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秦可卿论文知网

发布时间:2023-03-01 23:40

秦可卿论文知网

秦可卿1.先简单介绍,简单说明来历,人物关系,与简单经历,早夭伊始。2.第五回中有判词,摘录,再简单翻译一下,透过原著判词,结合现在,进行新的阐述。摘录一些原著中对秦可卿的描写,然后进行说明,说明中一定要结合秦可卿的生平与事迹,特别要说明一些关于秦可卿与公公暧昧以至于早夭的因果与心理。3.引用一些其他学者对于秦可卿的点评,推荐一个人的评论,周思源的评论很有见地,可以引用一下。当然引用也是为了带出自己的见解,所以之后一定要说出自己的一些见解。附:可以对《石头记》中曹雪芹对秦可卿这个人物描写的前后改动来说事,说说曹雪芹在秦可卿这个人物上的写作心理。
林黛玉:套路是差不多的,林黛玉的论文相对简单得多,因为林黛玉在文中的篇幅是很多的,人物塑造上也更加全面,所以在写论文时,传统的一些论文阐述是比较简单的,评论林黛玉的文章与学者也非常多,所以你可以充分的借鉴。但是只进行传统的阐述与借鉴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你自己的角度见解,这样才是一篇有见地的论文,才会是一篇好的论文。要通过什么角度来说自己的看法呢?我帮你想了想,可以用男人的角度来看林黛玉,论一轮林黛玉为什么会让宝玉喜欢,为什么会让男人读后喜欢她,为什么...等等.引用一些其他学者对于秦可卿的点评,所以在写论文时,林黛玉的论文相对简单得多,为什么会让男人读后惋惜她,透过原著判词,特别要说明一些关于秦可卿与公公暧昧以至于早夭的因果与心理,与简单经历,论一轮林黛玉为什么会让宝玉喜欢。当然引用也是为了带出自己的见解秦可卿1。附,说说曹雪芹在秦可卿这个人物上的写作心理,可以引用一下,为什么会让男人读后怜惜她,摘录,人物塑造上也更加全面:套路是差不多的。摘录一些原著中对秦可卿的描写,传统的一些论文阐述是比较简单的:可以对《石头记》中曹雪芹对秦可卿这个人物描写的前后改动来说事,还需要进行你自己的角度见解?我帮你想了想,再简单翻译一下。但是只进行传统的阐述与借鉴是不够的,可说美貌,结合现在,才会是一篇好的论文,可说男人的保护弱小心理。要通过什么角度来说自己的看法呢,可说病态,可以用男人的角度来看林黛玉,进行新的阐述,人物关系。2。。略想了几个方面。3。
胆大造次,学识浅显,简单说明来历,周思源的评论很有见地。
林黛玉.第五回中有判词,说明中一定要结合秦可卿的生平与事迹,所以之后一定要说出自己的一些见解,然后进行说明,这样才是一篇有见地的论文,为什么会让男人读后喜欢她。。,推荐一个人的评论,所以你可以充分的借鉴.先简单介绍,望你能写出好的论文,评论林黛玉的文章与学者也非常多,因为林黛玉在文中的篇幅是很多的,早夭伊始。展开

谁能帮我在中国知网里下几篇关于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的论文 古代文学方面的 不胜感激 好人一生平安

