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研究论文
灵渠研究论文
先到百度文库,找一篇此类文档中文的,然后用有道翻译,或是谷歌在线翻译翻成英
文,然后把英文放上面,中文放下面。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要找标准的PDF格式外文文
献,可以在谷歌,用英文文献名+空格+PDF 这样比较容易找到。
第一是Google搜索,主要是英文,尤其是其学术搜索,意义大。
第二,通过各大学图书馆系统,进入几个主流的出版发行集团。
第三,利用网络免费储存、电子书系统。尤其是国外多。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选题要新颖。
这次我的论文的成功,和高分,得到导师的赞许,都是因为我论文的选题新颖所给我带来的好处。最好涉及护理新领域,以及新进展,这样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大量文献做基础
仔细查阅和你论文题目和研究范围相关的文献,大量的文献查阅会你的论文写作铺垫,借鉴别人的思路,和好的语言。而且在写作过程不会觉得语言平乏,当然也要自己一定的语言功底做基矗
三,一气呵成
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每天写一些,每天改一些,这样会打断自己的思路,影响文章的连贯。
四,尽量采用多的专业术语
可能口语化的表达会给人带来亲切感,但论文是比较专业的形式,是有可能做为文献来查阅和检索的,所以论文语言的专业化,术语化会提升自己论文的水平。
五,用正规格式书写
参考正规的论文文献,论文格式。不要因为格式问题,而影响到你论文的质量。
六,最好在计算机上完成写作过程
如果有条件最好利用电脑来完成写作过程,好处以下几点:1,节省时间,无论打字的速度慢到什么程度,肯定要比手写的快。2,方便,大量的文献放在手边,一个一个查阅是很不方便的,文献都是用数据库编辑,所以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提前先在电脑上摘要出重点,写出提纲,随时翻阅,方便写作。3,修改编辑,在电脑随时对文章进行修改编辑都是非常的方便。4,随时存档,写一段,存一段,防止突然停电,或者电脑当机。本人就是吃了这个大亏,一个晚上的劳动,差点就全没了,幸亏男友是电脑高手,帮我找回。否则就恨着电脑,哭死算了。
七,成稿打印好交给导师
无论你的字写的多么优美,还是按照惯例来,打印出的文字显的正规,而且交流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不会让导师因为看不懂你的龙飞凤舞,而低估你的论文。而且干净整洁,女孩子不仅注意自己的形象问题,书面的东西也反映你的修养和气质。
八,听取导师意见,仔细修改
导师会给你一些关于你论文建设性的意见,仔细参考,认真修改。毕竟导师是发表过多篇论文,有颇多的经验。
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
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通用10篇)
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学生选定课题后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下面是我收集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欢迎阅读。
当我的毕业论文完成时,要感谢的人实在很多。
首先,我要感谢冯·诺依曼先生。正是他发明了电脑,才使我等鸟枪换大炮,从简单的剪报加摘抄进化成复制加粘贴。大大提高了论文速度,在此代表千万学子表示感谢。
其次,更要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研制的windows进一步节约了我们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我们能轻轻敲下键盘就能搜索到大量的资料。从此再也不要去图书馆漫山遍野的浪费时间了。当然,顺便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正是由于他们强大的搜索功能才能寻找到那么多资料。
另外,当然不能忘记免费提供论文的小网站,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保证贫穷的我们也能及时共享资源。相比之下,那些收费的论文网站应该放下架子,端正服务态度,变收费为免费,向免费网站学习!大家共同发扬精神共同分享资源,共建和谐社会!
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亲爱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尊,象朋友一样与我们亲切探讨论文,纠正论文错误,指导我如何嫁接整合抄来的资料,使我的论文如何不被查出有剽窃现象。在此我深深鞠躬。
当然还有论文的答辩老师。他们和蔼可亲,关心学生,答辩会上善解人意,只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吗?我说:知道……然后我就顺利通过了答辩。当我拿到学位的时候,老师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我眼前,我想大声的呼喊:啊!老师,我爱你们!
