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熏香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09:20

熏香毕业论文

浅析沉香屑第一炉香论文

《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直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关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张爱玲选题目的研究”方面论文还不多见。题目是作品灵魂的体现,张爱玲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文本中作者只在开头和结尾提到用铜香炉烧沉香屑,作品中间部分再没提这几个字。为了弄清作者意图,首先需要搞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一)关于“沉香屑”

马明博先生在《沉香屑·第一炉香》写道:

沉香为众香之首,又被喻为天香。[1]50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贾宝玉偷偷去祭奠沉井而死的金钏:

……宝玉方勒住马,回头问茗烟道:“这里可有卖香的?”茗烟道:“香倒有,不知是哪一样?”宝玉想道:“别的香不好,须得檀芸降三样。”……便回手从衣襟下掏出一个荷包来,摸了一摸,竟有两星沉速,心内欢喜……[2]

两星沉速:沉香、速香,是和檀香、芸香等齐名的香,贾宝玉身上常带的是沉香和速香。从以上所引中我们得知:沉香屑是非常贵重的一种薰香,它排在檀香、芸香和降香之前,不是普通的香。香往往是在比喻女子。沉香屑在小说中隐喻薇龙等青春妙龄的女子。

(二)香炉的意义

香炉是专门烧香用的器具。《辞海》记载:

烧香之器,也作陈设之用。……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祀之器为之。……古时亦用以薰衣。[3]

香炉是祭祀用的,也可以用于陈设或给衣服熏香。

小说开头关于“香炉”的描述: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家传的”指年代久远,“霉绿斑斓”的铜锈可以作证。作为古董而传家的“铜香炉”穿越了时间、空间,承载着主流话语权的思想和文化,在这里“铜香炉”是一个象征物。叙述者用“请您寻出”这个词汇,“寻”字表明这种古董在“您”家里可能不止一个,说明这是富有“家传”的人家,要找出这个香炉来需要去某个储藏间去“寻”。这个“寻”字,表现了家藏品的丰富,表现了两个人(叙述者和假想的听众)的关系比较密切以及他们对点香说故事这个仪式的认可。香炉可以理解为“香”的归宿、“香”燃烧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三)烧香及其作用

马明博先生在《沉香屑·第一炉香》的篇首写道:

香之十德:感格鬼神……[1]50

香可感格鬼神。张爱玲选择最好的“天香”,选择用“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来烧这香,她在举行一个仪式:叙述者和她假想的听众带着虔敬,用家传的“铜香炉”烧一炉名贵的“沉香屑” ,通过这个仪式来传达一种心灵上的企望,祭祀那个时代里陨灭的灵魂。点香这个仪式应该有一套特别的程序。张爱玲在小说中没有写。但是马明博先生写出来了:

……世刚先生捧起一只古拙的瓷香炉,……他用香锸拨动炉中细软的香灰,向香炉四周轻拨,中间形成一块凹地;他打开香盒,用香勺取沉香屑,一勺一勺,放在中间凹处,撒入少许香灰,拌匀;又取半勺香屑,以火点燃,轻轻地放进炉内香地中央;他取来香锸,将炉壁四周的香灰,轻轻地围拢向燃烧的香屑,继而将他填埋起来,……[1]50

燃沉香屑时不能有烟气,淡雅的幽香在空气中缓缓传递、扩散,仿佛心灵与环境相融合的过程。张爱玲为了体现仪式的重要性,在小说的最后一段中这样写道:

这一段香港的故事就在这儿结束……薇龙的一炉香,也就要烧完了。[4]2

可见,这炉香是叙述者替故事主人公薇龙烧的,表达了对主人公青春陨灭的惋惜,是对战乱时期年轻生命“凋零”的超度,是张式情怀对乱世的'悲悯。霉绿斑斓的铜香炉在薇龙的故事里代表吞噬、融化了“天香”的香港世界。燃香过程是香在香炉中的消耗,喻指主人公的青春在香港梁太太家中“死”掉。