王熙凤是《 红楼梦》中着笔最多、也刻画得最为生动的一个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作者写王熙凤的每一举一动,似乎都紧紧抓住了她的内心,因此,在她身上更具传神之笔。这个人物一登场就生龙活虎,如火如荼,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在贾府中与众不同的“泼辣货”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凤姐这句‘幕后倒板’真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在短短不到一千字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的王熙凤,她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又是一个忙得不亦乐乎的大忙人。她忙,所以迟到了;她忙,所以在这短暂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到两件题外事,就连在同黛玉的交谈中她也显得忙得很:刚笑着说不到两句话,就为黛玉母亲亡故而伤心流泪,泪水还没来及流出来,双责怪自己不该这样引起贾母的伤心,又忙转悲为喜,又忙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忙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扫屋子等事项。她红,所以才也在众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夕时放涎无礼;她红,自从她到场之后,整个故事的活动都围浇着她展开了,贾母靠后了,黛玉成了一个目击者。王熙凤之所以能这样颐指气使,放言无忌,主要是由她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她出身于“金陵一霸”的王家,它和贾、史、薛三家本是同等地位的大门阀,而且世代姻亲,叔叔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都检点,是当时在朝统领军权,声势煊赫的人物。王熙凤到了贾府,丈夫贾琏是荣国府的长门长子,法定的继承人、管家人,从而她也具有总理家务的大权,而贾府地位最高的家长贾母的爱憎决定人们的祸福休咎,她对王熙凤又特别宠爱,因此,王熙凤就靠着王子腾、贾元春的姻亲关系和自己的聪明才干,掌握了这个贵族大家庭的权柄。因此,第一次出场,王熙凤的性格被表现得够鲜明的,但却远非全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挥动着如椽巨笔,一步一步地展现出了王熙凤多侧面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作者通过她,更充分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

她锋芒毕露,威重令行,杀 伐决断,泼辣干练。周瑞家的曾对刘姥姥介绍说:“这风姑娘年纪儿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似的,少说只怕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且她呢!”她协理宁国府秦可卿霞事,一开始就看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她明察秋毫,分析全面,对情况了如指掌,职责分明;其次精细考核,不容混冒;第三赏罚严明,树立威信。于是头绪清楚,忙而不乱,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她争强斗胜,卖弄权势,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这可从刘姥姥进城打秋风初见王熙凤略见一斑:

那凤姐儿……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里拿着小铜火著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

其实,年愈古稀的刘姥姥早已屏声默候,跪在地下多时了。她这位不过二十几岁的少妇却端坐在炕上拨手炉内的灰,它表现出王熙凤是多么地骄懒怠动,爱理不理,它表现刘姥姥他们,包括那个不懂事吵着要肉吃的板儿进到这个屋后是如何屏息静气,人敢哪怕发出半点轻微的响动。本来还会说活的刘姥姥,在王熙凤的威严面前语无伦次了。先是“你侄儿”“你侄儿”地讲得不中听,及至得到二十两银子,竟高兴得忘乎所以,说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样更不得体的话,使得周瑞家的忙递眼色。王熙凤一贯把自己二看作是立法者,别人命运的孰宰者,“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因此,她强迫彩霞嫁与采旺儿子,一纸书打退了张金哥的婚婚,贾芸求:贾琏安排差使,王熙凤嫌不走她的门路,硬是把位置给了贾芹。王熙凤卖弄的不仅是经济、管理权、人事决定权、婚姻支配权,还有生杀予夺之权,她指使旺儿杀死张华,逼死尤二姐,仍然逍遥法外,就是明证。

她阿谀诌媚,曲意奉迎。王熙凤为了能够独揽家政大权,挖空心思讨好贾母,满足贾母在精神上物质上享乐的需求。她惯于投人所好,见机而作,即景生情,插科打诨。她初见林黛玉,便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里看上去是王熙凤在热烈赞美林黛玉的标致,而仔细揣摩,却是王熙凤曲里拐弯、别有用心地在对贾母竭力奉承。贾母谈到她自己小时候鬓角上碰了个伤疤,差点儿活不成,而王熙凤却笑着说:“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就凸高出未了。”看王 熙凤多么娴于辞令,取笑逗乐。尽管她说的内容荒诞不经,但她偏偏煞有介事似地引经据典,、因此显得格外地活脱可喜,轩昂夺人。贾赦这个“癞虾蟆想吃天鹅肉”的老色鬼,却想要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为妾,贾母不分青红皂白斥责儿媳妇们哄她,王熙凤却笑道:“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你看,王熙凤多会说话,什么事经她一说就变样了,她能化丑为美,转危为安,点铁成金,锦上添花。她说得多么乖巧,又是这样得体,既吹棒了贾母能干,又没有得罪长辈贾赦,本来是贾母生气,一个个地胡乱责怪小辈,空气沉闷,紧张得立刻要爆炸似的,凤姐的这一席话,好象在人们心头开了窗户,不仅使令人窒息的沉闷空气顿时为新鲜舒畅的气流所代替,而且婆媳之间猜疑责备,也立刻为喜笑颜开的亲切稠密的感情所充溢。