一次次徘徊,一次次绝望。同学们都给我了巨大的鼓励!论文完成过程中,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分享资源,探讨论文,空前团结,及时避免了论文内容的撞车。每当我对抄袭内容太多而受良心谴责的时候,同学们总会及时出现在我面前安慰我: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于是,我重新调整心情抄袭,连最后一点剽窃羞耻心都去见了上帝。
当然,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比如网吧的老板,送蛋炒饭的小姑娘……
离开学校完成论文,是一个终点,又是另外一个起点!喝水不忘挖井人,我将铭记大家对我的帮助,以后更好的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还有:感谢我的养我的黄土高原,感谢父老乡亲,感谢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喂大的父母。感谢我忘不掉的甘甜的汾河水,感谢太原那清新的带有煤渣的空气。感谢我幼儿园给我擦pp的小王阿姨,感谢被我在小学被我用小刀割烂裙子的女生,如果当时没有这个经历的话我现在去经历就不好了吧。
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除了我自己一年多来的潜心学习和研究之外,也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所以在这里,我要对帮助我完成论文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对我的导师——任教授,表示我最由衷的感谢,感谢任老师在我攻读硕士学位的两年中对我所付出的一切心血。两年前,我从一个门外汉,在任老师潜心的教导下,成为一个热衷于中国纪录片的内里人。任老师身上的责任和热情深深的感染着我,并让我为之动容,他老人家让我觉得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会时刻牢记他老人家的教诲。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尽管他老人家年逾古稀,但身上时刻焕发的活力和热情让我觉得他是那样的幽默、和蔼可亲,每周我最喜欢的就是跟他老人家在南食堂一起吃一顿韭菜陷儿饺子——感觉像一家人,亲手为他端一碗汤或者倒一杯水,就让我觉得很开心,很幸福。谢谢任老师!希望他老人家与师母能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还要感谢让我深入纪录片制作一线的段老师。尽管我之前有在电视台的工作经验,但纪录片制作对我而言还是一片很新鲜的领域,尤其是大制作的精品节目。段老师让我带领摄像和助理独闯三峡,这不仅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一个新人莫大的鼓励,他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深深折服。纪录片《灵渠》的最终完成,不仅是一段回忆,更是我成长的见证。
此外,还要感谢著名导演廖老师,他为我打开了一个认识问题的全新视角。
感谢电视系王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感谢我的师姐,谢谢她对我无私的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同门同学。
感谢在这两年中陪我一起走过的电视新闻的所有同学!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是我努力和学习的动力,感谢他们为我所付出一辈子的辛劳,感谢我的妹妹,感谢我的朋友和亲人。
感谢苏醒,感谢她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落笔于此,就意味着三年研究生涯的结束。回首三年,颇多感慨,心中不禁思绪万千。
三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一脚迈进了社会学殿堂。刚进来的时候,懵懵懂懂,所知甚少,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老师不仅是我的授业恩师,也是我的生活向导。学业上,老师对我谆谆教诲、耳提面命;生活上,老师对我关爱有加、关心备至。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刚进学校的时候,由于经济困难,没有电脑。老师得知我的境况后,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我争取了一台电脑,这才使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并用这台电脑完成了学业。
三年中,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当然,这都离不开社会学系所有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三年中,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系主任老师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学术渊博;xx老师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朱老师塌塌实实、与人和善……这一切,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年里,我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和老师、同学、朋友和谐相处,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如果说,三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已经长大了。那么,三年后的我,开始慢慢成熟了。不经意的三年时间,我经历许多,忘不了第一次发放问卷时的战战兢兢;忘不了第一次发表文章时的万分欣喜;忘不了外出调研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忘不了同学友情的万分宝贵……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此,感谢生活,使我成熟;感谢挫折,使我坚强。
现在,我手中所拿着这本“毕业论文”,可以说,她就是我三年学习的“总结报告”。在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她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篇论文,老师给了我大量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其他老师给了我有益的启示。而在论文的最后阶段,校报老师作了大量的编校工作,既让我汗颜万分,又让我万分感动。在此,向四位老师一并致谢。另外,调研过程中,曾得到市民政局副局长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劳保局科长提供的大量信息,感谢他们。还有,不能忽视的是接受此次调研的184名农民工,他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还需要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常年在老家过着清苦的日子,但对我,从来都是无怨无悔、一如既往的支持。所以,不管这篇论文的质量如何,我都将她献给我的母亲、父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年前,我曾发出“社会学,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三年后,我只想说:社会学,我要飞得更高!
尊敬的xxxx:
您好!
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三年的学习生活,感受颇深,收获丰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四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要感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他们为我撰写论文提供了不少建议和帮助。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韩莹老师。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他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韩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韩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韩老师!还要感谢三年的大学生活,感谢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
最后,衷心感谢于百忙之中评阅论文的各位老师专家、教授!
谢谢!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培养。
三年来,在课题设计、现场、实验室工作、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导师给予了悉心和无私帮助。导师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谢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洁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宝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贾存显老师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指导和支持。
衷心感谢李士保老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诸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丁树奇站长、赵民书记及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患者追踪、样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洪庆、郑文贵、李林贵、周英智、杨艳芳、郑国华等在学习、生活、实验室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科学院施胜芳老师、刁玉涛同志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潍坊市妇幼院妇科周兰英医师在提供CytoThin宫颈取样专用毛刷、缓冲液、预实验所用样本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潍坊医学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刘汝清老师、整形医院唐胜建主任在标本超低温存放、宫颈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阳性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
此致
敬礼!
感谢人:xx
20xx年x月x日
XXX:
本论文在xxx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渐进,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在此我向xxxx学校xxxxxxx专业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三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三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三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一个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感恩之情难以用言语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他们,报答他们!爸妈,我爱你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此致
敬礼!
xx
20xx年x月x日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细心指导,得到同学和朋友们的热心帮助.在他们热心的鼓励、率直的批评和无私的帮助下,自己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在选题和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xxx的耐心指导,x老师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使我获益非浅.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我一次又一次度过难关.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使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学生谨向成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的所有老师和朋友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在我即将跨出象牙塔之际,我的心情早已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最诚挚、最衷心的感谢!
