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论文题目
宏村论文题目
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太平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安徽省)行政版属相对稳定。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147万。
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它与敦煌学、藏学有同样影响。
徽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密度极大,品位极高,除拥有两处世界遗产外,还有一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世界地质公园,二处国家地质公园,三处国家森林公园和10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国家级历史保护街区。 雄踞域中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黄山具备“山上有奇景,山下有奇观”的全方位立体之美。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物质文明的历史遗存,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更多的古村落、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牯牛降的原始自然传递出徽州大地的久远、淳朴和原生态的珍藏,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主要名人:
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人。
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胡雪岩(1823—1885),著名徽商,人称“红顶商人”。名光墉,字雪岩,绩溪人。
胡锦涛(194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绩溪人。
胡适(1891—1962),著名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绩溪上庄村人。
戴震(1724—1777),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字东原,休宁隆阜人。
方腊(?-1121年),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又名方十三,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人。
程大位(1533—1606),明代数学家。字汝思,号宾渠,休宁率口人。
汪机(1463—1539),新安医学奠基人。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
吴承仕(1884—1939),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字检斋,歙县人。
弘仁(渐江)(1610—1664),新安画派创始人。俗姓江氏,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出家后取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渐江僧。歙县人。
汪士慎(?-1759),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休宁人(一说浙江人,或歙县人),流寓扬州。与金农相友善。笔墨习染,逐臻妙境。
相关链接
徽墨
歙砚
徽州古道关隘
【徽安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安庆府城。从歙县沿徽浮古道至祁门县城,由祁门县城北上,经臂岭、大但、大洪岭至雷湖;转向西北,经琅田、古楼墩至金汉培,入石埭县境;再经横渡、七里、矾滩,沿鸿陵溪北行,过唐家渡,经塔坑、九里冲入贵池县境;经十字路、牌楼、吴田、黄溢至安庆。全程210公里。这条古道,以祁门县境内大洪岭段最为难行。明万历年间,祁门县有儒妇郑氏,曾捐银修辟。其后之年久失修,洪水冲刷,山崩道塞,石瞪剥蚀,几至断绝交通。清道光年间,地方人士捐款整修,凿山平路,改善弯道,加铺石板,路况遂有改观。整段岭路上七里下八里,岭头有石碑二块,一刻修路经过及捐款、开支情况;一刻养护道路规定。现屯溪至安庆已通公路,古道荒废。