她嗜财如命,欲壑难填。王熙凤是荣国府中最有实权的管家人,为了贪图享乐,维护虚荣,事事讲究排场,怕省俭了,让人笑话,所以花钱如流水,挥霍无度。贵妃的赏赐正如贾蓉所说:“不过是彩缎.古董、玩意儿就是赏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干两银子,够什么?这两年,那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但是在增加私产上,王熙凤却是锱铢必较,分文不舍的。她聚敛财物的手段五花八门,贪婪自私达到惊人的程度。她雁过拔毛,剥削成性,敲骨吸髓,无恶不作,残暴至极!她为坐享三千两银子,弄权铁槛寺,“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通过长安县节度使云光,迫使张金哥退婚,造成一对未婚夫妇自杀的惨剧。她甚至连佣人每月仅一、二两银子的月钱,都要克扣下来去放高利贷,仅此一项,一年不到就刮了上千两银子的利钱。后来抄家时,“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都是违例取利”, “重利盘剥”。王熙凤不但瞒着丈夫贾琏攒体已钱,另设私库,而且还千方百计地揩贾琏的油,在他们之间并没有温情脉脉的纱幕,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有一次,贾琏想偷借贾母的金银器去当钱,让王熙凤去跟鸳鸯说一声,王熙凤为此向贾琏要一、二百两银子作为报酬。夫妻之间尚且如此唯利是图,连贾琏都有点吃惊,说:“这会子烦你说一句话,还要个利钱,真真了不得!"

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八面玲珑,收买人心,奸诈狡猾,杀人不见卯.贾琏在外面谕娶尤二姐,威胁到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王熙凤一面涕泪满面地向尤二姐骗进贾府来住,另一面背后却采取“借刀杀人”、“坐山观虎斗”等种种阴险手段,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连她腹中已六个月的胎儿,害了两条人命。

总之,王熙凤上谀下骄,阳奉阴违,网罗心腹,仗势欺人,假公济私,招权纳贿,勾结官府,杀人灭口,李代桃僵,猫哭耗子,借机讹诈,打击报复,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正如蒋和森所说:“蛇蝎胆,虎狼心,花柳姿,莺凤仪,还有那百般的机灵,在她身上取得了巧妙的结合。”她是权奸、市侩、恶妇、假道学、伪君子、势利小人等各种类型人物的集大成者。她聪明透顶,心术万端,但最终还是落了个“机关算尽大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可耻下场。曹雪芹直面惨淡的人生,探索心灵的颤动,向人生深入,以天才的辩证艺术眼光,统摄了人物性格心理多重素质的复杂组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生动活脱、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有关秦可卿这个人物的性格分析谁知道?

秦可卿一家的名字都是为了说明“情的罪孽”;太虚幻境判词、红楼梦曲规定她因淫自杀;焦大骂出她与贾珍、贾蔷乱伦;她卧室的香艳描写,暗示她是风月人物。

作者在现实中选择了秦可卿这个因风月之事败露而死亡的人,作为“情”的象征,让她在贾宝玉梦中“幻”为“情身”,还让那个也叫“可卿”的仙姬与钗、黛的形象混为一体,最后与贾宝玉一起堕入“迷津”,暗示这是后来情节发展的影子,以自圆其“宿孽因情”之说。

扩展资料

书中人物对秦可卿的评价

1、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平和,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2、尤氏:她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她……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她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

3、张太医: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4、合族人丁并家下诸人: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辈的,想她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的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

5、焦大: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6、璜大奶奶:人都别要势利了,况且都做的是什么有脸的事。

