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方言论文文献
兰州方言论文文献
提要:①兰州方言部分名词、量词可以重叠。前者具有[+个体]的范畴性语义成分,后者具有[+范围]的范畴性语义成分。名词、量词重叠具有小称作用,有时具有可爱、亲昵的色彩,重叠可以分别加“子”尾和“儿”尾,形成“××子”、“××儿”两式,二者具有词义色彩上的区别。②兰州方言亲属称谓的名词,属于男性系列的一般不能重叠,属于女性的大多要重叠。兰州方言表牲畜名称的名词中只有“驴、狗”两词可以重叠。1.0 名词的重叠。兰州方言的一部分名词可以重叠,例如:刀刀 洞洞(小窟窿) 豆豆 柜柜 板板 底底 垫垫 套套 本本 绳绳 刷刷 尖尖 顶顶 带带 纸纸 门门 棍棍 核核 圈圈 盖盖 铲铲 碗碗 匣匣(小盒子) 勺勺 台台(小台阶) 筐筐 盆盆 桶桶 缸缸(小茶缸之类) 帽帽 网网 罐罐 旗旗 巷巷 碟碟 蓝蓝 杆杆 锤锤 缝缝(小缝儿) 帐帐(小帐子) 袋袋 抽抽(衣服上的口袋、小布袋) 甲甲(背心儿) 蛋蛋 皮皮 格格 坎坎 盒盒这些可以重叠的名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1 这些重叠形式的名词均可以量词“个”论记,如:“一个刀刀、两个刷刷、三个铲铲、四个缸缸”等,余类推。可以重叠的名词有一个共同的范畴性愈义成分(1),它们都表示个体,记作[+个体]。1.2 名词重叠后具有小称作用。所以一些所指不可能小的名称一般不能重叠,如“*山山、*桥桥、*床床”等,除非在某种特定语境中(如“床”指玩具床时),尽管这些名词在兰州方言里也以量词“个”论记。名词重叠后前加修饰语“尕”(小)是最常见而顺畅的,如“尕刀刀、尕洞洞、尕豆豆、尕柜柜“等。1.3 与小称作用相关,名词重叠后具有可爱、亲昵色彩的倾向。可爱、亲昵色彩的确立往往受到说话人心理选择的制约,比如:当“颗颗”指脸上的小暗疮、“皮皮”指脱下来的小皮屑、“疤疤”指小疮疤时人们一般不会把它们视为可爱、亲昵之物。所以小称作用并非一定同时伴随着可爱、亲昵的色彩。1.4 名词重叠后可以分别加“子”尾和“儿”尾,形成“××子”、“××儿”两式。但两式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关键在“子”和“儿”的区别上,词尾“子”往往具有中性色彩,有时也体现贬义色彩;词尾“儿”则具有褒义色彩的倾向。“××子”由于有了具有中性色彩的“子”尾,所以使得“××”部分原来可能具有的可爱、亲昵的色彩减弱了,甚至被抽取了出来,只剩下了小称的作用的部分,所以“柜柜子、板板子、底底子、垫垫子”等等似乎只能看作具有中性色彩同时兼具小称作用的名词。正因如此,“××子”的数量大于“××儿”。个别“××儿”不能换成“××子”,比如“手手儿”(专指婴儿的小手),就没有相应的“手手子”,因为婴儿的手总是可爱的。更多的情况则是“××子”没有相应的“××儿”,尤其是“子”体现贬义色彩的时候,例如“颗颗子”、“皮皮子”、“疤疤子”、“纸纸子”(一般指被当作垃圾的碎纸屑)、“虫虫子”(虫子)、“蛾蛾子”(蛾子)、“蝇蝇子”(苍蝇)等。顺便说一下,单音节名词或没重叠双音节名词加“子”尾“儿”味也有类似以上的区别,由于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可另文讨论。二2.0 量词的重叠。兰州方言有一部分量词可以重叠,分以下两类:A类 一缸缸茶 一碟碟菜 一桶桶水 一篮篮果子 一筐筐梨一碗碗汤 一铲铲瓜子 一勺勺饭 一罐罐油 一抽抽豆子B类 一串串葡萄 一对对手镯子 一伙伙人 一把把沙子一堆堆土 一摞摞书A类量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容器量词或叫临时量词(指从名词那里临时借用),B类量词就是所谓的集合量词。这两类量词的重叠并不象普通话那样含有“每一”或“逐一”的意思,它的作用与名词重叠的作用完全一样,首先是表小称。A类容器量词一定是在所指容器盛载的量偏小的情况下才能重叠,如果是一大筐梨、一大罐油,那么,“筐”、“罐”就不能重叠。B类集合量词也一样,如果是一大串葡萄,则“串”不能重叠;如果是一整套《汉语大词典》叠成一摞,则不能说“一摞摞”。有些集合量词似乎压根儿就不能“小视”因而没有重叠的机会,比如“群、帮”等,“一群狼”的数量在说话人看来一定不少,而“一帮人”的数量肯定要比“一伙伙人”的数量要多。