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琵琶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2023-03-04 21:59

琵琶论文文献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隋唐时期琵琶的发展怎么样?论文答辩

  最早对于琵琶的记载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而这只是人们对琵琶名字的由来做出的一个记录,琵琶本身到底是怎么演变而成的,或者说琵琶的前生又是什么?它经历了怎样的洗礼才发展到现今人们使用的乐器呢?
  根据参考文献琵琶在古时候被分为直项琵琶与曲项琵琶。首先来看直项琵琶(秦琵琶)它是土生土长的由我国人民创造的一种园体、直项、四弦,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传说琵琶产生于乌孙公主下嫁时,汉武帝为了联络乌孙共同抗击匈奴于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嫁给乌孙昆弥,念其途中思念之苦,令知音的工人参照了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乐,制成了直项琵琶。可见只能说秦琵琶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乐器。而秦琵琶之后却发展为阮咸(晋朝时因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于弹奏被改称为“阮咸”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阮)。那如今的琵琶到底是由什么演变而成的呢?我们只能从曲项琵琶的历史演变或者前身中研究。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横抱用拨子弹奏。这种琵琶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叫“乌德”,(根据一位古代伊斯兰科学家Al-Farabi研究,乌德琴是由创世纪中的传说人物,亚当的第六代孙Lamech所创,传说中Lamech悲伤的将其儿子的尸体吊在树上,而第一个乌德琴的创造就是来自其儿子的骨骼形状。)汉朝的武将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公元前126)逐渐打开了一条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使得西域诸国的多元化得以进入中原,它对我国南北朝至隋唐的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历来都是各个国家交流的方式,因为它不需要语言的交流就可以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所以它被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同样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促使着中西方的音乐交流,因此经过长时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乌德琴经龟兹(新疆库车地区)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传入中原成为曲项琵琶。而传入西方逐渐演变成吉它、曼多林、琉特琴等乐器。传入日本演变成当今的五弦琵琶、乐琵琶、荒神琵琶、盲僧琵琶。
  第一个高潮时期:隋唐时期。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 琵琶在唐朝时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代表人物:苏祗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是当时的宫廷音乐家)、康昆仑、曹善才等。代表作品:《霓裳曲》、《六公》、《明妃曲》、《杨柳枝》从一些文学作品也可以看出当时琵琶的发展程度如: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倒腕斜挑掣流电,春雷直戛滕秋鹘”,形象地描绘出琵琶演奏者运拨斜挑时如闪电般的快利,声振如春雷,其艺术效果令人叫绝!
  第二个高潮时期:明清时期。在宫廷音乐中其主要作用的琵琶开始走向民间;成为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变横式弹拨为竖式弹拨,进一步丰富了演奏手法和表现力;艺术风格出现了“文曲”、“武曲”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富有的江浙一带,优秀的琵琶名家、世家辈出,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昌盛局面。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像唐代涌现出那么多盖世绝伦的诗篇,然而琵琶艺术却扎扎实实在广大演奏者的手中传承并发扬光大。代表人物:张雄、李近楼、陈牧夫、王君锡、鞠士林等。流派:崇明派、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汪派等。代表作品:《华秋萍琵琶谱》、《南北派十三套琵琶新谱》等。比如《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月儿高》
  第三个高潮时期:随着国家的繁荣康胜,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也逐渐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追求。无论是从乐器的制作。人才的培养、到琵琶本身的艺术表现力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琵琶专家、学术研究者、表演家也在不断推动着琵琶的发展与创新。代表人物:刘德海、林石城、曹安、杨大钧等。代表作品:《彝族舞曲》、《狼牙山武状元》、《春雨》、《渭水情》等。
  琵琶,这个富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优秀民族乐器,从古至今,充分体现出我们华夏民族对文化艺术的至高追求和卓越贡献,是华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也是值得我们去推崇去学习的宝贵文化产物之一,让我们从中继续探寻它经久不衰的原因,启迪着我们探寻它海纳百川的精髓奥秘,也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去找寻事物发展的真相。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程 教育 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

[3] Sheridan,S.,Schuster,tion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

