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氦刀毕业论文
氩氦刀毕业论文
2氩氦刀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1氩氦刀经皮穿刺靶向消融治疗肿瘤
在CT、B超等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目前氩氦
刀在肾肿瘤、胰腺肿瘤、脑肿瘤、前列腺肿瘤、盆腔肿
瘤、平滑肌肉瘤、骨肉瘤、皮肤肿瘤、软组织肿瘤、乳
腺肿瘤治疗中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在前列
腺增生、子宫肌瘤、血管瘤等良性肿瘤治疗中取得进
展[2~8,13~14]。1999年广州珠江医院张积仁、汪森明、张
世忠教授开展并建立了CT、B超引导经皮氩氦靶向
治疗肝癌和立体定向氩氦靶向治疗脑肿瘤微创手术
技术;上海武清副教授开展了CT引导经皮氩氦靶
向治疗肺癌手术;胡凯文教授将经皮氩氦靶向治疗
与中医药治疗相结合;北京海军总医院王洪武、冯华
松教授在世界上较早报道了氩氦靶向消融治疗中晚
期肺癌的临床经验;天津肿瘤医院郭志教授报道了
美国氩氦刀序贯介入治疗难治性肝癌的临床经验。
目前已经建立了各种实体肿瘤的氩氦刀经皮靶向消
融治疗技术,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1~8,15,16]。
2.2腔镜引导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肿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先开展了胸腔镜引导氩氦
刀靶向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
院、广西中医学院、广州医学院等在国内较早地将氩
氦刀和腹腔镜技术相结合,创立了腹腔镜引导氩氦靶
向消融治疗腹腔和盆腔肿瘤手术方式。氩氦靶向治疗
技术在中国临床研究进展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2.3氩氦刀靶向消融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肿瘤
2000年珠江医院建立了氩氦刀靶向消融联合
等体积切除治疗脑肿瘤和肝癌治疗技术和手术切除
联合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肺癌技术。这项技术的建
立为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提供了新手段,降
低了手术的难度及并发症,减少了手术中癌细胞的
脱落、种植和转移。将手术切除与靶向消融联合扩大
了常规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范围,提高了外科手术治
疗肿瘤的临床治愈率[1,6,17,18]。
3靶向消融治疗应注意的临床问题
3.1精确计划、准确定位、适时引导
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一个显著的临床特点,是
能快速、准确地灭活肿瘤细胞,消除肿瘤负荷。由于
患者的肿瘤大小形状不一,无论是单次治疗还是分
次消融治疗,冰球形成的范围必须覆盖肿瘤,多数医
生认为应超过肿瘤影像学边缘1cm以上,才能保证
肿瘤组织完全灭活,是防止局部残留、预防复发、提
高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治疗提示,目前术中直视下
及B超、CT多角度监测可以做到适形治疗,但当选
择经皮穿刺治疗时,由于受到多维监测条件的限制,
医生操作的熟练及经验不同,适形计划和准确引导
定位是根治性氩氦靶向消融治疗的关键。手术前应
该认真分析不同CT层面肿瘤的大小、形状,测量氩
氦刀进入的角度、方向、深度及层面,决定氩氦刀的
入径和模拟氩氦刀在体内冰球形成的靶区范围及其
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实施氩氦刀肿瘤靶区穿刺
定位是临床比较成熟的技术。B超引导定位和监测
操作简单,经皮手术治疗时要求术者具有三维立体
解剖学概念和适形治疗的经验。注意从不同方向探
测冰球形成的过程和评估消融靶区的范围。腔镜及
小切口术中B超监测和引导定位时,比经皮治疗要
准确。CT引导定位精确度较高,但手术中要注意不
同CT层面靶区的形成。对于不易监测的部位、不规
则肿瘤,特别是巨大肿瘤治疗多把氩氦刀同时使用
时,术中对消融靶区的适时监测要注意冰球之间融合
层面,并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目前临床监测
手段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提供的信息,除B超外,国内
目前CT、MRI的适时监测尚有一定难度,测温探针正
确使用可为手术中提供适时的靶区界定信息。特别是
靠近重要组织器官部位的肿瘤治疗时,适时监测准确
测温是有效治疗和防止残留的有效方法[3,7,19~23]。
