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毕业论文
河豚毕业论文
有关河豚的作文素材:河豚走向灭绝
作者/董金萍
文/董金萍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自白鳍豚被人类三下五除二“功能性灭绝”后,江豚就成了中华大地淡水水域中唯一的水中胎生哺乳类动物。长江江豚以每年15%的速度锐减,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更少,目前,洞庭湖仅存120余头!其死亡速率远高于其他区域,也远高于国内其他濒危野生动物!而江豚灭绝的原因除了环境恶化,相关执法部门的麻木及沿江渔民群众冷漠也是重要原因。
“你不曾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更不曾向我们索取过什么,却因为我们的原因正在逐步走向灭绝。”
这段话摘自《寄给江豚的一封信》,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在洞庭湖畔做了三年的江豚认知度调查,却只在野外看到过一次江豚。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是淡水鱼类王国的国王、淡水生物“金字塔”的尖尖儿,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年江豚平均体长120-190厘米,体重约100-220公斤,全身浅灰色。其大名叫长江汀豚,俗称叫“江猪子”。它头部钝圆,性情活泼,大脑同海豚一样发达,智力与大猩猩接近,是和3岁娃娃一样活泼可爱的宝宝。它们滚圆的身体常在水中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还喜欢追逐船尾泛起的浪花。过去,渔民视江豚为“河神”。
自白鳍豚被人类三下五除二“功能性灭绝”后,江豚就成了中华大地淡水水域中唯一的水中胎生哺乳类动物。它靠肺呼吸,孕期11个月,一胎只生一个,妈妈喂奶,妈妈背着宝宝在水里游。它很大气,不管人类怎么待它,总是对人类报以微笑,当然,它们也会哭也流泪,它们在水中并不是靠眼睛来辨别方向和物体形象,而是靠其发达的回声定位系统,其浑圆的前额就是精确复杂的回声定位系统的关键部位。
目前,长江流域江豚仅存1000余头,且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急剧下降,专家预测15年后江豚将可能灭绝。
2011年夏天,100多名大学生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的“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湿地使者行动, ( ) 在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洞庭湖边的11个城市96个社区开展了调研和宣传。然而,渔民们对于这群不速之客很诧异:为什么要保护江豚?
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还分不清楚江豚和河豚,不到一半的人意识到江豚越来越少;只有极少数人能准确说出长江的禁渔期。“有的渔民不友好,有两个女生被骂哭了,队员们为此还开了心理座谈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队长肖勇说。
意外的淡漠
“吓了一跳,特黑,很惊奇!跃起来,一道弧线。”田野是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中第一个看到江豚的。2011年8月17日上午,鄱阳湖北面,烈日当照。“我拍到了!真拍到了!”田野拿着DV大喊起来。
三峡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南大学……他们来自长江流域的10多所大学,大部分都不是生物专业背景,有的关注江豚已经3年,有的以前从未听说过江豚。整个暑假,他们像田野这样的兴奋只有3次。然而在老渔民眼中,时不时跃出水面的江豚曾经就像掠过江面的鸟儿一样常见。
“90年代之后就只能看到一两头了。”武汉大学的王伶鑫在安庆市区长江边长大,但在活动之前从未听说过江豚。如今,江豚数量已经少于大熊猫,她只能通过老渔民的描述想象江豚跳跃的画面。
因为胖胖的体态,江豚被唤作“江猪”,它也被尊为河神,在暴风雨前,江豚会频繁跳出水面“拜风”——暴风雨前气压较低,它需要朝着风向透气。看到江豚拜风,渔民们就不会出江。而江豚吃鱼,江豚聚集之地鱼一定也多,渔民会跟着它们打鱼。
“河神”的地位在下降。2012年1月7日至10日,在江西鄱阳湖湿地公园举行的活动总结和颁奖仪式上,3396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人不愿意参加江豚救护方面的培训,三分之一的人不愿意成为江豚保护的志愿者。
这种漠然让满怀热情的大学生们心头一凉:“有一个中年妇女,问她什么都不知道。你告诉她江豚需要保护,愿不愿意接受培训。她说,保护这个有什么用?我学这个又不能当饭吃。”安徽大学环保协会的洪秀凤说。
“一个四十多岁的渔民说自己看到过十来头江豚死亡,因为水污染造成。”江西师范大学蓝天环保社的李敏说,“他说自己没有上报相关部门,‘死都死了,有什么好上报的’。”
比起渔民,江边市民对于江豚的认知更少得令人意外,他们的.记忆还停留在白鳍豚上,“一说江豚,就会绕到白鳍豚。”洪秀风说。他们想拉赞助,扩大宣传,可惜“商家对于保护江豚不是很感兴趣,态度冷淡”。
长江留不住“原住民”
“要不了10年江豚就没有了。”49岁的王武义在长江边土生土长,是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铜陵保护区)的江豚饲养员,这名只读到初中的渔民作出了和专家类似的判断。
“我们每年都会打捞到几头江豚的尸体,大部分都有机械伤痕,但是尸体一周多才能漂出水面,无法判断是活时还是死后被螺旋桨打伤。”在和老渔民的座谈会上,南京市渔政渔港监管处副处长汤哲斌的解释让河海大学的王琰为之一惊,“有的体表没有伤痕,解剖后发现,有的是肝脏病变,那是受到污染或吃了不洁的鱼。有的肺上有血点,可能是被非法的电捕鱼击晕后呛死。”
随后一位头发花白的渔民与王琰聊起了长江的变化:以前一艘小木船抛网拉上来的鱼比现在两艘大渔船大网拉的多得多。现在他们经常看到渔政人员解剖江豚尸体,肚子都是空的。“从秦淮河到长江的水都发臭,漂着垃圾和死鱼。”说话间,他用手指了指江面的垃圾。
