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漏粤语研究论文
勾漏粤语研究论文
北流话·唐宋音
陈高林
前几年,我阅读广西作家张发财的著作《一个都不正经》,在最末的一页有这样的叙述:王力先生认为广西北流话就是唐宋普通话。作为北流人的我,免不了产生好奇心。张发财先生是个学者型的作家,虽然所写有点“八卦”,但是所写的东西总是有依有据,不至于胡说八道吧!出于好奇,我用了近五年的时间进行探讨,结论是:这是真的。依据基于两点:海丝路古道的节点北流必定流通官话;南宋初该海丝路古道的改道形成北流河自然封闭,必定会产生语言化石。
一、中国官话的发展脉络
所谓“普通话”,应该是普遍使用的语言。为了上传下达,官方往往以相对普遍流行的一种语言定为官话。我国最早流行的官话是雅言,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雅言便发展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雅言也”。
雅言是中原官话的雏形,那么秦汉语则是发展期,唐朝及北宋语是中古中原语言
南宋之后,中原受西夏、辽、金、元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占领,汉语开始胡化,一般认为
到了元朝,蒙古人迁都至位于燕云十六州内的大都(前称燕京,后称北京),并以当地话为官方语言,当时的中原汉语急剧地向北京官话发展,北京官话的入声迅速消失,又出现了不属“平上去入”传统的四声的轻声声调。
明朝到清朝中期,中原的官话韵尾进一步消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北京话为普通话的标准音,并且不再称为官话。
由此看来,中原官话有三个转折点,北宋以前,南宋(客家话)、元以后。
那么,保留和延续唐及北宋中原官话的语言还存在吗?
存在的,就是粤语,粤语不受客家话和元朝官话影响而独立保存和发展了。
粤是现在广东的简称,但从历史上说,粤是指两广、即广东、广西。两广在秦统一中国之前被称为“百越”,全是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因为有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岭南山脉的阻隔,在战国时期即使是离广东最近的楚国(即湖南)也没有统治百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误判形势,派兵南下征服百越,因此造成中原军力空虚,以至于“陈胜吴广起义”及“楚汉双雄”横扫中原,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秦
不少专家认为梧州是粤文化的发源地,是广信县的县
广西的粤语有四个片系。
梧州粤语(梧州话):梧州粤语属广府片,与广州话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区、平南大安、丹竹、武林三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州及附近。
邕浔粤语(南宁话):与梧州粤语比较接近,主要流行在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
钦廉粤语(钦廉话):钦廉粤语与邕浔粤语基本相同,内部差异小,主要分布在钦州、合浦(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北海市。
勾漏粤语(北流话):分布在北流河沿岸、南流江上游,藤县、容县、北流、陆川、玉林、博白、兴业一带。此外,还有贵港、蒙山。
广西粤语四个片系中,勾漏粤语与广州话相距最大,其余三个部分都与广州话接近。哪一种方言最有可能保留着唐宋(北宋)官话呢?我认为是勾漏语,因为勾漏语具备了唐宋官话的流通和保留的两大基本条件。
二、海丝古道的节点必流通官话
北流是中国南方古道最重要的节点。在西周时期,越南中部越棠,遣使万里迢迢到周都镐,向周王室进贡。使者从本国乘船沿北部湾海岸向北航行,至合浦海边登岸,再取水路和陆路北上,最后到达镐。这条路必须经北流鬼门关。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大军攻打岭南,由于“百越”之地山高林密,彰气四伏,粮草运输极为困难,用了三年时间久攻不下,于是下令开凿灵渠。灵渠,也称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兴安县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在此同时,一条通往钦州、交趾、海南的古道形成了,走南闯北的人可以从中原乘船入汉水沿长江进湖南湘江再进入广西灵渠,从灵渠漂桂林漓江,然后沿桂江到西江,再沿北流河逆流而上到达北流,在北流的沙街码头上岸,再步行或坐轿骑马到玉林南流
东汉交趾征侧、征贰姐妹暴动,沿此道北上占领六十座城池。马援将军领兵三万沿此道平乱于交趾。
西晋石崇作为采珠使常走此道,经南流江上游博白时,迎娶了绝色美女绿珠,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骆宾王有诗曰“绿珠犹得石崇怜
