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小说研究论文
王朔小说研究论文
读完《橡皮人》、《无人喝彩》、《给我顶住》、《刘慧芳》等作品后,我开始思考书中的女性了。这四部作品中的女人都是各具特色的,异样的风格,不同的性格,造就了自己不同的生活。
《橡皮人》中的李白玲是一个在80年代人物比较吃的开的女性,爽快的性格、美丽的外形、乐于助人的脾气,看我这么描述,我们一定会认为这个人一定生活的很幸福。然而恰恰相反。她只所以四通发达,是因为男人们禁不住“美人计”的围攻,出卖自己的身体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我想她在当时的年代不是特例而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性的典型。尽管怎么强势,最后女人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时,总能放下自尊,为了维持在所爱之人的面前的形象,甚至欺骗对方,然而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候,所以她永远无法得到自己的真爱。像她这样不符合社会道德的女性,我们对她总是嗤之以鼻的,甚至鄙视瞧不起她。觉得她很低贱。但是尽管她很低贱,也有追求爱的权利。抛开一切伦理道德,一切世俗眼光,单看爱情,我们还是应该投来尊重的眼光。因为人人都有爱的权利。
《无人喝彩》的女主角叫肖科平,是一位音乐家,是吹长笛的。也许是因为职业的影响,使她具有高雅脱俗的气质。她内心追求浪漫的爱情,渴望震撼心灵的撞击。在她和李缅宁结婚时,两人经常写信来表达内心中的炙热的爱,悄悄的细说这内心的情话。但是两人回归现实生活后,肖科平就受不了李缅宁的俗不可耐和平庸,经常吵嘴。最后在一次争吵过后两人协议离婚。婚姻的解放,并没有解放肖科平的内心,在碰到李缅宁的新女友时,她同样会生气、吃醋。就算她碰到有钱有地位的钱康后,仍然无法接受新的爱情。最后她还是选择李缅宁。文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写两人是否和好,但是文章最后写:在一个高档的酒店里,有一个高雅的吹笛子的音乐家不顾外界的混乱,仍然吹奏着自己的音乐,在嘈杂的人群中,有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透过混乱的人群,仔细聆听着笛手的音乐。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在恋爱时是浪漫的,但一旦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后,就会被柴米油盐所围困,就会变得世俗平庸。此时的浪漫已经消失。但是当一切脱离了以后,你才会发现还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对你最好的人永远是那种默默无闻陪在你身边的人。所以这个典雅高贵的音乐家还是脱离不了平淡世俗的生活。
《给我顶住》里的女主人公周瑾,是一个单纯的女人,安于过平淡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但是丈夫的玩世不恭和安于现状的俗气态度,总是让她想挣脱婚姻,追求浪漫的爱情。关平山的出现曾点燃了她平淡内心中的一些激情,两人发生了本不应该有的关系。周瑾虽然渴望这种浪漫但是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深深的爱着丈夫,留下了无数悔恨的泪水,近乎失去自尊的渴求丈夫原谅。但是最后还是离了婚。很长时间她都不在找关山平,一直希望和丈夫和好,但是仍于事无补。最后在丈夫的怂恿下,和关山平结了婚。看到这的时候我几乎都在怨恨这个女人的背叛,可事情永远不能简单的去评价。就在周瑾幸福的生活后,一次和关山平的谈话中才知道,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原来都是自己丈夫和自己的好朋友精心策划的。故意让周瑾上当、背叛,从而达到离婚的效果,这样她的丈夫就不会受到谴责。真是太可怕了,这时我真的感觉到这个女人的可怜。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竟然被自己最信任的丈夫玩弄于鼓掌之间,真是太可悲了。但是上天还是眷顾善良的人的,尽管受到了欺骗,但最后去找到了自己温馨幸福的生活。所以结局还是好的。
《刘慧芳》中的女主人公不说自明,那就是标题中的人物——刘慧芳。她也是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在婚姻中一直处于独身的她以为自己不会再遇到爱人,但是老天眷顾她,让她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爱。和夏顺开的相遇相知,使慧芳从生活的自卑中走出来。夏顺开的几次追求都遭到了拒绝,嘴上虽然拒绝,但是却管不住自己的内心。几个月后,夏顺开救火回来了,和他同队的几个人是竖着回来的,而他却是躺着回来的。他全身绑着绷带,一直住在医院里。此时的慧芳再也管不住自己的内心,对他说:“出院就结婚”。后来又说“现在就在医院里结婚”,夏顺开终于娶到了这个心爱的女人,然而命苦的慧芳却在说这话的同时永远的失去了夏顺开。他离开了。慧芳就在此刻才收起了笑容,换上了悲痛和伤心。这个女人真的很命苦,在婚姻面前永远是个小矮人,无法拥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婚姻。和前夫成为朋友,和心爱的男人阴阳两隔。我不知道这是造化弄人还是命运的无情,总之是熄灭了一个女人爱情渴望的火焰。
这几个女人,都有执着追求爱情的劲头,但有的人经过折腾以后得到了幸福,有的人却永远的失去。在我们感受她们的辛酸历程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有所思考呢?我想说:如果你正在感受着爱情就要好好去珍惜,不要轻易就选择放弃。如果你有喜欢的人,现在就去告诉他,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如果你的爱情还没来临,那就要用心去寻找,不要错过拥有真爱的机会。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在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论文,希望大家提供一些新颖的选题
1、论王朔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
2、论舒婷诗歌的人道主义情怀
3、论汪曾祺小说的儿童视角
4、论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
5、论汪曾祺小说的“创新”与“袭旧”
6、论路遥小说的苦难意识
7、论儒家文化在路遥小说中的体现
8、论《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9、从韩寒或郭敬明或春树或张悦然小说看“80后”的创作特征
10、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11、论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
12、论余秋雨散文的人文关怀
13、论莫言《红高粱》系列中的生命意识
14、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15、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自审到现代都市的女性叙写——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嬗变
16、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
急求王朔作品评论,王朔研究
