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研究论文
房颤研究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级反应者的临床特征室性早搏的处理原则第三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通知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经心外膜消融治疗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CRT-D术后室速“风暴”:方法与启示常见心律失常的预后评价微伏级T波电交替与心脏性猝死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初步经验心房颤动: 控制心室率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现状与前景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消融新观点心肌病与室性心律失常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专题会议纪要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参松养心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参松养心治疗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介入诊疗初步体会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导管消融治疗曹克将教授谈:不同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曹克将教授谈: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孔祥清教授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防治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解剖标测和射频导管消融曹克将教授谈: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2007新观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防治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心房颤动的心内膜微波消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个体化策略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心导管新技术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的心导管技术消融治房颤 应谨慎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策略与新趋势名人猝逝敲警钟,心脑血管健康干预迫在眉睫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频率适应性研究肥厚性心肌病的预防治疗进展室性早搏的治疗
关于房颤手术
这些东西非常难,非常艰涩,刚毕业2-3年的心血管研究生也看不懂,我查阅500多篇英文资料,并花费大力气把专业医学名词翻译成老百姓能看懂的大白话,争取一文解决患者对于射频的了解,如有用处,不谢。
房颤发生的理论有很多假说,为什么叫“假说”呢?就是不确定。医生给患者说的话听起来都是肯定的,但实际上医生内心是不肯定的,全世界都是这样。就像大人教孩子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但实际上很多事大人自己拿不准怎样才是对的。
在说这些假说之前,我再强调一下对于房颤发生机理的解读:心房里的神经变成了一堆乱麻,乱放电、乱传导。
房颤的假说有三个大假说和四个小假说。
三个大假说是:多发子波折返假说、局灶激动学说、主导折返环伴颤动样传导学说。
四个小假说是:肺静脉的电学结构与基质、心房组织的房颤电学基质、心脏自主神经因素、房颤巢。
这些假说是过几年就有人发现一个,提出来,再过几年又有人研究一个,提出来,一个一个的当成新发现提出来的,都是只关注一点,谁提出一个假说,谁就发明一种射频方式,最后发现也不太理想,然后继续研究。大家彼此之间联系不多,这也是西医学科的特点,一个人因为心脏病住院,同时有血糖高、肚子疼、头疼、心烦,就要请内分泌科、消化科、神经科、心理科来会诊,不会诊就不会治病。
今天,我把这些假说仔细归纳成一个整体。
这就是主流的三大假说。
爱闹事儿的人都有地域特色,肺静脉是通到左心房的,静脉是血管,心房是肌肉,接茬的地方肯定是肌肉包着血管,这一点包着肺静脉的心房肌肉。这疙瘩,爱闹事儿,这个地方的肌肉和电学性质不太一样,变坏了,这就是“肺静脉的电学结构与基质(变坏假说)”;
容易出带头闹事儿的来自(主要来自、不是绝对不是唯一)肺静脉这里,那小股土匪和皇协军来自哪里呢?来自根据地不稳固或者压根没有根据地的地方,这些地方人心变坏、心术不正,也就是很多心房的肌肉组织变坏了,相对应的电传导性质也变坏了,这就是“心房组织的房颤电学基质(变坏假说)”;
有一些土匪窝,点火就着,给个小眼神就拿起枪来出去玩命儿,特别容易激动,特别容易颤动,这就是“房颤巢”;
心脏所有地方都受神经支配,神经四通八达。神经指挥的好,那个地方就稳定;指挥不好,就不稳定;瞎指挥,也不稳定;在容易闹事的肺静脉那儿,以及点火就着的房颤巢那儿,神经的积极作用都是不够的,要么太弱,要么叛变了。这就是“心脏自主神经因素假说”。
提示:大家想想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和小说,认真想想,万物一理。
房颤机理介绍大致讲这么多,没法儿讲更细了,以上是我加工了的,原来是散落在成千上万篇文章中,你一句我一句,不成体系。
1991年,有个外国的外科大夫发明了迷宫手术,这是外科做的;
1994年,在上边这个外科手术的基础上,有了导管射频消融,这是内科做的,插管子、不开刀;
1998年,针对肺静脉的射频消融开始发展;
1999年,除了针对肺静脉,对整个心房进行消融;
……
这其中,百花齐放,因为消融的原理就是把正常心肌烧死、烫伤!所以,有用激光的、有用冷冻的、有用超声的、有用射频的,能量不同,反正都是烧!