作为古董的冰冷的铜香炉仿佛吞噬人们灵魂的旧式环境。跳不出这个环境的年轻人仿佛燃烧在这炉中的香。香味袅袅中人的青春如燃着的香一样飘散,伴随作为古董的香炉变得铜锈斑斑。薇龙为了留在繁华的香港,选择了不爱自己的男人,心里“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也只有无边的恐怖……”[4]28

在小说中,描写环境对人灵魂的吞灭的意向很多,描写人的灵魂受物欲吸引而失去理智的地方也很多。这个环境就是所谓的“香炉”。这个香炉里有历史的时间的延续:“留住了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1]7也有当下时间的显现:“梁宅前面,这条山道,是有名的恋人街。一到了夏天,往往直到天亮都不断人。”[4]21还有地域间的穿梭,从上海到香港。

造成“沉香屑”被困“炉”中的客观原因有五:

(一)封建传统的理学教导——古董式家庭教育

薇龙生在败落的上海旧式大家庭,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薇龙从小受到的来自父亲的正面教导是:不能败坏门风。这是中国传统理学对女人的“贞节”教育。如果不“听话”就是,结果就是给气受。所以,发生乔琪事件后薇龙不敢再回到父亲身边做个“新的人”了。薇龙开始思考:受传统理念支配的“正义”的父亲无法维系避乱时家庭的支出,而父亲极力反对的反面教材姑妈,却在乱世中“滋润”地支配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这个残酷的现实迫使一个辨别能力不成熟的十几岁的女中学生对“姑妈式”生活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对父亲教育的反思。从而为薇龙选择自己的“出路”创造了心理基础。

(二)南英中学的殖民地西化教导——奴媚式学校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目标是把被教育者培养成封建伦理和封建制度所要求的“人才”。而殖民地的教育是为殖民文化服务的,对于宗主国,殖民地不过是他们攫取财富的源泉,这里的人在生活方式上要崇拜模仿他们的宗主国,在思想文化上要谄媚讨好他们的宗主国。只有对原有思想文化体系进行精神摧毁,才能打击固有传统对宗主国思想的抵制,才能实现有效的殖民统治。所以,薇龙的学校南英中学本不是培养什么精英人才,尤其是女学生,而是为了取悦游客。就连学校开设英文或法文课,也是为殖民地的长远打算,为了与宗主国交流,是殖民地奴性的标志。除了生活方式教育,还有宗教教育,比如薇龙参加唱诗班的活动。梁太太举行家庭游园会,邀请薇龙唱诗班的伙伴,同时邀请了天主教的修女。这些都是学校教育的导向。所以香港的学校教育和上海的传统教育在育人标准上是有分歧的。上海教育是封建士大夫基础上的“新学”,而香港教育则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这样矛盾的两个体系混乱了薇龙的是非评判标准,是薇龙行为堕落行为的前期心理铺垫。 (三)梁太太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理念影响——交际花技能培训学校

姑妈用自己多年青春换来的物质驾驭了贫困中的薇龙。她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首先对薇龙进行精神征服:欲擒故纵,先骂薇龙的父亲,使薇龙在自卑中失去判断力;再利用奢华的生活方式诱惑薇龙,进行交际技能培训(钢琴、网球、家庭聚会),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活动引诱薇龙。在量网球服尺寸的同时也就量走了薇龙的身材数据,为薇龙准备了满橱的衣服,使贫困中的薇龙沉浸在衣橱中。理学虚弱的理论在强大的物欲面前退缩了:薇龙一边用父亲的理论抗拒姑妈的诱惑,一边在姑妈的麻醉下享受物质的快乐。

