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蔗糖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4 02:37

蔗糖学位论文

序号 作 者 标 题 刊 物 发表时间1 李秋祝、赵宏伟* 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主要生理参数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1)2 赵宏伟 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6(3)3 赵宏伟、李秋祝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大豆主要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6(3)4 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玉米穗位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专刊5 陈洋、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及其组分形成积累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6(10)6 王洪预、李秋祝、赵宏伟*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春玉米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1)7 杨亮、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3)8 陈洋、赵宏伟* 不同品种春玉米籽粒蔗糖积累规律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4)9 王强、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积累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5)10 赵宏伟 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3)11 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玉米子粒蛋白组分形成积累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6)12 陈洋、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穗位叶蔗糖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8(1)13 王强、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8(5)14 宋海霞、杨亮、 李国、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籽粒脂肪及其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1)15 于秋竹、孔宇、杨亮、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2)16 赵宏伟、孔宇、 于秋竹、杨亮 密度对饲用玉米蔗糖合成和积累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9(5)17 曹玉军、赵景云、赵宏伟* 钾素用量对甜玉米可溶性糖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9(5)18 高扬、 刘化龙、 杨亮、 刚爽、臧家祥、赵宏伟* 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9(6)19 曹玉军、赵宏伟* 钾素用量对甜玉米籽粒蔗糖形成积累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7)20 赵景云、赵宏伟* 钾素用量对春玉米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8)21 陈莹晶、赵宏伟* 钾素用量对垦粘1号籽粒灌浆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9)22 赵宏伟、于秋竹、 孔宇、杨亮 氮素用量对饲用玉米生物干重和营养能量价值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4)23 孔宇、 王霞、 杨亮、赵宏伟* 密度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3)24 于秋竹、孔宇、 杨亮、赵宏伟* 不同氮素用量对三个饲用玉米品种蛋白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09(2)25 宋谨同、赵宏伟* 氮肥用量对芸豆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0(5)26 赵宏伟、赵景云 钾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0(3)27 曹玉军、 刘春光、王晓慧、赵宏伟* 施钾量对甜玉米穗位叶蔗糖合成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0(5)28 刚爽、王敬国、 杨亮、 高扬、 臧家祥、赵宏伟* 氮素用量对寒地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2)注:*代表通讯作者近五年发表教学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1、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第一作者,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6月2、加强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第一作者,华章,2009年8月3、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第一作者,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4、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杨亮、赵宏伟、马春梅,华章,2009年7月5、浅谈如何加强农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杨亮、赵宏伟、龚振平,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4月6、建设作物标本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杨亮、赵宏伟,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7月7、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张艳菊、赵宏伟,实验室科学,2009年4月近五年出版著作2部。1、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主编,第二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2、特种玉米栽培与加工利用,副主编,第四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6月