此致
敬礼!
感谢人:xx
20xx年x月x日
一、简述大学岁月的成长之礼
对匆匆岁月的娓娓道来简约而又实在,因为是大学的岁月见证了你的成长,给了你走入社会的洗礼。
二、细数那些给你带来各种帮助的人与事
一篇论文,从选题到下笔成文乃至最终的定稿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身边同学好友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要么启发你的思路,要么匡正你的言论,是你的论文完成得更加有效二圆满。因此,这些人与事就是你成稿的综合因素之一。
三、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谢在于诚,真诚的谢意、内心的言辞才是致谢词的灵魂所在,发自肺腑的致谢感言才能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此致
敬礼!
感谢人:xx
20xx年x月x日
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教授。
老师知识渊博,思路开阔,总能把握知识的最前沿,在他的引导下,我认识了xx,极大的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也为本篇论文打下了理论基础。在论文撰写方面更是给予了方向性的指导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除了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外,生活上也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指点,特别是期间对我的帮助让我非常感动。
老师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以及宽容无谓的生活态度将会一直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努力、勇往直前。
感谢上帝,让我可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回顾两年多以来的硕士学习和科研工作,我在学业、科研和生活上得到了众多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的热心帮助和有力支持。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首先,今日论文的完稿,多承蒙我导师杨*副教授和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两位老师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同时在科研上给了我大量的、极其有益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并在论文的撰写和审稿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此外,杨老师还在生活和思想上关心我、照顾我。在此,我再次表示万分的感谢!
其次,非常感谢实验室的……硕士的帮助,对我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在我的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中,他们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再次,特别谢谢我的一群同学和朋友,一起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美好时光里,你们给予我的真诚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是终生难忘的。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和亲人多年来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我能长这么大,还能够有机会读书,甚至硕士毕业,真的不知道对你们的付出说些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恩的话:辛苦了!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李占山教授,在我完成毕业设计期间,导师在学习、科研与生活上予以悉心教导和亲切关怀。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地钻研精神令我敬佩,并且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极大地影响和激励着我,这些必将令我终身受益,我将会铭记在心。
其次感谢我的副导师冯莎莎讲师,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各方面帮助,对我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热忱帮助,并对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使我受益良多。
最后,深深感谢我的家人,我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凝聚着他们无私的奉献、支持和鼓励;感谢成长中每一位培养和教导过我的老师,这份收获也凝结着他们的汗水;感谢伴我一同成长的朋友们,他们的友情值得我珍惜。这些将会不断鼓励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攀登科技高峰。
桂林旅游景点的 论文
一、文化,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和灵魂由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
趋势, 在当代文化价值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生产和消费, 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因为, 人们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 一旦物质需求满足以后, 更多的是追求文化、精神方面的享受。今天中外旅游者不再满足于浮光掠影式的观光旅游, 而是渴望通过旅游活动获取知识, 追求有一定文化境界的精神感受, 寻求深层次的美
的欣赏。前不久, 世界旅游组织所作的《世界旅游报告》分析了国际旅游的趋势, 指出在21 世纪, 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 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0~ 20% 的速率增长, 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 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欧美有70% 的旅游者是进行文化旅游消费。近两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和法国, 有2/3的旅游收入与文化旅游有关。国外旅游消费是这样, 国内旅游亦如此。文化旅游正在国内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北京的故宫、长城, 深圳的“锦绣中华”, 云南的民族村, 陕西的兵马俑等大批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成为人们旅游首选的对象。如桂林市靖江王陵墓出土了大量明代梅瓶, 2001 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经新
闻媒体报道后, 有28 个国内外参观团分别从韩国、日本、广东、陕西等地专程来桂林旅游, 除了看青山秀水,另一主要目的便是欣赏明代花瓶。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西欧诸国游、澳新游、新马泰游等, 人们舍得花费这么多钱参加这些旅游活动, 主要目的是领略异国风情和质文化。这一现象, 现实地展示了旅游文化的人文魅力。国内不少游客亦提出这样的口号: 带着文化去旅游才是旅游的真谛, 也才是较高层次的旅游; 高质量的旅游就是品味文化、回味文化; 玩到最后是玩文化⋯⋯这一切告知我们: 旅游业已进入了竞争的最高阶段
——文化竞争阶段。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 而感受文化差异、探索文化、体验文化则是旅游行为永远的动机。换言之, 旅游业本身
