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观的研究论文
审美观的研究论文
什么是美如何提升审美论文如下: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
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可以考虑以下这几个方法:
1、从文学基础学起,博览群书。
同时多借鉴参考别人对艺术作品的探讨和评价,在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去感受和发现美的东西。慢慢,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就可以提高了。
2、想提高审美,多去一些展会。
例如画展,花展,艺术品展等等,这样对提高审美,提高品位都是会有很大的提高。
3、要有良好的学识。
博古通今,放眼全球。要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情感,内在的修为。对行业有很高的认知。多学习,多经历,多观察,多比较,多体验,多了解。才能更多更好地提升自已的审美标准!
4、多留意身边细节。
审美是个人对美的看法和标准,要提高对美的认识的标准,首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留意生活中的美。也可以多看看油画等等的艺术品,或者优秀的摄影作品,提高对美的认知。
5、那就花钱学习化妆,穿搭。
多去高档场所观摩众人的消费模式!如果是说提高内在的审美能力,个人觉得没有任何捷径,多看书,多运动,多旅游。做一个有规律有原则少说多做的安静人。剩下的都交给时间,沉淀下来得都是你的内涵,和审美!
6、深入观摩了解时下流行的服饰。
的美的东西,美人,美景,美的设计,研究的多了,看得多了,对时下的审美就有更好地理解了,也就提高了审美标准了!
多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美好物象和漂亮的画面,脑子里不断储存美的艺术形象和美术概念,才能提高审美的观念。
谈谈你对审美境界的理解小论文
一、 初级境界——知美
知美,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审美基本知识。
1.美学基本理论 美学基本理论是对人类审美现象的整体分析和概括,展示了美的世界的全部内容。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使学生懂得美的原则和各类审美范畴,懂得美的存在形态以及人类审美活动的过程,懂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知识 审美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欣赏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知识积累,如各类艺术的特征,作者、作品的背景、风格等。
3.其他审美常识 即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常识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审美常识。
对于非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以上三方面的审美知识,有助于他们依赖美的法则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找到改进现存事物的方法,有助于他们改变通常的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大胆想像,从而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有所发现和创造。
二、 中级境界——好美
好美是指学生知美之后,对美的事物产生的喜爱、爱好之情。
实施审美教育应达到中级境界。无论学习什么专业,在校大学生都应该热爱并积极参与审美及艺术活动,因为审美及艺术活动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无数事实证明,新奇的想像、巧妙的构思和闪光的灵感,一向惠顾知识渊博、眼界开阔、爱好广泛的人。许多有重大成就的伟人都兼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双重修养。北宋的沈括博学多才,除了科技,他对文学、音乐、绘画也有研究。现代著名学者苏步青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而且在古典诗方面很有造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但创立了相对论,而且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小琴家。从这些做出震古烁今的巨大成就的传人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不管从事何种专业,都应该热爱审美及艺术活动,因为爱美、爱艺术不但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还有助于启迪智慧,使自己在众多领域有所作为。
激发学生爱美、爱艺术的兴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运用现代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审美活动,如展示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共同背诗、唱歌等等。促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高级境界——乐美
乐美是建立在人的全部审美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人们一旦达到乐美境界,就能够感受到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就能够调动和调节以情感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因素,把对世界的认识和创造与对美的追求和体验统一起来,使人进入那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达到乐美境界的人,才会自觉地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系统化、深刻化。也只有对美和艺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并从美的事物中获得灵感。
要想把学生带入乐美的境界,必须引导学生走一条自觉自愿、持之以恒的实践之路。审美实践活动包括欣赏活动与创造活动两个方面。
美是无处不在的,在校园、宿舍、大街、商店、公园都存在着美,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当做审美客体。但美不是一种实体的、具体的存在物。美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体验也只能在审美活动中才能获得。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欣赏活动充满了情感、想像和个人的感悟、理解,每一次欣赏活动充满了情感、想像和个人的感悟、理解,每一次欣赏活动都使主体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快乐境界。因此,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必须安排大量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审美活动当中,并从中获得美的愉快和享受。
审美创造是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是美的产生过程的深切体验。在审美创造过程中,人们能得到特有的审美愉快和享受。
综上所述,实施审美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美,掌握审美基本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好美,注意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最后,要力求使学生达到乐美的境界。
浅谈艺术的审美论文
【摘要】
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艺术,是生活的美化、生活的充实、生活的发展、生活的创造等。生活之美是艺术审美的本质,是艺术审美的主色调,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要求。艺术审美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得艺术审美一定散发出光彩的光芒。
【关键词】
艺术;审美;现实生活;艺术形象;艺术特征
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美学理论,与艺术的审美观点不谋而合。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人感觉有趣的事情中是有一般性的,人们感觉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是生活。第一是人们意愿、人们喜欢的这种生活:第二是任何一种生活都是活着比死去要好。活着的在本质上都是恐惧死亡的;恐惧如果不存在了,而活着就是死亡。只有这样,才能定义:美才是生活。
一、什么是艺术与审美
