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成品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3-02-27 19:27

成品论文模板

词汇深度教学探讨

摘要: 人们对词汇量的过度迷信和疯狂追求使英语词汇教学很长时间仅仅停留在读音、拼写、词形变化、英
汉对译等表面层次上。笔者认为词汇量不能等同于学习者的词汇能力, 教师应加强学生词汇知识深
度的学习, 注重词语搭配能力、心理词汇习得、跨文化意识以及同义词辨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词汇深度; 词语搭配; 心理词汇习得; 跨文化意识; 同义词辨析

On the Explor ation into Depth of Lexical Knowledge
YANG Jing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AU, Hefei, 230036, Anhui)
Abstr act: The exaggerated influence of vocabulary size on English achievement led to a long- time stay in some
superficial levels, such as pronunciation, spelling and accidence in the lexical teaching. The author
doesn’t think vocabulary size is the equivalent to one’s lexical competence, so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depth of lexical knowledge by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ability to collocate,
acquisition of mental vocabulary, awareness of multi- cultures and ability to distinguish synonyms.
Key words: depth of lexical knowledge; collocation; m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multi- cultural awareness; synonym

英语成绩上不去是因为词汇量太少, 而提高
词汇量的途径就是靠“背”, 于是出现了各种冠以
不同名称的帮助“背”单词的软件: “我爱背单
词”、“自由背单词”、“轻轻松松背单词”、“不知不
觉背单词”, 等等。这说明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信
念: 英语成绩←英语词汇量←背单词。在英语学
习中, 学习者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英语词汇量, 才
能听懂他人所说的英语, 读懂他人所写的英语文
章; 才能畅所欲言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英
语交际中得心应手[1]。这种对词汇量的过度迷信和
疯狂追求使英语词汇教学很长时间仅仅停留在读
音、拼写、词形变化、英汉对译等表面层次上。
一、词汇知识深度
关于词汇习得的研究探讨较多的是词汇知
识的广度, 即如何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从词汇
知识广度看, 一般认为掌握一个词的音、形、义
就够了。但是对于常用词, 掌握这些内容还远远
不够。近些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词汇
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至于词汇知识深度的界定,
国外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
连续体观, 如Dale, Faerch 等。持该观点的学者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词汇知识, 他们把词汇知识
视为一个由不同水平和知识面组成的连续体,
而笔者认为词汇量不能等同于学习者的词汇能
力, 教师应加强学生词汇知识深度的学习, 注重
词语搭配能力、心理词汇习得、跨文化意识以及
同义词辨析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
意义上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词汇能力。不是一个
“习得”或“未习得”, “知道”或“不知道”的简单
二分的过程, 所调查到的词汇知识不过是词汇
习得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词汇知识的反映。如
Faerch.认为这种词汇连续体的起点为对词形的
模糊了解( 即知道这个词是目的语中的一个
词) , 终点为在自由产出中正确使用这个词的能
力[2]。而Dale 将这个连续体分为五个阶段: 1.我
以前从未见过该词; 2.我听说过该词, 但不知道
其含义; 3.我在语境中认识它, 它与�6�8�6�8有关; 4.
我知道该词; 5.我能够把该词跟其它在意义上与
其密切相关的词区别开来[3]。另一类观点是成分
分类法观, 如Cronbach, Nation 等。持该观点的
学者们按词汇知识的构成成分分类描述, 分析
构成一个词全部知识的意义和用法的不同方
面。如Nation 认为, 了解一个词意味着知道它的
形式( 口头或书面) 、位置( 语法句型搭配) 、功
能( 频率得体性) 和意义( 概念联想) [4]。而
Cronbach 认为理解一个词包含下列五个含义:
类化( 能给该词下定义) 、应用( 选择该词的一个
适当用法) 、意义的宽度( 回忆该词的不同意
义) 、意义的准确度( 在各种可能情形中正确地
运用词义) 以及易联想性( 能产出性地使用词
语) [5]。Richards 曾概括词汇知识所涉及的内容,