……
然后,然后,一直到现在,全世界不断探索,尝试各种不同的“烧法”。
先上张射频的示意图:
大致说说这些探索:
外科迷宫的原理是:囚笼战术,用铁路和公路把土匪、皇协军分割开,分开以后就算是颤,也是小颤,不能大颤。这改变不了颤的本质,只是让若干小颤连不成大颤;
因为闹事儿的大多数在肺静脉和心房的交界处,所以肺静脉消融是沿着肺静脉烧一圈,让闹事儿的电传不过来,你这个村子不是不老实吗,围着村子整个挖一条深沟,你只能在村里闹,出不了村。医学上叫“完全电隔离”,就是彻底烧死,一点儿电也传不出来。这个问题是,烧的特别彻底有难度,烧的不彻底就漏电(白烧),烧完了还会有疤,伤疤都是缩着的,一缩就窄,所以会有肺静脉狭窄,肺静脉一狭窄当然会导致很多新的问题。总之效果也不太满意。
然后人们又发现,不光是肺静脉周围这点儿肌肉有问题,而是肺静脉前边这一片都有问题,不是一个村有问题,而是一个村最凶,周围几个村也都不太好,所以又开始把这周围的村子也都烧了。但是发现效果不好,刚做完不好,以后也不好!
效果不好,就是烧的不狠!所以在把肺静脉烧一圈的前提下,又开始在整个心房烧三条线,挖三条沟。想这样把主力部队和土匪皇协军分开,但也有问题。不加这三条线的射频,容易在射频术后出现房速(房颤是没了,但多出了房速),加了这三条线,能使房颤射频的成功率增高,使术后房速减少。但是,但是,但是这三条线要烧的很完整,一点儿好肉也别留(好肉能导电)。如果烧的不完整,就漏电,一漏电就更容易出现房速!这叫两环三线,烧两个圈,外加三条线,但每一个地方都不能漏烧,都要烧透!还是不太满意。
有日本人在两环三线基础上采取更牛的三光政策,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彻底烧一遍。现在有些医院在这么做,到底效果怎么样不太确切。
有些阵发房颤,有一小半不是肺静脉和心房接茬那个地方闹事儿引起的,是在别的地方,射频的时候就直接烧那个别的地方,当时是有效的。但有一个规律,就是哪里都有坏蛋,大土匪窝给端了,小土匪就冒头了,不摁葫芦不起瓢,一摁葫芦就起瓢,今天不起明天起,明天不起后天起。
因为怎么挖沟怎么烧效果都不满意,2004年一个老外想出了屠村的方法,检查哪个村子不稳定,不是围着村子挖沟了,而是整个把村子烧掉,烧成没反应,医学上叫“碎裂电位消融”,美其名曰“心房基质改良”,和人种改良一样。当然了,那个心肌肯定是烧死的,这个方法只是想着清除敌人,没想到是在自己国土上打仗,用核弹在自己的国家把汉奸炸死了,自己的城市也给炸平了,核污染很多年。重点是,效果也不行,射频一年后的成功率仅有33%。
心脏交感神经和房颤的关系非常密切全世界都是认可的(这是北京行善堂的理论基础,马宝琳就是研究这个快20年了)。所以,就有人把心房里的神经给烧死,行善堂去年碰到二位房颤的,一位是外科把神经给切了,另一位是内科给射频烧了。结果,还是颤!神经就是管放电、管传导的,因为一个传令兵当了汉奸,结果把所有传令兵都杀了,这不行。好的传令兵也不能起作用了,要维持良好秩序,还是要有大量好的传令兵。
人们也快没辙了,所以就乱拳打死老师傅。以上几种都上,多烧,彻底烧,烧完了检查,发现活的补刀……这名字叫做“递进式和个体化消融策略”,成功率高一些(都烧死了,心房整个快烧糊了,可不就不颤了吗),但房速曾多,注意,又是房速,没了房颤来了房速,其实对患者来讲房速和房颤没多大区别,并且据我们这些年研究,房速早晚都要变成房颤。因为烧的狠,所以经常把左心耳彻底烧的不过电、不动弹了(医学上叫完全电隔离),流水不腐,左心耳不动弹了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现在很多医院射频完了顺手切除左心耳,而且心房里烧的稀里哗啦,敢不吃抗凝药吗?!烧坏的地方都要结疤都容易形成血栓啊。
……
全世界还有很多射频方式,反正就是以上不同的组合,有的效果不好,有的说是效果好但是不可信(不是我不信,而是西医同行专家不信)。
现在全国各个医院的射频,也是不出这个圈。
写疗效很难,说疗效首先要说明白疗效的判断标准,怎么才算有效?怎么才算有效?怎么才算有效?我查了若干资料(正规学术资料,医生看的)。结果,再次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认识: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
首先是“射频治疗房颤疗效”的评价标准
1、2016年,我查了一些文章,发现正规公立医院评价有效的标准是“射频后24小时内每次发作房颤不超过5分钟”。也就是说,射频完了,1天发作了10次房颤,每次4分58秒,这算成功!说明:我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但是今天找这篇文章死活找不到了!查了无数医学论文,就是没人提这个事儿!射频完了出现了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怎么算?没人提这事儿!