量词的重叠有时也有可爱、亲昵的色彩,其后亦可跟“子”尾“儿”尾(如“一缸缸子/儿茶”、“一碟碟子/儿菜”等等),二者的区别也与前面讨论的名词重叠加“子”尾“儿”尾的情况一致,无庸赘述。附注(1)参看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2)参看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3)参看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4)参看兰大中文系语言研究小组,“兰州方言”第六章第一节,《兰州大学学报》,1963年第二期。龙果夫《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科学出版社,1958,北京。(5)兰州方言表亲属称谓名词的重叠,应属非自由语素的重叠。(6)“兄弟、弟弟、妹妹、姑舅兄弟、姑舅妹妹、两姨兄弟、两姨妹妹”都是背称形式,面称则直呼其名或唤乳名。“姑舅哥、姑舅姐姐、两姨哥、两姨姐姐”也是背称,面称只用“哥、姐姐”。(7)舅父和舅母两词在兰州话里分别称作“阿舅”和“舅母”,这种称谓形式似与兰州话整个亲属称谓系统不相匹配,这是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文轩先生的看法,我赞同这个看法。兰州话称谓系统中只有“阿舅”这个词是有词头“阿”的。这使我想起了“阿姨”一词,兰州话里的阿姨并不是对与母亲同辈的女性的称谓,而是专指幼儿园的阿姨,是一个“外来词”,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在兰州用这个词的时候感觉很“洋气”(按六、七十年代兰州人管普通话叫“洋话”)。与母亲同辈的女性兰州人仍称之为“姨姨”,而且必须重叠。至于“舅母”则与普通话的说法一样,所以“阿舅”和“舅母”的来源还需进一步研究,我们不排除这两个词是“外来词”。主要参考文献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马庆株(1998):《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李炜,男,1960年出生于兰州市,现为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1982-1985年在兰州大学攻读现代汉语硕士研究生,师从黄伯荣先生,1985年起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在《中国语文》、《中国语文天地》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1999年师从唐钰明先生攻读汉语史博士研究生。
兰州方言
伏上落着两个巧儿,公的佛:泥往过挪依哈,母地佛:乃不晨,再挪就跌着沟里起老,公的佛:多大地事啥,目就我把你抱上。母巧儿红着脸佛:哈怂!
译:树上落着两个鸟儿,公的说:你往边上挪一点撒。母的说:挪不了,再挪就掉到沟里了。公的说:多大的事撒(有什么大不了的)?那就我把你抱柱。母鸟儿红着脸说:坏蛋。
笑话:
1一人在发呆,另一人看见了,问道:“泥思想傻着呢?”(你想啥呢?)另一人答道:“窝傻都摸想着!”(我啥都没想)
一人问另一人:“做各天泥抓去了?”(昨天你干什么去了?)另一人答道:“窝和窝们一搭理的瓦光阴去了。”(我和我们一起的去挣钱了)
2一人向另一人说到:“今个凿上窝让贼瓦子摸去了一个达,倒妹着佛不称。”(今天早上我让小偷偷去了一百元钱,倒霉得没法说)
3 一人向另一人说到:“窝地马子希么沙了的。”(我的对象非常漂亮)另一个人说:“驾看把泥饶的些。”(看把你美的)
4一个人想让另一个人走:“架把泥的必子醒了浪去啥。”(快把你的鼻子擤了走吧)。另一个人不高兴了:“泥再日延,窝以绝把泥踏思去啥。”(你再讨厌,我一脚踩死你)
5一个人求另一个人办事,另一个人答应到:“多打地史情啥,摸吻替。”(多大的事呀,没问题)......
<一>
伏上落着两个巧儿,公的佛:泥往过挪依哈,母地佛:乃不晨,再挪就跌着沟里起老,公的佛:多大地事啥,目就我把你抱上。母巧儿红着脸佛:哈怂!