其中与本文要讨论问题相关的主要有3 条,
即: 1. 知道在口语或书面语中遇到该词的概
率; 2. 知道该词的句法行为; 3. 知道该词与其
他词构成的关联网络[6]。
由此可见, 从整体上看, 二语词汇是一个由
不同层面( 或词汇类型) 、不同水平、不同宽度和
深度构成的有机系统, 而二语词汇知识是一个由
不同层面组成的‘框架’, 其发展过程一般经历了
从认知( 即接受性能力) 到运用( 即产生性能力)
的缓慢发展过程。二语词汇知识的不同层面之间
不是相互分离、独立发展的, 而是相互联系、共同
发展的, 二语词汇知识与二语水平、二语词汇量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
极力引导学生客观、积极地看待词汇量在英语学
习及英语测试中的作用, 同时加强对词汇知识深
度的教学。
二、词汇知识深度教学
( 一) 词语搭配
Sinclair 和Renouf 在大量的语料库研究基础
上提出了词汇大纲的思路和设想, 明确指出, 英
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 1. 语言中最常见的词形;
2. 这些词形的核心用法模式; 3. 他们的典型组
合。这一思想明确指出了词汇知识的关键内容,
而且将他们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为了更加明确词
汇知识的关键要素, 本文引入两个概念, 即类联
接、搭配。类联接和搭配这两个概念是
1957 年首先提出来的。根据Firth 的定义, 类联接
是‘语法范畴之间在句法结构上的相互关系’[7],
本文用它来描述与词的直接使用相关的语法范
畴或语法词建立起来的语法形式。例如, 动词
discover 在使用时, 后面经常跟一个名词词组或
一个that 从句, 或“wh- ”词从句等。这三种情况
可以说是三种不同的类联接, 分别标示为“Vn,
Vthat, Vwh”( 大写字母V 表示当前讨论的动词,
小写n 表示与被讨论词相关的名词或名词词组,
that 和“wh”分别代表that 从句和“wh- ”词从句) [8]1。
教师对词语类联接的讲述一般是非常具体非常
到位的, 学生也基本能掌握一些词的语法型式。
但只掌握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际运用的需
要, 他们在输出英语时( 口语输出及写作翻译) 经
常会遇到词语的搭配问题。搭配指的是一个词所
处的最常见和典型的环境, 本文用它来描述词的
词汇型式, 即“词语的‘横组合’, 是词语在同一序
列中的‘共现’。共现的词语之间存在着一种‘相
互期待’, 即搭配关系。通俗地讲, 搭配就是指‘一
些词经常比较固定地和另一些词用在一起’”[9]。
例如, 当动词discover 用在“V n”类联接中时, 在
位置上出现的中心词并不是完全开放的, 而是有
所选择的, 常出现的有body, evidence, effect, field,
language 等, 这是由discover 的意义和人们的使用
习惯所决定的。因此, 在教学中单单教授“Vn”是
不够的, 要让学生熟悉和掌握“discover�6�8 body/
evident/effect/field/language”等才有助于加深他们
对该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再如, 动词reach 通过
CLEC(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和Brown 两个语
料库检索得到的在‘Vn’中与名词的搭配情况[8]
2。中国英语学习者常把reach 与aim、object、
purpose、effect 等搭配, 而这样的搭配对本族语
使用者而言, 许多是不够典型的, 甚至是不可以
接受的。在英语中, 动词reach 一般只能与goal
搭配在一起表达类似汉语中“达到目的”的意
义。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强调常用的而
且不易被替换的搭配, 将常用词放回到上下文
中( 而不是孤立出来) , 充分考虑使用时的关键
语境, 即提炼出能够充分体现典型类联接和搭
配的词或词组, 加以注意和学习。这样, 学生们
才能够产出更准确、更地道、更接近于目的语的
语言。
( 二) 心理词汇习得
在上述例子中, 学生把reach 与aim、object、
purpose、effect 等词搭配在一起用是由于母语汉
语的影响。因为汉语中“达到目的”、“达到效果”
是地道的搭配。这说明英语词汇的习得, 尤其是
心理词汇的习得, 受母语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加
强英语心理词汇教学。心理词汇不是像词典那样
按字母排列的, 而是按语义网络的方式把词组织
在一起的。例如父亲激活母亲、桌子激活板凳、苹
果激活水果的时间要短于父亲激活桌子或板凳
激活水果的时间, 因为在语义网络中这些词的距
离不一样。心理词汇比词典里的条目装载了更多
的信息, 包含了很多词典未能收录的含蓄意义,
有心理和社会特征的( “爱交际”、“受母性支
配”) 、有延伸典型性的( “有烹调经验的”、“穿裙
子的”) 、有某个时代或社会所假定的( “爱哭
的”、“不讲理的”、“懦弱的”) 等等[10]。但英语心理
词汇的习得往往是在汉语的心理词汇建立之后
才开始的, 这意味着在英语学习者的头脑里已经
有了一个包括形式和意义表征的心理词汇。他们
在习得英语的心理词汇时很容易把新学的语音
或文字形式影射到原来的心理词汇的意义上面,
所以汉语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例如中国人的心
理词汇里已经建立起一个shuiguo 和“水果”的联
系, 再学英语的fruit, 就很自然把它和“水果”等
同起来。但西方的水果店并不包括干果。所以“水
果”应是fruit and nuts。因此, 如何尽量避免汉语
的影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重视学生英语心理
词汇的习得, 提醒他们注意由两种语言语义空间
不同造成的词语语义上的差别, 尽量避免受母语
心理词汇影响的英语词汇上的误用错用。例如
at ten degrees centigrade, 教师可让学生对度这个
