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文范文
小说评论文范文
【原文】
失踪
农历腊月十九这天下午,张三从红十字医院回到家,看见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盒录象带,录像带侧面的兰色标签上
印着两个字:失踪。张三不知道是谁借回来的录像带。张三打开电视,把录像带推进放像机。是电影。片子没放完,
张三已经泪如雨下了。是一部日本片。讲述名古屋的一个摄影师由于久病不死,倍受家人的嫌弃和冷落,在一次圣诞
晚会上摄影师意外失踪,失去亲人的家属才知道摄影师对他们多么重要,他们经历艰辛终于找到了摄影师。这个摄影师
的遭遇和张三惊人的相似,只不过张三没有失踪而已。跟片中的摄影师一样,张三曾经是家庭的顶梁柱,它的喜怒哀乐
就是家人的喜怒哀乐,他一次小小的感冒都会惊动全家。在他生病的最初岁月里,家人给了他足够的温暖和关怀。但他
的病一发不可收,他患上了十一种慢性病,他因此失去了工作,地位和收入,无边无际的医药费使家庭陷入贫困的边缘
,他永无止境的咳嗽和间歇性的大小便失禁,把家庭搞得像病房和公共厕所,家人终于开始表现出厌烦,嫌弃和冷落。
张三无法让家人像当初那样爱他,他知道他连累了他们。也许正如这部片子讲述的那样,只有失去张三,他们才会发现
张三对他们有多么重要,才会像当初那样对他关怀备至。
晚上全家人围着饭桌吃饭。张三打开电视,把那盘录像带推进放像机。张三捧着饭碗坐在沙发上,观察家人的表情,他
预感将会出现感人的场面。可是家人无动于衷,他们一边看片子一边谈笑风生。张三担心他们听不清那些感人的台词,把
电视机的声音调得很大很大。但是家人说笑的声音更大了,哥哥和嫂子甚至他踏着片中感人至深的背景音乐跳起了四步。
张三十分震惊。他想用片子教育家人,唤醒他们的良知,哪知道他们跟摄影师的家属一样,不见棺材不掉泪,只有不幸真的
降临,他们才会如梦初醒。想象自己失踪后,全家人四处寻找,痛不欲生的情景,张三不禁黯然泪下。他不愿意让家人经受
这样的打击。第二天中午,全家人一起吃中饭,,张三再次播放那部片子,全家人依然无动于衷嘻嘻哈哈时,张三决定失踪
了。他要让他们尝尝真的失去他是什么滋味,他要唤醒他们的良知,是他们逼他这么干的,他不是没有给他们机会。
农历腊月二十这天下午将要过去,傍晚就要来临的时候,张三神秘的失踪了。其实张三没有走远,他对自己的失踪的日程
作了十分周密的安排。他带了一身换洗的衣服和足够一周吃用的药片,干粮和钞票,来到郊外护城河边的茅屋。那是祖父生前
买下来钓鱼用的。家人都知道这个地方,特别是家里的女人,受了气就喜欢到这个小屋睡两三天。张三知道要不了三四天,家
里人就会在小屋找到他。他不想让他们找不到他,他的失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不想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让全家人哭得
死去活来。他只是想让他们知道,他们不能失去他,他们不应该冷落他,仅此而已。
农历腊月二十六,张三失踪后的第七天,邻居马良找张三借止痛片,张三的家人才发现张三失踪了。大家仔细一回忆,张三
失踪已经七天了。其实张三失踪的当天晚上大家就发现张三不见了,只不过没人点破罢了。当马良来找张三的时候,最初惊呼
张三失踪的是张三的嫂子。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左邻右舍。她对邻居们说:“我们家张三失踪了。说他神经有问题吧,这回真
的出问题了。”张三失踪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张三的家人张罗着找张三。第一个嚷着找张三的是他的嫂子。她根本没去找,她去
美容院做了一次面膜。她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她说:“我鞋都跑破了,我找遍了车站,码头,医院,茅房等一切可能去的地方,
没有发现他。”第二天去找张三的是他的大哥。他没去找张三,他利用这个美丽的借口到郊区的宾馆开了一个房间,不慌不忙地跟
情人干了四次。大哥回家往床上一仰说:“我累死了,我跑遍了大街小巷。”张三的弟弟跟父亲要的打的费,他说要浏览全城张三可
能去的所有地方。他用这笔钱钻进一家网吧,跟一个不知是男是女的网友聊了十个小时。张三的父亲说是去派出所报案的,他在派出
所详细咨询了一个人失踪后什么时候生效怎样注销,然后去蒸了个桑拿。只有母亲是真的想去找张三的。她走出城门,看见护城河边
的哪个茅屋,想到张三回来后全家又被搅得不得安宁,转身又回了家。一家人找了几天没找到,大家证实了张三真的失踪了。
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大雪纷飞。张三终于走出小屋,他想回家。实际上,他失踪后的第三天,家人没有到小屋来找他,他就知道他
