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单元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3 10:19

单元主题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环保教育的渗透》

摘要:仔细分析小学英语新教材,不难发现其处处渗透着与环保教育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对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环境、爱护环境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环保教育

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而言,我们可以通过热身导入、新授、操练巩固、练习和课外拓展这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渗透环保教育的几种做法。

一、运用热身导入,激发环保情感

热身导入是我们在进入新授内容前的习惯用法,它可以是一首歌或几幅图片,也可以是一系列动作等。导入环节一方面可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抓住这几分钟时间,及时进行环保渗透,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如在教授一年级学生动物名称dog,cat,duck,pig时,我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有关动物名称的儿童英语歌曲,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迅速地集中注意力,初步感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在观看歌曲Flash中感受到花草的美丽、动物的可爱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和情感。

二、运用新授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1.词汇教学。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将环保教育自然地渗透到词汇教学中来。如在教学6A Seasons这一课时,我搜集了许多材料,并制作完成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新授单词的过程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围绕四季展开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接着要求他们根据图片,想象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色,并试着用英语表达并在小组内交流。在学生动口说的过程中,我运用Flash技术,及时将他们心中的美丽的四季图片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大自然的美,并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完成单词教学后,我让学生以“My favourite season”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并在课堂上对完成得优秀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对话、写作与合作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课文教学。

课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因此,抓住这重要的环节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学On the farm这一课时,结合单元主题,我先以一首欢快活泼的英语歌曲“Old MacDonald”导入新课主题“farm”。接着为学生提供了一张农场的场景图,学生围绕句型“What did you do on the farm?”进行操练展开,很快地融入课堂教学情景中。接着我以一幅幅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讲述课文中学生在农场上所做的事,使学生在欣赏农场美景的同时很顺利地完成课文教学的任务,并在课的结束部分点明环保的主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方面掌握了本课内容,另一方面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运用操练巩固,培养环保习惯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操练环节运用得比较多的活动便是歌曲、游戏、歌谣、编写对话等。操练的目的除了巩固所学知识外,同时也增加学习气氛,在其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如在教授学生水果单词时,当学生掌握apple,orange,pineapple,banana等几个单词后,我就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来巩固这些单词。老师可陆续叫几个学生依次上前,让他们通过touch(摸)、smell(闻)、taste(尝)等不同方法来判断这是什么水果。这就需要同学在进行游戏之前,对所学的几种水果进行仔细的观察、辨认,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摸摸、闻闻、尝尝,学生调动触觉、嗅觉、味觉等一系列感官感受水果的甜美。教师可适时地穿插农场果园的图片,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要想吃到更鲜、更美的水果,就要坚持不懈地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又如在学习Public Signs这一课时,学习完公共标志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巩固,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陋习,如:随地扔纸屑、随意在公共场所吸烟、随意践踏草坪等情况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纷纷表示不赞同,并表示应积极帮助别人改正这些陋习。这样既帮助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切实地将环保活动落实在行动上,很自然地把环保知识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四、运用练习版块,营造环保氛围

为巩固所学词汇、句型,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课堂练习,然而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授一年级学生颜色时,为巩固所学词汇,我让学生Listen,draw and colour。让学生听完后,我把他们听到的绘成一幅画,并根据材料填上相应的颜色,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萌生环保的意识,感悟到环保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需的。

五、运用课外拓展,开展环保活动

环保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而应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使英语知识融于实践,既增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环保的意识。

如在学习完公共标志后,可开展为学校和班级环境制作环保标语的活动。学生小组合作,配合学校活动,积极完成了“Take good care of environment!(爱护环境!)Don’t waste water!(不要浪费水!)Don’t pick flowers!(不要摘花!)Keep clean!(保持清洁!)”等英语标语。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而且在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让他们从小事做起,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习惯。

