提亚课程简介
Ⅰ 萨提亚课程可以自学吗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通过阅读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以后,我知道了萨提亚模式是由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创建的心理治疗模式,创始时以家庭治疗为主要应用,随着理论的发展及新一代治疗与培训师的延展,它现在不仅仅应用于家庭治疗,还包括个人咨询及家庭重塑三个领域。萨提亚模式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仅仅追求改变行为或消除“症状”,其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萨提亚的理论之所以叫家庭治疗模式,是因为她发现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得把他放在他所处的关系系统中去解决。在她之前的治疗方式,多是针对病人的问题去治,而萨提亚是将病人放到家庭这个环境中去治。这就好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是针对头疼脚疼的病根治疗。
萨提亚提出“基本三角关系”的概念,父母与孩子分别占据三角型的三个顶点,形成一个倒三角的结构。孩子是通过和父母的互动来形成对世界的初步印象的。孩子三观的建立以及成人后的人际交往,都带着与父母互动的模式的影子。萨提亚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以一种“表里一致”的姿态去和外界互动。但是,如果在小时候“基本三角关系”建立的不稳固,为了生存,人们被迫以不正常的姿态来应对外界,表现为四种生存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这种生存姿态,起始于幼时与父母相处模式的 *** ,随着渐渐长大,多数人们往往还是沿用旧模式来应对外界。人的本性是具有惰性的,《少有人走的路》里将其称为自然界中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的影响,如果没有意外的 *** ,人们很难改变旧有模式。
萨提亚的治疗实际上是在帮助人在心智上完成自我成熟,打破旧有模式,与时俱进地重塑一个的适应当前生活状态的新模式,所以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心理治疗,还可以用作心智成长的手段,帮助我们在浮躁而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拥有一份
淡定从容的心态。
萨提亚用三种技术来帮助人们变得表里一致:“个性部分舞会”、“家庭重塑”、“互动干预”。“个性部分舞会”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身上那些被自己定义为“不好”的部分,接纳并利用这部分的能量,从而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所以萨提亚一直以一种很积极的态度接纳和对待不正常的四种生存姿态。我们身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帮我们抵挡了某些东西。比如:网瘾。它至少帮助那些有网瘾的人暂时逃避了空虚和痛苦。所以“玩的不是网游,是寂寞。”这句话还是挺有科学依据的。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网瘾”发现了自己更深层次的需求,并尝试用替代方式来满足它。“家庭重塑”是重塑“基本三角关系”,帮助人们重新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将非正常的四种生存姿态调整为正常的“表里一致”的姿态。这一过程并不需要父母的参与,而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如果全家都参与,那么将是三个人的心智进步。“互动干预”是帮助你将感官和理解分离开,避免用过往经验和旧模式去对一件事进行过分解读或扭曲理解,将主观世界改造得更符合客观世界。人的种种行为,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书中用人格冰山图由里及外,各个层面对行为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抽丝剥茧的剖析,找到问题出现的那一个关键节点。
当以顺应和服从为标准来判断我们自己时,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这种逼迫我们去服从的暴政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大部分的人从生命的初期就开始过着遵从他人意愿的生活,我们不断错过并最终忽略了我们自己。暂时先将他人的期待抛开,不用反抗,找回我们自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即便仅仅是注意到没有人可以和我们完全一样,这一点也会帮助我们增加对自己的接纳程度。让我们用萨提亚来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家人,放下有色眼镜放下执著,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原谅一切不可以原谅的,做一个真实、简单、快乐的人。
Ⅱ 在北京学萨提亚的培训课程大概的价格怎么样呢
在北京学课程比在外地的贵不了多少,只是可能在路上和住宿不太方便,不过课程效果和质量都是绝对OK的哦,比如我知道的李世庆的萨提亚培训课程就蛮不错的
Ⅲ 萨提亚治疗课程适合哪些人群可以学呢
因为之前有学过李世庆萨提亚的培训课程,所以知道一点,萨提亚的治疗课程作用是可以帮助认识自己、改善自己和周围人群的关系,包括朋友、亲人、团队等等,所以很多人都可以去学习一下,总结一下可以是:
