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福柯监狱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3 16:24

福柯监狱毕业论文

米歇尔?福柯(1926~1984年),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生于法国西部的普瓦提埃,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心理学。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心理诊所工作,还在一所监狱中兼职。1954年起在很多大学中任职,1961年写出《疯癫与文明》,以后陆续发表《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等重要著作。其中,《词与物》的出版引起巨大反响,为其带来巨大荣誉。福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对人类知识的历史所做的“考古学”研究,影响了大部分的社会科学。

《疯癫与文明》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部分:

前言中,福柯明确提出本书的目的是通过追溯历史上疯癫的发展史来确定疯癫与理性的本质。

正文包括九章。第一章“愚人船”,从中世纪时期众多的麻风病院开始叙述,谈到了中世纪流行的一种愚人船,这种船把疯子从一个城镇送到另一个城镇,以便让他们不断地流浪,这样城镇就可以驱逐他们。第二章“大禁闭”,叙述了17世纪广泛存在的禁闭所。第三章“疯人”,论述了17和18世纪人们对疯子的看法。第四章“激情与谵妄”,论述了疯癫的结构,福柯认为,疯癫的背后是人们对待激情与谵妄的态度。第五章“疯癫诸相”,描述了不同种类的疯癫。第六章“医生与病人”,描述了历史上治疗疯癫的各种方法。第七章“大恐惧”,描述了在18世纪中期西方出现的一种恐惧。恐惧来源于禁闭所,人们认为禁闭所的疯子之间正流传着一种神秘的疾病。第八章,描述了自18世纪开始的、人们要求把疯子和罪犯区分开来的愿望。第九章“精神病院的诞生”,描述了精神病院的产生以及它的作用。

结论中,福柯以评论西班牙画家戈雅的多幅油画作为总结表明了疯癫的本质。

《疯癫与文明》是福柯的博士论文,在答辩之前已经出版。这部著作受尼采影响很大,福柯希望自己能够在“伟大的尼采式求索的光辉照耀下”展开文化的研究。此前,他曾经写过一部《精神疾病与人格》的著作,因此《疯癫与文明》以精神病作为主题也是有原因的。

《疯癫与文明》是福柯整个思想体系的奠基之作,对于了解福柯深邃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书中阐述的理性与疯狂,尤其是对疯狂所作的话语分析和知识考古学的考证,彻底推翻了西方传统哲学所赖以生存的理性的观念。对西方思想的进一步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尤其对西方的文艺理论具有重大的影响。福柯一反过去传统文论把文学看作意识形态的反映和社会状况模仿的论点,认为文学是人们的被社会排斥和阉割的话语方式的一种反映,是疯狂经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观点促进了美国新历史主义的出现。

《词与物》主要阐述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在书中,福柯首先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承担科学话语的个人在其环境、作用、知觉能力和实际可能上无不被统治和支配着他们的历史条件所决定”。而且正是这种条件提供了认识文化和知识形态的基础。在这里,作者批判了传统的主体观,提出“人的死亡”的观点,认为人不是一种自然事实,而是一种历史性的知识建构,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等,是对现存占统治地位的知识形态的颠覆,它们使这些传统的知识形态“非合法化”;认为现代的哲学已经超越了追求真理、追求人的解放的境地。福柯特别批判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主义是“资产阶级为反对马克思而建立的最后一道防线”。接着,福柯分析了西方历史上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形态。他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形态、古典时代的知识形态和现代的知识形态是三种不同类型。在文艺复兴时代,词与物之间以“模仿”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而启蒙运动开创的古典时代则以“同一和差异”为原则建立起联系,这种表征系统成为语法、自然史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世界进入现代之后,在现代人文科学认知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又“返回了语言”,并且发现语言是一个“粗暴的存在”。因此,在当代,语言反映世界与存在的真实性已经越来越受到怀疑,越来越受到批判。福柯认为,古典的词与物的表征系统向现代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知识系统的分裂,原本融为一体、以“科学”为名的知识体系被分裂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即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最后,福柯认为,伴随着知识系统的前进,人类的知识体系仍然会存在着分裂的可能,新的知识体系将会出现。

尼采对福柯的影响比较大,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福柯则指出随着上帝的死亡,“人”也必然死亡。正是在思考“人的死亡”的过程中,福柯发表了《词与物》这部纯学术著作。实际上,在1966年出版之前,福柯曾经在巴西圣保罗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的基础就是《词与物》的草稿,但当时反响不大。

但该书出版后,却获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该书很快变成畅销书,在三四年时间内,连续加印十几次,总印数达11万册,对一部纯学术而且极其艰深的著作来说,能够达到这样畅销的程度是极其罕见的。该书首先在学术界激起热烈反响,许多结构主义者极力推崇《词与物》,认为它带来了存在主义的灭亡,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接着,公众也热情地接受了这本书,许多人以是否拥有和读过这本书作为判断对方是否有文化的标准。