我是大一学生,有门绿色食品的选修课,课程结束要写论文,请教一下

  浅谈绿色食品中的添加剂

  摘要:食品添加剂则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形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绿色食品的加工原料是来自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地,在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必须合理选择,限量添加,防止对绿色食品的二次污染.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品质 色泽 香气 味感 变质 生产工艺 营养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而食品添加剂则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形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此外,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了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绿色食品的加工原料是来自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地,在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必须合理选择,限量添加,防止对绿色食品的二次污染.生产绿色食品时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目的是:
  (1) 保持和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并补充或改善在加工过程中损失的风味,色泽;
  (2) 提高产品的耐储性和稳定性;
  (3) 改善产品的成品,品质和感官,提高加工速度,方便生产操作.
  一、改善绿色食品品质的食品添加剂
  能够改善绿色食品品质的添加剂有七类,分别是乳化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面粉处理剂,稳定和凝固剂,膨松剂,胶母糖基础剂.
  1、乳化剂是指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溶的液体(例如油和水)均匀分散成乳状液(也称乳浊液)的物质.美国FDA的定义是:"能使某乳浊体中的组成相改变表面张力,使成为一种稳定的,黏度很高的物质."
  (一) 绿色食品生产中乳化剂的种类:
  (1) 按来源分
  (2) 按解离型分类
  (3) 按作用分类
  (二) 绿色食品中使用的乳化剂有:蔗糖脂肪酸酯,酪蛋白酸钠,单硬脂酸甘油酸,硬脂酰乳酸钠,丙二醇脂肪酸酯,卵磷脂,改性大豆磷脂,松香甘油酯类.
  2、食品增稠剂是一种改善食品的物理特性,增加食品的粘稠读或形成凝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且具有提高乳化状和悬浊状稳定性作用的物质.
  绿色食品中增稠剂的分类:
  (1) 按来源分
  (2) 按离子类型分类
  (3) 按化学结构分类
  (4) 按凝胶性分类
  3、水分保持剂过去又称持水剂,品质改良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用与改善各种食品品质的食品添加剂.它在食品加工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1) 增加肉制品的保水和吸湿作用,提高产品弹性,避免可溶性营养成分丢失增强食品的嫩度;
  (2) 增强乳制品的脂肪乳化作用,保持制品质地均匀,口感细腻;
  (3) 增强面包,糕点保水,吸湿,黏结等作用,避免产品表面干燥,组织不易松散掉屑;
  (4) 对果酱具有增稠作用,改变流变性能,提高口感;
  (5) 面粉的改良作用,增强面筋的强度和稳定性;
  4、面粉处理剂是使面粉增白和提高焙烤制品质量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面粉处理剂绝大多数属于化学合成品,是用于绿色食品中应慎重.
  常用于A级绿色食品面粉处理剂有以下几种:偶氮甲酰胺,L-半胱胺酸盐酸盐,碳酸镁,过氧化钙,活性面筋粉.
  禁用的面粉处理剂有: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
  5、稳定和凝固剂是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使蛋白质凝固或防止新鲜果蔬软化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稳定和凝固剂的类型有:凝固剂,果蔬硬化剂,螯合剂,罐头除氧剂,保湿剂,澄清剂.
  6、膨松剂是糕点,饼干生产中主要添加剂,亦称为膨胀剂或疏松剂.
  绿色食品使用的膨松剂类别有:碱性膨松剂,酸性蓬松剂,复合蓬松剂,生物蓬松剂.
  7、胶母糖基础剂是赋予胶母糖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一般以高分子胶状物质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为主,加上软化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和增塑剂等组成.
  二、改善绿色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对人们重要的第一感官刺激是色泽,食品的颜色最能刺激人们的视觉,它与食品的香,味,形一样是评价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绿色食品加工中增强,调整,改善色泽的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
  1、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AA级和A级绿色食品中允许使用的着色剂有:玉米黄,甜菜红,姜黄和姜黄素,红花黄,虫胶红,越橘红,辣椒红,茶黄色素,红米红,菊花黄浸膏,黑豆红,高粱红,叶绿素铜钠盐,萝卜红,可可壳色素,玫瑰茄红.
  2、护色剂是非色素性的化学物质,使之按期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普通食品常用的护色剂有亚硝酸钾,亚硝酸钠,硝酸钠,硝酸钾.常用的护色助剂有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等.但是在绿色食品中禁用亚硝酸钾,亚硝酸钠,硝酸钠,硝酸钾.
  3、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目前允许使用的漂白剂均为化学合成品,AA级绿色食品中都不能使用,A级绿色食品中目前规定除硫磺不能使用外,其他的都可以使用,但要严格控制使用量并关注国家的有关规定.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漂白方法还有还原漂白法,氧化漂白法和脱色漂白法,同时包括熏烧法,它不但可以漂白,同时可以抑制褐变.