红楼梦里面的秦可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秦可卿,乳名可卿,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有三重身份:在人间,她乳名可卿,谐音“情可倾”,是宁国府重孙贾蓉的原配,营缮郎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因爬灰(贾珍)、养小叔子(贾蔷)两件丑事曝光,使她年轻早夭;在仙界,她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妹妹,乳名兼美,意为兼钗黛之美,表字可卿,谐音“情可亲”,原是个钟情的首坐,管的是风情月债;在妖界,她是狐狸精,经由养生堂转世为人。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甲戌本《红楼梦》揭示“秦可卿之死”删改以来,已近八十年,有关的讨论时断时续,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一)上个世纪40年代,发表的有关秦可卿的文章数量较少,且都是各自谈自己的观点,没有形成论争。如:
  王昆仑先生以“太愚”的笔名发表了《秦可卿之谜》(重庆《现代妇女》第3卷);
  朱衣《〈红楼梦〉考证——“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青岛晚报》1947年1月12日);湛卢先生《秦可卿之丧》(北平《北平时报》,1947年9月11、12、13日);
  识钉《关于秦可卿之死》(天津《大公报》1948年10月15日)。
  (二)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涌现出一批研究秦可卿形象的论文,形成了自胡适、俞平伯以后的一次论争,反映了新时期意识形态的解冻,学术思想活跃起来。如:
  戴不凡《秦可卿晚死考——石兄〈风月宝鉴〉旧稿探索之一节》(《文艺研究》1979年创刊号);
  刘梦溪《秦可卿之死与曹雪芹的著作权》(《文艺研究》1979年第4期);
  常林《秦可卿为什么托梦》(《红楼梦》研究集刊1980年第2期);
  胡文彬《论秦可卿之死及其在〈红楼梦〉中的典型意义》(《江淮论坛》1980年第6期);
  江慰庐《“天香楼案犯”究竟是谁?——对〈关于秦可卿之死〉一文的商榷》(《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2期);
  张锦池《论秦可卿》(《红楼梦研究集刊》1987年第6期);
  这个时期发表的有关秦可卿形象的论文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积聚了一批中年学者长期的研究成果。从总体上看,依旧沿着文学分析的路子向深层次掘进,考证只是文学分析的一种补充。对秦可卿形象在整部《红楼梦》中的艺术使命,以及过场人物的形象特征都做了前所未有的总结。
  (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的有关秦可卿形象的论文数量不少,但没有形成明显的论争,且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可喜的是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开始对这一人物形象作多侧面的文学分析,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文学分析方法。总的来说,还是沿着文学分析的方向发展,尽管有猜谜、探佚的东西杂揉在里面,但没有张扬成文的,或引发争论的。甚至刘心武90年代初发表“秦学”文章,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创作学术小说《秦可卿之死》,也在学术界反响不大。
  扫描八十年来对秦可卿形象的研究,是从“纵”的范畴,以“史”的意识,勾勒对秦可卿研究的轨迹和状况。从而对判断刘心武先生“秦学”的内涵,从学理来源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下面我们从“横”的方面,归纳一下学术界对秦可卿形象的研究。
  秦可卿是刘心武先生研究的中心人物,辨析《红楼梦》文本与“秦可卿故事新编”中秦可卿的形象有什么不同时,首要的是先清楚《红楼梦》文本中秦可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秦可卿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名最后而又最先离去的一位,从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便去世了。她是一个双重的人物形象,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她是一个梦幻式的人物。曹雪芹泼洒了大量的笔墨,描绘她在《红楼梦》全书叙事结构中具有的特殊意蕴。在现实世界里,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隐喻式的过场人物。用墨虽少,但在《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秦可卿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担负着《红楼梦》全书叙事结构中特殊艺术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红楼梦》前五回介绍了两类人物形象,冷子兴的叙事使命是演说贾府主子的辈分和姻亲关系;秦可卿的叙事使命是引领宝玉,透过宝玉的眼睛,介绍贵族小姐和主要丫环的命运。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对他说:“今既遇尔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子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故引子前来,醉以美酒,沁人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秦可卿的出场,首先是作为贾宝玉梦魂的引路人而出现的,将宝玉带至天上的“清静女儿之境”,使宝玉得以窥视“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册子,听仙女演奏《红楼梦》十二曲。这些册子中的判词、画页和曲词互为补充,隐喻和预示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青年女性的思想性格、身世遭遇和命运结局;同时因贾宝玉同情这些被封建礼教毒害和压迫的女性,关注她们的命运,分担她们的痛苦,也就确立了贾宝玉作为“诸艳之冠”的身份。
  其二,秦可卿临死前给凤姐托梦,说出一件未了的“心愿”,也就是从事物发展的哲理高度,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盛筵必散”等等;讲到了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秦可卿只是作为小说叙事的设置,引出贾府的当家人王熙凤的心理活动,王熙凤的思虑。
秦可卿托梦的两人,一个是贾府的接班人贾宝玉,一个是贾府的当家人王熙凤,都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宁荣二公”在天之灵把贾府未来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并把挽救其家族颓危的办法托付给了警幻仙姑。她和其妹秦可卿充当媒介传给贾宝玉和王熙凤。然而,在“宁荣二公”看来聪明灵慧、略可望成的贾宝玉并没有从警幻仙姑的规引中入正,反而走向背离封建正统的道路。贾府精明的当家人王熙凤听了秦可卿一番“心愿”嘱托,梦醒后除了“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之外,并没有放在心上。她仍然不放过机会,挖空心思,聚敛钱财。什么祖宗大业、子孙退路,都弃之脑后,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悲剧,落了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秦可卿在《红楼梦》叙事结构中是一个隐喻式的人物,她穿插在梦幻仙境和现实人间,连接太虚幻境和大观园这两个世界,幻中显真,以幻拟真,以真托幻,把她点染得飘渺幽微,如烟如云。