《词与物》为福柯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该书的主要贡献是研究了西方近代思想的演变,提出了自己的“话语实践理论”,从而为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反思自己的历史、思考知识的现状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于奇智的科研简况

1. 后“后现代” 《读书》94.10.2. 走向当代的近代监禁——评述福柯的《监视与惩罚》 《中国书评》(香港)94.11.3. 福柯人论之分析——从知识考古学的观点看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95.8.(被张问《从社团看罗马公私法的分野》引用)4. 性—一个挥之不去的恼人话题(笔名:一水) 《西南工商报》95.7.22.5. 寻找新方法 《中国书评》(香港)96.5.6. 后现代思想家G.德勒兹 《国外社会科学》(双月刊)96.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月刊,1996.11.)全文转载,亦被《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中“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王治河)”一文引用,后以摘要形式收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8月版),编入李惠国与黄长著主编《重写现代性――当代西方学术话语》,获《国外社会科学》创刊200期纪念优秀论文奖)7. 精神与人生 《重庆青年报》96.10.11.8. 思, 或此或彼 《读书》96.12.9. 福柯及其生平、著作和思想 《国外社会科学》(双月刊)97.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月刊,1997.3.)全文转载,编入李惠国与黄长著主编《重写现代性――当代西方学术话语》,被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介绍)10. 社会科学研究与知识增长 《社会科学报》97.1.30.11. 新儒家代表——冯友兰 《冯友兰研究》(第一辑, 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蔡仲德 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第478-491页,97.6.12. 吴宓的二马之喻 《红岩》(双月刊)98.1.(收入《多维视野中的吴宓》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13. 理解与误解:福柯在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98.2.14. 试论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 《哲学研究》(月刊)98.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月刊,98.6.)全文转载,被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介绍)15. 传统考古学与福柯考古学 (法文:L’Archéologie Habituelle et l’Archéologie Foucaldienne)《法国和外国哲学杂志》(Revue Philosophique)(法国巴黎,季刊,总第1133期)99.2. (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PhilosopherIndex收录))。16. 《傅科》自序(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99年10月版)17. 创制概念的德勒兹 《视觉21》(双月刊)2000.8.18. 《福柯 褶子》译后记:德勒兹,创制概念的哲学大师19. 褶子论或新莱布尼茨主义的诞生(笔名:一水) 《中华读书报》2001.11.7. 《世纪中国》(网刊)2001年11月26日转载20. 何洋《墨家辩学》序二(海南出版社2002年3月版)21. 人智慧地经商着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3.22. 《凝视之爱——福柯医学历史哲学论稿》后记23. 晃动在自由冒险中的背影 《二十一世纪》(香港)2002.6.(《二十一世纪》网络版总第三期转载,《世纪中国》(网刊)2002年第8期转载)24.哲人的人文化成 《二十一世纪》(香港)2002.8.25.哲学的僭越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9.5.26.写在哲学边上――德里达与解构 《文景》2003.3.27.萨特与造反理性观 《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4.(该文完整版载《二十一世纪》(香港)网络版2003.8.)28.列维:知识分子的使命 《现代哲学》2003.4.29.思想的下沉者――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其人其书 《文景》2003.5.30.造反与理性――论萨特的知识分子政治实践观 《知识分子论丛》第1辑:《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许纪霖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版)31.解构策略下的“大学” 《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6.(《二十一世纪》网络版总第二十九期转载,《世纪中国》(网刊)2004年第8期转载)32.五月风暴与造反机器 《东方》2003.12.33.烦恼与烦恼者,《中国现象学网》(网刊)34.简说张岱年天人合一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5.35.欲望机器 《外国文学》2004.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月刊,2005.1.)全文转载)36.关于康德启蒙运动问题的福柯论说 《法国哲学研究》第1辑,人民出版社,2005.3.37.销魂试验与生存美学 《福柯与酷儿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导读38.癫狂与权力:福柯、康德与现象学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1卷(启蒙与当代法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5. 1.人权是一种新帝国主义吗?(列维纳斯著),《中国现象学网》(网刊)2.