们根本没找他,他就是知道他们实际上希望他失踪了,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过度的悲愤使他的病情雪上加霜。想象自己回家后将
会遭遇家人更大的冷遇,想到自己在也不愿意跟这样的家人共同生活,他忍着病痛卷缩在小屋里。他所有的病都发作了,他的药和干
粮已经吃光,钞票也用完了。在离家仅几百米的桥头,张三看见全家人正欢天喜地地在挂着小灯的屋檐下放爆竹,放烟火。在烟火的
照应下,张三看见自己那张旧式板床被搁在东山墙上,他一眼就能认出那张床。那张床的床柱上系着根红绸子----今年是他的本命年。
张三泪流满面。想到自己突然出现后全家人可能出现的场面,张三没有勇气往前走,不忍心往前走,他拖着沉重的身体,小时在漫天大雪中。
【评论范文 】
刚读滕刚的作品的朋友,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感觉他的作品晦涩朦胧,很难一下子读明白,所以也就不能一读就被吸引。的确,滕刚的小说创作特色在总体上是充满戏剧性、夸张性甚至是略带荒诞性 的叙述与细腻的心理和细节描写相结合,这就要求具有区别于阅读一般现实主义作品不同的审美意识。读者只有耐着性子仔细读完滕刚有时细腻到使人感到厌烦、单调、滞重和臃肿的叙述如《克尔萨斯的下半夜》 ,并反复地思考、联想、咀嚼回味,才能体悟出平时不很明确,而现在确切感悟到的东西。这种感悟少了会心的微笑、温馨的浪漫,更多的是一种黑色的幽默和沉重的辛酸。
《失踪》即是一篇读后令人沉重压抑、有颇多深思的作品。小说情节很简单,主要写受到家人冷落的张三为了重得家人的关怀,在录像带的启发下,离家失踪,以期唤醒家人的良知,最终却未能如愿的故事。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将张三在这样的处境中的孤寂无助、孤立无援,以及内心的痛苦和精神所受的种种创伤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了。
作家笔下的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功利色彩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缺乏同情心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张三可以说是这个人性异化的社会的边缘人和牺牲品。正如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的遭遇一样,“张三曾经是家庭的顶梁柱,他的喜怒哀乐就是全家人的喜怒哀乐,他一次小小的感冒都会惊动全家”,然而当“张三患上一种慢性病以后,他因此失去工作、地位和收入,昂贵的医药费使全家陷入贫困的边缘……,家人终于表现出厌恶、嫌弃和冷落的心态。”原本应是充满关怀、爱心和真情的正常人性下的家庭关系转变为一种绝对的利用关系,张三一旦失去利用价值,成为家庭包袱后便被无情抛弃。
作家对张三这个小人物塑造是充满同情的,同时也是充满敬意的。因为张三虽然遭受不公正待遇,但在德行上,他远比周围的功利主义者高尚,可以说是一个崇高的不幸者。张三面对家人的冷落时,还能站在谅解的立场上,认为“他连累了他们”。当张三受录像带启发,决定重唤家人的关爱时,他也并没有一开始就采取极端的“失踪”,因为他“想象自己失踪后,全家人四处寻找,痛不欲生的情景,不禁黯然泪下。他不愿意家人经受这样的打击。”在张三用录象带再三暗示下,家人仍然无动于衷。张三这才失踪“其实他不想这么干,是他们逼他这么干的” 。张三失踪时还在为家人考虑,他不想让他们找不到他,他的失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不想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让家人急得死去活来。然而张三的家人,面对张三的失踪始终无动于衷。“其实张三失踪的当天晚上,大家就发现张三不见了,只是没有人点破罢了。”只有在第七天,马良来找张三时,家人才假惺惺地惊呼张三失踪了,并假惺惺地去寻找张三,其实各自却是去干各自的私事。在张三与家人情感、态度、行为的巨大对比和反差中,作家完成了对人性的失落的悲剧性的辛酸而辛辣的表达。
《失踪》无疑是一曲人性悲歌。但在笔者看来,作品的写作价值,不仅仅在于描写、展示、批判了这个功利社会的荒诞性和残酷性,作品更是对爱和真情的完满人性的热切呼唤。这也许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所采取的写作立场——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而提供反面例子以资提醒。