“长江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一个CDP消耗了多少物种啊!”铜陵保护区科研人员陈燃感叹。
2007年、2009年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要撰写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1954年长江渔业资源捕捞量超过40万吨,2009年只有10万吨。以洄游性鱼类为主的长江下游,20世纪70年代鱼类为230种,2007年仅剩三分之一。
江豚是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明星,塔基衰退,明星终将黯淡。
2012年1月,铜陵保护区的渡口突然出现了三头江豚,“是母子”。王武义每天下午都跑去看看,他向保护区领导建议,“把它们捕回来吧!这几个豚真没鱼吃,好瘦。比我们养的瘦多了,那个小豚颈子瘦出了一个圈。”王武义说起来一脸怜惜。
因肥胖而获名“江猪”的江豚,嫩滑的皮肤上竟然瘦出了皱纹。在学术上.这项指标被称为“肥满度”。据中科院水生所郝玉江博士介绍,肥满度下降和渔业资源减少有关。
遨游了几十万年,长江如今却难容江豚。“连同栖息地一起的就地保护当然是最根本的措施。”中科院水生所鲸类学科学术带头人王丁教授说。但是水上保护区不可能像陆地保护区一样杜绝人类干扰,保护区人员只能加强渔政、航道整治、码头建设等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保护区人员并无执法权,看到非法捕鱼和采砂的船只,他们上前阻止,但对方并不买账:“你保护区算什么啊!”陈燃回忆说。
“矛盾尖锐,大家都相信无法短期解决,不可能仅仅为了保护江豚而限制整个长江。”王丁说。
1986年首届淡水豚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时,中国专家就提出了保护白鳍豚的三大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保护。
“白鳍豚要是早这样保护就好了。”郝玉江博士叹息道。要想保存江豚这个物种,“原住民”也只能搬家,只能圈养。“升为一级保护也只是走走形式”
铜陵保护区管理局就在王武义一家居住的岛上,管理局门外保留着“安徽省铜陵白鳍豚养护场”字样,早已锈迹斑斑。这个1987年底动工兴建,耗资近千万元的“家”中从未人住过一头白鳍豚。2000年,养护场改为淡水豚类自然保护区,如今,11头江豚住在为白鳍豚建造的家里。
国家针对江豚的保护措施寥寥无几,只有借助白鳍豚的遗产喘息。
目前,全国共有3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2个市级豚类自然保护区。在铜陵的长江上游还有50多头江豚被迁地保护着:湖北石首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多头自然捕食;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豚馆,7头,依靠人工投喂。
当地人都说王武义和江豚的感情最深,可是王武义早就不想在铜陵保护区干了。“单位穷啊,留不住人,之前两个研究人员都去高校当老师了。”陈燃说。他是保护区最年轻的,一直觉得愧对来这里暑期实践的学弟学妹。10多名学生自己在村委会做饭,晚上挤在当地学校的两间教室里,铺张席子就睡,还要忍受蚊虫叮咬。“我和领导建议过,应该给大学生一些资助,至少送点菜送点肉。”
“资金是永远的话题,和大熊猫没法比。”王丁说,“但更关键的问题是研究队伍的建设,还有保护区的同事素质能力需要大力加强。”据王丁介绍,全国长期专项研究汀豚的专家主要是中科院的水生所团队,包括学生也就30多人,同样远远少于大熊猫的研究人员。
陈燃是生态学硕士,在铜陵保护区学历最高。不过,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是黄山短尾猴的行为,在《南方周末》记者提出看看江豚的照片时,他先展示了自己研究黄山短尾猴时的照片。
据陈燃介绍,铜陵保护区饲养的江豚一直没有放归,这可能会产生近亲繁殖问题。它们生活的短短1.6公里的夹江中环境容纳量有限,王武义一直念叨的母子三只江豚无法养进来。
迁地保护限制了周边居民的生活,2011年,农民因干旱从天鹅洲故道抽水和保护区产生了矛盾。对于江豚来说,圈在小小的水域内还有更大的隐患,“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产生了病害,就会丧失整个群体”、王丁说,“所以我们要建立更多的保护区。”据悉,新的迁地保护基地已经确定,三五年内,一些江豚会人住新家,
王丁认为迁地保护还是取得了成效:“江豚在长江干流、鄱阳湖和洞庭湖中的数量下降,而石首天鹅洲的数量在上升。1990年至今,共出生了30多头。”
1989年公布的保护动物名录上,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新的名录还未公布,据专家透露,江豚已晋升为一级保护动物,登上白鳍豚原来的席位。这种荣耀让人心酸和不安,但江豚应该会更受重视,这是王武义、陈燃、王丁和大学生们共同的心愿。
不过,在座谈会上,王琰记得一位中年渔民对汤哲斌处长说:“我不反对将江豚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但是我觉得以目前的状况看,这样的做法没有意义。政府不管不顾,升为一级也只是走走形式,这在国内很正常。”
后来的河豚
民以食为天,潮汕地少近海,潮汕人跨海至他国始于宋元。
海边渔民秉承古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枯燥而正规的操作程序,出海称讨海,向大海讨生活,言简意赅就是捕鱼```
一年之际在于春,每年春节后,农民趁着春雨赶紧下田。
渔民呢?则是互相拖着不出海,探求其原因就是春节尚有余粮,先出海讨海说明余粮不足,说明家境不好,先出海彩头不好,大家互推忍着不动。
拖到最后也不是办法啊,毕竟人类是高智商动物,死人总不能让尿给憋活。
于是村里老大想出了对策,既然大家都不动,就凑钱激励敢先动的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就是我国历史记载最先的“众筹”项目。
一代代下来形成了一个村规民约“派头船钱”。每家每户不想先出海的人就出钱,最后由家里没米下锅忍不住的人,不管彩头不顾面子拿着头船钱第一个出海。
有人拿钱带头先出海了,后面的渔民面子问题保住了,也要赶紧跟着出海,毕竟面子有了,肚子也要顾着```
海边渔民就是这么尿性,有原则,有修养,有体量,有讲究!