我们传播越多,却了解越少(丹尼尔著),《世纪中国》(网刊)2003年第4期3.欲望与快感 (德勒兹著),《世界哲学》 2005.1.4.什么是启蒙运动? 《世界哲学》 2005.1. 1.傅科(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99年10月版)(有作家何世进的书评,发表于商务印书馆《中国学术》第4辑;被台湾南华大学高荣禧《当代文化批评专题:本雅明与傅柯》(教学纲要)列为参考书籍;被台湾省《傅柯》一书引用并列为参考文献;台湾省讲座(2001年1月17日)《傅柯“权力系谱学”转向及其对“课程社会学”研究的启示》(志华)列为参考书目)2. 凝视之爱——福柯医学历史哲学论稿(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版)(有复旦大学哲学系莫伟民教授的书评《医学眼光的考古学》,载于《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年9月5日,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董国安教授的书评《权力运作下的自由科学――〈凝视之爱〉对福柯的读解》,刊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7期)3. Epistémè chez M. Foucault ou la Mort de l’Homme(《福柯知识图式或者人之死》), Thèse de Doctorat, sous la direction de Madame Paule-Monique Vernes, Université de Provence, 1989-1993, 等级:优秀(très honorable),入选法国博士论文库目录。4. Discours chez M. Foucault(《福柯论说理论》), Mémoire de DEA , sous la direction de Madame Paule-Monique Vernes, Université de Provence, 1988-1989,等级:优秀(très bien)。 1.福柯(德勒兹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载《福柯 褶子》(被卓青《话语的政治经济学》引用) 后现代主义辞典(副主编并撰写33个词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版)1《差异与重复》,第058-059页2 陈述,第063-064页3 德勒兹,第076-079页4《癫狂与非理性――古典时代癫狂的历史》,第088页5《电影1――画面运动》,第090页6《电影2――画面时间》,第090-091页7 反哲学,第118-119页8 分歧,第145-146页9 福柯,第147-153页10 后现代性,第268-270页11《监视与惩罚》,第332-335页12《结构主义史》,第347-348页13 精神分裂分析法,第361页14 老年哲学家,第406页15《68年沉思录――论当代反人道主义》,第425-426页16《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第430-431页17 让凯莱维奇,第503-504页18《猞猁史》,第529页19《审美人――民主时代审美观的创造》,第545页20《事物的秩序》,第579页21《说不出来的东西与几乎子虚乌有》,第587页22《说与写》,第587-588页23《死亡论》,第593-594页24 五大叛逆者,第628页25 系谱学(与王治河合撰),第633-637页26《新的生态秩序――树木、动物和人》,第660-661页27 新哲学家,第672-673页28《意义逻辑》,第696-697页29《哲学是什么?》,第730-734页30 褶子,第737页31 知识考古学,第740-741页32 知识型,第741-742页33《自由的冒险历程》,第747-748页 1.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法国知识界对欧洲前途的思考——从舒曼欧洲一体化思想到德里达欧洲精神论(1997-1998,资助经费为7500欧元,已完成)2.国家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社会历史哲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子课题:凝视之爱――福柯医学历史哲学论稿(2002,资助经费为4万元,已完成) 1.翻译德里达《胡塞尔哲学中发生问题》(商务印书馆·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度重大项目: 西方哲学文献选编(16-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社政司[2005]100号,项目批准号:05JJD720001,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6月6日,主持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杜小真教授,本人为主要承担者之一) 1.《后现代思想家G. 德勒兹》获《国外社会科学》创刊200期优秀论文奖2.《社会主义新文化简论》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优秀论文奖3.1997年获得西南师范大学第三届青年成材基金奖4.曾为广州师范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5.曾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校级)6.现为第二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第二层次)七.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华南师范大学)2002级 陈殿青 硕士论文题目:福柯《必须保卫社会》中的权力问题(2005)2003级 喻 娟 硕士论文题目:疯狂与我思――回到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2006年)2003级 崔增宝 硕士论文题目:论德勒兹褶子(2006)2004级 孔宏刚 硕士论文题目:福柯疯狂论中的谵妄观2004级 万 咏 硕士论文题目:性经验概念——《求知的意志》与《快感的享用》导言之比较2004级 洪巧云 硕士论文题目:德里达《论文字学》中的文字暴力概念2004级 林彩燕 硕士论文题目:主论证——第奥多鲁、亚里士多德与维耶曼2005级 林秋生 硕士论文题目:《基于福柯环视主义的主体命运》2005级 邹寅斐 硕士论文题目:福柯的监狱观--社会制度的法哲学解释2005级 何小燕 硕士论文题目:非典应对策略反思--从福柯的环视主义看八.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原西南师范大学)1995级 张昌明 硕士论文题目: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