就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的产业, 尤其是景区景点的建设和经营。如魏小安研究员所说: 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彻头彻尾就是文化, 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则是在消费文化、享受文化、购买文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 往往代表着某种独特的文化, 其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书, 所谓“入目三分景, 七分在内涵”就在于此。但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只有经过文化的挖掘、冶炼、设计和制作, 才能成为旅游产品。所以说, 旅游文化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和灵魂, 亦是旅游产品竞争的底蕴所在, 抽去这个灵魂, 就没有吸引力,更谈不上竞争力了。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迅速发展, 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 国家旅游局已把“文化导向”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补充到《旅游区(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从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上强调旅游景区(点) 的文化内涵, 意在要求各地注重提升旅游景区(点) 的产品档次, 以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中的文化内涵, 是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已成为旅游界的共识。
二、桂林旅游文化资源现状及旅游景点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桂林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
生动多彩的民族风情——桂林聚居的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有各具特色的建筑、饮食、服饰以及婚嫁、节庆等传统习俗, 构成了桂林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歌仙刘三姐已成为能歌善舞的壮乡人民的化身, 这些特有的民族文化享
誉海内外。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桂林有着2000 多年的历史, 距今1~ 5 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和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保存完好。桂林作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一些景区(点) 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既有兴修于秦代的兴安灵渠、明代的靖江王城、王陵, 还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桂海碑林, 以及展现近代革命历程的桂林八路军办事处, 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园等。灿若星河的山石溶洞文化——桂林是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 地形复杂, 石山林立, 喀斯特地形地貌遍布,奇峰异洞比比皆是, 形成了独特的峰林山地和岩溶洞穴
景观。如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荔浦的丰鱼岩等。从南朝著名诗人颜延之吟咏桂林独秀峰起, 唐代如韩愈、柳宗元、杜甫、宋之问、李商隐、张九龄、元晦, 宋代的苏轼、范成大、张孝祥、秦观、黄庭坚、李纲, 元至清代的著名文人石涛、袁枚、戴钦, 大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贺敬之等, 均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游记、对联、碑铭和摩崖题词, 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十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从不同的角度记下了桂林的历史风貌, 亦给桂林的山水风景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姿的水文化——桂林水资源十分丰富, 年降雨量是广西4 个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年降雨量在1 599
~ 2 827 毫米之间。历代文人名士对桂林的水均有高度评价, 也不乏传世佳作, 如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水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的千古佳句、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世人皆知。名扬天下的桂林漓江、可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兴安灵渠、还有青狮潭、龙胜温泉等一大批人们早已熟知的景区(点) , 它们的美不仅在水,还在于它们的历史、意蕴和与之相辉映的湖畔、江畔建筑艺术。极具潜力的生态农业文化——桂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66. 46% , 植物种类达1 415 多种, 目前我区有动物种类1 593 种, 是全国野生动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自治区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有8处, 其中国家级2 处; 自治区森林公园5 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2 处; 近年来, 桂林的森林旅游、农业旅游悄然兴起, 桂林龙胜的龙脊梯田、资源资江—八角寨, 茶文化、酒文化、生态农业科普知识、田间实践技能的尝试、乡间生活的体验等, 构成了桂林魅力无穷的生态农业旅游文化。凝重渊博的宗教文化——广西在东汉时期起就有宗教传入, 佛教和道教在广西已有近2000 年历史。其中桂林有不少古代佛教建筑, 如佛寺、佛塔、石窟(主要是摩崖造像)、塑像, 如全州的湘山寺、恭城的文武庙, 除此外, 还有基督教的礼拜堂,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等, 这些建筑既有精湛的技巧, 也有感人的艺术, 它包括了建筑、雕塑、绘画、景观、造型诸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且极具桂林特色。这些都是了解桂林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桂林少数民族多聚族而居, 其房屋建筑以干栏型为主, 建筑样式却各有不同, 壮族的麻栏木楼、瑶族的半边楼、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 虽是古老的传统建筑形式, 至今仍十分适合桂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此外还有不少古老的桥、亭、阁以及明清古镇等, 构成了桂林极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二) 桂林旅游景点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桂林市各地虽然较为注重观光型自然景观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包装, 一些地方注意了民族节庆的开发和举办, 一些景区(点) 也以民族风格表演的形式来增加文化含量, 然而相当一部分景区(点) 深层次的、优秀的文化内涵还是未得到较好地挖掘和利用。即使是景区
内的人文景观, 也只是重视实物的利用, 而忽略内在文化的挖掘, 没有把实物与无形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 使得一些人文景观外观形象丰富而内容空洞枯燥。
一些地方的民族风情表演中有的节目格调欠高, 甚至有些庸俗化、过分商业化的倾向⋯⋯更为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地区还处于单纯出售旅游产品甚至是出售旅游资源的阶段, 没有在品牌策划、品牌运作上下功夫, 结果致使一些景区(点) 文化含量明显不足, 旅游产品档次不