当然,《失踪》的写作价值远不止在其认识价值。在创作的手法上,小说的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也很具借鉴价值。通过张三的遭遇与录像带中日本摄影师的遭遇相对比,张三的善良、幻想与家人的冷酷无情的对比,张三住的茅屋的寒酸冷清与张三家里的热闹喜庆的对比,以及张三床柱上那根红绸子提醒今年是张三的本命年的细节描写,极力渲染了张三遭遇的不幸,在巨大的反差中凸现了悲剧性,因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书评怎么写及范文
书评怎么写?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见识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书评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书评怎么写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书评怎么写
要写好一篇书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书评者必须首先对于文学的功能和其在社会上具有或应该具有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对作者创作动机要有所了解;再次,对各种文学体裁及其典型特征要略知一二。
通俗地说,书评应该是评论者的主观判断与用来源于作品的客观事实进行论证有机的统一。尽管书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观的反应,但如果他缺乏某种客观性,那么他就站不住脚。这种客观性就来源于从作品中印证材料。
评论者应该公平对待作品的作者,没有充分的事实做依据,是难于被人接受的;反过来,仅仅用作品中的事例堆砌而成的缺乏评论者鲜明观点的书评不是真正意义的书评,充其量,那只是一种读书报告。因此,在书评中,论证是非常重要的。评论者应该对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思考和分析,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那种印象或反应,并向读者提供充分的证据以证实自己的观点。
二、书评范文
《年轮网络日记》书评
捧起《年轮网络日记》,视线所及的几个字,拨动心弦,琴音渺渺而来。我相信,沉默的心灵郁积得久了,是需要倾诉的快慰,需要听众的包围。因为陌生,所以真实。每个人的悲欢,源自心灵深处的恣意流淌,打动我们的,唯有真情。
《年轮网络日记》真实地镌刻了满满的爱与哀愁、痛并快乐、失落与收获。悲欢离合有几多,渐行渐远渐无声。只有文字,成了不败的记忆。《年轮网络日记》一直在枕边放着,只要有空我就会翻看,看看这些鲜活的记忆。晓薇对爱情的浪漫怀想,笔墨细腻;莫言悔的《第三者自白书》,字里行间的深爱终化无言;倾城,还有炎子,她们用爱划过冰冷的网;紫玉冰凌的《女人的天空》,飘着淡淡的花香,成熟睿智的思想不仅仅是岁月打磨的功劳。
说到此,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是雨天梦晴。在这场文字的盛会上,她可谓是最让人瞩目的领舞者。一个游走在婚姻边缘的女人,对爱情、对婚姻有着怎样独到而深刻的领悟呢?然而每一次领悟,却又都是如此的疼痛。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有了性关系的异性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个体的组合,性就像一纸不容反悔的合同,永远牵和着双方。而有了性关系的男女终生都会拘泥于这种身体的组合,为对方保留一定的私有空间。”对爱情的憧憬,尽管是曾经,现在读来依然撼动人心。“如今,当我经历了性和性的想象后,才知道性只是人的一种本能的需要而已,它有时和感情无关。”这种领悟,无关对错。只是悲凉种种,尽在不言中。
“我将只是萎谢了。”张爱玲的句子,是有爱情的女人心底的道白;还有纳兰性德比秋夜还凉的诗词:“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我们终将年华逝去,大多数女人都不敢再去奢谈爱情。男人的怀抱,终究不是女人永远的江湖。爱情予人甜蜜的想象,婚姻给人成长的元素。
《夏日秋水》,仿佛一曲《琵琶吟》,娓娓道来微微的心酸,却又不乏对明天的希冀。莲妮的《我忍你十天》,是很有个性的一章。一气呵成,也不免让我看得有些胆战心惊,不知会做怎样的演变。其实,婚姻是首两人合弹的曲子,因为太长难免琐碎,一方松懈则会杂音渺渺。爱,因为宽容和理解才得以被看见,才得以永恒。
矢儿的《牵手走过十年间》,让我们看到幸福所在。如果说雨天梦晴笔下的婚姻是在如晦风雨中飘摇的玫瑰;莲妮十天的忍受终于等来云开,于是有了“幸福是咖啡里的糖,必须自己放;温暖是心灵的血液,必须自己努力地压缩释放”的感悟,那么矢儿的十年牵手不知道当中有没有轰轰烈烈、生死离别的爱恋,后来大概就如涓涓细流一般,流失的多了,沉淀的东西也多了吧。