浅谈监狱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对于监狱系统的实际工作已变的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监狱规范化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监狱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思考》

摘 要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监狱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监狱精细化必须认真处理好“精”、“细”、“严”、“实”四个方 面相 辅相成的关系,重点始终坚持监管改造工作“法制化”、“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同时,决策者的决心和把握好精细化的“度”事关精细化实施的成败和成效。

关键词 监狱管理 精细化 监管改造工作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趋势。引进和着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和 措施 ,是适应监狱法治和社会行刑文明的需要。它对于进一步强化监狱管理,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增强监狱整体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益,进一步发挥监狱在法治、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一、监狱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是当代社会政治文明语境下监狱管理的必然选择和必经过程

精细化管理最先源于 企业管理 学,是 企业运营 管理科学化、有序化的一种管理系统,它的内涵在于要求管理达到一种资源协调、组织优化、运转持续平稳、绩效明显的状态。

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学说,“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具有双重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它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的一种反拨和刷新;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被管理者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化弱点而做出的技术性、建设性设计,使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能更加显著。

监狱管理以人为中心,组织过程集任务执行(刑事执法、监狱管理)、情感转化(改造罪犯、重塑社会人格)和社会角色履行(彰显社会正义、帮助罪犯回归社会)于一体,管理的基点也是针对人所共有的惰、贪和粗等弱性特点,因而,也必须要通过精准的“管”(监督和控制)与细致的“理”(指导和服务)作用于监狱警察和罪犯两个主体,来实现监狱监管改造的组织目的。

新中国监狱的管理史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拘役所,近百年来的探索,运用实践了许多方式,大体上呈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由强制到契约,由粗放向精细转向的趋势,在现代社会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的引导下,监狱越发注重人权保障,越发重视监狱行刑与管理的社会效益。因而,精准地执行刑罚,细致地改造罪犯,保持常态化的罪犯改造质量,是当代监狱必然的追求。

在此背景下,监狱引进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和措施,是要将已知的一些科学 管理知识 与监狱行刑管理相衔接,试图在监狱运行中通过准确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监狱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更加协调,各个部位运转能达到最佳结合,从而使监狱行刑的法律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借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原理,监狱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更具有特色。所谓“精”,就是去劣求优,不断提炼监狱管理的精到,提高监狱行刑的精准,从而找到解决监狱改造罪犯的最佳方案;所谓“细”,就是由粗入微,由表及里,探究根由,从而找到罪犯罪由与改造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细”是精细化的必然途径,“精”精细化的应然结果,“化”是精细管理所要求达到的一种相对持久的状态。这种状态一要形成体系。包含监狱管理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刑罚任务的执行过程;二要保持常态。即,监狱管理形成持续的、稳定的体系和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监狱管理质量,推进监狱准确执法的有效途径

管理是监狱全部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监管改造工作的成效源于管理的质量。监狱机关借鉴和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概念移植,而是实践工作的迫切需要。

监狱安全工作需要精细化管理。保持安全稳定是监狱最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责任。在监狱运行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得到安全保障,每一项工作也都必须能保障监狱安全。因此,监狱的每一项制度都要完善,每一个从事监狱工作的人都要得力。监狱的制度之间,工作之间,警察之间,以及三者之间都必须是无缝衔接,达到协调运转的状态。传统粗放式管理的突出缺陷就是往往只只强调最优,对明显存在的缺陷视而不见。精细化管理则恰恰是要求我们从最薄弱处入手,强调缝隙间的紧密,不允许出现任何人为的疏忽、明显的缺陷。

监狱准确履行职能需要精细化管理。监狱执法是是一项极其严肃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法治的声誉和法律的威信,更涉及到执法对象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法治秩序构建。精细化管理要求每项工作都要精密周到,每项关于安全防范的制度都要细致入微,每项 教育 矫治方案要精致到由表及里。在制度与制度、工作与工作、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都要“化”为一体,融合无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执法工作的严肃性,避免不应有的失误和差错。

监狱全面质量建设需要精细化管理。国家政治文明和社会发展形势要求监狱必须提高执法和改造罪犯质量,强化监狱全面质量建设刻不容缓。适应这一要求,监狱管理必须从理念到方式上都要由随意化向规范化, 经验 型向科学型,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其中,精细化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运用精细化管理系统推进监狱管理,从监狱管理的每个细节入手,促进监狱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监狱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监狱精细化管理是指在监狱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精益求精。即,做到“精”、“细”、“严”、“实”。四个方面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都不能反映精细化的本质要求。

(一)精在谋划

1.工作思路精确恰当。对于监狱单位来说,能否保持生机活力,实现监狱工作的安全、准确和文明,主要取决于工作思路是否恰当。“思路精确恰当”是指:谋划精,判断准:第一是夯实基础,落实制度,充实保障,努力向基础要安全,向制度要质量,向保障要监狱管理特色。第二是实中求稳,稳中求精,精中求特,以不变(制度化)应万变,以时间(快节奏)换空间,以技术(信息化)求效率。可以说,没有情况清,就不会有判断准,没有判断准,也就不会有谋划精。

2.工作目标精准明确。保持目标的精确与管理的精细化之间密切关系。目标是旗帜,旗帜鲜明,精细化才有动力;目标是引领,引领正确,精细化才有方向。目标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最好设置在“跳一跳摘桃子”的临界状态。做到大目标能鼓舞人心,小目标能给人信心,循序渐进,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地不断向前推进。

3.工作流程精细巧妙。工作思路一旦确定以后,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执行力好坏就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实践证明,即使在一个全部由高学历、高素质人员组成的群体里,而且人人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但假如工作流程设计得不合理、不精巧,其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事倍而功半。在目前监狱警察总数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要注重了对各项工作实际运行流程的科学设计,做到以精胜难、以巧驭繁。

4.工作保障精细周到。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利益的摩擦、 思维方式 的碰撞和技术手段上的裂痕。需要高度重视服务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消除监狱警察的后顾之忧,努力弥补各种硬件设施、基础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创造一个能令广大监狱警察心悦诚服、主动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监狱要多想多做上级领导要求,监狱监狱警察拥护,罪犯积极参与的工作;多想多做有利于监狱稳定,改造增效,监狱警察得益的工作;多想多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监狱警察得到全面进步,罪犯得到全面改造的工作。