小西的父亲在国企矿山机修厂倒闭后,带着一家人回到了海边的老家,在宗亲兄弟的帮忙撮合下,将一次性买断工龄的钱,购进了渔船和渔网,开始了讨海生计。
小西还在厦门大学读大二,读的专业是海洋与生态发展。这年放寒假会到村里,开开心心过完年,就看到村里人集聚在一起举行“派头船钱”会议,会议由村里年龄最老最有威望的老大主持。
小西了解规则后,暗暗地笑着渔民的愚昧,一脸不屑毫不在乎,冲到村老大前面:“老叔,我出头船!”
正在愁今年没人出头船的渔民们一下子炸开了锅,一边叹息一边表示同情,很多甚至掏出了两倍的“头船钱”并议论纷纷:改革开发真害人,国企倒闭,搞得今日啊娃要冲出来赚“头船钱”```
小西正在数着头船钱,他二叔冲了上来:“弟啊,你无钱交学费跟二叔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可千万别出头船啊```”
小西眼明手快,拿了头船钱象脱缰的野马,一下子跑开了:“谢谢乡亲们,谢谢二叔,我明早就出头船```”
二叔在后面边追边喊:“弟啊,记得要去妈祖庙拜祭妈祖```”
妈祖原名林默,生长在大海之滨,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渔民可否出航,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几乎有渔港的地方就有妈祖庙和妈祖像,渔民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出海前后都要进行虔诚地祭拜,祈求平安```
小西虽然是受马列理论教育的唯物知识份子,也喜欢探究历史文化,听了二叔的话,小西跑到了妈祖庙,神情严肃的上了三柱香,面对庄严的妈祖神像心理默默祈祷:祈求妈祖保佑,弟子出海能满载而归,不求富贵,但求温饱有学资!
小西的父亲原先是工人,就且叫老西吧。自从如日中天的国企倒闭后,心情一直压抑着,听小西说抢出头船也觉得无所谓。
第二天凌晨四点,父子两人就背着气炉锅和清水出海。海边的渔民基本以渔为主食,上了船就放下渔线动态钓鱼,在开往外海的路上,将钓上来的渔往锅里一扔,煮熟了吃,算是营养早餐```
天气晴朗,冬天的清晨格外寒冷,海风迎面吹来,刮着小西嫩白的脸感到一阵阵疼痛,望着天上还依稀闪烁的星星,小西呼吸着咸味的空气有些兴奋。
天边渐渐泛白,随着马达“突突”的声响,渔船在海平面画出了一条翻滚的线```
船一直开了四小时开到了外海,上阵不离父子兵,老西看到外海灯塔,将船停了下来,平举右手对着灯塔做目测:“差不多了,小西,可以放网了。”
小西立刻拨开渔网闸,手摇网索缓缓放下,老西又重新启动发动机低速拖行,这种带发动机头的船比以前手动或风动的船高一个档次。
小西是第一次出海,第一次网渔,觉得一切都倍感新鲜,老西虽然之前出了几次海,心理也还是充满期待和希望```
船缓缓拖着渔网前进,过了大约一个小时,老西将船停了下来,走到下网区:“小西来,可以上网了。”摇网架有两个摇柄,父子俩一人摇一个开始收网。
小西感觉渔网挺沉的,随着渔网拖出水面,期待中的惊喜并没有出现,网上来除了一些杂七杂八的小鱼小虾,最多的是河豚,俗称“乖鱼”,小西在学校图书馆看过有关介绍鱼类的书籍,河豚是有剧毒的,不禁一脸失望。
老西也是面无表情,将鱼捡到鱼桶里,整理好渔网,再一次将渔网放入水里拖行```
连续拖了四五网,基本上的渔获都差不多,过午两点要回程了,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回岸边,海边的渔民都知道,傍晚的海浪最吓人,象这种吨位小的船天黑前就要回去,不然就回不了了。
这时父子俩的情绪极为低落,这样的收获,连船油钱都不够。
“最后一网吧”老西心情虽然也很糟糕,仍然带着慈爱对小西说:“以后你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公务员什么的都好,千万不要跟老爸一样```”
老西之前在国企上班,虽然只是工人还是个党员,奈何命运多舛,不得不接受企业深化改革后的下岗自谋生路。
下午太阳高照,蓝天白云,海天一线,可是小西没心情欣赏美景,疲惫的拉着最后一网,还是一样的小鱼虾。
“咦,这是什么?”小西从网里捞出一块象塑料泡沫一样的东西,茶盘大小,淡黄带点灰色椭圆形,略带海水腥味。
老西虽见多识广,也没见过这种东西,但觉得平淡无奇,应是塑料垃圾之类:“扔了吧,不会是神灯的```”
“嗯。”小西应了一下,随手将它扔在船板上```
父子整理好渔网,看着几竹框的河豚鱼,摇摇头带着失望赶回程。
一路上,小西琢磨着:“原来村里说的出头船是真的,彩头不好啊,可是我已经很诚挚的拜过妈祖了啊,说明妈祖是保平安没有保发达的```”