3.2氩氦刀消融与综合治疗相结合
临床经验提示,在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微创消
融应列入不能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然而,
与其他局部物理治疗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氩氦冷冻
治疗后对亚临床病灶及全身潜在残余癌细胞的治疗
必须配合相应的全身治疗方法。对中晚期肿瘤姑息
性减瘤治疗后,如何解决局部残留临床上已经提出
了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如氩氦靶向治疗联合介入
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氩氦靶向消融联合化疗
治疗转移性肿瘤;氩氦靶向消融联合中医药及免疫
疗法治疗中晚期肿瘤。对于靠近纵隔、肝门、胆管、脊
髓等部位的肿瘤,局部氩氦刀完全消融有一定困难,
残留率较高,氩氦刀治疗后也可以联合其它局部治
疗方法。氩氦刀对于控制局部肿瘤疗效确切,有效的
与其它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变
目前综合治疗的理念,提高远期治疗效果[19~21,24~29]。
3.3严格防犯并发症
动物试验表明,当细胞冷热温度达到一定范围
后,细胞损伤程度与冷热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氩气超
低温持续治疗时间以15~20min为宜,手术治疗后
33624h~48h病理检查可以提示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坏死
过程。由于不同组织间的含水量不同,细胞生物学特
性的差异,不同器官肿瘤冷冻治疗的最佳时间有一
定的差异,但原则上不能随意缩短氩气治疗时间和
次数。氩氦刀双次冷冻组织细胞坏死的关键温度
是-38℃。因此制定临床氩氦靶向治疗计划时,影像
学观察的冰球形成范围应超出肿瘤边缘。氩氦刀治
疗靶区应该包含在-38℃~-100℃以下温度范围内。
临床治疗中部分医生发现冰球边缘部分治疗效果不
好,容易出现残留或复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治
疗过程中冰球边缘没有超过肿瘤靶区边缘。临床上
建议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冰球边缘应该超过肿瘤靶区
1cm。当一个氩氦刀探头的消融靶区不能完全覆盖
肿瘤组织时,可以根据肿瘤大小及形状,采用两个或
三个氩氦刀探头适形组合应用。
氩氦刀靶向治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冷冻摧毁组
织细胞的彻底性,因而要避免靶向冷冻过程中的损
伤,临床上需要注意冷冻靶区扩大对正常组织的损
伤和快速肿瘤消融对器官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在肺
癌治疗时,病人术后不良反应有轻度咳嗽、胸痛、咯
血、发热、气胸等,经对症处理,可恢复。但对中心型
肺癌的消融治疗,要防治气胸的发生[5,9,25~27];在巨块
型肝癌治疗时要注意穿刺部位的出血;对Ⅲ、Ⅵ期肿
瘤的姑息性减瘤治疗要注意病人的全身条件,特别
是肝肾功能及肺功能的状况;在腹腔及盆腔实体肿
瘤消融是要防止引发成空腔脏器的穿孔[14,15,19,20,22,23,30];
在脑肿瘤消融时要严格神经外科规范和操作规程;
在头颈部肿瘤消融时,要注意保护神经、血管及淋巴
循环[6]。氩氦靶向治疗中必须做到术前术中对氩氦刀
进入的途径和冷冻靶区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
特点了解清楚,对可能发生的损伤采取积极的预防、
监测和处理,避免不正确的操作对正常组织结构造
成冷冻损伤。
颌下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是什么
?淋巴结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炎肿大,都是周围的炎症引起的。能找出淋巴结发炎肿大是附近的什么炎症引起的,那它就是普通的淋巴结炎。 再就是,如果你用手指捏着推动它,它的活动性好的话,并且这个淋巴结与周围的皮肤、肌肉不相粘连的话,也是淋巴结炎。不是淋巴结核,更不是所担心的癌啊瘤啊那种大的疾病。也不必做这样那样的仪器检查。 ?淋巴结的规律是:因某身体器官的炎症(如发炎、伤口等),引起了淋巴结肿大。一般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了炎症,邻近的淋巴结进行防御杀菌时均会肿大。这个做为病因的炎症好了之后,但淋巴结不一定随之好。淋巴方面的病治起来难度大,有的慢性淋巴结炎能持续几年十几年。 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根)是三大淋巴集中区。 ?