(二)细在过程

管理本身就是过程。精细化管理,重在怎样使整个过程精细起来。

1.健全工作操作细则。精细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必须嫁接在一套与具体实践工作相匹配的操作细则上。对监狱各项工作制定流程说明和实践操作指导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监狱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这样既可以防止管理随意性,又可以逐步实现规范化。每次都精细一点,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就能不断提高。

2.重视工作规范细节。监狱管理,功夫在日常琐事与执法细节。要求管理方案滴水不漏,执行过程一丝不苟。譬如监舍物质“四定置”、“四定位”、“四室规范”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罪犯生活的各个细微之处,这样,把整个管理过程都纳入到了精细化管理的体系之中,才能取得管理实效。

3.抓住工作推进细目。管理工作精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工作有没有推进细目。建立目标考核办法,设立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做到年度工作有行事历,月度工作有鉴定目录,每周工作有推进表,明确完成时间和责任人,保证监狱管理工作的顺畅运行。

(三)严在执行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对各项制度、各项操作流程的严格遵守。监狱管理精细化也离不开对制度及流程的严格执行。

1.树立法制权威。新的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实行,必须采取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的强制措施,防止人性弱点带来的干扰,更要防止因人的幼稚创新改变制度原来的模样,要克服人的思维惰性和性格缺陷,不断地用机制来管理人,用制度来约束人,充分发挥严格是管理的热炉效应,保证 规章制度 的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

2.牢固确立三个体系。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检查考核体系和奖罚兑现体系。这三者之间不可或缺。切实发挥这“三个体系”对事、对人的管理约束作用,确保每一件事都有人管,每一个人都在被管理中。

3.及时 总结 和修订流程。执行的严格蕴含了对制度、流程的及时修订完善。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执行考核,发现制度及流程存在的问他,另一方面,通过对制度及操作流程的及时完善,进一步强化制度的科学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使监狱各项管理更加完善有成效。

(四)实在常态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常态化是监狱管理的必然追求。

1.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求实求是。推行精细化管理是要通过精细的形式和严格的管理的过程促进监管改造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首先要贴近实际。即贴近罪犯改造实际,贴近监狱警察工作实际,贴近监狱运行状态的实际,一切精细化行为都以监管改造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其次要符合监管改造工作本质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渐进过程,核心在于保持管理的精细化常态。监狱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永远的追求,一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指导思想上不能有急功近利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原有管理基础,行为上始终保持循序渐进的科学状态;同时,要做到持之以恒。管理是工作过程,只要有工作任务,只要有监狱存在,就会有管理。始终如一地保持精细管理的心态,养成精细管理的行为习惯是提高监狱工作质量的根本要求。

三、监狱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实行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 方法 的选择和组织过程中对象的取舍及保障措施的落实。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服务于监管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重点是必须始终坚持监管改造工作“法制化”、“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本质要求。

(一)恪守法制化理念

法制化是治国理念,也是监狱工作的基本方略,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立足于法制化平台。

1.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夯实监狱管理法制基础。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过程精确、细致、周到,实现这一要求的保证是各项管理都有明确的依据和规则。因此,详尽地制定各项制度规定,使监狱每一项工作制度都有法律依据,每一项任务都有制度支撑,保障监狱警察管理行为有法可依,考核有章可循。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并保持与监狱发展同态,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素。

2.坚持依法管理,保障管理流程合法。管理的要旨在于规范,规范的前提是依法。确保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依法办事是精细化方法得以延续的制度支撑。流程合法的涵义包括管理流程设计合法合理,管理过程严格按流程执行。必须做到“所有岗位都有工作标准,所有环节都有程序规范,所有事项都能考核到人,所有结果都能实行责任倒查”。

(二)坚持专业化道路

监狱监管改造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除了通常的行政管理以外,需要有法律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专业科学技术,走专业化道路是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必然选择。

1.建设专业化的队伍。监狱管理,尤其是监管改造工作以人为对象,作用于人的思维意识,要求改变或部分改变人的已有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做精做细人的工作,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专门工作,因而,需要大量拥有相应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如心理咨询师、网络工程师、安全工程师、专业教育矫正师等等。

2.设置专业化的部门。针对不同的罪犯人群对象,监管改造工作必须建立不同的管理和教育矫治部门,采取不同的矫治对策。这是监狱刑罚执行分类管理、分别施教的基本要求,是监狱管理有粗放到精细,教育改造由宽泛到微观的具体化。其实质是监狱管理的精细化。监狱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没有专业化的部门,就无法推动监狱工作的高效运转。

3.强化专业化训练。海尔总裁张瑞敏总结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监狱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其中,监管改造事监狱管理的第一位任务,要求必须把每一件工作做好做到位。加强对监狱警察的训练,把简单的一招一式训练到极致,这不仅是提高监狱警察岗位素质的需要,更是提高监管改造工作绩效的需要。