念念叨叨之间,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渗透心脾,芬芳可人,昏乱的思维一下子清晰爽朗,这种香味小西一辈子都没闻过,决不是花的芳香,四处张望之间,看到了被扔在船板上的那块“塑料”```
小西疾走到船板上,趴下去仔细一闻,对的没错,就是它发出来的香气。
小西突然记起学校图书馆那本书的介绍:
海洋中有一种形体巨大的生物,叫做抹香鲸,它可以潜到千米深海之下,吞食体型巨大的乌贼、章鱼等。但是,这些动物被吞食后,他们身体中坚硬、锐利的角质喙和软骨却很难被抹香鲸消化,胃肠饱受割磨,却不能将之排出体外,这令抹香鲸痛苦异常。在痛苦的刺激下,抹香鲸只通过消化道产生一些特殊的分泌物,来包裹住那些尖锐之物,以缓解伤口疼痛。每隔一段时期,难耐痛苦的抹香鲸就要把这些分泌物包块排出体外。而这些包块漂浮在海面上,经过风吹日晒、海水浸泡后,就成为名贵的龙涎香。
“龙涎香”是留香最持久的香料,世界上任何一种香料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素有“龙涎之香与日月共存”的说法。由于稀有难觅,龙涎香又被称为“灰色的金子”。
“老爸,这是龙涎香,刚才上水带着海水腥味,被太阳一晒,本来的香味就出来了”小西捧着龙涎香跑到老西跟前“你闻闻看!”
老西皱起鼻子用力嗅一嗅,顿时精神抖擞:“哇,是挺香,是个好东西,我这辈子从没见过,不知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小西笑着说:“龙涎香是极为稀有之物,不要说你,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价格是比黄金还贵,不过```”
小西欲言又止,他觉得,这个天赐之物肯定是妈祖显灵,可以卖个好价钱来交学费。但是,据书中记载,我国发现的龙涎香迄今为止少之又少,国家由于缺少可做科研的原材料,所以关于龙涎香的学术研究成果比世界落后不少。
想到这里小西对父亲说:“老爸,这块龙涎香我想拿到学校做鉴定和研究,如果合适就捐给国家做实验,我学的专业正好对口,说不定还能出一篇论文呢```”
老西望着前方对小西点点头:“小西,你长大懂事了,有分寸能分清轻重,老爸支持你!”
世间美好的东西都需要经过最痛苦的孕育,就像刚刚诞生的龙涎香并不香,经过海波的摩挲、阳光的暴晒、空气的催化以及上百年海水的浸泡,才可修得上品。
小西的命运就象龙涎香一样历经磨难,经过多年努力勤工俭学攻读学位后留校任教,在学校的科研馆负责专题研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话说黄昏时刻,小西父子载着一船的河豚靠了岸,海边的乡亲和鱼贩都赶来探行情,想看看外海的鱼获怎样,鱼贩也准备来收好鱼赚差价。
看到一船的河豚和几框小鱼虾,都“嘘~”了几声走开了,河豚剧毒,除了专业的厨师,一般人不敢碰。来来往往走了几批人,最后无人问津。
小西父子欲哭无泪,这时小西二叔也来到海滩,对老西说:“走吧,把鱼运到滨海酒家,只有这酒家老板肯收河豚。”
天色已黑,小西二叔叫来了一部四轮车,挑大的河豚上车,帮忙卖到滨海酒家,价格由酒家老板定,多少补回一点汽油钱```
小西背着几筐小鱼虾和挑剩下的河豚回到了家里,疲累的摊在椅子上动都不动,老西将河豚倒在脸盆,磨刀霍霍,准备晚餐配料```
河豚鱼肉质细嫩、鲜美,曾有“吃了河豚,百味不鲜”以及“拼死吃河豚”之说,但对于河豚鱼缺乏烹调经验的人,却万万吃不得,1克河豚毒素能使500人丧命,吃河豚中毒死亡者屡见不鲜。
河豚肉之鲜美是美食界之“貂蝉”,宋人梅尧臣《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河豚食客由此更添“风潇潇易水寒”之气概,只是他们在动筷之前,总会先让随从试吃,没倒下,才大快朵颐。
然而,海边渔民自家吃河豚,没有随从试吃。当然几千年下来,受自然法则约束也有传古规矩```
老西将河豚内脏和鱼头鱼血清理干净,和切好的萝卜一起下锅,上面放着刚才杀鱼的刀,盖上锅盖大火烧炖,为何要放上菜刀呢?其实起初渔民认为河豚剧毒,杀鱼的刀要放锅里煮熟消毒,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后人误以为是刀带煞气,放进锅里一起煮,等于做了诀术,能将河豚毒去掉```
河豚煮熟了端上饭桌,老西叫小西倒了酒,这时二叔送好货折回,一家人坐上饭桌,老西端起酒杯:“小西,你也来一杯,敬你二叔```”
海边人豪爽,饭前先喝三杯。三杯酒下肚,二叔从口袋里掏出两个一块钱的硬币,放在饭桌上,然后才拿起筷子,夹了一条河豚塞进嘴里:“嗯,鲜美```”
小西满脸懵逼:“二叔,你这是干啥?拿两个硬币干什么?”