译:树上落着两个鸟儿,公的说:你往边上挪一点撒。母的说:挪不了,再挪就掉到沟里了。公的说:多大的事撒(有什么大不了的)?那就我把你抱柱。母鸟儿红着脸说:坏蛋!
<二>
兰州方言:一个巧儿喜嘛 男女男 地趱到老。
注:男女男其实是一个字,是一个兰州方言里特有的字,因为无法打出来,只好这样写了
译: 一只鸟儿高兴的飞走了。
一天一只熊猫把饲养员给袭击了,其他饲养员就纳闷了,这熊猫是咋了.有个人说没关系我能组好呢?
于是,他那拿一盒黑兰州过去了,那熊猫看了一眼.又摆出打打人架势,又换了一盒吉祥,这次熊猫的态度有点好转,但还是没有要,最后拿出一和中华......
拿到那熊猫面前了,那熊猫好像是通了人性一般,摸了摸饲养员的头,好像兄弟这下就对了吗.你也不想想,我咋说也算个国宝呢吗?
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本世纪中国和世界发生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变化:
1 牛肉面位居中华五大发明之首,其余四个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及火药。
2 牛肉面的制作列入9年义务制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大学开设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全面牛肉面制作课程。牛肉面的历史研究被称为‘牛学’,其权威机构中国牛学研究所设在兰州永昌路马子禄旧址。某人因为在权威杂志 JOURNAL OF BEEF NOODLES上发表了一篇了名为 ‘我怎样在3小时内吃了3碗牛肉面’的论文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的所有奖项,被哈佛大学聘为终生教授。
3 回族老人马保子超越爱因斯坦及牛顿,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其牛肉面的配方公式同E=MC2并称上世纪两个最天才和神秘的发现。马保子的雕像矗立在tian~an-door广场最显著的位置。毛主席纪念馆的旁边加建 ‘马保子纪念馆’供大家瞻仰。
4 著名歌星董小华(注:董文华的女儿)演唱的‘那碗牛肉面的故事’达到了当年她母亲那首‘那个春天的故事’一样的轰动效果。本世纪初,著名演艺明星刘德华在兰州之行后非要改名为牛德华,从此迎来了演艺事业的第二个春天。同年,新加坡创作歌手阿牛大红。
5 在中国第一次全民公投中,兰州因为对牛肉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选为中国的新首都。同时世界各国强烈要求将零时区设为兰州时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荣幸的参加了修改时间的仪式。不幸的是,在其后在马子禄举行的欢祝酒会上因为过分的激动,连吃了10碗加肉,被送医院抢救。
6 世界各地狂热的牛肉面FANS在本世纪初开始成立 ‘牛肉面教’,短短的十年间已和基督教,伊斯兰教成鼎足之势(虽然牛肉面教和伊斯兰教有较深的渊源)。其美国区主教,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去世的时候最遗憾的是没有能到牛肉面的圣地兰州朝拜,并一再嘱咐其子小小布什一定要代他完成这个心愿。
7 微软总裁在2018年吃了第一次牛肉面了,毅然决然的将拳头产品WINDOWS XP改名为NOODLES XP,并内置了中科院院士××同志的牛肉面制作模拟程序-NRM simulation V.2.0。奇怪的是,美国高院并没有动用 ‘反托拉斯法’控告微软的搭配销售。NOODLES XP一上市直接脱销,但随后全球各大BBS上最热门的帖子变成了-‘怎样从NRM simulation 里安全的删除NOODLES XP。
8 兰州话因为在点餐是的独特效果而成为世界上最风行的语言。兰州话更以其精练,诙谐的特点被制定为联合国的唯一指定语言。世界上出现了不少兰州话的变体,有 ‘英兰腔’、‘法兰腔’、 ‘西兰腔’种种。JUE 这个词应为其广泛的使用环境和表达能力成为了全世界最POPULAR的词汇。JUE 仅排在MAMA之后成为新生儿最先学会的词汇。年轻父母见面第一句话是:‘你家小孩会说JUE了吗?’--否定的回答一般是:JUE嘎,还不会!另据CNN报道,格林斯潘100岁的高龄还坚持学习兰州话,并在其100岁生日那天成功的攻克了兰州话的难点--解放军叔叔在树底下看书。
