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秸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4 21:55

秸秆毕业论文

  集约化养猪场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养猪场废水是养殖业废弃物中最典型的一类污
  染物,主要包括猪尿、部分猪粪和猪舍冲洗水,属高浓
  度有机废水。由于养猪业属传统产业,用于废水处理
  的资金有限,所以养猪场废水处理各项指标要完全达
  标难度很大。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养猪场废水处理已
  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文章分析总结了
  近3年来集约化养猪场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和工程
  应用等方面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猪场废水处理工艺
  目前,养猪场废水处理研究的工艺方法有物化处
  理、自然生态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实际工程
  应用中常常是这些处理技术的组合工艺。
  猪场废水悬浮物质浓度很高,悬浮物质是COD
  的主要来源之一,过高的悬浮物质将会影响后续生化
  处理的效果,所以在养猪场废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之
  前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是必要的。固液分离机有振动
  筛、回转筛、水力筛和挤压式分离机等,其中挤压式分
  离机可以连续运行,效率较高。德国研制的FAN -
  SEPATOR的挤压式离心分离机,具有很好的分离效
  果,在我国的应用表明,悬浮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分离
  出来的泥渣含水率为80%左右。
  猪场废水氮磷含量很高, 采用磷酸镁铵
  (MgNH4 PO4 ·6H2O,俗称鸟粪石)化学沉淀法处理,
  使得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缓释肥中的营养元素,解决
  了氮的回收和氨的污染两大问题,同时达到较好的预
  处理效果,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但该方法
  必须考虑废水中N、P、Mg的平衡问题,所以廉价的添
  加剂是化学沉淀法能否实际应用的关键。Lee S I等
  人利用海水或制盐工业中的废盐卤作为Mg2 + 添加
  剂,沉淀速度快,与添加MgCl2 作镁源对磷有等同的
  去除效果,是一种处理成本低廉的方法,但去除氨的
  效果不如添加MgCl2。
  自然生态法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与工程学方法相
  结合的技术,应用较多的是稳定塘工艺和人工湿地系
  统。PoachM E[ 1 ]为了研究有机负荷和去除效果的关
  系,设计了6个并联的湿地- 池塘- 湿地处理系统,
  通过分别进水控制各处理单元的有机负荷,试验研究
  表明,最佳TSS、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35% ~
  51%、30% ~50%、37% ~51%、13% ~26%,夏季处
  理效果明显优于冬季,处理效果受温度和降雨的影响
  较大。自然生态法处理建设费用较低,运行成本低
  廉,但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适宜于土地资源丰富
  的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好氧生化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
  成文[2]采用接触氧化水解(酸化) -两段接触氧化-混凝
  工艺处理猪场废水,水解对CODcr有较高的去除率,稳定
  在60%~70%;接触氧化对COD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整个工艺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好,出水氨氮在13~15 mg/
  L, CODcr在200~250 mg/L,经过聚合氯化铝混凝沉
  淀后,最终出水CODcr稳定在100 mg/L 以下,出水
  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 - 88) 。但该工
  艺程序复杂,占地面积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还有待
  进一步研究。邓良伟[ 3 ]研究水解- SBR处理猪场废
  水,大大简化了处理工艺, 水解去除了大部分的
  COD, TP去除率达到55% ,但对氨氮去除效果不好;
  SBR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TN的去除率为74.