老西又喝了一杯笑着说:“小西,你二叔是遵照传统。咱们海边人啊,都知道河豚剧毒,由于物质紧张,也是抵不住河豚的美味,总是冒死吃河豚,但没有完全了解河豚毒性的源头,总有一些人吃河豚中毒,为了避免官司口舌,请客人吃什么都好就是不请吃河豚,你二叔拿了硬币,等于是他自己买了河豚吃,万一有什么事了,也和主人家没关系```”
小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小心的夹起一条河豚放进口里,轻轻咀嚼,鱼肉富有弹性,象极了鸡腿肉,咬开以后,鱼汁喷射而出,独有的鲜味瞬间充斥着整个口腔,小西第一次吃到这么鲜美的东西,感觉以前日子都是白活了```
河豚肉让小西想起了玫瑰,玫瑰美丽却带刺,河豚美味却带毒。小西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研究河豚毒性的源头,让这种美味安全的进入千家万户,随便请客人不用掏钱就能吃```
河豚大多数生活在海里,淡水河豚较少。大多数河豚剧毒,特别是颜色越鲜艳毒性越大,而渔民和酒店一般只是吃一种“靑乖”的河豚,色泽比较单一,而河豚的毒性也跟季节有关,春季产卵期毒性最大,所以的动物都一样,母性使然,为了繁殖后代不得不变得强悍和毒辣。
···
三年后,小西毕业留校任教,这对于小西家甚至整个村来说都是重磅消息,村民们纷纷议论:当年出头船的小西居然运气不减,全是因为妈祖保佑```
老西和二叔还是每天机械式的捕鱼卖鱼养家糊口。暑假小西回家,刚到家已是下午四点,和老西寒暄几句后就提出明天要帮老西出海。
老西不同意:“弟啊,你现在算是国家工作人员了,身体是国家的了,出海太危险,要保重哈,不能辜负了国家的培育。”
小西淡定说:“但我想出海捕河豚,很想念河豚的味道。”
这时恰好二叔进来听到小西的话就笑了:“弟啊,咱们海边别的没有,就鱼多,干嘛非得吃河豚?再说这几年海获还行,不用靠河豚来填肚子了。”
小西说:“我是嘴馋了,对河豚的味道念念不忘。”
二叔说:“好吧,刚才我从海滩经过,看到几条渔船都有捕到河豚,我去拿几斤来```”
河豚拿来后,小西主动提出操刀杀鱼,老西和二叔畅怀观望,说孩子长大了,其实也还是对小西不放心,毕竟河豚剧毒,必须干净去除毒素,稍有不慎就惨了。
只见小西拿起一条河豚,拍打鱼头,河豚一下子就鼓起气,全身涨成一个圆球,小西手起刀落,从河豚的腹部切开,保留鱼肝将其他内脏挑出,然后吊起鱼尾,用手握住鱼头往下挤,将鱼血挤干净,随手将鱼扔到盆里,全程一气呵成,手法熟练,象极一个功夫高手```
“不行不行”二叔急了:“河豚肝最毒,要赶快去掉!”
小西笑笑说:“二叔你别急,我们学校是专门做研究鱼类的,不用怕。”
杀好了鱼,小西将鱼放到锅里,加油盐姜蒜酱大火煮开后立即装盘上桌,老西和二叔看得目瞪口呆:“这么块就熟了?没放杀鱼刀一起煮,能吃吗?”
小西端起酒杯,对老西和二叔说:“河豚讲究就是鲜,日本人还吃鱼生呢,煮久就老了失去鲜味。来,干了这杯,趁热吃鱼```”
干了三杯酒,二叔习惯性的站了起来,准备掏钱放上桌,小西赶紧扶二叔坐下,夹了一块鱼肝放到二叔碗里说:
“二叔,实话跟你说吧,我在学校这几年专门研究河豚的生长习性和毒性,对河豚有了全面了解和突破,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如何对河豚毒性研究和化解”,你不用掏钱了,保证你没事,先尝一下鱼肝,我们边吃边聊```”
二叔心有余悸的将河豚鱼肝送入嘴里,细细一品:“哇,又滑又嫩,鱼肝带着脂肪产生出的味道层次感叫人应接不暇,香气冲击味蕾回味无穷,龙肝凤胆不过如此```”
小西自己也夹了一块鱼肝,边吃边说:“河豚鱼肝比法国鹅肝肉质更鲜美,口感更爽滑,营养更均衡,取材更环保。
法国鹅肝是人为调控大鹅食料,让大鹅得了脂肪肝,再取其肝为食材,这种做法是违背自然法则的,而且脂肪肝本来就是病,等于是吃了病肝。
而河豚鱼肝自带鱼肝油,有多种人体可以吸收的氨基酸,对人体是有益的,只是由于人类的认知受限制,认为河豚剧毒,肝是藏毒的器官,一直不感触碰,浪费了这么好的食材```”
老西倍感开怀,举起了酒杯笑眯眯说:“小西,知识改变命运,你没有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来,老爸和你怼一杯```”
二叔也凑了过来:“小西,那到底河豚的毒在哪里?是不是全身都可以吃?”
