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肝病论文检测

发布时间:2023-02-24 13:58

肝病论文检测

论文关键词:前S2抗原;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Ag)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8例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fHBV M1及pre-S2Ag检测,并对其中162例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162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HBV-DNA和pre-S2Ag,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P>0.05)。HBeAg(+)与HBeAb(+)组之间pre-S2Ag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3,P<0.005)。HBeAg(+)组、HBclgM(+)组pre-S2Ag阳性率为100%,HBSAg(+)的肝癌组pre-S2Ag阳性率达95.0%,结果明显高于HBV-DNA(-)组18.4%,P值均<0.005。结论:pre-S2Ag是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与临床病情活动有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的观察指标,能完善和补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溶血性病毒,不仅人群感染率高。而且有些HBV感染可能由于外周耐受,T细胞反应低下、抗原呈递抑制、选择性免疫抑制、病毒基因表达下调或基因变异等导致T细胞识别障碍,容易转为慢性感染。部分患者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不同的HBV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HBV-DNA是判定HBV感染者病毒是否复制和当前有无传染性的主要指标,了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间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很有价值。据估计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达1.2亿,乙肝患者3000多万,其中15%~25%的患者将死于慢性肝病(肝癌、肝硬化),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为了能及时、准确地诊断,以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乙肝病毒的检测指标日益增多。文献资料显示,pre-S2Ag在乙肝HBSAg(+)、HBeAg(+)、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最高,抗HBSAg(+)、抗HBe(+)、抗HBe+模式中次之,其他模式较低。本文就pre-S2Ag阳性率与HBV-DNA、HBV M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pre-S2Ag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搜集本院2006年3~12月门诊和入院患者188例,其中同时检测HBVM及HBV-DNA共162例:另外急性乙肝患者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并临床诊断为肝癌患者20例。
  1.2g~试剂
  HBVM、HBcIgM试剂由某有限公司提供;pre-S2Ag试剂由某市肝病试剂研究中心提供,以上均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试剂购自某有限公司,结果以≥500拷贝/ml为阳性。以上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检测仪器
  意大利希亚克(SEAC)公司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一爱丽丝及HBV-DNA测定由我市人民医院用国外罗氏公司的全自动荧光PCR扩增仪。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10.0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处理。
  2.结果
  2.1pre-S2Ag与HBV-DNA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4h(HBVM)之间的结果比较
  
  3.讨论
  慢性HBV感染常对部分肝细胞有长期持续性损伤,但损伤程度与HBV-DNA水平无明显正相关,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是造成肝组织破坏及肝功能异常的主要机制。pre-S2Ag是乙肝病毒外壳中蛋白的一部分,是HBSAg肽链N末端前附加的55个氨基酸序列,其暴露于HBV囊膜外层,也是病毒的表面抗原。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最灵敏、最精确的证据,是判断患者有无传染性最直接的指标。表2中,HBV-DNA与pre-S2 Ag检测结果采用配对资料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P>0.05),与文献报道相同。pre-S2Ag具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能与PH—SA结合,由于肝细胞表面也有PHSA-R,HBV能通过血循环中存在的PHSA的介导,吸附到肝细胞表面,最后由胞饮作用进入肝细胞内,因此,病人血清检出pre-S2Ag表示HBV在肝细胞中复制。 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HBeAg是经典的HBV复制及评估其传染性的标志物。本组资料HBeAg(+)的标本中的pre-S2Ag阳性率为100%,同时HBclgM(+)的急性乙肝患者pre-S2Ag检出率为100%,同样表明pre-S2Ag的存在和病毒复制及临床病情活动有关。表3中,HBeAg(+1组与HBeAbf+1组与pre-S2Ag检出率比较(x2=28.03,P<0.005),说明两组pre-S2Ag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b(+)组pre-S2Ag阳性率低于HBeAg(+)组,HBeAg向HBeAb转换表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变弱,表明pre-S2Ag转阴是病情好转、传染性减弱的指标。随着HBV-DNA(+)到HBV-DNA(-).HBeAg向HBeAb转换的过程,其pre-S2Ag阳性标本吸光度(A值1均值由1.535→1.087→0.734逐渐降低(P<0.05),同时在肝癌组pre-S2Ag阳性标本A均值为1.362,HBcIgM(+)组pre-S2AS阳性标本A均值为1.305,两疾病组proS2Ag阳性标本A均值也很高,表明高滴度的pre-S2Ag与病情活动有关,而低滴度的pre-S2Ag预示HBeAg的消失或病情好转。
  有资料表明,在HBV无症状携带者中。如果同时查出pre-S2Ag为阳性,说明病毒在体内还比较活跃,并没有被清除,肝脏还有潜在的病理损伤可能,此类患者更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本次实验中HBSAg(+)的肝癌患者组,其pre-S2Ag阳性率达95%,与文献报道相符。在HBV-DNA(-)的标本中,pre-S2Ag阳性率为18.4%,主要原因是pre-S2Ag不仅存在于病毒颗粒表面,也出现在非传染性的球形颗粒表面,具有调节对S蛋白的免疫应答反应及控制病毒装配等功能。也可能在病情好转、传染性减弱时存在低滴度的pre-S2Ag,而HBV-DNA水平低而未能检出。同时也发现HBSAg(-)的标本,pre-S2Ag有5.9%的阳性率,对此类似报道极少,可能由于S基因和前S基因尽管位于同一开放阅读框内(ORF),但它们的启动信号不同,彼此可以独立表达,导致S蛋白和前S蛋白速率和含量不相同。
  综上所述,本次资料显示,pre-S2Ag的表达是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pre-S2Ag在反映病情活动和预后转归方面优于HBSAg。血清pre-S2抗原滴度的改变常先于疾病临床过程和ALT的改变,并且其检出率和血清水平均随疾病的活动度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的随访时间其阴转率均高于HBSAg。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2抗原阴转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pre-S2持续阳性,将发展至慢性肝炎。有人认为,对于基层受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开展PCR的医院,直接开展pre-S2Ag检测来代替HBV-DNA,我们认为不妥,两者检测的内容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互补。pre-S2Ag可作为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补充,并完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李佳的论文、课题