  1% ,氨氮的去除率在97%以上,但最终出水的COD
  残留量较大。猪场废水的高氨氮常常导致生化处理
  过程中碳源不够、C /N过低,从而影响总氮的去除效
  果,如果采用外加碳源则会增加处理成本。Ju -
  Hyun Kim等人利用序批式反应器( SBR) 实时控制
  工艺,采取补充源水作外加碳源的方式处理猪场废
  水,通过ORP以及pH值实时控制缺氧段、好氧段,
  TOC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在94%和96%以上,能够
  有效除去TOC和TN,但对TP的去除效果不佳。猪
  场废水氨氮浓度高,对直接进行生化处理可能会产生
  影响,因此在生化处理前进行化学脱氮以减轻后续生
  化处理的难度,是目前猪场废水处理的一个新途径,
  于金莲等人提出了加石灰乳混凝沉淀- 脱氨- 好氧
  生化的联合处理工艺,在生化处理前进行混凝沉淀和
  脱氨预处理,一方面去除了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难降
  解有机物;另一方面提高pH值,脱除大部分氨氮,使
  后续生化处理降低能耗、容易达标。
  自然生态法和好氧处理都有各自的不足,自然生
  态法处理需要大面积的处理场地;好氧处理能耗大,
  去除污染物不完全。
  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厌氧技术是必然选择
  之一。目前较常用也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厌氧或
  厌氧+好氧后续处理工艺,研制高效厌氧反应器是猪
  场废水处理的关键。邓良伟等人利用内循环厌氧反
  应器( IC)处理猪场废水,水力停留时间0. 8~2. 0 d,
  COD 负荷3~7 kg / (m3 ·d) ,经过半年的运行,结果
  表明, COD 平均去除率为80. 3% ,耐冲击负荷好,
  BOD5 平均去除率为95. 8% , SS去除率为78. 5%。
  厌氧反应器中,部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使得出水
  氨氮浓度比进水高2. 82% ,反应器对总氮、总磷的去
  除还需进一步的试验研究。一般而言,单纯使用厌氧
  工艺,出水有机污染物还很高,必须采用后续处理才
  能达到排放标准。考虑到SBR 对氨氮有较好的去
  除,杨朝晖等人提出沉淀- UASB - SBR工艺处理猪
  场废水,经厌氧消化可除去大部分的有机质,在SBR
  工艺中的曝气过程分为2个阶段,中间添置闲置阶
  段,既防止产生过多泡沫,又增强反消化作用。经过
  稳定运行, UASB 反应器COD 有机负荷稳定在
  8~10 kg/ (m3 ·d) , COD去除率达到70%左右,BOD5
  去除率80%左右,经SBR 处理可去除氨氮95% ~
  98% ,最终出水CODcr为186 ~412 mg/L, BOD5 为
  78~146 mg/L,氨氮为20 ~60 mg/L,出水仍残留部
  分生化处理难以去除的难降解有机物,这是因为厌氧
  消化较完全,消化液COD较低,而氨氮很高,导致后
  续生化处理碳源不足,影响了后续的处理效果。杨朝
  晖等人又研究水解酸化+好氧处理猪场废水工艺,采
  用水解酸化反应器(ASBR)进行厌氧处理,保持厌氧
  消化处理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使出水C /N 较高,
  保证了后续SBR的生化效果。经过最终混凝处理,
  COD去除率为99. 6% , BOD5 去除率为99. 8%, TN
  为88. 3% ,氨氮为99. 8% ,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
  级标准(GB8978 - 96) 。但水解酸化反应器COD 的
  容积负荷较低仅为2. 3 kg/ (m3 ·d) ,还需进一步研
  究提高其负荷。
  猪场废水中还存在大量细菌,如不经处理可能将
  大肠杆菌带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危害人类健康, James
  A Entry等人提出用水溶性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 PAM ) 处理猪场废水, 基建投资低、应用快捷。
  PAM、PAM与CaO复配和PAM与Al2 ( SO4 ) 4 复配能
  够使总的大肠杆菌和排泄物大肠杆菌减少30% ~
  50%,降低源水中的总磷、正磷酸根以及氨氮。正确
  的应用PAM及其复配物可以减少进入地表水和地下
  水中的污染物数量,保护水质。
  2 猪场废水处理技术应用情况
  目前,应用到实际工程上的猪场废水处理工艺有
  自然生态法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好氧处理等。潘
  涌璋等人利用高级综合稳定塘处理猪场废水,经过稳
  定运行, 出水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 - 2001)的要求,氨氮在60 mg/L 左右,总
  氮没有考虑,总停留时间在20 d以上,占地面积大,
  适合于土地资源较丰富的亚热带山区。由于凤眼莲
  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有较好的吸收,

