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族研究论文
果敢族研究论文
果敢,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位于缅甸东北部毗邻中国云南省,以果敢族为主体的自治区。
果敢地图
首府老街市,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语(汉语西南官话),同时流通缅元以及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临沧区号,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
缅甸果敢等地华裔如何看待中国的?
首先,以少数民族身份参加缅甸建国历程的果敢族与中原内地汉人、缅甸华侨华人是有很大区别的。称他们为果敢族,是因为这里的华人出现了和内地汉族不一样的现象,因民族地区而造就了汉族土司,而内地土司大多为少数民族,果敢汉族土司不仅没有被改土归流,反而被国际化,强化了果敢华人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历史影响力。
1887年,木邦土司降英,果敢被列入木邦治内。1890年,英国利用果敢土司与木邦土司的友好关系,指使木邦土司劝说果敢土司投向英国。
1897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三年,《中缅条约附款》将果敢划入英属缅甸版图。此刻,果敢正式成为英属缅甸的一部分,以汉族为主体的、风俗文化与云南镇康县相同的果敢华人就变成了英属缅甸国民。
本应该改土归流纳入汉族统治的果敢地区却因殖民统治的侵入而转变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正式进入了他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轨道。
果敢华人长期与内地汉族隔离,政治联系与文化交往得不到强化,汉文化教育缺失,导致汉族文化的意识形态无法取得主导地位,终被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所代替。随后在缅甸政治中,果敢一直少数民族的政治角色,强化果敢华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
但2009年果敢事件后,果敢失去民族独立自治建立亲缅甸政权,缅军在境内大力开办缅语学校和引进缅文教师。
在2016年,老街区和拱掌区果文(汉语)中小学校共168所,果文在校学生20811人,其中初中生340人,小学生18715人,学前幼儿1756人,果文教职工440人。缅文在校学生11844人,缅文教职工418人。缅文教师开始与汉语教师持平。
实际上果敢人看待中国,就和马来华人看待中国一个样,在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做的曼德勒福庆华文学校学习缅文的果敢地区学生家庭调查中就有:
地区学生家庭在民族成分认同上,大部分认为自己是汉族。30位中有25位填写的是“汉族”,4位填写的是“果敢族”,其中只有1位同学既填汉族又填果敢族,他认为自己的祖辈是在中国出生,是汉族,而父辈和自己都是在缅甸出生,应是果敢族。
调查显示,他们来此学习缅语,一是因为果敢政府对果敢青少年未来的思考,二是有了学习本国国语的意识。班中一位同学郑重地说:“自己是缅甸国民,应该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学会了缅语就便于融入缅甸社会”。
在民族成分认同上,东枝郊区果敢人全都认为自己是果敢族。
云南大学在2016年对昆明华文学校调查也显示:
果敢学生的汉语水平较高,英语尚可,缅语能力不强。果敢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十分重视这三种语言,尤其是缅语,大部分学生都表达出想要学习缅语的意愿。
果敢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时会使用不同的语言,他们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构建自己的身份。研究还发现,果敢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很强的认同,对自己的族群和国家也有很强的认同感。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果敢地区汉文化将继续保持强势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缅甸政府的支持,会有越来越多的果敢人加速融入缅甸,快速接受缅甸少数民族的定位。
马来西亚华人算是该国主体民族,可马来亚的华人除了保持华人传统,百分之八九十的都会强调自己是马来西亚人,正常看待就好,而之所以觉得存在难过,是因为果敢族是从最庞大最有民族凝聚力的汉族分化出去而难以让人接受。
缅甸果敢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历史渊源?
果敢族是缅甸东北边境的世居民族,具有缅甸官方少数民族的地位,生活在缅甸掸邦北部,毗邻中国云南。在缅甸,他们被指从中国云南省而来,居住在果敢县的中国汉人。果敢族300多年前迁移至此,世代居住于果敢地区。1897年2月4日签订的《中英条约》,清廷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果敢人于是从云南人变成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现今的果敢县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历史渊源: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大西皇帝张献忠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汉族)和这一区域被叫做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发展进程: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年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该辖区于2002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的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为什么说果敢是世界第二个“中国”?
果敢虽然是缅甸的,但是在我国云南的交界处,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些土著人也说汉语,沿用中国日历表,就连通讯都用中国的,比如移动通讯,内陆人来到这里不用漫游,而且很多文化也沿用中国的,你说果敢算不算是世界上第二个中国呢?
明末清初的时候,南明朝代的桂王朱由榔和李定国等人在云南一带起兵。当时将领吴三桂率领军队前来镇压,逼得这支起事军不得不躲到缅甸去。但在后来吴三桂率领的十万大军据说要攻下瓦城,逼迫缅甸交出朱由榔等人。最后缅甸被逼的没办法只好交出了人。朱由榔被抓后,其他同行人,有的被躲到老家,有的降清,还有些躲到了缅甸的深山老林,也就是现在的果敢。
虽然说现在果敢是列属于缅甸的,但是那里的人也是由清朝时候逃过去的,依然留有中国的文化习俗,和云南的习俗很是相近,再加上现在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了,拥有很多话语权,就连一些国家都开始学习汉语了,但是说中文,用人民币,连手机卡都是中国移动的,目前就只有缅甸的果敢是这样的中国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要求领土统一,完整,不管是已经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还是澳门,台湾都一样是中国的,虽然这是缅甸的果敢,他们依靠着中国的发展,吃的东西也是和中餐一样的,米饭、菜等等,我想是这样的血缘才能被视为中国的一份子吧。
果敢人真的是明朝人的后裔吗?
“果敢”是掸族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称为“Kokang&...
“果敢族”的由来
“果敢”是掸族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称为“Kokang”,在雅虎网站上解释为 “居住在缅甸金三角的一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果敢人对自己的解释却是:“果”等于果断,“敢”等于勇敢。“果断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对自己族名的宣示。缅甸果敢自治区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国境线达250公里。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丘陵,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缅甸果敢地区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以经营毒品而获取利益为目的的武装割据势力的历史,也是缅北数支地方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史的缩影。果敢地区与云南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南边疆史地的学术研究,而且对我们认识缅北边境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缅甸联邦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追溯果敢历史的源头,它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里的主体民族不是傣族,而是果敢族;若向上追溯,果敢族的“根”在中国,他们的祖先绝大部分实际是中国的汉人,如今这些汉人在金三角被称做是果敢族。
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以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
1658年3月,南明“小朝廷”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或降清,或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憨厚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来势汹汹的“客籍”,渐渐退入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社团崛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1968年以前,那里地方政权机构的官职,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职来命名,如守备、千总、把总之类。老百姓的服装仍然是明朝时的汉装,信奉的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公,由于他们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后人,故一定保留了相当明朝官话。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特例。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缅甸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那里的封建领主制是一种特殊形态。当地土司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也不受制于英缅殖民政府,依靠萨尔温江这一天险傲然独立,却也自我封闭了几百年。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直至1962年,当地土司才与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
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在整个北金三角地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汉文化的脉络始终未被阻断。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与中国别无二致。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利,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对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掸族、旅缅华人以及许多土司武装,奋起抗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在果敢地区历史上活跃着数支地方势力,最具影响力的是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今天执政的白家。这几支地方集团的发展史,与果敢历史演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人们在研究果敢的历史与现状时均无法予以回避。这些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则构成了果敢历史的主干。
上一篇:论文哥查重4
下一篇:送达难的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