当薇龙和乔琪的“婚事”被姑妈设计撺掇成之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整天忙着,不是替梁太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这就是被桎梏在“香炉”中“香”的命运!这是姑妈这只“蜘蛛”在盯眼看过薇龙之后,就设计好的一张网:那毒寡妇黑蜘蛛,不仅吞噬来寻觅她的“雄蜘蛛”,也不放过任何一只在蛛网旁飞过的蚊蚋。薇龙成为姑妈的猎物,成为那个集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和奴性殖民地文化糟粕于一身的香港这个“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中的一炉沉香屑。姑妈的家庭环境是薇龙堕落的陷阱,是那个历史久远的古董铜香炉的象征,薇龙无奈地、清醒地在炉中燃烧了自己青春的生命。

(四)浪子乔琪的干扰与迫害——扭曲的“情爱”观念

乔琪是众所周知的浪子,他周围所有女人都知道不能嫁给他,但都喜欢被他关注,与他游戏。他的魅力就在于长得“洋气”“帅气”,他不爱薇龙,只是戏耍她。薇龙知道他是唯一能抗拒姑妈诱惑的男人而爱上他。乔琪的爱情观、婚姻观是薇龙堕落的直接原因。

(五)香港大环境的浸染——合围的铜香炉

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殖民地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的交际场风气,尔虞我诈、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的商业社会,这一切是一个十几岁的是非观念未定型的女孩子陷落其中不能自拔的社会原因。

可见,张爱玲是在用一种悲悯的情怀怀念一个青春的灵魂,那个美好的灵魂就像是一炉沉香屑,名贵、高雅,却被围困在那个古董一般的环境里,任凭缓慢的微火燃烧,却不给足够的氧气,慢慢地被消耗掉。这就是本文对《沉香屑·第一炉香》题目意义的阐释。

[参考文献]

[1] 马明博.沉香屑·第一炉香[J].中国工人,2011(07).

[2] 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66.

[3]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444.

[4] 张爱玲.张爱玲文集[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5]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谁有和大家不雷同的论文呢?急啊!一定要正确格式啊!谢谢大家了!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摘要: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李清照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关键词:真挚情,白描法,家常语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自成一家。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一 倾诉真挚情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上片头三句,“寻寻觅觅(情),冷冷清清(景),凄凄惨惨戚戚(情)”,写出其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次二句,“乍暖还寒时候(景),最难将息(情)”,流露出痛苦哀伤之情;再次三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情)晚来风急(景)”,写其凄寒难挨之情;末三句,“雁过也(景),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表现益加痛苦悲伤之情。下片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表现其凄怅落寞之情;次三句,“守着窗儿(景),独自怎生得黑(情)”,表现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景)”,蕴其愁闷忧愤之情;“这次第(全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总述愁情之浓深。综观全词,层层面面无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层次言愁。缘情布景,情随境迁,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归结一个“愁”字。情景婉绝,浑然一体。 再如她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和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极其沉痛,内容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带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晚年生活的一个细节。当时南宋政权南渡后建立了小朝廷,依旧过着犬马声色、歌舞生平的生活,抗金复土大计全抛脑后。作者心中却时时充盈着家事、国事的忧伤。词中描写了面对元宵佳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繁闹景象,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外出游玩,而独自坐在帘儿底下回首往事,听人笑语时的凄怆心境。 这首词写得深沉、含蓄、凄婉动人。既表达了时代环境的今非昔比,又抒发了作者遭受离乱、饱经忧患后的悲愤情感。透过今昔的变化,表达了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词中表现的个人深愁惨痛,正是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二 善用白描法 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她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她的《念奴娇》: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头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词人早期作品。调中塑造了一个刻意伤春而又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因为当时赵明诚不在家,适逢清明,李清照感慨所作。全诗以白描手法勾画出词人与丈夫离别后深闺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闺中人从伤春的你落情绪到盼望游春的心理转变过程。李攀龙《草堂余隽》云:“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对我们理解本词之意蕴有启迪作用。上片开头几句描绘斜见细雨的萧条景象,以景抒情。“险韵诗成,扶头酒醒”两句属生活细节。作诗饮酒只为遣愁,为下文蓄势。歇拍两句点明主旨,原来是丈夫不在身边,信中又“万千心事难寄”。下片开头说春寒料峭,无心凭阑,终日垂帘,烦闷心绪难以消遣。末尾几句陡转,因天气转晴,忽然又产生游春之意。结构上开合动宕,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又如她的《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又如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 李清照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她匠心独运,特别善于创造这种平淡而绝妙的境界,这应该是李清照词作的重要特色。此小令似乎信手拈来,毫无雕啄,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飞扬。你看:溶溶的落“日”,苍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干“滩”,群栖待宿的“鸥鹭”,幽雅恬淡。女主人公沉醉其中,茫然“不知归路”,“兴尽晚回”,短楫轻舟,“误入藕花深处”,以至“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她——便是年轻的李清照。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这正是白描手法运用的妙处!