唐朝宰相李德裕在与牛党之争中失利,被贬到海南,在北流留下了诗句“千之千不还,今度鬼门关”。唐朝张说《南中送北使》诗之二有:“山临鬼门路,城绕瘴江流”。宋朝黄庭坚《竹枝词》之一有“鬼门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张说和黄庭坚未必经过北流,但可见此古道上的鬼门关名声远扬。
北宋苏轼确确实实在被贬海南时,往返经过北流。北流的桥头公园景苏楼中有一块石刻,曰“东坡筏河图”。图中刻着苏东坡离岸下筏的情景。苏轼《竹枝词》有:“自过鬼门关外天,命同人鮓瓮头船”的词句。他在海南时接还京旨意之后,也吟出“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的诗句。
宋朝抗金名臣李纲,在投降派的围攻下,于建炎二年(1128年),被贬谪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李纲与儿子李宗之南渡琼州,二十九日被赦放还。往返之间,曾在容县都峤山留下足迹,所以必走此道。
唐朝诗坛“神童”王勃是否经过北流河过鬼门关往交趾呢?有人认为王勃死前到过广州,应该是在广州乘船至交趾。不对,唐朝时虽然广州有海外贸易,但多是海外船只,而且由于造船与航海技术尚未发达,海上行船风险很大,王勃不会冒这个风险。他在广州会友后,会从广州乘船逆上,经西江、走北流河这条古道。越南北部的义安省禄县宜春乡原建有王勃墓地及祠庙。基地及祠
由此可见,此古道是人来人往的。
北流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陆地节点。北海的合浦已经定为了古代海丝路的始发港,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据《汉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13年,西汉汉武帝征服
这段陆路大约有三十公里,货物运至北流沙街码头上岸,经现北流的水浸社、过鬼门关,到达玉林南流江古渡装船,然后顺流到合浦。沙街,就是作家林白笔下充满童趣的沙街。五十年前,沙街还有一个古老
不少人南来北往,大量的货物运输,必定需要大量的轿夫、车夫、搬运工。这些人也必定要学会中原官话,否则是没法沟通、抢到生意的。这就是北流话的来源。现在才改革开放四十的上,蜂涌出国旅游才二三十年,越南泰国的旅游点都能流通普通话,连美国的一些街头小贩也会操着美式的北京音与中国游客讲价。而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起着重要作用的海丝古道的节点——北流,不可能不流通官话,而且会随着朝代的更换,与时俱进。
三、古航道的变更,必然留下语言化石
株罗纪时期,整个地球的大陆都是恐龙的世界,但能留下恐龙化石的地方却岭外代答》之中。
《岭外代答》刊刻于淳熙五年(1178年),宋代地理名著,共十卷,作者周去非。
周去非(生卒年:1134~1189年),字直夫,浙东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周去非在29岁那年得中进士,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周去非赴广西任钦州教授。“教授”是宋代的地方教职官,州里的教授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教育局长。第二年他回乡丁忧。回永嘉没住多久,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周去非“再仕峤南,备历崎岖”,又回到了岭南的工作岗位。这回是在静江府(桂林)所属古县任县尉,成了范成大的幕僚。他的职务工作是揖盗,一介书生当了“公安局长”。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赴成都上任,周去非回钦州继续任教授。此时名将
南宋偏安江南,广西变成了派官、经商的重要门户,士子官商都想了解此地,就因为穷于酬答那些打听岭南情况的访客,从而写出了一部《岭外代答》。这部书稿
后世人研究认为,“代答亲故”只是周去非自谦的说词。他在广西时已经处处留心,自序云“随事笔记,得四百余条”,而且所词皆为“疆场之事 、经国之具,荒忽诞漫之俗、瑰诡谲怪之产”。这明显是为写志书做准备。“导时训方氏其将有考于斯”才是他作书的真正动机,即供时人与后世参考,从而达到他“立言”的目的。
果然《岭外代答》在内容丰富方面都要大大高于之前各种广西史志著作,受到近现代学者重视,被推为唐宋时期广西史志的压卷之作。
《岭外代答》中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岩洞、山川、河流,对外贸易等等,都有较详尽的记录。但是有些方
为什么要改道?原因有三。一是到了南宋,造船技术和航运水平大大提高,船只高大,载货多,且经得住江海风浪的冲击。二是走北流河段有三十公里的陆路,需搬运换船,而到广州港则一路水运。三是北流河逐渐浅
航运改道之后,北流河和南流江上游自然封闭,其程度虽然不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相差出不会很大。不然,周去非不会全然不知。