有的时候,爱到了深处,爱得太久了,就学会了宽容,生活诸多的无奈,不管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谁也没有太多的精力让爱变得那么完美,给彼此一点空间,保持那份距离,爱或许会更美。爱情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得牢越是容易失去自己,也容易失去彼此间应该保持的宽容。爱情,一如冬天取暖的刺猬,离得太远,会冷;靠得太近,会疼。
轻握着书卷,我开始怜惜起《年轮网络日记》中的女子了。
季羡林谈人生书评
记得当时是单位每人发一本的,而且后来还开了分享会,我也谈人生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季老总能用最简单的话语把最深刻的道理讲出来,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大家”啊!
在我这个年龄,谈人生是否年轻了点?但不谈人生,是否又似无志之流?仔细想想,每个人都有资格来谈人生,季老有,你有,他有,我也有。
我想,若季老他老人家还在世,若真的能看到我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人生,他一定是很赞迎的,尚不说我们谈论的深与浅,但谈了必比不谈好,谈完了,或多或少总会有收获的。以我的阅历来谈人生,与季老比,自愧差悠远。
但我必须谈,谈的目的不在于与谁比高低,比好坏,而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明白、更有目的,让自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前段时间忽觉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于是常问自己:“我这一辈子到底想怎么过活?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接着我给自己预设了一个寿终点(听着有点可笑和可怕),把我这一辈子分成了几个时间段,然后每个阶段都订了一个目标,当然这些目标并不一定切实可行,但我至少有了前进的方向。
再回头看看这些目标,真正为自己享受所定的倒没有,每个目标都充满了他人与他物:有亲人、有爱人、有所在的环境甚至有国家。才发现原来一个人的能量有这么大,很多因素都是牵牵扯扯地联系着的,不再有绝对地单一。人的一生过得幸福与与否,心态很重要。
季老的平和与淡泊也感染了我,面对发生于周围的种种,我也学会去坦然处之。放松、自然的心境让我活得不再那么累,而且竟能将自身的潜力挖掘。人首先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就要信任和喜欢自己的选择》。女人往往喜欢比来比去,争风吃醋,东家长西家短,可我却天生对这个没兴趣,但可能同时了丢了很多“丰富的信息”,可我却傻乎乎地满足于此,因为我不想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挤满大脑,而减少我思考的空间。
我们这一代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还依然习惯于从别人的评价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尤其是名利,几乎成了唯一的追求,其实所谓“名利”只是外部促进你成长的一种强化手段,可是却被大家当成了唯一的目标,一切都为之所限,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自我的成长。很多问题,当深陷其中时往往为其左右,不知所为,而当我们站在一定高度、一定角度时却能如季老那般客观冷静地看待和处之。可见,为自己寻找自己人生的基点的确重要,这时,想起六一人爱说的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
又读到季老“不完满的人生”一章,这章应该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多看看 ,免得整天愤愤和失意于种种不完满中。年轻的时候,总是对未来有着种种的憧憬,只要未来的时候未到,总会抱着一个完美的希望,追寻着自己完满的人生。
而真实的现实一次次出现后,才发现生活中原来是交织着无数个不完满的。才开始学着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从“完美主义”走向“不完美主义”,开始去学着心平气和地看待甚至欣赏着各种不完美的事情和各个不完美的时刻,才理解了“完满”与“不完满”的可爱之处:所经历的事情诸完满,那末最终的人生却不能称得上完满;如果走过的路中有不完满,那你的人生才是真正完满的人生。