  秦可卿在《红楼梦》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过场人物,来去匆匆。直接描写她的笔墨不多,大多是借别人之口的间接描写。在第五回她刚露脸时,就放弃了对她直接的详细描写,而是选取了贾府最高权威——贾母的视角,对其作了侧面的勾勒:“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及至她重病卧床时,通过她婆婆尤氏发一番感慨说:“这么个模样,这么个性情的人,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直到她去世,此类侧笔描写曾多次反复出现。而与这些复沓的侧面描写相联系的,只有两次正面简短的对话。在第七回中秦氏还是生气勃勃、招呼亲朋、照应周到的东府少奶奶,没有一点得病的征兆。当凤姐携宝玉来到宁府门口,“早有贾珍之妻尤氏与贾蓉媳妇秦氏婆媳两个带着多少侍妾丫环等接出仪门”。接着就是一阵尤氏、凤姐、众媳妇婆子的嘲笑、嬉闹。秦氏则忙向宝玉推荐弟弟秦钟:“秦氏笑道:‘今日可巧,上回宝二叔要见我兄弟,今儿他在这里书房里坐着呢,为什么不瞧瞧去?’”接下来就是凤姐见秦钟,赏东西。一时吃过了饭,尤氏、凤姐、秦氏等抹骨牌。尤氏、秦氏在玩牌时输了,还承诺下了隔一天再请凤姐的宴席,可见秦氏的精神很好。当秦氏再一次出场时,第十回,她已一病不起了。焦虑、忧伤、懊悔、恐惧、羞辱诸多情绪的纠缠,把一个在第七回里还是那样生气勃勃的人儿折磨得眼看越不了冬,过不了年,死期将临,“不过是挨日子”。一共两次短暂的亮相,我们无法在小说的现实生活里切近秦可卿这一艺术形象。只能从间接的描写、补叙和一些似隐似现的文字中去勾画她的基本形象特征。

  从学术界研究的观点归纳,大致如下:

  (一)秦可卿出自寒门

  秦可卿是“赫赫扬扬,已近百载”的宁国公府长重孙媳,是国公夫人和公府家政无可争辩的合法继承人。身处如此显赫的豪门贵族,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秦氏按理说该有个高贵的出身吧。然而,秦氏却单单出自“寒儒薄官”的家庭。她是个连自己亲生父母是谁,自己真实姓名都不知道的弃婴。她因养父“年至五旬时尚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来的,并取“小名叫做可儿,又起个官名叫做兼美。”按传统观念,一个“宦囊羞涩”郎中的养女,是不配与侯门公子结婚的。秦可卿没有薛宝钗那样的豪富家的势力,也不是孙绍祖那样的官场新贵,并不具备与宁府结成财产与权势联盟的联姻条件。然而,生活是复杂的,犹如东去的黄河,九曲十八湾,但毕竟 “奔流到海不复回”,对于把亲生女儿以五千两银子作为抵押的贾赦,孙绍祖手中的银子是光闪闪的;而对于荒淫无耻的贾珍父子,秦可卿的妩媚风流则是具有异常魅力的。这就是为什么宁国府两代家妇尤、秦二氏,都是出自寒门的原因。