1.有关系上的困惑的人: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中有自己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未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的人
2.有感情上的困惑的人:难以安全的进入一段感情,或是一段感情、婚姻结束后,无法放下过去,难以开始新的感情生活的人
3.有情绪上的困惑的人:经常感受到情绪的困扰,容易发脾气,事情过后会后悔自责,但在当时又难以控制的人
4.希望有更高生活品质的人:对生活有更美好的期待,希望获得心灵成长,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人
5.专业心理工作者:从事助人工作,希望可以提升自己的助人能力,学习助人技巧的专业心理工作者
希望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哦~
Ⅳ 2017年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李世庆老师课程安排及费用是多少
非常热门受欢迎的课程,其讲师李世庆老师所讲的效果非常好、学员的认可度一向都非常高,至于其具体的时间可以到博仁萨提亚课程页面上找吧://j *** SaTiYa/
Ⅳ 萨提亚培训课程费用
萨提亚技是当前非常流行的咨询助人技术之一,它帮助梳理个人与他人、自我的关系,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并疗愈家庭关系,处理自身的童年创伤,用积极正向的能量去体验生命,体验更深层的生命意义,提升个体潜能,使个体发展的更完善,等等,正因这项技术的人文关怀和普遍有效和适用性,它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京师博仁秉承行业使命,为心理人提供优质低价的心理培训课程,长期开设萨提亚家庭模式的培训,详情点击进入://j *** SaTiYa/;
Ⅵ 萨提亚课程是关于什么的
萨提来亚模式是系统转化治疗模源式,是当代极负盛名的家庭治疗和心理治疗流派,在国际心理治疗界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的创始人维吉尼亚·萨提亚女士 (Virginia Satir, 1916—1988年)是美国家庭治疗 (Family Therapy)的先驱,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在世界这100年里对人类最大贡献的心理治疗大师排名中,跻身前五名。 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她发展出许多生动独特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和人的内在,被其他流派广为借用。
萨提亚女士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萨提亚模式不是将焦点放在处理个人和家庭的「症状」(Symptoms)上,而是协助个人和家庭由负向转化为正向成长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套成长取向的治疗模式。她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加「人性化」(Bee more fully human),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表里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Ⅶ 萨提亚家庭模式的课程都有什么内容
1.透过示范、讲解、小组讨论、体验学习等,让学员的理论及技版巧,能更好的帮助自权己有一个快乐、自信、和谐的人生。
2.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
3.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Ⅷ 萨提亚课程的收获有哪些
我在李世庆老copy师在博仁的微课中讲过一些内容,概括的说呢,萨提亚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其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例如它让人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处理自身的童年创伤,用积极正向的能量去体验生命,体验更深层的生命意义,活出更好的自己,并且学会将萨提亚技术应用到心理咨询之中等等。
Ⅸ 学习萨提亚课程对人真的有用吗
嗯,复很有用。学习了她制的冰山理论后发现了自己潜藏的期待和渴望,发现自己总是在不断的向别人要爱、要关注,这样的自我是无助的,弱小的。我们要种下爱自己的种子,才能收获幸福生活的果实。这是我参加培训时老师的微博:郭晓洁萨提亚
萨提亚第四章(作为家庭治疗师,我个人的成长历程)
引言(佩蒂.班德约)
在阅读本篇文章时,萨提亚对成长的殷切满望深深地打动了作为一名治疗师的我。同时,萨提亚对治疗师自身持续成长的关注也激励着同样是一名家庭治疗师的我。她走着与他人建立内在联结的天赋、自发的创造性,关注个人积极资源的态度,以及敢于冒险的勇气。这些品质让她成为家庭治疗领城真正的先驱。因为萨提亚对人类的这种延续不断、繁荣发展的精神充满好奇,所以她对探索和挖倔人类的内在资源一直保持着浓厚兴趣,再加上她具备与个体进行深层次联结的天赋,这些都使她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天赋和技巧的家庭治疗师。