2、现在国内有些医院,射频成功标准定义为:“在未用或使用以前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情况下,无房颤发作或每月发作少于一次且持续不超过1分钟”。也就是说,在没用西药的情况下,或者西药射频前就用,但不管事儿,射频完了也还在用。在这种情况下,射频完了以后不颤了,或者虽然颤,但每个月不到1次,每次不到一分钟,这算成功!射频完了出现了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怎么算?没人提这事儿!我为什么提呢?因为接触到大量患者,射频完了出现频发早搏、房速、阵发室上速等。患者肯定觉得是不成功,我也纳闷做射频的医院里把这算作什么?
3、2015年的房颤指南(什么叫指南,都有哪些指南,放到后边再讲)是这么说的:
如果有频发房早呢?没说!既然没说,射完了没有房颤、房扑、房速,但出现大量频发房早,或者出现阵发室上速,那肯定是算作成功了。
也就是如果每次持续20秒,不管你一天是发作1次还是发作100次,不算复发。那刚做完射频的头3个月怎么算呢?他们把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定义为空白期,在此期间发生的房颤、房速、房扑并不定义为复发。
大家明白了吧?射频完了前3个月不算,3个月后每次发作不到30秒也不算!
以上这算是好的,奇葩的标准更多,就说一个,国外的:
解释一下,前三个月不算,3个月后,如果有房颤,每次只要不到24小时,算成功;或者有房速但不到30秒,算成功;或者没来住院,算成功;或者没被电击(现在很少有人给房颤进行电击,有,但很少),算成功。
总之,射频的成功标准到处都不一样,想知道个明确的说法,没门儿!
指南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著名专家一起研究,很多很多,研究完了意见一致,写成文件,反正就是武林高手们先论剑再定江湖规矩。
比如:
2012 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发布其《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4 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和心律学会,发布了《2014 年心房颤动患者诊疗指南》;
然后,还是2014年,加拿大公布了《心房颤动的指南修正版》,用来修正既往的指南!
中国也有自己的指南,日本也有指南,我们国内大多数是听美国的。
很多很多大专家定的规矩叫《指南》。如果专家数量不太多,叫指南不太够格,没关系,就叫《专家共识》。和指南意义一样,就是力度差点儿,射频啊,药物啊,能不能进医保啊,都和这个有关系。国家的钱不能乱花,大专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国家就给报销,这里面会有好多联想啊。
这些指南很有意思,有时候欧洲的和美国的完全相反,不是全反啊,是某一个观点上完全相反。所以,有句话叫做“跟着指南找不到北”。
凑合着说完疗效的判断标准,该说疗效了。
经历了标准的折磨还不算完,下面继续。看疗效之前再次声明,你就别管它这个疗效是怎么算的了,咱就看数,我先列举一些,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知道点儿了不?……
至于国内,2016年,我个人比较认可的专家说他那里成功率是52.1%,67%。
总之,射频的疗效每家说的都不一样,想知道个明确的说法,还是,没门儿!