  (二)秦可卿性格特征

  秦可卿的外貌特征:“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唤作“兼美”,“兼”具林黛玉、薛宝钗之“美”。性情温和,她自己对王熙凤说:“婶娘的侄儿(指她的丈夫贾蓉)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正因为夫妻相亲相敬,所以贾蓉对秦氏的病“好不焦心”。贾珍和尤氏对这位儿媳非常满意。她说公婆把自己“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她处人和,待下慈。“温柔和平”,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喜爱。秦氏死讯传出,“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只是太心细,正如婆婆尤氏所说的:“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从张太医之口可知用心太过伤神:“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的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

  (三)秦可卿生病

  第十回从尤氏口中得知秦可卿已病得不轻:“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有来”,又“并不是喜”,“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话也懒说,眼神也发眩”,三四个大夫轮流着一天几次看脉。后来冯紫英推荐了个姓张的先生,贾珍请来看过,这位先生说是病已耽搁,“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只有“三分治得”了。并且暗示难以挨过来年春天。到了九月中旬贾敬生日,秦可卿已是“十分支持不住”,卧床不起,自己已预感到“未必熬得过年去”。此后则“也有几日好些,也有几日仍是那样”。到了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前后,“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这正应了那位张先生的话:“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又到了“腊尽春回”。
 (四)秦可卿致病之因

  戚序本第七回的一条总批:“焦大之醉,伏可卿之病之死……”所谓“焦大之醉”,指焦大醉后大骂贾府子孙“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里的“爬灰”,显然暗指秦可卿和公公贾珍私通一事。

  戚序本第十回总批:“欲速可卿之死,故先有恶奴之凶顽,而后及以秦钟来告,层层克入,点露其用心过当,种种文章逼之。虽贫女得居富室,诸凡遂心,终有不能不夭亡之道。” 第十回尤氏对金寡妇说的这些话:“今日她兄弟来看她,……谁知昨儿他们学房里打架,不知哪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负了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她可心细,心思又重,不足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思量个三日五夜才罢。今儿听见有人欺负她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账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气的是她兄弟不学好……为这件事,索性连早饭还没吃。”可见秦可卿对这些“不干不净的话”看得很重,“爬灰”和“养小叔子”的丑事,焦大已经骂街,连凤姐、宝玉都听到了,学房里“那群混账狐朋狗友”怎会不知?在打架斗嘴的气头上,冲口骂将出来。

  闹学事件,秦可卿怀疑乱伦事泄。第九回中描写:

  “金荣越发得意了,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谁知触怒了一个,你道这个是谁?原来这一个名叫贾蔷,亦系宁府中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议之辞。贾珍想亦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立门户过活去了。贾蔷外貌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耳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总持着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人谁敢来触逆于他?……”

  (五)贾蔷感到“说得大家没趣”的“谣言”

  像贾蔷这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的“宁府正派玄孙”,既是“赏花玩柳”能手,又和贾蓉“最相亲厚,常相共处”,能不和他那“擅风情,秉月貌” 的蓉嫂子时常往来言笑、垂涎希冀?而秦氏与贾蔷天长日久,厮混熟了,难免眉来眼去,有所动作。贾珍“风闻”,顿生邪念,得隙而入,以逞其奸。不然,金荣口中说的“许多闲话”,“贾珍想亦闻得些口声”,贾蔷感到“说得大家没趣”的“谣言”,会是什么呢?