发表文章近20篇:《慢性肝病胃黏膜病变与胃泌素、胃动素的关系》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年2期、《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快速诊断伤寒的价值》中华传染病杂志95年4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遵医学报93年1期,《细胞凋亡与肝脏疾病》华中医学97年5期,《干扰素抗体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0年5期,《光量子血疗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部分机制探讨》现代康复98年1期,《肝复乐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药品评价杂志2007年3期,等等。参加《临床消化病理生理学》的编写、《实习医师手册》传染病的编写(95年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参加《传染病学》教材案列版的编写(2008年5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申报课题《乙肝病人血清IL-2及可溶性IL-2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95年获院内科研基金2000元,《慢性乙肝胃粘膜病变与胃肠激素的关系》2000年获省教委科研基金2.4万元,2005年申报课题二项《伤寒、副伤寒快速、特异诊断方法的探讨》(主持)、《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及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第二主持)各获卫生厅基金5000元,正在申报省长基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药物干预前后外周血及肝组织中TCR CDR3谱系漂移的特征探讨》(第二主持)。1988年《EHF临床研究》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参加者)。98年《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快速诊断伤寒临床推广应用》获贵州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主持)。《重型肝炎的基础研究》获贵州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正在申报省科技成果《肝损伤合并胃黏膜病变的机制——临床及实验研究》。近30年来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尤其擅长病毒性肝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率先于88年在本地区开展了肝穿技术;并引进氟嗪酸、甘利欣、干扰素、拉米夫定等药物用于伤寒、肝炎的治疗;开展了人工肝—血浆置换、转输胎肝技术治疗重肝,开展了血疗仪、肝病治疗仪治疗出血热、肝炎的工作。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参考文献?

病毒性肝炎有引用什么参考文献,要看你写的是病毒性肝炎哪个方向的论文,文献太多了,必须有方向和针对性,病毒性肝炎的写作方向有很多,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起因、病毒性肝炎的影响等方向都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写论文的点越具体越好,这样报考文献的针对性就越强,越容易言之有物。

现在中医学毕业生前景如何?

作为某老牌中医药大学大五学生(一本),我觉得自己最有发言权,在这半年多的求职路上,真的饱含辛酸,总之一句话:中医专业很难成为医生,至于为什么我不说就业难呢?下面我会解释。

首先,在执业医师法上,中医处于绝对劣势,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福建等省除外)都不允许中医专业在西医院(即人民医院)的西医科室执业,只可以去中医科执业,否则是非法行医,要知道西医院之所以有中医科仅仅是因为国家政策要求所有三甲医院必须有一个中医类科室,西医院根本不指望它挣钱,所以中医科十几年也不会招新人(宁愿返招老中医),医师法上也限制了中医外科,即中医类专业不能从事绝大多数术科,而西医临床专业在执业上几乎没有法律限制,手术在很多时候效果都是立杆见影,而且收益很高,这种既挣了声誉又挣钱的科自然受到绝大多数医院的青睐,也包括中医院,所以很多中医院宁愿收西医生也不要中医生,而西医院是根本不会要中医生(即使你是博士)。

关于中医专业就业方面,说说我们班的情况吧,现在约有二至三成人考研成功,不足两成的人成功与医院签约,一至两成人在非医院就业,剩下一半人仍在为竭力实现医生梦而去医院面试,我们班群上一直都有很多招聘信息,但几乎都是医药公司的,医药公司对我们这些拥有医学知识的人才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就业方面并不难,只是成为医生有点难(剩下那半人如果还找不到工作最后很可能会去医药公司)。

最后说一下中医就业方向,要想在一二线城市或三甲医院,研究生学历是最低要求(所以中医专业的师弟师妹努力考研啊),一本或二本本科学历是去县级二甲医院门槛,大专学历只能去卫生站了,家里有关系的朋友可以无视上面的要求,还有最后劝大家一句:女生不要学医,一方面国家规培政策,要执业须规培三年,加上本科五年,共八年,出来就二十八啦,达到剩女的标准啦,还有女生就业可比男生难多了,因为二胎政策,很多医院都不想白养你两三年。

最后说一句:其实中医学生大多都很努力,也很辛苦,学了中医还要学西医(比西医生苦多了),能力也不差,但中国法律几乎把中医发展道路给堵死了。

ps:有条友说中国政策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在规定了相关法律,请务必注意,那是针对中药,打击生产出售假中药的,根本和中医医生就业关系不大,至于说到大力发展中医,人大年年都这样说,实际上并没有付出行动,十几年前有很多同行提出打破中医执业范围的法律限制,然并卵。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对,希望多多指教。

好多论文查重系统检测是不专业的,建议同学们可以去Paperfree进行论文检测,准确率也是可以保证的。

上一篇:毕业论文写电影

下一篇:论文文献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