这都是去年以及去年以前……
今年我写这篇文章,仔细花大力气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国内射频成功率突飞猛进,很多医院说成功率90%多,都是公立三甲著名医院(我这里还有照片,就不上了),针对患者的直接公开宣传。当然,还是属于科普性质,我查的专业文献里没有这么高的。
在看疗效的时候还要注意一点儿,患者做完射频回家,有的是定期回医院检查;有的是医生打电话问;有的是联系不上了;有的房颤自己不知道;患者总不能天天背着Holter,有的患者射频之前就没症状,射频以后也没症状,你不知道他到底颤没颤,这都是研究中不可避免的。
我先上一个学术文献里的公开结果,然后再写一下我们自己发现的一些情况。
副作用基本上分成穿刺造成的(把导管扎进血管叫穿刺),导管捅的,和放电烧的这三种情况。
血管穿刺的副作用包括:局部出血、血肿、感染;气胸(把肺扎破了);血栓形成、栓塞等;
导管捅的劲儿大了造成的有:主动脉瓣返流、心肌穿孔(心房肌肉实际挺薄、劲儿大了捅漏了)、心包填塞等;
射频放电造成的:房室传导阻滞(把正常通道给误伤了,只能装起搏器了)、心肌梗塞等。
有一个24个国家521家医院,一共16309例的统计表明:
说明一下:
说一下我自己发现的情况,有些患者射频完了以后全身没劲儿,有一个射频完了以后就没劲,到现在7年了,全身没劲儿,和做了大手术一样。人们都知道开刀手术伤元气,并不知道导管射频还能伤元气,现在明确了。还有一个刚做完没事,从3个月后越来越没劲儿,持续1年多了。
人一碰到高兴事马上神清气爽、精神百倍,碰到难题马上无精打采、心慌胸闷,碰到操心事儿就感到心气不足、有心无力。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心脏肯定能分泌一些正能量的什么东西,射频把心脏里面烧的半死,他就不能分泌了,就会有问题。这种分泌的东西西医已经发现了一些,比如一种叫心房利尿肽的东西,不但发现了,还人工合成了药,就治疗心衰,用心脏自己分泌的东西来治疗心衰。什么意思?心脏里自身有很多正能量的东西。
还有一些射频完了难受的。怎么难受的都有,比如心前区刺痛的,胸闷的,气短的等等。其实最多的除了房颤复发以外,更多的是频发早搏、房速,也有一些出来了阵发室上速。
射频治疗房颤的争论、和未来
争论我不参与,我只做争论的搬运工,把公开发表的医学专业论文上的争论写几句。
一个是全世界临床研究的结果和真事儿不太一样,真事儿比研究的差一些,这个真事儿在医学术语上叫“真实世界研究”,这种真事儿研究可能会成为以后医学研究的主流(目前医生晋升要求的论文是叫“循证医学研究”)。
以上争论全是公开发表的,只是大多数在医学专业媒体上的,普通老百姓看不到,我也要上专业网站注册花钱下载,还有很多是英文的。
整个这篇文章所写的所有内容都有出处,来自于全世界的研究,不是我瞎写的,只是我把他写的通俗了。包括我研究的用生物针影响心脏交感神经来治疗房颤,也不是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研究的,这个治疗是我研究的(全国蝎子粑粑独一份啊),但心脏交感神经和房颤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全世界研究了很多。
不知道。
期待……
马宝琳答。
房颤的病因、症状及如何防治?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近年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同时也进一步意识到房颤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种病例75%患者并发脑血管意外。虽然房颤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但约30%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患者房颤时出现症状、血流动力学受到损害、致残,寿命缩短及医疗费用增加。
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
预防血栓栓塞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终点之一,栓塞的危险与潜在心脏病及性质有关。Framingham 研究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血栓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而风心病房颤血栓危险则为17.6倍。近年来在一级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方面进行了大规模试验 ,显示华法令将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从12%降至4%。当INR>4时华法令可增加出血的危险,INR为2-3时抗凝有效,不增大出血的危险,研究亦显示华法令可降低死亡率。已经有数个随机试验对比华法令与阿司匹林抗凝效果。小剂量(75mg/日)阿司匹林并不比安慰剂好,而在房颤中风预防试验中,阿司匹林剂量较大(325mg/日),则获一定的益处。
房颤的转复
药物转复 新近出现的房颤,持续时间若小于48小时,数种抗心律失常药均可用于转复。由于房颤并非致命性心律紊乱,故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必须安全、无副作用。1. 对照研究显示地高辛并不比安慰剂好,它一贯被认为有助于房颤的转律可能是通过其正性肌力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间接起到转复效果,并非直接电生理效应。2.开放性及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静脉氟卡胺、心律平可使81%病人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已证实口服氟卡胺及心律平可用于急性房颤的转复及长期治疗。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口服单剂负荷量心律平600mg,3小时后50%转律,8小时后70-80%复律。 Ic类药物不宜用于心衰、低射血分数及有传导障碍患者。3.最近研究显示每日口服胺碘酮600mg可使20%曾转复失败或交替用过数种药物的病人转复成功,无明显副反应。静注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房颤,据报道有效率为25-83%,常用于急性心梗或Ic类药物反指征患者。Ibutilide 是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静注终止房颤,已在美国获得使用。 Dofetilide与Ibutilide是同一类药物,终止房颤亦有明显效果,用于心衰、收缩功能减退、心梗后高危病人,并不影响死亡率。应用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尖端扭转室速的潜在危险。4. 心脏手术后并发房颤较常见,但有自限性倾向。钙离子拮抗剂与β受体阻断剂已用于外科术后房颤治疗,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若房颤继发于甲亢,转律应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进行。