淋巴结肿大如果情况轻微的话,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或是吃一些普通意义上的消炎药,打些消炎针,就会好。这不算个什么问题。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不愈,那就需要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 合肥凤凰肿瘤医院--推荐技术:瞬间冷冻肿瘤技术-氩氦刀 氩氦刀是一种全监控、精确定位、快速冷冻复温治疗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惟一兼具超低温冷冻和热疗双重效能的医疗系统。氩氦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刀,只是一根中空的不锈钢针。特别是放化疗失败,失去手术时机或不愿手术的病人,都可进行氩氦刀治疗。 擅长氩氦刀治肿瘤权威专家:黄书文——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疗。在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氩氦刀治肿瘤方面都具有很深的造诣。曾任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肝病学会常委、临床肝病学杂志编委,多次组织和参加全国及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原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外科主任,从事普外、胸外、泌尿外、肿瘤外科临床工作、教学科研四十余年,擅长恶性肿瘤的诊治并取得卓越成就。 医院地址:合肥市阜南路10号
科技小发明论文
门 捷 列 夫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1867年,俄国彼德圣堡大学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化学教授,他就是门捷列夫。身为化学教授的门捷列夫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实验室度过,而是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手里总捏着一副纸牌,颠来倒去,整好又打乱,乱了又重排。不邀牌友,也不去上别人家的牌桌。
两年后的一天,俄罗斯化学会专门邀请专家进行一次学术讨论。学者们有的带着论文,有的带着样品,只有门捷列夫两手空空,学术讨论进行了三天,三天来讨论会场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只有门捷列夫一个人一直一言不发,只是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有时皱皱眉头想想。
眼看讨论就要结束了,主持人躬身说道:“门捷列夫先生,不知可有什么高见?”门捷列夫也不说话,起身走到桌子的中央,右手从口袋里取出,随即一副纸牌甩在桌子上,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门捷列夫爱玩纸牌,化学界的朋友已早有所闻,但总不至于闹到这种地步,到这么严肃的场合来开玩笑吧?
只见门捷列夫将那一把乱纷纷的牌捏在手里,三下两下便整理好,并一一亮给大家看。大家这时才发现这并不是一副普通的扑克,每张牌上写的是一种元素的名称、性质、原子量等,共63张,代表着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更怪的是,这副牌中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门捷列夫真不愧为玩纸牌的老手,一会儿功夫就在桌子上列成一个牌阵:竖看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别各一列,横看那七种颜色的纸牌就像画出的光谱段,有规律地每隔七张就重复一次。然后门捷列夫口中念念有词地讲着每一个元素的性质,滚瓜烂熟,如数家宝。周围的人都傻眼了。他们在实验室里钻了十年、几十年,想不到一个年轻人玩玩纸牌就能得出这番道理,要说不服气吧,好象有理,要说真是这样,又有些不甘心。
这时一直坐在旁边观看的门捷列夫的老师胡子气得撅起来了,一拍桌子站起来,以师长的严厉声调说道:“快收起你这套魔术吧,身为教授、科学家,不在实验室里老老实实地做实验,却异想天开,摆摆纸牌就要发现什么规律,这些元素难道就由你这样随便摆布吗?……”老人越说越激动,一边还收拾东西准备离去,其他人见状也纷纷站起,这场讨论就这样不了了之。
门捷列夫坚信自己是对的,回家后继续推着这副纸牌,遇到什么地方接连不上时,他就断定还有新元素没被发现,他就暂时补一张空牌,这样他一口气预言了11种未知元素,那副牌已是74张。这就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
