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申论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2-28 10:12

申论论文范文

【作文题目】 请根据“给定资料4”中,对于“复活容易,活好难”的理解,深入思考,并结合“给定资料1-4”,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正确,见解深刻;2.思路清晰,结构完整;3.语言流畅,书写工整;4.800到1000字。

【参考范文】

乡村发展要“复活”更要“活好”

当长茂村将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进行整合,打破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僵局;当孤贫儿童志愿者团队深入基层,开展一对一帮扶,让孩子开阔视野,启发心智;当乡村特色文化添加新的元素,让古老的传统记忆焕发生机活力。我们深知: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已取得脱贫攻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然重任在肩,使命催征。毕竟“复活容易,活好难。”只有不断促进产业发展、坚持物质精神“双脱贫”、焕发乡村文化生机,才能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绘就出乡村蓬勃生机的崭新画卷。

促进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释放沉淀资源、推动产业兴旺。近年来,长茂村积极调整思路和方法,走出了适合本地的致富之路,从农民以经营承包权入股合作社集中土地流转,到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特色产业,再到设立互助基金多渠道融资,不仅破解了长茂村长期以来人、财、地的难题,更使长茂村从一个发展落后的农业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可见,只有整合技术、市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推动经济组织与农户合作,组建经营联合体,才能促进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坚持物质精神“双脱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在交通不便的大凉山,一趟串联起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小慢车”,切切实实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不仅给老乡提供便利的交易场所,通过“电商+火车”模式帮助电商运输货物,增加村民收入,而且连接外界给村民提供外出学习和工作机会,提高村民素质,实现了老乡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见,实现乡村振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使扶贫的外源动力与脱贫的内生动力“共振”,加强优秀文明的传播,让村民真正开阔视野、启发心智,实现造血式发展。

焕发乡村文化生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致胜招。乡村文化不仅能够让人感受自然的熏陶,给人以温情的回忆,更能呈现永恒、个异性等文明的意义。然而,随着农村环境遭到破坏,青年人外出打工,许多地方的乡村文化早已成凋零倾颓之势,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相反,青茂古镇的古法造纸技艺,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吸收当代元素,不仅使古法造纸更加精致,富有艺术感,还成为了热门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甚至带动了乡镇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可见,乡村文化只有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共同促进文化的发展,增强文化的内生动力,让文化永葆生机。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乡村振兴始终是关键词。乡村振兴不仅攸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只有激活内生动力,多维度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才能在新征程中 创造出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光荣业绩!