艺术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对象的精神意识。它是一种生产性、客观的、有目的性的社会实践;它是一种精神意识,是再现与表现的和谐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并且具有能动反作用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意识。它是创造审美对象和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的特有目的性。它是一种通过艺术创作实践,来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加工和提取集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审美特性。艺术的审美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审美实践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经典总结,等等。所以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突出、更准确。艺术的`审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不仅要反映社会和自然中的美,还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内心的火花。艺术的审美源于生活之中,但是它又不等同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内心的独特创造,是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感性思维。
二、艺术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形象性和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决定了在艺术生产中必然具有主体性特征。艺术运用生动的形象反映客观社会生活,但是这种具体反映绝不是单纯照搬照抄,它是融入了创作者主观欣赏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特征,并体现出十分详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中的全过程,即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和艺术的欣赏。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哲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种艺术类别,都是因为它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比如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大众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艺术形象,大众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感受到。不管怎样,艺术不能没有形象,艺术的形象必须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艺术生产中,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是人类活动生产的作品,即功能性;第二,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这两点,才能使艺术作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作品分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三、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一)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根据对现实生活反映方式的不同,艺术作品可以分为两类:再现性艺术作品,如写实的绘画、雕塑等,直接呈现了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再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情感,又把情感还原为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表现性艺术作品,如音乐等。表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感情,不是直接还原为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表现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感情。
以上两类艺术作品的前提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思想感情。没有现实生活就没有思想感情,也就没有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作品。所以一切艺术作品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二)艺术反作用于现实生活
1.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促进现实生活的发展2粗劣的艺术作品则阻碍现实生活的发展
四、艺术形象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能够正确地反应客观社会生活的载体,是通过主观审美与客观审美的相互融合,并主动创造的艺术效果。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基本特性。艺术形象应该是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历史的等,它应具备独特的个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用艺术形象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就应体现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特殊性中展现一般性,以个别表现特殊,只有这样,成功的艺术形象才能集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形象以具体的形态反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是感性到理性和理性到感性的统一,也正是理性认识才能变现艺术的意义和具备深刻认知性。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形象客观地反映社会的生活、自然的心灵、情感的融合。艺术形象的情感一方面来源于作品描绘的形象,另一方面源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入。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往往把客观的背景事物作为作者的感情载体来表现。艺术形象是客观事物的重现,又是艺术家的感情寄托,所以它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五、审美的本质
审美是感受或领悟客观事物的现象本质所呈现的美。它是人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与客观事物的现象发生建构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现实生活的美是艺术家审美认识的根源。事物只有以其形象真实的方面表现出其本质的内涵,只有以其形象的个性显示出其种类的普通。这种现象、这种具体、这种形象必须是非常突出、明确、震撼,它才是美的并具有审美本质的。
审美本质的理解在于对客观事物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审美反映和艺术创造。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宗教伦理关系的道德比较。艺术的审美对象包括宇宙、人生、自然科学等。它在艺术创作中经常以艺术审美的方式来表现,审美的本质是艺术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人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价值需求,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价值理解,或以审美的方式来表现。
结语
艺术的审美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是美与善的统一、文与质的统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和”的审美标准。艺术包含的感情是一种节制、有限度的情感,符合“礼之用,和为贵”的审美情感,“中和之美”是美的最高境界。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泽,含蓄而光彩,这种光彩是极其绚烂而又极其平静的。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艺术词典[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4]张玉花,王树良,艺术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5]凌继尧.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宏观毕业论文
下一篇:关于仓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