4.实施专一化流程。监管改造工作千头万绪,由于资源特别是警力资源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把精细化的所有工作一下子铺开,齐头并进推开,这是辩证法则的要求。必须建立专业化流程,正确评估面对的工作和基础,集中一段时间,按照流程专业化要求,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依次推进,逐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运用科学化手段

精细化来源于对监狱管理规律的深层观察、准确分析和细致施行,依赖于监狱管理者务实的态度、恰当的载体和科学的方法。

1.务实是科学的态度。要求始终立足于监管改造工作现有的条件和运行状态,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调整和深化管理措施,使管理更加符合监管改造工作规律,更能达到监狱行刑目的。

2.恰当是载体的科学性。管理越是深化,越是精准,越是需要科学的载体。信息化、数字化的实施就是精细化管理恰当的综合表现,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便捷、时效的快速和状态的安全,提升了管理的综合效益。

3.科学方法是精细化管理的方法选择。科学的方法能使精细化在管理中运用的效果成倍增长。譬如,改造质量评估的科学实施,不仅加强了教育改造的针对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罪犯的个案矫治成效。

四、监狱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保障

除了警力、财力和制度等器物性保障之外,监狱管理精细化必须得到监狱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全力支持,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并且始终把重点放在基层基础上。

(一)精细化成败取决于决策者的决心

监狱是集司法与行政为一体的特殊司法行政组织,管理职能在监狱运行中起着独特的作用,能否真正实行精细化管理,关键看监狱决策者的重视程度。

1.理念决定行为的实现。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难点不在能不能实现,而在于有没有这个理念和意识。有了这个理念,就会自觉地去制定相关的制度。而有了制度的约束,管理技术上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管理目标就有实现的可能。

2.决策者也是普通管理者。这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监狱的各级决策者必须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放到普通一兵的位置上,深入到每个细节中,用其示范性的成效影响和带动全体监狱警察转变思想,调整行为,自觉实施管理的精细化。

3.结果要靠过程来保证。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布置任务仅仅是工作的起点而不是结束。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主要是重视了决策与部署,而忽视了事后的考核与事中的监督、检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予以精细化的管控和监督,使其整个过程都始终处于掌控之中。

(二)精细化的落脚点在基层基础

基层基础是监狱工作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没有基层基础的管理精细化就没有监狱管理的精细化。

1.保障是精细化的基础。基层是具体的执行单位,既是管理的一线单位,又是保障无法自给的“困难”部位。要基层基础的精细管理,就一定要给予有力的保障。监狱决策,必须为基层着想,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考虑好保障工作,在检查工作的同时落实好保障措施,在考核实绩时巩固好保障基础。

2.务实是精细化的根本。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作状态,是一种实时性的过程。光说不做,或说得多,做得少,都不是实实在在的精细化管理。

3.创新是精细化的永恒动力。墨守成规、保守僵化是推行不了精细化管理的。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局面,做出新成绩,就必须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否则,所谓的精细,只能是刻舟求剑似的的愚蠢或守株待兔似的迂腐。

(三)精细化绩效蕴藏于监狱警察的细心和耐心

监狱单位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监狱警察都同时具备双重身份:面对罪犯,是管理者;面对监狱,又属于被管理者。是负有管理职责、执法责任,并担任一定职务的管理人员,对监狱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占据主导地位。精细化是一种工作态度和责任状态。思想是否重视,认识是否到位,是决定精细化能否真正做到的关键所在。没有一种用心操作、刻意追求的意识,精细化管理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时,细心和耐力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长效保障。没有细心,精细化难以深化;没有耐心,精细化那一长远。生活中有一句话:“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认真,细心,上山容易;因为“大功告成”,心情放松,思想懈怠,下山难。其实,上山和下山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只是因为心情不同,态度不一样,所以就产生难易的差别。

(四)精细化关键在于把握好管理精细的“度”

精细化并非越精越细越好。精细化有一个适度、效能、恰当的科学标准,如果不恰当地夸张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就很容易流入庸俗化、琐碎化。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成本观念。能用一元钱办成的事,决不多用一分钱。能够为基层和安全减负的,就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十全十美”,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福柯的知识理论对当代历史学有什么影响?