【徽昌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古城至浙江昌化县。出歙县南门,东北行,经渔梁、鲍家庄、呈村降、大阜、霞坑、苏村、粑樟里、三阳、星岭关至浙江昌化县,通杭州。歙城至星岭关62公里。三阳之东,从竹铺至星岭关为高山地带,岭峻路险。其余路段,依山傍河,为走廊地带。星岭关路段相传为1131年岳飞提兵讨杨么过此而建,元代曾整修。这条古道1932年改建为公路。
【徽池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安庆府城。沿徽州至安庆古道,行至石添唐家渡分路,转向正北,经沟汀、鹪鹩入贵池县境;至虎子渡,沿秋浦河,指北偏西,顺流直下,经高但、殷家汇转。向东北行至贵池城。全程200公里。
【徽浮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江西浮梁县。从歙县城西行,经棠樾、唐模至潜口,转向西南,经塘贝,跨丰乐水,过塘坞,至休宁徽光,经万安至休宁县城;出休宁县西门西行,经夹溪桥、川湖街、蓝渡、岩脚至界首,过界首至至黟县渔亭;由渔亭西行,经楠木岭至祁门县的横路头、再西行,经金字牌、洪村至祁门县城;由祁门县城再西行,经新岭、小路口、石坑、大北埠、罗村铺至闪里;由闪里南下直趋浮梁县城,全程200公里。潜口至塘坞10公里,路宽之至3尺,石板路面;徽光至休宁县城10公里,路宽7尺,其路中为石板路面,宽1.5尺;休宁县城至渔亭28公里,蓝渡桥南沿横江至岩脚段古道尚存,路宽7.5尺,路中石板路面宽1.2尺;渔亭至祁门县城27公里;祁门县城至浮梁县城125公里。徽浮古道横贯徽州西部,是古代驿道。现在这条路的大部分路段为慈张公路所利用。
【徽泾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泾县。出歙县城向东北行;经吴山铺、牌头、新管、上新入绩溪县境;经临溪、雄路至绩溪县城;从绩溪县城向西北行,经高村、翠岭、镇头、浩寨至分界山(绩溪、旌德县界);过分界山,经七里铺至旌德县城;由旌德县城再向西北行,经新桥、柳山铺、高口铺、三溪铺至浙溪入泾县境;再北上,经榔桥至泾县城。全程94公里。歙绩段30公里,道路平坦,路宽6至9尺,修建慈张公路时被利用。绩溪县城至旌德县城段古代设有驿铺,自唐至清,为官员往来宣州、徽州的官道之一。其间,翠岭段陡峻难行。宋代在翠岭设立关寨,名"翠岭关",1555年在关头重建城蝶,为军事要塞。清康熙年间,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反清,攻绩溪,翠岭一带是两军争夺的战场。宋王安石为江东提刑时,由江西经徽州赴宁国府,经过此道,有"夜过翠岭月明中"诗句。清人施润章亦有《过晕岭》诗:"崇冈郁峻脂,鸟道绕山腹。仰探白日短,俯瞰阴霞伏。鱼贯渡行人,马瘦艰踝囹。春晴多好风,吹我岩壑绿。农耕岭上云,妇饭溪中犊。羁心旷登陈,瘠土见风俗。华阳灵迹闪,杖策寻石屋。 50年代,镇头以北,沿古道走向建成绩溪至旌德公路,翬岭古道已少行人。
【徽开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浙江省开化县。出歙县城西门,过太平桥西南行,沿丰乐水直上,绕过圣僧庵,经七里头、冷水铺、梅村至岩寺;自岩寺向南行,经于村至莫墩,转向西南行,进入屯溪;由屯溪再甫行,经阳湖、临溪、汉口至珍源(古为休宁、开化县界),再前行,越马金岭,直趋浙江开化县城)歙县至屯溪段路宽3至4.5尺,现绝大部分为兴建芜屯公路所利用。屯溪至开化段为石板路面,现在大部分路段为屯开公路所利用。
【徽宁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宁国县。沿徽径古道至绩溪县城,由绩溪县城向东北行14公里至丛山关,出关入宁国县境再向东北行,经金沙、三十八号桥至宁国县城。此道古代设有驿铺,是官员往来徽州的官道之一。明程敏政由京城返乡,经此道过丛山关,曾赋诗:"江南江北路迢迢,马上朱颜觉渐调。今日故乡初入眼,丛山关下巧溪桥。"此道现为慈张公路所利用。
【徽青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青阳县。出歙县北门,西北行,过万年桥,经富惕至许村;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但至窘岭关;过菩岭,入太平县境,至上岭脚,经谭家桥、感样里、迄溪、马兰地、三口至仙源;西行至甘棠,转向西北,经秧溪河至广阳,广阳北上直通青阳县城。此路多为石板道,石面光滑,路宽3至6尺。
【徽婺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婺源县。自歙县至屯溪,从屯溪起,向西南行,经黎阳、高枧、瑶溪、新村、霞阜、龙湾至五城;转向南,经山斗、于金担、官铺街、黄土岭、下但,出休宁县界,前行通婺源县。瑶溪至五城段古道仍存,石板路面。其余路段多为公路利用。古时,此道为婺源和徽州的联系孔道,婺源茶叶由人力通过此道挑运至休宁龙湾,然后由水路或陆路运屯溪;由屯溪运去食盐、布匹、粮食和其它日用品。休宁西南部的茶叶及其它土产,也大部分由此道运至屯溪交流。 "
