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论文研究
新诗论文研究
新月诗派作为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流派,对新诗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具有较高的文学史地位。作为新月诗派最有成就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的诗歌典型地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风格与追求,又具有自己的特性。本文主要从徐志摩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影响、徐志摩诗歌的丰富意象与独特意境以及浪漫主义主调下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这三个方面对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诗歌议论文熟悉的人
楼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你的提问相对模糊,不知道你是准备怎么写关于诗歌的议论文还是用诗歌为题材进行议论。
首先我们要用一个概念:诗学,就是做诗论诗的学问,研究诗歌创作规律的著作。只有明白这些之后才能更好的写议论文。
我在这里推荐一部相关的书籍《诗学构建:形式与意象》以诗歌形式和诗歌意象为核心内容,能够有效地指导诗歌批评和诗歌创作的诗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为诗歌研究提供了一种普适性的理论基础,不但可以根除以前有关诗歌的一些误解,还能够前瞻性地规避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全书分为总论、分论一、分论二、专论、附论五个部分。
目录如下:
序
前言
总论 诗学框架构建
第一章 诗学构建:概念、方法与体系
一、诗学概念辨析
二、诗学方法探讨
三、诗学体系构建
四、小结
第二章 诗歌定义:本质、功能与特征
一、诗歌的抒情本质
二、诗歌的功能
三、诗歌的两大特征
四、小结
第三章 诗歌的“情感阅读法”:兼论诗歌的“情眼”及其他
一、诗歌的“情感阅读法”
二、诗歌的“情眼”
三、其他相关议题
四、小结
分论一 诗歌形式理论构建
第四章 英语诗歌形式研究的认知转向
一、传统的诗歌形式研究
二、现代(自由)诗歌的形式研究
三、认知角度的诗歌形式研究
第五章 诗歌形式(节奏)理论构建:认知理论与节拍标志
一、诗歌节奏研究的认知理论基础
二、诗歌形式的节拍标志
第六章 汉语诗歌形式(语音)理论构建
一、声调(语调)的意义和情感功能
二、传统诗歌格式的学理分析
三、汉语诗歌的音律原则
分论二 诗歌意象理论构建
第七章 庞德的“意象”(Image)概念辨析与评价
一、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第一次定义辨析
二、庞德关于意象(Image)定义的发展
三、庞德的《地铁车站》
四、小结
第八章 语象概念的“引进”与“变异”
一、符号学的一个图式
二、赵毅衡的“语象”概念辨析
三、陈晓明的“语象”概念辨析
四、小结
第九章 诗歌意象概念界定与理论构建
一、诗歌意象概念的界定
二、诗歌意象的理论基础
三、诗歌意象类型
四、小结
专论 中国新诗问题研究
第十章 从“白话语词入诗”到“诗体大解放”
——胡适新诗主张的形式问题分析
一、胡适尝试证明“白话语词”可以入诗
二、胡适的“白话诗”概念剖析
三、胡适的“诗体大解放”
四、“诗体大解放”遗留下中国新诗的形式问题
第十一章 新诗的形式问题研究
一、诗歌形式取消论的兴起与问题研究
二、新诗形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三、新诗的“分行”形式
第十二章 新诗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艺术追求与社会责任
一、新诗创立时期的诗学动因与社会背景
二、新诗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与政治关怀
三、新诗的艺术回归与价值迷茫
第十三章 新诗的文化身份问题研究
一、新诗抑中扬西的文化立场辨析
二、新诗西化的诗学问题研究
三、新诗文化身份的重构
附论 著者诗学论点
参考文献
——————————————————————————————————————————
如果你把这本书看完的话写诗歌议论文基本就没有问题了,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继续追问!