理解了它,整理了心情,生活又变得趣味横生。有一种笑看风云的感觉,对于这种状态,想到用“超然”来形容,不知是否适宜。很庆幸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好书,让自己能深入思考人生。刚刚步入社会,坦认我自己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环境中因素繁杂,倘若没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则容易随波逐流。对自我人生目标的确定与分解离不开对自己的清楚认知和对环境的深入了解,坚韧是我的长处,多思则影响我前进,这点和季老有同感,思太多则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容易在潜意识里产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可能是由于在环境中没有获得安全感的缘故。纵横分析,结合各方面现状,摆正态度后,该轻松上阵了。
真正的人生不是谈出来的,是走出来的。祝福所有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完满的完满人生,此话听来易解实难行,努力吧!
雅舍梁实秋书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题记
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刘禹锡通过《陋室铭》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不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讲“雅舍”的特征:简陋,不能避风避雨,风雨来往无阻。此段作者在介绍木头架子时,用了一个拟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使得雅舍的简陋形象化、具体化。第二段主要讲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边的风景,还有客人来的话要上几级阶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诉说了雅舍的简陋,可以与邻居互通声讯,特别是讲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个生性乐观之人。如果说前几段都是讲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话,这段讲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细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细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图,又通过雅舍陈设之简,表达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人便超然脱俗了,不为世事所累,这不是陶潜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雅趣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当今时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现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质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东西也越来越物质化,利益化。再难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雅致,灵静致远、志存高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因此,当我们居于陋室,当我们身处困境,不要埋怨,不要浮躁,我们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上天给予我们的一切苦难和幸运。不管幸福,不管困难;不论贫穷,不论富有;不在乎你身在何处,我们都懂得这是上天给我们生存的恩赐。我们再穷也不能穷到思想匮乏,再累不能累到只认识钱,再困难也不能难到泯灭了人性。
当我们不能感恩生活时,就想到一盏香茗,一副茶几,一栋陋室。念天地之悠悠,唱一支赞歌给生活。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我们不论出生,不论富贫,只要有爱,我们就要淡泊明志,让思想在陋室上优雅地萦绕着,随着香茗飘到阳光的笑容里。
那阳光下的陋室和雅舍,笑得好甜,好甜!