在本章的开头,萨提亚简短地介绍了她在1951年是如何“无意中闯入后来被称为‘家庭治疗’的领域”。文章生动地描述了她与来访者及其家庭工作时的创新风格。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当其他同行还在遵循关注病理学的心理动力学观点工作时,萨提亚采用了关注个人积极资源的创造性治疗工具。随后,她找到了新的可能性和前景。她与唐·杰克逊、朱尔斯·里斯金在帕洛阿图合作建立了心智研究院。萨提亚一直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她的自尊理论。当萨提亚1964年来到伊沙兰后,她对其他同行和他们的治疗模式更加熟悉,包括弗瑞兹·皮尔斯和他的格式塔治疗、艾瑞克·伯恩和他的交互分析、艾尔·劳文的生物疗法等。萨提亚的确是一个真正的合作者,她不仅与来访者合作,也与同事合作。
随着与更多家庭的接触,萨提亚更加确信自尊的重要性。除了致力于发展自尊理论,萨提亚继续创建不同的治疗工具,包括生存应对姿态、模拟家庭、家庭重塑、原生家谱图,所有这些工具到现在仍然受到家庭治疗师的欢迎。对家庭的治疗经验也让萨提亚断定,治疗联盟是促进来访者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她指出:“我看到了我所做的事情能够潜在地促进家庭中每个成员自我的发展,促进家庭成员间形成彼此滋养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联盟的重要性也受到当代许多学者、临床治疗师和研究者的关注
本篇文章对那些有兴趣发展家庭治疗工具的治疗师很有帮助,这里将介绍众多的治疗策略。萨提亚对人们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互动的敏锐觉察令人印象深刻;她与来访者在更深层次联结的直觉力非同一般。她坚信,一个强有力的治疗联盟对来访者冒险去改变和成长是极其关键的,这个观点在治疗界有着持久而重要的影响。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家庭治疗师,就必须能与每个家庭成员建立内在联结,并持续不断地关注家庭成员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互动。这些内容在本篇文章中都将得到体现。
1951年1月,我无意中发现了我的第一个带有“治疗”性质的家庭。一不留神,我闯人了后来被称为“家庭治疗”的领域。那时的我作为一名心理分析师已经有八年的个体治疗经验。心理分析治疗让病人发生改变的时间需要很长,但整体来说效果还不错,所以我才敢私人执业。在“闯入家庭治疗”以前,我有六年的中小学教学经历和八年的个体治疗经验。当时,我接手了一名二十四岁的女病人,之前她被诊断为“门诊精神分裂症”。(译者注:指症状较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不需要住院治疗,只需定期到门诊复查,这是国外的设置。)她每隔一周来我这里治疗一次,大约六个月的治疗疗程后,她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就在这时,她的妈妈给我打电话,威胁说要起诉我使她们母女情感疏远。尽管表面上她在威胁我,但让我感受到更多的是隐藏在威胁背后的恳求和伤痛。因此,我邀请她参加她女儿和我的治疗会谈,她马上就接受了邀请。母亲加入会谈后,病人立即退回到我和她初次见面时的状态。病人所有的成长都从我眼前消失殆尽。我瞬间陷入了怀疑、愤怒、自责等许多情绪的包围之中,直到我的大脑告诉我要跳出情绪,停止责备自己,去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冷静下来之后,不再只是去关注谈话的内容,而是试着去观察母女间的非言语信息。我注意到其中有重复的模式在她们之间发生,似乎女儿在与妈妈的互动模式与其和我的互动模式是不同的。接下来的观察更让我发现,似乎她与妈妈之间的互动模式比与我之间的互动模式更加强大。后来,我从理论上认识到,她之所以会那样,是因为她和妈妈的关系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而与我则不是。再后来,我意识到除非病人转变为行为的主动发起者,而不仅仅只是回应者,否则她将毫无希望地成为他人行为的受害者。
不过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些,但是我开始理解对当前互动线索的回应,如何影响了人类的行为,这些行为又是如何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可预测的模式。当时我也并不了解这些模式又是如何交织成一个系统来满足生存需要的,但我很清楚自已正在违背心理分析治疗的一条规则:不要见病人的亲属。后来,在与那个女儿和她的妈妈一起进行治疗到第五或六周的某个时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关系中可能还有爸爸。我询问她们后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因为过去的那幅病理性的画面只有妈妈,它是不完整的,所以我邀请那位父亲加入。我再次违反了心理分析治疗的重要规则。爸爸接受了邀请加入我们的治疗,他的参与使那些模式有了更多的互动,这与我所看到的母亲和女儿之间的情况是兼容的。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我所看到的就是后来被贝特森和杰克逊命名为“双重束缚”的现象。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属家庭共有的互动模式。后来,病人的所谓“好”哥哥也加入了会谈,这个家庭的画面终于完整了。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治疗进展得很好。我认为,拯救我并鼓励我继续进行下去的是我忘记了治疗,我只是观察和评论我所看到的,将其理论化是后来的事情。当时,文献中除了弗洛伊德的小汉斯个案和沙利文的人际理论,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我所认识的人中也没有任何人在治疗中接待除了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我当时觉得非常孤独。此外,在那段时间里我的生计完全依赖私人执业的收入,所以我必须有“令人满意的客户”(能够支付治疗费用的病人)。同时为了职业的声誉,我不能让病人出现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情况。为了我的职业操守,我当然也不能强迫任何病人为我个人的目标服务。那个年代,心理治疗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精神分析的方法,我也试图遵守这一状况。此外,这也是我治疗的唯一途径,我当时拥有的唯一工具就是精神分析。