王朔,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在他出生后不久,他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在他居住的大院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志士,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这地儿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
这也怪不得他,最远他才到过北京的西单,见识也就可想而知了。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应该说,这种调侃的形成是很自然的,并不是痞子的专利。但由于这种调侃对自认为很体面的人也无情地嘲弄,于是一种自尊和另一种自尊便抗衡起来,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就写作本身而言,王朔是个作家,但是他又不是人们心目中所设计的那种作家:人格多伟大,道德多完善,行为多文明,是人类的楷模,灵魂的工程师。他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尽管如此,他对文学的贡献仍不可抹煞。他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生活的改善,社会空气的缓和,职业的划分已经不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简单的四大样,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像在《动物凶猛》中他所记述的那样,他渴望战争,希望成为英雄。然而在部队中他并没有成为一名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于是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而且它的一投中的,也分明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但似乎流年不利,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和《许爷》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1958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四中,后进入中国人民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维生。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自84年初处女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名符其实地火遍了大江南北。
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
最近又出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虽然有些常识性错误,但语言依然有着王朔式的霸气。
【记事年表】
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曾用名王岩。
1965至1969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
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
1972至1975年就读于北京一百六十四中学。
1975年借读于太原五中。
1976年毕业于北京四十四中学。
1977至1980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任卫生员。
1980至1983年退伍后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工作。
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至今。
【作品年表】
原著
《我的千岁寒》(2007)
《看上去很美》 (2000)
《永失我爱》 (1994)
《消失的女人》 (1993)
《痴男狂女两世情》 (1993)
《无人喝彩》 (1993)
《青春无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顽主》 (1988)
《轮回》 (1988)
《浮出海面》 (1985)
《空中小姐》 (1984)
编剧
《梦想照进现实》 (2006)
《一声叹息》 (2000)
《无人喝彩》 (1993)
《青春无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大喘气》 (1988)
《顽主》 (1988)
《轮回》 (1988)
分类
纯情卷
·《永失我爱》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动物凶猛》
·《浮出海面》
·《过把隐就死》
矫情卷
·《懵然无知》
·《刘慧芳》
·《无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谐谑卷
·《编辑部的故事》
·《谁比谁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顽主》
·《你不是一个俗人》
·《一点正经没有-顽主续篇》
·《千万别把我当人》
挚情卷
·《我是狼》
·《给我顶住》
·《许爷》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卷
·《看上去很美》
·《无知者无畏》
·《美人赠我蒙汗药》
毕业论文写王朔和王小波的比较,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两个都是独居个性的作家。
可以从作品对比,王朔的作品人物主要是都市青年形象,一代北京青年的时代背影,例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王小波的作品人物形象比较杂,不过《黄金时代》的上山下乡知青,王二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
对比作品人物后,探讨一下作者的文学思考。
他们都是大院子弟。
谈谈你个人对王朔的作品的看法。
王朔的作品有很多,现在就他的《动物凶猛》给予我自己的评价即我的一家之言。颜帅阳说:“王朔太诚实了”。本来他的著作《动物凶猛》可以成就一部经典作品,但由于他过于真实的交代和插述自己写作的动机和心态使读者糊涂了作者和文中的“我”,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连贯性大打折扣。过于真实反而使文章的艺术构思受到巨大损失和给人不真实了。但这种艺术构思上的失误反而能证明王朔是一个有心人:他坦诚的交代写作的心境和插入自己的回忆是为了澄清自己就是文中的主角“我”但又不想自己成为文中那个坏坏的有极端“不好”的我而给读者留下不怎么好的印象并使读者不能接受或误解作者本人,这是作者心中的一个矛盾。总之也许,正是由于王朔的这种矛盾挣扎的考虑和作品的不够完善反而导致了作家和作品给人的印象极深,让人充满神往和震撼!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王朔对老北京和边缘人的描写是极其精彩的,他的这种写作风格和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他的风格在这部小说里得到很好的展现。
上一篇:港航本科毕业论文
下一篇:啥是论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