【徽饶古道】 徽饶古道始建于唐代,均用长约4尺青石板条铺砌而成的,由长江以北通往徽州、饶州等地的客商必经之道,故被称“古徽道”,“徽饶道”即属旧时的“国道”。 徽饶古道穿越是徽道的其中一段,全程15公里左右,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尚未完全开发,沿途断崖峭壁林立,崇山峻林,自然风光秀丽,适合初级户外爱好者的穿越体验。
【江南第一关】关隘名。又名逍遥岩。位于绩溪县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乃徽州至杭州古道要隘。危岩陡绝,南北夹峙,上多怪石,下临深渊。1257年绩溪县人胡旦,随山势开凿瞪道,以便行旅。元大德和明成化年间曾重修。从关脚至隘口瞪道约1400余阶,部分绝壁嵌入2米长花岗岩石条,筑成瞪道。关门由四根巨大石条横架在天然石住上构成。东西两媚分别镌有"徽杭锁钥"和"江南第一关"字样。关东施茶亭旁岩石上,刻有记古道小史碑文。关名为明胡宗宪所取。
徽州塔桥
【下尖塔】塔名。位于徽州区潜口村南。建于1544年。塔七层八角,底层直径约10米,层层缩小,外观如锥,俗称"潜口锥"。塔空心仅两层,第一层:四面砌须弥座,墙上绘有佛像,第二层壁间嵌砖雕楣匾,内镌"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岁,竹溪翁汪道植谨立"。其余五层为实心。现塔檐及顶部已毁,为徽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寺塔】塔名。位于徽州区岩寺镇北,西临丰乐河;又名水口塔。始建于1544年,清康熙、道光年间曾作修葺。七层八面,高约66米,底径约8米,逐层略内收。塔楷底层外伸1.5米,向上逐层加码,至第七层檐出3米,使上层檐水直滴至地,为古塔奇构。塔内有砖阶自复壁中盘旋而上,每层皆有佛龛、金匾。清末塔檐被焚,1914年塔顶又被雷击倒坍,现仅存珠墩以下砖砌塔身。塔东有凤山台,与塔同时建造。传说初建时,以塔为笔,以台作砚,以塔西余公桥(已毁)当墨,预示岩寺镇文运昌盛。现为戳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林水口
【徽州园林】区域园林名称。作为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徽州园林,有文献可稽者,从北宋开始。宋政和年间绩溪许润构乐山书院,建有天月亭、南楼等小筑,常登览其上。婆源朱氏园有池,有亭,朱韦斋写有"方塘荫瓦影,净见鲸鲤行"的诗句。宋至元代,徽州私家园林营筑较多,其中著名的有:宋绩溪乐山书院,婆源朱氏园,歙县醉园、先月楼,休宁竹洲吴氏园亭、首村朱氏园亭、东野山房、璜原吴氏园亭、龙源赵氏园亭,黔县培筠园;元代休宁有林泉风月亭、醉经堂、月潭朱氏园亭、秋江钓月楼等。除黔县培筠园尚存部分水石遗构,其余已不存,只能从有关文献中了解当初的面貌。明清时期,徽商将大量的金钱投入园林建设,使徽州园林达到极盛。徽州区西溪南村老屋阁右侧的私家花园,面积仅400多平方米,营构极精,花园内遍植花木。左侧为一方池塘,称"渔翁塘",养荷放鱼,供人观赏垂钓。池畔建绿绕亭,老屋阁住宅拱立池、园之中,意境清新恬适。岩寺镇有八大名园:娑罗园、菜园、檀山苑、西墅、会心园、茂林修竹、香雪窝、方氏园。村落水口原为风水而建,通过人们的经营,楼、台、亭、阁、塔、桥隐现于古树绿荫丛中,成为普通村民休憩娱乐的场所,是中国最早的公园形式。歙县郑村经郑氏族属的经营规划,全村景致呈现园林化意境,族人郑九夏曾作《十二景图》,每图题诗一首,是人工造园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较早范例。徽州园林崇尚自然,就形造景,寓情于景(参见[竹洲吴氏园亭])。尤其"新安大好山水",处处是景,借景入园,全无人工雕饰的痕迹,为徽州园林的最大特色。
【果园】庭园名。位于徽州区西溪南村。始建于明,盛于清。当年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湖池,曲桥石堤,名花修竹。四周花墙围筑,园内景致迷人,花香鸟语,四季如春。此园相传为江南才子祝枝山所设计,今大部分毁于兵灾,仅存假山、仙人洞、湖池及部分围墙遗址。
【潜口水口】水口名。位于徽州区潜口村。紫霞峰为黄山山脉南侧起点,有"黄山第一峰"之称,此峰位于潜口村南侧,山下溪水婉蜒而过,石板大道直通村中心,水口即设于此。紫霞峰高不到50米,呈环抱状。山顶古树茂密,以甜丘树和枫树为主。石板道两旁遍植紫荆花。山拗处原建有观音大殿,观音塑像后有泉水流出,甘甜清凉。寺院除大殿外,二厢有附房供僧人住宿。院内地面全用石板铺筑。顺溪水,过小桥,迎面筑有灵官殿。石级迂回而上,有览胜亭。每逢节日或休闲时节,村人常到此游览或祈祷。
小学科学论文怎么写?