  ]考虑用凤眼莲处理猪场废水,工艺流程如下:
  该凤眼莲生化处理系统对COD 的______去除率为
  43%~69% ,对总氮的去除率为55% ~72% ,对氮元
  素的吸收量很大,同时对总磷、挥发酚等污染物都有
  较好的去除效果。该处理系统的停留时间为30 d,日
  设计流量为600 m3 ,但需要较大的处理场地,且受气
  候条件影响很大,这都限制了该工艺的应用。目前,
  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应用较为广泛。胡海良等人将
  环形生活污水高效净化沼气装置应用到猪场废水的
  处理上,废水经过高效净化沼气装置后进入接触氧化
  池,进行自然曝气去除CODcr和BOD5 , 该工艺对
  COD、B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但出水氨氮为
  100~200 mg/L,去除效果不好。邓良伟等人进行了
  厌氧- 加源水- 间隙曝气(Anarwia)的研究,此工艺
  是厌氧+ SBR工艺的改良,因为厌氧消化较完全,导
  致好氧处理中C /N较低,影响后续消化效果,如果添
  加外源碳源或外源有机物提高C /N,运行成本随之增
  高,故提出了部分猪场废水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处
  理,另一部分进入沉淀配水池与厌氧出水混合后再采
  用间歇曝气的序批式反应器( SBR)处理,经过一年的
  生产性试验,该改良工艺对COD、氨氮、TN的去除率
  分别为93. 1% ~97. 4%、98. 2% ~99. 5%、93. 1% ,
  但最终剩余难降解的有机质还需要进一步物化处理
  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3 其他相关处理技术
  猪场废水处理还有其他的相关处理技术,如从养
  猪场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上考虑,在源头改进工艺减
  少排污,减轻污染。采用干清粪工艺取代水冲式清粪
  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干清粪工艺是将粪便单独清
  出,不与尿、污水混合排出,这种工艺固态粪便含水量
  低,粪中营养成分损失小,肥料价值高,便于堆肥和其
  他方式处理,还可以节约用水,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
  放量,易于净化处理,是目前理想的清粪工艺。以万
  头规模化养猪场为例,将现有的水冲粪工艺改为干清
  粪工艺,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5. 5万吨,既节约了用
  水,又减少了污染。王德刚等人提出“零污染”干式
  法养猪,即在栏舍内铺上敷料,将猪的粪尿吸附混合,
  生物处理后进行二次发酵,并经工艺处理合成生态有
  机肥,对周围环境达到“零污染”的排放效果,同时降
  低猪群疾病发生率,加快生长速度,提高饲养效益以
  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目前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少猪场废水处理的新方法,
  但都只停留在试验室小试阶段,真正应用到生产中还需
  要进一步的研究试验。邓良伟等人利用秸秆作为载体
  进行堆肥,在堆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热蒸发浓缩
  “猪场废水”,达到处理猪场废水和生产有机肥的目的。
  以秸秆为载体用猪粪水及其厌氧消化液进行堆肥处理,
  其吸水比可达1∶5. 94~1∶6. 65,堆肥含水率基本在
  70%以上,超过一般堆肥过程含水率( 50% ~60% ) ,
  且能保持较长的高温期,说明以秸秆为载体吸收猪粪
  水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堆肥的工艺路线是可行的。在
  堆肥过程中,氮、磷、钾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所获得的
  堆肥是一种肥效较高的有机肥,但该工艺消耗猪场生
  产废水有限,仅限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对于大规模
  的猪场废水处理还需研究探讨。
  4 结论与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解决猪场废弃物污染问题,首先
  应当加强猪场环境管理,从源头污水减量化考虑,采
  用“零污染”干式养猪,减少用水量,基本实现零污染
  物排放;或采用干清的方式代替水冲,既不会流失营
  养物质,又可以大大减少废水的排放。养猪业属于传
  统产业,猪场废水处理必须寻求经济可行、处理效果
  好的方法。开发经济有效的处理工艺是目前猪场废
  水处理的重点。高效厌氧反应器的研制、氮磷污染物
  的去除、沼气发电技术及无害化资源能源的回收是今
  后猪场废水处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1 ] POACH M E. SwineWastewater treatment bymarsh - pond - marsh
  constructed wetlands under varying nitrogen loads [ J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4 (23) : 165 - 175.
  [ 2 ] 成文. 养猪场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J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0, 22
  (1) : 24 - 27.
  [ 3 ] 邓良伟. 水解- SBR工艺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研究[ J ]. 中国给
  水排水, 2001, 17 (3) : 8 - 11.
  [ 4 ] 余远松. 凤眼莲水生生态系统处理大型养猪场废水的应用研究
  [ J ]. 农业环境保护, 2000, 19 (5) : 301 - 303.

