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实验室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14:43

实验室研究论文

浅谈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方法与运行机制的新探究

论文关键词 高校 重点实验室 管理方法 运行机制

论文摘要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笔者总结归纳了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身日常管理经验,就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方法与运行机制两方面进行探究。

1 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队伍相对薄弱,优秀科研人才缺乏。很多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此类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需要从事科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效率。而且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其科研人员待遇较低,科研条件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使得重点学科得不到充分体现。

(2)缺乏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资源管理权。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是由本校优势学科通过整合后申请立项而建立的,通常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实验室研究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所以很难和研究型大学一样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这给重点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运行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 财务一般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使得重点实验室在项目经费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很难调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竞争和联合机制的实施。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来鼓励研究人员,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增加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处于较松散和消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实验室科研成效。因此培养全体实验室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完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如何有效提高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

2。1 健全集体领导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1)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分管科研的高校主要领导、共建双方法人、科技部门领导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职责为负责审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2)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管理考核工作。(3)设立综合办公室,配备重点实验室专职秘书。主要职责是处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科研项目管理等事项。(4)实验室按照研究方向组成由责任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的团队。构建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支撑各个方向团队的科学研究。

2。2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财务管理等工作。重大决策按民主集中的原则,实行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各方向责任教授组成的主任会议制。(2)严格绩效考核。实验室实行目标管理,由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年度工作报告,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考核和评估。(3)基础台账须建立健全。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管理和运行,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工作简报、科技成果等各类台账,内容必须完整,记录要详细。

2。3 科技资源的共享和规范化管理

实行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并通过专业网站向社会发布开放及服务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开放运(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62页)行工作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重点实验室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等多领域,与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全方位地展开产学研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有偿服务、成果共享的运行管理体制。

3 如何科学构建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3。1 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依据上级部门关于高科技产业发展技术纲要的`文件精神,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重大共性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构建科研平台,为该领域组建一支稳定、高效、创新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该领域提供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研发急需的新产品,为此类行业培养和储备科技人才和领域专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行业特色明显、国内技术一流的技术创新基地、新产品研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3。2 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聘期内工作突出者,除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必要的生活和办公条件外,其岗位津贴在学校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基础上适度上浮,同时享受成果业绩奖励。实验室设立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用于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学术访问、进修。优先推荐实验室骨干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此外,我们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行薪酬改革制度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同时,实验室要切实做到尊重人才,信任、关心、爱护实验室成员,使他们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

3。3 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校企交叉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学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自身科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交流的基地,保持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建设和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本文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完善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团队建设及深度的技术交流是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关键,精细化管理是重点实验室有序规范发展抓手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Z]。科技部,财政部,2008:8—29。

实验室安全论文1500字怎么写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面对日益复杂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环境,高校在不断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

如: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举办安全知识竞赛,通过校园安全广播、在校报专刊上开辟实验安全专栏加大实验室安全宣传,编制“实验安全手册”等。

但是,受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限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仍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1、多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涉及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实验室消防安全、实验室用电安全、实验室危险生化品安全、实验室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形成了多部门分头管理现状。

如学校保卫部门侧重对实验室消防及环境安全培训,对于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培训由资产部门管理,实验室的人员安全管理及培训由教务或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

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一般由院系承担。这就造成了“群龙治水”,职责交叉却又有空白环节,导致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

2、实验室安全教育处于开环管理状态。近年随着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不断重视,各高校都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注重了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及实验室安全的检查监督。

但是,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基本是开环状态,没有一套对各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成果与效果检测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对于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处理能力的判断,更是无从考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现在并未实现有效的闭环管理。

3、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结构不完整。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们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能力。

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基本是以进校初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实验室安全只是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讲解。

此时刚进学校的新生对于实验室各项工作并没有接触,对实验室安全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有图文的说教与讲解所达到的安全教育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所以,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体系是必要的。

高校通过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师生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进入实验室前掌握相应安全知识,了解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以减少和避免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高校是从事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广大师生集中学习、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地方,他们所处环境及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尤其对于跨入高校大门的学子们来说,他们承载着家庭的重托和社会的责任,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全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高校必须增强做好学校安全综治维稳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校园安全,特别是实验室安全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担负起保护好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为高校营造一个平安、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全体师生对安全工作所形成的共识。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安全隐患及事故发生的多与少。实施实验室安全教育,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水平发挥,降低实验技术设备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短板。

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实验室形象;有利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针对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培训工作的特点及难点,使其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功能设计,将学校各学科实验室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分析、整理、汇总,经过“量体裁衣”,建设开发“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平台”。

通过运行管理平台,除常规性的基础安全知识培训外,各学院可以自主选择相关专业性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一步培训,增强学生的专业实验安全操作技能,使实验室安全知识管理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并且通过个性化定制此平台,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效果。

上一篇:课程作业论文格式

下一篇:护士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