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俞大猷研究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3-03-02 02:25

俞大猷研究论文集

猷【拼 音】yóu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俞大猷是什么人?有过什么作为?

明朝的强人!!!!
俞大猷(1504-1580年)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洛江河市,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武术家、棍术大宗师,官至都督同知。他与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俞大猷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五代。俞大猷少时,家境贫困,经常断炊,依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和读书。他勤奋学文习武,勇敢机敏,在清源山下读书时,常独自一人在清源山虎乳岩攀援上下,锻炼灵活的手脚。俞大猷当秀才时,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及军事家赵本学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向精通荆楚长剑的李良钦学习剑术。父亲死后,他弃文就武,承袭百户官世职。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荣获第五名武进士,授任为守卫金门、 同安一带,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俞大猷一生戎马舟楫,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他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用福建楼船在浙东、苏 南大败倭寇,消灭敌兵四五千,击沉敌船140多艘,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他抗倭 有功,被提升为苏浙副总兵,后任浙江总兵兼暑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奠性格则毅沉着,豪迈乐观,不知忧苦。在浙东的一次海战中,突然风浪狂作,天昏地暗,船只几乎倾翻。军士因此断炊两天,号哭不已,副将汤克宽大呼 “海神保佑”,拼命许愿。俞大猷却不求神插佛,岿然自若地对汤克宽说:“我平生无所忧挂,今天如能与你一起溺海,了却生命,无负大业,是最痛快的了!”须臾风平浪静,安然无恙。汤克宽很佩服他的胆略,遂拜他为师。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兴化。朝迁提升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断光为副总兵,隶属闽浙叫督谭纶指挥,会同剿倭。谭纶命令戚断光、刘显、俞大猷分别率领三路大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歼敌2200多 人,并救回3000多名被劫的居民,胜利光复了兴化城。其后,俞大猷又在晋江沿海歼灭倭寇,据传,一次他化装潜入安平卫(今安海 镇)倭穴,侦察敌情,遇到倭寇 正在宰杀从民间抢来的牛羊,大开宴会。倭酋座们喝得酩酊大醉,营木栏中还关着许多尚未宰完的牲畜。俞大猷便派一个勇敢机智的随从,乘倭寇醉得东歪西倒之时,从木栏中抱来一只羊,缚起倒挂在大鼓的前面,让羊挣扎,踢动大鼓。倭寇以为明兵劫营,顿时大乱,自相残杀,乡兵趁机杀进敌营,全歼倭寇。又一次倭寇攻占永宁卫,养着两只凶猛的军犬,警卫营盘。他带领士兵,乔装百姓,深夜潜入敌营,在铁钩上挂上香牛肉,先诱军犬争抢牛肉上钩而杀,然后带兵冲杀敌营。倭寇溃乱,争相登船从海上逃窜,俞大猷率军在永宁卫海口一块大石旁全歼敌寇。后来,俞大猷亲自在这块石上题勒“镇海石”三个大字 。俞大猷多才多艺。嘉靖年间,他亲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棍法(后世称“俞大猷棍”), 使少林棍法丰富并得以继传。他创造一套用偻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棍术经典《剑经》,堪称明朝一代儒将 。

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的很多。如今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是都督第遗址,门前巷仍叫都督第巷。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他少是锻炬胆量的“练胆石”,仍在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君恩山重”四个大字。厦门、金门、武平、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

明朝洪武十九年,朱元璋下旨,除准留舟山本岛居民547户,8085人外,其余居住在舟山46个岛上的居民,全部驱迁内陆。舟山各岛从此荒废,海防力量大大削弱。嗣后海盗勾结倭寇长期骚乱并盘踞各岛,使舟山军民遭受极大灾难。

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二月,以汪直为首的一伙海盗,勾结倭寇进犯镇海关,遭到明朝守军的反击,退据金塘岛,集聚于沥港。由于金塘岛形势险要,官兵一时难以攻克。次年三月,浙闽提督王抒缜密地侦察金塘岛地形后,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遣参将俞大猷从沥港正面进攻,参将汤克宽从西堠门堵住倭寇退路,采用两面夹攻的战术。