  畜禽粪便用于生产饲料的方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化、集约
  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畜禽产品同
  时,由于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多不处理直
  接用作肥料,某些地区甚至直接排入江河,造成严重
  的环境污染。其实,畜禽粪便并非完全是不可利用的
  废物,粪便中有一部分营养物质能被动物直接再吸
  收,还有一部分物质可通过处理再被动物吸收。现在
  被各国所接受和使用的主要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干燥法
  一般只适用于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鸡粪。
  1. 1 自然干燥
  将新鲜粪便单独或掺入一定比例糠麸拌匀后,摊
  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随时翻动,自然风干、晒干,
  然后粉碎,掺到其他饲料中饲喂。此法成本较低,操
  作简单,但受天气影响大,晒干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大。
  1. 2 加温干燥
  干燥快速,可达到灭菌、灭杂草籽和去臭的目的,
  但是经处理后的粪便养分损失较大,成本较高。
  1. 2. 1 低温干燥 将畜禽粪便运到装有机械搅拌和
  气体蒸发的干燥车间或干燥机、隧道窖中,在70 ~
  500 ℃的温度下烘干,使畜禽粪便含水量降到13%以
  下,再储藏和利用。
  1. 2. 2 高温快速干燥 将含水量为70% ~75%的
  畜禽粪便通过高温快速干燥机,在不停旋转的干燥机
  中,畜禽粪便通过间接加热( 500 ~700 ℃) , 12 s左
  右,含水量即可降至13%以下。
  1. 3 微波处理干燥

500分求以《构筑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研究》为题目的毕业论文!(绝对信誉给分)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
  (二)关于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三)关于发展策略
  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
  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

  (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
  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
  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
  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
  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
  (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
  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
  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
  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

  注释:
  ①刚刚结束的两岸经贸论坛,就如何加强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问题”又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本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与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时间: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地点:北京。
  ②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 光明日报,2003年11月3日.
  ③①肉鸡主业链,即以种鸡饲养、鸡苗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为主的肉鸡主业链;②生物工程副业链,即以鸡下脚料,如用鸡羽毛开发多肽氨基酸、鸡肠子提取胰蛋白酶等开发利用为主的生物工程副业链;③有机肥副业链,即以鸡粪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带动有机种植业,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
  ④韩超. 循环经济与农业实践——经济日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2005年9月24日至25日)侧记. 经济日报网站,2005-10-10.