9 联合国于2025年通过第2098号决议-以每万人一家牛肉面馆的密度在全球推广牛肉面。劳斯莱斯总裁闻讯召开董事会议决定无偿不限量的提供其最新的型号-金天使作为外卖用车。F1著名车手舒牛赫(注:舒马赫的儿子)激动的送出了第一份外卖,并当场决定放弃其F1赛手的生涯,到兰州萨达姆牛肉面馆做一个普通的外卖员工,以便天天可以吃到最正宗的牛肉面。波音总裁显然被劳斯莱斯的决策激怒了,第二天就决定无偿提供100驾波音999宽体客机,供向爱斯基摩人送外卖之用。(注:萨达姆因为恰好和兰州某品牌牛肉面馆重名,迫于美国民众的强烈要求,布什总统于2005年将其无罪释放。萨达姆随后取得了兰州方面的连锁经营权,在美国努力的发展了1000多家分店)
10 世界著名快餐连锁机构肯德鸡在本世纪中叶做出了惊人决定--将其名称改为肯德牛,并放弃所有的产品,改做牛肉面和兰州的小吃。一年过后,麦当劳几乎破产,最后*卖浆水才勉强熬过难关。此决策作为MBA的经典营销案例,被列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兰州大学韭叶商学院的保留案例。本世纪末,美国老年人教育年轻人常用的一句话是:‘那时候苦啊,没有牛肉面,只有啃汉堡,嚼薯条 ...’。
11 虽然各国go-vern-ment已经将911,999,119等等报警号码改成了牛肉面的外卖专线,但仍然满足不了广大牛肉面FANS的点餐要求。AT&T于 2031年做出了公司发展史上最成功的决策:在其安装的每部电话上增设一个牛头形状的按钮,直接连通社区内最近的牛肉面馆。其后BT等大电信公司纷纷效仿,并推出旧款机免费换新款机的活动,收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中国移动更是推出了‘牛肉面集团呼叫’的功能,集团内用户播打电话免费,供大众及时交流吃牛肉面的心得体会。
12 数万美国人于2028年9月11号乘NOTANIC号来兰州朝圣,在北太平洋不幸沉船遇难,酿成了本世纪最大的悲剧。十年以后好莱坞将此段惨痛的经历拍成影片,全球票房愈1000亿人民币,囊括当年奥斯卡和嘎那全部的奖项。男女主角可歌可泣的动人爱情故事打动了全球无数男女老少的心。男主角临死前和女主角漂流在海上的对白更成为本世纪最催人泪下的电影场景:
男:(shivering voice) 你不会死!答应我,你要好好的活下去!
女: (crying voice) 不,我们都不会死!我们要一起吃马子禄的面,杜维成的灰豆子,再回首的酿皮子还有黄庙的烤羊肉,还有很多很多!
男:(trying to smile) 我挺不到那时候了,你去,记得给我也要上一碗,那样就像我还在你身边一样....
女: (desperately) 不!
这时男主角把自己的救生衣脱下来也绑在女主角的身上,并用尽全身最后的一点力气把她推开
女:不,你回来!
男主角微笑着往下沉,女主角伸出手想拉他回来。这时男主角用英兰腔喊了一句让人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一句话:
男:记的给我要个二细,多放些辣子!!加.....
男主角话没能说完就沉没了,背景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女主角眼里泛着泪光
女:我知道了...二细,多放些辣子。油饼子烤酥些。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全球的影迷都在猜测男主角到底要加什么-有人说是加肉,有人说是加个蛋,还有人说是加些萝卜。也许只有他女朋友知道,我们不得而知。本片的导演也没有给出答案。
一个兰州人参加泼水节,忽然大骂:肥泼地?肥泼地?曾门这么贱沙?导游告诉他泼水是祝福你。兰州人说:你不老胡佛,日他哥地,只个哈孙泼的是开非!
一次在去往兰州的车上看到一组兰州方言的笑话小品,十分搞笑,以下是我复述其中的一个。
——老乡,尼(你)喂猪儿尼玛?
——啊,我喂猪儿尼。
——你格(给)猪儿喂的萨沙?
——我格(给)猪儿喂的麸子咯,才(菜)叶子咯是撒。
——现在撒都要注意营养尼,你给猪儿喂的折些能有硬杨(营养)吗?我是硬杨(营养)协会的,罚款一波愿(100元)。
——老乡,尼(你)喂猪儿尼玛?