据说明朝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徐霞客,他还是走过此古道的,他“游山川如会知己,探穷凹如掘至宝”。他的目的是探险猎奇,这更进一步证明了明朝北流河的闭塞程度。
古航道的变更,时间点正好与中原官话发展的节点吻合,南宋初期以前的官话就这样被保存下来。此外,因为南宋前此古道热闹,大量的中原汉人于秦汉时期就南迁于此地,当地的少数民族早就被迫离开,他们的语言也不可能与官话融合,由此保住了中古中原官话的纯度。
一座巨大的古中原语言的化石山形成了。
四、王力大师与
1900年,王力出生在广西博白的一个叫岐山坡的小村落,当地人讲的是地佬话。这是一种古老的汉语言。地佬话有声母24个、韵母46个、声调10个。30年后,从山村走到法国巴黎的王力,用现代科学仪器测试博白地方话
王力(又名王了一)的著作有两本与勾漏语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力是博白人,博白位置南流江的上游,当地流行的有两种方言,客家话和地佬话。王力所在的岐山坡村是讲客家话的。另一种是地佬话,属粤语勾漏片语。王力也会讲流利的地佬话。王力的儿子秦似(原名王辑和)教授说:“我们乡里讲的是一种土白话,跟玉林、北流、容县、陆川的土白话差不多,属于粤方言的分支,这种土白话保存了《广韵》的声调系统,至今有十个调数”。这里所说的土白话就是地佬话。王力就是凭着他对地佬话的熟悉和研究,用法文写成了10万字的毕业论文《博白方言实验录》,从而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一举成名。
另一本著作是王力的《汉越
为什么王力对汉越语会产生了这么大的兴趣,下决心去研究?我认为,王力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他了解古汉语的发展史,他知道古汉语到了唐宋时期已经成熟定型,因为历史的原因,从南宋开始中原汉语不再传承及北宋的语言系统,而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唐宋语似乎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还有没有唐宋语的活化石呢?他希望去寻找,去挖掘,努力填补古代汉语史上的这一段空白。此外,他感觉到自己家乡土白话(勾漏语)与
王力是常翻阅《广韵》的。《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南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广韵
所谓的土白话就是勾漏语,粤语的一个分支,其代表就是北流话。北流话是否就是唐宋普通话?王力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除了
以下是王力在《汉越语研究》中写的小引
“一九三九年秋到一九四〇年夏天,我因为得清华大学准我休假,在河内远东学院做了一年的研究工作,除了阅读一般关于东方语言的著作外,特别注重汉越语的研究。关于汉越语我写了一本笔记。一九四〇年秋天,我在西南联合大学开了这一门功课。一九四七年,我在国立中山大学文科研究院也开了这门功课。我始终没有敢把它写成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因为我以为短短一年的研究是不够的,希望将
从王力《汉越语研究》的小引中可以看出,王力为揭开勾漏语之谜心情极为迫切,当时他在清华大学任教,竟然请休假一年。我想既是休假是没有工资的。但是,研究工作遇到了不少的难题。首先,在传授唐朝官话之前,当地人就有了自己原来的语言,融合起来后会大大变味,就象今天的“南普”,是现代普通话与壮族语的融合。其次,后来的
五、语言化石山
既然勾漏语是语言化石山,而勾漏语的代表是北流话,我本人从小就在北流长大,对北流话极为熟悉,就作初步的探究,以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发掘
北流话主要分上里话和下里话,上里话受高州话影响,是另一个粤语片系,不属勾漏粤语片系。本文所指的北流话,是指北流城区为代表的下里白话,才是较纯的唐宋官话的语言化石。
1.一些几乎消失的古字,在北流话中还常用。
揞,读音ǎn。释义:用手指把药面按在伤口上。举例:快在伤口上揞些消炎粉。北流话:读音相似、入声,字义延伸,例:这事你想揞也揞不住。
苶,读音nié。释义:疲倦,精神不振。举例:孩子有点苶,可能病了。北流话字义不变,读音相似,nià
尥,读音liào,释义: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踢。举例:尥蹶子。北流话:读音相似liāo ,字义延伸,也可以用于人。例:你为什么用脚尥我。
潲,读音shào,释义:雨点被吹得斜洒。举例:雨往屋里潲。北流话:读音相同,字义基本相同,举例:昨晚,我潲了点雨,感冒了。
溏,读音táng,释义:不凝结,半流动。举例:溏心鸡蛋。北流话:读音tuang,入声,字义不变,举例:我大便溏,要调理。
敹,读音liáo,释义,缝缀,敹贴边,敹上几针。举例:袖口开了,敹几针就好了。北流话:liāo ,字义相同,举例也可相同。
扽,读音:dèn。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举例:把绳扽直,把衣服扽平,北流话,读音,释义举例皆同。