又如在引导学生学完课堂拓展内容Make a card的步骤时,我适当地穿插讲述贺卡制作的材料,并告诉学生森林资源正在逐渐减少,提倡学生节约用纸,可以用电子邮件或者电话来传递友情和亲情。同时还组织学生进行“减卡救树”的活动,提倡学生把钱省下来种树,呼吁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达到保护大自然的目的。

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

随着 教育 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冲击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好奇”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他们敢于幻想,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比如,在教学初一几何“角的比较”时,先用CAI将两个角进行叠合,直观地展示叠合的全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刚才的两个角的图上闪现电子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角的度数,从而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通过以上的演示,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较的过程、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青少年学生的 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可提高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为开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开创性地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制作长方体开关的包装盒”时,先让学生观察现有的长方体纸盒产品的各个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拆开后,观察其展开图的形状;再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观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后,学生画出草图,再用计算机画出展开图,并在展开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最后将设计图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地设计、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优美的语言、美观的书写、新颖的形式、清晰的解题步骤,都会给学生愉悦的感情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创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如在教学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时,先让学生自学,找出几何证明题的格式,然后,选取一道题,将它的解题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同时,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就打破了数学教学沉闷的常规,将数学趣味性、美学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而一扫数学的枯燥。

四、结语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虽然是严谨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纸质教材所面临挑战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被开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本世纪初,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PPt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频视频文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了在教室内直接点击链接上网,为学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近年来,无线Wifi逐渐覆盖校园,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弹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开始被引入,教学过程中师生实时交流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随时随地 学习英语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教学中一些“诟病”的出现,例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离开课件不会讲课或上课就是带领学生浏览课件;学生课上忙于浏览课件,不做笔记,被动学习等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材的角色变得十分尴尬。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类教材不断更新,教材种类不断增多,教材内容极大丰富,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似乎已成为“鸡肋”,很多教师抱怨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太多、教材框架设计不合理,“越来越不知该讲什么内容了”。学生觉得外语教材“花架子”太多,没有内容,他们从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教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外语类教材如何能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将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修订稿,2015,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 文化 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各大出版社纷纷邀请外语教学专家和名师编写新教材,出版社之间的教材大战愈演愈烈,教材门类不断增多,从最初的一本英语教材发展到现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拓展教程、阅读教程、听力教程、视听说教程、写作教程以及各种配有网络学习卡的大学英语教材)。面对如此种类繁多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一时无法适应,不知如何有效使用,进而出现了有的教材过度使用却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学生购买后从未使用过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现象。以内蒙古 财经 大学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为例,本学年我们为大一新生订购了英语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 快速阅读 三类教材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最新修订的《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5教学方案》),大学英语课程应在三个学期完成,每学期4学分,共计12学分。学分较《2014教学方案》减少了4个学分,68学时。那么如何在学分压缩、学时减少的现状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效将实体纸质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是广大外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三、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环境下教师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相关能力。”

(一)慎重选择单元教学主题

如上所述,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课本上所出现的素材以及相关主题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海量的相关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网络实时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传播瞬息万变,很可能今天的话题就会淹没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谓“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时代性”的说法是不妥当的,这样的选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或无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主题模式开展单元教学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主题选择需慎重对待。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引入一些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亲情、战争、和平等),再配之以经典的文学作品(节选、改写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诗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之美,引导他们去探究主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们会主动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合理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

通过对大学英语类教材内容框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尽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文导入(lead-in); 文章 阅读(readandexplore),这部分由两篇课文组成(textAandtextB,课文A为该单元的主课文,课文B为辅读课文,往往不被列入课堂教学时间内);每篇课文后配有相应的词汇练习和阅读理解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写作练习(writingpractice)。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往往设定2周完成1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何在2周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的确是一个令教师们很头痛的问题。因此,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单元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教师匆匆赶课,教学重点不明确,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学后一单元时就已经把前面学得知识忘在了脑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在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时,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课文又设计练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每个单元主题下,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链接、内容简介或导读,并设计相应的启发性练习和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文化背景知识等制作成微课,网络公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类资源和辅助。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进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分层次、个性化教材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革新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材编写和使用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编写的综合性。即,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过于细化,重复内容较多,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MOOCs以及云技术等)将教材分类进行整合,要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复性浪费,减少了学生用于购买大学英语类教材的费用。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编写适用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教材。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学术英语类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类教材;针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英语教材或阅读教材来实现增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结束语

