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姜夔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4 10:08

姜夔论文研究

“以诗为词”是词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其影响几乎贯穿整个词史。姜夔作为两宋词坛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对词体的认知以及词的创作,都与“以诗为词”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姜词成就以及风格的分析,离不开对其“以诗为词”的探讨。本文在对“以诗为词”这一命题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探讨后,结合文本及相关材料,论述姜夔词如何“以诗为词”,包括姜夔词的“诗化”和姜词如何在“诗化”的同时不失词的本色,并在此基础上衡估姜夔“以诗为词”的词史意义。论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生成过程。本文认为,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士大夫对词体的批判意识与词体的原生特性之间的矛盾成为“以诗为词”的推动力。而“以诗为词”其实是一种词体改革运动,其理论主张是诗词本一律,共为心声;改革的直接对象是词体从俗之弊;革新本质在于文体功能与创作目的的变迁,即由娱乐到心声。再次讨论唐宋词“以诗为词”的四种形态。最后论述宋代词论中“破体”与“辨体”两种观点的争论与合流,以及在此背景下展开创作的姜夔其人的词体观。第二章结合姜夔词作,论述姜夔“以诗为词”的内涵。白石词“陶写性情”,言说心声,以词传达其雅士生活中的深情、雅志,这是其“以诗为词”之诗心。而又因姜夔知音晓律,从而能够突破歌词创作的音乐束缚,在词作中建立广阔的时空结构,融入悠然深邃、不能转指的寄托之意,并善用“本色语”,从而保持了词体之特美。最后,对白石“以江西诗法入词”这一命题进行辨析,提出姜夔与江西诗派之间的嬗递,不在于“诗法”,而是一种受理学影响的诗文化心理。第三章在前文基础上,考察姜夔“以诗为词”的词史影响。通过姜夔与苏轼“以诗为词”的对比,辨明苏轼为其后词人“以诗为词”之源,而姜夔是最重要之分流。而通过考察清代词论中的姜词批评,会发现姜夔“以诗为词”对于清词中兴以及晚清词学集大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我是一名大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我想写关于宋朝词人姜夔的论文,不知道从那个角度写,谁能帮帮我

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从词风和写作特点入手,相似者和迥异者。资料好找,文章好写。推荐上海古籍的词集,辑评的,很全。

简述姜夔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姜夔(约1155~约1221)

  南宋词人、诗人。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自幼随父宦居汉阳,成年后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来往湘、鄂等地。30多岁时,在长沙结识诗人萧德藻,萧氏很赏识姜夔的文才,便把侄女嫁给了他。随后姜夔依萧德藻寓居湖州(今属浙江),卜居弁山白石洞下。

  经萧德藻介绍,姜夔袖诗谒见杨万里,杨称其“于文无所不工”,并介绍他拜会范成大。姜夔自此同一些名重一时的诗人结成翰墨交谊,不断往来于湖州、杭州、苏州、金陵、合肥等地。绍熙二年(1191),他冒雪赴苏州石湖别墅访范成大,应约写成《暗香》、《疏影》两首传世名作。

  40岁左右与世家贵胄张□结识交好。此后他长期寓居杭州,浪游浙东、无锡诸处,主要依靠张□资助。姜夔后来回忆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姜夔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他怀有用世之志,但困踬场屋,不能一展其才。曾于庆元三年(1197)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建议整理国乐,未得重视。其后两年,又上《圣宋铙歌鼓吹》,获诏免解参加礼部进士考试,未中。嘉泰年间辛弃疾被当局起用筹措北伐,姜夔写词表示激励,两个唱酬甚欢,姜夔词作深得辛氏赞赏。姜夔虽文名籍籍,却终身沉沦,晚年朋辈凋零,生活益加凄苦,死后竟不能殡殓,赖有友人张罗,才把他葬于钱塘门外。

  姜夔生活在宋金对峙、南北妥协时期。南宋王朝忘怀国耻,一味歌舞湖山。在这种政治气候下,姜夔一生过着湖海漂零、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既未沦入底层,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也缺乏奋力匡时济世的雄心,于是不免在“酒祓清愁,花消英气”中消磨年华,因而他的创作视野较狭。不过,姜夔布衣终身,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陈郁《藏一话腴》)。他的作品不傍他人门户的气韵,当和这种身世个性和修养有关。