电转复 当房颤药物转复律失败或持续性发作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应时用电转。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是慢性房颤转律方法,一次或有时数次电击才成功。技术方面值得注意的内容包括电极大小、电极位置、经胸阻抗、输出波形及能量储存(50-400J)。主张开始能量为200J,75%或更多病人房颤可转复成功,如果200J转复不成功,则需采用更高能量(360J)。放电需与适当R波同步,这样可避免电击诱发的室颤。
对房颤持续48小时或更长时间病人,主张在转复前3周及转复后1月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房颤心室率的控制
药物治疗方法 1.洋地黄类药物:因延缓房室传导、增加不应期而减慢心室率。同时也缩短心房不应期使心房率增快,增加隐匿传导使心室率减慢。与其它药相比,洋地黄有一个独特的优点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2. β 受体阻滞剂: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传导时间。静脉给药能快速减慢心室率,但由于负性肌力作用不适用于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口服用药能减慢心室率,因此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既使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用药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桌能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和传导时间。静脉给药能快速地减慢心室率,有一定的负性肌力作用但可被血管扩张作用抵消。其他药物,如索他洛尔和胺碘酮可用来控制慢性房颤的心室率。索他洛尔本身并不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其减慢心室率作用与该药β受体阻滞效应有关。胺碘酮可控制静息和运动时房颤的心室率,其机制是能延长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因副作用限制,不宜长期给药。
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1. 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2.房室结改良术。
特殊装置的使用
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 ①单部位心房起搏:单部位心房起搏的位置可在右心耳、高位右房、右侧房间隔、界及、冠状静脉窦开口附近等部位。②多部位心房起搏:分为双房同步或右房多部位起搏两种。前者在原右房起搏的基础上,将特殊的冠状静脉窦导线放置在冠状静脉窦内进行左、右心房同步起搏。后者将另一根电极放在右房间隔、界X或冠状静脉窦开口的下方。高右房起搏可将房颤复发率减少到9-16%,而对照组VVI起搏房颤复发率为32-69%。右房多部位起搏时,有报道 80%的患者可维持窦性心律。目前认为心房起搏治疗是补偿性治疗,是配合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不是一种替代药物治疗的方法。
植入性心房除颤器治疗心房颤动(IAD)用一条带有除颤弧的除颤电极以主动方式固定于心房,另一条带除颤弧的除颤电极以被动方式固定于冠状静脉窦。心房感知和除颤在右房和冠状窦电极之间进行。一条标准的双极心室电极导线用于心内电图R波的同步化和右室起搏。IAD可记录和检测心房内电图和心电图,用以检测房颤和R波的同步感知。除颤器与导线相连植入患者胸前区,方法与普通起搏器一样。有报道IAD转复房颤的成功率达93.4%,平均每次房颤发作需1-2次电击,电能约为4.6J。因费用问题目前在国内应用尚少。
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 该技术为将大头导管送到房室结位置记录到希氏束电位,放电能量30-50W或60-70℃,持续60s,绝大多数患者能1次将房室传导阻断,随后安装DDD起搏器。无论是持续性和阵发性的房颤,如果药物控制不好,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系统均可给患者带来好处:(1)射频消融术后急性和慢性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均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从27%增加到45%,随访患者心力衰竭发作的机会减少50%以上;(2)患者心悸症状可消失;(3)不再需要控制心室率的药物;(4)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室结改良术 房室结改良术是通过射频消融方法改变房室结的传导特征,使房颤时心室率不至过快但又不造成房室完全阻滞。具体方法相当于消融房室结双径路中的慢径。消融终点是心房起搏文氏点提前到120次/min。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 1994年法国Haissaguerre 医生提出了局灶性房颤的概念。目前尚无严格定义,一般指房颤由心房内一个或多个固定发生的房早触发或驱动。这种房性早搏70%来自左上肺静脉和右上肺静脉。其次分别为左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右房界嵴、右房间隔和冠状窦口附近。在肺静脉内可标侧到高尖的肺静脉电位(PVP),窦律时低钝的心房电位(aP)在前,PVP在后;房早时PVP在前,aP在后。消融时以大头导管标测到较体表P波最为提前的PVP电位,设温度60℃进行消融。目前由于房颤机制及消融方法尚无定论,消融的成功率仅为30%,且复发率及并发症较高,因此只处于探索性阶段。2000年11月Haissaguerre 再次提出最新理论,使用PV环状标测电极标测肺静脉开口处双向传导最早的部位进行消融,从而阻断心房与肺静脉之间的传导通路,使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单次消融成功率达56%(39/70),总成功率达72%(51/70).此外超声球囊导管的诞生很容易将心房与肺静脉间的传导阻断。理论的更新和器具的改进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展现了新的希望。
上一篇:自由轮椅毕业论文
下一篇:柱模板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