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朱永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4 15:35

朱永学位论文

  [1]赵盛昌,郝庆印,. 试谈徐特立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J]. 徐特立研究,2000,(4).
  [2]卜庆安,. 徐特立与孔子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J]. 徐特立研究,2001,(3).
  [3]张洪英,. 浅评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陈明,.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J]. 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3,(4).
  [5]植景文,. 实施适应素质教育形势发展的分层教学——孔子因材施教的现代价值思考[J]. 西江教育论丛,2002,(2).
  [6]张同术,张怀书,. 试论孔子的家庭教育思想[J].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1).
  [7]易小兵,. 孔子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1).
  [8]杨世武,. 孔子教育思想的启示[J]. 教育艺术,2010,(12).
  [9]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J]. 职教论坛,2011,(10).
  [10]秦玉洁,.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新课程理念[J]. 教育革新,2009,(7).
  [11]黎莉,. 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内核与教育价值——从“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看孔子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J]. 南方医学教育,2009,(1).
  [12]王金娟,.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13]陈玉芳,. 孔子的道德伦理对当今学校教育的借鉴[J]. 才智,2011,(10).
  [14]李成泉,. 走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结合之路[J]. 当代教育科学,2011,(6).
  [15]朱永,尚兵,李佳孝,. 晏阳初教育思想与孔子教育思想之探究[J]. 文史博览(理论),2011,(2).
  [16]贺丽娟,. 孔子的自省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
  [17]张成武,. 从孔子教学场景中汲取教育智慧[J]. 青年教师,2007,(12).
  [18]马新才,马丽丽,胡红梅,. 孔子教育思想探析[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4).
  [19]李卓英,. 浅析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师生观[J].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0]彭智勇,. 感悟孔子的教育民生之道[J]. 新重庆,2010,(7).
  [21]刘奎臣,. 概说孔子教育思想理论[J]. 英才高职论坛,2007,(4).
  [22]林曾芬,. 孔子教育理念价值的现代审视[J].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3]包旭生,. 孔子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2).
  [24]何小江,. 论孔子以人性观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思想[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5]平飞,. 论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意义[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6]李三岗,李军胜,. 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可取之处[J]. 青年文学家,2010,(20).
  [27]李丽丽,王凌皓,. 孔子高等教育思想寻绎[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
  [28]童娟,.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 文教资料,2011,(2).
  [29]石华灵,.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孔子的教育思想[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0]周达疆,. 论孔子教育思想中人本精神的现实意义[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31]白炳贵,. 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32]史俊,. 以孔子体育教育思想为镜,观中国教育思想中轻体的痼疾[J]. 搏击(体育论坛),2011,(1).
  [33]冯丽丽,. 论孔子“为仁由己”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学理论,2011,(3).
  [34]王娟,. 孔子教育理念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
  [35]蔡佩玲,陈树生,.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 经营管理者,2011,(3).
  [36]李佳,Gary Sigley,. 汉语国际推广教育中的情感问题——以西澳大学孔子学院为个案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1).
  [37]张乃芳,张冬生,. 论孔子教育惩戒的耻感之度[J]. 教学与管理,2011,(6).
  [38]周憬,赵玲,. 简论孔子的教育艺术[J]. 大家,2011,(2).
  [39]李楠,. 浅析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对当代教育公平的启示[J]. 商品与质量,2011,(S1).
  [40]张鑫鑫,孙德玉,. 孔子的启发诱导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11,(7).
  [41]陶临,. 为了记住的纪念——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偶得[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2]袁礼,. 试论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制度化建构[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43]李珊珊,. 孔子的礼乐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J]. 大舞台,2011,(2).
  [44]杨金玉,. 孔子教育思想的完整美[J]. 文学教育(下),2011,(3).
  [45]武治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论孔子乐教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4).
  [46]王永明,. 孔子教育伦理思想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11,(2).
  [47]王晔华,杨胜松,.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48]敖小云,严蔷薇,. 试论孔子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贡献[J]. 大家,2011,(6).
  [49]薛连荣,. 论孔子启发式教育的现实意义[J]. 文教资料,2011,(8).
  [50]陶红,. 尊重个性 适时教育——由《侍坐》谈孔子教学艺术[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2).