  姜夔词有的咏叹时事,如〔扬州慢〕反映金兵侵扰后江淮一带的荒凉,〔永遇乐〕“云隔迷楼”激励爱国志士澄清中原;有的作品感念旧游、描写旅况,如〔玲珑四犯〕、〔探春慢〕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襟怀落寞、身世凄苦;有的作品眷怀恋人,如〔长亭怨慢〕、〔踏莎行〕,写得执著庄重,一往情深;有的作品托物寄情,如《暗香》、《疏影》。这两首咏梅词托喻君国,感叹今昔,时而旧日豪情一气流走,时而对梅忆旧情意深长。张惠言认为这二首词“以二帝之愤发之”。姜夔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偏安、中原残破的时代课题,但这类作品不太多。其余多是吟咏湖山、感喟身世、追怀旧游、眷念情遇之作。

  前人对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甚高,誉为“如盛唐之有李杜”(陈锐《□碧斋词话》),“文中之有昌黎(韩愈)”(《词林纪事》引许昂霄语),“词中之圣”(《七家词选》),或有偏爱之处。张炎用“清空”二字概括白石词格,说“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姜夔词风神潇洒,意度高远,仿佛有一种冷香逸气,令人挹之无尽;色泽素淡幽远,简洁醇雅,能给人以隐秀清虚之感;笔力疏峻跌宕,言情体物,善用健笔隽句,造成刚劲峭拔之风;讲究律度,多自制曲,格高韵响,谐婉动听,他有17首词自注工尺旁谱,是研究宋代词乐的珍贵资料。郭□《灵芬馆词话》说他“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颇能道出白石词的独特个性。姜夔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艺术琢练,其词风很受南宋晚期的骚雅派和清代浙派词人推崇。

  姜夔写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又承受唐诗的影响而自出机杼,杨万里把他比为晚唐陆龟蒙,称其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直斋书录解题》引)。白石诗或写跋涉川陆的奇险经历,如古体《昔游》;或写边疆民族的风俗习尚,如《契丹歌》,笔墨浑朴,章法开阖顿宕,写景状物较有气魄。七言绝句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湖上寓居杂咏》等,吟咏漂泊生活,描摹湖山胜景,琢句精妙,意境幽隽,韵格浏亮婉转,很有诗情画意。但其诗名为词名所掩。

  姜夔工于诗,所作《白石道人诗说》汲取前人的经验,又含有自己的创作体会。其中也讲“诗法”、“活法”,但更强调“吟咏情性”、“自然高妙”、“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等,虽承受江西诗论的影响,却能超出江西诗论。此书篇幅不长,但能集中讲述诗的理论和技巧,于一般诗话外独树一帜,颇受后人称许和重视。

  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四部丛刊》本,《白石诗说》(《白石道人诗说》)附刻集后。《续书谱》有《丛书集成》本、《绛帖平》有《四库全书》本。今人夏承焘有校辑《白石诗词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集中存诗180余首,词80多首。

  姜 夔 与 南 宋 文 化
  ◎ 赵晓岚

  本文是古代文学与文艺学、文化学的综合研究,由个案推及时代,是微观推及宏观的论析。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编,共七章,四十万字。
  上编论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与学术成因。第一章分别从姜夔的诗论、书论、乐论以及词作观来探讨姜夔的文艺思想。文中指出姜夔诗论的文学背景,论述其中出入于江西诗派的轨迹,尤重在其讲法而又不为法拘的创新精神以及对自然高妙的追求,就气象、体面、血脉、韵度与涵养,论其对诗的要素与诗人之要求的思想,又从"四种高妙"说论其诗歌意境论,姜夔诗论中尚有体性与源流论和创作论,文中皆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姜夔书论的最大特点是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续书谱》对魏晋风度的向往与对唐人平正之失的批判亦与其诗论的取向一致,都重在发扬个性、归于自然,而其对书法审美价值的肯定和强调在书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乐论则集中表现了姜夔重中和之美的儒家礼乐观,文中对其"和"的思想作了时代与文化背景的分析,且结合其创作实践证其对"和"的追求。姜夔虽没有词论留下,但前人多以其诗论作词论,本文亦从此角度作了一番"无中生有"的探视,此外,对其追求高雅格调及对倚声填词的突破也有论析。第二章分别从南宋文化环境的雅化趋势、宋学的特点与精神、白石文艺观的宋学影响、白石与朱熹文艺思想的对照等方面,探讨其文艺思想的文化背景及学术成因,文中注意到雅文化对姜夔创作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宋学的融铸佛老、疑古精神、心性修养在姜夔文艺思想中的印迹。因姜夔曾受知于朱熹,文中分析了姜夔文艺思想上的涵养、为学、气象、观世与观人、诗教观、复古与尚雅、自然与平淡、主虚静、求平淡诸说所受到的朱学之影响。
  中编主要论述姜夔的文艺创作。第三章论姜夔的词,在内容方面,分析其爱国词、抒怀词、恋情词、咏物词的独特面貌,对过去评论中无视其词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发覆之见;对其词中的身世之感、不遇之叹、奔走江湖却又守贫守节,对其恋情词的缘起和词人的无奈,均作了"同情之了解",并肯定其意义;对其咏物词的政治寄托和感情寄托均有发掘。在艺术方面,从姜夔词继承与革新以及后人对姜夔词的接受,论述了姜夔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尤其从宋词的"变"与"通"肯定了姜夔词在豪放、婉约之外别树一帜的贡献,并从艺术心灵的角度分析了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貌。第四章论姜夔的诗,确定其诗歌分期,分别从内容上论其关怀现实之作、言志不遇之作、江湖之作及酬赠之作,结合
  其诗论思想,较全面地分析了姜夔诗的艺术渊源与特点。第五章论姜夔的音乐创作,文章首次从雅乐创作和俗乐《歌曲》两方面综合研究姜夔音乐作品的特点,尤其从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角度,对其《歌曲》以及文学界尚少人问津的《铙歌》与《越九歌》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下编论姜夔在南宋文化中的定位。第六章探讨南宋的政治文化和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姜夔的关系。文中提出宋代文化可作北、南之分的观点,此在学术界为原创性见解,文中作了深入论证,并指出正是南宋独特的政治文化影响了姜夔的人生道路。第七章论江湖文化与姜夔的人格精神,由江湖诗派而提出"江湖文化" 的新概念,并视为南宋文化的一个新品种,文中描述了从先秦到北宋关于江湖、隐逸与"中隐"的发展,分析了南宋江湖文化的成因及特点,在对比之中强调了姜夔独立不羁、清高不屈的人格精神;同时,就姜夔"晋宋人物"的含义、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主流文化及"文化人格"提出了新的看法。
  结语部分谈姜夔人生矛盾与生活道路给予我们的历史启迪,认为姜夔以其独特的经历,开创了有异于中国传统士大夫"仕"、"隐"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并以其富有魅力的人格精神,成为了士大夫的人生典范。