【思维导图】

议论文范文

后面有分析的
给你三篇2005年的申论范文,以供参考。

申论写作参考范例(1)
决不能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搞建设
湖南省嘉禾县强制拆迁和陕西省周至县非法圈占耕地违法违规事件,有关责任人已经
受到了严肃处理(有关报道见第二版)。这两起事件都是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用损害
群众利益的方式搞建设的典型案例。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和适度的建设规模,拆迁
和征地都是必要的。但是,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从维
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纠正
城镇房屋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和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
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践证明,做到了这一点,就
会形成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个人权益共赢的局面,反之,片面追求建设速度,片面强调
降低成本,超越了资源环境和群众承受能力,其代价必然是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征地
拆迁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决不能因为地方财力有限,就降低拆迁和土地征
用补偿安置标准;决不能为了招商引资,满足开发商的要求,而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决
不能为了要政绩、谋形象,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搞建设。
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为规范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维护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正确履行职责,实现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到依靠法律手段管理的根本性转变。决不能
以政府行为替代市场行为,决不能以行政命令替代法定程序,决不能片面强调为政府的“
重点工程”让路而破坏拆迁和土地征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
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城市
建设规模和土地征用规模。坚决制止脱离实际,大规模投资建设行政中心、中央商务区、
会展(博览)中心、大草坪、大广场、宽马路等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劳民伤财的“形象
工程”、“政绩工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按客观规律办
事,一切按勤俭节约原则办事。
加强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从这两起事件中
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把控制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规模作为落实
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措施和确保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
任务,列为廉政建设专项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法行政,严格依据城市建设规划,合理
确定拆迁和土地征用规模,规范审批程序,完善补偿安置政策,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
顿,坚决查处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中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坚决维护中
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申论写作参考范例(2)
严守考纪 诚信做人
在全国高考前夕,教育部出台《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这一办法对考生和监
考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及处罚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深得民心,受到考生和家长们
的普遍欢迎。
近几年,考试中的作弊和违规现象愈演愈烈,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从大中小学日常
考试延伸到普通高考,从招工招干考试延伸到各类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从在校学生作弊发
展到公职人员作弊,从考生作弊发展到监考等工作人员合伙作弊、集体作弊,从一般夹带
“小抄”变成利用现代化工具作弊。应当看到,考试舞弊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
人利用各类“假文凭”混进了公务员队伍,一些人借助别人代考得到了“硕士”“博士”
学位。特别令人忧虑的是,这些现象威胁了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败坏了社会风气。
高考对考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年寒窗,日日苦读,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考上好
大学。有人临场发挥正常,取得了高分;有人未能发挥水平,成绩不理想,这都是正常的
。无论考得好坏,考试对每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上大学的机会对每个人也都是均等的。
考试既是对一个人成绩的检验,也是对公平的检验。如果有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就是
对其他人的不公平,就等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剥夺了别的考生应有的权利,窃取了别人上
大学的机会。这是对考生最大的不公平不公正。
作弊不仅危害考场秩序,也败坏社会信用。一个社会的诚信是由各个方面构成的。诚
实守信是对人的基本要求,更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无信不立。”讲诚信的
人越多,社会诚信水平就会越高。人在社会中,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否则个人就失去立
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诚信考试是学生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考风考纪是社会诚
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年高考起,每位考生都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希望考生有诺必践
,遵章守纪,向社会交上一份诚实答卷。
消除考试中各种作弊违规现象,既要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加大对替考及利用各种手段
作弊的防范和查处力度,又要把诚信考试作为治理教育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大对诚信
、守规、守纪、守法考试的宣传力度,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有效监督,营造“诚信考
试光荣、作弊违纪可耻”的社会风尚,使神圣的考场真正成为平等竞争的“赛场”。
高考在即,700多万考生经历了多年的学习,将面临实战检验。这是考生们施展个人才
华的重要时刻,更是考生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衷心祝愿每一个考生都能正常发挥,取得
佳绩,以实际行动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申论辅导系列之十:申论写作参考范例(3)
人民时评:根治“慢作为”为政府机关提速
武汉市法制办传来消息,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将采用“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
制度”,来对付公务员的“慢作为”。
在社会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系统在工作作风转变
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干部作风态度差,中心意识、服务意识不强,
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
眼下,各级政府正在积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公务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成
为监督的焦点,然而公务员“慢作为”却因为种种原因一度被忽视。有人对“慢作为”这
样解释:习惯于按部就班,不论问题的难易缓急,都是研究研究,请示领导后再答复,使
一些当天可以处理的事宜不能迅速处理。
其实,“慢作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不一样。它们与中纪
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格格不入,与公务员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
,损害政府的机体和功能,降低行政效率水平,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从某
种意义上说,“慢作为”比“不作为”、“乱作为”更可怕。因为“慢作为”比较隐蔽,
难以被察觉,即便被察觉了,也难以给予“定罪”。换句话说,“慢作为”就像是糖尿病
,看起来没事,可实质上隐患大,并很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即政府机体功能的正常运
转。
因此,对“慢作为”的治理势在必行,但更应该提前着手,趁在“病入膏肓”之前。
如今,为了解决“慢作为”带来的危害,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明确提出,将在系统内实施
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凡本部门的事情,部门内任何一职员都要给当事人明确的
答复并限时办理。这种为人民服务、对民众负责的态度和举措显然值得肯定和借鉴。
然而,要彻底根治“慢作为”,仅仅依靠“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显然
不够,还需要根据工作特点,找准薄弱环节,细化、完善公务员的相关考核标准和措施办
法。比如,规范处理一些没有明确处理时限的工作;统一一些既怕不作为,又怕乱作为,
公务员自身又把握不定的复杂问题的处理原则等。与此同时,各级监察机关作为政府行使
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要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
人们常说,社会在转型,政府需再造。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应该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
、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等等。不管对政府的要求和目标如何定位,我们都可以
看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讲效率,应该有责任意识,应该为人民服务。在政府具体行
为的落实过程中,只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一项制度有效执行的参照标杆,民意与政情才可
能通过一些小小的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造就现代政府。正如交易成
本经济学大师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言:“行动在于细节”。
其实,民众衡量政府所提出的一项服务改革措施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政府如何做,
是否做得比以前更好,如果没做好如何实现改进。可以说,细节在时刻考量着每一个政府
公务员的服务水平,也深深地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化需要现代政府,现代政府推进现代化。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但并不意味着
告别了“短缺社会”,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相比,我们在许多供给上过剩的同时,却面临
着许多“短缺”:短少信用、短少人才、缺少市场秩序等等。可对于转型时期的政府而言
,缓解乃至消除社会"短缺"服务,为政府机关提速应该是其努力的最明确方向;而要实现
这一切,就应该从根治“慢作为”开始。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
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2020云南申论备考范文写作之信与用