科技论文格式说明科技小论文按撰写方式分类包括:调查、考察、观察、实验探究、发现、 研究等类型。一般格式为:标题、所在学校、作者姓名、指导教师、论文摘要、关键词、前言(选题的由来)、方法、过程、结果、结果分析和讨论、参考文献等。 现状(从最近几年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征文来看,主要有以下问题)论文格式混乱(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缺少或者引用不正确; 科普文章、作文类较多(初中、小学组)科学方法错误; 指导教师培训少,对青少年科技活动认识不够。课题如何表述?可以从关键词入手,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如:�6�1 ×××对×××的影响(研究) ×××在×××中的应用 ×××的初步研究�6�1 ×××的探究(调查和实验)报告 ×××的现状和展望 ×××的调查报告�6�1 ×××的考察报告 ×××的观察思考 ×××的实验报告 ×××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科技小论文的一般格式1、课题研究论文题目 作者、指导教师 综述 目的、意义、方法 前人工作、自己贡献 正文主要观点、论据、论证 研究方法、过程、结果 结论 总结性观点、对研究的反思 附录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课题组成员 结题时间 2、科学实验报告题目 作者、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方法 过程步骤 实验原始数据分析处理数据 结论、问题与反思 附录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实验小组成员 完成时间 3、调查报告题目 作者、指导教师 调查目的 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次数 样本抽取情况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统计 分析数据、提出观点和意见 对研究的反思 附录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小组成员 完成时间 二、探究实验类科技小论文撰写技巧1、发现问题,选题表述,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2、注意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3、注明实验材料、药品和器材 4、详细的实验步骤5、详实的实验结果 6、实验的结果分析和讨论7、注明参考文献 8、必备的原始记录和相片资料 三、调查类科技小论文撰写技巧1、切合实际选题 2、课题正确表述3、从关键词入手,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4、写好研究方案5、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一个课题往往需要两三种研究方法才能完成。6、实施过程中主动创新和实践 四、论文案例一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 ——宏村考察报告
【论文摘要】 作者通过对最近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黄山市黟县宏村的人工古水系、水系形成的生态条件、古民居及旅游开发现状的考察,探讨了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经过综合分析得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旅游开发等观点,并对宏村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构想,解决了宏村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对其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具有参考作用。
学生采风活动总结
学生采风活动总结范文
【篇一:摄影协会采风总结】
当商业大片弥漫在校园的空气中,网络游戏充斥着课余生活,逛街淘宝成为时尚MM的首选……一草一木渐渐被遗忘,人们愿意读一篇冗长的小说,却不屑看一眼描写自然的文字。而我们摄影协会,用我们的眼,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相机纪录,描写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我们将采风的日期定在了3月22日,星期六的早上,成员们都很期待,可是天公不做美,在星期六的那天早上,竟下起了雨,下雨也不能阻挡我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欲望,我们将出发的时间改成了九点出发,九点我们准时出发了。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青秀山公园!我们之所以选择青秀山做为采风地点,是因为,此时的青山,正是桃花盛开的好时节,也好似我们进行采风的好地方。