此后,我开始逐渐邀请其他病人的家庭成员加入到治疗会谈中,观察是否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对于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也不知道如何去创造性地解决。
后来,我基于这些经验,发明了一个新的治疗工具,我称之为“家庭生活事件编年史”。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在场的情况下,我会记录每个家庭成员生活事件中的基本事实,即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并不是社会史,而是家庭编年史。我侧重记录那些具有发展意义的事件和创伤性的经历。我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认为,如果我列出家庭中的父母从出生到现在每年发生的事件,就能够获得一些有关这个家庭的发展的完整感受。这个工具让我有机会了解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对“编年史”中的事件是如何体验的。
在询问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少有家庭成员真正了解的事实,他们彼此的观点也是如此不同,以至于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对事实有着完全相反的看法。也许“家庭生活事件编年史”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谈论的是过去的事情,事实上却是在构建该家庭当下的现实情境。在这个真实情境中,家庭成员开始彼此的沟通,包括添加、纠正、告知和正视各种信息此外,这一工具也有助于我理解他们过去的情况,并获得纠结于当前家庭的各种力量的线索,而正是这些力量提供了家庭发展的动力。“家庭编年史”成为一种按时间和地点排列家庭事件的可信赖的工具。我试图将这些事件呈现给冒险而来的家庭,对于家庭中所发生的不管是正性还是负性的事件我都会给予同等的关注,因为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家庭成员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个人对互动信息的回应方式上
回想起来,我认为这个编年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被证明是一种可以信赖的并易于理解的工具,它能真正地揭示当前家庭的互动方式。
我开始真正了解家庭中每个人对其他人的想象和期待,而事实上在他们之间这些从未被澄清过。这一点就是我现在的沟通理论的基础。
在完成了几百个案例后,我开始看到家庭中各种系统的出现和影响,由此我的信心倍增。这一工具也成为我现在帮助个体做家庭重塑(我发展的另外一个工具)前做准备的基础。我开始明白,一个人在生命早期所形成的认知常常成为他衡量所处世界及其他人的标准,似乎他仍然生活在儿时的情境中。这并不一定是个新观点,我称其为“过去的学习经验”。我有所创新的部分是,我能够帮助人在他觉得安全的情况下重新认识和理解他实际所处的情境,而不再继续停留在早年的感觉水平。我是在与小组中的家庭开始工作后才发展出这一工具的,我会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使用这些工具。假定我们所具有的任何知识都是来自过去的学习,那么这些都是我们个人经验的积累,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知识,但它也可能和实际发生的事情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关系。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过去积累的经验去看待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因为它们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一直被教导用病理学的观点看待病人的行为,但当我开始观察家庭时,我发现他们的行为大多反映了当前情境中相应的自尊需要。这些行为反应有些能够被他们自己意识到,有些则不能意识到,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审视心理分析的概念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特别是在1955年到1958年间,我在伊利诺伊州心理治疗所给住院医师上课时,我不得不反思我所教授的内容,因为住院医师们会问一些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这些经历让我觉得有必要真正地形成我自己的理论基础,于是新的图景开始在我面前展现出来
我与杰克逊和里斯金在帕洛阿图合作建立了心智研究院,此后,我继续完善沟通的概念,我把沟通看作保持人类系统运转的能量源泉。接下来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系统的功能是健康的?什么样的系统的功能不健康?人们做此判断的线索是什么?