信与用

题型:文章写作

第四题:参考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以“信与用”为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5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深刻;

(2)内容全面,结构完整;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一、试题分析

任务说明:本题要求围绕“信与用”写一篇文章。对于“A与B”类的作文,文章的写作角度可以是A很重要,B很重要,A与B的关系,至于这个关系具体是指什么要重点关注材料。

要求说明:“自选角度”,是指在写作中可以自主选择指定话题或主题的内涵、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的一种写作要求。

“立意深刻”,是指对于事实和观点有深层的见解,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辨的、全面的认识是体现深刻的关键。

“内容全面”,涵盖文章所包含的论点,多角度的论证。

“结构完整”一般而言是就文体来说的,具体表现为:有首有尾,有目标、有过程,有论点、有论据,有观点有事实。

“思路清晰”,是指阐述观点或事实的进程符合一般的认识逻辑,清楚明了地呈现。

“语言流畅”,是指语言流利、畅达、无病句、无歧义。

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

二、参考范文

信与用

所谓“信”,在这里强调的是诚信,它更多属于道德概念,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它用于人的行为,是道德规范;见于人的修养,是道德品质。所谓“用”,在这里强调的是信用,他更多属于规则和制度的概念,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客观的交往关系,守信用,也就是遵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而“信”与“用”,“道德品质”和“制度规则”一方面强调品质的柔性约束,一方面强调的是规则的硬性制约。在国家的发展中,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

“用”作为一种制度规则,在社会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无形资源遍布在经济、生活等多个领域,这时的信用发挥的是更重要的规则和底线的作用,是“第二身份”。信用成为社会正常运行、企业良性运作、个人健康发展的准绳,划定了个人、企业乃至社会的运行底线。在制度的维度上,信用是根本,是基础,是必须遵守和践行的准则。比如,针对频频出现的拒不履行判决的“老赖”,其本质上是对信用的规则底线作用的漠视。因此,建立诚信档案,利用限制消费和出行等方式来警醒和惩戒,就是充分发挥其制度作用的表现。相对于道德的自律,信用体现的制度和规则作用更是一种外在的他律,将失信行为框定在制度的红线之外。

而社会的发展,不能只重视“信”,也不能只重视“用”,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道德品质更多的是一种软性的约束,而制度规则则强调硬性的手段。社会发展一味强调道德品质,想要通过宣传教育等软性手段来治理,靠公民的自觉去发展,则会影响执行效果。而如果一味强调硬性的约束,则又会忽略人间的温情。中共中央办公厅引发的意见强调诚信建设的重要性,之后中央文明委发布的意见则规定从制度层面推进国家诚信建设,就精准反应了要注重教育与制度建设的结合。因此,两者并用,即为重点。

三、评分方式

(一)评阅方法

基本方法:结合样卷,整体观照,分等赋分。

阅卷老师依据评分标准,首先从整体上对所阅文章作出判断,确定其等次,然后在所确定的等次中,围绕基准分,结合评价要素,适当上下浮动,斟酌调整之后,考虑扣分项,最后给定分数。

1.整体观照,确定等次;

2.整体观照要素:

(1)是否符合题意

(2)文章与题目是否一致

(3)论据是否支撑论点

(4)逻辑是否清晰

(5)字迹、文面是否整洁、规范

3.等内斟酌,上下调整;

4.扣分项:缺标题,有病句,有错别字,卷面脏乱等;