2.北流话里还有不少现代汉语及广州话已消失的古汉语词汇原义。
走,在现代汉语中是“行”的意思,如走路、行走、走亲戚。广州话是离开的意思。古汉语里是“跑”的意思,如“走马观花”、“不胫而走”、“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乐府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北流话中“走”也是跑的意思,例:“你走不赢我”是“你跑不赢我”。
箸,在现代汉语和广州话中基本消失,在文言文中是“筷子”的意思,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北流话现还常用“箸”表示筷子,称“筷箸”。
现代汉语中的“蟋蟀”在古代称“促织”。《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唐杜甫《促织》诗有“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北流话也称“促织”,但读音有偏移,叫“竹卒”
“扯呼”是宋代绿林好汉的“匪话”。在金庸大师的《连城诀》中常见。通常与“风紧”配合使用。“风紧、扯呼”即为“情况危急,赶紧溜走”。北流话中还常见,但“呼”读“wǒu”。
此外,“架势”、“吃酒”、“大虫”等文言文实词词汇均保留在北流话中。文言虚词在北流话中仍保留的现象也常见。
“邪(yé)”在文言文中可作疑问助词。韩愈《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邪”在北流话中也作疑问助词用,读音极为相似,读xie入声。
文言文中的常用感叹词“呜呼、哀哉”在北流话中也常见,也表示感叹、惊叹。读音是“禾哦、哎在”。
3.北流话几乎保留了所有古入声字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分化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中。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现代“普通话”以即标准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这个声调。有的方言至今还保留入声字音,但保留的程度不同。而北流话则保留了几乎所有的入声字。
入声字很多,以下是平声而又较常见的百余入声字:
八、搭、塌、邋、插、察、杀、煞、夹、侠、瞎、辖、狭、匣、黠、鸭、押、压、刷、刮、滑、猾、挖、哲、舌、鸽、割、胳、搁、瞌、喝、合、盒、盍、曷、貉、涸、劾、钵、剥、泼、摸、脱、托、捋、撮、缩、豁、活、切、噎、汁、织、只、掷、湿、虱、失、十、什、拾、实、食、蚀、识、石、劈、霹、滴、踢、剔、屐、积、激、击、漆、吸、息、媳、昔、席、锡、檄、现、揖、一、壹、扑、匍、仆、弗、绂、拂、福、蝠、辐、服、伏、茯、督、突、秃、俗、出、蜀、窟、哭、忽、惚、斛、鹄、屋、屈、诎、曲、戌、拍、塞、摘、拆、黑、勺、芍、嚼、粥、妯、熟、
以上全部一百二十九个字。用北流话读,只有“摸”、“八”读不出入声,但是“摸”字是多音字,“摸鱼”读平声,但“偷鸡摸狗”的“摸”字在北流话中读入声。“八”在北流话中读去声,在更古老的玉林话和较现代的广州话中也不读入声。这是为什么,我不得其解。但还是可以说北流话几乎保留了几乎所有的入声字。
4.从古诗联中看北流话
《悯农》是一首妇幼皆熟的唐诗,作者是唐朝宰相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百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农民的血汗?”从译文来看,诗中的“禾”应该是“禾苗”,即指水稻的禾苗。但是,水稻是不能“锄禾”的,水田不能锄,全是水。而且只能“汗滴禾下水”。那么只能解释“禾”泛指庄稼,但是问题又来了,既
成都有一名楼,刻着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这二十一字半截联,堪称一绝。很多文人
5.北流的骂人话中的北宋典故
北流话甚至整个勾漏语系常用骂人词“扒灰
有一次王安石走
据专家考证“扒灰”一词并非出自王安石。本人估计,王安石的变法,损害了不少达官贵人的利益,也有些对抗新法的官员被王安石贬至海南,他们路过北流时会大骂王安石,把这个编造的故事四处散布,这个骂人的词由此而生。
六、关于几点质疑
1.玉林与北流相邻为何方言相差甚大?
玉林话听起来比北流话更为古朴,虽然同为勾漏语系,但差别是较大,北流话与广州话还能相通,广州人与玉林人是无法用方言沟通的。玉林话有不少类文言文的合音词,文言文“之于”切合后读“诸”,玉林话的合音词也不少,因无法用文字表达,就不举例了。为什么玉林话与北流话相距较大呢?我认为其一秦朝与汉朝均设郡于玉林。
成万人的屯军,对于当时地荒人稀的玉林来说绝对是很有影响的,“玉林八音”是汉代的宫廷军中乐,因此流传至今,玉林话也在这时定型了。
如果我的推论成立的话,玉林话就是秦汉官话,北流话就是唐宋官话。一段经历
2.为什么北流话与文言文相差甚大?
如果北流话真的是唐宋官话,那么为什么在语义语法上与文言文相差甚远,共同点不太多呢?