[4] es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

[5]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梁龙芳.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张婉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 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贾玉新着.跨 文化 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1] 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1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13] 朱智贤 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4] (美)库利(Coodley,C.N.)着,包凡一,王源译.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 华夏出版社, 1989

[15]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猜你喜欢:

1.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2.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4.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急。求琵琶曲火把节之夜的音乐创作特点的论文

火把节之夜:琵琶独奏曲,1979年,吴俊生首次运用 (1=D首调)的四度定弦法创作了这首乐曲。定弦的改变使乐曲呈现出一种新的色彩。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肠。此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
乐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引子以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轻柔地奏出。极富歌唱性。琵琶运用绰、注、打、擞等左手技法润饰,舒展柔美。
第二段欢快明朗,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轻快诙谐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中间部分,旋律时而温柔轻捷,时而优美明朗,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语;第三部分用夹扫演奏,强烈有力,描绘了人们狂欢的场面。
乐曲的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采用了大指挑奏分解和弦的技法,优美宁静,富有韵味。
全曲以小调式写成,四度定弦不仅扩大了音域,而且使乐曲的和弦演奏更为方便有效。作者在第二段中还模仿了彝族口弦的音响,使之更具地方色彩。

《梦华录》中,宋引章为什么横着弹琵琶?

电视剧《梦华录》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汴梁歌姬宋引章弹奏琵琶,是琴头稍微倾斜的横抱指弹方式。

而且她所弹奏的琵琶是一种介于雅乐琵琶和南音琵琶之间的琵琶,与南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琵琶相似,只是剧中的尺寸稍小一些,接近南音琵琶的尺寸。

南唐时,琵琶还是用拨板来弹奏,晚唐之后才逐渐改为指弹。

所以《梦华录》中,身处北宋时代的宋引章,采用了横抱和指弹琵琶的方式,这也是剧组在道具和历史考证方面用心的表现。

随着汉唐社会文化的繁荣,琵琶逐渐成为我国为人所熟知的乐器。

在《华化与分型——汉唐琵琶的类型特征、演奏方式及其人文存在研究》一书中,作者首次在中国古代史的乐器史专题中,运用乐器类型学研究方法,以260余幅珍贵的汉唐琵琶图像为依据,对现存的琵琶文献进行梳理与解读。

什么是乐器类型学?简单来说就是把乐器按照其特性进行分类研究。我国的民族乐器为八音分类法,如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而像琵琶、唢呐、扬琴这种两字以上的乐器,则大多为外来传入。

所以,本书《华化与分型》,就是研究琵琶传入后如何进行“中华化”的演变,而在演变过程中,又有了哪些适应社会与人文风俗的分类与发展。

本书作者陈岸汀,是中国音乐学院讲师、艺术学博士。她曾跟随我国著名琵琶艺术家王范地先生学习,并长期参与王范地先生的琵琶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

著有学术论文《魏晋至南北朝宋齐阮咸琵琶与文士之关系》、《弹法-音效-情态——魏晋三篇<琵琶赋>典型演奏手法及音乐风格情态研究》等。

作者不仅拥有精湛的琵琶演奏能力,还有音乐史学更加广阔的见识、修养与学识,在本书中,她运用自己作为琵琶演奏和音乐史学的双专业优势,为我们展现了汉唐琵琶在历史长河中关于形状、结构、类型、概念、审美与人文之间关系的发展与演变。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的琵琶,多是指一种竖抱的弹拨乐器,但琵琶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已经历过多次演变与进化。

琵琶最初见于秦朝,到魏晋时期,著名音乐家阮咸善于弹奏琵琶,故此,“阮咸琵琶”就代表了我国的本土琵琶。

而另一种梨形琵琶,大约于公元3-4世纪,由西域传入我国。

此后,阮咸琵琶与梨形琵琶也代表了我国两系琵琶的发展。

作者在书中,将阮咸琵琶和梨形琵琶这两种琵琶,作为客观存在与历史发展的两大线索,以汉魏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以及南北朝与中堂的两个重要发展节点,对两系琵琶展开论述与研究。