格律体新诗的简介
从“五四”至今,格律体新诗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酝酿期——“五四”到1925年,探索者包括郭沫若、刘半农、刘大白、宗白华等诗人;2。建设期——1926到1931年, 闻一多发表被后人称为新格律诗理论奠基石的《诗的格律》,明确提出新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三美”主张。由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陈梦家、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新月派诗人的大力推崇和努力实践,新格律诗创研局面一度繁荣;3。潜伏期——1932年到1976年,创作新格律诗的高潮虽已过去,但仍有不少诗人如何其芳、卞之琳、林庚、袁水拍、袁可嘉、臧克家、王亚平、余冠英、邹绛、鲁藜、阮章竞、绿原、屠岸、公木等坚持创作格律体新诗,并在理论上进行探索;4。新时期——1976年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国策,有力地推动了新格律诗创研事业的历史性复兴。1980年1月,《诗刊》发表了林子的十四行组诗,稍后,花城等出版社推出了唐湜的《海陵王》和《幻美之旅》、林子的《给他》、屠岸的《屠岸十四行诗》等新格律诗集。1993年9月,新文学史上第一家以倡导现代格律诗为宗旨的文学社团——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注册成立,公木任名誉会长,于公平任名誉顾问,艾青、卞之琳、李瑛、张志民、吴松营、吴奔星、杨子敏、林祖基、贺敬之、徐迟、屠岸、臧克家等任顾问,胡建雄任会长,黄淮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腾励任副秘书长,首届理事会由袁忠岳、桑恒昌、丁芒、于宗信、吕进、毛翰、万龙生、鲁德俊、骆寒超、潘颂德、丁鲁等近300名成员组成,于1994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雅园宾馆召开第一届年会(即“雅园诗会”),60余位诗人、诗评家、学者到会,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并倡议建立中华诗塔与中华诗书画博物院。会上,还发行了会刊《现代格律诗坛》,该刊以书籍的形式出版,丁元担任社长,黄淮、周仲器担任主编,思宇担任副主编,至今已经出版9卷。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和《世界汉诗》、《诗歌与音乐》、《格律体新诗》、《东方诗风》等发表阵地的应时诞生,又涌现出了沈用大、程文、许霆、孙则鸣、王端诚、晓曲、李长空、周拥军、严希、齐云、刘年、宋煜姝、王世忠、张先锋、刘聪美等一大批格律体新诗创研实践者,他们同格律体新诗前辈们一起,明确反对诗歌与现实、与大众、与传统隔绝,强调诗歌要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编选出版了《中国现代格律诗选萃》、《中国现代格律诗大观》、《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2006年格律体新诗选》等作品选集及《点之歌——黄淮新格律诗选》(黄淮/著)、《秋琴集》(王端成/著)、《梦中家园》(李长空/著)、《八行、十四行诗百首》(万龙生/著)、《我的诗》(严希/著)、《齐云新诗选》(齐云/著)、《秋水涟滟格律体新诗选集》(王世忠/著)、《香生格律诗集》(张先锋/著)等格律体新诗专著,发表了《新诗:诗体重建》(吕进/著)、《汉语新诗格律概论》(孙逐明/著)、《格律体新诗论纲》(万龙生/著)、《汉语新诗格律学》(程文/著)、《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究》(许霆/著)、《简论中国格律体新诗的先锋性》(晓曲/著)、《论格律体新诗的艺术属性》(周拥军/著)、《论格律体新诗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李长空/著)等大量格律体新诗诗学论文。关于“格律体新诗”名称由来:“格律体新诗”名称最迟在上世纪80年代即已出世,《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编发了陈良运的《试议格律体新诗发展前途》论文 ,《文艺争鸣》1992年第5期也编发了孙大雨的《格律体新诗的起源》一文 。由于某种原因,其时这个诗体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以至于不为诗界所熟知。2005年,万龙生赴合肥出席“古典新诗苑”(“东方诗风”的前身)举办的诗会,他在诗会上提出“新格律诗”、“现代格律诗”命名不够准确,易与现(当)代人写的旧体格律诗混淆,建议沿用“格律体新诗”名称。对此,“东方诗风”论坛首先响应,并得到“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会员的认同。但是,该提议并未成为新格律诗界的广泛共识,“新格律诗”、“现代格律诗”诸名称依然活跃在传统及网络诗坛,并诞生了“韵律新诗”等诗体新名称,一时间各诗体名称异彩纷呈,分外热闹,但都奉闻一多先生的《诗的格律》为理论奠基石。格律体新诗的基本体式有三种:即整齐对称式、参差对称式和复合对称式。其中,整齐对称式又包括三种基本形式:朗诵型整齐式(全为两字尾收句的朗诵句)、吟诵型整齐式(全为三字尾收句的吟诵句)和混诵型整齐式(朗诵句和吟诵句混合使用);参差对称式又包括四种基本形式:开放型参差式(句式先短后长)、收缩型参差式(句式先长后短)、凸型参差式(句式首尾短中间长)和凹型参差式(句式首尾长中间短);复合对称式又包括三种基本形式:变步整齐复合式(全部为整齐式,只改变步数的复合式)、变型参差复合式(参差式里的四种诗式相互组合的复合式)和整齐参差复合式(整齐式和参差式的复合式)。并能根据上述三种基本形式创作出无限多样的具体形式,亦即一诗一体。2007年10月20-21日,在格律体新诗之父闻一多先生的经典论著《诗的格律》发表80周年之际,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和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知名诗人和诗学研究专家对新时期以来格律体新诗的发展作了认真的总结、充分的肯定。2008年底,由《格律体新诗》杂志编委成员余小曲、李长空、张先锋、刘聪美等发起筹立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短短两月创会成员就发展到60余名,预示了她的远大前程。2011年4月25日,万龙生率“东方诗风”论坛部分骨干成员赴安徽池州,与池州学院中文系、安徽文学院等联合主办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研讨会。由于有诸多著名诗人、作家、诗论家和教授参与,这次会议视野开阔、内容丰满、成果厚重,对今后中国格律体新诗建设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上一篇:推广作物论文模板
下一篇:论文查重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