俞大猷是位抗倭名将,从小跟名师学习武艺,还精通兵法。当时,俞大猷部下有名士兵,叫侯得,因严重违犯军纪,被判为死刑,但他却熟悉金塘沥港地形,俞大猷得知后便将他免了死罪,派遣他潜入沥港倭寇营寨放火接应,以此立功赎罪。进攻那天夜里,约定三更时间,为令,侯得放火大烧倭营,顿时,沥港上空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俞大猷率兵乘机攻入沥港,还在睡梦中的倭寇,遭到突然袭击,惊慌失措,一片混乱,四处逃散。俞大猷部下士兵骁勇善战,乘胜追击,打得倭寇丢盔弃甲,纷纷争船抢渡,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只有汪直率残兵突出重围,潜逃外洋。俞大猷亲自率战船奋勇追击至马迹潭时,不巧遇上大风,不少战船在风浪中沉没,汪直才侥幸脱逃。另一股从沥港溃逃的倭寇,到了岑港,也被把总刘恩至领兵歼灭。在这场围歼倭寇的战斗中,正面进攻的士兵非常勇敢,当俞大猷的战船被倭寇的船缆勾住,遭到倭寇猛攻时,舟山籍士兵叶七,在这紧要关头,拿起斧头,奋不顾身潜入大海,猛砍船缆,头部被倭寇连刺七刀,血流如注,他视死如归,拼死把缆绳砍断,使俞大猷的战船安然脱险,而他自己却壮烈牺牲了。

沥港一战,歼灭倭寇280余人,狠狠地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大大地鼓舞了舟山军民抗倭的信心。这场战斗也是舟山历史上抗倭首次大捷,影响深远。为此,俞大猷把沥港改称为“平倭港”,当地百姓为了褒扬俞大猷抗倭的业绩,又在沥港建立了“平倭碑”,以供后人瞻仰。

俞大猷保卫东南海防,抵御倭寇进犯,战功卓著。舟山多处留有他率兵剿灭倭寇的史迹。440多年过去了,岁月流逝,山河改观,神州大地,换了人间。然而这块珍贵的文化遗产——“平倭碑”,如今仍然竖在沥港下街头。此碑高近1丈,上刻 “平倭碑”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碑铭记叙了明朝嘉靖年间参将俞大猷率兵围歼倭寇的英勇事迹。该碑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音yóu)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俞大猷墓地址:福建晋江磁灶镇苏垵村,卧牛山。
墓前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将军二尊,气势磅薄。
俞虎戚龙,戎马一生,一代儒将。
我们不该忘却,我们应该缅怀,我们应该祭奠。
古希腊先哲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的,这世界变化太快。
但亘古不变的穿越时空的深入骨髓的是那
铮铮的民族魂。

俞大猷《剑经》等兵书 俞大猷和戚继光

俞大猷在抗寇时期,曾与戚继光多次协作共战,被称为“俞龙戚虎”,屡立战功,四处平定叛乱,且俞大猷为人颇有学识,武学造诣极深,其《剑经》对少林寺的棍法发展、传承具有直接影响。

俞大猷创立海上歼敌战术,建立兵骑车营,此外,他在军事、武学、文学上均留有著作。

军事方面有《兵法发微》、《洗海近事》、《镇闽议稿》等,并编理《续武经总要》,为我国军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文学方面,俞大猷热爱写诗,著有《秋山日行》、《舟师》、《哭陈高峰》、《咏牡丹诗》等诗歌直抒胸臆,爱国情怀、人生理想、友情岁月、颂景咏物等,在他的诗歌中总能找到不同的心境。此外,流传最广的还属他的武学典籍《剑经》,虽称作剑经,实则是棍经,讲述长形兵武器的操作用法。

《剑经》著于1557年,之后俞大猷将之与《兵法发微》、其师傅的著作《韬铃内外编》整合编辑成《续武经总要》。《剑经》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棍、射、阵”三法,即“使棍”、“出招”、“布阵”。俞大猷认为棍术乃武学兵器之首,他着重强调了棍术的操作中,如何“奇偶相生”,学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要能够在敌人招数的间隔发力,即敌方“一招刚过,新招未出”时是最佳出击时机,趁对方还未反应此时突然再袭第二击,对方就会如同任你宰割的弱物,无力还击。