在随后的几年中,门捷列夫预言的11种元素陆续被发现,乖乖地住进他的元素周期表,特别是后来发现的氦、氖、氩、氪、氙和氡又给元素周期表增加了新的一族。元素世界一目了然,它就像一幅大地图,以后化学的研究就全靠这幅指南图了。
牛 顿
少年时代的牛顿不像高斯、维纳那样,从小就显露出引人注目的科学天才;也不像莫扎特那样表现了令人惊叹的艺术禀赋。他跟普通人一样,轻松愉快地度过了中学时代。
如果说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的动手能力相当强。他做过会活动的水车;做过能测出准确时间的水钟;还做过一种水车风车联动装置,它使风车可以在无风时借助水力驱动。
15岁那年,一场罕见的暴风雨侵袭英格兰。狂风怒吼,牛顿家的房子直晃悠,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顿为大自然的威力迷住了,不禁想测验飓风的力量。他冒着狂风暴雨来到后院,一会儿逆风跑,一会儿顺风跳。为了接受更多的风力,他索性敞开斗篷向上跳跃,认准起落点,仔细量距离,看狂风把他吹出多远。
1661年牛顿考上了剑桥大学,尽管在中学里是个优等生,可是剑桥大学集中了各地的尖子学生,他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特别是数学的差距更大。但是他并不气馁,就像他少年时代喜欢思考问题一样,踏踏实实地学习,直到透彻地理解为止。
在大学的头两年里,他除学习算术、代数、三角外,还认真学习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弥补了过去的不足。他又钻研笛卡儿的《几何学》,熟练地掌握了坐标法。这些数学知识,为牛顿后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后,他从剑桥大学毕业了。1666年的一天,牛顿请母亲和弟妹到自己房间里来。房间里黑洞洞的,只从窗子的一个小孔中透过一线阳光,在墙上照出一个白色的光点。牛顿让他们注意看墙上的光点。他手里拿着自制的三棱镜,放在光线入口处,使光折射到对面墙上,光点附近突然映出一条瑰丽的彩带。这条彩带同雨后晴空中出现的彩虹一样,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组成。牛顿和自己的亲人共同观赏了人工复现的自然景象。后来,牛顿又用第二个三棱镜把七种单色光合成白光。他用白光分解实验宣告了光谱学的诞生。
牛顿在探索光色之谜的同时,还在探索引力之谜。他从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的事实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且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把力学确立为完整、严密、系统的学科。他在概括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提出了“运动三定律”。这三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共同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的主要支柱。这座力学大厦是近代天文学和力学发展的基地,是机械、建筑等工程技术发展的基地,也是机械唯物论统治自然科学领域的基地。构造了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
瓦 特
瓦特出生于英国的格林诺克,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的不浅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觉得实在应该将它改进一下。
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子。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
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观察漏气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热气冲出,他急忙躲闪,右肩上已是红肿一片,就像被一把热刀削过一样,辣辣地疼起来,弄得他心烦意乱。他真有些灰心了,这时,是他的妻子给了他勇气,妻子用激将法又激起了继续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实验室,将过去的资料重新翻阅一番,打起精神又干了起来,干累了就守着炉子烧一壶水喝茶。一天,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着那一动一动的壶盖。他看看炉子上的壶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灵感来了:茶水要凉,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从汽缸里也“倒”出来呢?