——啊,我喂猪儿尼。
——你格(给)猪儿喂的萨沙?
——我格猪儿喂的山珍孩为(海味)、蜂蜜鸡蛋。
——啊哟,我们国家好多人温饱都米(没)有解决,你格猪儿喂的折些东西?我是勤俭节约办公室的,罚款一波愿(100元)。
——老乡,尼(你)喂猪儿尼玛?
——啊,我喂猪儿尼。
——你格(给)猪儿喂的萨沙?
——我格猪儿是撒没喂着。
——那尼(你)要把猪儿饿死尼玛?我们是动物保护协会的·····
——哦哟,我格你佛吧,我每天格猪儿两块钱,把想吃撒,把就嘎家买气老。
——····
中国兰州神秘消失,美国白宫极为震动,派出千万特工赶赴兰州!(笑话)
北京时间11月25晚,美国白宫灯火通明,所有情报人员,彻夜未眠,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就在3天前美国发现,在其卫星地图上找不到中国的兰州,兰州消失了,兰州是中国的经济城市,更是重要的军事重地,兰州突然消失了,这还了得?????这令美国全国上下极为震惊,难道中国又发明了什么新的科学技术,可以把整个城市都隐藏起来,如果这是真的,对美国的威胁就大了,美国连夜派出中央情报局人员,赶赴兰州调查原因,又联系一切在中国从事情报的特务人员,连续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原因,而且中国领导层也没什么特别反映,美国方面非常沮丧,准备撤回在兰州的情报人员,
就在情报人员离开兰州的时候,一位研究中国的专家,买了一份当地26号早上的兰州日报,准备路上浏览,打开报纸一看,头版头条赫然写道:兰州雾锁全城污染创全国之最污染指数达500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几天来美国上上下下都解决的问题,一份小小的兰州日报就搞定了!!
靠,该死的500字!!
附上YAHOO新闻: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显示,11月26日,兰州市空气质量污染为五级重污染,污染指数为500,位列84个监测城市首位,创下今冬以来最高,比排名第二的乌鲁木齐市191的污染指数,整整高出309。气象专家说,中、重度污染天气(4级、5级)会造成空气对流不畅,污染物很难扩散,市民遇到这样的天气应尽可能避免户外活动。要早晚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还应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佛是一个兰州人娶老一个俄罗斯媳妇,媳妇生老四个娃娃。之个人一想,我之个娃娃名
字要起好泥,既要有我们兰州特色,又要有俄罗斯风味,哎!对老。老大就叫“组啥里
莎”,老二叫“价算老莎”,老三叫“价浪期莎”。
一个兰州人进牛肉面馆喊到:老板来个尕碗,面多些,汤多些,萝卜多些,蒜苗多
些,辣子也多些,老板佛到:你哥滴个求,你他妈滴就不能要个大碗吗 ?
苍蝇掉进了酒杯里,
北京人:呸,真他妈的恶心倒了.
广东人:哇,亚基昌蝇,有营养拉,喝掉!
上海人:抓起苍蝇,依把阿拉的酒吐出来!
兰州人:炸手,费输费瓦倒!