米歇尔·福柯——生平与著作

小江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26日出生于法国维艾纳省省会普瓦捷,这是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宁静小城。他父亲是该城一位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母亲也是外科医生的女儿。福柯在普瓦捷完成了小学和中学教育,1945年,他离开家乡前往巴黎参加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入学考试,并于1946年顺利进入高师学习哲学。1951年通过大中学教师资格会考后,他在梯也尔基金会资助下做了1年研究工作,1952年受聘为里尔大学助教。

早在高师期间,福柯即表现出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极大兴趣,恰好他父母的一位世交雅克琳娜·维尔道(Jacqueline Verdeaus)就是心理学家,而雅克琳娜的丈夫乔治·维尔道则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学生。因此,在维尔道夫妇的影响下,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并与雅克琳娜一道翻译了瑞士精神病学家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的著作《梦与存在》。书成之后,福柯应雅克琳娜之请为法文本做序,并在1953年复活节之前草就一篇长度超过正文的序言。在这篇长文中,他日后光彩夺目的写作风格已经初露端倪。1954年,这本罕见的序言长过正文的译作由德克雷·德·布鲁沃出版社出版,收入《人类学著作和研究》丛书。同年,福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收入《哲学入门》丛书,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福柯后来对这部著作加以否定,认为它不成熟,因此,1962年再版时这本书几乎面目全非。

1955年8月,在著名神话学家乔治·杜梅泽尔(Georges Dumezil)的大力推荐下,福柯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聘为法语教师。在瑞典期间,福柯还兼任法国外交部设立的“法国之家”主任,因此,教学之外,他花了大量时间用于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瑞典的3年时间里,福柯开始动手撰写博士论文。得益于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大批16世纪以来的医学史档案、书信和各种善本图书,也得益于杜梅泽尔的不断督促和帮助,当福柯离开瑞典时《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已经基本完成。

1958年,由于感到教学和工作负担过重对,福柯提出辞职,并于6月间回到巴黎。两个月后,还是在杜梅泽尔的帮助下,同时也因为福柯在瑞典期间表现的出色组织能力,他被法国外交部任命为设在华沙大学内的法国文化中心主任。这年10月,福柯到达波兰,不过他并没有在那儿待太久,原因倒也富于戏剧性:他中了波兰情报机关的美男记。福柯从很早时候起就是同性恋,对此他倒不加掩饰,就个人生活而言,这位老兄显然够得上“风流”的美名。然而50年代正是东西方冷战正酣之时,两方都在挖空心思的相互刺探。恰恰在1959年,法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告假,大使本已有心提拔福柯,便一面让他代行参赞职务,一面行文报请正式任命。所以波兰情报机构乘虚而入,风流成性的年轻哲学家合当中计。

离开波兰后,福柯继续他的海外之旅,这一次是目的地是汉堡,仍然是法国文化中心主任。1960年2月,福柯在德国最终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这是一本在厚度和深度上都同样令人匝舌的大书:全书包括附录和参考书目长达943页,考察了自17世纪以来疯癫和精神病观念的流变,详尽梳理了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体现的疯癫形象形成、转变的过程及其对现代人的意义。按照惯例,申请国家博士学位的应该提交一篇主论文和一篇副论文,福柯因此决定翻译康德的《实用人类学》并以一篇导言作为副论文,虽然这一导言从来没有出版,但福柯研究者们发现,他后来成熟并反映于《词与物》、《知识考古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在这篇论文中其实已经形成。

应福柯之请,他以前在亨利四世中学的哲学老师,时任巴黎高师校长的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欣然同意作副论文的“研究导师”,并推荐著名科学史家、时为巴黎大学哲学系主任的乔治·冈奎莱姆(Georges Conguilhem)担任他的主论文导师。后者对《疯癫史》赞誉有加,并为他写了如下评语“人们会看到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鉴于福柯先生一直关注自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精神病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向现代人提供的多种用途;鉴于他时而理顺、时而又搞乱纷杂的阿莉阿德尼线团,他的论文融分析和综合于一炉,它的严谨,虽然读起来不那么轻松,但却不失睿智之作……因此,我深信福柯先生的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1] 1961年5月20日,福柯顺利通过答辩,获得文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也被评为当年哲学学科的最优秀论文,并颁发给作者一枚铜牌。

词与物书影

福柯画像

还在福柯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以前,克莱蒙-费朗大学哲学系新任系主任维也曼在读完《疯癫史》手稿后,即致函尚远在汉堡的作者,希望延聘他为教授。福柯欣然接受,并于1960年10月就任代理教授,1962年5月1日,克莱蒙-费朗大学正式升任福柯为哲学系正教授。在整个60年代,福柯的知名度随着他著作和评论文章的发表而急剧上升:1963年《雷蒙·鲁塞尔》和《临床医学的诞生》,1964年《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以及1966年引起极大反响的《词与物》。