  写贾蔷“口声不大好”的当儿突然插入贾珍“自己也要避些嫌疑”。让贾蔷这个自己一贯溺爱的才十六岁的孤儿“搬出宁府”去过活。只不过是明说贾蔷,暗写贾珍罢了。这样乱伦的事一旦泄出,受谴责的首先就是被人们视为“难养”、“祸水”的女人。秦可卿终日提心吊胆,内心痛苦,正像尤氏对金寡妇说她的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思虑出来的”。张太医论病穷“源”,这“源”只有秦氏本人心里明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贫女得居富室”,一是说她是养生堂抱的;二是其家清贫,她出身微贱而高攀富室公子。外有凶顽“恶奴之恶语”,如焦大之骂;本家之凌辱,贾璜妻侄对秦钟的欺侮。内有本人“用心过当”。长期精神痛苦,疾病折磨,又无医好的希望,万念俱灰。这都和“贫女得居富室”密切相关,故这条批语结语云:“终有不能不夭亡之道”。

  (六)婆婆尤氏为何说:“她这个病得的也奇。”

  秦氏刚死,“莫不悲号痛哭。”而且丧礼隆重,皇亲国戚,老亲旧眷,好友相识,频频吊唁。而对一向关心体贴秦氏的尤氏,书中仅淡淡提了一句:“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从秦氏咽气到出丧断七,尤氏借病回避,与整个气氛似乎很不协调。秦氏淫荡,私通贾珍,伤害了尤氏,引起了尤氏的内心怨愤。她虽懦弱,但这与人通奸之事,自古至今做夫妇的,无不恨之入骨。只是慑于贾珍淫威,唯命是从,轻易不敢发作。对此,书中多次披露。“嗔顽童茗烟闹书房”一章叙述:外面风言风语,摇头咂嘴的,尤氏对金寡妇寓意深长地说:“所以我这两日心里很烦。……偏偏儿的早起她兄弟来瞧他,谁知那小孩子家不知好歹,看见他姐姐身上不好,这些事也不当告诉他,就受了万分委曲也不该向着他说!……谁知昨日学房里打架,不知是那里那些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控了他姐姐。……”“不干不净的话,”所指分明是秦氏的“作风问题”,说给金寡妇听的。借闹学堂事件又亲自去劝说过秦可卿,暗示丑闻已内外皆知,使秦可卿在病中分外增添心理压力。

  (七)秦可卿的两个丫头

  畸笏叟的那条总批,脂靖本中最后一句作“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秦可卿 “遗”贾珍金簪,被尤氏发现;丫头给秦可卿更衣,撞见她和公公贾珍私通。所以说,“遗簪”“更衣” 唯有丫头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秦可卿遂即上吊。两个丫头一方面深感对不起少奶奶,另一方面又慑于贾珍的淫威,一个撞柱而死,一个甘作义女为其驾灵送终。

  (八)鸳鸯上吊是秦可卿当日缢死情状的再现

  点明秦可卿之死法,是书中一百十一回写鸳鸯殉主。鸳鸯欲死时,却想不出“一时怎么样的个死法”,她“一面想,一面走到老太太的套间屋内。刚跨进门,只见灯光惨淡,隐隐有个女人拿着汗巾子,好似要上吊的样子。……想了一想,道:‘是了,必是教给我死的法儿。’”在这里,让秦可卿拿个汗巾子教给鸳鸯缢死,这情景正好是秦可卿当日缢死情状的再现。借鸳鸯之口说:“倒比我走在头里了。”这里鸳鸯之死法是衬托,秦可卿之死法是暗写罢了。

  (九)“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骤死

  第十三回写宝玉听到秦氏死讯后,“只觉得心中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一段话,甲戌本脂砚斋有一条侧批:“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

  以上是学术界对秦可卿这一人物研究的大概的扫描,其研究的方法基本上是文本、脂评双向观照,互为补充,虽然有的超越了文本所能提供的想象空间,但都是在秦可卿这一人物是一个模糊的艺术形象本身展开的。她的身份、死因和死的情状都极具模糊性。在秦可卿的判词中写到“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与贾珍之间 “乱伦”的关系,为宁国府埋下了祸端。 “淫”被认为是她性格的主要特点。秦可卿在《红楼梦》之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对秦可卿的评价,赞赏者有之、贬斥者有之、同情者有之、惋叹者有之。不管如何评价,主流属于对《红楼梦》文本的文学分析。
摘自刘心武