当我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一个语言信号实际上包含言语和非言语两种信息的时候,我就能够理解两种信息可能会相互矛盾。我往前走了一小步。将这一点与我正在发展的自尊理论相结合,产生了这样一个观点:人际关系的核心动力是获得心理上的生存。接下来,另一个观点就浮现出来:人们对自己的大部分行为是觉察不到的。那么,我能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人们觉察到他们的行为,并让他们有机会决定是否需要做出改变呢?结合我所知道的关于连续性、沟通和自尊的知识,后来我很快又发明了”模拟家庭工具”“沟通姿态”和“游戏”技术
顺便说一下,我大部分的治疗工具都是在偶然事件中或根据某一刻的治疗需要形成的。例如,“模拟家庭工具”是在1962年到1963年期间我在科罗拉多州据利大会进行家庭治疗演示时发明的。当时因为有人忘记去安排一个我所要工作的家庭,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努力克服随之而来的恐慌,我告诉自己:“好的,维吉尼亚,如果你对家庭系统是如此熟悉,你应该能够进行模拟家庭演示。”这是我头脑中突然冒出的想法。我尝试着这样去做,后来证明它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成为我一直使用的工具。我会在和很多家庭一起工作时使用它,我也会把学习家庭治疗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类型的模拟家庭中,在做家庭重构时我也会用到这个工具。在模拟家庭中形成的体验有助于人们快速理解家庭系统的动力,同时认识到家庭系统的共性
“沟通姿态”是某一天我正在思考我所遇到的各种沟通应对方式时形成的。我头脑中自发地出现五种不同的行为应对方式,这与我多年来观察到的情况惊人地相似。这五种行为似乎都是为了生存,但表现出这些行为的人们对此没有觉察。现在我相信一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外部表现可能并不相同,我将其称为不一致。这并不是新观点,但是我在其中增加了一个生动的身体姿势画面
由于我认为身体姿势比言语更有效、更清晰,所以我发明了所谓的“沟通姿态”。我已经发现,特定类型的语言会伴随着特定类型的身体姿势和情感。我只是把它们加以扩展,变得更加夸张化。例如,对一个抑郁的人,我让他以一个笨抽的失去平衡的姿势跪着,头向上看,肩膀弓着像是在乞求某人的拯救,似乎这才是他生存下去的理由。
随看时间的推移,这些姿势表现出互动的方式,展现了人际间的距离和地位的高低。我也能够看到人们如何同时表达两种信息,例如“过来”和“走开”。我称这样的形式为家庭雕塑。这一工具在使用中被不断发发展,现已成为引发觉察的有力工具。
1964年,伊沙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它被统称为情感领域。在那里我遇到了那些终身对此进行研究的人们,至此我才意识到在治疗领域我所观察到的只是一部分,而其他一些人已经探索得更深入了。这些人都对理解和改善人类的境况很感兴趣,那也是我的兴趣所在。这些人包括:皮尔斯和他的格式塔治疗、伯恩和他的交互分析、艾尔·劳文的生物疗法、夏洛特·塞尔文和伯尼·冈瑟对身体的觉察、唐·早川嘉会的普通语义学、乔治·普林斯的团体激荡法。我还了解了催眠术、电休克疗法法、迷幻药、超心理学、睡眠研究、意识状态转换、马拉松、裸体和穿衣按摩及身体形象工作、占星术、心理治疗以及瑜伽、艾伦·瓦兹及其东方的思维方式。上述这些人和他们的治疗方法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我通过三个层次来理解这些方法:这些学派如何解读人类存在?如何解释人类的功能失调?如何帮助功能失调的人们重新获得成长?我发现每个学派都能带给我一些东西,我又转而可以把它们用于家庭治疗。
关于自尊的概念一直是我工作的重点。现在对我来说,似乎自尊与我们的灵魂和精神(自己神圣的部分)的密切程度就如同它与我们的身体、情绪、智力、我一你关系的体验及信念的相关程度一样。
于是,我似乎开始明白,无论何时,当我们试图开始帮助其他人时,就必须对人类的灵魂带着深深的欣赏。二十年前我非常小心地避免谈论,甚至提及灵魂,因为那是在组织严谨的宗教领地,而心理治疗的“科学”中尚没有它的位置。
但是我现在认为,如果宗教真的有用,那么心理治疗可能水远不会诞生。我发现人类的灵魂会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我而言,灵魂的感受反映在我们如何评价自己,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身体、情绪及我们周围动物的生命。滋养是一个经常在我头脑中出现的词,它不同于依赖或纵容自己,而是意味着一种自由一一真正爱自己和尊重自己。我相信一个真正受滋养的个体是不会虐待自己或他人的。此外,我认为,人类的灵魂的确是一种生命力和能量的展现,这种生命力和能量可以继续或重新创造自我