戚继光曾夸赞《剑经》集齐了千古以来的奇功秒诀,若用书中之法举一反三地教授长枪的使用也是极妙哉。

俞大猷和戚继光二人皆为民族英雄,其身世、经历、战功皆大有相同,二人均生于武荫世家,几乎穷尽毕生与倭寇为战,战功累累,都为祖国的稳定和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且二人都为人正直,一生义气,大义凌然,军纪严明,彼此间也是抗战与共的生死好友。除骁勇善战外,两人都博学多识,好著书立文,乃文武全才,武学宗师。

俞戚二人被并称为“俞龙戚虎”地位相当,但彼此间也有不少差异。

战绩功名上,二人同属明代战功卓越的大将,抗倭时期二者齐名,甚至俞大猷高过戚继光,几乎每场战役都有他的参与,但如今的名望与赞誉,戚继光却远大于俞大猷。

治军练兵上,戚继光雷厉风行,军中将令严格,赏罚分明,言而有信,士兵们没有不愿意为他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的。而俞大猷是老将,治军主张经世致用,精明节制,持重用兵,沉着稳健,行事作风不如戚继光果敢刚毅。而练兵上,二者都重练胆,而俞大猷主张练胆于技,戚继光则着重于练胆从心。

战略思想上来观察两人,俞大猷更有政治涵养与军事头脑,战时运筹帷幄,而戚继光则重视实效,练兵骁勇。

总之,二者都是伟大的抗倭英雄,都是写在历史上被世人铭记的丰碑。

有着“俞龙”之称的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下)

在前面的文章中嘿小鼬跟大家讲到,明代抗倭名将领兵在普陀山击败倭寇,倭寇只得向北逃窜,可是遭遇失败的倭寇被没有放弃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侵扰,而是转由河港骚扰苏州、杭州、嘉兴等地。俞大猷果断根据地势情况,利用内河战船打击倭寇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嘉靖35年,倭寇再一次侵犯嘉兴,俞大猷亲率主力再加上手下参将的配合,在王江泾(今嘉兴北),大破倭寇,史书记载此战斩敌两千,倭寇溺死者更是不计其数,被誉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可是正当抗倭事业如火如荼之时,俞大猷因为上书言事,而受到严嵩一党的打击被降职。结果倭寇再次趁机作乱,甚至一度威胁到明朝的留都南京。幸亏朝堂之上的正直之士为俞大猷抗辩,俞大猷再次被任命为浙直总兵。

那时倭寇内部出现内讧的情况,俞大猷抓住这个机会袭击倭寇头目之一的徐海,一战便斩杀倭寇1600余人,徐海也投海自尽。随后倭寇的头目王直先是被诱捕下狱随后又被处死,他的余党占据浙江岑港,扬言要为王直复仇。俞大猷和名将戚继光兵合一处攻打岑港,倭寇不敌四散溃逃。当时抗倭的最高负责人胡宗宪认为让倭寇出走更为有利,于是没有派兵追击,可是这件事情却被人弹劾,胡宗宪却说这是俞大猷的主意,嘉靖皇帝大怒俞大猷被关入大狱,后来经人搭救虽然说免了牢狱之灾,但是被发往北部的大同任职。

正当俞大猷在大同“戴罪立功”的时候,东南沿海的倭寇再次开始侵扰四方。史书记载“福宁至漳泉,千里尽贼窟”。嘉靖41年11月,倭寇攻陷兴化(今福建莆田)的府城,这是 历史 上第一次有府城被倭寇攻占,结果兴化被倭寇洗劫一空。福建形势紧张,不得不向明廷求援。

此时俞大猷再次进入到了嘉靖皇帝的视野当中,被任命为福建总兵,立即前往福建领导抗倭战斗。自此俞大猷开启了他人生中抗倭事业的第二阶段。

俞大猷认为兴化被攻占事属重大,不仅威胁福建,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到江浙广东,于是他上书请求 “各省皆当出兵输粮以共灭此寇,以弥后来之祸也” ,在得到明廷的首肯后,当时身处浙江的戚继光立刻招募万余民兵加紧训练,俞大猷也在漳州招兵6000人。