我认为,语言发展应该是有两条线,一条是书面语,另一条是口头语。古代没有发明造纸术前,作为书面语先是刻在龟背上(甲骨文),后写在竹简上,再后写在
3.怎样看待网上视频的“标准”唐宋官话。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为粤语是唐宋官话的延伸,最接近唐宋(北宋)官话。这时候,网上出现了用“标准”唐宋官话朗读苏轼《水调歌头》的视频,人们纷纷转发,影响甚大。几个朋友转发给我,对我的“北流话是唐宋官话”的观点质疑。我打开一听,视频朗读的发音与北流话大相径庭,接近客家话的口音。我打开百度,解释说这视频的读音是根据《广韵》反切而得来的。这我就纳闷了,所为反切,就是以两字相拼切,得出另一个字音。在现代拼声字母出来之前,字典都是用反切来注音的。反切是没错的,但是既然是仿唐宋音朗读,就必须以唐宋古音反切,绝不能以现代普通话反切,否则就是大相径庭。例如《水调歌头》的“头”,反切注音是“拖欧切”,用现代普通话切和与北流话切完全不一样。所以他说他的,我还是把我的观点写出来,百家争鸣。
4、语言化石的纯度
有不少人问我:“究竟北流话保留唐宋官话的纯度是多少?”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酒有酒尺,一量就知道有几度。普通话,以中央电视台播音为标准。而古代的官话,从来没有标准。
语言是有强度的。强度由文化、政治、经济、使用的人数,使用的历史所决定。两种语言碰撞,强势的会异化弱势的。例如南宋以后,北强南弱,北方语言席卷中原,直指南方。也有势力相当,各方保留,相安无事。例如客家话。多数是清同治年间,大批客家人从广东福建迁
还有第三种情况。南宋以后,北流河的自然封闭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朝廷会派官员到北流,北流也会有人出去读书当官经商。本地没有盐产,钦廉一带的商人会贩盐到玉林,当地也要把松脂,瓷器等土特产运送出去。特别是一九三六年324国道通车之后,来往人员会更多。会不会使北流方言异化了呢?不会的,词汇会增加不少,但方言发音是不变的。且看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外出谋生,大量人外出读书,他们在外讲普通话,
所以,北流话是否被异化,后两个因素可以忽略不考虑,关键是第一因素。我们先看解放前的情况。北流的北面蒙满北方语席卷而来,但到了柳州以下
解放后,全国普及普通话。收音机、电台、电视机、农村喇叭都播送普通话。孩子上学讲的也是普通话,似乎对北流方言影响较大。但事实上,现在还是双语并行,该讲方言时讲方言,该讲普通话时讲普通话,兼收并蓄。词汇吸收了不少,但发音并未改变。因而还保留着唐宋官话的纯度。
应该说,影响纯度的是北流话自身的发展。千年的历史,不可能没有变化。唐宋时北流就有了“反话”,既是“贼话”,就不可能是官话了。现在北流话中还有些与众不同的发音。有时一个字有轻重之分,比如“萝卜”的“卜”字读重音时表示萝卜比较大,读轻音时表示萝卜比较小。读音也有儿化现象,“小狗”、“小猪”叫“狗儿”、“猪儿”,这些究竟是唐宋语中的口头语呢?还是之后自我发展而产生的呢?只能让专家、学者去研究判定了。
由此,我认为北流话保留唐宋语的纯度还是很高的,发音上的纯度应该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当然词汇上增加了很多。有人认为这样的纯度不值得研究。但是全国、全世界哪里还可以找到比这纯度更高的方言呢?语言可不是酒,放的时间越长就越纯,说不定哪一天就蒸发了。
注:文中资料主要出自于互联网。
关于“勾漏”粤语的问题?
勾漏白话主要分布在桂、粤交接地区。使用人口大概有1000多万,属于比较大的一个白话支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上最早的本土汉语方言,产生于南越国时期并在隋唐时期成型。其口头语和其他广西白话及广东的差异很大。音系复杂,与广州话差别较大,操语双方对话沟通交流比较困难。
方言发源