我相信我们正在开始突破性地进入一个完整的新的精神世界。我发现,获得自我价值感的人是不需要依靠别人而“不劳而获”的。他们明白,因为他们有能力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决策的制定者,因为他们主宰着自己的反应和行为,所以他们能够更好地生存。他们坚信,生命是一个发展过程,总是能够改变,而且他们有勇气愿意冒险。我现在认为,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帮助来访者形成这些品质。我也清楚如何改变人们的互动系统,使它朝向实现这一目标迈进,而不是去相反的方向。
随着我的不断成长,我已经拥有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人类存在某些可以被称作生命力或普遍精神的东西。我知道这种力量包含了许多方面,它们强有力地塑造着人类行为。对我来说它有点像电流,总是在那里。等着人们去识别它,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以实现有益的目标,这大概就是被称为精神力量的东西,某些我们体验到的类似于氛围的东西。常常有一些观点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像一个发电单位。我们的能量发动机、能量的多少及它的用途都是由我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程度和感受所控制的。我知道当我处于低自尊状态时,我的能量就会低,并且常常指向错误的方向,即大多数目时候都是反对自己的。对我来说,这些体验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前进方向。不过,很多时候,我认为我很难自已帮助自已,因为涌现出这么多的体验,我需要强迫自已才能在这个方向上进行观察和探索。
现在,让我们返回到另外一个“成长历程”,这是一个有趣的部分。它在我对家庭系统和公共系统进行类比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事实上,我发现在家庭中看到的现象也同样发生在组织、社会和政府机构中。我把家庭看作所有人类系统的缩影,与家庭的工作为我现在与更大的机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我有了一些新的观点。通过类比不难发现,家庭和机构的功能是相似的。父母和孩子的角色类似于总统和内阁大臣的角色,夫妻间的角色关系类似于议会和总统。事实上,几乎从任何团体中都能够发现这些相似性。如果家长像一个老板,系统就可能以惩罚一奖赏的方式运转,他和他的“婚姻伙伴”可能是竞争或是联盟的关系,而孩子们不得不成为奴隶。他们只有通过竟争或者暗中合作来获得奖赏。事实上每个人都在遭受痛苦。这听起来是否似曾相识?
相反,如果家长是一个领导者,他可能会拥有一些富有才干和创造性的“孩子们”,也可能会拥有一个可以真正分享的“伙伴”。你可以试着对学校、企业教堂或任何单位进行这样的比较。
我曾经有机会在完整的省级机构、医院及学校组织中中工作。这些组织中存在一些独特的机会和问题,并且,因为我知道组织的规律和特征,我认为它们可以被更好地理解,也完全可能被创造性地改变。例如,如果某个组织系统中没有来自外部的监督者,那么它就不会保持开放。这个监督者并不是扮演警察的角色,他更像雷达塔中的飞机着陆导航员。因为如果没有外部的监额,组织中的人们就会习惯自已已有的角色,慢慢地整个组织都会适应这种方式,比如会放弃每次挑战、不再获取新的信息、总是通过想当然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有时,系统中某个成员会死亡或者离开,或者有新成员加入,这些变化都可能会引起其短暂的骚动,但是,如果没有新的变化,家庭随后将慢慢恢复过去的状态,每个人就好像是“旧机器的齿轮”,周而复始地生活。
作为家庭治疗师,我现在知道,我要做的事情是尽可能地促进每个家庭成员自我的发展,并在家庭、社会机构及整个世界中建立滋养型的人际关系。
这显然不仅是个技术问题。作为治疗师或老师,我发现,如果要很好地帮助人们开始去冒险改变并建立可靠的信任关系,我自身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否则在家庭治疗和培训中都不可能产生太好的效果。
因此,我自己继续前行的方向就是观察和体验所有能够开启新蓝图的事情。正是在那条路上,我觉得我的“成长历程”将随着我面前打开的蓝图而继续延伸。
上一篇:电子与信息学报的审稿周期多长
下一篇:本科论文在学校图书馆能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