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采薇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4 12:24

采薇研究论文

诗经的写法有赋、比、兴。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里就是这种。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诗前五章都是回忆,首章写岁暮不能归家的缘故;次章写征战中无法给家人音信;第三章写征战劳苦,恐无生还。以上三章着重写怀乡思家,情调较低沉。第四、五章转到写对敌作战的情况,侧重表现紧张的战斗、军队的声威以及取得的战绩,诗人欣喜自豪之情约略可见。这一前后情绪的变化,正反映了当时人民对这次战争的态度,他们尽管为远离家乡亲人感到痛苦,但对这场自卫战争是支持的,所以都勇敢地投入战斗。最后一章写归途中的复杂心情,感时伤事,情景交融,历来誉为写景抒情的名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写一位远征战士罢战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诗经题目一般都是首句中选几个字。采薇首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于是就选采薇为题了。
诗经中“兴”的手法用的十分多,所以开篇通常描写日常劳作场面,叫采什么的诗歌相当多。
例如:采蘩、采薇、采葛等等。
这个网上有专门的论文分析,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采薇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作者为什么要从采薇写起 - :[答案] 这是诗经常用的三种手法赋、比、兴,中的"兴",即“起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

《采薇》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诗人为什么从“采薇”写起? : 《诗经》里常用的手法有三种:赋,比,兴.《采薇》用的便是“兴”,也就是起兴.以此开端,引出话题;兼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

采薇是一首战争题材的诗歌,作者为什么要 - : 作者表现了一种忧伤的情调,但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采薇》和《燕歌行》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它两有什么异同? - :[答案] 采薇仅仅以个人情怀为主,而燕歌行不仅仅抒发了个人情怀,还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颂扬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采薇写的是西周的哪一次战争 - :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

采薇这首诗和描写战争渴望归乡有什么关系 - : 焦急、思归;(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忧心忡忡(分两方面:国事,家事) 一定程度的理解(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总的说,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也就是,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即思归的个人情绪和战斗的责任感.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不太好硬拆分了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采薇既然是描写战争的,为什么以采薇为题 - : 诗经题目一般都是首句中选几个字.采薇首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于是就选采薇为题了.诗经中“兴”的手法用的十分多,所以开篇通常描写日常劳作场面,叫采什么的诗歌相当多.例如:采蘩、采薇、采葛等等.这个网上有专门的论文分析,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采薇从哪些方面来写战事? - : 《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复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制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bai个人从战场上分离du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zhi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dao厌战诗之祖.

《诗经.采薇》中反应的是周朝和哪个之间的战争 - : 是周朝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玁狁(读音为 险 和 允)的战争.玁狁即匈奴.也常写作猃允.

《诗经.采薇 》中反应的是周朝和哪个之间的战争 - : 《采薇》具体所指一般认为是对玁狁的战争,但历代考证的时间不一致:1、《毛诗序》认为是周文王时与昆夷、玁狁的战争:“《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

先秦文学方面的研究论文

也说先秦文学
1、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期。
《诗经》与《楚辞》是先秦诗歌的代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而“颂”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和舞曲。《诗经》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诗经》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大部分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氓》等诗表现了妇女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七月》等诗反映了初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谐和的意识;《静女》、《蒹葭》等诗颂扬了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诗经》格式以四言为主,是四言诗的高峰。楚辞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是以“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为特点的新体诗。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名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运用楚辞的诗歌形式创作了大量杰出作品,《九歌》是根据楚国祭神乐歌创作的,其中,《湘君》、《湘夫人》是取材神话传说的爱情诗篇,《国殇》是颂扬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英雄颂歌;《九章》大多抒写流放后的悲愤,其中,《哀郢》写于郢都沦陷之时,《怀沙》是自投汩罗江之前的绝笔;《天问》就自然、历史、神话等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几个问题,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忠于理想的激情,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构成先秦散文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大变革的时期,在剧烈的社会动荡里,各诸侯国当政者需要借鉴历史,总结经验,于是大量历史著作应运而生。先秦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著名作品有编年体史书《左传》、国别体史书《国语》和《战国策》等,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具有很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左传》名篇《郑伯克段于鄢》再现了纺织阶层家庭内部的相互残杀,揭露了统治者残忍而虚伪的面目,叙事写人生动传神;《秦晋肴之战》生动记述了战争的史实。《国语》名篇《召公谏厉王弭谤》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主张,设喻引事,独具匠心。《战国策》中人物形象个性更为突出,描写了技巧更加高超,在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更高,如名篇《燕昭王求士》生动描写了燕昭王招贤复国的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的散文。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警策,《孟子》雄辩,《墨子》谨严,《荀子》淳厚,《韩非子》犀利,《庄子》汪洋恣肆。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学性最强,《逍遥游》、《秋水》等名篇,想象奇幻,文笔夸张,成就很高。

仔细看你的要求,大概是要原创的论文,楼主看清,是200分,而不是200元,即便200元又或有人看得起?网上无非找些资料罢了,学问还是应该自己做才是~

对诗经中的采薇的理解和感受是什么

《采薇》,开头三章组成诗的第一部分,描述了一群长期驻守边疆的戍卒在艰苦的戍边生活中对家乡的思念。四五章则表现了完全不同的情感。而最后一章一直是最被人称道的,如晋代谢玄就认为这是《诗经》中最好的诗句。从表现手法上看是以乐景写哀情。《诗经原始》也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情,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
《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句子。“依依”,“霏霏”两组叠词,将柳枝的婀娜姿态和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出征时对故乡眷恋之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到许多磨难,并表现出他返家时的悲伤之情。
这是我从我的论文里拿出来的 不知道有没有用

诗经采薇既然是描写战争的,为什么以采薇为题

诗经题目一般都是首句中选几个字。采薇首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于是就选采薇为题了。
诗经中“兴”的手法用的十分多,所以开篇通常描写日常劳作场面,叫采什么的诗歌相当多。
例如:采蘩、采薇、采葛等等。
这个网上有专门的论文分析,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请问有谁知道《诗经.小雅.采薇》的最后一段妙处好在哪里呢?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上一篇:学位论文预实验

下一篇:毕业论文图下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