小西接着说:“河豚全身都是宝,河豚毒素就象双刃刀,也可作为医用。我们专题组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河豚有了新的了解。
河豚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孵化的鱼类,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个别河豚存在雌雄同体现象,即同一条鱼体内既具有精巢又具有卵巢。
我们专题组用两年时间,在各个季节取样,通过实验室做样本检测,在5727 尾河豚中发现17 尾雌雄同体河豚鱼,检出比例为0.03 %,我们发现这个比例跟吃河豚中毒0.032%的比例很接近,可以确定两性河豚鱼的性腺具有剧毒。
再根据动物母性的特征,我们在母体河豚鱼的生殖腺中也提取到河豚毒素,最后得到基本结论,母河豚和两性河豚的生殖腺都带有剧毒,在烹饪时我们挑选公河豚或者将母河豚的生殖腺和传输毒素的血液去除干净就能确保安全了。”
二叔不禁放下筷子,用力鼓掌:“弟啊好好好,以后我们不用惧怕河豚,化废为宝!”
小西嘴里嚼着河豚肉继续说:“我们在带毒素的河豚里已成功提取河豚毒液,用于药物添加,目前有七项专研得到突破和认可,已申请国家专利,造福人类。
但作为食材,为了彻底化解河豚鱼的毒性,我们正在攻克河豚鱼的性别改造。
从理论上讲,我们烹饪时能选取公河豚鱼就安全可靠,但河豚鱼的性腺占鱼体比重大,性腺指数高,一般性成熟个体生殖腺重占体重可达30 % 左右,其副性征都不太明显,雌雄鉴别较困难。
当我们发现有两性河豚鱼时,我们大胆的设想,河豚鱼是不是也和福寿鱼一样,也是转性鱼类,即小鱼都是两性,然后根据环境和区域内鱼数量的需求而转性。
举个例子,在特定的区域内,有一百条小鱼同时存活,成长转性过程中,根据鱼卵和精子的配比需求数量,需要转化成二十条公鱼和八十条母鱼,比较雄壮的鱼先转性为公鱼,同时也发出雄性荷尔蒙,其他两性小鱼受其诱导,收到信息后转性成母鱼,这样保证两性平衡的结果才能保障后代的正常繁育```”
“这么高深!”二叔听得目瞪口呆,突然插了一句:“公河豚鱼太幸福了```”
“鱼类一般都是体外受精,几乎没有生殖器接触的。”小西被二叔逗乐了接着说:“我们专题组已开始人工育河豚鱼苗做试验,在特定环境下消掉雄性河豚鱼荷尔蒙的气息,那么全部两性鱼就都转变为公河豚鱼,这样的河豚鱼既没有带毒性,也由于没有母鱼交配而变得更加肥美```”
老西听到这里有些稠怅,默默的干掉杯中的酒沉思:是啊,人类是伟大的,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想方设法改造食材,这优胜劣汰的法则,听起来还是有些残忍。
小西明白老西的悲伤,睿智的说:“从古至今,人类驯养了家禽家畜,掩鸡掩猪,杂交水稻,马驴配骡```改造动植物的本性数不胜数,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一代又一代推动历史文明的车轮,作为新一代学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推动社会发展,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甚至是为了人类谋求幸福去不断的探究未知```”
``````
大快朵颐后,小西打着饱嗝来到海边,一阵海风迎面吹来格外凉爽,小西望着海上闪烁的星星,想起了第一次出海时许下的诺言```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
日本文化在国际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提倡谦虚礼貌的表达和行为方式,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篇1
浅谈刺身与日本文化
摘 要: 刺身是日本著名料理。它既是日本人口中的美味、日本人眼中的艺术品,又是日本文化的传承,更引起了舌尖上的“战争”。对于日本刺身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以刺身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刺身 文化 食鱼 鲸
刺身,是将鱼贝类等食材切成片、条、块等形状,蘸上酱油、山葵泥等调味品食用的日本料理。传统刺身以鱼贝类为主,但现在可用于刺身原料的食材范围广泛,马肉、鸡肉、魔芋、蘑菇、动物肝脏、豆皮、面筋都能做成美味的刺身料理。
刺身的刺,是“刺穿”、“扎”的意思。古代日本渔民在将鱼去皮、剔骨、切割成可食用的鱼片后,由于无法辨认鱼的种类,便将鱼鳍扎到鱼片上以方便确认。这种方式当时被称为“刺身”。后来,这种方式渐渐不用了,但刺身的叫法被保留下来。如今,刺身作为日本料理代表性的菜式已为世人熟知,成为日本料理文化的代名词。
一、玉盘珍馐
刺身的原料虽然种类丰富,但主要食材仍然是鱼。常见的如金枪鱼、加级鱼等。在人口百万以上的国家中,日本人人均食用的鱼量为世界之最,平均每人每天74.2克,是名副其实的食鱼大国。
刺身用鱼是新鲜的鱼,“鲜”是刺身的重要特征。
“鲜”首先是新鲜。新鲜的刺身鲜嫩、爽口。由于未经烹饪的鱼肉没有遭到高温的破坏,鱼肉中含有的丰富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素没有丝毫流失,对人体很有益处。难怪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日本人对生食鱼肉始终青睐有加。为保持鱼肉新鲜,日本人或用活缔放血法或用冷冻法最大限度地保持肉质新鲜,新鲜是刺身的“生命”。
“鲜”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时令。刺身的季节性很强。如同时令蔬菜水果一样,日本人在春夏秋冬食用时令鱼,每个季节日本人都能品味季节特有的味道,吸取时令食物中丰富的营养物质。春吃竹荚鱼、鲣鱼、银鱼;夏吃石鲈、粗单角鱼、白丁鱼、飞鱼;秋吃斑、鲑鱼、蓝点马鲛、青花鱼;冬吃黄鱼、鳕鱼。而且,不同季节的刺身盘中饰物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用山茶花、八重樱、南天竹;夏用虎杖、紫阳花、瓠子;秋用小菊花、桑叶、银杏叶;冬用蜜柑枝、里白、松叶。时令鱼搭配时令花、叶、枝,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才是地道的刺身料理。
二、视觉盛宴
日本料理是用眼睛享用的料理。刺身就能通过食器与摆盘体现出这一特点。
刺身的器皿多用浅盘,材质可分为漆器、瓷器、竹制、陶器。形状有圆形、椭圆形、角形、扇形、树叶形、莲座形,等等。食器造型之多、形状之奇特令人赞叹。并且,食器上有种种花纹、图样。菱纹、鳞纹、云锦手(图)?摇?摇?摇?摇?摇 ?摇?摇(云锦手图片)、流水(图)?摇 ?摇?摇?摇(流水图)、龟鹤、祥瑞等。不同节日、不同季节搭配使用的食器都有要求。例如,蓬莱、松菱、鹤等花纹只能用于正月;丹顶鹤、松竹梅仅用于喜寿宴请。不同季节、不同菜式使用不同纹样的食器,的确是一种视觉享受。
此外,刺身的摆盘同样非常讲究。如果是多人份的刺身料理,可用“平盛”。
在大盘中满满地摆上五颜六色的料理,让人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无比豪华绚烂。有经验的料理人也会采用“散盛”。
将食物散开摆放,露出盘面(余白),通过余白与食物色彩的搭配,与食物相映成趣。
若是同一种料理摆放多块,则可用“流盛”。
同样形状、同等大小的刺身自右向左倾斜摆放,错落有致,仿佛庭院中的细流,使人感觉恬静、清雅。
