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论文期刊
镇江论文期刊
公开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30余篇,代表论文:赵霞,Whorf意义观对Halliday意义理论的启示《外国语》,2010年第6期(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赵霞,作格结构及其概念框架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6期(cssci, 外语类核心期刊)赵霞,论隐喻识解中认知语境的制约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9期(cssci, 外语类核心期刊)赵霞,基于网络环境下“高级英语”建构性学习模式调查与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cssci, 核心期刊)赵霞,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法隐喻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核心期刊)赵霞,朱晓萍,对时尚杂志广告语的批评性语篇分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核心期刊)赵霞,尹娟,中英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映射模式的比较分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核心期刊)赵霞,陈丽,基于评价理论的人际意义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核心期刊)严世清,赵霞,政治语篇中的情态表达及其批评性话语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cssci,核心期刊)赵霞,中介语理论与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得偏误分析,《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综合版(核心期刊)论文集收录论文1 Zhao Xia, The Languageand Learning Theories of Halliday and Vygotsky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alPractice, In Challenges to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Edited by Fang Yan & Wu Canzhong, TsinghuaPrinting House,Beijing,May 2010.2.赵霞,论隐喻识解中认知语境的关联性,《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研》-2008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冯奇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3.赵霞,i+1输出假设与学龄前儿童二语习得,第二届全国青年学者外语与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被收录在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学术论丛(下册),徐珺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4.赵霞,语法习得次序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被收录在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学刊》学术论丛《外国语言与文化研究》,鈡国华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5.赵霞,降低情感过滤: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关键,首届全国青年学者外语与外语教学研讨会交流论文,被收录在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特刊,张后尘主编,1998年9月参译词典、参编论文集1.《柯林斯COBUILD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参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2.《汉英语言与文化》论文集(上卷),编委,李闻海、毕研韬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3.《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卷,编委,刘世生、张文府主审;毕研韬、吕明才主编,人民中国出版社,1998年6月参编教辅、教材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综合训练》参编,殷翔文编委会主任,译林出版社,2000.122.《高级英语同步辅导与训练》,主编,江苏科技大学印制,2007年9月论文获奖:1、2009年,论文“认知信息加工模式与建构主义模式互补性研究”获得中国教育技术学会授予的“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前沿问题高层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2008年,论文《作格结构及其概念框架分析》获得镇江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镇江市第十届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3、2010年,论文《Whorf意义观对Halliday意义理论的启示》获得“第五届江苏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博士)学术论坛论文二等奖”4、2004年,论文《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元认知阅读能力发展》获得“江苏科技大学十二届青年教师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5.2001年,论文《行动研究与英语误差分析》获得“镇江市第八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6.2000年,论文《中介语理论与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获得“镇江市第七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7.1998年,论文《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交际文化导入》获得语言与文化研究编委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一等奖。 课题作为主持人完成科研项目多项。完成了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项、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一项,主持完成了江苏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高级英语建设精品课程” 一项; 主持完成了市、校本科教学改革课题各一项;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一项;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和校人才资助项目各一项。作为主要参与者(排名第二)参研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和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各一项。
镇江高专怎么样啊?介绍具体点啊。。
还不错啦~
学校是一方面 但大学么~进去主要是靠个人的啦~
其实硬件 都差不多咯`偶朋友也有在那里的 现在去上海工作了挖~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镇江高专”),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高校。学校坐落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镇江的宝塔山麓、古运河畔,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