【论文欣赏】载人登火运载器核热推进末级总体方案初步研究

本文由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李平岐 陈海鹏 洪刚 朱永泉 王建明等共同编撰,发表于《国际太空2017年09期》,以下为文章内容:

对于载人登火任务,若采用常规的化学推进技术,地球出发规模达到1400t,而采用核热推进技术后,地球出发规模可降低至800t。核热推进技术以其高比冲、大推力的独特性能,具有化学推进火箭无法比拟的深空探测优势。

前期火星探测任务表明,火星上具备生命存在的某些必备条件,尤其是水的发现,极大地激发了人类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热情,成为近年来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核热推进技术以其高比冲、大推力的独特性能,具有化学推进技术无法比拟的深空探测优势。而且随着核动力技术的逐步发展,核能源安全问题可以得到可靠解决。为了确保我国在未来深空探测领域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发展核热推进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载人登火任务为背景,对核热推进运载器的总体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核热推进运载器的总体性能、设计特点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梳理。

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都已开始进行移民火星的科学研究,有望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早在1988年就已经开始了载人火星探测的方案研究,并形成了载人登陆火星的“火星参考任务”(DRM)系列方案。

美国《载人火星 探索 设计参考体系5.0》(Mars DRA5.0),基本确立了“重型运载火箭+核动力末级”的总体方案,其基本方案为采用7发重型火箭将核热推进级、载人/货运有效载荷送至近地轨道,之后在近地轨道分别对接成2发货运火箭和1发载人火箭,由核热推进运送至火星并返回地球。早期,美国载人火星探测方案曾提到过利用传统化学推进系统进行载人登火,地球出发规模高达1400t。核热推进系统的结构与化学火箭发动机类似,推力也大致相当,但比冲提高到900 950s左右,地球出发规模得以降低到800t。Mars DRA5.0方案总体上采取“人货分运、物先人后”的原则。

美国Mars DRA5.0载人登火方案

参考美国Mars DRA5.0方案,我国也开展了初步的载人登火任务规划,按照地球出发规模700 800t考虑,共进行7 8次发射,在近地轨道进行5次对接。

1)由重型运载火箭1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1送入近地轨道;

2)由重型运载火箭2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2送入近地轨道;

3)由重型运载火箭3将轨道舱1(火星着陆下降器和上升器)送入近地轨道;

4)由重型运载火箭4将轨道舱2(火星表面生活舱和火星车)送入近地轨道;

5)由重型运载火箭5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3送入近地轨道;

6)由重型运载火箭6将液氢贮箱送入近地轨道;

7)由重型运载火箭7将载人摆渡航天器(含飞船2)送入近地轨道;

8)由载人火箭将载人飞船1送入近地轨道。

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1和轨道舱1在近地轨道对接,由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1将轨道舱1送入奔火轨道,轨道舱1与奔火变轨级1分离,之后由轨道舱1制动、气动减速将下降器和上升器送入环火轨道,下降器和上升器着陆火星表面;将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2和轨道舱2在近地轨道对接,由核热推进奔火变轨级2将轨道舱2送入奔火轨道,轨道舱2与奔火变轨级2分离,之后由轨道舱2制动、气动减速将火星表面生活舱和火星车送入环火轨道,等待后续入轨的载人飞船;将热推进奔火变轨级3、液氢贮箱、载人摆渡航天器和载人飞船1依次在近地轨道对接,航天员由载人飞船进入摆渡飞行器,由核热奔火变轨级3(和液氢贮箱)将载人摆渡航天器和载人飞船送入奔火轨道、环火轨道。载人摆渡飞行器和先入轨的火星表面生活舱在环火轨道对接,生活舱与摆渡飞行器其他部分分离,之后生活舱和飞船2降落在火星表面。

