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蛋化石研究论文
鸟蛋化石研究论文
鸟类演化的成功与其独有的生殖孵育系统密不可分。3月2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邹晶梅、巴约勒团队在英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报道了世界范围内首个腹腔内含有蛋壳的灭绝鸟类——反鸟类化石,为研究古鸟类的生殖繁育提供了新的信息,进而为探知早期鸟类的演化历程提供了新的证据。
该标本发现于中国甘肃玉门市,距今1.1亿年的早白垩世下沟组的湖相沉积物中,是一个全新的属种,被命名为施氏慈母鸟(Avimaia schweitzerae)。标本保存在扁平的页岩内,头部虽然残缺,但是体腔内基本成型的蛋壳(包括表层膜、角质层等)却被罕见地保存至今。
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蛋壳异常纤薄,呈现了双层的病态结构(这也是首次在反鸟蛋化石中发现双壳),研究人员据此推测这只雌鸟在产卵时出现了现生爬行类所常见的“挟蛋症”,即鸟蛋未能及时产出从而长时间停留在体腔内。部分现生鸟类在处于生存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或者由于营养缺乏等原因,会出现这种症状,在一些现生的龟类动物中,甚至一些蜥脚类恐龙的化石中,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
研究还发现,蛋壳最外层的蛋皮膜由小球粒状的矿物质构成,这种致密的球形矿物颗粒组成的蛋膜,常出现在将鸟巢筑在靠近潮湿环境中的现生鸟类中(如鹌鹑、鸭子、火烈鸟等),这种结构可以隔绝潮湿空气,从而避免相应的感染问题,这与反鸟类就地筑巢部分掩埋蛋的习性较为一致,而球形矿物颗粒保护层的存在可能代表一种较为原始的鸟蛋形态。
此外,在本件标本的腿骨碎片中,还发现了疑似髓质骨。髓质骨是雌性鸟类在产卵的时候,为蛋提供钙源而多形成于长骨空腔中。然而,大部分前人报道的“髓质骨”有待商榷,很多实际上是由病理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而这件标本罕见地具有卵和髓质骨两个确凿的鉴定性别证据,从而有利于研究者鉴定古鸟类的性别,并进一步探究原始鸟类的性别二态性特征。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项目以及中科院先导项目的资助。
图1 施氏慈母鸟正型标本照片(Alida Bailleul供图)
图2 施氏慈母鸟复原图(Alida Bailleul供图)
鸟蛋化石
可能不是化石,如岩浆岩,砾石等。蛋化石会变形,通常根据地质沉积粉碎,之蛋壳破裂线,缝隙等的表面上。
即使真正的化石,一般没有特殊考古价值,它是毫无价值的。
你必须知道你的鸡蛋是不是化石,什么鸟卵化石的第一件事。找人鉴定一下,如果是已经灭绝的鸟卵,一个项目填补了具有价值的差距 - 但这个概率是非常小的。
到当地的文化机构,那里有专业的评估人员,而且比较不可靠的。
化石研究发现,5万年前澳洲大陆的人类,吃的是2米高的牛顿鸟的蛋
化石研究发现,第一批登上澳洲大陆的人类,吃的是2米高巨鸟的蛋
剑桥大学和都灵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从澳大利亚沙漠中发现的史前蛋壳碎片中提取的蛋白质证实,最早登上该大陆的人类,食用过一种在47000多年前灭绝的鸟类的蛋,这种鸟类像鸵鸟一样不会飞,它们的身高有2米。
来自剑桥大学考古学系的马修·柯林斯教授(Matthew Collins)说:“时间、温度和化石的化学性质都决定了我们能收集到多少信息。蛋壳是由矿物晶体构成,可以紧紧锁定某些蛋白质,将这些生物数据保存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可能长达数百万年。”
根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结果,这些古老的蛋来自牛顿巨鸟(学名Genyornis newtoni),那是一种不会飞的巨鸟,有着巨型的喙,翅膀很小,腿部很发达,5万年前成群结队地在史前澳洲大陆上游荡。
化石记录显示,牛顿巨鸟的身高超过两米,体重在220-240公斤之间,生下的蛋的重量有3斤重一个!(拿来煎荷包蛋的话,可能比雨伞还大……)此前的一项研究将700多块牛顿巨鸟的蛋壳进行年代测定,发现气候变化不是它们灭绝的原因,人类的到来可能为其灭绝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人类最早到达澳洲大陆的时间是大约65000年前,之前未被证实的牛顿巨鸟物种的烧焦蛋壳都可以追溯到大约5万至5.5万年前,也就是牛顿巨鸟灭绝不久之前,那时人类已经遍布了整个大陆。
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吉福德·米勒教授(Gifford Miller)说:“虽然考古记录中没有牛顿巨鸟被屠宰的证据,然而,在整个大陆的不同地方发现了具有与人类活动一致的独特燃烧模式的蛋壳碎片。”
这意味着第一批人类不一定会猎杀这些巨大的鸟类,但他们会经常袭击鸟巢,偷走它们的巨大蛋作为食物,当时的人类对鸟蛋的过度夺取很可能是导致牛顿巨鸟灭绝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运动网站毕业论文
下一篇:微型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