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彩毕业论文
秦淮灯彩毕业论文
羊年春节尚在缓缓离去,猴年春节却已欢天喜地地早早来到南京市春节文化活动的中心—夫子庙。1月19日晚6时,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上七大景区、8000盏异彩纷呈的彩灯与五光十色的亮化灯光齐放异彩,呈现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与此同时,由孙道临、姚锡娟、乔榛、丁建华、许还山、石维坚、肖雄等著名演员担纲主演的“大型历史名篇音乐朗诵会”,作为猴年春节灯会的开幕式,也同时在秦淮剧埸启开吟诵秦淮深邃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现代秦淮人风貌的大幕。
放大了的夫子庙为十八届春节灯会搭建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去年,秦淮区对夫子庙成功的实施了扩容升级,使夫子庙核心景区面积从0.21平方公里扩容到1.12平方公里,因此,本届灯会首次突破以往仅在夫子庙核心景区唱独角戏的模式,联动秦淮风光带沿线的大成殿、吴敬梓故居、王谢古居、中华门城堡、瞻园、江南贡院、白鹭洲公园等七个景区同时办灯会,实施灯展灯市灯景并举,尽展中华民俗灯彩的精华,再现“秦淮灯彩甲天下”的风采。
大型灯展依然是春节灯会的主打戏,同时分布在七个景区展示。大成殿灯展区以儒家文化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题,扎制的“儒学文化源远流长”、“孔子问礼”、“画龙点睛”、“金猴祈福贺新春”等灯组,融趣味性与故事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王谢古居灯展区在“竹林七贤壁画”、“听筝堂”前分别制作《群猴嬉春》、《寿猴送福》灯组,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历史文化;展区内悬挂的万条灯谜吸引了游人和市民竞猜。吴敬梓故居灯展区用红灯笼点缀“文木亭”,在“洗砚池”内安装荷花灯,在“三希斋”中央安装中型灯组《献之练字》,并设纸墨笔砚,开展“三希会友”活动,引得许多游人即兴练笔。“桃渡临流”沿河护栏及利涉桥、牌坊、“迟日亭”等处安装的各式各样的气氛灯、花篮灯及彩色软管灯,使“桃渡临流”闪光夺目。江南贡院灯展区高悬的《五子夺魁》、《鱼龙变化》大型灯组,以及东西碑廊、致公堂檐下、院落等处的40盏《魁星高照》、《状元摘桂》、《连中三元》、《独占螯头》反映科举内容的灯彩,使贡院的文化韵味更浓。瞻园灯展区举办的《百猴闹春》系列观灯游园活动,数百只神态各异的猴灯,隐身在有“江南一秀”的假山石群中,尽展神猴的“闹”劲。用500盏喜庆灯笼装点的白鹭洲公园充满节日的欢乐气氛,用彩色软管灯勾勒的桥、亭倒映在碧波如茵的湖面上,更添公园秀丽的景致。
以中华门城堡为核心区域的中华门是秦淮区今年建设秦淮风光带的重大内容。中华门城堡抢抓机遇,在北大门建起了一座与600多年前的绞闸楼一样规模的仿明代绞闸楼,作为灯会的主景区。绞闸楼高10米,宽18米,纵深6米,用钢材和木材支撑,玻璃钢瓦蒙身。灰旧色的城墙面及筒瓦是用真的城砖和明代遗存的筒瓦拓成模子后,再用玻璃钢压制而成的。楼顶飞檐翘角,镶有飞羊走兽及龙脊吻等吉祥物,气势恢弘。据城堡负责人介绍,制作这座绞闸楼共用了7吨钢材,3立方米木材,700平方米玻璃瓦,花费资金10万元。主办单位还在其两侧各制作了一条长30米的龙、凤灯,并在城堡内扎制了金猴闹春灯、仿古聚宝塔等大型灯组,560盏大红灯笼及明代马灯,从城堡一直延伸到夫子庙瞻园路口,与夫子庙灯会融为一体。正月初一至初四,城堡还举办民俗文化活动。 瞻园路上的春节花灯市场最热闹。早在去年入秋以后,秦淮河畔的扎灯艺人便挑灯夜战,赶扎花灯,春节期间将向南京市民送上品种多达40余种的30万盏花灯。届时,秦淮民间传统精品花灯与用光导、声控、电子等现代技术制作的工艺灯将同台闹灯,把夫子庙闹得更加红红火火。
秦淮河流域的灯彩家喻户晓,为何它被称为了不起的传承?