完成使命后,航天员通过火星上升级和飞船2进入火星轨道,并与载人摆渡航天器其他部分和载人飞船1进行交会对接。返回地球之前,航天员进入载人飞船1,与摆渡航天器分离,直接再入地球。

核热推进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核热发动机和增压输送系统两部分组成。目前,国内核热发动机还处于概念设计阶段,核热发动机在原理上与以液氢为工质的膨胀循环发动机类似,不同的是将氢氧燃烧室替换成核反应堆。液氢推进剂从贮箱出来经泵增压后首先进入发动机冷却夹套冷却推力室后气化,之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进入推力室,另一路吹动涡轮后进入推力室。进入推力室的氢气经核反应堆加热之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经喷管高速喷出,形成推力。

核热发动机概念原理图

(1)核热发动机比冲

发动机比冲正比于推进介质温度的开方,反比于分子量的开方。由于材料及传热的限制,燃烧室温度一般不会超过3000 4000K,因此降低分子量是提高比冲的有效途径。

化学燃烧产物的分子量一般都超过10,而核热发动机可以直接将低分子量介质加热至高温,从而产生高比冲。目前而言,核热发动机最好的工作介质是液氢,既有良好的冷却和膨胀做功能力,又是分子量最小的单质。为最大化提高介质温度,核燃料棒技术水平对比冲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核热发动机最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在核热发动机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的技术。

目前,俄罗斯在该领域处于最高水平,其三元碳化物技术可将氢加热到2800K以上,从而实现发动机比冲超过900s。在发动机面积比为300和喷管效率为0.96的情况下,随着氢加热温度的提高,比冲相应发生变化。

(2)核热发动机推质比

核热发动机由于有核反应堆及相关屏蔽层的存在,推质比低于常规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但远大于电推进发动机,美国核热发动机推质比设计值最高达到4.8,一般取在3 4之间。核热发动机推质比取决于与核相关的组件,如反应堆、反射层、屏蔽层、控制机构等,与常规低温发动机相关组件,如推力室、喷管、涡轮泵等质量仅占10%左右。

对于核热发动机的反应堆,构成部分主要由堆芯(含燃料和慢化剂等)、反射层、反应性控制系统、屏蔽以及其他堆内构件组成。

以美国载人登陆火星用的核热发动机反应堆为例,经估算,核反应堆的总质量约3422kg,而发动机推力约111.2kN,推质比为3.314。再综合考虑发动机喷管、涡轮泵以及推进剂输送管等,实际工程应用中核热发动机推质比在3左右。

(3)核热发动机起动、关机性能

常规火箭发动机的能量来源于推进剂的化学反应,其加速累积和减速释放的过程与推进剂的供应量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实现比较快速的起动和关机。

而核热发动机采用核反应堆作为能量来源,其起动关机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应堆的工作需求和特性,特别是核反应堆在停堆过程中,部分产物的辐射效应还会持续较长时间,需要持续予以冷却。

通过分析美国的核热发动机研制经验,核热火箭发动机的起动关机过程与常规火箭发动机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发动机关机后还要维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冷停堆过程。

对34吨级月球摆渡用核热发动机的起动和关机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该发动机以美国“运载火箭用核发动机”(NERVA)计划研制发展的NRX系列发动机为原型,设计总温2361K,设计室压3.1MPa,真空比冲822s,设计推力下流量为41.7kg/s。

1)起动过程。核热火箭发动机的起动过程与常规低温火箭发动机有点类似,但时间要长得多。

起动第一阶段,液氢在贮箱压力作用下流经涡轮泵、推力室、反应堆等,反应堆处于较低功率,该过程大约需要25s,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充分预冷,并将反应堆预热。

第二阶段发动机开始加速起动,温度达到额定工况,推力达到额定推力的60%,历时约22.7s;

第三阶段是在总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室压增大至额定工况,推力达到100%,历时约3.6s。总体来看,核热发动机起动过程历时约52s,扣除发动机预冷时间,也需要约27s,起动过程的平均比冲大约只有600s。

