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磁器口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2023-02-24 01:03

磁器口论文文献

  实在不知道你说的具体磁器口是哪个磁器口所以我把所有的全写上,希望你下次问问题要更具体些别人才能帮你更好的解决。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

  重庆磁器口 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据统计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
  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全年中商贸最兴旺的是枯水季节(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码头上万商云集,拥挤不通。除大码头外,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一家制呢厂,24兵工厂(现特钢厂),25兵工厂(现嘉陵厂),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食品糕点业26家,棉纱布业20家,茶馆酒馆116家。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1997年,重庆新发行的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有“小重庆”之称。
  编辑本段古镇来历
  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最早叫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因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逃出皇宫削发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 “ 挂单 ” 隐匿达四、五年之久。因真龙天子曾隐于此,后来世人将宝轮寺易名龙隐寺,所在白岩场也改称龙隐镇。龙隐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为川东名刹,龙隐镇也随之沾了光。 龙隐镇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器。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镇上瓷器业鼎盛时达七十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后来,就将龙隐镇改为了瓷器口;再后来,因 “ 瓷 ” 字通 “ 磁 ” ,便叫做了磁器口。

  磁器口“三多”
  简介
  古镇磁器口,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
  庙宇多
  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发现残墙断垣,向居民打听,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这里原来是个庙子。”昔日,在这里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拜佛请进来。”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只有“宝轮寺”,“宝轮寺”建于唐初,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寺地范围较大,由大雄宝殿,至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都是宝轮寺范围,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气势恢弘。有僧侣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毁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时,把庙宇几乎烧尽,仅存大雄宝殿。后经培修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及禅房。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且是全木结构。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但两柱平衡,历时千年之久,全殿无歪斜之影,真可谓天工巧匠,堪称一绝。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边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事后在“九石缸”发现。此井在平时用石鼓盖上的。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
  名人足迹多
  到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开办了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除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之外,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
  茶馆多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卖报的报童:‘卖报,卖报”的喊声不绝于耳。姑娘和大嫂们:“卖瓜子,南瓜子,葵瓜子,卖花生,磁器口的盐花生!”叫卖声清脆响亮。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