时间来到了来年的4月,俞大猷、戚继光以及广东的援兵在兴化会师,由戚继光负责中军,俞大猷负责右翼、广东援兵负责左翼,三股明军奋勇杀敌,戚继光率先登上城楼,左右两翼也在随后跟上,这一战杀敌2200人,救出被倭寇胁迫的百姓3000人,兴化城也被成功收复,此后福建沿海的倭患就被基本平息。

倭寇在福建遭到重创后,便转移到广东沿海一带继续作乱,嘉靖43年也就是公元1564年,由于抗倭形势严峻,俞大猷受命担任广东总兵。在到任之后一方面积极修造战船,另一方面招收当地的农民军和矿工武装充实到俞家军之中。俞大猷在广东海丰大战倭寇,在海丰大德港打得倭寇全线溃退。潮州惠州一带的两万名倭寇基本上被消灭。当时与倭寇相互勾结的汉奸吴平势单力孤,便假意投降。没过多久,吴平看准时机再次纠集数万之众,数百艘战船,以南澳为根据地劫掠沿海。

嘉靖44年,俞大猷率领水兵,戚继光率领陆兵联合向南澳进攻,吴平大败 ,逃往雷州 、廉 州。俞大猷派部将继续追击,吴平再次向广东逃窜。一年后吴平招集残部,率战船30艘本想逃入安南(今越南)境内,但在明军发现后彻底歼灭,吴平本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海自杀。自此长时间威胁明朝沿海地区的的倭寇之祸,就此基本平定。明万历7年公元1579年,纵横沙场46年的俞大猷,以76岁的高龄离世。明廷追赠其为左都督,特赐谥号武襄。

俞大猷为将一生十分爱惜人才,他多次为朝廷举荐贤才,他在练兵时提出“练兵必先练胆,练胆必先教技,技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也。”可以说这种练兵思路不但在当时将俞家军锻造成了一只劲旅,还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俞大猷为人性格耿直,从不迎合权贵,这也成为他仕途坎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即使是遭人诬陷身陷囹圄,他也始终保持住了年轻时从军报国的初心。

俞大猷除了领兵打仗之外,他个人更是一位文武全才,在武功方面他曾经上少林寺切磋武艺,以一人之力连续战胜少林多位武僧。

此外他还著有《剑经》一书,里面详细记述了棍法以及长兵器的用法,就连戚继光也赞叹道: “千古奇秘尽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在“文”的方面俞大猷酷爱写诗,其中有很多都是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以及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在《咏牡丹》一诗中就写到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后人更是将他的诗作整理成集,取名为《正气堂集》。清代名臣张廷玉曾经评价俞大猷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 这就是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的抗倭名将俞大猷。

-抗倭名将俞大猷的故事

                                                                                             王红娟收集整理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虽然俞大猷身上背负了那么多的符号,但俞大猷最值得人称赞的还是他在抗倭方面的贡献。俞大猷一生都在与倭寇作战,保护了沿海人民的安全,战功赫赫,带领一支俞家军纵横海陆,甚至达到了敌人一听见俞家军就被吓退的地步。

         俞大猷最早跟随王宣、蔡清等人学习《易》学,后又拜师赵本学习用《易》推演出来的兵法,之后又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术。这些早年的学习,为他后来抗击倭寇打下了强而有力的基础。俞大猷此人对倭寇有极为清醒的认识,但是当时的明朝政府像俞大猷这么清醒的人还是很少的。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嘉靖十四年,俞大猷中武举举人,成为千户,奉命守御金门。当时倭寇时常作乱,频繁劫掠百姓商人,沿海百姓深受倭寇之害。俞大猷知道这种情况后,给自己的上司上书请求缴寇,哪知道却反被监司革职。

         嘉靖二十一年,蒙古军大举攻略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勇士,俞大猷于是自荐。此次推荐虽然没有得到抵御蒙古的机会,但是俞大猷得到了毛伯温等将军的赏识。后来毛伯温用俞大猷为汀漳守备,俞大猷多次击破海贼康老,俘斩三百余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六年,谭元清在新兴、恩平一带屡次叛乱。俞大猷受上书任命,平定叛乱。俞大猷接受命令之后,并没有立刻出兵强行镇压,而是找到叛军的各部首领,好言相劝加上武力威慑,让他们知道厉害。后来又斩杀了他们当中武艺极为高强的苏青蛇,俞大猷凭借自身武力斩杀苏青蛇的举动,让众首领见识了俞大猷的厉害。于是好几个首领接受了俞大猷的招降,最后俞大猷不费一兵一卒,平定新兴、恩平的叛乱。