这样想着,瓦特立即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
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可以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杨 振 宁
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他才16岁。20岁那年大学毕业后,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
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家,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其中在粒子物理学方面贡献最大。
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耳斯共同提出的杨--密耳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等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项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 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宇称守恒,则他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 K介子。但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是同一种介子。
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 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他们也因次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粒子物理学方面,杨振宁的贡献还有费密--杨模型,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与李政道和R.奥赫梅合作的关于电荷共轭变换和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和关于W 粒子的研究。与吴大峻合作的宇称不守恒分析,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与吴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等等。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
戴 维
戴维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浪子,虽聪明,但就是不愿学习。他上学时总是一个口袋里装鱼钩鱼线,另一个口袋里装弹弓,上学前总要到河边打几只鸟,钓几条鱼。
父亲死后,母亲拖着五个孩子实在无法活下去,母亲只好把戴维送进一家药店当学徒。到月底时,别人领了工资,却没有戴维的份。戴维就伸手向老板要,老板却当着众人狠狠地打了戴维一下,还说:“让你抓药不识药方,让你送药认不得门牌,你还好意思伸手来要钱?”店里的师徒哄堂大笑。
戴维哪里受过这种羞辱,从此他下定决心要浪子回头、发奋读书,他利用药房的条件研究起化学。这时恰好有个贝多斯教授成立了一个气体疗养院,戴维被邀请一块儿工作,在这里,戴维发现了一种“笑气”,从此戴维的名声大振。
1803年,戴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知道机会难得,于是更加刻苦研究。在许多研究题目中,戴维对伏打电池的电解作用尤感兴趣。他想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氧,那么一定也能将其他物质分解出新元素。而化学中常用的就是苛性碱,不妨拿它试一试。
于是他将一块苛性碱配成水溶液,然后通上电,溶液立即沸腾发热,两根导线附近都出现了气泡。开始戴维以为苛性碱分解了,可是后来发现跑出去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也就是说分解的只是水,苛性碱根本没动。
戴维的倔劲上来了,水攻不行,那就用火攻。这回他将苛性碱熔化后,然后通上电,嘿!在导线同苛性碱接触的地方出现了小小的火舌,淡淡的紫色。这可使戴维高兴坏了,但他很快又犯愁了,怎么收集这种物质呢?熔融物温度太高,这东西又易燃,一分解出来就着火了。看来火攻也不是个好办法。
11月19日是皇家学会一年一度贝开尔报告会的日子,戴维满心希望这次能拿一样新发现的元素。可是眼看报告日期就要到了,电解苛性碱还是没有眉目。他苦苦思索了十几天,这天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好法子:把苛性碱稍稍打湿,让它刚能导电又不含剩余水分。
要将苛性碱打湿很简单,只要把它放在空气中片刻,它就会自动吸潮,表面形成湿糊糊的一层。这次戴维真的成功了,他电解出了金属钾。
钱三强
在法国留学期间,钱三强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这期间,钱三强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中做出了很多成就。
首先,他与约里奥·居里合作,用中子打击铀和钍得到放射性的镧同位素,从它们的β射线能谱证明它们是同一种同位素。这对解释当时发现不久的核裂变现象是有力的支持。
他还首次从理论和实验上确定了 50000电子伏特以下的中低能电子的射程与能量的关系。并且与布依西爱和巴什莱合作,首次测出了镤的α射线的精细结构,并与电子内转换的γ谱线符合得很好。
他最大的成就是与妻子何泽慧、两个法国研究生沙士戴勒和微聂隆合作,发现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这个发现使他们异常兴奋,但他们并没有立即发表,因为当时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原子核分裂只有二分裂的可能。钱三强根据实验继续分析研究,最终得出了能量与角分布等的关系,对三分裂现象从实验与理论两方面作出了全面的论述。
经过十几年的考验,这一发现已得到公认,尤其是到50年代获得新的实验手段后,从第二裂片的同位素质量谱、射程、发射角度等都说明他的解释与实验证据以及电子计算机计算结果相符合。这一发现被人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第一个重要成果。
在钱三强要返回祖国时,约里奥·居里夫妇送给他一份鉴定书,上面写着:十年期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由我们指导工作的同代人中,钱三强最优秀,我们这样说,并不言过其实。
钱三强回国后培养了一批从事研究原子核科学的人才,并且建立起中国研究原子核科学的基地。从1955年起,他参加了原子能事业的建立和组织工作,将近代物理研究所改良为原子能研究所,领导并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以及有关科技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计划和学术领导都作出了贡献。