  【参考文献】
  [1]彭作奎. 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发展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A]. 见:加入WTO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C].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31.
  [2]邓启明,李建华,黄献光.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2):34-37.
  [3]冯之浚主编. 循环经济导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欧明豪,宣亚南,郭忠兴,等. 循环型农业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苏省为例[A]. 见: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主编.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50-459.
  [5]吴天马.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环境导报,2002(4):4-6.
  [6]陈德敏,王文献. 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J]. 经济师,2002(11):8-9.
  [7]黄贤金主编. 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环境工程开题报告

环境工程开题报告范文

在查阅文献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结合综合理论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果和结论,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和最优化的活化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工程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论文题目: 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 学 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xx环境工程一班

一 选题依据

1.设计题目: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性能研究

2.研究领域: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3.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我国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不乏废弃物的产生,其中秸秆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固体废弃物,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处理。焚烧秸秆现象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造成烧伤甚至死亡,更是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利用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既将农业秸秆有效的处理了,减少了固体废弃物,节约了资源,也制备了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也可以作为燃料的活性炭,满足了人们对活性炭的需求。处理了固体废弃物,较好的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目前,利用农业秸秆类废料制备活性炭是一种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拓宽能源渠道的新模式。制备活性炭的秸秆有:玉米杆、稻壳、稻杆、剑麻杆、黄麻杆、蚕豆杆等。不同的秸秆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备活性炭。如稻壳类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NaOH法、磷酸法、氯化锌法。稻杆类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方法、微波辐照法。近几年来,利用廉价易得的农业废弃物—秸秆来制备活性炭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制得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还可以作为燃料来燃烧。

虽然我国拥有巨大的农业秸秆类资源,但现阶段对其应用还十分有限,对于很多秸秆制备活性炭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对于真正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利用,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推进。利用农业秸秆制备活性炭,不仅可以扩大废弃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保护环境,真正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活性炭在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制备质优低廉的活性炭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来可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低廉的活性炭。

二 毕业设计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1)制备工艺的选取,活化剂的选择

(2)活性炭性能的研究

(3)活性炭灰份去除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方面:

(一)、使用何种活化剂

(二)、活性炭的性能研究

(三)、采用哪种方法

(四)、最佳工艺条件

3.本设计预期取得的成果:

制得具有吸附性能和可以作为燃料的活性炭,将秸秆有效的利用,减少了固

体废物,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环境。

三、设计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在查阅文献基础上,通过科学实验结合综合理论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果和结论,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和最优化的活化剂。

2.毕业论文(实验/论文)进度计划

第一周:下达任务书,毕业实习。

第二周:毕业实习,查阅文献资料。

第三周:毕业实习,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

第四周:毕业实习,整理文献资料,确定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第五周:实验阶段的初期准备(实验材料、装置、仪器与分析方法)。

第六至十三周: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第十三、十四周: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撰写论文初稿。

第十五周:论文修改。

第十六周:毕业答辩。

四、阅读的参考文献

[1]郑秋生,李龙,胡雪玉.农作物秸秆用于制备活性炭的进展研究[J]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2010,18(3):69-82

[2]沈铁焕,时运铭.磷酸法麦秆活性炭的研制[J]中小企业科技,2001(10):11.

[3]张利波,彭金辉,涂建华等.氯化锌活化烟杆制造活性炭研究及孔结构表征[J]炭素技术,2005,24(3):14-19

[4]张生明.青稞秸秆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J].青海科技,2008(5):38-39

[5]张世润,李海朝,张丽君等.稻壳活性炭的研制[J].林产科技,2001,26(1):36-38

[6]李玥,陈正行.稻壳制备活性炭的研究[J].山西食品工业,2004(3):15-19

[7]韩彬,周关华,荣达.稻草秸秆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表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4):828-832

[8]  王守疆, 王孝恩,东玉武.氯化钙活化法从玉米芯生产活性炭[J].山东化工,1994(1):4-5

[9]  蒋应梯.麦秸用磷酸法制粉末活性炭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0,20(6):31-33

[10]  卢春兰,徐绍平,刘淑琴等.烟杆制活性炭的工艺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4):127-130

[11]  O Ioannidou A ltural residues as precursors for activated carbon production-a review[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7,11(9):1966-2005

家具毕业论文题目

家具毕业论文题目

你是不是要找家具毕业论文题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具毕业论文题目,仅供大家参考!