1992年3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原镇江职业大学、镇江教育学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镇江分校合并组建镇江高专。2001年5月,江苏省劳动经济学校成建制并入。2003年3月,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同年,镇江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并入。省丹阳师范学校的前身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1912年创办的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学校依托地方办学,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兼及远程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学校现占地661亩,校内实验实训室68个,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88个,电子阅览室2个,计算机房20个(学生用教学计算机1563台),多媒体教室57个(总座位数为3164个)、语音教室12个(座位数为753个)。学校建设了学校网站,开辟了网上办公系统,校园网覆盖所有的教学区、实验区、办公区等,全校信息点总数近1200个。图书馆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图书藏量43.5万册(纸质图书),电子图书55.5万册,中外文期刊有数千种。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与信息系、数理系、化工系、工商管理系、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安全技术管理系、旅游系、教师教育系、人文科学系、艺术设计系、外语系、法政系、社科部、基础部、体育部、国际教育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共设4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个(旅游与酒店管理,全省高职院校中7个品牌专业之一),5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二类精品课程,4门课程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门课程分别被评为省高校精品教材和省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学校成立了23个专业(大类)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大类)覆盖率100%。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邀请校外专家特别是来自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论证、课程开发、考核标准制定、就业指导,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各类成人教育学员2300多人。
学校以人为本,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实施“十名教授百名硕士培养工程”,选派教师到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培训进修,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10人,具有正高和副高职称的139人,中级职称155人,“双师”素质教师123人。学校聘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为学校发展建设顾问,聘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0军军长、安徽省军区原司令员李元喜将军为兼职德育教授,还聘请了多位知名学者和业界精英为兼职教授,聘请行业技术能手为学校实训指导教师,定期为学校提供咨询服务,为师生作报告,指导和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历来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年来,学校一直以省、校级“青蓝工程”、省“333工程”、市“169工程”为抓手,培养了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市“169工程”学术带头人及科技骨干1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1人、省电大学术带头人资助对象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59人。
学校坚持“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厚德强能、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坚持 “讲训并重,学练结合”,积极实施“2+1”培养模式,实行“双证制”培养方案,扎实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居全省先进行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称职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围绕教学开展科研,依靠科研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十五”以来,学校教职工主持的各级各类课题计11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出版的专著35部、通用教材54部,发表的省级以上学术论文699篇(其中核心期刊78篇),获国家、省市级成果奖138项。据《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统计,2005年全校在高等教育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第八。《镇江高专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学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荷兰学院、澳大利亚亚历山大科技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等学校联合开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商业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商务经理”、“市场营销与广告管理”等6个专业共12个国际合作教育班,其中,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商业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已有三届学生毕业,毕业生供不应求。2006年,经镇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面向基层,立足镇江,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作为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努力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学校获得并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镇江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单位” 称号,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多名学生获得“全国茅以升家乡教育奖”,100多人次获“江苏省优秀学生”等个人表彰和奖励。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科技作品、创业设计竞赛,有多件作品获全国高职高专科技创新优秀奖,2件作品获江苏省一等奖,3件作品获江苏省二等奖,8件作品获江苏省三等奖。学校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创业能手。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案》要求,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和岗位变化适应力”为办学宗旨,巩固规模,优化内涵,强化特色,服务基层。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特色鲜明的“讲训并重,学练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提高与学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科研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双师”队伍素质;形成一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和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优雅和谐的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园林校园。努力做到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办学高效益、特色更鲜明。到2010年,在校全日制高职生人数达到8000人左右,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条件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努力跻身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罗浩的期刊论文