勾漏片白话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汉语方言中形成最早的。历史上,两广交界一带曾存在一个权威的汉语方言。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在原秦置桂林、象郡、南海3郡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行政区: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9郡,并于公元前106年置交趾刺史部,总领各郡。交趾刺史部的治所在苍梧广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在的梧州市,就是当时新设9州的行政中心,是岭南地区的首府。直到公元217年,孙权才将岭南的政治中心从苍梧广信迁到南海的番禺(今广州市)。广信300多年间作为岭南政治中心的地位,使两广交界一带形成了一个权威的汉语方言——广信方言。
广信地处桂江、贺江与西江三江汇合处,扼西江之要冲,沿江向东可抵番禺,溯江向西可达南宁,溯江转北流江 、南流江向南可达越南,向北可经桂江或贺江接湘水、潇水进入中原。是当时交趾刺史部所辖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 。古代南方方言权威代表点应是当时的广信话。
广信话作为岭南首府语言的是一种源头性的权威性代表方言,它凭借其政治、文化、经济、交通诸优势,以当时最为重要的几条江河交通路线为途径向今广西、海南、湘南、越南等广大地域扩散、辐射,形成了今平话、土话、勾漏片等方言。勾漏片白话就是古代广信方言的直接后裔,尽管今天它已被广府片、邕浔片等粤方言及官话所侵蚀,但它的特点仍顽强地保留下来了。
更多资料请移步百度百科 关键字 勾漏粤语
希望能帮到你
梧州话的勾漏白话
勾漏粤语是在梧州地区分布最多的,主要分布乡村,是梧州地区本地语言,很有群众基础,口音众多。 即郊区。包括原龙湖镇(河西原住民、南岸各乡村),长洲镇,城东镇。旧城区口音只在河东,河对面就是另一个世界。河西自从街区往西发展,大量河东人搬迁,口音由主要勾漏向广府发展。由于梧州苍梧的渊源很深,所以郊区的勾漏与附近苍梧县的口音类似。以下郊区音系是照抄《梧州市志·方言志》声母 b [p]波巴布别包拨 p [pʰ]破怕铺撇泡匹 m [m]马美务每文木 f [f]吠夫非佛伏奉 w [w]云王碗还屈华 d [t]多丁精大特店 t [tʰ]拖厅清太头甜 n [n]那奴女年泥娘 l [l]罗刘卢老六力 sl [ɬ]心三新星修泅 zj [tɕ]知朱债制轴这 cj [tɕʰ]痴秤昌辙楚处 nj [ȵ]严二人而认日 sj [ɕ]诗锄世深书少 j [j]喻以影现益因 g [k]哥家甲格共谷 k [kʰ]柯卡奇茄桥逑 ng [ŋ]岩我碍额牛肴 h [h]晓鞋汉哭可口 [ø]安矮爱屋欧晏 gw [kʷ]瓜关刮龟军骨 kw [kʷʰ]垮亏筐隙混 说明: ①舌面音[tɕ、tɕʰ、ɕ]分布在西郊、南郊及长洲岛大部分村庄,跟苍梧南五乡片白话一致;东郊、北郊和长洲岛中部村庄有念舌叶音[tʃ、tʃʰ、ʃ]的,是与舌尖音[ts、tsʰ、s]归并的相同的音位。 ②西郊和北郊即长洲、四恩洲、四化洲、龙新、龙华、龙平和平浪没有圆唇化的舌根音 [kʷ]与[kʰʷ],即*见母与*晓、*影母分别与麻、蟹、止、山、臻、梗等摄合口呼韵组合时, 没有圆唇与不圆唇的对立。即“家”、“瓜”不分,都读“家”音。而南部塘源、旺步、高旺,东郊扶典、华堂、思扶及河口跟城区一样圆唇与不圆唇对立。这里取圆唇与不圆唇对立音作代 表。即[k]跟[kʷ]、[kʰ]跟[kʰʷ]对立。 ③[p]与[pʰ]、[t]与[tʰ]、[tɕ]与[tɕʰ]、[k]与[kʰ]、[kʷ]与[kʰʷ]对立,送气与不送气 区分清楚。 ④南郊、西郊有[p]、[t]读为阳声调时,带轻微浊音。如:婆[po˨˧˩]与铜[tʊŋ˨˧˩],近似 [bo˨˧˩]与[doŋ˨˧˩]。特[tɐk212],也近似[dɐk212]。 ⑥零声母的[j]、[w]发音时有轻微的摩擦成分。[w]实际读音为[v]。 ⑦[ø]零声母代表只有韵母而无声母的音节,如“爱”[œ˥˩˧]、“恶” [œk˥˩˧]。 