单位进行汉语的语义联想。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温
度、酒精度、眼睛度数、电力的度, 这时教师给出英
语中相应的度来。眼睛的度应为strength, 酒精的
度应为proof 或strength, 汉语的一度电指1 000
瓦小时的电量, 应为kilowatt- hour。这样, 学生在
实际运用当中就不会把这些“度”混淆起来, 造成
degree 的滥用或误用。
( 三) 文化意识
语言的底座是文化, 词汇结构、词义结构和
搭配无不打上该语言社团文化的烙印。美国杰出
的语言学家萨丕尔( Edward Sapir) 在他的《语言》
一书中写到:
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
种族( 或许多种族) , 也就是说, 属于一个由于身
体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 语
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
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
了我们生活的性质[11]。
弗里斯( Charles C. Fries) 曾以“breakfast”一
词为例阐述词汇与文化在社会环境中有十分密
切的关系。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是很清楚的: “早
上的第一顿饭”, 但是, 他认为如果不了解包括
哪些东西、在哪里吃、和谁一起吃、在什么时候
吃, 就仍然不能充分理解这个词的意义。中国人
的早餐和英美人的早餐不一样。如果不了解英
美人吃饭的习惯, 学生对于“breakfast”一词的了
解只能是一般的概念性的, 而不可能十分具体。
另外, 词的含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
的或明显的意义。含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
义。外语中概念意义与母语中一致的两个词很
可能在文化意义上大相径庭。英语中的“peasant”
与汉语中的“农民”所体现的意义并不完全
相同, 可能有不同的涵义, 英语中的很可能有贬
义。下面是两部词典给peasant 一词下的定义中
的一部分:
《新编韦氏大学词典》: 一般指未受过教育
的社会地位底下的人。
《美国传统词典》: 乡下人, 庄稼人, 乡巴佬;
教养不好的人, 粗鲁的[12]。
而汉语中的农民通常是毫无贬义的。不了解
词的含义, 学生会在言语上犯严重错误: 误把好
言当恶语或误把嘲讽当称赞。再者, 词语的联想
意义是与文化有关的, 是文化因素在词汇意义体
系中的反映。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多概念意义相
同或相近的词在联想意义方面差异却很大。英语
的“blue”和汉语的“蓝色”在概念意义上就完全
相同, 都指称基本颜色的一种, 但它们的联想意
义却有很大差异。英语的“blue” 常带有“depressed
、sad、melancholy”等联想意义, 如in a
blue mood、a blue Monday。而汉语中的“蓝色”则
没有这类消极的联想意义。因此, 词汇教学不能
仅仅只涉及词的字面意义, 而更应重其涵义以及
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意义或涵义上的区别。这要
求外语词汇教学中对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
友”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的处理, 以培养学生
的跨文化意识。
( 四) 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 语义学用来指词项之间一类主要的
涵义关系: 具有相同意义的词项是同义词, 他们
之间的关系是同义关系。说两个词项为同义词并
不是说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 即可在所有语境中
互换, 内涵也完全相同———这种不太可能的情形
有时称作“完全同义”。两个词项只要意义足够接
近, 可在某些语境里自由选用而不致使整个句子
的意义产生差别, 就可称作有同义关系。例如在
What a nice———of flowers “多好的———鲜花”的
上下文中, 词项range “各色”, selection “优选”,
choice“精选”等是同义词; 但在Her———of knowledge
is enormous“她的知识———很广”的上下文
中只有range “范围” 能与另一组同义词( 如
breadth“广度”) 互换[13]。英语中同义词尤为丰富,
但即使这样, 人们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意义和用法
上完全一模一样的词汇。它们总会有些区别的,
要么在涵义要么在形式要么在搭配上。因此, 在
教授同义词知识时, 教师应重视语境的重要性,
把同义词放到一定的语境中讲述。例如amaze 和
astound 两个词同义, 都可表示面对似乎不可能
发生的事情时表现出吃惊或是困惑。但astound
指由于发生完全出乎意料的事而使人震惊; amaze
使人惊愕, 含有令人难以置信之意。教师通
过下面两个例句让学生体味这两个同义词之间
的差异。
mother was amazed to find that her lazy
boy won first prize in an important competition.
b.A young lady was astounded to learn that
her closest friend had turned out to be a swindler.
由于词汇深度知识的宽泛性, 本文只从词
语搭配心理词汇习得跨文化意识及同义词辨析
四个方面对如何加强词汇深度教学进行了探
讨, 希望能启发教师们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思索,
进而为中国英语词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尽微
薄之力。