灯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其中,秦淮河流域的灯彩更是家喻户晓,正所谓“秦淮灯火甲天下”。2008年秦淮灯彩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交汇点新闻推出系列短视频报道《了不起的传承》,第七期视频聚焦秦淮灯彩,主人公是第三批国家级非遗秦淮灯彩技艺传承人陈柏华,让我们听听他与秦淮灯彩的故事。
我是陈柏华,是第三批国家级非遗秦淮灯彩技艺传承人。小时候受母亲影响,我就喜欢写写画画。每逢过年村子里要挂灯彩,我就开始尝试着做,做完后村民们都很喜欢,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灯彩又叫花灯,我做花灯已经有四十多年了。
中国的民间文化博大精深,我在做花灯的过程中会把中国的传统故事融入到其中。逢年过节,我还会制作以生肖为题材的花灯。今年是牛年,我研发出了六七十种生肖牛的花灯,其中最令我满意的是牛脸谱的花灯。牛角作为废弃物,我把牛角和花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献上哈达,挂上五彩绸,牛的精神可以通过艺术再生,预示着牛年吉祥如意。
秦淮灯彩传承人守护了三十三届秦淮灯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鼎沸的人声、明亮的彩灯以及人山人海是历年秦淮灯会的盛景。“南京人都说,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盏灯等于没有过好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说道。
一盏灯,六十二道工序,镌刻了他的时光,从二十多岁至五十七岁,顾业亮与秦淮灯会共成长。他笑说:“我是秦淮灯会见证者。”
秦淮灯会源于南朝。论及秦淮灯彩,从东吴至今,秦淮灯彩已跨过千年时光、光彩不息。追溯秦淮灯会的起源,便在南朝时期已有雏形,其盛况为全国之冠,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灯会。自明代开始,秦淮河畔灯火之盛天下双无,仅秦淮灯彩的品种就逐渐地发展到两三百种之多。
顾业亮告诉记者:“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中就描绘了灯会的盛景,早在明代南京秦淮灯会便是一绝。”秦淮灯彩长盛不衰!顾业亮说道:“为什么秦淮灯会能传承1000多年,并且能够走出国门?这是因为南京有适合灯会生长的环境。”明代时期南京灯会的中心区域位于评事街,后逐渐向具有浓厚市井气息的夫子庙转移。灯彩也逐渐与南京民俗有了难以割舍的联系。
“南京人春节要到夫子庙走走。买一盏荷花灯,象征着和谐,买一盏兔子灯,象征扬眉吐气; 买个狮子灯,寓意恭喜发财。”顾业亮说,“老南京的风俗有新人结婚了,长辈送开花结子灯给媳妇,女儿送花篮给长辈的习俗。”
同时,秦淮灯彩的特点是接地气,比起其他那些大体型种类的灯彩,秦淮灯彩更轻便易携带,也更平民化。“南京人到夫子庙看灯会,不仅仅是看,还要带一盏荷花灯回家玩。”顾业亮说道,“它能传承,第一有适合秦淮灯彩生长的土壤,第二有它的影响力,第三有鲜明的地域性。”
中国的花灯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纸扎的发展到铁丝扎的,造型更加牢固美观;从烛光的发展到LED电子灯,灯光效果更强。花灯在春节的作用可大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非常喜庆。
花灯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我们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重道远
秦淮花灯有什么特色?