  三、增强绿色食品香气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的香气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形成,一是食品原料中天然存在的,即原料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二是由食品原料中的香味前提物质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形成的'三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
  凡是能够刺激人们嗅觉器官而引起快感的纯天然或人造合成物质统称为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用香精的香料称为食品用香料.
  香料分类:
  (1) 按香料来源分
  (2) 按香料组成分
  (3) 按香料类型分:柑橘型,果香型,薄荷型,豆香型,辛香型,奶香型,肉香型,坚果型.
  (4) 按香料形态分
  (5) 按香料的使用目的分
  四、调节绿色食品味感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的风味是由食品的成分刺激味觉感受器所引起的重要因素之一,调节绿色食品味感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甜味剂,酸度调节剂,增味剂等.
  1、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一类添加剂.
  甜味剂分类:
  (1) 按来源分
  (2) 按营养价值分
  (3) 按其化学结构和基本性状分类
  2、酸度调节伎亦称pH值调节剂,是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度的物质,既可以作为加工助剂,也可以作为加工食品中的最终成分.酸度调节剂通常分为酸味剂,碱剂和盐类.
  酸味剂的分类:
  (1) 根据酸味分:兼有清凉感的酸味剂,带苦味的酸味剂,带有涩味的酸味剂,兼有刺激性臭味的酸味剂,兼有异味鲜味的酸味剂.
  (2) 根据酸的种类分
  (3) 根据酸的来源分
  3、增味剂是补充或增强原有风味的食品添加剂,又称风味增强剂.鲜味是食品原料本身所具有的或经加工加热分解产生的部分氨基酸,核苷酸酰胺,三甲基胺,肽,有机酸等物质对味蕾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鲜味剂的分类:
  (1) 按化学基本性状分
  (2) 按其来源分
  五、防止绿色食品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绿色食品加工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防腐保鲜.
  1、防腐剂是用于防止食品在储存,流通过程中,主要是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变质,提高保存性,延长使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防腐剂大多是能够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增殖的物质.
  防腐剂种类:
  (1) 按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性质分
  (2) 按组成分
  (3) 按防腐剂的特性分
  2、现在已经开发了许多天然防腐剂,它具有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作用范围广特点,主要有:溶菌酶,壳聚糖,纳他霉素,双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鱼精蛋白.
  3、绿色食品抗氧化剂指添加于绿色食品后,能阻止或延迟绿色食品氧化,提高绿色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储藏期的食品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分类:
  (1) 按溶解性质分
  (2) 按来源分
  (3) 按作用机理分有:自由基吸收剂,金属离子整合剂,氧清除剂,单线态氧淬灭剂,甲基硅酮和甾醇抗氧化剂,过氧化物分解剂,紫外线吸收剂,多功能抗氧化剂及酶抗氧化剂等.
  六、改进绿色食品生产工艺的食品添加剂
  这类食品添加剂通常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在加工过程中可以起到催化,消泡,助滤,蜕皮,被膜,抗结,吸附等作用,能够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此类添加剂主要有:酶制剂, 被膜剂,消泡剂,抗结剂.
  七、强化绿色食品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强调绿色食品营养的添加剂称为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为了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这类食品添加剂按性质可以分为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三类.
  功能性营养强化剂是改善我国人民营养与健康,同时发展质量绿色食品的需求.例如:功能性糖醇,活性肽与活性蛋白质,菌类多糖,特种必需脂肪酸,微量活性元素等.
  绿色食品添加剂的展望:
  食品添加剂市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目前国内的天然抗氧化剂如茶多酚、天然甜味剂如甘草提取物、天然抗菌剂大蒜素、天然色素和天然香料等天然抽取物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今后应利用这一优势,加大高新提取技术的应用,提升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档次。
  尽管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能力及产量增长较快,但还有一些产品尚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后应根据国内食品消费结构重点发展一些高效、常用和新型的品种,例如乳化剂中的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系列产品;营养强化剂中的多种小吨位的维生素及大豆提取物如大豆异黄酮等;甜味剂中的低聚糖、果葡糖浆等;防腐抗氧剂中的丙酸盐及酯类、食品级双乙酸钠、异维生素C钠、儿茶酚等;增稠剂中的改性淀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日益增多,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食品添加剂工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并且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论文研究视点

下一篇:安全论文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