毕业论文,写自己的油画创作,该怎么去写?

下面的是给你的成品论文,满意加分
论文选择
关键字:
1.乡土油画题材在中国的地位、发展现状。2.油画语言的表达特点及独特规律。
3.美术创作中怎样体现人文精神、民族。4.浅析中国经济与艺术发展关系。
摘要:
创作设计指导方向 1、版画 2、油画 3、平面设计
论文指导方向:1、美术创作中的人性化运用。 2、油画创作的色彩运用
3、书籍封面的构成。4、文学作品插图的艺术性。5、美术创作中的人性化运用
中国版画研究:1.试析设计中绘画元素的运用。2.试论黑白木刻中点、线、面的运用。3.试析绘画中的形式与精神的关系。4.浅析黑白木刻中灰色的组织及表现。5.我看当代艺术理想的演变。6.绘画创作中的个性表现——谈谈我的毕业创作。7.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8.浅析中国画人物的形神论。
9.传承、创新、流行——浅谈中国画艺术的现状。10当代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11当代室内设计的观点与发展。12装饰设计表现形态的多样性。13浅谈现代重色彩画中色彩的运用。14浅论谢赫的“六法论”对中国画的影响。
古代园林与现代环艺设计。15传统因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比如中国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因素在设计中的运用)。 16浅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以及影响。17现代流行文化对绘画的影响。18绘画(或设计)中的个人风格。
19设计中的人性化问题。20论新具像绘画的兴起与其体现的时代特征。21论色彩的分寸及其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22论线条在绘画语言中的表现力。23装饰设计表现形态的多样性。24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25绘画创作的技法与形式语言的研究。26少数民族服饰、用具图案的研究。27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形式及表现因素。28室内装饰的精神的个性化。29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30论色彩的分寸及其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31造型基础训练与创作及设计的关系。32艺术中的民族精神体现。33造型艺术中的个性化特征及寓于形式的“趣、奇、情、理”。34论绘画的再现与表现及写真与变实。35民间美术的发掘、传承与保护。36大美术”教学的社会调研。37少数民族服饰、用具图案的研究。38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形式及表现因素。39寻找生命中的个性特征——关于绘画创作的思考
40谈基础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 41浅析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意义。