  知识链接: 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饶州鄱阳(江西波阳)人。终生布衣,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精通音律,工诗、词尤有名。有词中之圣王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为诗初学黄庭坚,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至之论。尤以词著称,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其词内容丰富,有咏叹时事,咏物寄情等,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黄 丹 编写)

姜夔到底有多么的才华横溢,竟然能和苏轼比肩?

《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若要问千古冷境谁为第一?必然是姜夔的“淮南皓月满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他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诗、词、散文、书法、音律无所不通的艺术全才。他开创的“雅骚词派”与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并立南宋词坛。他与当时名流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等人皆有交往。他一生屡试不第,浪迹江湖,清贫自守。曾毅然拒绝好友为其捐官买爵的做法。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有着杰出艺术成就、高洁人格品质、深远影响的才子,却史无所载。今天的我们只能透过古籍中的断章残句,试着窥破历史迷雾,去看一看这颗词史上的璀璨明星。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约生于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卒于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终年六十七岁。一生未仕,浪迹江湖,北游淮楚,南至潇湘。曾居湖州十年,终卒于杭州。

不幸的身世、无果的恋情、绝望的仕途

六岁时,幼年的姜夔便跟随父亲姜畺宦游汉阳。

十四岁,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姐姐外嫁山阳(汉川的一个乡村)。不久后,其父亲也卒于汉阳任上。姜夔只得去依靠其姐生活,在山阳乡村渡过少年时光。后来他曾写过不少怀念这段岁月的叙事诗。

十九岁,开始学习书法。

二十岁,此后十年间,曾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惜皆未中第。

二十二岁,路过扬州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此后十年大抵四处漫游。其间发生了一件著名的“合肥情事”。他在客居合肥时,曾与二合肥歌姬相恋,无果而终,却又刻骨铭心,随后十余年间,曾陆续写下十数首词怀念这段恋情。

三十二岁,在湖州拜见萧德藻,大受赞誉,并评价其《扬州慢》有“黍离之悲”。萧德藻与姜夔父亲为同年进士。萧德藻既爱其词,又与其父有同窗之谊,因此在这年便将侄女嫁与姜夔。姜夔也开始了十年的湖州生活,其间他也时常漫游杭州、金陵各地。这一年亦是姜夔人生的转折点。

三十三岁,因萧德藻的介绍,姜夔先后以诗词谒见杨万里、范成大。赞誉非凡,结为忘年之交,名声大振。当时的杨、范二人,不仅在文坛有名,更曾官居高位,范成大曾官至参知政事。所以姜夔名满天下,与二人的推崇不无关系。

三十六岁,卜居白石洞天。潘柽故而称他为“白石道人”,姜夔作词答谢。

三十七岁,这年冬天,姜夔在范成大处踏雪赏梅,并应邀作《暗香》《疏影》二词。范成大令歌姬小红演唱,高兴之余,便将歌姬赠与了他。在归途中作《大雪过垂虹》诗,有“小红底唱我吹箫”之句。