韵母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aa [aː]鸦家爸妈哈茶 aai [aːi]矮 aau [aːu]包跑矛交考吵 aam [aːm]担男蓝三衫监 aan [aːn]晏班反丹艰散 aang [aːŋ]乓澎猛 aap [aːp̚]鸭甲闸杂答腊 aat [aːt̚]压杀达察发辣 aak [aːk̚]客吓 ai [ɐi]闭低米鸡西齐 au [ɐu] am [ɐm]泵林心金针饮 an [ɐn]恩准仅银人很 ang [ɐŋ]肯灯奔曾根崩 ap [ɐp̚]凹粒立急合十 at [ɐt̚]不匹甩咳七出 ak [ɐk̚]握北则德黑塞 o [ɔː]多拖河哥坡 oi [ɔːi]爱耐海代 ou [ou]欧老到好刘谋 om [om] on [ɔːn]安肝杆汉看旱 ong [ɔːŋ]当航放囊 op [op̚] ot [ɔːt̚]葛割渴喝 ok [ɔːk̚]国缚莫落 e [ɛː]爹咩呢车也写 ea [ɛa]艾斋街买鞋拜 eu [ɛːu]猫撬撩姣 em [ɛːm]钳嵌 en [ɛːn] eng [ɛːŋ]靓长丈伤向娘 ep [ɛːp̚]铗瘪 et [ɛːt̚] ek [ɛːk̚]爵削脚雀着若 oe [œː]靴坐开碍爱海 oem [œːm]柑含 oen [œːn] oeng [œːŋ]帮江讲降扛党 oet [œːt̚] oek [œːk̚]学确漠壳凿落 u [uː]乌故古杜奴鲁 ui [uːi]会回堆锥最对 un [uːn]碗官欢门潘桓 ung [ʊŋ]公共冯梦空龙 ut [uːt̚]活末勃阔泼抹 uk [ʊk̚]屋木六叔笃福 i [iː]悲比美李记至 iu [iːu]妖叫招要妙条 im [iːm]淹点添念廉欠 in [iːn]片面便年连见 ing [ɪŋ]英兵丁仍正更 ip [iːp̚]页贴劫接涉猎 it [iːt̚]噎必跌铁节截 ik [ɪk̚]迫百麦觅的绩 y [yː]于居朱书住虑 yn [yːn]冤全权端完传 yt [yːt̚]雪说血劣脱夺 m [m̩]唔 ng [ŋ̩]吾悟误吴午杵 说明: 1、郊区话比城区话少了[ɔi]、[ɔŋ]、[ɔk],多了[ɛa]。 2、口语有[au]。[au513],“叫”的意思,亦有人念[ao513]。可见,[au]与[ao]不对立,故归 并为同一音位[ao]。同样,将如下不同音值的韵母作归并,即是:[o]与[ɔ]、[on]与[ɔn]、 [om]与[ɐm]、[uŋ]与[oŋ]、[op]与[ɐp]、[uk]与[ok],以后者作为所归并的音位。[ou]东郊实际读音为[ɐu],但不存在[ɐu]与[ou]对立现象,故一律记作[ou]。 3、有长元音与短元音的分别,长元音[a:]记为[a],短元音[a]记为[ɐ];长元音[o:]记 为[ɔ],短元音[o]仍记为[o]。 4、城区话的[ai]韵郊区话念[ɛa]。郊区话的[ɛa]重音落在a。近郊有部分居民有将 [ɛa]韵字念为[ai]韵,视为趋同城区话。 5、城区话的[aŋ],郊区话多数字念为[iŋ],故郊区话的[iŋ]管字比城区话多。 6、城区话的[ak],大部分在郊区话念为[ik],郊区话的[ik]管的字比城区话多。 7、郊区话的[ui]、[un]中的[u],[yn]、[yt]的[y]及[ɔt]的[ɔ]均念得较重。龙平等村庄 [yn]与[un]合壁念[un]、[yt]与[ut]合壁念[ut],此[u]相当[ʉ]。 8、[m].[ŋ]是声化韵母,是单纯的双唇鼻音与舌根鼻音,不与其他声母或韵母相拼, 自成音节。 声调 阴平(1)53 ˥˧ / 55 ˥ 阴上(2)44 ˦ 阴去(3)513 ˥˩˧ 阳平(4)231 ˨˧˩ 阳上(5)24 ˨˦ 阳去(6)212 ˨˩˨ 上阴入(1)5 ˥ 下阴入(3)3 ˧ 阳入(6)2˨ / 21˨˩ 阴功多州妈哥 好丑草左把九 个够到计报告 穷陈才平良常 五女老有里我 共大助治谢利 得则福的黑不 削压割雀恶杀 独特敌力局食 说明: 1、阴平调两个调值并存在不同场合里使用。高降调用得多,高平调用得少。 2、阳平调与阳去调区分清楚。 3、阳上调,有时读慢的有如普通话的调值214。 4、上阴入记音如城区话为55。实际读音短促。 5、下阴人,有读中长降短音。 6、阳入记如城区话,为22,而多读为低降低调,即212。 7、近郊有的居民语音几乎没有曲折调,趋同城区音,不作郊区音的代表。 以白话为母语的,占全县的98%。根据目前学术界主流看法,属于粤语勾漏片。《苍梧县志》 按主要语音区别特征,大体划分为:南五乡片,包括龙圩、林水、广平、大坡、新地; 东安片,包括沙头、石桥、木双、梨埠、六堡; 抚河片,包括倒水、旺甫、夏郢、岭脚、人和、狮寨、京南、长发。 白话流通全县,根据目前学术界主流看法,属于粤语勾漏片,分布地区较广,使用人口约70万,是藤县境内最通用的方言,以浔江为界,可分为藤南话和藤北话,口音略有不同。