未来,随着互联网宽带网速的提速和资费的下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距离将不断缩短,各国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必将更为密切;无线Wifi将逐渐覆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将会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英语的重要性在未来将更为凸显,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依然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教学装备应用

一、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1.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多样性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依托常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借助实物材料设计实验;运用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自制玩教具等形式的评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教学新模式。

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多样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以达成课程目标。

(1)动态演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创设有趣逼真的教学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实景、真实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直观形象地再现文字描写的表现模式,让学生思维从感性升华为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强大资源,就能变教为导,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变阻器”一节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再展示变阻器实物,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电脑”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互相协作,实地调查,写成研究 报告 ,并利用网络与校外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优化了教学手段,改进了 教学方法 ,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有的作用。1.发展学生的素质。

(1)改变 学习方法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可利用多媒体相互交流学习信息,研究学习方法,拓宽学习 渠道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学生以多媒体为媒介,拓宽获取知识的范围,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

(1)转变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灌输式”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变“教”为“导”,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很容易达成课程目标。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实现直观教学,能轻易呈现教学重难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能补充相关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

(3)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让教师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备课方式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有关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推荐:

1.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2. 中国现代教育论文

3. 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

4.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6. 有关现代教育小学数学论文

7.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8. 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专业成长路01:“单元整体教学”之我见

我首次接触单元整体教学这个概念是源于2021年12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我第一次看到了“ 体现单元意识”。 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统筹安排作业时间、难度、类型,综合考虑作业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增强作业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递进性。由于对 “单元意识”“整体设计“ 这些概念不很清楚,又想参加省里的比赛,所以就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

在网上搜到了王蔷老师发表在2021年第01期《中小学外语教学》上面的文章《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大观念,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

大观念可以理解为从零散概念中统整或提炼出来的上位观念,将有限的、深层次的重要观念进行有意义的联结,共同构成学科的连贯整体。大观念集中体现学科本质性的思维方式和关键观点,是“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王蔷等,2020)。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单元主题设定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单一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并建立关联,生成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大观念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主题意义的建构,剖析单元内各子主题间的关联及其对学生建构该主题下大观念的价值,为学生探索学科关键知识、转化能力、形成素养奠定基础,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大观念有利于指导教师整合课程内容、整体规划教学与评价活动。它使教师超越对零散知识的关注,重视以完整的主题意义为指引,以学生的持久理解为目标进行单元内容的组织和活动的设计(Hume & Berry,2011)。也就是说,教师能从更上位的角度,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崔允漷,2019),并在教学中融入持续的评价,确保目标落实。

第三,大观念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能够有效依托多种类型语篇,从不同的角度或深度围绕同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析(王磊、黄燕宁,2009),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起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Wiggins & McTighe,2005),逐步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为什么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根据王蔷教授在2022年4月的培训讲座内容我们知道:

(1) 单一语篇教学难以引导学生建构单元大观念。

(2)单一语篇教学导致教学平均用力,不利于突出重点。

(3)三单一语篇教学虽然能够确保教学按序进行,但会缺乏层次性。

(4)单一语篇教学无法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课时安排及课时间的承上启下。

(5)单一语篇教学不利于建立单元内容间的有机关联。

(6)单一语篇教学难以推动基于单元目标的深度学习。

所以我们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三个优势:

首先,依托大主题下的多个语篇的协同,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起围绕特定主题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力,形成大观念。

其次,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主题背后的大观念的基础,引导学生建构更加全面和相对完整的对某一主题认知。这一过程给予学生以主题地位,推动他们参与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