5.确定得分。

(二)评分标准

依据评价要素,共划分为五个等次。

评价要素:题意要素;写作能力要素,包括观点、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一类(39~40~45分):全面符合作答要求

1.切合题意,能紧密围绕“信与用”提出真知灼见;

2.观点鲜明,见解深刻;联系实际,举例贴切;

3.论据充分,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4.语言准确、简洁、流畅,书写规范、工整。

以40分为基准,适当浮动。基本具备以上条件者可获基准分;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适当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二类(30~33~38分):基本符合作答要求

1.符合题意,能围绕“信与用”有思考和见解,角度适当;

2.观点明确,见解较深刻,论据说服力较强,能联系实际;

3.结构完整,逻辑较清楚;

4.语言较准确、简洁、通顺,书写规范、工整。

以33分为基准,适当浮动。基本具备以上条件者,可获基准分;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适当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三类(20~25~29分):不完全符合作答要求

1.不完全符合题意“信与用”;

2.论据不能有力支撑论点,论证缺乏力度;联系实际不足,缺少例证或举例不当;

3.结构基本完整;

4.语言基本准确、基本通顺,书写基本规范。

以25分为基准,适当浮动。具备以上条件者,可获基准分;某一方面略好,适当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四类(0~10~19分);不符合作答要求

1.背离题意;或观点有严重错误;或立意模糊;

2.拼凑资料,基本上转述或大部分抄袭给定资料;

3.通篇分条列项,文章类似细化提纲;

4.字数600字以下者。

以10分为基础,适当浮动。答卷中出现以上情况之一者,得基准分;某一方面略好的,适当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三)注意事项

1.文章字迹无法辨认,在20分以下赋分;

2.没有标题,赋分等级确定后,扣3分;

3.答错位置的,按相关规则处理;

4.特殊试卷,提交专家组。

有关非典的申论范文

从材料选取的2003年山东申论范文,与各位分享

申论
2003年山东申论试题范文:要求这道题是在阅读全部材料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超过1200字。题干中规定的非常明确,是“在阅读全部材料的基础上”。因此,这篇议论文绝对不可以是针对材料中四个层面中的一点进行论述,必须是就整篇材料的中心主旨进行论证,既就非典对我们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论证。
论非典时期的典型启示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类的共同敌人非典给我们带来了痛苦,打破了我们以往的生活的节奏。非典对中国、对世界,虽然是一个突如其来、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非典给人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政务公开应进一步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政府有所作为的果断举措,对“非典”疫情及时准确地向民众通报,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政府和民众形成了合力,政府已经疏通了和民众的沟通渠道。特别是政府对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的处理,已经朝透明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对民众负责任的态度和表现。这种趋势如果是持久地发展下去,很有利于加快推进体制改革的进程。有可能成为推进改革的最大动力。
第二,在应对各种危机的管理体制上,应有通盘考虑。在这次应对非典的行动中,国务院成立了由副总理吴仪牵头,包括多个部委一把手的指挥部,成为协同式最高危机管理部门。在危机结束之后,应当考虑如何将危机管理日常化。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危机处理常设体系,就无法在日常状态下,建立各种预警机制,及时捕捉各种信息,把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同时总结积累各种危机管理经验,将其溶于我们日常工作的管理中。
第三,我们每一个个人和整个社会,应从与非典的战斗中欲火重生。首先,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长期的和平年代已使我们的风险和危机意识淡漠,应付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准备不足,以至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心理紧张,甚至是群体性的恐慌,从而使个人和整个社会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应对能力降低。因此,我们在平时应该有风险意识,增强知识和手段的储备。当遇到危机时,则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心态,客观、理性和积极地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其次,从更深的层次看,这次事件应该使我们更多地反思个人的各种行为。其中包括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如何处理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人们对自身行为的主动约束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益,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风险防范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最后,这次事件使我们更进一步看到危机时,靠社会集体的力量是最有效的方式。在过去技术力量低下的情况下是如此,在技术已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就注重培养公共道德、集体意识、奉献和牺牲精神,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而这一切有依赖于我们有一个公开、整和充满信任的社会。
抗击非典的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我们还需要冷静,防控措施不能丝毫放松。我们坚信,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未来社会的进步中得到补偿。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上一篇:论文问卷题目

下一篇:论文的研究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