  编辑本段磁器口“三宝”
  磁器口的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陈昌银麻花俗称陈麻花,味道酥软,口味独特,现在已经成为了重庆的一大特色小吃。古镇陈麻花有四个品种:甜、椒盐、麻辣、蜂蜜。作为现在的主打产品—甜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盐麻花,口味纯正,酥脆化渣,深受广大朋友的喜爱;麻辣麻花,重庆口味,集甜、麻、辣于一体,回味无穷;新产品蜂蜜麻花,口味纯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编辑本段古镇民俗
  简介
  磁器口古镇民俗主要有:茶馆、川剧、打更、打火龙、打火龙、庙会、摸福、 民乐书场
  打火龙
  磁器口古镇玩龙灯的方法种类很多,但有种奇特的玩龙灯方法,俗称“打火龙”或“玩火龙”,堪称一绝。每逢春节前,由当地玩龙艺人用竹篾扎好火龙骨架,外面糊以皮纸或纱布,再浆上米汤,待干后画上龙甲并涂好油彩。龙身视表演规模的大小而定,一般以节为称,多用单数,如五、七、九、十一、十七、二十一节等,舞龙时一人一节。通常,在火龙扎好后,要进行多次排练,以使表演者们步伐一致,动作流畅。因要打火花,舞火龙一般选择在晚上进行表演的(也有白天的,但效果不如晚上壮观)。打火花就是将生铁加热熔化成水状后,一人用耐火勺舀出抛向空中,再由一人用板子打散,在夜间,颇有礼花飞溅的味道。因其打出的铁水熊熊如火,所以又叫打火龙。舞龙者一般都光着臂膀并抹上菜油防烫伤,只穿一小裤,起劲舞动,直舞至汗流浃背,灵动自如,快到表演高潮时,即将铁水火花打向天空,一时间,火花四溅,狂龙飞舞,万人喝彩,很是壮观。同时,还会附带表演一些钻火圈、吐烟火之类的表演以烘托气氛。火龙也不单只在春节时玩,在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也会玩龙。解放前,百姓较信风水迷信,在干旱时,还会不分季节玩龙求雨。磁器口古镇素有“玩龙之乡”的美称,曾于1986年、1987年、1988年连续三年参加重庆市龙狮表演,现场拔头筹而获特别奖。后来由于多种原因,玩龙表演减少,自从古镇保护建设启动后,玩龙的习俗又渐渐火了起来。
  金钱板
  在古镇磁器口,偶尔还能见到表演金钱板的。只见表演者手拿三块楠竹做的竹板,上面还嵌有铜钱,边敲边打,边玩边唱,节奏感极强,语言风趣幽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金钱板艺术大概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后逐渐流传于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表演者手持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三块楠竹板进行表演。其中两块还嵌有铜钱或其它金属片,表演时竹板互击,能发出金属声音,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习称“金钱板”。另外,也有人称其为“金鉴板”,还有人称其为“三才板。”与评书、莲花落等说唱艺术一样,金钱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乡场闹市路口划个圈子表演,拉扯场子招揽顾客。因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便逐渐发展到进入茶馆表演。加之道具简单,就是几块竹板,演员一人,机制十分灵活,非常适宜在茶馆中进行演出。所以,后来金钱板就主要在茶馆中进行演出了。在金钱板表演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因艺人的不断创造总结,使其表演技法不断丰富完善。还因技法特点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击打技巧与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将三块竹板呼来耍去,摹仿击打出大自然的各类声音,富含万千变化,令人称奇;清派金钱板主要注重说唱的咬字吐词、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节奏稳健;而杂派则基本上兼清派与花派之长,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说唱中注意节奏变化、灵活自如、唱中带说、说中带唱,长短句子交错而行,快慢自由。金钱板其传统曲目有《三国》、《水浒》等长篇戏曲故事,俗称“长条书”。另外,还有一些如《八仙过海》、《武松打虎》等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笑话等精彩段落的小段子,俗称“诗头子”。金钱板唱词通俗易懂,节奏鲜明,韵味悠长,其语言多以成渝两地的方言土语为主,极富地方特色,颇受当地群众喜爱。过去,磁器口的大小茶馆多有金钱板表演,但现在已很少了。逢年过节或周末,在有些茶馆还偶有所见。磁器口的金钱板传人江礼元老人有时还在演出金钱板,但愿这门传统艺术能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
  摸福
  磁器口古镇老街有一斗大倒写的“福”字,离福字三丈开外,常有人闭着眼睛伸手走路去摸,摸到了的心花怒放,谓之有“福”且“福已到”,没有摸到的也不必着急,因为“福在身边”,离福不远,可继续再摸,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摸福”。相传,摸福的方法是:人在离“福”字两丈开外,面向福字,双手合十,微闭双眼,虔诚祈祷许愿后原地按男左女右的方向自转三圈,然后平伸双手向前摸福。一般而言,一人一地摸福最多四次,依次为:一摸财运,二摸官运,三摸姻缘,四摸福运。摸四下后就不能再摸了,因为第五次是霉运,那可是不能随便瞎摸的了。
  编辑本段磁器口景点