第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有层次更系统地围绕意义建构开展学习,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坦白地说,我本人并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因为要参加省级的作业设计案例评比,我被迫去学习。文件发到单位时,我们的课程基本结束,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去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并实施。而且,我们要参加的是作业设计比赛,当时我们手里有作业的成品,而作业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种评价手段而已。我们只需要把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结合,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点呈现作业就可以。所以,我根据王蔷教授的论文,并结合《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其他两篇论文,把三篇论文的理论和我上课的实践结合起来,采用倒推的办法,把我们要参赛的第一单元Play Sports的相关话题的内容进行了一次重组。

首先进行单元大概念架构。

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上册Unit 1 以Playing sports 为主题,共包括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Topic 2 I’ll kick you the ball again.和Topic 3 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三个话题。Topic 1通过谈论两个班级的篮球赛、喜欢的运动和球星,激发学生用英语谈论日常运动的兴趣。Topic 2介绍篮球和足球,通过阅读了解大众球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Topic 3通过谈论参加学校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等,引导学生了解全世界最关注的运动会,并积极参与运动。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与运动相关的内容贯穿文本始终。因此,我们将本单元的大概念定为: 运动 与运动 项目的 描述与参与 。从人与运动的关系这个角度在教学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把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定为:

(1)通过对奥运会历史的学习与回顾,了解奥运知识,增加文化理解和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2)通过运动类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学习,掌握英语语音拼读规则,并能运用一般将来时与双宾语进行相关事件的表达。

(3)通过学校运动会篇章内容整体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记录生活,并能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写作并修改完善。

(4)通过对球类运动的了解,深化学生对球类运动和团队精神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对运动的热爱。 

生成整体教学流程图

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学目标,根据社会事件和学生实际生活,我们把课本内容进行了整合,调整了原有的话题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Period  1 谈 奥运 、 运动员和运动项目。

课时计划:6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1 + Unit 1 Topic 3 Section C.

增加内容:对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回顾和对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宣传报道。

设计意图: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充分开发教材。开学初,东京奥运刚刚结束不久,谈奥运会、奥运冠军与奥运运动项目,能够拉近教材与生活和时代的距离,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Period 2 谈论 学校运动会与运动项目 和 班级比赛结果 。

课时计划:4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3 Section A、B、D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运动会时间,将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真实的语境学会使用英语表达观点,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Period 3 学习球类 运动,增进文化理解 。

课时计划:5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2

增加内容:排球与乒乓球的历史和中国这两项运动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体育节,有篮球、足球和排球比赛。通过调整话题内容和顺序,可以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通过了解世界和中国最受关注的球类运动,从而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理解,体会体育精神、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和乒乓球团队的拼搏精神,进一步增强运动意识和对运动的热爱,并积极参与运动。

最后再进行作业设计。这个作业设计在河南省的作业案例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因为我们本身对大单元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和作业设计是初次学习,理解是否是对的,设计是否是合理的,实施是否是有问题的,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至。而获奖则是对我们的理解、设计与实施过程的肯定。



其实,一开始在我个人的心里对大观念单元整体教学是抵触的。”为什么总是折腾教师?”是我大脑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改革,课标改了又改,教学目标也由双基到三维,再到多维度的核心素养。老师变得又有多少?课堂改变了多少呢?既然课本是凌乱的,为什么教育部审核课本的时候不让那些编教材的专家都给调整好了?还让一线教师这么折腾,有必要吗?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什么是大观念?

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

为什么要进行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如何对单元进行再设计?

怎样生成教学流程图?