高, 游客到景区(点) 只是走马观花式看看山水风景和实物, 对游客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大。
除此外, 旅游景区(点) 的讲解员和导游人员对景区(点) 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理概貌、丰富的科学知识等不甚了解, 以致景区(点) 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和宣传, 旅游者得不到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其满意程度大大降低。
三、建设有桂林特色的旅游文化, 打造旅游
景点新品牌在现代旅游市场的运作中, 人们已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认识到: 只有走出单纯出售旅游产品的低层次经营的老路子, 实行“品牌战略”, 才是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发
展之路。旅游品牌的打造是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的。从狭义利用文化资源的角度, 每个景点都有其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景点本身的文化积淀。认真地分析、收集、整理和利用文化素材, 特别是那些可以用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素材, 结合旅游者需求特点演示和解
说, 定会为景点增光生色, 形成新的卖点, 新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 个方面打造好自己的旅游景点品牌。
(一) 更新老品牌
桂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且种类多样, 特点突出,一些旅游景点经过不断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包装, 已成为区内乃至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是一些老品牌无论是在产品开发、宣传包装还是运作方式上, 只重视自然景观和外观形象的策划, 忽略了其文化内涵的深度
挖掘, 故未能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因此, 笔者认为, 要打造桂林旅游景点的新品牌, 首先要抓好老品牌的更新改造。这里所说的更新, 不是对老品牌的全盘否定, 而是指深入挖掘这些景点的文化内涵, 进一步丰富景点内容,
提升品牌档次。
对现有老品牌可以从以下4 个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
1. 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
凡知名老品牌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
历史文化内涵, 如桂林山水之所以能“甲天下”, 绝不仅
因其单纯的自然风光, 而是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与附丽
于其上的厚重的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桂林是我国著名
的山水文化城, 已有2000 多年历史, 1982 年就被国务院
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以甑皮岩、宝积岩为代表的
史前古人类遗址文化异常珍贵; 以靖江王府、靖江王陵
为代表的明代藩王历史文化壮观而完整, 全国罕见, 已
成国宝; 还有南朝至近代的迁谪文化、科举文化、抗战文
化⋯⋯正是这些丰厚而珍贵的历史文化和桂林秀丽的
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才构成了桂林这座旅游城市的知
名品牌, 文化底蕴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前不久在桂林召
开的宋人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研讨会上, 来自全国
各地的专家学者均提出: 桂林旅游发展, 必须在自然与
人文资源开发上齐头并进, 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桂林
山水首先要打好历史文化牌。
兴安灵渠建于秦始皇33 年(公元前214 年) , 它不
仅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属国家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的修建勾通了长江、珠江两
大水系, 构成东、南半个中国水运网, 对秦始皇统一岭南
发挥了重要作用。灵渠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
的明珠, 亦是一处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兴安旅游
如打好“秦文化”牌, 可以让人们在游览中真切地了解历
史, 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激情。
2. 科学文化内涵的挖掘
旅游景点的科学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蕴含的自
然科学知识和各有关门科的知识方面。如喀斯特地形地
貌和丹霞地貌的成因、岩溶洞穴景观及其洞穴内千姿百
态的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及种类、温泉的来历及其利用价
值、动植物的种类及特性, 以及许多著名木建筑靠榫卯
而能经受几百年风雨安然无恙等有关地理、气候、地质、
建筑、动植物等方面丰富的科学知识, 均蕴含于景区景
点之中, 各景区(点) 如能深入挖掘这些知识并加以整
理, 根据不同的旅游者的需求, 或用文字或由导游人员
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 比到处是雷同化的比拟和象形更
能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的求知需
求。3. 文学审美内涵的挖掘
桂林知名品牌文化内涵的另一个层面是: 秀美无比
的自然风光与历代文人墨客无数之诗词吟咏、题记、楹
联等文学作品交相辉映, 可以说是无景不诗, 无诗不妙,
人文与美景融为一体, 由此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文化氛
围。桂林旅游景区(点) 的开发建设及宣传包装应该着力于渲染强化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如唐代文学大家韩愈
的“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现代诗人贺敬之的“情一
样深呀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水”等, 只要精心策划和
运作, 定能使游人慕名而来陶醉于其中而留连忘返。如
把这些诗词歌赋用天然奇石刻成碑, 置于景区(点) 观景
的最佳处, 美文与美景相互辉映, 渲染出浓浓的诗情画
意, 使人在观赏山水的形态美、结构美的同时, 又能欣赏
并诵读这些脍炙人口的美文, 引发其审美思维, 使其达
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审美境界。
4. 宗教文化内涵的挖掘
宗教文化博大精深, 内容丰富, 桂林的宗教及宗教
建筑共100 处, 如西山摩崖石刻、湘山寺、文武庙等。
其中湘山寺素有“楚南第一刹”之称, 为唐代所建,
历朝皇帝5 次膜拜。有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寿世慈荫”
崖刻。栖霞寺建于唐代, 殿宇幽深, 规模宏大。如能认真
挖掘并加以整理, 便能使桂林的宗教文化资源优势转化
为旅游市场优势。
5. 附会文化发掘整理
附会文化主要指人为赋予自然的民间传说或民间
故事, 它使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单一造型审美转向更加丰
富多彩的人文审美, 从而增加自然审美的文化内涵。
桂林自然景区(点) 的附会文化多与山、水、石、洞有
关, 形式以象形为主, 如象动物或人物等。这些自然景观
有了附会于其上的美丽动人(或凄婉动人) 的传说, 便由
单一变得丰富, 生硬呆板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景物的美
感由此而生。如象鼻山的传说、刘三姐的传说等。可组织
力量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附会文化进行广泛地搜集, 根
据不同景点的历史背景、地域背景和民族民俗文化背景