由于出发比较迟的原因,我们进入了青山后,就直接分组进行了采风,一共分成了四个组,新成员的加入使得我们的设备增多了不少,也使得我们的采风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
成员自由组合,并由一个负责人带领,各组自由到任意地点采风,采风完后,按时到规定的地点集合进行午餐及活动。在采风的过程中,成员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对美的认识,对美的领悟和感受,都很认真积极的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美好,自己认为精彩的那一瞬,永恒的那一刹那,唯美的那一枝芬芳。
经过三个钟头的自由采风后,各组的成员都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回到了规定的地点集合。我们在那里进行了午餐。午餐过后,我们还进行了个自我介绍的环节
在活动中各个成员都很积极活跃的介绍了自己,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到了傍晚,我们在青山大门口集合,留了几张集体照,咔嚓,咔嚓,定格了我们每一个人绽放的笑容。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放慢脚步感受身边最真实最朴素的一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希望同学们多留意周围曾经被我们遗忘的东西,别让时尚一刻不停地牵着我们走!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指导老师忙,没有空当场为我们讲解摄影上的技术及一些拍摄技巧,但我们还是能够从这方面技术比较好的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是很值得的一个方面,同时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这次的采风活动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采风活动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成员与成员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前不认得的,认得但不知道叫什么的,通过这次交流也都能够认识了,能够了解,这样对社团以后的事业才有帮助。
【篇二:采风总结】
文学采风是我们中文系的一项课程实践和艺术诸如写生摄影等,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是通过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自然的美,体会人文历史底蕴,凭吊古往今来。触发创作灵感,才思泉涌而成隽永之作。虽然通过图书馆或者其他的方式比如互联网媒体也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但是那样不免带着一种书卷气,少了一种李白式的自然飘逸,杜甫式的沉郁深重,王维式的哲理豪放。纵观中国历史文人,通过游历大川名山,广结志趣相投之人。一方面感受天地之广,时间之不待余。生命之渺小。另一方面希冀有所作为。留名于青史。
所以作为中文系的同学有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都很珍惜,也积极支持各种安排,尽量让这次活动更加成功,首先,在事前我们通过几次班会把这次活动的性质,意义,注意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争取了大部分同学的支持和响应。整个前期工作中,做的最好的是班级宣传工作。稍微差强人意的是个人的准备工作,通过上届学长的经验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我们选取了新农村建设和徽州楹联考察的论文题目,第一个题目牵涉到太多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第二个题目会联系到很多的历史和文化的相关知识,所以大家做的'准备工作不是很全面,以至于在后期的采风创作交流会上大家说这两个题目有创作难度。
在实际采风过程中的三天,我们按照宏村—塔川—齐云山—西递—太平湖的计划将古徽州的一些重要人文自然景点做了大概的游历,有同学说时间不够,但是我觉得重点我们是去体验古徽州的文化,而个人体验的方面深度不一样,当然可能印象不能都说深刻,但是有些迥然不同的文化现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说状元现象。关于那条千古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对于读书积善的看重超出我的想象。对于传统道德修为的重视超出了其他地方。由此引发我的一点思考。中国有两句句古语叫山高皇帝远。穷山恶水多刁民。历朝历代对南方山区的称呼都是南方蛮夷之地,蛮荒之地。通过导游的介绍,我断断续续的组织了这样一种观点就是在这两个村存在之前。这里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人也还是人,做为中原的先进文化代表的西递宏村祖先发现这两个村庄的风水很好,至少到这说明他们决定在此安家立业之前,他们都是文化人。他们带来了传统,这种传统征服了当地的人。再者,徽州地区山多地少,所以为了生存,外出经商的成功而回乡创建学校宗祠等等。由于宋朝总体上重文,并且是历史上第一个对商业不抑制的朝代。所以成功的商人回到乡里由于背负传统文化的深刻使命,对于读书,为人等孔夫子提倡的君子品格有深刻的认识。代代相传,形成一种趋同思维。这种思维模式有很强的凝聚性。产生很大的向心力。