这些问题后来在王蔷教授2022年4月和7月做的系列培训中得到了解答。我也深刻认识道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并积极进行实践。

我觉得在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

(1)要有系统的理论学习

我们单元整体设计的作业设计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我认真细致地学习了王蔷老师的论文,有了她的理论指导,我的实践才有了方向性。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理解的“道”,就是我们的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心中有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更有方向,方法。而方法都是属于“术”类的东西。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最缺的就是理论上的指导,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2022年版课标的学习,关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期刊方面的文章,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2)要有变革的勇气

打破一个旧的习惯是需要勇气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多老师都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所以是否愿意尝试变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大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我们授课前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首先要有宏观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课前要通晓一个单元的内容,还要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来联系和关系,才能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组合或者重建。我们需要有删掉课本内容的勇气,也要有增加一部分内容的能力。

(3)要有思维的转变

在实施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我觉得不是对内容的整合,而是如何生成一个单元的教学流程图。这个问题困扰了两天,每天走路、吃饭、睡觉是都在思考。直到还有一天就要交稿子了,突然间灵感来了,画出了思维导图。为什么这个步骤这么难?是因为我平时就没有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老师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单元形成框架式的知识体系。而我平时看问题则只看一个点,不能去关注全局和整体。

语文议论文主题教学的四点策略

变则通,通则变。新的课程背景和新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在“主题学习,群读群学”的思想指导下,突出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和艺术,密切结合议论文教学中的原点和自然经验,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载体进行新的议论文主题学习的实践和研究,设计可见、可行、可观的议论文教学案(导学案)。

01聚焦议论点,直观比

初中生在议论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在对“议” 的过程理解上存有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不了解议论文作品的特定语言方式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以本为本”的机械寻找让学生无所适从所致。

不过,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议论文语言学习,很容易陷入“以本为本”的境地,延续的几乎还是“浏览——关键句”直通车的生硬学习模式,“轻重不分”的语言点让师生“眉目胡子一把抓”,到头来是语言理解不清晰,整体感知不景气,乏善、乏力。

为此,我们就要对相近、相反、相对的议论文章群进行梳理、提炼和比较。或者分解论点,或者改写论点,或者补充论点,从而让议论文单元学习主题阅读点的自主学习真正得以有效落实和生动体现。直观比较阅读,可以形象地让学生体验议论文语言信息,比较议论文语言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对“议”论的认知度和辨别力,印象更持久,理解更深刻。

譬如本章所附的单元整合案例《展示思想风采》,就是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止于什么”的思想线索出发,整合几篇课文的议论点进行设计的。

不难看出,有了议论“点”的介入和辅助,议论文单元整合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遥远的记忆”,而是篇目融合、多点集合的系统学案、生动教案。一线集散、激活论“点”,这样一来,就真正让学生的议论文整合设计和学习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有知趣,有旨趣,更有情趣和乐趣。

02关照唤醒点, 生动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往往是议论文学习最容易被忽略的路径和环节,没有诵读,学生就无法真正感受作者强烈的“论说”语感,无法顺畅地去感悟文本大意,领略作者情感。

不过,单元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诵读并不意味着一股脑的泛泛诵读,也不是脱离情境、远离辅助的盲目“裸读”。毕竟,议论文诵读的要义就是要读出文章层次,读出文章要义。

相比较而言,议论文的选点诵读,教师范读和学生“泛读”相结合,则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触动学生内心,唤醒情感共鸣。师生充分交互的诵读功效,把鲜活的文字变成学生情感的唤醒点,就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心”临其境,融“情”于“境”,从而在生动文本对话中生发情趣,产生情感共鸣。

让我们来分享一下《论求知》的活动设计片段:

……

B.背读实践(约8分钟)

每人背三至五条名言,择其一条,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如:

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

C.析读实践(约8分钟)

讲析课文中一个重要的段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请同学们自主解决如下问题:

① 这一段的结构模式是 。

②这一段的层次划分是 。

③这一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④这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

⑤“塑造”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⑥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在这里,诵读整合活动,不仅让诵读变成了一种欣赏,一种印象,也让学生从索然无趣的“被诵读”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是去用心聆听“求知论”、感触“求知论”、对话“求知论”,潜伏的文本被复活,情感和体验被激活,共振共鸣,水到渠成。

其实,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回归到议论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重新捡拾起诵读这一整合运用的教学方法,那么议论文教学就定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作者: 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上一篇:论文范文带表格

下一篇:英文论文自助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