2010[1]钟国平,罗浩,旅游项目的融资规划初探——以江苏沿江旅游规划为例,中国城市化,2010,(5)20091.罗浩,文化与经济增长:一个初步分析框架,经济评论,2009, (2), 113-1212.钟士恩,张捷,任黎秀,罗浩,李敏,董雪旺,基于社会经济属性的中国省际出游力研究——兼对中国与世界已研究国家案例比较,经济地理,2009, 29(1), 153-1593.郭金海,韩雪,罗浩,任黎秀,陈晓文,省域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 19(5), 131-1354.罗浩,陈浩,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评价与发展战略设想,商业研究,2009, (4), 144-1485.李亚洲,吴小根,罗浩,南京市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河南科学,2009, 27(3), 362-36520086.罗浩,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社会科学研究,2008, (5), 45-517.唐文跃,张捷,罗浩,卢松,杨效忠,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旅游学刊,2008, 23(10), 87-928.钟士恩,任黎秀,蒋志欣,罗浩,郭金海,客源地出游力的社会经济现象假说—基于中国国内旅游出游力研究,旅游学刊,2008, 23(6), 18-239.陈智博,吴小根,汤澍,罗浩,贾真真,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经济地理,2008, 28(6), 1064-106810.贾真真,吴小根,汤澍,陈智博,罗浩,基于多元价值体系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8, (3), 77-8111.陈智博,吴小根,汤澍,李亚洲,罗浩,中国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演变的时空差异分析,河南科学,2008, 26(3)200712.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经济研究,2007, (6), 142-15313.罗浩,钟国平,缓解发达地区省内区域经济差距的区域政策研究,人文地理,2007, 22(1), 77-8114.罗浩,钟国平,丁滴,大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意义及前景分析,城市问题,2007, (9), 32-36.15.钟国平,罗浩,田湘攸,轻轨对中小城镇商业发展的影响探析,城市问题,2007, (2), 36-40.16.罗浩,唐文跃,旅游景区“黄金周”应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管理,2007, 29(15), 63-6817.唐文跃,张捷,罗浩,杨效忠,李东和,九寨沟自然观光地旅游者地方感特征分析,地理学报,2007, 62(6), 599-60818.唐文跃,张捷,罗浩,新西兰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 23(3), 87-9119.罗浩,陈敬堂,镇江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刍议,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 23(4), 355-35720.汤澍,吴小根,丁蕾,罗浩,江苏省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河南科学,2007, 25(2), 335-339200621.罗浩,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演变,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 22(3), 65-6922.罗浩,试论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差距的缘由,经济地理,2006, 26(3), 415-41723.蒲英霞,马荣华,罗浩,黄杏元,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江苏省“俱乐部趋同”演变特征,南京社会科学,2006, (7), 110-11624.罗浩,陈敬堂,钟国平,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旅游景观之比较研究,热带地理,2006, 26(1), 12-17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省重点科室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创建于1955年,该科是江苏省建立最早的胸心外科专科之一,也是苏、锡、常、镇江地区开展胸心外科手术数量最多的专科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开展各类胸心外科大手术两万余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1997年专科被镇江市卫生局确认为镇江市胸心血管外科中心,1999年被确认为镇江市重点学科,2001年被江苏省卫生厅首批确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04年经江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中德(江苏)心脏中心。在业务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心血管外科已成为镇江市的一大特色专科,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心脏瓣膜置已达800余例,单瓣置换手术成功率达97.8%,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还开展了数百例各种复杂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如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右室双出口纠治术,三尖瓣闭锁的外科治疗,艾伯氏坦畸形纠治,细小主动脉根部扩大换瓣,Bentall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IHSS外科治疗,单心房分隔术,Cox迷宫加瓣膜置换术等等,其中有30余项手术技术填补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COX迷宫加瓣膜置换获得了江苏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目前该科开展的多瓣膜置换,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治,主动脉瘤切除加人造血管置换、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已成为常规手术。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人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整体医疗实力的体现,该科开展了7例心脏移植,1例心肺联合移植,全部获得成功。该科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还注意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已有130余篇论文在全国核心医学期刊上发表,其中中华级占三分之一。该科重视科学研究,近几年来有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有9项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一、二等奖,有9项分别获镇江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该科拥有专科病床50张,专科实验室40平方米,设备一流。现有临床医生11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5名。目前带教研究生10名,另外,该科还先后派出5名医护人员在欧州一流心脏外科医院进修学习。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镇江地区最早成立的专科,作为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建设的专科,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05年通过省卫生厅的考评,成为江苏省的重点临床专科。