  翰林院
  翰林旧居“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磁器口翰林院原为鲤鱼石学舍,清末又孙氏以价在此办学授课。其后人在此读书,考中三个举人。另又学生黄钟音、段大章中进士等,授翰林院编修。因此,磁器口的翰林院是当时读书人向往之地。房屋现保存中院,内庭有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的地方。
  巴渝民居馆
  展馆浓缩古镇建筑的精髓,穿越时空的阻隔,走进追忆的长廊,感受木、石、砖的建构,围合的空间,宁静的院落。锺家院钟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钟云亭所建,距今有120年历史。该院子兼具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宝轮寺
  宝轮寺明朝建文帝避难时曾在此隐居,故宝轮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旧称龙隐镇,现存寺内“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汤金大字,是我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该殿为明代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整个大殿金碧辉煌,没有一颗铁钉,堪称我国建筑艺术之瑰宝。多年来,宝轮寺暮鼓晨钟,香火不断,每逢春节庙会,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在这里烧几柱香,许个心愿,保全家平安。
  文昌宫
  文昌宫磁器口辖区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香火最旺的庙子数宝轮寺,道观中最热闹的就是文昌宫。磁器口民谣:歌乐灵音寺,龙隐凤凰台,渠涪文昌水,石马桂花香。
  编辑本段北京磁器口大街
  起源
  说起这一地名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元朝时,这里地处文明门(崇文门)外,是元大都东南部进城的惟一通道。由于人员往来频繁,于是有许多乡下人在城门外设摊叫卖,其中以经营大蒜的居多,于是被称为蒜市。明朝嘉靖年间修建北京外城后,这一带便成了城里,从万历至崇祯年间及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为蒜市口,形成南北走向的街道后称蒜市口街。
  “瓷器一条街”
  此后在街道的北口有“景德轩”和“精品阁”两家瓷器店先后开张,且买卖兴隆,到了清朝宣统年间便改称瓷器口。以后陆续又开了几十家瓷器铺,街道两旁还有许多瓷器摊儿,成为名副其实的“瓷器一条街”。因“瓷”和“磁”相通,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为磁器口大街。 尽管这条街道只有500m长,却曾是崇文区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路口,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农贸市场,有“农副产品一条街”之称,而今也是北京东南城区繁华的地带。
  编辑本段重庆磁器口赋
  昂昂乎!白岩灵山,隆然高耸,挺亘古之奇姿,收三巴之烟雨。清水小街,两腋潆回;金碧凤凰,双峰拱卫。前俯嘉陵碧浪,后承歌乐灵音。上仰无极,下临不测。有吞天噬日之象,万劫不羁之势。如龙巡四海,马跃中天。夫以一川两谷三山四街而名天下者,乃磁器古镇是也。 闻昔之盛矣,磁器乃渝水要津,巴县首场。概华村而至井口,揽歌乐而携河浜。水陆交汇,通达万方。竹掩双涧,桥连三冈。聚千般业,兴百日场。莲花荡天然良港,船泊舟航;马鞍山造化形胜,寨扎营张。金沙滩上,棚房无数;石板路旁,贷栈千厢。但见三山熙攘,四街繁忙。风行百货,云集万商。一时昌期景运,泰象高骧。昼里千人拱手,夜来万火流光。数不清银号米市,豆铺绸庄。陶搪竹木,赌馆栈房。五花八门,成派结帮。莫测镇中之生意,几同海上之洋场。况尔一旦水枯,河滩火爆,万众喧喧,三街浩浩。道不尽商贾心机,江湖奇巧。九流三教,扯旗放炮。八卦阵方斯下矣,上河图焉足道哉!沙坪窑驰誉三千里;聚森茂味颐百万坊。烩片花生毛血旺,号曰三宝;生丝刺绣明扬瓷,总称三纲。数里酒楼,红霞映日月,春意满壶觞,恨不鱼皆两首,蛋尽三黄;百家茶馆,甘泉翻雀舌,活水跃龙芒,长将星移曙色,梦续残红。听评书,一语神飞,满堂颠狂;看川戏,五音已歇,举座引吭。论文韬,鲤鱼一门三举人,五里两翰林;看武略,龙舟坞一将有号令,五彪并冠军。九宫十八庙,终老多少心。镇以古称,俗以民传;元宵满街花灯,一路旱船;清明九冈放鹞,四野征鞍;端午蒲艾驱邪,众浆争先。中秋合家团聚,三川月圆;春节通街响炮,户户春联。庙会龙腾大地,梅开凤翥新天。秋冬春夏,意醉神酣。小重庆声名传四海,龙隐场气概贯千年。 至若抗战伊始,移营重庆,磁镇乃令邸中枢,将帏帅帐。俊杰精英,令倭胆丧。韬奋疾呼,恩来演讲。悲鸿写马上挥戈,临乙雕汪逆跪像。肇中世界扬名,林森三山绝响。最是林园会晤,全民激赏。伟绩丰功,世代敬仰。 然山有常形,水无故态。昔日胜景,而今安在?胡为乎交通一变,遂成世外。何期仅离半纪,零落衰迈。颓垒残墙,朽楼残寨。入怀易老,著心无奈。且犹时下薰风俗雨,几欲臣服;鹅眼孔方,俨然主宰。德之时义远矣哉!盖一镇之潇潇,系天下之风云;非一人之耿耿,披万吉之胸襟也!所喜近市不染,传誉不孤。古韵千秋尚叹,淳风一缕未租。而一石一瓦,皆留掌故;片言只语,尽是当初。沙磁文化,义蜚华夏;宝轮真龙,光动陪都。梦里佳境,何曾须臾生疏!每见老街弈手,挟残子而争雌雄,羁愁全释,郁闷顿通,知我族之志未穷,信乎断无长隐之龙矣。 夫大落必大起,天意不绝斯村!磁器月在,宁愁人心不古,白岩尘空,又迎历史回春。方今政府领衔,民众一心。(“暖”字不要日旁)修镇志,巧运斧斤。旅游热点,指日可成。吁(“口”字旁加一个“戏”),一举之得,千万人之得也。指望繁华,还如昨昔;要知辉煌,当在今朝。一赋未安,庙会声喧,文不足观,添为一千,以贺建镇千年之禧也: 好将一丸补苍穹,古镇复兴贯日虹。 千载风高谁抖擞,群巅回荡万年钟。