一、浅谈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作用

二、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下秸秆家具设计的创新训练

三、探讨中国家具装饰纹样演变

四、意必吉祥的清式家具装饰纹样分析

五、探析竹文化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

六、SOHO办公家具的多功能化设计研究

七、基于感性工学与价值工程的家具设计评价

八、满族传统民居建筑中家具的研究

九、信息技术与家具专业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十、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家具造型设计

十一、探讨纸质家具设计和家具材料的创新

十二、造型元素在家具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十三、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幼儿家具设计原则探析

十四、室内空间设计与定制家具的关系探析

十五、从整体厨房家具造型设计看包装的创意设计

十六、论先秦美学思想对现代家具审美的启示

十七、儿童家具的可持续设计研究

十八、家具意象的认知机制研究

十九、基于家具余料利用方向的木质文化产品的分析

二十、中国家具创意产业艺术价值与构建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

二十一、户外家具用遮篷的质量标准研究

二十二、明式家具结构造型的摄影表现分析

二十三、家具白乳胶中苯系物含量测定

二十四、明式家具的审美特征与现代中式家具设计

二十五、旧家具可持续生命周期设计探索

二十六、互联网时代的家具产品设计创新方法

二十七、软体家具在设计中的制造工艺研究

二十八、城市定制家具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二十九、试论绿色家具产品设计概念的创新

三十、板式家具运输包装设计研究与探讨

三十一、以人为本理念下家具产品设计研究

三十二、智能家居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探究

三十三、现代青少年家具的设计方向研究

三十四、浅论基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家具设计

三十五、定制家具产品规划管理

三十六、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块的研究

三十七、寝室小家具设计浅谈

三十八、废旧木家具回收性能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三十九、试论明式家具榫卯结构的艺术之美

四十、壮族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新材料家具中的应用研究

四十一、茶室设计中的明式家具与文人情怀

四十二、家具造型方法研究

四十三、明朝家具的设计及艺术特色

四十四、家具适应性设计在公租房空间的应用探议

四十五、浴室柜类家具质量水平研究及风险监测

四十六、多功能书房古典家具的创新设计

四十七、多功能新古典家具设计

四十八、漆艺镶嵌工艺在家具设计中的作用

四十九、气相色谱法测定木家具中五氯苯酚的含量

五十、中国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及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五十一、家具中有害物质来源及标准化研究