一天 老师让小明用“恳求”造句
小明想老一会 说:“我妈煮了一锅排骨 我爸那啃球不动~~~~~”
。。。。。。。。。。。。。。。。。。。。。。。。。。。。
兰州为何非历史文化名城?距京城1400km却飘着京兰味普通话
本期导读主题词:甘肃、西北部、省会、黄河、多元文化
对于兰州,我情有独钟。
每年至少三次抵达兰州,是纯玩的那种,甚至是为了吃一顿老马家的“ 手抓 ”;甚至是某一个傍晚站在白塔山之巅,安静的看着脚下的黄河从兰州穿城而过,看夕阳慢慢落过五泉山洒下金子般的余晖和黄河水融为一体;甚至就是为了一座兰州城而来。
初识兰州。
1996年8月,正是单位新员工报到的月份,有个兰州交大毕业的大学生是兰州的“土著”学生,报到的那一天,让我很惊讶这个身高1.8米的小伙子竟然操着一口很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最初对于兰州的第一印象。
2003年9月我正式走进兰州城。
参加兰州铁路局半年度的宝兰铁路项目的专业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利用工作之便踏上了兰州。济南到兰州的直线距离在1300KM,山航在历经2个多小时的航空之旅之后,安全着陆抵达甘肃,直达中川机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飞机场离着兰州城那叫做“ 远 ”那,后来看到网上有人吐槽发布信息,说兰州的中川机场在中国是机场与城市之间距离最远的距离69KM,这有点夸大其词,其实,要说机场与城市距离最远的中川机场不是国内第一,昌都邦达机场距昌都镇136公里,是国内离中心城市最远的民用机场。
兰州城给我的第一质感印象,就是一座城市像一个搭设的大型舞台剧,立体感和画面感特有感染力。兰州的城貌是两山夹一沟,东西坐向的城市脉络很清晰,兰州西站到兰州东岗镇是17KM.城市南北是光秃秃的山脉,最近几年的植被好一些了,远远能看到山上有绿色的植被,而这城中间的沟就是兰州城的中心区域,还有一条宽200--400米宽的黄河流经兰州城,在走过中国众多城市之后,除了山城重庆给你立体、错综之感之外,兰州城貌也是自带画面冲击力。
兰州这座城自带神秘的面纱,不仅仅是丝绸之路的要塞之路,更是因为她的遥远,甚至远的不可及,远的车马劳顿,远的自由散漫,更因为她是中国西北部的省会城市,在中国版图的位置是腹地中心,所以,我们对于兰州,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西下兰州多次,一家之言总结兰州印象有五个突出:
一、满城尽带黄金甲之黄河文化的渗透,已经穿透整个城市。
谈到兰州,与之相提并论就是黄河,中国唯一将黄河揽入怀抱的城市就是兰州。这一点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兰州城建有着自己的大手笔,是相当的了不起,在黄河下游年年决口泛滥的背景下,黄河唯独流经兰州区域,是如此的温柔,河西走廊的西凉、大凉等段位的文化,也带动了兰州后期文化触摸和发展的灵感之源。如果单纯黄河文化,其实不属于兰州城,准确的说是兰州这座城将黄河文化发扬和传承的更纯粹更彻底。
二、坐标西北,距京城1400KM,满城竟然飘着 京兰 味的普通话。
很多朋友来到兰州之后,感觉很诧异,这座西部城市,竟然好多人都操着一口京兰味的普通话,可是兰州与北京相隔1400公里,一句普通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想着有一首颂歌一心向着北京的深层意义。
普通话的背后折射着什么道理?江浙一带、川话、闽南话都有自己的韵味和特色,外人很难听懂,似乎那里的人也不去顾忌外地人听不懂自己的家乡话一样,而兰州却担心自己带有浓郁鼻音的西北话,外地人听不懂,所以,满口操着京兰味的普通话,也说明兰州人非常在意外来的文化和流行的东西。
本质上来说,兰州是个移民城市,所以正常建城的 历史 不长,更谈不上 历史 文化名城了。尤其是抗战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到改开这一段时间线来说,可以说汇聚了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虽然兰州本地也是有方言的,但是毕竟本地人口数量有限,混杂起来大家自然是用普通话交流更为方便了。近年兰州的人口补充也以甘肃各地为主,甘肃各地的方言也是差异极大,自然更容易用普通话交流。
再加上2000年之后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活动,部分人刻意的也不教自己的孩子说兰州方言,孩子们也部分认为兰州方言太土,也不愿意主动学习,自然慢慢的说兰州话的人会越来越少。笔者个人是不太认可推广普通话就要完全摒弃方言这种做法的,况且甘肃地区“甘普”腔调很重,最后新一代的年轻人不但不会说自己的乡音,连普通话的标准音都一塌糊涂,至于对错不再去纠结。笔者感觉没有方言的城市多多少少会让人感到一丝的惆怅,比如甘肃白银,嘉峪关这种完全的移民城市。自带一些方言似乎更亲切。