  朱墨 公元二零零零年 春节

瓷器的名称来源

在中国,“瓷器”一词最早见诸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隋书》何稠传》记载的“匠人无取清意,稠以绿瓷为之”。当时的绿瓷应该包括我们今天称呼为青瓷中的某些釉色玻璃质感很好的制品。磁县博物馆已有收藏,但当时不称“青瓷”而称“绿瓷”。“磁器”一词早见于唐代文献记载内。当时磁、瓷的使用也分别得比较清楚。如《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邢州巨鹿郡土贡磁器;越州会稽郡土贡瓷器。”。当时磁州的一些窑场都会生产到唐代。那么磁器的最初出现很可能同越器、邢器等名称涵义一样,指的是磁州所产陶磁器。当然“磁器”也可能泛指整个河北南部一带的产品。这种磁器与瓷器在外观上肯定有区别。因此《新唐书》才以不同称谓加以记载。《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土贡延埴盎缶”当时磁州属于河北管辖,似可旁证“磁器”也包括盎缶类产品。在实物资料方面,磁州的临水曾经发现唐代窑址,墓葬出土过许多唐风陶瓷,其中有青瓷,又有化妆白瓷、酱褐釉瓷。这些都可以纳入“磁器”范围。由于磁器产量巨大,不仅行销范围扩展止整个中国北方,官民具获其益,还有许多输出国外。导致文献记载中出现以“磁”代“瓷”现象,建构出内涵丰富的“磁器文化”。自宋代后“磁”“瓷”开始出现混用现象。  元时陶瓷文献广泛使用“磁器”的称谓来指胎体坚固的陶磁制品,而不大再使用“瓷”字。元学者耶律楚材在《佩文韵府》卷96。〈七蜀钵脱。磁钵条》中咏道:“累累山果映磁钵,薄薄浊缪半瓦壶”。《元史》记载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亦用“磁”字。(然,近年来,景德镇部分学者在文章中把《元史》中设立的“浮梁磁局”,恣意改写史料为“浮梁瓷局”。真可一晒)在彭城出土的一件元末明初的《西江月》词文枕上,彭城磁州窑仍然保留了“礠窑”之称谓。宋、金、元、明、清时期,我国各地许多生产陶磁的地名也统统使用了磁器的“磁”字,如山东的“磁村窑”,福建的'磁灶窑",宁夏的"磁峰窑",“磁器”用语风靡世界。明代随着彭城窑场在中国北方陶瓷生产中心的确立,关于磁器的记载渐趋丰富。“磁器”一词得到各种解释,有了特定与明确含义。明代学者曹仲明《格古要论》中指出:“古磁器出磁州”。指出明代之前古磁器产地在磁州。产品“佳者与定相类,但无类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明《彰德府志》记载为:“彭城,在滏源里。居民善陶缶罂之属,或绘以五彩。”。指出磁州的陶瓷还有五彩陶瓷品种。实际上,自元代起磁州窑陶瓷大规模发展,产品覆盖面与影响力遍及全国,导致文献记载及实际生活中大量出现以“磁”代“瓷”现象。日本学者常石英明则提出早在宋代,就出现以“磁”代“瓷”的现象。元政府曾在浮梁设立“浮梁磁局”,就连景德镇陶瓷器产品也被称之为“磁器”了。清乾隆年间在北京崇文门一带出现了专门销售陶瓷产品的“磁器口”街道。后来在重庆、南京都有了“磁器口”街道。连文学作品,如许多文学名著中如〈红楼梦〉也多用“磁器”而不用“瓷器”。《清宫档案》的文献也使用“磁器”称谓。民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鲁迅等的作品和日记中,亦常常使用“磁器”一词。磁器含义扩展范围之广,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20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强力推行文字规范化工作,正式规定以后通用“瓷器”称谓,不再提倡使用“磁器”名称。但在国外形成的结果却难以更改。如今日本与韩国至今仍使用“磁器”一词用于表述坚硬、洁白的陶瓷制品,而不使用“瓷”字。另外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及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华人现在仍然继续使用“磁”字,如以“磁砖”泛指“瓷砖”等。这是“磁器”称谓与涵义延至至今的例证,当然也是磁州窑的光荣。不过这些都属于定义域的研究问题,还会牵涉到文字学、分类学、民俗学及商品流通学研究领域,值得继续探讨。  关于磁州窑的最早出处,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谢肇制在〈五杂俎〉一书中认为:“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认为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于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他在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磁州窑”这一称谓,并阐述了磁器与磁州窑的直接关联。笔者提出,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磁州窑”称谓的史料。  “磁州窑”一名出现后,当时仍未定型与统一。明清时期的学者在文献记载中,分别使用了“磁器”、“磁窑”或“磁州窑”等不同名称。清康熙〈磁州志〉对彭城陶瓷的描述使用了“磁器”一词。嘉庆年间〈景德镇陶录〉称“磁州窑”;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称“磁窑”。实际上磁器、磁窑与磁州窑含义是相同的,即指磁州地区的窑场及其产品。但从具体表述内容看,唐代的“磁器”与明代的“磁器”所表述的实体应有细微差别。近年来在观台窑址出土的一批金代细白瓷应该是〈格古要论〉中说到的“好者与定器相类”并“佳高于定”的“磁器”。  近代磁州窑研究中,导致统一使用“磁州窑”称谓的是由于1918年河北巨鹿北宋遗址被发现,而引起的“磁州窑热”。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出土的产品与当时彭城生产的“磁器”风格相同,属于同一类型。为避免与当时通用的“磁器”称谓相混淆,而采用“磁州窑”的称谓。日本专家长谷部乐尔认为英国的霍普逊是近代研究中最早在论文中使用“磁州窑”称谓。另外,袁励准的〈骨董琐记〉、吴仁敬、幸安潮的〈中国陶瓷史〉、叶麟趾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等著作,在文章中均使用了“磁州窑”这一名称。从此磁州窑名称的使用频率渐趋普及。进而在国际上出现“磁州窑型”与“磁州窑系”的提法与命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磁州窑研究热的几度兴起,古代陶瓷遗址不断发现。磁州窑文献研究也取得进展,一些历史悬案迎刃而解。在论文与报刊文章中,磁州窑称谓使用趋向规范与统一,磁州窑名称使用频率增多。其次,磁州窑产品内涵与窑系外延逐渐丰富与充实。近年来,在磁州窑的故乡--彭城陶瓷产区,一些宾馆、饭店开始重新使用“磁都”一词来起名字,如磁都饭店、磁都宾馆、磁都影剧院等。重新使用“磁”字,表达人们对昔日“磁器之都”的怀念、热爱之情。其中或许对古磁文化有一种难于割舍的情愫。以笔者之见,即使在现代,“瓷器”与“磁器'两词不妨继续混用下去,可由人们自由选用,无妨各表其义下去。固有的使用无需重新改变。因为,文字的使用要一个顾及历史的延续,对原有的文献亦不必做狗尾续貂式的改变。否则,就难免逃脱阉割历史之嫌了。无论如何,我们从“磁器”一词的诞生到其取代“瓷器”之演绎,由此可见磁州窑对人类文明和发展史的贡献。并由此看出民窑磁州窑之顽强的生命力,与曾经的喷发式的张力。