           嘉靖二十八,俞大猷为备倭都指挥,平定了范子仪叛乱。同年琼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诸部共同反叛。俞大猷接受欧阳必进调令前往镇压,杀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随后单人匹马去与黎民约定,建立市镇,用治理汉人的方法治理黎民,海南一带得到安定。

           明朝中后期,倭寇的祸乱极为严重,特别是嘉靖朝后期,倭寇屡屡造犯,侵害人民财产,一时称为倭患。

            嘉靖三十一年,倭寇进犯浙东一带,攻破宁波、绍兴、松阳等地,势如破竹。倭寇进犯的消息传到朝廷,世宗下令俞大猷前往绞杀。俞大猷率军前往,先是逐个击破倭寇,随后又在海上击破倭寇,焚烧倭船五十多条。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侵犯福建的倭寇又猖獗起来,福清、福安、宁德相继失守。这一年冬天,晋江的永宁卫城也告失陷,自“福宁(霞浦)至漳泉,千里尽贼窟”。

           永宁这座卫城,建于明初,城墙高达6米多,内有水关淘,外挖护城壕,城中10万户人家,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城池。没想到卫城指挥王国瑞贪色渎职,当倭寇进犯永宁时,王国瑞竟然在花街柳巷饮酒作乐,醉舞歌伎。。倭寇乘虚入城,到处烧杀奸淫,城中尸横遍地,惨不忍睹。这时抗倭名将俞大猷任福建总兵,正在兴化(莆田)一带抗击倭寇,准备收复失地,没想到坚固的永宁卫城也失守了。这永宁卫城是闽海门户,一旦落入敌手,它所辖下的金门、福泉等五个御所以及深沪、祥芝、围头三个巡检司,都有相继陷落的危险。俞大猷决定趁倭寇立足未稳之际,给敌人一个致命的打击。于是,他一面传令将王国瑞拿力,一面命令闽海水师由海路截击,堵绝倭寇败逃之路,自己则统率一支精悍军队,日夜兼程,奔赴永宁。

            他这次挥军南下,正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同倭寇进行战斗。当军队迅速南进抵达距永宁城数里外的杆头寨时,已近黄昏,俞大猷命令士兵暂时休息。这时,探子来报,城中的这股倭寇性情骄横、残暴,白天烧杀掠夺,模行无忌,但是一到夜晚就龟缩在巢穴里不敢出来,他们的驻地养了两只十分凶悍的狼狗在门外看守。俞大猷掌握了这些情报,立刻想好了歼敌的计谋。他命令管制兵械的军需官,立即打制两根4尺多长的铁钩。这铁钩一端有圆圈可握,另一端有三个翘向各方的极为尖锐的小钩。又叫伙夫加工煮制了一大箩筐香喷喷的牛肉。一切准备停当,俞大猷亲自选派50名剽悍、机灵的士兵,带上随身武器和铁钩、熟牛肉,有几个人身上还揣着松香、硫磺等引火物品,趁着朦胧的夜色,潜入永宁城中。俞大猷则统率着大军埋伏在城外。

           再说这50名剽悍的士兵,由两名小校带领着,分成两路,由西门小心摸进,直逼倭寇首领盘踞的城隍庙。这时已近二更时分,为首的两名小校,各执一根铁钩,又带了几斤熟牛肉,蹑手蹑脚地摸近城隍庙。一到庙帝旁,两人把两地牛肉扔在庙门外,狼狗嗅觉灵敏,一下子便闻到牛肉的香味,争相跑了过来。但这两狼狗非常机灵,左闻右闻,闻了好一会儿,大概断定牛肉中确实没有毒药,才一口咬下。两小校一看狼狗上钩了,就一边往后退,一边继续往地下扔牛肉。两只狼狗追着牛肉,一步一步被引离城隍庙,一直把狼狗引到荒坡蒿草丛边,两名小校躲进蒿草丛中,把挂着熟牛肉的长铁钩从草丛中伸出,狼狗吃得嘴馋,已无戒心,一下子便把牛肉咬住。一个小校把手中的铁钩使劲一拉,小铁钩就紧紧地把狗的嘴巴钩住,狼狗还没来得及叫出声,埋伏在一边的士兵一跃而上,一把锋利的匕首插进狼狗的咽喉。另一个小校也用同样办法同时解决了另一只狼狗。两只狼狗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了。小校轻轻地击了几掌,埋伏在周围的其他士兵,一个个靠拢过来,一起摸向城隍庙。