进行去粗取精的加工, 同时还可在相应的景点进行必要
的附会文化氛围的营造。
(二) 打造新品牌
1. 发挥民俗文化魅力推出民俗文化品牌
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境内居住着壮、汉、
苗、瑶、侗、仫佬、回、满等41 个民族, 民族风情浓郁。
民俗风情是一种区域性极明显、渗透性极强、涵盖
面极广、内容极为丰富的人文现象, 主要体现在民众的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文化特色的情趣上。长期以来, 各
族人民在桂林这块土地上生活、生产和斗争, 创造了多
彩多姿的民族文化,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产性文化、艺
术性文化、竞技性文化、工艺性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
化、居住文化、婚俗文化和节庆文化等, 构成了桂林“人
无我有, 人有我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体系。如前国家
旅游局局长刘毅所说“民族文化、民俗风情, 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要努力开发它完善它精化它。”对桂
林的民俗风情文化如能精心策划并采取各种形式表现
之, 定能形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2. 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品牌
人文景观大多具有史学价值, 是直观的历史教科
书, 是历史的见证, 亦是历史的载体, 对这些历史知识承
载物的发掘和利用, 能使游人了解人类的昨天, 从而获
得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如兴安灵渠与陕西的郑国渠、
四川的都江堰一道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它不仅
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的古、
灵、巧令中外专家名士和旅游者叹为观止。参加在灵渠
召开的中国水利史研究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2000 多年前有这样伟大的工程并且现在尚存完好, 这
是奇迹, 不但中国没有, 全世界也没有。人们评价灵渠之
游为“不到灵渠岸, 无由识始皇”。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桂林灿烂的历史文化, 不管是上
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还是红军第一次重大战役
——突破湘江等, 都能激发旅游者对桂林的深刻认识和
旅游欲望。
3. 充分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发挥景点名人效应
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史实的原则, 根据旅游者的需
求和创造品牌的需要, 发掘整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名
人在桂林的遗迹、遗存, 采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形式, 并
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宣传, 使其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是
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桂林的名
人文化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到桂任职或旅桂的著名文人名士, 他们中
许多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学艺术遗迹。二是近现代以
及当代来桂的外国著名人士及国家领导人, 他们对桂林
的赞美和评价是桂林名人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分。
三是近现代以及当代我国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和
著名人物到桂林游历、考察留下的踪迹以及对桂林的评
价等。
四是桂林涌现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传奇人
物和军政名人等。
对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 可根据不同人物的情况和
景区(点) 的文化需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对有巨大影响
力的人物, 可将他们对桂林的评价或作品用文字形式展
示出来, 以扩大景区(点) 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在桂林留
下遗迹遗物的还可开放他们的故居, 展示他们的遗物
等; 而对那些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则可将他们的传奇经
历、传说故事进行包装, 增强景观的神秘性和生动性, 从
而增强吸引力。 4. 弘扬古建筑文化内涵重塑景点品牌
建筑师们曾这样诠释建筑:“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是灵感的凝结, 历史的注脚, 文化地平线上的侧影”, 简
言之, 建筑是物质外显和文化内涵的结合, 是某一历史
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审美观的综合写照。
一些名建筑还体现了建筑师和工匠们为人类造福的理
想和人们对某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 开发建筑文化资
源, 重点不在建筑本身, 而是在其结构外观背后所蕴藏的
深厚文化意味。这种体现在建筑物中的文化才是人们的
审美价值所在, 只有把它挖掘出来, 并为游客所理解和欣
赏, 才能使建筑文化转化为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
桂林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独特的建筑遗
产。如可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兴安灵渠, 恭城的文庙、武
庙等。除此外, 市内众多施工巧妙、结构严整、情趣独
特、造型美观、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和亭、台、楼、阁、桥
等, 均是各个历史年代的文化纪念碑。对这些珍贵的历
史文化遗产, 在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的同时, 挖掘和体
现它们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历史知识, 对增强华夏子孙
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有着特别的意义。
(四) 注重导游文化的建设为品牌景点锦上添花导游工作者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和旅游审美行为的引导者、协调者, 其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导
游艺术以及对景观文化内涵的理解等, 直接影响到游客
对景观文化的审美和认知。一个知识丰富、审美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导游工作者, 能够凭借艺术化的语
言, 故事化的讲解, 借鉴前人的审美结果, 结合自已的亲
身体验, 根据游客的审美需求, 巧妙地引导游客去欣赏
美、体验美, 使游客“化景物为情思”, 得到审美上的最大
满足, 情感上的充分陶冶, 精神上的高度升华, 从而使景
观文化价值得以极大限度地增值, 游客也因得到超值精
神享受而对该景观产生认同和赞美。反之, 如果导游员
素质不高, 对景区(点) 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一知半解甚至
根本不了解, 则会导致上等绝美的景致, 高品位高等级
的景观, 在他们的导游下黯然失色。因此, 培养一支文化
素养高、内在气质好、语言能力强、热爱导游工作并具备
较好地导游技能技巧的导游员队伍, 是桂林旅游文化建
设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总之, 桂林旅游要上新台阶, 必须注重文化导向, 发
掘景区(点) 的文化内涵, 打造好具有桂林特色的旅游景
点新品牌。完善国际旅游城市新形象。