2)关机过程。核热发动机的关机过程基本是起动过程的逆过程,但耗时要更长一些。首先,发动机要先降功率至60%工况。这一过程发动机总温保持不变,室压降低,历时约3.6s,此过程发动机比冲不变;而后,发动机在这一状态维持1 3min,主要目的是降低后续冷停堆过程中废热的产生量,以节省推进剂消耗;然后,发动机总温、推力再继续下降到发动机关机,还需要维持一个长时间小流量冷却的废热排放阶段。该34吨级核热发动机的整个关机过程历时约350s。整个关机过程中,发动机平均比冲约为600s。

核热发动机与常规发动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发动机关机后还存在一个废热排放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反应堆停堆后,一些反应产物仍然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会释放出废热。以34吨级月球摆渡用核热发动机为例,该过程持续约64h,推力约为134N,比冲约400s,由于持续时间较长,这一过程中液氢消耗需要考虑,同时,这一过程的冷却氢可设计用于发电,为整个飞行器提供一定的电力来源。

核反应堆在运行时将放出γ射线和大量的中子,这些射线和中子将对航天器上的电子元器件和航天员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加以屏蔽,将其辐射水平降到许可值以下。对于空间应用的反应堆,由于体积质量的限制较严格,其电子元器件和航天员处于相对集中的位置,可采用阴影屏蔽的方式,将辐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

对于使用核动力的航天器,一般设计成细长形结构,即仪表舱、人员舱位于一端,核反应堆位于另一端,两端之间为液氢贮箱。

由于中子及γ射线的直线运动特定,且需屏蔽的位置相对集中,需要将屏蔽的区域放在屏蔽块的阴影区。

辐射屏蔽布置示意图

参考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大修制定的防护指标,集体剂量不超过600(人·mSv),个人最大剂量不超过15mSv,考虑到核热推进末级受体积质量的限制,其辐射水平可能会略高,假设核热推进系统辐射安全区的允许泄露值小于每天20mSv,此数值已大大超出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大修时制订的辐射防护指标要求。

按照火星探测任务周期为3年考虑,并假设上述辐射被火箭电气产品全部吸收,则整个任务周期累计吸收剂量为21.9J/kg,在目前的产品水平下,非抗辐射半导体元器件可以承受不小于100J/kg的电离辐射剂量。

可见,火箭电气产品受到的辐射剂量要小于元器件的承受能力,核热推进对电气系统方案并不产生本质影响,但是核热发动机必须具备基本的辐射屏蔽能力,将对外辐射控制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对于深空探测任务,复杂的深空辐射环境是航天器面临的主要环境,暴露在地磁层之外的深空环境中充满了高能量的混合空间辐射。

采用核热推进的航天器布置图

根据航天器在深空的飞行阶段可将深空环境分为三部分:

一是从地球飞往其他星球旅途中的空间辐射环境,其主要辐射源是太阳粒子事件和银河宇宙射线;

二是航天器降落星体过程中的空间辐射环境,其主要辐射源为星体磁场俘获的太阳宇宙射线和银河宇宙射线粒子;

三是航天器所降落的星体表面的辐射环境,主要是星体吸收宇宙辐射后所发生的二次辐射。

深空辐射环境引起的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和单粒子事件,深空辐射环境中充满的高能电子、质子和少量的重离子与航天器材料作用,将引起航天器材料的性能损伤与破坏,其中高能电子对航天器材料产生电离作用、高能质子和重离子对航天器材料产生电离作用和位移作用。

在进行深空探测航天器电气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光热辐射引起的单粒子事件造成计算错误,或改变存储器中的数值等风险,软件设计时需考虑这种情况,采用计算冗余、错误校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判别,确保箭机计算的正确性。

核热推进上面级的工作环境在大气层以外,不会受到气动载荷的作用,因此其结构方案设计可以不受气动外形限制。以俄罗斯发布的核热动力运载器的概念图为例,运载器的主体承载结构以杆系为主,以此来提高运载器结构效率。而且由于没有整流罩空间的限制,有效载荷结构形式的灵活性更大、空间分布方案更多。