其实不是这样的题主,比如你不能说东北人说话听起来像怪怪的普通话所以就说东北没有方言吧,这是一个道理,当我们去祖国西北部地区溜达的时候就会发现 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这些地方一般人说的普通话总会带着相似的口音,是因为这一片地区都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官话” ,但是你仔细听又会发现 每个地方会有细微差别,而兰州又属于“兰银官话”,就是我们所说的“京兰腔”,京就代表官话也就是普通话,兰代表本土发音, 而不同区的兰州话也不同,以兰州城关区为首的市区就官方详细分为“金城片”,金城就是兰州古称, 真正老一辈人们说的本土老兰州话大部分的单词年轻人是听不懂的(老电影龙门客栈中剁肉的小伙计说的是纯正兰州话,不过大多数兰州的年轻人也听不懂) ,现在的年轻人只会说京兰腔,但是每个地区还有不同,比如说兰州市区里的人用兰州话说“皋兰”这个词读作gao(三声)lan(四声),而皋兰县地区的人会读作gao(一声)lan(四声),还有很多的名词:莎莎(美女)、佛佛(勺子)、月氏(钥匙)、窝索(垃圾)、片干传(聊天)等等词汇, 还有相当一部分词是拼音无法拼出的(大家可以都找一找自己家乡有哪些话是拼音拼不出的) ,你要知道, 在先秦时期,全国的官话是陕西话,全国一口的肉夹馍味,过了陕西再往西北的汉族语言就只有“兰银官话”了,除了说兰银官话的汉人外就只有各少数民族的语言了(就属于关外了) ,你应该自豪于你的 祖先将汉族语言带到了西北各地 ,各地都有你先祖的足迹。
三、出门出租车难打,其深层的原因让人诧异。
现在,在兰州提起打车难,几乎人人都会赞同道:“确实是件难事。”站在街头,各色的出租车从你眼前疾驰而过。但当你举起手打车时,却发现从你眼前路过的车却没有一辆空车。仿佛曾经还只是周末和上下班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现在已经没有了时间的界限,几乎什么时候打车都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
兰州市民讲述,每个时段 每个城市打车都很难,而兰州尤为突出。住在东岗的任先生要到中山桥去带一帮外地的朋友游玩,时间定在晚上5点在铁桥见面,任先生提前请假四十分钟打车去往铁路桥,结果路上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程,迟到半个小时。分析原因是东城到西城正好是地铁施工阶段,路窄车多,又赶上下班的高峰期。让一帮外地的朋友眼巴巴的在桥头等了将近40分钟。
兰州市民喜欢出门打车,不仅潇洒更是源于能节省时间,这也得与兰州人的消费观念有关,我记得一位哈尔滨的朋友戏谑东北人,自己家里有10万元的存款,他能敢买20万的车,不怕贷款。我不知道兰州人有没有这样的消费理念,有钱没钱不说,但的有面儿(京腔)。
有交通专家分析兰州打车难的深层原因:3种原因造成打车难。
第一,兰州是一个综合性和包容性以及外地人比较多的城市,乘客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是造成打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相关数据显示,兰州市现在出租车的总量保持在6000余辆,而近几年以来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打车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尤其是今年汽油涨价、尾号限行等原因使得私家车出行的数量较之减少,而这些人反而分流涌向了打车流,因此打车的人明显增多。
第二,城市交通的拥堵使出租车的送客效率下降,出租车运转速度下降。
就如同文中上述一般,出租车司机载了客人因为堵车送不出去,也很着急。如果按照一个白班司机每天运营10小时来算,每小时按照平均8分钟的堵车时间来计算,10小时就会拥堵80分钟,那一个白班司机运送客人的时间就减少了1小时20分钟,而这些时间足够一个司机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从西站到东岗跑一个来回。而如果再遇上堵车的情况严重,那司机运送的时间就不止减少了这么多。
第三,出租车实际的运力有折扣
虽说兰州的出租车如今暴增到9000辆之多,但是有一段时期兰州限号使得出行的出租车也就只有4000多辆能在主城区运行。而我们都知道,现在兰州市的出租车都是靠加天然气运行的,出租车的钢瓶储气量多为15升,加气一次可行驶120公里左右。但是现在加气的车辆过多,每天加气都要排队,这在无形之中又减少了出租车的运营时间。如今的兰州城出租车打车是不是很方便,当地的市民最为清楚。
四、说兰州城没有自己的文化,兰州人笑了,牛肉面、读者杂志、黄河不是文化吗?其实,兰州城属于移民城市所以流动性也很强,造成了兰州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但文化多元
兰州是座移民城市,解放初期,短短十年时间人口增加六十多万,除去自然增长,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移民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甘肃 历史 上,移民最早当数商周时期从东部迁移到渭水河谷的秦人,秦王朝为斥逐匈奴,在黄河沿线设县防守,其中就有榆中县。从那时开始,一次次移民在陇原落地生根。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帝国开辟河西四郡铺平道路。兰州西的这个令居塞就在今兰州西固。史书里的记载是:“金城(今兰州)、河南并南山(即祁连山)至盐泽(即罗布泊),空无匈奴。”这是金城的名字第一次在中国 历史 中出现。