创作之我见—关于油画艺术的思考
内容 提要: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 艺术 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它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的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其作品中显现出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现实美和现实丑都是美术创作的源泉。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美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 关键词:艺术创作 艺术美 现实美 现实丑 内容 形式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衣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 社会 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这样,一幅油画作品在成为艺术品之前,则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前者是创作的构思活动阶段,后者是美术创作的传达活动阶段。这种创作活动是一种追求艺术美的过程。那么,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情感。” 在希腊语中,艺术一词兼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美的作品;二是指创造、技巧、技艺。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由此,我们又可得出一点启示,当我们称赞一部艺术品优美时,往往是蕴涵着两层意义:一是指这件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指这件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前者对物、对作品。后者对人、对艺术家。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二是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即具有审美价值。这两点,可以说是艺术品与伪艺术品相区别的根本特征。首先我们应当排除一种错觉。有人认为,凡是优美的事物,就都属于艺术。这种看法没有区分优美中的 自然 美与艺术美。而自然美尽管可以是艺术的对象,却绝不是真正的艺术本身。油画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 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比如,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有一对衣着朴素,身体健康的农民夫妇,在田野斜斜相对而言地站着,都低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倒着一辆手推车和一个盛满马铃薯的篮子。他们在辛勤劳动了一天正要回家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脸上现出虔诚肃穆的神色,双双心情平和地做起了晚祷。这不是法国19世纪 农村 典型的生活景象吗?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劳动人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性格美和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吗?是的。但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景色和美,是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在他的名作《晚钟》里为我们描绘出来的。
现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术正是以这种在一定 历史 条件下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造的。现实中无论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只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源泉。假若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当然,现实中有些不美或丑的事物,也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根据,反映到美术中来,经画家审美意识的加工改造而成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实际上,人们对艺术与美有许多误解。人们总是以为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现丑恶?对于艺术家来说, 问题 并不在于表现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作出卓越的表现。
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了 艺术 的美。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 自然 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米勒表现一个可怜的农夫,一个被疲劳所摧残的、被太阳所炙晒的穷人,像一头遍体鳞伤的牲口似的呆钝,扶在锹柄上喘息时,只要在这受奴役者的脸上,刻画出他任凭“命运”的安排,便能使这个噩梦中的人物,变成全人类最好的象征。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的现实中的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从反面揭示出 社会 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罗丹的《老妓》是这样,委拉斯贵支的《赛巴斯提恩—莫拉》和米勒的《扶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鸟图》等都是这样。在国内外美术史上,有许多这样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成功之作。
事实上,丑恶只是题材的丑恶,它只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超绝,它形成了艺术作品的深层结构。由此可见,美的价值具有超越性。在自然美中,它超越自然,而达到仿佛拟人化的理性结构。而在人类的艺术中,它又超越了人类,仿佛回到了本色的自然,返噗归真。
在油画作品中,通常被看作 内容 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内容。人们对一件作品的估价,正是根据这种内容来确定的。
拉斐尔的《圣母》像就是这样。在一个早以被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中,他以自己的精湛造诣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命。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深刻,正如黑格尔赞叹:“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
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地体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地显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形象又必须是非常的突出,鲜明生动,那它才是美的。这就是美的 规律 。
凡是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离不开生动的视觉形式;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造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离不开创造艺术典型;而创造了艺术典型的美术作品,都必定以其鲜明生动的视觉形式充分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理,同时又都突出地体现出创作主体真挚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的善。而这感情和善,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内在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就是艺术的美。
在这个意义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在艺术审美经验中得到了融合。
在油画创作中,艺术美是必然的。因为美,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作品中显现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艺术理想的本质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黑格尔)
而在 现代 社会,有些想借艺术平步青云的人,总是在思考着画什么,什么样的画才可以出名的 问题 。这种画缺少对艺术的真诚,缺乏那种能打动人的真实情感。这种人实际是在究研成功之路,而非 研究 艺术本身。画油画重要的不在于你画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表达你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对生活的态度。社会在不断 发展 ,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绘画就是在记录这种变化,就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着对生活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画自己感兴趣的,最激动人心的。其实可画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能真实的反映生活,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
画画,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中有了灵感的火花,却无法把这种感动表现出来。黑格尔有名话很形象:“艺术家常遇到这种情形,他感到苦闷,但是由于把苦闷表现为形象,他的情绪的强度就缓和了,减弱了。甚至在眼泪里也藏着一种安慰。”绘画有时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不是机械被动地照搬生活,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绘画创作是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的精神劳动,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绘画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
吴冠中说过:艺术家是最憧憬美的一群人。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将自己血液中携带的,对人类的命运,前途那一缕淡淡的哀愁表现出来,感染他人引发思考。

而我描绘生活在城市边缘人的印象,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体验 时代 的发展变化,用形象揭示人性中最善良,最质朴,最美好的一面。我深刻地感到他们有一种贴近我的心灵,伴随着我的呼吸的东西。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感动吧!但他永远吸引着我,打动着我内心深处。

参考 文献 :
[1]《艺术的真谛》〔英〕赫伯特.里德著 王柯平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术社会观――当代美术与公共文化》 邹文著,人民大学出版社
[3]《历代名画记》研究 袁有根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4]《艺术 分析 与美学思辩》 何新著,时事出版社。
[5]《美术概论》 高等 教育 出版社
[6]《吴冠中速写意境》广东人民出版社
[7]《李玉昌言谈录》 《中国油画》1997年第3期
[8]《情感的寄托》 《中国油画》2003年第1期

求计算机毕业论文 范文 格式 都可以 最好是成品 发到邮箱里面更好 谢谢了

我可以帮你搞定.有需要找我.

上一篇:学课程论文格式

下一篇:会计档案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