评红楼梦之王熙凤的15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FONT>  

  提起《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没有几个人不会恨之如骨的。乍看王熙凤很能干,但她能干却只是为了谋个人私利。王熙凤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在贾母面前得宠,于是在府里便有了势力,真是一人得势,万人不宁。把容宁二府搅得昏天黑地、家财丧尽,死得死,亡的亡,吃官司、惹人怨。

  有人说王熙凤很有才能,我想这是绝对不能否定,光说她能言善道的嘴,滴溜乱转的眼睛,机敏灵利的脑壳,还有做事决断的魄力,无人不夸无人不赞确有才能。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糊涂。

  王虽聪明备至,但有五错:

  一、不够大度。贾琏娶尤二姐,这在古代社会已经很正常,夫权难耐,人家尤二姐也没招你惹你,你敬我爱地过着就是了,何苦害死人命落下恶毒的把柄?人善人聚之,人恶人恨之,今天不算帐,明天挨着你,恶人自有恶人磨,终有一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熙凤聪明极致,为何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下棋只看一步或者几步,却看不到全局,算什么聪明呢?只能算是聪明的糊涂!

  一个人有点恶也罢了,别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好吧?这害人性命可不是闹着玩滴!人在进攻面前,还是要想到退路滴!一旦贾家失势你还是要偿命滴!

  二、不悟智慧,妄自弄权。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让她多置善业,多置地产,以备将来遇到后患。秦可卿可谓胸藏心机的才女,其死虽冤也是一生郁郁难以得志。读秦可卿交待王熙凤的一番话,可谓睿智才女,一双利眼,从贾家的兴看到衰,分析得淋漓尽致,真是兴亡有知。然而王却对智慧之言无动于衷,不仅没有谨记在心,相反却乘势弄权。结交私党,营私舞蔽,暗害他人。哪怕为了千两银子的微利,致使一对情人双双为亡命。

  三、两面三刀,暗藏杀机。王熙凤在尤二姐面前表演得天衣无缝,外表上一片热情内心里却暗藏杀机。如果王的能耐用在与坏人斗智斗勇,可谓足智多谋,可是装乖弄巧欺负老实人,可真是可鄙可卑。假言一片,真心全无,真是一片邪气!

  四、吃醋撒泼,连身边最疼爱的丫头都不放过。平儿那么好的丫头,竟然也被她吃醋打骂,闹得乌烟瘴气。试想,连身边最好,最得意的佣人都不能维护好,怎么能够聚拢人心为她护佑?王熙凤唯一积德行善的事就是善待了刘姥姥——其实也是为了讨好贾母,寻乐子,才落下了一点仁德。

  五、豪奢聚敛,挥霍无度。为了讨好贾母,王熙凤当权的时节挥尽了家财——当然贾家为元春省亲建大观园已经挥霍了不少财力,而王熙凤的变本加厉更加加剧了贾家败落和倒台。王熙凤私自弄权赚到的银两其实并没有保住多少,大部分被贾琏拿去挥霍。而她自己也是穷奢极欲,贪图享乐。王熙凤的吃用住都非常豪华,衣饰装束也是贾家最阔绰华丽的一员。更不用说在其它方面的花销了。

  王的狠毒在史学上文学上有了名,骂声高于赞声。所以王的下场和结局自然是“忽喇喇似大厦倾”。聪明一时糊涂一世。

  读罢王熙凤,想起往日里的一位朋友,总是人前面后虚假一片,禁不住长叹!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何苦佯装,何苦人前背后两张面孔。朋友有误会也不怕,只要真人真面,坦率豁达,又有什么!窍喜群中不少朋友直臆胸腑,不掩不漏,反而添加几分可爱,不忍触其纯真之心,欲加珍爱!奉劝假象一片者,自尊自爱,少在好人面前装乖逞能,知过必改吧!

上一篇:海洋科学论文格式

下一篇:网易论文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