周杰伦为什么红 喜欢他哪一点?

  二千年的冬天,台北出生的一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子凭借一张名叫《JAY》的唱片走上歌坛,十多年前梦回唐朝的诗意豪情在中国南方的海岛上找到了知音,豪放变成了南方的温婉,激荡的重金属变成了南方天空下各类西洋乐器交融的呢喃抒情。这个小伙子就是从新生的曲作者变成新生歌手的周杰伦。这张唱片中,《娘子》《印地安老斑鸠》《星晴》三首歌格外引人注目,爱去恋往的情歌恋曲狂潮中,灌进唱片的这三首,周杰伦格外惹眼,也格外爽耳。《印地安老斑鸠》获得2001年TW音乐人交流协会十大金曲,《星晴》获得香港TVBS年度金曲、第一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金曲等多项大奖。“沙漠之中怎么会有泥鳅,话说完飞过一只海鸥,大峡谷的风呼啸而过,是谁说没有,有一条热昏头的响尾蛇,无力地躺在干枯的河,在等待雨季来临变沼泽,灰狼啃食着水鹿的骨头,秃鹰盘旋死盯着腐肉。”周杰伦就这样开始对华语音乐潮流中崭新一脉地抒情,荒诞不经地抒情。这一脉的荒诞不同于当时大陆歌手所进行的旧曲新唱(如唐朝乐队新唱过《国际歌》)和旧材新编,它是一种古今交融的新式风格,让人觉得亲近和真实。 2001年9月,周杰伦发布第二张唱片《范特西》,“菊花古剑和酒”风格的歌曲有五首,占去唱片曲目的一半:《爱在西元前》《忍者》《威廉古堡》《上海,一九四三》《双截棍》。这是为周杰伦确定乐坛天王半壁山河的一张唱片。 周天王的音乐帝国里,主力词作者方文山是辅政良相。周杰伦的成功,他应该占一半功劳。他的词有俄罗斯天才诗人曼德尔施姆德的韵味,带着古典主义透明的杀气,落叶一样斑驳又相互交错,用的是古旧的意象,表达的却是现在的想法,搭句措词如檐下雨珠,似断又连。周杰伦借助方文山的词,成为用透明的古典主义抒情的唐朝乐队,而且不仅仅是唐朝乐队——歌词在音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词美也是唱片流行的一项元素——在我看来,周杰伦的流行,具有非凡的音乐意义。他抛弃了现在流行音乐中越来越漂亮的“歌词”小妾,让“音乐的旋律”这个原配佳人成为宴会主角——咬字不清的口音,都成为佳人当家“夫妻恩爱”的帮凶。有人攻击他说,他唱歌口齿不清。拥护者说:“我们爱的,就是他的特殊口音。”也许,拥护者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最爱的是音乐的旋律;至于旋律盾牌后面,周杰伦挥舞的究竟是菊花,还是醉酒后高歌的古剑,都不重要。因为菊花古剑和酒,都成了陪衬和伴舞。 周杰伦和方文山都是有音乐才华的人。音乐要做得美,而且要适应流行市场。周杰伦进入流行市场,也许带着一些偶然因素,但在流行市场里走路的时候,他们适应市场的音乐才华展露出来,开始走出自控性的步伐。通过《JAY》之后的唱片,我们能发现这种优秀的自控:《范特西》中“菊花古剑和酒”风格的曲目占了专辑曲目的一半,《八度空间》《叶惠美》中也占专辑总曲目一半左右,《七里香》中占了一半还要多。词风上,从《JAY》中的代表作品《印地安老斑鸠》,到《七里香》里的《将军》《乱舞春秋》,荒诞和不经依旧,但所写的内容已经不是单纯的“菊花古剑和酒”——菊花已经开到现代人的心田,古剑也舞到了今天的地盘。古代的一壶佳酿,已经流下你我的喉咙,融入我们的血液。我觉得,用《范特西》中的主打曲《爱在西元前》来表达这种变化,最为合适: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 旋律之外,单单就歌词而言,既保留了“菊花古剑和酒”的古旧意象,又增入了现代人都市爱情的场景和细节。