在重庆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我是一名重庆大学大二的学生。在重大待了两年了,真是越来越喜欢重大了~给楼主分享一下我个人在重大就读的体验~希望对你有帮助~先介绍一下,重庆大学是有A、B、C和虎溪校区四个校区,A、B、C区是老校区,很多老建筑都在那边。我所在的校区是新校区,也就是虎溪校区。所以我在重大的就读体验更多的关于虎溪校区多一点。

虎溪校区艺术楼

关于住宿学生公寓分为松园、梅园、兰园、竹园。寝室都是四人间,上床下桌,都配备有饮水机、空调、独立卫浴和热水器。尤其空调是重点啊,在重庆没有空调根本别想活过夏天(一点也没有恐吓的意思)而且学校最近又把几个园的寝室翻修了一遍,换了新的床和书桌,把墙也粉刷了一遍,我就刚好住进了换新的寝室,美滋滋~

翻新的寝室买家秀如图

关于饮食吃穿住行,对于一个吃货来讲,吃绝对是个重头戏呀!抛开学校外面的商业街小吃街不说,光是食堂就能吃一个月不重样。一食堂一楼主打经济实惠,各种小炒菜,一荤一素6.5,食堂还送汤,绝对是月末吃土的好去处。

一食堂二楼就比较小资一点了,但同样种类丰富。黄焖鸡,照烧铁板,韩式拌饭,西域烤肉,喜欢面食的还有各种炒面、拌面、杂酱面、冷面…饭后水果及饮料还可以选择品果捞、都市Coco…大概是你想吃的它都有。

至于二食堂,我觉得二食堂江湖气更重,更像是夜宵的聚集地,炸串烤串还有各种卤鸡翅卤鸡爪卤凉菜,山东煎饼和烤冷面…更别提各种干锅香锅冒菜串串。如果你想要了解重庆美食甚至是全国各地代表美食,吃完虎溪食堂就完事了~

关于学习不得不说,重庆大学的学习氛围还是很浓厚的。重庆大学也为我们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和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如果你想上自习,图书馆冬暖夏凉,该开空调的时候绝不吝啬,在里面自习真的超惬意~

下面就是我们貌美的虎溪图书馆

如果嫌去图书馆远的话,寝室楼下还有书屋可供自习,同样配备空调(空调在重庆很重要!),下楼就能学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啦o(≧v≦)o感谢阅读,以上就是我在重庆大学就读的最大的感受,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急求三峡博物馆和磁器口建筑物特色介绍

