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论文文献
布依族论文文献
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最富时代感的研究课题。我国民族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过去的社会形态理论转向了各个民族具体的文化现象和现代化进程,涌现出了一批有关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成果,但有关布依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稀少,缺乏较深入的调查和理论研究。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布依族人口为2971460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居第十位,是少数民族中较大的民族。布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贵州红水河、南北盘江沿岸,是贵州的原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改革开放的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至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使得原本封闭落后的布依族社会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也在发生着显在或隐性的变迁,对这些文化变迁事项的描述和变迁深层原因的挖掘,以及对变迁所带来的对布依族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探讨,成为当今布依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布依族聚居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文化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研究成果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变迁现象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比较研究。试图总结出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特点,并反思其得失及何以得失,以期能对布依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和现代化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并期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范式能对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提供参考。 本论文共分为八章: 绪论部分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最新动态,一及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主要思路。 第一章在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的基础上,对变迁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介绍了本文拟采用的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章介绍布依族的历史源流。布依族是旧石器时代水城人、穿洞人、猫猫洞人以及飞虎山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后裔,是建立群柯国的主体民族,经过夜郎时代与濮人、越人融合而突出地继承濮人和越人的文化特征,开始形成单一的民族濮越(布依)人。 第三章首先对布依族社会文化植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用文化模式的有关理论上分析布依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布依族文化的民族个性。 第四章通过展示田野调查的生动材料,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详细介绍布依族衣食住行方面变迁以及闲暇生活的变化,并进一步论述变迁的原因。 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布依族社会传承和整合系统,即传统社会组织、官方委任的行政系统、乡规民约、婚姻及家庭的特点和变迁的表现。 第六章对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介绍,研究了现存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对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对变迁的阶段、表现形式和动因进行了总结。 第八章对布依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认为民族文化在不断变迁的过程中应积极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扬弃,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实现异质文化互动,从而形成新的进步的民族文化,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和民族文化的全球化。
关键词: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发展 目 录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第一章国内外文化变迁理论概述 第一节国外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节国内文化变迁理论 第三节本文拟采用的变迁理论
第二章布依族历史源流 第一节布依族族源与族称 第二节远古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四节秦汉至宋朝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五节元朝到明朝时期的布依族 第六节清朝时期的布依族 第七节近代以来的布依族
第三章布依族文化植根的环境和文化个性 第一节布依族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布依族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三节布依族文化个性
第四章布依族物质文化变迁 第一节绚丽多彩的服饰的变迁 一、传统服饰特点 二、服饰的变迁 第二节厚重的饮食习俗的变迁 一、布依族的饮食习俗 二、饮食的变迁· 第三节体现农耕文化的建筑文化变迁 一、建筑的特点 二、居住的变迁 第四节交通与通讯方式的变迁 一、交通运输 二、邮电通讯·
第五章社会传承和整合系统及其变迁 第一节社会聚合的组织纽带 一、民间传统的社会组织 二、官方委任的行政系统 三、民族区域自治 四、习惯法与乡规民约 第二节婚姻与家庭的擅变 一、留传千古的婚恋习俗的变迁 二、婚姻的变迁 三、家庭的擅变
第六章喜忧参半的民族教育 第一节布依族教育概述 第二节双语教育 第三节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 第四节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发展布依族教育的建议
第七章对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变迁的阶段 第二节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八章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和发展布依族社会文化 第一节研究民族文化变迁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布依族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选择
布依族研究研究国内达到了什么样的情况
我就是布依族的.我认为它已经达到了某种尖端程度
文化记载那么,既然布依族人爱狗,为什么又要吃狗肉
常到贵州的人都知道,贵州的民族风味饮食众多,狗肉就是有名的地方风味饮食之一,而布依族则是最喜欢吃狗肉的民族之一。
近年来,有一种来自西方的观念对国内一部分人颇有影响,就是对吃狗肉持反对态度。他们的理由是:狗是人类的朋友,哪有吃朋友的肉的道理!按这种说法,对于人类来说,牛更是朋友,因为牛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曾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但现在吃牛肉不是也很普遍吗?
作为食物链的一环,各种动物的肉都可能成为人的食品。每个民族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都有其历史和社会根源,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也应该相互尊重。
实际上,布依族恰恰是很爱狗的。布依族有一个古老传说叫《茫耶寻谷种》,讲述的是布依族先祖茫耶历经千辛万苦,在狗的帮助下,最终在遥远的西边天脚下的一个神洞里寻到谷种的故事。故事中对狗作出的贡献充满了敬重之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布依族人家都养狗,用来看家。到了冬天,人们还要给狗搭一个温暖的窝,以免狗受冻。
那么,既然布依族人爱狗,为什么又要吃狗肉呢?根据《国语·越语》、《北史》、《魏书》等汉文献记载,布依族的先民越人、僚人就有吃狗肉的习俗了。相关资料显示,布依族嗜食狗肉可能跟信仰有关。一是相信狗能驱邪,二是相信狗肉有药用价值。
马启忠先生曾在其所著的《瀑乡风情录》中记载了两则关于布依族吃狗肉的传说,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个叫“洞骆”的布依村寨,坐落在河流环绕的田坝中间。一年夏天,因暴雨引发洪水,房屋几次被淹。在秧苗栽插完毕后,全寨的中年男女突然全部瘫痪。当地的布摩多次举行仪式驱鬼,几个月后仍不见好转。由于壮年人突然丧失劳动能力,田间管理无法正常进行,杂草与秧苗长得一般高。这时,来了一位老人,他告诉大家:有妖邪进寨,必须用一条狗来“扫寨”,才会安宁。于是,人们找来一条狗,老人扛着一把宝剑,穿上法衣,到每家每户驱邪。最后,老人牵着狗把妖邪送出寨门,在野外杀狗煮熟,饱餐一顿之后,将剩下的狗肉汤给村里每个病人送上一碗。
据说,在那之前,布依族因狗曾在祖先寻找谷种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不吃狗肉。老人见大家不愿吃,于是动员大家说:“牛给人耕田,孔夫子最尊重牛,但他同样吃牛肉哩!”大家听从老人劝说,把狗肉汤喝下了。几天过后,大家的病竟然奇迹般好了。
事有凑巧,过后不久,另一个叫“纳巴寨”的布依村寨,很多人患疟疾,几经驱邪退鬼仍不见好转。人们也采用给病人吃狗肉的办法,患疟疾的病人也痊愈了。这样,布依人因相信狗肉能治病而开始吃狗肉,后来演变成了饮食嗜好。
古人吃动物,不仅因为食物链的原因,还往往因为动物本身具有某种禀赋,人们认为食用这样的动物,会获得其身上的这些禀赋。狗的勇猛、忠诚、顾家等,都是人所需要的。布依族先民也许因为这些缘故才喜欢吃狗肉。另外,布依族在举行某些仪式时,要用狗作为祭祀用品,因为狗有凶猛的秉性,用狗才能镇住邪鬼恶魔。而布依族祭祀后,都要将祭品吃掉,把这种做法视为陪伴所祭祀的祖先或神灵用餐,与祖先或神灵共享美食。这也是形成布依族嗜食狗肉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本文节选自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贵州世居民族文化书系之山水布依·布依族》,略有删减。)
上一篇:图像识别毕业论文
下一篇:网店美工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