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
灯会所燃的灯叫“灯彩”,也叫“花灯”,是我国聪慧的劳动人民为了增加喜庆节日的欢乐气氛而制作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多用竹、木、藤、绸、布、麦秸和金属等材料精心制成,取材方便,技艺精妙。
灯彩艺术是一门多艺术的集锦,与纸扎、装裱、雕刻、剪纸、皮影、绘画、书法、刺绣、编织、建筑等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一门综合的艺术。
秦淮花灯的品种繁多,主要有宫灯、球灯、花灯、动物灯、转灯等,融南北灯彩特色于一体,具有“做工精细、色彩艳丽、造型逼真、动感合一”的特点,被称为“花灯的名品”。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如建都于此的历代王朝宫殿内外,以及夫子庙、三山街、笪桥、评事街、上新河等文化商贸繁华地带。
秦淮灯会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元宵灯会,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明代初期以来,著名的秦淮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灯会期间游人如海,万灯齐明,一派热闹景象。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初期,南京城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
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自明代开始,秦淮河畔灯火之盛天下所无,而仅秦淮灯彩的品种逐渐地发展到两三百种之多。即使在端午节等其他一些节庆,张灯结彩景象也高潮迭现。
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他为了招徕天下富商建设南京,营造盛世氛围,竭力提倡灯节这一盛事,他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10夜。
从正月初八开始,至正月十七才落灯,使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那时,秦淮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
1372年的元宵节,朱元璋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当时的场面蔚为壮观,热闹非凡。
1409年初,明成祖朱棣“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
1412年,他又下令在南京皇宫午门外,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并且与民同乐。
据明代国史《皇明通纪》记载:
永乐十年正月元宵,上赐百官宴,听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自是岁以为常。
这种灯会规模宏大,以数百千种几万盏灯彩叠成山形,中间用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
秦淮灯会的历史沿革
三国东吴时期的南京最先出现在岁时节庆、欢乐喜庆等重要场合张灯结彩的现象。如前方将士凯旋而归,朝野官民都会聚集在都城内外,用香花灯烛营造气氛,迎接他们的归来或劳军犒师。当时的织锦技术促进了江南丝织业的发展,为灯彩制作提供了技术基础。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国都南京城就曾举办过元宵灯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东晋、南朝时期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张灯结彩。东晋诗人习凿齿有诗《诗灯笼》描写当时张灯的情形。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间,纸张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丝织品的大量应用,使得灯彩艺术迅速发展。隋以来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开始正式形成,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开始蔚然成风,唐朝魏征的《隋书》中对南京张灯结彩的习俗有了详细描述。唐代开始元宵节灯会正式成为民间习俗,其规模也得到迅速发展。张灯时间由元宵一夜扩充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夜,并取消这期间的宵禁。唐代元宵观灯时,男女老少纷纷夜游,场面非常繁华。这时期南京秦淮河河畔也开始出现了专门以制作彩灯为生的民间艺人。北宋时期,元宵节张灯时间增加了正月十七、正月十八累计五夜。其间还出现了在彩灯上书写谜语的“灯谜”习俗。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用于祭祀孔子的至圣文宣王庙(今夫子庙)在南京建成,秦淮河河畔也成为览胜佳地,夫子庙地区的灯会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以后,元宵节张灯时间又增加了正月十三共计六夜。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提倡灯节这一盛事,并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秦淮灯会在这一时期进入到发展高潮,朱元璋每年都花费众多人力、物力、财力,制作相当数量的彩灯,以吸引民众参加规模宏大的元宵灯会。