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研究论文
冯延巳研究论文
请下载附件吧,附件中的文献中31页有提及冯延巳(feng yansi),你可以在文中搜索一下,寻找不易,还望采纳
Discussion on Custom of Cold Food Festival and Pure Brightness Outing in Ancient China
毕业论文摘要翻译成英文,急!
In the history of tangsong ci development process, FengYanSi, were two very important authors not only in ci, ci and artistic style, and they have to view in the long period of a development model, model of two people had the word. Two people close, ci potential and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people, but the wind 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rds. FengYanSi were studied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we not only can explicitly create the word in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period of time according to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more importantly, we still can use specific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style of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i, we cannot bypass FengYanSi and were.
Keywords: FengYanSi, Were, Life feeling, Floating down
【南唐成语2】冯延巳之“旧愁新恨”:一池春水皱,满腹忧与愁
南唐重文,因为先主李升、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都有文艺情结,三个人的文学造诣一个比一个高。
南唐最主要的词人是“一冯二李”,“二李”指李璟和李煜父子俩,“一冯”指的就是冯延巳。
因为有文才,且相当有文才,冯延巳才有机会接近皇上,最终成为南唐的一位重臣。
冯延巳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出生于扬州,其父冯令頵(jūn)曾侍奉过南唐烈祖李升,还曾在地方和朝廷担任过重要官职,所以冯延巳是个标准的官二代。
年少时,冯延巳就表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一面:精于文辞,能言善辩。到了二十八岁那一年,他通过父亲的关系,面见了李升。李升对冯延巳的风度和才识非常欣赏,很快就授予他秘书郎一职,并让他与李璟交往,顺便当当李璟的文学老师。
李璟和冯延巳有着相同的文艺志趣,所以两人相处融洽,关系非常亲密。
得益于和李家的不同寻常的关系,冯延巳开始走上了一路顺畅的升官之路。
三十四岁,冯延巳和弟弟冯延鲁一起供职于李升的元帅府;三十五岁,在李璟的吴王元帅府中担任掌书记;四十岁,以驾部郎中的身份为李璟齐王元帅府掌书记;四十一岁,官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四十二岁,升为翰林学士承旨,坐上了翰林院的头把交椅;四十四岁,以中书侍郎与宋齐丘、李建勋同拜平章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可是,到了宰相位上,冯延巳的仕途就不是那么顺了——
南唐元宗保大五年(947年)三月,枢密使陈觉等人在讨伐闵国残余势力的过程中兵败,冯延巳上表给李璟,替陈觉和参与作战的弟弟冯延鲁说情,结果遭到御史中丞姜文蔚的弹劾而被罢相,降为太子少傅。
保大十年(952年)十一月,刚复相几个月的冯延巳,又因在伐楚之战中兵败失地而主动辞相,一年后方复相。
保大十五年(957年),因北方的后周军队大举来犯,导致南唐尽失江北之地,冯延巳第三次被罢相。
后周显德五年,因李璟被迫去帝号而改称国主,并按周世宗要求“贬损仪制”,复相不久的冯延巳再被罢相,成为太子少傅。两年后,冯延巳便病故了。
虽然冯延巳的确有才华,但他在别人的眼里,终究是靠与皇家的特殊关系才上位的,所以当他入朝为官并迅速做到显位,朝中很多官员是很不服气的。并且当时的南唐政权也存在着明显的朋党之争,冯延巳和冯延鲁兄弟属宋齐丘为首的一党,他们与孙晟为首的另一党一直处于明争暗斗的状态,所以,冯延巳的在官场上过得得并不舒心。
但有李璟这个大后台,所以其他朝臣还是不能拿他怎么样的。
似乎有诗词作媒介,冯延巳与李璟总能愉快地相处。
李璟写的最好的词,应该是这首《摊破浣溪沙》了:
而冯延巳知名度最高的词,无疑是那首《谒金门》了:
两首词都是写思人的,一个是“秋思”,一个是“春思”,都是因景生情。
据说,冯延巳为相时,有次和李璟一起谈诗论词,谈到冯延巳的《谒金门》,李璟就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关你什么事)?”冯延巳便立即回应:“我的这句不如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啊!”李璟听了冯延巳的话后,感觉很受用。
冯延巳写词的水平当然要比李璟要高些,但李璟是皇上啊,皇上的水平能低吗?所以冯延巳就只有吹捧的份儿了。
冯延巳的词集叫《阳春集》,可是当你翻阅集子中的词作,却几乎感觉不到那种阳春里的暖意,反而会感觉到一种透心的寒,试看下面的词句:
是不是每句都带“寒”字?环境是寒的,词中表达的心情也不是快乐舒畅的。据研究者统计,在冯延巳的一百一十首词中,表达感伤仇怨情绪的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愁”、“泪”、“恨”、“惆怅”等词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
词中的这些愁怨和惆怅,要么是冯延巳代贵妇或宫女们抒情,要么就是他内心情绪的表露。强邻压境,国家命运危在旦夕,宫廷斗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个敏感的词人怎能无动于衷呢?
盛宴易散,忧愁无限,暮霭沉沉中,南唐这个短命的王国,在君臣的浓重愁绪中,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上一篇:播音论文题目
下一篇:中国知网论文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