急求一篇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的论文,哪位好心人帮帮忙,感激不尽
[摘要] 桂林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广西乃至国内外的旅游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桂林景区开发历程和影响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桂林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可持续发展 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往今来一直是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桂林以其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其旅游业发展起步早,起点高,可以说桂林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一、桂林旅游景区开发历程分析
桂林旅游业从1973年正式起步,其旅游景区开发历程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初级阶段(1973年~1977年)
1973年5月,桂林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24个旅游开放城市之一,正式对外开放。当时开展旅游工作的目的是加强对外交往,属于官方和民间友好往来范畴。凭借历代遗留下来的风景名胜,景区开发始于为外事和公益需要而整理的漓江、芦笛岩、七星公园等观光景点,当时景区设施简陋,服务单一,如漓江游览仅有木船三艘。此时的景区开发多是沿袭古代名胜,因地制宜,景点多属岩溶风光和公园类型,内涵相对贫乏。
这时期桂林旅游景区的开发属于旧貌换新颜的改造和整理。重友轻利,重政治轻经济,“外事接待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决定了景区建设简单,服务配套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开拓阶段(1978年~1988年)
1979年国务院明确规定桂林为社会主义风景游览城市;1982年国务院将桂林列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5年在全国十大风景名胜评比活动中,桂林山水仅次于长城而名列第二;1986年国务院将桂林列为“七五”期间全国七个旅游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并拨专款加强旅游景点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我国被国务院冠以“社会主义风景游览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重点建设城市”三项桂冠的首推桂林。特别是1986年旅游业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计划后,桂林旅游业发展迅速,景区得以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大环境更为广阔、优美、清洁、安全。
这时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桂林景区开发得到了积极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桂林山水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产品体系。景区开发工作由单纯的保护转变到扩大景点数、改善景区环境质量和扩大环境容量上来,并注意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有计划地重点建设一批富有传统山水文化持色的旅游项目。
3.曲折发展阶段(1989年~1997年)
由于受1989年6月北京风波的影响,加上外界新闻报导对我国的歪曲宣传,使桂林旅游业受到严重挫折。1989年10月,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编著的《桂林旅游发展前景研究》公开出版,提出了强调桂林山水这一主题,并不排除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合理开发风景资源,抓住游览主题,重视人文资源,扩大游览范围,丰富游览内容,建立大桂林风景游览体系等极富远见性的措施。在此景区开发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桂林旅游产品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一个以观光旅游为主,兼有多种游览方式的游览格局基本形成。
这时期桂林景区面对严峻的旅游形势,在困难中努力前进。旅游景点项目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形成了以桂林山水为特色,以百里漓江画廊为主题,兼有古文化观光、民俗风情、登山探险,动植物观赏、休闲、体育、修学等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极大地拓展了旅游空间。
4.提升阶段(1998年~)
由于旅游的产业化、黄金周的出现,双休日的实行,尤其是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地市行政区划合并,桂林市与周边12个县合并为大桂林市,扩展了桂林山水为核心的景区内涵与空间。1999年以来,以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为主的国内旅游规划专家,着手编制《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提高桂林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旅游产品的结构转型与升级,构建桂林山水为核心、以观光度假型为主导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空间体系。开发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景区项目,如乐满地、愚自乐园、印象·刘三姐、“两江四湖”等景区。
这时期桂林景区的开发进一步向深度发展,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重视自己独特的内涵发展。开发方向上逐步由过去的以参观为主转变为参观和参与相结合,提高旅游活动的灵活性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二、桂林旅游景区概况
截至2003年底,桂林拥有1处国家级、3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3处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级、10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7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有8个,3A级景区有7个。经过30年的发展,桂林旅游景区开发初步形成了以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会展旅游、生态旅游、现代主题公园为主的六大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及以中心城区“两江四湖”开放型大景区为代表的城市旅游优势。
三、影响桂林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问题
1.多头管理
部分旅游景区管理长期处于权力分散、职能交叉的状态,管理中的权责不清、扯皮现象造成了景区管理的混乱现状,使旅游者不能获得满意的旅游消费,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景区的市场形象和长远发展。
2.重复建设,旅游产品差异性不大
桂林以旅游立市,因此强烈的政府主导推进行为促发了各地方的景区开发热潮。各地方都希望能凭借“桂林山水”的品牌效应,将本地方的旅游资源投入开发,以获得经济增长的机会。但缺乏景区开发的全局观念,产品的同质性高,各地景区开发多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这不仅增加了桂林旅游业内部的竞争强度,同时也削弱了桂林旅游业的外部竞争力。结果是投入的景区越多,则对本地景区的破坏越大,其社会和经济效益越差,更是对“桂林山水”的形象的削弱,破坏了“桂林山水”的品牌。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有开发的价值,也不是所有的资源在同一时刻都有开发的价值,更何况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也并不等于表明用于景区开发是资源价值的最佳体现。