一、三峡博物馆—概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除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主体结构长157.3米,宽98.085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25.2米,共5层,总建筑面积为42497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通过以东西走向的人民大礼堂对称轴为主轴线,并以一个完形将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主轴线上人民大礼堂、人民广场、博物馆三位一体,一气呵成,张驰收放洒脱自如,形成“三位一体”的四维效果(包含人群的行为运动)。通过对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变化、肌理对比,形成统一简约而又内涵丰富的象征图形。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一体图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图案连接。从东端人民大礼堂向西望,博物馆主体的玻璃顶在阳光照射下有如水中(前部水池)和群山(展厅山石状)中升起的红日,显出勃勃生机。从西端博物馆东望,人民大礼堂在人民广场和谐曲线环抱的映衬下,昭示出博物馆和人民大礼堂两个不同时期标志性建筑的历史对话,而人民广场则成为对话的极佳场所,这种生动、谐趣的对话方式,既强调了历史和社会的人文关怀,又展示了重庆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 特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的文物 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9316公顷,主体结构长157.3米,宽98.085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25.2米,共5层,总建筑面积为42497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1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4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这座气势恢弘,内涵深邃的博物殿堂,在建筑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弧形外墙和对面大礼堂的圆形传统建筑,形成一种向心力的呼应和整体吻合:弧线代表着水利大坝,而圆型代表着古建筑的文化特征。大面积的蓝色玻璃和古朴的砂岩,规避了一般大型建筑用大理石、花岗石带来的珠光宝气,同时,蓝色玻璃象征着水,而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充分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而且外墙砂岩是专门从澳大利亚购进的,在晴天、阴天、雨后等不同的时候,砂岩的颜色都会有微妙的变化。博物馆正上方的玻璃穹顶不仅是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而且,这个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在外型上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泻而下,与人民广场连相。这样就体现了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大门前由西向东的三叠水池,暗合从西到东的三级阶梯地势。博物馆的左右两边外墙上,各有一幅巨大的浮雕,这是著名雕塑艺术家江碧波的精心之作。浮雕取材于远古巴人的造型艺术符号:巴人图腾白虎,三峡特有的鱼,巴人信仰的巫教里的迎魂树、迎魂舟和楚文化的标志———朱雀鸟,它意味着巴楚同在一条江上,共同创造了远古长江文明。位于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大字。在建筑物上戳印章这种创意,在中国还是首次,而篆体本身就透漏出历史的沧桑。 二、瓷器口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

镇上有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实为天然良巷。

史载兴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古人诗赞其繁华,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有“小重庆”之美喻。

马鞍山上川东名刹宝轮寺,始于唐,殿宇恢宏,保存完好,传说明建文帝曾避难于此,故又名龙隐寺,其繁盛时住僧达三百余人。

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

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抗战时聚集了郭沫若、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镇上就读。《红岩》小说华子良原型从古镇码头险脱魔爪………。