《白领江湖》的书评
玉壶冰心的长篇职场小说《白领江湖》,讲述的是五星级酒店财务小姐缇香职场起伏,绝境重生的动人故事。书的封面简洁而时尚,这也恰好符合讲究品味与细节美的酒店业。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职场,那就是你的江湖。”“江湖切磋拼实力,谁够资格!”这样颇有力度的封面语,也似乎在启发着读者,这其实是一本适合所有职场人阅读的小说。
小说通过缇香和香港总监之间由互相赏识到最终相忘于江湖的结局,真实反映了现代职场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描写了醉心工作的女白领们因此而不得不对家庭的忽视。对于缇香经历挫折后的心态与重新焕发重出江湖的勇气也做了细腻深刻的描写,并对香港总监前后判若两人的人性本质做了一定的剖析与揭示。
小说女主人公缇香,不同于以往所有职场小说的女主角。她真诚敬业,不擅心机,不屑潜规则的洁身自好的品质,却没有留住曾经一度对她欣赏有加的香港总监的目光。只因本性纯良的缇香,不懂行走于波涛汹涌的职场江湖,除了努力,除了懂得对赏识自己的老板感恩,还需要有一份审时度势,逢凶化吉的技巧,才能免于被小人陷害的悲凉境地。
看了太多描写职场幸运儿的小说,再看看这个不幸运的职场人缇香是怎样自我反思,冲破失意的阴影,重出职场的,或许能带给我们更多更深刻也更亲切更实用的感悟和启发。
跋涉于纷纭职场的芸芸众生,也许都难免会有失意落寞的时候,是从此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还是静心思索得失,再战江湖,《白领江湖》的女主人公缇香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失意的经历带给了她更加成熟的态度,更加干练的职业形象,更可贵的是,这样完美的转身,她没有用失去自我来实现。如果说,职场角逐真的是没有输赢,只有浮沉,那么,在浮沉中缇香所表现出来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既现实又务实的态度,可以称得上是她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这无疑是一本情意真挚,文笔清丽的职场小说,粉墨登场的职场众生相,既让人们见识了风云变幻的职场凶险,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温馨美好的职场情意。
这也是一本给人力量的职场小说,女主人公在纷繁复杂的职场纷争中,依然保持玉洁冰清的美好品质;面对患得患失的虚情假意,却还是执着于一份纯真无悔的付出。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敢于反省的意识,笑看浮沉的心境,勇往直前的信念,帮助她迎来了职场上的又一个春天,也给了读者们继续拼搏职场,笑傲职场的信心和力量。
《撒哈拉的故事》书评
《撒哈拉的故事》大概算不上是什么不朽的名著,顶多就是爱好旅行的作家出游时的故事罢了,但这些文字中透露出三毛对世界的大爱和乐观,却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
沙漠中的人们远离文明生活因此粗鲁、不明是非,有着许多让我们不敢想象的恶习,但三毛并没有远离他们而是积极帮助他们,给邻居家女孩治病,给游牧人带止痛药,教她们认字、读书……
文章中最温暖人心的莫过于三毛积极向上、永葆激情且永不褪色的生活态度了。沙漠中的生活枯燥单调,三毛像个魔术师一样总能把家中装点得清新美丽,门外黄沙漫天,家中雪白的墙壁,古色古香的书架,栩栩如生的石雕,三毛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三毛真是生活的艺术家!
还记得我们曾呐喊着不要变成年轻时最不想变成的模样,不忘初心。一颗心渐渐被麻木占据,想一个机器人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抱怨、苦恼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青春的誓言不知跑哪去了。但只要我们心中存在一个三毛,那片沙漠,那种对生活的热情,所有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或许我们不曾在茫茫人海中遇到过一个名唤三毛的女子,但我们却可以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幸福、温暖、恬淡的感觉。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煮一杯咖啡,捧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微风拂面,咖啡香浓却略带苦涩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回忆拉着扯着心,将你带回青春韶华,懵懵懂懂却永不言败,不谙世事却对一切抱着最纯粹的爱,心情归于平静,睁开眼,开始认真对待生活。
夕阳西下,沙漠被染成金黄,喧嚣散去,化作最后的句号。
沙漠中的清泉还在静静流淌……
评价小说的评语
1、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2、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3、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4、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5、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6、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7、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8、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9、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10、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上一篇:毕业论文批注
下一篇:论文查重包括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