诺贝尔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 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矿山开发、河道挖掘、铁路修建及隧道的开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药,所以硝化甘油炸药的问世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诺贝尔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随后又在国外建立了生产炸药的合资公司。但是,这种炸药本身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存放时间一长就会分解,强烈的振动也会引起爆炸。在运输和贮藏的过程中曾经发生了许多事故,针对这些情况,瑞典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发布了许多禁令,禁止任何人运输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并明确提出要追究诺贝尔的法律责任。
面对这些考验,诺贝尔没有被吓倒,他又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以硅藻土为吸收剂的安全炸药,这种被称为黄色炸药的安全炸药,在火烧和锤击下都表现出极大的安全性。这使人们对诺贝尔的炸药完全解除了疑虑,诺贝尔再度获得了信誉,炸药工业也很快地获得了发展。
在安全炸药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诺贝尔又开始了对旧炸药的改良和新炸药的生产研究。两年以后,一种以火药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胶质炸药研制成功。这种新型炸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热辊子间碾压,也可以在热气下压制成条绳状。胶质炸药的发明在科学技术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诺贝尔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没有停步,当他获知无烟火药的优越性后,又投入了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并在不长的时间里研制出了新型的无烟火药。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李 政 道
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 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当时他才23岁。
李政道对近代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是:1956 年和杨振宁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并且提出了“李一杨假说”,即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后来这一假说被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用实验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因此也获得了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还是第一次。李政道又是到那时为止历史上第二个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李政道在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还有:
1949年与M.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密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
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
1952年与D.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同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统计物理中关于相变的杨振宁-李政道定理和李-杨单圆定理。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的规模
全所现有博士15名,在读13名,硕士33名,在读36名。下设15个业务科室和10个职能科室。其中,“神经影像学”和“医学影像技术”为山东省医药卫生行业重点学科。今年年初成立的“CT介入诊疗中心、磁共振介入诊疗中心、超声介入诊疗中心和乳腺诊疗中心”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微创治疗平台,有35张床位的介入病房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后续治疗保障。2006年,全所共诊治患者 261645人次,在查阅的13815份病例和随访19554病人中,诊断符合率99.6%,诊断正确率98.9%,CT室开展了小儿心血管疾病的CTA、骨关节CT、肝脏血管成像等3项新技术,发表13篇论文中有A类期刊5篇,出版专著4本,参加RSNA大会发言5人次,山东论坛10篇展板,国家级会议专题讲座 9人次,省级会议专题讲座10人次;建所以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47部,鉴定科研成果6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获国家级专利24项,承担了“九五”攻关项目5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2004年至2006年,本所共有10篇文章被医学影像专业的世界顶级会议——北美放射学大会(RSNA)收录并做大会发言;今年又有以武所长为首的3位医师分别走上欧洲放射年会等国际讲坛;每年我所担负着山东大学医学院等十余所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每年授课达1000余学时;今年我所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已有12名硕士生、3名博士生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挂靠我所,并共同主办核心期刊《医学影像学杂志》;以我所专家为中坚力量设立的山东省医学影像学远程会诊中心,现逐渐覆盖全省,将形成省、市、县三级医院医学影像学会诊网络。我所现己拥有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50余台(套),千万元以上设备10台(套),固定资产逾3亿元,始终保持着拥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在国内率先引进的设备有:数字摄影系统(包括CR、DR及双板DR),磁共振扫描仪有1.5T、3.0T超导磁共振及开放式磁共振介入系统等4台,CT机有双源CT、64层、16层高速CT及6层和4层螺旋CT等5台,数字胃肠机,数字乳腺机、大型C臂DSA诊疗系统,大型多功能彩超及超声微波治疗仪,激光椎间盘治疗仪,远、近红外线热像仪,药物离子透入乳腺治疗仪,血管内超声溶栓仪,体内γ刀治疗系统、氩氦刀治疗系统及肿瘤介入热疗机,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乳腺导管镜等,我们还率先自行研制成功PACS系统,形成所内会诊网络和图像资料存储系统。
上一篇:澳洲论文查重软件
下一篇:论文查重泄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