这部著作力图构建一种“人文科学考古学”,它“旨在测定在西方文化中,人的探索从何时开始,作为知识对象的人何时出现。” [1] 福柯使用“知识型”这一新术语指称特定时期知识产生、运动以及表达的深层框架。通过对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型转变流动的考察,福柯指出,在各个时期的知识型之间存在深层断裂。此外,由于语言学具有解构流淌于所有人文学科中语言的特殊功能,因此在人文科学研究中,语言学都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透过对语言的研究,知识型从深藏之处显现出来。这本书“妙语连珠,深奥晦涩,充满智慧” [1],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十足的学术论著,甫经出版即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书:第一版由法国最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于1966年10月出版,印了3500册,年底即告售磬,次年6月再版5000册,7月:3000,9月:3500,11月:3500;67年3月:4000,11月:5000……,据说到80年代为止,《词与物》仅在法国就印刷了逾10万册。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同样戏剧,评论意见几乎截然二分,不是大加称颂,就是愤然声讨,两造的领军人物也个个了得:被誉为“知识分子良心”的大哲学家萨特声称这本书“要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资产阶级所能修筑的抵御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道堤坝”,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杂志也连续发表批驳文章;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天主教派的知识分子们同似乎该不共戴天的共产党人们站到了同一条战线里:虽然进攻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反对这一点上,两派倒是心有期期。但福柯这一方的阵容也毫不逊色:冈奎莱姆拍案而起,他于1967年发表长文痛斥“萨特一伙”对《词与物》的指责,并指出争论的焦点其实并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福柯所开创的是一条崭新的思想系谱之路,这恰恰又是固守“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萨特等所不愿意看到并乐意加以铲除的。

不管怎样,《词与物》为福柯带来了巨大声望。不久,福柯又一次离开了法国,前往突尼斯大学就任哲学教授。福柯在突尼斯度过了1968年5月运动的风潮。这是一个“革命”的口号和行动时期遍及欧洲乃至世界的时期,突尼斯爆发了一系列学生运动,福柯投身于其中,发挥了相当的影响。此后,他的身影和名字也一再出现于法国国内一次又一次的游行、抗议和请愿书中。

68年5月事件促使法国教育行政当局反思旧大学制度的缺陷,并开始策划改革之法。作为实验,1968年10月间,新任教育部长艾德加·富尔决定在巴黎市郊的万森森林兴建一座新大学,它将拥有充分的自由来实验各种有关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想法。福柯被任命为新学校的哲学系主任。但是,万森很快就陷入无休止的学生罢课、与警察的临街对峙乃至火爆冲突中,福柯的哲学系也在极左派的吵嚷声中成为动乱根源。在万森两年,是使福柯感到筋疲力尽的两年。

1972年12月2日,对福柯来讲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走上了法兰西学院高高的讲坛,正式就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进入法兰西学院意味着达学术地位的颠峰:这是法国大学机构的“圣殿中的圣殿”。

70年代的福柯积极致力于各种社会运动,他运用自己的声望支持旨在改善犯人人权状况的运动,并亲自发起“监狱情报组”以收集整理监狱制度日常运做的详细过程;他在维护移民和难民权益的请愿书上签名;与萨特一起出席声援监狱暴动犯人的抗议游行;冒着危险前往西班牙抗议独裁者佛朗哥对政治犯的死刑判决……。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他深入思考权力的深层结构及由此而来的监禁、惩戒过程的运作问题。这些思考构成了他70年代最重要一本著作的全部主题——《规训与惩罚》。

福柯的最后一部著作《性史》的第一卷《求知意志》在1976年12月出版,这部作品的目的是要探究性观念在历史中的变迁和发展。福柯对这部性的观念史寄予厚望,并以务求完美的态度加以雕琢,大纲和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最终文本与最初计划相差甚大。这又是一部巨著,按照福柯最后的安排,全书分为四卷,分别为《求知遗志》、《快感的享用》、《自我的呵护》、《肉欲的告赎》。可惜的是,作者永远也看不到它出齐了,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萨勒贝蒂尔医院病逝,终年58岁。

福柯的死使法国上下震惊。共和国总理和教育部长称“福柯之死夺走了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凡是想理解20世纪后期现代性的人,都需要考虑福柯。”《世界报》、《解放报》、《晨报》、《新观察家》等报刊相继刊发大量纪念文章。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也纷纷发表纪念文字:年鉴学派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称“法国失去了一位当代最光彩夺目的思想家,一位最慷慨大度的知识分子”;乔治·杜梅泽尔的纪念文章感人肺腑,老人老泪纵横的谈到以前常说的话“我去世时,米歇尔会给我写讣告。”然而,事实无情,颠倒的预言更加使人悲从心来:“米歇尔·福柯弃我而去,使我感到失去很多东西,不仅失去了生活的色彩也失去了生活的内容。”

米歇尔·福柯(1926-1984)

6月29日上午,福柯的师长和亲友在医院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仪式上,由福柯的学生,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宣读悼文,这段话选自福柯最后的著作《快感的享用》,恰足以概括福柯终身追求和奋斗的历程,我也就用这段话来结束这篇为纪念福柯逝世18周年而做的短文吧:

“至于说是什么激发着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希望在某些人看来这一简单答案本身就足够了。这个答案就是好奇心,这是指任何情况下都值得我们带一点固执地听从其驱使得好奇心:它不是那种竭力吸收供人认识的东西的好奇心,而是那种能使我们超越自我的好奇心。说穿了,对知识的热情,如果仅仅导致某种程度的学识的增长,而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尽可能使求知者偏离自我的话,那这种热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在人生中: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有些时候就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了解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对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篇:黄芪的论文题目

下一篇:肥胖研究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