摆盘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是将食物摆成山形。
在底部平坦的食器中,将食物摆成富士山一样的形状,天小地大。这种摆盘既能呈现出“散盛”的平面图画效果,又能利用上层空间,展示出3D立体效果。对日本人而言,料理不仅是画卷,更是立体空间物体。只有对点、线、面的基本摆放熟练有加的料理人才能摆出3D美感。可见,刺身料理既是味觉的学问,又是视觉的艺术。
三、文化传承
刺身料理体现了日本饮食传统――鱼食。
日本四面环海,河川资源丰富,新鲜鱼贝唾手可得。日本人食用鱼肉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绳文时代的贝冢遗迹显示,当时日本人食用的鱼类包括鲫鱼、香鱼、鲽、比目鱼、河豚、青花鱼、�鱼、加级鱼等。除了鱼肉之外,当时人类也食用四脚动物肉。但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佛教在日本的影响逐步扩大,日本多位天皇颁布了“杀生禁断令”,在此过程中,鱼与肉变得不可兼得,日本人渐渐舍肉而取鱼。从此,鱼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长久广泛地影响着日本。例如,在日语中,打马虎眼说成“�を�iむ”。由于青花鱼容易腐烂,为了尽快卖掉,卖鱼时鱼贩会快速数数,就会出现在数量上捣鬼的现象,后来演变为日本人常说的打马虎眼。比如,烂船也有三千钉,日本人用“腐っても�”表示。加级鱼从古至今都受日本人喜爱,与其他鱼相比加级鱼的细胞分解速度较慢,所以,放置同样时间,其他鱼腐烂了,加级鱼的损害就比较小,于是就有了这种说法。
除了鱼食外,刺身里料理还体现了日本饮食另一传统――生食。
在原始社会人类都是生食,进入文明时代后各民族的生食就逐渐淡出历史。日本的生食习惯却始终延续,直至今日。生鱼、生菜、生肉、生蛋,日本人崇尚食物的原生态。保持食物本来的味道,口味清淡是日本料理的特点。由于日本四季分明,无论是鱼类、果蔬还是农作物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这种气候风土中生活的日本人养成了重视时令物、喜爱时令味的饮食习惯,并且生食法最能保留住时令味、锁住营养,这从侧面反映出日本人崇尚自然,注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四、舌尖上的“战争”
刺身食材的种类繁多,鲸肉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是世界上少数食用鲸肉的国家之一。虽然日本仅有2%的人经常性食用鲸肉,但每年市场供应的鲸肉却多达3000吨。日本人食用的鲸肉也包括海豚肉。海豚是高智商的海中动物,是亲近人类主动保护人类的高级动物。这种本应得到人类友善的回报和宠爱的动物,却遭到肆无忌惮地捕杀,难逃人类的口腹之欲。
为何喜吃鲸肉?日本人认为,鲸是营养丰富的食材;鲸消耗掉了大量鱼类资源,威胁到了人类的食物安全;食鲸是日本的传统,捕食鲸是日本历史的组成部分。
然而,事实是目前13种大型鲸类中,已有两种濒临灭绝。而且,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鲸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环,大规模捕杀包括海豚在内的鲸势必损害海洋生物链条,破坏海洋环境。
为了加强对鲸类资源的管控,《国际捕鲸管理公约》早在1986年就已经禁止商业捕鲸。但日本依然我行我素,引起了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多国的反对。阿根廷、巴西等九个拉美国家甚至成立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集团”,集体反对日本在南极海域的鲸类保护区域捕鲸。
但舌尖上的“战争”依然持续。也许,日本民主党众议员议员冈田克也与澳大利亚前外长斯蒂芬・史密斯的谈话最能代表日本人的态度。“日奥都有各自的文化,饮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自古就有吃鲸肉的传统。澳大利亚或许也存在着日本人无法理解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互相理解”。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实践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情调,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任何一种文化的延续都是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结果。不合时宜、糟粕性的文化应该被剔除。
日本文化注重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相信善于学习的日本人能够找到真正“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能够进一步发扬日本刺身文化的方式。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篇2
浅论日本语言背景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除了表现在行动上之外,更多的表现在语言上。日本民族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断地使用大量的委婉语.日语的委婉表现体现出日本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化心理及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日语委婉表现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我们从中可以窥视到日本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在现代语言交际中,使用得体的委婉语以避开不愉快或不愿说出口的表达,可以使交际双方都得体不失面子,这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倾向.日本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以和为贵的社会,集体意识很强,注重协调精神,这种心理状况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要能够正确使用委婉语。
1、正文
1.1、概述
委婉表现是日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特别是在面对面的对话中,可以说如果不使用这种委婉表现谈话就不能顺利进行。毋庸置疑,这是由日本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所引起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的存在,它与某一地域社会(民族、国家)紧密相连。这些地域社会的文化(该地域社会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成为语言的背景。而语言的意思则基于这些背景之上被人们所理解,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