公元前120年,关东大水,汉王朝命令迁徙关东贫民70余万口充实陇西、北地、西河、上郡等地。《汉书 · 食货志》记载:汉王朝还命令在“上郡、朔方、西河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这是兰州(金城)在史籍中出现后,汉王朝首次向这一带的移民。
公元前61年春,因今张掖地区地质肥美,遭羌人不断扰境,汉宣帝决定派兵平羌,老将赵充国担此重任,直至公元前60年,羌人军队被汉军消灭至不足万人,归降汉朝的羌人也已达3万多人。因此,汉宣帝在金城设属国安置投降的羌人。班固《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载:“夏五月,西羌降服,斩其首恶大豪杨玉、 酋非首级。设置金城属国以安置降羌。”这也算外来人口之一了。
洪武五年,明代大移民开始,有动员一般民众迁移的;有犯罪后充军的;有跟随军队调动的。对兰州而言,还有一种就是随肃王就蕃的官员、护卫、仆役等,人数达五万之众。明朝当时迁移人口的目的是实边,也就是提高当地的人口密度。
有文献记载说:“明之初,兰人自江南迁徒而来者十居八九……”明洪武元年,有多少江南人士迁移来到西北,已经无从统计了。但毫无疑问,迁移的路非常艰辛而漫长。
千百年来,无数外来人口早已融入陇原大地,无论来自何地,身上早已没有当时的气息,取而代之的是西北大山大水养育出的豪爽大气。是不是外来迁徙人口,怕是只有自家的族谱才有记载,但那有什么关系,只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走到哪里都是一家人。
而现在的兰州你如果喷兰州城市没有文化,兰州绝对不答应,因为他们感觉有黄河文化,有牛肉面的 美食 文化遍布全国,有一本享誉全国的读者杂志,这些不是文化吗?这些不是传统文化,仅仅是浮在黄河水面上的泡沫,说不定哪一天也消失了,唯独黄河的水是真的。
五、一座浮在黄河水面的城市,跟人口流动一样鲜明。黄河文化只属于兰州城吗?
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她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过蕴藏深厚的黄土高原,以其本身的活力,创造了一望无际的九曲黄河壮观场景。这条川流不息的大河两岸,孕育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原始文化,进而迸发出灿烂多彩的人类文明。尔今回想,当初正是这样一种心灵上的感受,促使我虽然身陷敌人的囚牢,却含有然向往着那黄土高原上正在兴起的民族希望。
兰州一直走在发扬和广大黄河文化的路上,著名的黄河母亲的雕塑,让兰州黄河文化更是浮于世界。黄河每每流经的城市,都在打着黄河文化的牌,如果单纯说黄河文化只归属于兰州,显然是不妥的。
而兰州与黄河之间的关系,唯独兰州是将黄河穿城而过。成为一道城市与自然的景观,无与伦比。
六、兰州很在意别人评判的目光,不属于 历史 文化名城也是有原因的
兰州,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特别在意别人眼光的城市。总是担心自己落后,总是担心自己的青山不绿水。你从机场赶到兰州城,一路上的干旱和荒芜,你会感受到兰州这座城对于干旱的排斥,对于青山的渴望。美好的愿望总能实现,现在不仅是兰州城内植被绿意葱葱,经过治沙改进的兰州周边,也是有了很大的改观。
不属于 历史 文化名城,也是有深层的原因的。
翻阅 历史 ,兰州在清朝中期之前一直都不是个重要的城市,算是中原王朝的边缘地区,文化沉淀较少。建国后,特别是文革中对原有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使得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申请 历史 文化名城。兰州的文化底蕴不足。最重要的是兰州城是后来开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从古至今都是一座城市。在以前它不属于城市范畴。
七、兰州未来需要重塑再来
以兰州为坐标中心,按照国家实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兰渝铁路、兰成铁路、兰新二线、天平铁路、兰合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兰惠增建二线等铁路建设完成后,将形成以兰州为坐标、高效畅通、四通八达的以客货通道为主骨架的铁路网。
我们期待将来的兰州除了 历史 名城、丝绸之路重镇、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的头衔在承东启西、连南结北的特殊经济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愿兰州的明天更辉煌,兰州人民欢迎您!
上一篇:阅读的议论文题目
下一篇:简历里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