虽然是“三千七百多年”前,但并没有让人觉得遥远,因为“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周杰伦出版的五张唱片中,“菊花古剑和酒”、爱情,是两大主打题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小景致:亲情。《范特西》里的一首《爸,我回来了》,曾经让我激动不已,一口气听了十几遍。最近的江美琪唱片《每个恋人心中都有一首诗》中,张柏芝唱片《C1》里,都有一首唱给父亲的歌曲。这两首女儿眼里的父亲,都是献给父亲的抒情诗;而周杰伦这首,则是一篇“父亲的背影”的散文,细节动人,结合了诸多现代因素,唱出了现代社会中出生在不和睦家庭的孩子的心声。“其实我回家就想要阻止一切,让家庭回到过去甜蜜温馨的欢乐香味;虽然这是我编造出来的事实,有点讽刺有点酸性,但它确在这快乐社会发生产生共鸣,产生共鸣来阻止一切暴力;眼泪随着音符吸入血液情绪,从小到大你叫我学习你把你当榜样好多的假象;妈妈常说乖,听你爸的话你叫我怎么跟你像。” 这首歌词,让我看到周杰伦在歌词创作上的才华。“不要再这样打我妈妈”,口齿含混的周杰伦不断吟咏着这句伤心呢喃,到最后,这句话变得非常清晰,在耳边一直响着,渗到心里去。心房里荡着的,都是寂寞而忧伤的回声。 《八度空间》里,周杰伦唱《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这茶桌樟木的横切面,年轮有二十三圈,镜头的另一边跳接我成熟的脸。他满头白发喝茶时不准说话,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外婆》里,周杰伦唱外婆,“今天是外婆生日,我换上复古西装,载着外婆开着拉风的古董车兜兜兜风,车里放着她的最爱,找回属于她的年代,往大稻埋码头开去把所有和外公的往事静静回忆。” 这是新人类对长辈的爱,是敏感的城市少年特有的情怀。周杰伦的歌曲里,细节成为最强壮的力量。“载着外婆开着拉风的古董车兜兜兜风”,“拉风的古董车”是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部件,“载着外婆”则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情怀。古典与现代交融在城市,夜色里有一种清透的文化的熏香,日光下有一种优良的美感。优美的旋律的风吹着,这个叫周杰伦的青年,用他独特的气质风靡了黑发黄肤的男女。 原来,周杰伦所代表的,是都市男女成长中的都市情怀,有一点玩世不恭,有一点自我,有一点骄傲,和很强的自尊。他唱出了代表我们的都市生活,以及上天入地凌空万里的想象力,还有我们不具备或者忽略的道德美感。一句“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一句“载着外婆开着拉风的古董车兜兜兜风”,还有一首乱舞的春秋和半兽人,都是那么迷离,那么动人。 附 记:关于他的一切,有人津津乐道;关于他的流行和流行的特质,却很少见人提及。他太特别,也太流行,他的流行让人琢磨不透。我决定用“想爱时光”专栏的最后一篇文字写他之前,也犹豫了很久。因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说出了他独特而迷离的美,说出了他那让人难以直达的特质。

上一篇:奥数小论文题目

下一篇:古风花卉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