明朝洪武五年(1372)元宵节,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朱元璋还是一位制作灯谜的高手,由此促进了元宵灯会内容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明朝永乐七年(1409)初,明成祖朱棣“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三年后又下令在南京皇宫午门外,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并且与民同乐。以后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后,南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都繁会景物图》等画卷,形象描绘了焰火夺目的鳌山及老百姓观看演出的热闹场景。明代后期《正德江宁县志》所描绘的灯节,更是繁华得让人目不暇接。自明代开始,秦淮河畔灯火之盛天下双无。而仅秦淮灯彩的品种就逐渐地发展到两三百种之多。即使在端午节等其他一些节庆,张灯结彩景象也高潮迭现。而秦淮河畔流光溢彩、桨声灯影、歌舞浪漫等繁华盛况,也引得历代文人骚客、名士才子缱绻逗留,吟咏不绝:“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明灯初试九微悬,瑶馆春归不夜天”、“两岸红灯射碧波,一支兰桨荡银河”······我们还可从流传下来的戏剧、小说以及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文艺作品中,窥见到当时秦淮及南京灯火盛况的社会画卷。自此,每逢农历新年,元宵前后,秦淮河畔处处张灯结彩、歌舞狂欢,一派欢乐祥和、繁荣热闹的节日景象,秦淮灯会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亦随之蜚声天下。 满清入关后,这一地方习俗基本得到延续和发展,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就多次描写元宵节的观灯盛况。每年元宵节,夫子庙一带人涌如潮,锣鼓喧天,其灯火之盛比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1864年中旬,清朝湘军攻入南京,城市设施受到很大破坏,元宵闹灯习俗受到很大冲击。曾国藩意欲恢复昔日繁华景象,便于1865年疏浚秦淮河,重建部分夫子庙建筑,使灯会习俗再度恢复。当时的徽州商人制灯非常有名,称为“徽州灯”,他们曾组织盛大的“提灯晚会”,甚为热闹。另外当时驻扎在南京的湘籍军人所扎制的龙灯也很有名,丰富了灯彩的种类。中华民国时,当时的《首都志》中有记载:“灯市以笪桥、评事街、夫子庙等处为盛。”但由于国家长期内战,灯会场面一度受到很大影响。1937年,日本军队占领南京,战火使得夫子庙古建筑群遭到破坏,灯会风俗一度中断。直到1939年后,夫子庙地区才偶然有少量的花灯贩卖。1945年后,由于国共内战,通货膨胀严重,普通民众无力再赏玩花灯,因此元宵节张灯、观灯习俗几近消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灯会风俗开始逐渐恢复。20世纪60年代,元宵节灯会的热闹程度已基本恢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包括花灯在内的民间艺术被划为“四旧”,灯市和灯会被完全禁止。1977年,夫子庙首次开放了灯市,这一传统习俗又开始重新恢复原貌。1984年,夫子庙古建筑得到政府拨款修复,地区景观也得到重新打造。1985年,南京秦淮区政府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开始在夫子庙大成殿和明德堂由官方组织每年一届的“金陵灯会”,恢复了历史上每年一度的秦淮灯会。1984年,秦淮工艺灯彩协会成立,一些民间艺人开始制作结合现代技术的彩灯。1988年,夫子庙尊经阁建立了灯彩艺术馆,一些大型灯组开始陆续在金陵灯会上出现。1996年,秦淮区被江苏省文化厅首批命名为“江苏省民间(灯彩)艺术之乡”。2000年,秦淮区凭借秦淮灯会,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灯彩艺术之乡”。2005年2月,中国民间文艺第七届“山花奖”(灯彩)评选活动中,秦淮灯彩作品“金鸡吉祥”、“秦淮娃娃闹春节”和“金鸡报晓”,分别获得金奖、银奖和优秀奖。秦淮灯彩传统作品“荷花灯”,被国家邮政总局选定为2006年春节特种纪念邮票,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成为展示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张烫金名片。2005年12月31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开始公示,以“历史文化空间环境”类别申报的“南京秦淮灯会”名列其中。2006年举办的第二十届灯会,接待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仅元宵节当天观灯人流量就达45万人次。2006年5月20日,秦淮灯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秦淮区获中国文联命名的“中国灯彩之乡”称号。2007年,“秦淮灯彩”被列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4月,“秦淮灯会”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前期筹备近期启动。 2016年底前将报选国家文化部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备选项目库,最快两年内向联合国提出申报。
上一篇:博士论文题目导师
下一篇:警察学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