古镇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民众生活安宁舒适,保留了中国地方民族生活风貌。199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历史街区,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已规划把磁器口建成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区,古镇已敞开门户,喜迎中外客人。     磁器口 - 重庆磁器口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重庆磁器口 
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据统计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全年中商贸最兴旺的是枯水季节(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码头上万商云集,拥挤不通。除大码头外,还有历史悠久的4家丝厂,一家制呢厂,24兵工厂(现特钢厂),25兵工厂(现嘉陵厂),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食品糕点业26家,棉纱布业20家,茶馆酒馆116家。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1997年,重庆新发行的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码头,有“小重庆”之称。
磁器口 - 磁器口“三多” 古镇磁器口,从老人们的叙谈中得知,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发现残墙断垣,向居民打听,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这里原来是个庙子。”昔日,在这里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拜佛请进来。”现在得以保存下来且较完好的只有“宝轮寺”,“宝轮寺”建于唐初,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寺地范围较大,由大雄宝殿,至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都是宝轮寺范围,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气势恢弘。有僧侣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毁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时,把庙宇几乎烧尽,仅存大雄宝殿。后经培修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及禅房。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且是全木结构。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但两柱平衡,历时千年之久,全殿无歪斜之影,真可谓天工巧匠,堪称一绝。大雄宝殿佛爷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边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鸭投入井内,事后在“九石缸”发现。此井在平时用石鼓盖上的。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到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开办了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除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之外,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 重庆磁器口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卖报的报童:‘卖报,卖报”的喊声不绝于耳。姑娘和大嫂们:“卖瓜子,南瓜子,葵瓜子,卖花生,磁器口的盐花生!”叫卖声清脆响亮。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
磁器口 - 磁器口“三宝” 磁器口的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陈昌银麻花俗称陈麻花,味道酥软,口味独特,现在已经成为了重庆的一大特色小吃。古镇陈麻花有四个品种:甜、椒盐、麻辣、蜂蜜。作为现在的主打产品—甜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盐麻花,口味纯正,酥脆化渣,深受广大朋友的喜爱;麻辣麻花,重庆口味,集甜、麻、辣于一体,回味无穷;新产品蜂蜜麻花,口味纯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磁器口 - 古镇民俗 磁器口古镇玩龙灯的方法种类很多,但有种奇特的玩龙灯方法,俗称“打火龙”或“玩火龙”,堪称一绝。每逢春节前,由当地玩龙艺人用竹篾扎好火龙骨架,外面糊以皮纸或纱布,再浆上米汤,待干后画上龙甲并涂好油彩。龙身视表演规模的大小而定,一般以节为称,多用单数,如五、七、九、十一、十七、二十一节等,舞龙时一人一节。通常,在火龙扎好后,要进行多次排练,以使表演者们步伐一致,动作流畅。因要打火花,舞火龙一般选择在晚上进行表演的(也有白天的,但效果不如晚上壮观)。打火花就是将生铁加热熔化成水状后,一人用耐火勺舀出抛向空中,再由一人用板子打散,在夜间,颇有礼花飞溅的味道。因其打出的铁水熊熊如火,所以又叫打火龙。舞龙者一般都光着臂膀并抹上菜油防烫伤,只穿一小裤,起劲舞动,直舞至汗流浃背,灵动自如,快到表演高潮时,即将铁水火花打向天空,一时间,火花四溅,狂龙飞舞,万人喝彩,很是壮观。同时,还会附带表演一些钻火圈、吐烟火之类的表演以烘托气氛。火龙也不单只在春节时玩,在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也会玩龙。解放前,百姓较信风水迷信,在干旱时,还会不分季节玩龙求雨。磁器口古镇素有“玩龙之乡”的美称,曾于1986年、1987年、1988年连续三年参加重庆市龙狮表演,现场拔头筹而获特别奖。后来由于多种原因,玩龙表演减少,自从古镇保护建设启动后,玩龙的习俗又渐渐火了起来。
  …●金钱板 在古镇磁器口,偶尔还能见到表演金钱板的。只见表演者手拿三块楠竹做的竹板,上面还嵌有铜钱,边敲边打,边玩边唱,节奏感极强,语言风趣幽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金钱板艺术大概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后逐渐流传于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表演者手持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三块楠竹板进行表演。其中两块还嵌有铜钱或其它金属片,表演时竹板互击,能发出金属声音,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习称“金钱板”。另外,也有人称其为“金鉴板”,还有人称其为“三才板。”与评书、莲花落等说唱艺术一样,金钱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乡场闹市路口划个圈子表演,拉扯场子招揽顾客。因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便逐渐发展到进入茶馆表演。加之道具简单,就是几块竹板,演员一人,机制十分灵活,非常适宜在茶馆中进行演出。所以,后来金钱板就主要在茶馆中进行演出了。