三十九岁,交识一生至交好友张鉴,情同骨肉。并拒绝了张鉴为他买官爵的做法。几年后张鉴又欲将锡山一处膏腴之地赠与他。

四十三岁,由于萧德藻被其侄迎归池阳。姜夔于是移居杭州,依附张鉴。并以杭州为中心,渡过了最后的二十余年生涯。同年上《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可惜受到嫉妒排挤而没能成功。

四十五岁,又上《圣宋铙歌十二章》,诏免解,与试礼部。结果还是没能中第。遂从此断绝出仕的念头。

五十岁,他在杭州的房舍被火烧毁,资产、书籍亦被焚毁殆尽。由于此时张鉴早已去世,姜夔无人可依靠。此后十六年间,亦不得不为生计而四处奔波。

六十七岁,姜夔卒于杭州。由于贫困而无力安葬。他的朋友吴潜等人凑了一笔钱,才得以将他安葬在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

骚雅清空的词

姜夔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词的领域中,建立起一种新的审美规范。他改造了传统的婉约词,化柔靡缠绵为刚雅幽清。有《白石道人歌曲》传世。

1.恋情词的雅化。词自五代以来流于轻艳柔靡。姜夔的恋情词却写得刚雅清冷,极有特色。他不描写相恋时的缠绵温馨,而着笔于别离后的苦恋相思。尤其怀念“合肥情事”的词,写得幽冷孤寂。如“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2.咏物词的寄托遥深。姜夔的一生正处于宋金战争惨烈的时代,国仇家恨与漂泊失意的个人感伤,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得空灵蕴藉,寄托深远。

3.幽冷意境的创造。姜夔的词爱用幽冷清艳的意象。如:冷雨、冷红、冷月、暗柳、暗雨等。创造了一个个清冷幽刚的意境。如:“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4.善于自谱曲。他不同于柳永、周邦彦的先谱曲而后填词。而是先写词后谱曲。如此便使得词作能摆脱韵律束缚,更好的表现作者的心里情感。同时按词谱曲,又能使曲子更好的体现作者的情感律动。

5.清新隽永的词前小序。他的小序写得极其优美。如其《念奴娇》小序:“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等,短小简洁,清新优美。酷似晚明抒情小品文。

孤寂感伤的诗

姜夔学诗于萧德藻。继承了江西诗派的风格韵味。又用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风格来锤炼字句,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冷刚清愁的新特征。有《白石道人诗集》传世。

他的五七言诗和他的词一样,总是透露出一种忧郁凄凉的感伤情调。语言晓白,意象鲜明,风格“运思精密,风格高秀”。如:《过德清》有“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阑干一点愁。”

不随流俗的书法

他的《续书谱》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书法理论专著,仿效孙过庭《书谱》而写成,却又另立新意。在书论史上成就很高,影响极大。

姜夔的书法,传世真迹极少。他“崇晋贬唐”反对唐宋时代通俗流行的书法。其《跋王献之保姆帖》小楷运笔劲道,俊雅俊润,清新脱俗。有《绛贴平》传世。

唯一传世的宋代词乐文献

姜夔著有《大乐议》《琴瑟考古图》等音乐论著。他的《白石道人歌集》中有十七首词都自注有工尺谱,这十七首工尺谱也是现存的唯一宋代词乐文献。对研究词曲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影响

姜夔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南宋时便已形成了以姜夔为中心,吴文英、史达祖、高观国、张炎等为羽翼的雅骚词派。是南宋中后期影响最大的两个词派之一。

清代的浙西词派推崇以姜夔为首的雅骚派,并将他们的创作法则“清空醇雅”奉为圭臬。他们的词作,亦多以记游、写景、咏物。表现出幽隽清冷之美。在清代影响极大。乃至有“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美称。

司马迁曾说道:“古时候那些有钱有势,却不能流名后世的人,多不可数。只有那些卓越异常的人,才会被人称道传述”。此话虽然合于情理。却也不尽然。名传后世的人,大抵都是依靠历史文献等书籍记载。虽然我国自古便有保存文献史料的制度,但在天灾人祸的影响下,往往导致十不存二三。隋代牛弘曾提出书有“五厄”,指出了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五次焚毁书籍的事件。明代胡应麟根据牛弘之说,又增补五次焚毁事件,凑成“十厄”。清代中期编纂《四库全书》,人为销禁典籍,又胜于前代。如此种种劫难,使得许多英雄才人名声不传,不得不被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令人惋惜。

上一篇:教育扶贫主题论文

下一篇:论文参考文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