藤南话分布在浔江以南的藤城、潭东、南安、赤水、同心、金鸡、新庆、象棋、天平9个乡镇和埌南、岭景两镇大部; 藤北话分布在浔江以北的津北、濛江、古龙、东荣、大黎、宁康6个乡镇和和平、太平、平福3个乡镇大部; 部分人会讲倒语(一种暗语) 白话分布流通遍及全县,根据目前学术界主流看法,属于粤语勾漏片,但南北片白话差异较大,北片白话(黄村镇朋汉村以北六个镇)以县城蒙山镇为代表点,当地人称为“蒙山话”; 南片白话(黄村镇朋汉村以南的汉豪乡、陈塘镇)接近藤县话,当地人称为“底路话”或“陈塘话”; 注音用[国际音标注音],梧州街话外的注音根据资料《梧州倒水白话(老派)同音字汇》杨祯海,《广西苍梧本地话音系》钟梓强,《广西藤县濛江方言音系》杨世文,《广西蒙山粤语研究》韦玉丽、《蒙山话语音系统》覃才亮。 例 梧州街话 倒水镇 石桥镇藤县濛江蒙山陈塘蒙山话 广州话 南宁白话 熊 jʊŋ21 ˨˩ jʊŋ32 ˧˨ jʊŋ231 ˨˧˩jʊŋ231 ˨˧˩jʊŋ231 ˨˧˩jʊŋ31 ˧˩ hʊŋ21 ˨˩ jʊŋ21 ˨˩ 赛 sɔi33 ˧ fɔi513 ˥˩˧ fœ423 ˦˨˧θɔi34 ˧˦θɔi35˧˥θɔi35˧˥ tsʰɔi33 ˧ ʃɔi33 ˧ 逆 ŋɪk̚2 ˨˩ ŋɪk̚2 ˨ ŋak̚2 ˨ ŋɪk̚2 ˨ŋɛk̚2 ˨ jɪk̚2 ˨ nɪk̚2 ˨ 凝 ŋɪŋ21 ˨˩ ŋɪŋ32 ˧˨ ŋɪŋ231 ˨˧˩ŋɪŋ231 ˨˧˩ŋɪŋ231 ˨˧˩nɛŋ31 ˧˩ jɪŋ21 ˨˩ nɪŋ21 ˨˩ 顽 ŋan21 ˨˩ ŋan32 ˧˨ ŋan231 ˨˧˩ŋan231 ˨˧˩van231 ˨˧˩ŋuan31 ˧˩ wan21 ˨˩ man21 ˨˩ 常 tɕʰœŋ21 ˨˩ ɕiɐŋ32 ˧˨ ʃiɐŋ231 ˨˧˩tʃiæŋ231 ˨˧˩tʃɛŋ231 ˨˧˩ʃiɤŋ31 ˧˩ ʃœŋ21 ˨˩ tʃʰœŋ21 ˨˩ 做 tsu33 ˧ tu513 ˥˩˧ tu423 ˦˨˧tu34 ˧˦tu35 ˧˥θu35 ˧˥ tsou22 ˨˩ tsu33 ˧ 霜 ɕɔŋ53 ˥˧ fœŋ53 ˥˧ ʃœŋ53 ˥˧ʃɔŋ52 ˥˨ʃɔŋ52 ˥˨ʃɔŋ52 ˥˨ sœŋ55 ˥ ʃœŋ55 ˥ 双 ɕɔŋ53 ˥˧ ɕœŋ53 ˥˧ ʃœŋ53 ˥˧ʃɔŋ52 ˥˨ʃɔŋ52 ˥˨ʃɔŋ52 ˥˨ sœŋ55 ˥ ʃœŋ55 ˥ 窗 tɕʰɔŋ53 ˥˧ tɕœŋ53 ˥˧ tʃʰiɐŋ53 ˥˧tʃʰɔŋ52 ˥˨tʃʰɔŋ52 ˥˨tʃʰɔŋ52 ˥˨ tʃʰœŋ55 ˥ tʃʰœŋ55 ˥ 匿 nɪk̚2 ˨˩ nɪk̚5˥ nɪk̚5˥ŋɛk̚212 ˨˩˨nɛk̚2 ˨ nɪk̚5˥ 困 hɐn33 ˧fɐn33 ˧ hɐn513 ˥˩˧ hɐn423 ˦˨˧xɐn34 ˧˦hɐn35 ˧˥hɐn35 ˧˥ fɐn33 ˧ 桌 tɕɔk̚3 ˧ tɕœk̚3 ˧ tʃœk̚423 ˦˨˧ tʃɔk̚34 ˧˦tʃɔk̚5 ˥ tsœk̚3 ˧ tʃɔk̚3 ˧ 瑞 sɵy21 ˨˩ fui312 ˧˩˨ fui212 ˨˩˨θœy11 ˩θui213 ˨˩˧θui213 ˨˩˧ sɵy22 ˨ sui22 ˨ 乳 ȵɵy23 ˨˧ ȵui24 ˨˦ ɲui24 ˨˦ȵœy25 ˨˥ȵui24 ˨˦hi24 ˨˦ jy23 ˩˧ jy24 ˨˦ 况 kʰʷɔŋ33 ˧ fœŋ513 ˥˩˧ kʰʷaŋ423 ˦˨˧kʰɔŋ34 ˧˦kʰɔŋ35 ˧˥kʰuɤŋ44 ˦ fɔŋ33 ˧ kɔŋ33 ˧ 遗wɐi21 ˨˩ jui231 ˨˧˩jœy11 ˩jui231 ˨˧˩hi31 ˧˩wɐi21 ˨˩wɐi21 ˨˩
勾漏粤语的“勾漏”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低等的意思?
不是啊!是指粤语的片区啊!就是粤语中的方言!
粤语是以广州话为标准音,而粤语通行於两广和港澳,当然粤语受某地本地方言影响或结合,就会形成具有那个地方色彩的粤语!所以在「粤语」前加上如「勾漏」等字样的,是旨在区分和指明这种粤语的通行使用地区而已!
像粤语就有:
1、粤海方言片(包括广州方言、 南番顺方言、罗广方言、香港方言)
2、四邑方言片
3、高阳方言片
4、桂南方言片(包括邕浔粤语、梧州粤语、勾漏粤语、钦廉粤语)
其中「勾漏粤语」属於「桂南方言片」!
-----------------------------------------------------------
还烦请各位不知道的别乱说!免得不经意间侮辱了我们母语为粤语的人!
上一篇:经典水印检测论文
下一篇:论文查重网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