              这城隍庙墙高门固,难以进入。大家正在无计可施之时,一个士兵突然发现东墙边焚化冥纸的“金亭”的灰土裂开一道宽宽的缝隙。这士兵灵机一动,用手中的匕首把裂缝两边的灰土慢慢刮去,里边是用砖头砌成的。其他士兵也过来合力刮灰,然后把砖头一块一块地抽出,不多久,一个数尺大的洞口出现了,一个士兵首先跳进去,摸到庙门边,从怀里取出一小瓶花生油,往门轴上、门闩上滴了几滴,然后轻轻地把门打开,门外等候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地轻轻进入庙里。庙中一片漆黑,倭寇鼾声如雷。俞家军的士兵们像天禄一样降临到他们的身旁,轻快而又熟练地把倭寇脱放在床头,椅子上和挂在墙上的衣服换上,然后把自己脱下的军服放在原先放置倭寇衣服的地方。一切准备停当,大喊一声“杀”,喊声如雷贯耳。倭寇从梦中惊醒,仓皇应战。有的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锋利的匕首已经插入胸膛;有的被砍伤,没有立刻毙命的,像猪一个嚎叫着;几个睡在屋角的倭寇,惊醒之后,负隅顽抗,但哪里是俞军勇士们的对手,一个个都成了刀下之鬼。那些睡在东、西、厢房的倭寇,被喊杀声惊醒,慌乱之间穿上明朝的军服,妄想逃跑。仓皇之间来不及辨认,看到穿倭寇军服的俞军士兵,以为是“自己人”;而见到穿明朝军服的倭寇,以为就是“敌人”。于是,俞军杀倭寇,倭寇也杀倭寇。这里,大殿中、天井下、厢房里,污血飞溅,贱尸遍地。倭寇的首领及手下六七十人全部被歼,无一漏网。

            收拾了城隍庙里的倭寇,俞家军的士兵们,一面继续搜索城隍庙附近民屋中的倭寇,一面在西边城楼上堆起松香、硫磺和杂草干柴,燃起一堆熊熊大火。埋伏在城外的俞家军看见火光,知道城里已经得手,立即奔杀进城。那些散居在民屋里的倭寇,慌忙逃往海边,抢了三条渔船,妄图逃到外海,继续作恶。当俞大猷带领着军队追到海边时,这些倭寇已经上了船,驶离海边半里之遥。相传,当时俞大猷振臂一呼,吼声顿时化作狂风,把附近鳌山上的一块巨石卷起,巨石飞坠到海中,不偏不倚,把倭寇乘坐的一条木船砸得粉碎,一船的倭寇葬身海底。这里,埋伏在附近的闽海水师的兵船也赶到了,截住去路,把准备逃跑的另外两条船上的倭寇全部歼灭。

              这次袭击出奇制胜,全歼敌人,全军上下欢声雷动。凯歌声中,那块巨石又乘风飞回,轻轻地落大临海的山坡上。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俞大猷在告别永宁的父老时,挥笔在这块巨石上写下“镇海石”三个字。至今,“镇海石”依然屹立在永宁海边,如同一位忠勇的武士永远镇守着祖国海疆。俞大猷和他的俞家军也就如同威震海疆的巨石,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两年后,倭寇占据宁波普陀,俞大猷再次率军前往绞杀,因为倭寇的突袭,俞大猷等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武举人火斌等三百人被杀,俞大猷获罪,后来吴淞杀败倭寇后,才得以功过相抵。

           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77岁。俞大猷去世之后,朝廷追赠他为左都督,谥武襄。

上一篇:本科论文题目物流

下一篇:维文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