再说齐云山,由于自己知识的欠缺,在齐云山上没有感觉到道教的魅力,有很多现在的东西,比如说老子语录。我去过一些著名寺院,比如说金山寺,灵隐寺,等宗教气氛很浓厚,现代的东西更多,但是在那种环境下。闻着了了清香,能真切体会到一种宗教的宁静,神秘。齐云山上感受最大的是云海。山峰若隐若现,变化万千。山上古亭,亭上孤人。这也是一种宁静。自然的宁静。
最后太平湖,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水域,我觉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水都是有生命力的,尤其是水。假若一个地方没有水,那么,这将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地方。初到合肥,感觉也是一样,也许是在云南生活的经历,冬天没有炭火,我也觉得这个城市有点死气沉沉。皖南采风正值寒秋。露重天寒,西递的每个夜晚我都卷曲着身体才觉得给自己更多的热量让我沉入有火的世界。回到太平湖,上船之后,第一意识就是上到最高处,极目远眺。我们的传统节日里面有一个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登高意味着一种超越,追求一种开阔的视野。还有在高处,你是最接近天的地方。最虚无缥缈的境界,天代表神仙。来自于魏晋以来的游仙传统。水却是宁外一种境界。当你在岸边青山绿水似乎与你无关。当你置身于这宽广水面上,似乎你融入这一切。远离外界的喧嚣。
纵观这一途,我们错过了太多东西,比如说路边采菊花的婶婶阿姨。留在古树百年年轮里面的历史,哪些秘不示人的历史。但是我们也拾到了一些东西。那一眼青山绿水。那一声悠长的打更声。然后那些青石板会记得我曾在上面锵锵的走过。只是。百年以后,他再看着后来人怀着这样那样的情思走过。
【篇三:文学采风活动总结与体会】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享受着春日的阳光,我们踏上了文学采风的旅途。
沿途的风景虽然一闪而过,但在我心中的印象是绿叶中夹杂着几朵小花,小花“浮”在绿叶上。在绿叶上,花显现出一种艳丽美;在花朵下,绿叶显现出一种朴素美。
陶醉在花与叶的情境中,我们和旅行社的叔叔比赛背诗,从大家的口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从唐诗到宋词,从天文到地理,又有文学名著,又有读书故事……丰富多彩
伴着景观,听着词曲,来到了现代文学馆前面,立刻感到了威严无比——这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这是现代文学的结晶。
原本兴致勃勃的想要进去观看,可惜开馆时间没到,要在外面站几分钟,我垂头丧气地四处环顾,突然,一块石碑吸引了我,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巴金先生题的词。中国现代文学馆与巴金先生密不可分。文学泰斗巴金先生是一个纯粹的现代作家,他在晚年时意识到自己有将一个时代的印记传承下去的责任。他希望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搜集、收藏、整理、研究、展示现代作家作品。所以建造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进入c楼,我发现了:玻璃门上都有一个手印,导游奶奶介绍这是文学馆的一大特色,手印是巴金先生的。当我的手印上去是,我感到倍加骄傲,我的手印与巴金的几乎吻合,我感觉这也许是我与我语文学的缘分。我一定要好好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学,热爱祖国文学。
赵树理,鲁迅,冰心,叶圣陶,曹禺,老舍,丁玲,艾青,沈从文,矛盾,巴金,朱自清,郭沫若等文学作者在导游奶奶的口中更加生动形象,他们的事迹印在我们心中,他们的著作代代相传。
再说导游奶奶,她是一位义工,她对文学的热爱,远远超过我们,她选择这条路的唯一动力就是文学,文学体现了她的生命价值,文学是她的精神食粮。她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肩上也背负着传播和发扬祖国文学的责任!
在车上我回味着文学馆不禁入睡了,醒来时,已经快到目的地了。下一站,梨花节。
从远处就听见人声鼎沸,闻其声,不见其影。向小路望去,一条“梨花”路出现在眼前,沿着路径走下去,一会便看到了人群,人们拥簇在集市上,围在梨树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首诗,表达了我对春的赞美,对梨花的喜爱。更写出了我对待文学的态度,我热爱写诗,热爱赞美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梨花!
本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自身价值,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我爱祖国文化,我爱自然!
急需乡村旅游方面的论文和相关的参考文献,注意参考文献要在论文中出现尾注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上一篇:看文献写论文
下一篇:对列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