3.景区缺乏竞争力
主要体现在:(1)产品层次单一。目前的景区旅游产品多是向消费者提供满足特定旅游需要的基本服务、利益及其实体和产品外观,也就是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部分,而对于富于竞争优势的附加产品和扩展产品如消费者之间及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却涉足甚少,从而使得景区间的竞争更加激烈。(2)资源与产品不匹配。很多资源是一流的,例如岩洞、山体,但形成的旅游产品却多是二流、三流甚至是末流的,使得潜在的吸引力转化不成现实,形不成竞争优势。(3)服务水平不高。相对饭店和旅行社服务而言,景区服务质量差的反差较突出,这是一个急需改进的问题。
4.景区开发缺乏整体开发意识
所谓整体开发意识,就是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共同促销。桂林景区之间缺乏合作协调,往往喜欢单兵作战,势力单薄。如东线游各景区不是旅游团必去的地方,被作为旅行社的“加点”来对待,本身知名度就不高,促销困难。东线游的各景区不利用地域相近的便利,协同作战,提高整体实力,反而是各自经营自己的,单打独斗。其实东线游各景区互补性极强,靖江王陵,尧山索道,茶艺园和山水高尔夫球场都各有特色,且地理位置极为接近,如靖江王陵与尧山索道相隔仅百米。搞联合促销,通票游览,将会增强东线游的吸引力,让旅游者有选择,觉得内容丰富多样,值得一看。但现状是各景区属于不同的部门如文化局,供电局等,单位性质有事业、企业、外资等,合作经营的困难较大。
四、桂林旅游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1.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增强宏观调控
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发展中最深刻、最全面、最理性的思想,应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旅游景区开发的整合与优势叠加。
桂林景区以自然山水喀斯特风光为主体,是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更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景区在景观环境保护对策、旅游环境质量标准等各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也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如生态旅游区的质量评价,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等仍要积极探索。
在可持续理论的指导下,桂林景区发展还须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各个阶段,对那些将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危害的旅游项目进行重估、修改和完善,并向与生态保护有关的项目的投资倾斜,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
2.培育好景区文化应用力、产品促销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和顾客满意能力
首先应加强对景区文化底蕴的挖掘和整理,凸现景区的文化特色,其次要展开有效的促销活动,使顾客乐于接受,同时对外要作好市场调研,对内练好内功,具备为目标顾客提供特殊服务的能力,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使顾客满意的技能与技术,满足顾客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
3.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营造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横向网络系统,它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心和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能不断创新,持续蜕变。旅游景区建立学习型组织旨在依靠自身资源,从内部扎扎实实地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通过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不但可以提升景区的整体素质,创造景区文化,还可以生产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4.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打造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旅游景区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短缺是景区竞争能力差的重要因素。人才资本丰富的景区即使身处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也能较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去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现有需求或创造出新的需求;而人才资本匮乏的景区即使面对大好形势,也可能坐失良机,走向衰败。因此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可以采取如下途径:第一,注重现有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第二,创造条件,积极吸引、用好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以管理技术入股、员工持股等长期的激励机制。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达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以“据点一轴线一网络系统”模式,整合桂林各县域景区主题特色
桂林景区空间开发正处于轴线开发向网络开发的过渡阶段。沿发展轴线的几个重要的景区已得到开发,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例如兴安的灵渠和乐满地景区,龙胜的温泉和梯田景区,资源的资江和八角寨景区等。在发展轴线的带动作用下,各个区域的旅游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当景区空间开发网络形成的时候,一个理想的“大桂林旅游圈”就会出现,“大桂林旅游圈”会将桂林市及其周边地区景区以整体形式推出,为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一个崭新形象。围绕桂林山水这一核心旅游品牌,各县域应从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出发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兴安、龙胜、资源、灵川、恭城、阳朔等县域景区已分别初步形成了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不同旅游品牌,要持续加强推进旅游产品的区域化,塑造旅游产品的区域特色,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主体旅游产品,这样才能持续实现桂林景区的互补和共荣。
参考文献:
[1]保继刚钟新民: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卫旭东周旗:区域内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测评[J].资源科学,2004,7
[3]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4]黄家城:桂林旅游史略[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5]桂林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桂林旅游发展前景研究[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上一篇:声乐教学论文模板
下一篇:毕业论文研究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