核热推进系统只需要液氢一种工质,因此只需要液氢一种贮箱,不需要另外设置氧化剂贮箱,在结构设计上的约束更少,可以更好地进行结构方案的优化。

但是采用核热发动机后,相比常规发动机将承受更恶劣的高温环境条件,这就需要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发动机附近结构、仪器和电缆等的热防护需求,保证各系统、单机的正常工作。

而且与常规发动机相比,核热发动机结构更加笨重,这就需要增大发动机部分,尤其是反应堆周围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发动机各部件的密封性。

俄罗斯核热动力运载器概念图

参考美国Mars DRA5.0方案,提出了与美国类似的载人登火初步方案,地球总出发规模约700 ~ 800t,分三次完成地火转移,单次地球出发规模约300吨级。通过分析从停泊轨道分别加速至地球出发能量C3e为8或20km2/s'时的发射效率、工作时间、引力损失以及入轨质量,给出核热推进末级的推力规模以及核热发动机的总体参数建议。

假设停泊轨道为高度200km的近地圆轨道,核.热发动机推质比取3、比冲取905s,考虑引力损失影响,不同推力规模情况下,对核热推进运载器的发射效率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发射效率指扣除核热发动机干重的入轨质量(进入地火转移轨道)与停泊轨道出发质量的比。可以看出,当过载在0.13~0.16之间时,其发射效率最高。

在发射效率已经考虑了不同过载的情况下,变轨时间不同带来引力损失影响,具体影响为过载越小,工作时间越长,引力损失越大,但发动机干重较小。按照单次地火转移的出发规模300t考虑,核热推进剂运载器的推力应该在45t左右最佳,结合美国、俄罗斯核热发动机研究情况,建议核热发动机推力按照15t考虑,核热推进运载器按照3机并联。

地球转移发射效率随过载变化情况

核热推进技术以其大推力、高比冲等特点在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应看到,目前距离核热技术的工程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攻克很多的技术难题。根据目前的基于核热推进的载人登火任务分析,核热推进运载器从地球出发到达火星需要约180天,在火星停留- -段时间后(一个星期至一年半时间不等),核热发动机再点火返回地球,因此推进剂长期贮存时间应至少为半年时间,这对现有液氢长期储存技术的挑战极大。

另外,核热发动机推力高温气氢比热(总温2500K时约为20000kJ/kg K)要远高于传统氢氧发动机的高温燃气比热( 燃气总温3400K,燃气比热3000kJ/kg K左右),导致壁面热流密度高于传统发动机,从而给冷却带来极大困难。

因此,要实现核热推进在载人登火任务中的应用,需重点解决核热反应堆小型化、核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推进剂长期贮存等重大技术难题。

我的教育理想的作者简介

朱永新,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是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他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曾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 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20年来,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多本论著。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 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园地,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朱永官的人物简介

朱永官 研究员,1967年8月生于浙江桐乡,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8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环境生物学博士学位。 1994年3月至2002年1月先后在英国女王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学习和工作,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2年回国工作,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澳联合土壤环境实验室主任。2007年7月-2009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12月任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 研究工作涉及土壤-植物系统中微量元素和污染物迁移和生物转化的机制,主要包括根际过程、微生物分子生态和植物分子生理学等。研究小组系统研究了植物砷吸收积累的生理与分子机制,揭示了水稻根表铁膜与砷动态的关系,发现和表征了植物砷酸还原酶;系统分析和表征了全球水稻砷、硒的含量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发现砷污染可能导致水稻硒等有益微量元素的积累;揭示了蓝藻砷甲基化的分子机制;阐述了植物菌根菌共生与污染物的根际过滤机制及菌根依赖性(生态专一性)与植物磷素高效的相互关系;探明了水稻根际氧化-还原梯度上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系统分析了土壤-植物系统钾铯交互作用的机理。研究重点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染物的生物转化机制与调控,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等。主要研究成果于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至今已在PNAS,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1余篇。截止到2014年1月15日,共发表SCI论文201篇。总被引次数6293次,平均每篇被引31次,h-index为43。

上一篇:论文格式对齐

下一篇:毕业论文题目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