五十二、明式罗汉床元素在现代家具中的表现

五十三、基于JSP和MYSQL家具销售网站的设计

五十四、高职家具专业微课程建设对专业建设的影响

五十五、家具设计评价中的功能与成本分析

五十六、简析文人对明代家具的影响

五十七、地域文化差异影响下的家具设计

五十八、废旧家具再利用研究

五十九、家具行业现状及质量状况分析

六十、3PL家具物流金融风险评价

六十一、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在绘画中的体现

六十二、我国家具行业电子商务物流的应用模式

六十三、智能化家具形态包装的创新研究

六十四、基于工业设计的原竹家具造型研究

六十五、木制家具表面装饰层及其检验

六十六、城市家具对城市形象的显现与影响

六十七、家具的可拆卸性及其设计研究

六十八、软体家具中软垫物的形态与配置探讨

六十九、家具设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七十、谈室内家具设计与绿色生态的结合

七十一、浅谈现代家具设计材料的色彩美

七十二、试析家具设计中龙凤图案的装饰艺术

七十三、家具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七十四、明式家具设计中虚实相生意境美的体现

七十五、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儿童家具设计浅析

七十六、对现代家具把手设计要素的'再思考

七十七、家具设计中的环境因素研究

七十八、木工测量对家具生产与制造的影响

七十九、城市户外家具及其审美研究

八十、浅谈室内家具与陈设设计

八十一、家具的民族审美研究

八十二、关于室内设计风格与家具造型的相关性研究

八十三、初探家具对室内装饰风格的影响

八十四、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家具意象构建研究

八十五、试分析现代红木家具的榫卯结形式

八十六、城市家具的趣味性设计探析

八十七、明式家具雕刻装饰图像与人文意义研究

八十八、基于物联网技术小户型组合家具的研究

八十九、基于多功能理念的厨房家具设计

九十、多功能家具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九十一、探讨明代家具的类型及用材内涵

九十二、从传统徽派家具看当代地域特色生态家具的设计开发

九十三、面料翻新旧家具效果与工艺探究

九十四、逆向工程方法在家具复杂零件曲面设计中的应用

九十五、对红木家具表面打磨处理的对比分析

九十六、基于有限元法的刚性结构家具框架仿真分析

九十七、浅析木家具表面漆膜的理化性能

九十八、基于秸秆板的板木家具关键制造工艺研究

九十九、养老院社交区域的家具设计研究

一百、轻量化拆组式绿色家居设计探索--以瓦楞板家具设计为例

一百〇一、中国历代古典家具风格特点探析

一百〇二、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家具探析--以高榻为例

一百〇三、中国明清家具装饰纹样的研究

一百〇四、乡村家具设计的地域性文化思考

一百〇五、针对儿童家具设计的安全性研究

一百〇六、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一百〇七、老年人家具的造型设计与原则的研究

一百〇八、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及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百〇九、浅析红木家具结构工艺与装饰工艺

一百一十、可视化木家具生产车间全程监控系统的构建

一百一十一、实木框架异型家具构件封边技术

求一篇关于机械设计制造的毕业论文、 带CAD图纸的。 加我Q好友。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种子丸化机的设计与研究
残膜回收装置的设计
甜菜收获机的设计
倒立摆建模及仿真分析
垃圾车翻倒机构的设计及其仿真
葡萄埋藤机的设计
国际通行棉包堆垛机的设计
番茄种子除芒机的设计
棉花机械特性试验装置设计
前支棉杆装配在线检测及其工艺装备的设计
玉米秸秆青贮型收获机的设计
自走式番茄收获机割台机构的设计
简式龙门钻铣床的结构设计
采棉机采摘装置关键零件 ——摘锭的分析
仿生海豚的推进机构与运动研究
城市道路破冰清雪机的设计
夹持式棉花精量点播器
多功能保健床的设计
仿生两栖机器蛇的结构设计及优化
微型棉花衣分试轧机的设计
哈密瓜糖度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4ZT-8型摘棉桃机——摘桃装置及输送系统三维造型设计
辣椒干燥试验装置设计
自动转向玩具小车的机构与运动研究
多模态仿生两栖机器鱼的推进机构与运动研究
籽棉抓斗机构设计
洋葱收获机的设计
单轮吊椅的改进设计
多模态仿生两栖机器鱼的推进机构与运动研究
拖把甩干装置的机构设计
玉米秸秆还田机
库尔勒香梨自动分级机 控制系统设计
线椒取种机的设计
胶棒式软摘锭采棉机采摘头试验台设计
球形果采摘机器人设计及其三维仿真
基于PMAC控制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仿生两栖机器蛇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食品盒模具的三维设计及仿真加工
高压磨料水射流切割装置机械部分设计
苗床育苗播种机的研究与设计
马铃薯种植机具的设计
孔式穴播器核心部件取种器的模具设计
小型扫地车设计
除雪机的系统设计
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珍爱生命”防震担架的研究与设计
挖坑机的设计
葡萄籽皮分离机
倒立摆机械系统设计
多控制面仿生机器鱼机构设计及优化
箱体工艺规程及卡具设计
库尔勒香梨自动视觉检测分级装置设计
番茄翻秧机设计
型孔式膜上精量排种器设计
切割试验台的结构设计
大容量籽棉自卸拖车造型设计
倾斜圆盘玉米排种器的设计
全位置焊接辅助器的设计
马铃薯种植机的设计
数控线切割机床电参数采集系统设计
健身洗衣机机构设计
四行集排型孔式精量排种器的设计
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机构设计
基于Pro/E的液力传动变速箱设计与仿真分析

上一篇:古风论文模板免费

下一篇:与经济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