本书利用“二重证据法”进行论述,也就是从历史音乐文献资料和相关的音乐文物图像资料两方面,进行文字与图片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超多珍贵且丰富的内容。

汉魏至南北朝时期,新疆龟兹一带主要流行两类琵琶:长柄类和梨形类。其特点是便于携带。

与现在的竖抱琵琶不同,当时的演奏方式是将琵琶横抱在胸前或胸腹之间,以一手手臂夹住共鸣箱体的侧端,另一手手臂扶在琴柄上端,以手批把来弹奏。这是汉唐时期西域龟兹地区典型的抱持姿势。

随着西域民族融合,琵琶的演奏姿势也随之发展,琵琶渐渐由置于胸前,转变为放置在大腿上,由双腿承重。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文化与历史的发展,琵琶的抱持姿势也出现了新的方式。

梨形琵琶虽然仍以横抱为主,但又细分为三种方式:

第一种沿用龟兹横抱的方式,因为琵琶发展到唐朝,形状已经比以前更大,腹面也更为宽厚,演奏方式也加入了大量的弹拨手势,所以,从手臂到手指,如果还是完全沿用龟兹横抱的方式,演奏起来就会很困难,手臂与手指、演奏技巧,都会受到极大限制。

用两腿来承重,将乐器的重心下移这一横抱姿势,对于演奏者来说,就会更加舒适一些。

但我们现代所看见的竖抱方式还没有出现,整体还是沿用横抱的方式。

所以,如果在一部讲述汉唐以前的影视剧中,出现竖抱琵琶的演奏方式,只能说剧组对于这方面没有下到足够的功夫。

汉魏时期,琵琶艺术的典型音乐情态分为两种:“形躁而志越”和“以悲哀为主”。

“形躁而志越”出现在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简单来说,就是琵琶与筝笛发出的声音短促而高昂,变化多,节奏快,能够引发澎湃的激情。

而“以悲哀为主”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琵琶本身的弹法就让人听起来有一种“哀”的感觉;第二,琵琶的声音能够传达更加细腻婉转的音乐,有“新声哀怨”的音乐情态;第三,琵琶在表达慷慨激昂的音乐时,更有一种悲戚壮丽的特点。如晋代张华在诗中所言:“妙舞起齐赵,悲歌出三秦。”

到了隋唐时期,因龟兹音乐对中国琵琶音乐的成型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胡乐也成为隋唐的历史烙印之一,所以隋唐琵琶音乐风格,仍然体现在龟兹琵琶情态的核心——“争新哀怨”与“音韵窈窕”上。

魏晋时期,琵琶演奏者主要以男性为主,包括王门伶人、文人名士、胡人音乐家、飞天伎乐等。

魏晋至南朝宋齐年间,善弹琵琶的文人名士有阮咸、谢尚、范晔等,除了演奏家,琵琶评论和赏析的名士也有很多,如孙该、傅玄等。

弹奏琵琶的场合多见于文人聚集的活动场合,比如宫廷宴饮或文士雅集活动。文士弹奏的核心是为自己助兴抒情,借助琵琶的音乐,让集会的气氛更加闲适、开放。

而到了隋朝初期,在各地的琵琶历史文物中,才渐渐发现了女性琵琶演奏者。女性演奏者主要分为宫廷演奏和民间演奏两种。宫廷演奏者主要有伎乐人、后宫嫔妃、和亲公主等,她们弹奏琵琶,主要是为了服务宫廷和宅院中的宴饮活动。

和亲公主如王昭君,她弹奏琵琶的历史形象深入人心,充实了汉与匈奴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表达了边塞情怀和思乡的家国情怀。

《华化与分型》这本书,虽然是一篇博士论文,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讲,仍然有非常大的阅读意义。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汉魏至隋唐时期琵琶的发展,透过琵琶,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人文风情。

这本书对于专业人士,是一本很好的研究教材;而对于普通读者,作为一名琵琶爱好者,都可以从中挖掘到超多的知识和故事,好书值得推荐。

上一篇:复旦大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编辑距离论文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