日语委婉表现的最大决定因素是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或者说是人际关系意识。与欧洲人相比日本人的自我意识较为淡薄。他们很在意包含自己人的「うち」(骨肉亲人,亲戚朋友等)和自己人以外的人即「そと」之间的区别。大多数的委婉表现都是对「そと」一方而说的。因此,委婉表现也可以被认为是与对方之间距离的体现。这与日语中的敬语从根本上是一样的。
1.2、具体表现
每个民族都有因民族历史的沉淀和心理深层的构筑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进行语言的研究中,如何把握住我们自身对该语言的理解的心态,将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对该语言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心态会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在日语的学习和研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对委婉语(暧昧语或模糊语)的理解。
一个中国人(甲)和一个日本人(乙)在初次打交道时会有如下对话:
甲:今晩ご都合がよければ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こうか。
(今晚您有空的话,一起去看电影吧)
乙:もし残业がなければいいですが……
(如果今晚不加班的话……)
中国人会很自然地理解为:今晚加班就不去,不加班就去。当甲得知乙晚上不加班的消息时去候邀,却总不见乙来。甲过后去兴师问罪时,乙也会觉得很奇怪。实际上乙的回答有种回绝心理,加班只是托词而已。若是真心赴约,出于谨慎,乙方常常会再给甲一个确认,确定今晚的约会。这个时候乙常常会在下班时说「今晩残业がないので、一绪に映画を见に行こうか。」。但也并不是事事如此,有时乙很愿意接受邀请,但为预防有事脱不开身而不能赴约,便事先向甲言明有此可能,让对方有心理准备,以免届时被动。甲对乙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非常迷惑,不知乙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其实这是日语委婉表现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拐弯抹角的说法。正如当对方钢琴声很吵而希望对方能够停止这种行为时,往往是说「お嬢さんのピアノは上达しましたね。夜中の十时ごろまで稽古していますね。」(您女儿练钢琴真是辛苦啊,都练到晚上十点左右。),而不直接去和对方说明。
两个熟悉的人在路上相遇时,经常会说一声「さあ,どうも」便擦肩而过。这个「どうも」后接的词也是很暧昧的。如:「昨日、わざわざおいでください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昨日承蒙您光临,谢谢),回答时用「やあ、どうも。」。这个「どうも」从上下文看应是「こちらこそ、どうもお世话になりました。」(我得到你的关照,我才应谢谢您),或「こちらこそ、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我才应表示感谢)的意思。从这两个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どうも」后面省略了词语。
「どうも」大致有以下几种意思:1)怎么也(下接否定)。 如:「どうも覚えられない。」(怎么也记不住)2)实在,太。 如:「どうも失礼します。」(实在太失礼了)3)总觉得。如:「どうも风邪らしい。」(像是感冒了)
而现代日语中,「どうも」的应用范围极广,它既可以表示歉意又可以表示谢意,有时还单纯地表示一般寒暄、告别等。如:
(1)当别人帮了你的忙,表示由衷的感谢时说「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2)当学生帮老师擦完黑板时,老师说「どうも、ご苦労様。」
(3)当你在公共汽车上碰了人时说「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4)当你见到不久前帮了你的忙,给过你好处的人时说「この间、どうも。」
另外,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在分别的时候,有时说声「じゃあ,どうも」便分开了,这个词下接的部分也是极不明了的。中国人听了上述对话感到日语不可思议。本来日本人在对话中就有避免明确说出事物的是非,避免对某一事物加以断定的习惯。也可以说日本语言中的这种表现方式是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以及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些委婉的语言都来源于委婉的语言思维,日本人的委婉的思维又与日本文化的柔性紧密相关。古代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关西及日本九州地区,那里多丘陵,湖泊,河流,气候温暖,称得上日本的水乡。在气候温暖的水乡靠种水稻而谋生的农户,受到了整日伴水劳作的影响,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充满了柔性。
委婉语用以表达含蓄委婉,退让等复杂的心情。这也是日语的一大特点,应视“语境”来确定它所略去的部分或蕴涵的意思。否则就会觉得难以理解。
2、结语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日语也不例外。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日本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日语中的委婉语就是受到日本集团主义的影响而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因此,对日语的研究离不开对日本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应该从大文化的角度对照异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正确看待这些差异,随时把握好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对外交际中始终保持主动地位从而更好地使外语起到交际功能。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发表
3.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例文
4. 日本文化方面毕业论文免费下载范文
5. 有关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上一篇:论文研究方法问卷
下一篇:论文10查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