在金钱板表演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因艺人的不断创造总结,使其表演技法不断丰富完善。还因技法特点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击打技巧与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将三块竹板呼来耍去,摹仿击打出大自然的各类声音,富含万千变化,令人称奇;清派金钱板主要注重说唱的咬字吐词、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节奏稳健;而杂派则基本上兼清派与花派之长,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说唱中注意节奏变化、灵活自如、唱中带说、说中带唱,长短句子交错而行,快慢自由。金钱板其传统曲目有《三国》、《水浒》等长篇戏曲故事,俗称“长条书”。另外,还有一些如《八仙过海》、《武松打虎》等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笑话等精彩段落的小段子,俗称“诗头子”。金钱板唱词通俗易懂,节奏鲜明,韵味悠长,其语言多以成渝两地的方言土语为主,极富地方特色,颇受当地群众喜爱。过去,磁器口的大小茶馆多有金钱板表演,但现在已很少了。逢年过节或周末,在有些茶馆还偶有所见。磁器口的金钱板传人江礼元老人有时还在演出金钱板,但愿这门传统艺术能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
  …●庙会
  …●摸福 磁器口古镇老街有一斗大倒写的“福”字,离福字三丈开外,常有人闭着眼睛伸手走路去摸,摸到了的心花怒放,谓之有“福”且“福已到”,没有摸到的也不必着急,因为“福在身边”,离福不远,可继续再摸,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摸福”。相传,摸福的方法是:人在离“福”字两丈开外,面向福字,双手合十,微闭双眼,虔诚祈祷许愿后原地按男左女右的方向自转三圈,然后平伸双手向前摸福。一般而言,一人一地摸福最多四次,依次为:一摸财运,二摸官运,三摸姻缘,四摸福运。摸四下后就不能再摸了,因为第五次是霉运,那可是不能随便瞎摸的了。
  …●民乐书场
磁器口 - 磁器口景点
翰林旧居“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磁器口翰林院原为鲤鱼石学舍,清末又孙氏以价在此办学授课。其后人在此读书,考中三个举人。另又学生黄钟音、段大章中进士等,授翰林院编修。因此,磁器口的翰林院是当时读书人向往之地。房屋现保存中院,内庭有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的地方。
巴渝民居馆
展馆浓缩古镇建筑的精髓,穿越时空的阻隔,走进追忆的长廊,感受木、石、砖的建构,围合的空间,宁静的院落。锺家院钟家大院是慈禧太后管家钟云亭所建,距今有120年历史。该院子兼具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宝轮寺
宝轮寺明朝建文帝避难时曾在此隐居,故宝轮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旧称龙隐镇,现存寺内“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汤金大字,是我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该殿为明代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整个大殿金碧辉煌,没有一颗铁钉,堪称我国建筑艺术之瑰宝。多年来,宝轮寺暮鼓晨钟,香火不断,每逢春节庙会,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在这里烧几柱香,许个心愿,保全家平安。
文昌宫
文昌宫磁器口辖区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香火最旺的庙子数宝轮寺,道观中最热闹的就是文昌宫。磁器口民谣:歌乐灵音寺,龙隐凤凰台,渠涪文昌水,石马桂花香。
北京磁器口大街
说起这一地名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元朝时,这里地处文明门(崇文门)外,是元大都东南部进城的惟一通道。由于人员往来频繁,于是有许多乡下人在城门外设摊叫卖,其中以经营大蒜的居多,于是被称为蒜市。明朝嘉靖年间修建北京外城后,这一带便成了城里,从万历至崇祯年间及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为蒜市口,形成南北走向的街道后称蒜市口街。
此后在街道的北口有“景德轩”和“精品阁”两家瓷器店先后开张,且买卖兴隆,到了清朝宣统年间便改称瓷器口。以后陆续又开了几十家瓷器铺,街道两旁还有许多瓷器摊儿,成为名副其实的“瓷器一条街”。因“瓷”和“磁”相通,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为磁器口大街。
尽管这条街道只有500m长,却曾是崇文区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路口,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农贸市场,有“农副产品一条街”之称,而今也是北京东南城区繁华的地带。
磁器口 - 重庆磁器口赋
昂昂乎!白岩灵山,隆然高耸,挺亘古之奇姿,收三巴之烟雨。清水小街,两腋潆回;金碧凤凰,双峰拱卫。前俯嘉陵碧浪,后承歌乐灵音。上仰无极,下临不测。有吞天噬日之象,万劫不羁之势。如龙巡四海,马跃中天。夫以一川两谷三山四街而名天下者,乃磁器古镇是也。
闻昔之盛矣,磁器乃渝水要津,巴县首场。概华村而至井口,揽歌乐而携河浜。水陆交汇,通达万方。竹掩双涧,桥连三冈。聚千般业,兴百日场。莲花荡天然良港,船泊舟航;马鞍山造化形胜,寨扎营张。金沙滩上,棚房无数;石板路旁,贷栈千厢。但见三山熙攘,四街繁忙。风行百货,云集万商。一时昌期景运,泰象高骧。昼里千人拱手,夜来万火流光。数不清银号米市,豆铺绸庄。陶搪竹木,赌馆栈房。五花八门,成派结帮。莫测镇中之生意,几同海上之洋场。况尔一旦水枯,河滩火爆,万众喧喧,三街浩浩。道不尽商贾心机,江湖奇巧。九流三教,扯旗放炮。八卦阵方斯下矣,上河图焉足道哉!沙坪窑驰誉三千里;聚森茂味颐百万坊。烩片花生毛血旺,号曰三宝;生丝刺绣明扬瓷,总称三纲。数里酒楼,红霞映日月,春意满壶觞,恨不鱼皆两首,蛋尽三黄;百家茶馆,甘泉翻雀舌,活水跃龙芒,长将星移曙色,梦续残红。听评书,一语神飞,满堂颠狂;看川戏,五音已歇,举座引吭。论文韬,鲤鱼一门三举人,五里两翰林;看武略,龙舟坞一将有号令,五彪并冠军。九宫十八庙,终老多少心。镇以古称,俗以民传;元宵满街花灯,一路旱船;清明九冈放鹞,四野征鞍;端午蒲艾驱邪,众浆争先。中秋合家团聚,三川月圆;春节通街响炮,户户春联。庙会龙腾大地,梅开凤翥新天。秋冬春夏,意醉神酣。小重庆声名传四海,龙隐场气概贯千年。
至若抗战伊始,移营重庆,磁镇乃令邸中枢,将帏帅帐。俊杰精英,令倭胆丧。韬奋疾呼,恩来演讲。悲鸿写马上挥戈,临乙雕汪逆跪像。肇中世界扬名,林森三山绝响。最是林园会晤,全民激赏。伟绩丰功,世代敬仰。
然山有常形,水无故态。昔日胜景,而今安在?胡为乎交通一变,遂成世外。何期仅离半纪,零落衰迈。颓垒残墙,朽楼残寨。入怀易老,著心无奈。且犹时下薰风俗雨,几欲臣服;鹅眼孔方,俨然主宰。德之时义远矣哉!盖一镇之潇潇,系天下之风云;非一人之耿耿,披万吉之胸襟也!所喜近市不染,传誉不孤。古韵千秋尚叹,淳风一缕未租。而一石一瓦,皆留掌故;片言只语,尽是当初。沙磁文化,义蜚华夏;宝轮真龙,光动陪都。梦里佳境,何曾须臾生疏!每见老街弈手,挟残子而争雌雄,羁愁全释,郁闷顿通,知我族之志未穷,信乎断无长隐之龙矣。
夫大落必大起,天意不绝斯村!磁器月在,宁愁人心不古,白岩尘空,又迎历史回春。方今政府领衔,民众一心。(“暖”字不要日旁)修镇志,巧运斧斤。旅游热点,指日可成。吁(“口”字旁加一个“戏”),一举之得,千万人之得也。指望繁华,还如昨昔;要知辉煌,当在今朝。一赋未安,庙会声喧,文不足观,添为一千,以贺建镇千年之禧也:
好将一丸补苍穹,古镇复兴贯日虹。
千载风高谁抖擞,群巅回荡万年钟。

上一篇:航运毕业论文题目

下一篇:宋诗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