2008年心血管内科成为江苏省首批获得介入手术资格的科室,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病人前来就诊。2009年门诊量达到60839人次,出院人数达到2207人次。2003年至今已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4867例。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专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来年来共引进博士3人,其中临床1人,基础科研2人,引进硕士3人。聘用来自美国学者1人,在实验室工作一年。人才培养:三年来本科室培养硕士研究生9,其中已毕业7人,在读2人。学科带头人张国辉去德国Essend的西德心脏中心进修3个月,尹春阳赴加拿大Sunybrook Hospital心内科半年,真亚赴上海中山医院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各1年。共有专业医师18人,其中具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5人,获得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11人,其余均为大学本科学历。三年来我科添置的设备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系统、CARTO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Maquet呼吸机和体外除颤仪。BNP和心梗三项快速床旁测定仪。另外建立了心内科实验室。现有普通床位50张,CCU监护病房5张。心内科担负全市的心血管疾病诊疗学术方面的带头工作以及危重病人的会诊工作,承担江苏大学医学院诊断学和心血管内科的教学工作,并且是心内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到3名,并担负着全市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目前的学科主攻方向为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已形成了起搏与心电生理、冠状动脉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四个介入方向的专业学组。近几年本科在介入心脏病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很快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本科在此领域跻身于省内先进行列,赢得了同道的广泛赞誉。心脏导管室条件和设备先进,拥有先进的SIMEN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电生理记录分析仪、射频消融仪、心脏程序刺激仪、除颤器及CARTO标测仪,可以满足各种心脏病介入工作的需要。心脏监护病房设备精良,医护人员训练有素,是我市唯一首批获得开展心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资质的专科。手术数量和种类均处于江苏省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达国内先进水平。学术上,课题“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和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2003年获上海市临床成果二等奖;课题“心肌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2004年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课题“心肌桥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脏病中意义”2004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2006年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不同组合抗RAAS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机制的研究”获镇江市卫生局重点人才培养课题。“氟伐他汀、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获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氯沙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江苏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第二负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为镇江市科技局在研项目。“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和“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和粥样硬化的影响”两项课题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科研鉴定。论文“心肌桥对冠脉内皮细胞形态和粥样硬化的作用”获镇江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篇。参加编写专著3部。近几年组织主办市级学术活动两项,组织主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一项。对所在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先后带教15名硕士研究生,其中10人已获得硕士学位,多人被评为江苏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2009年本人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另外引进3名博士,2名硕士,目前所在科室已经形成以研究生为主体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队伍,2005年将科室建设成为了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2006年组建镇江市心血管研究所:2008年科室成为江苏省首批获得介入手术资格的科室。管理上,带动和引导全科医护人员共撰写发表论文近50篇,全心内科的工作业务实现了量和质的飞跃。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创建于1977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于1999年被镇江市卫生局确认为镇江市重点专科,2006年被江苏省卫生厅确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目前该科在业务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已成为镇江市的一大特色专科,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对各种颅脑损伤的抢救水平及抢救设备在市内均处于领先水平,能开展各种颅脑及脊髓的肿瘤,除此之外,该科还开展了大量的新技术、新项目,其中填补市内空白的项目有20多项,如高位颈髓肿瘤摘除术,经口咽行齿突切除术,三叉神经面神经起始段微血管减压术,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术等。该科尤其擅长于介入放射治疗,对颅脑及脊髓的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治疗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市内仅本科开展)。另外该科还开展了大量高难度手术,多个项目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如脑干肿瘤摘除术,舌下神经瘤摘除术,巨大脑室内肿瘤摘除术,颅鼻沟通瘤全切术、颅底肿瘤切除术、脊髓内巨大肿瘤摘除术、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术等。该科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还注意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开展大量科研工作。近几年来该科共开展的省、市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另1项科技成果获2项国家专利。在省级以上杂志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中华级杂志20余篇,3篇获全国优秀论文奖。该科现拥有专科病床40张,拥有伽吗刀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实验室。其中重症监护病房床位7张,神经外科实验室40平方米,设备一流。现有临床医师12人,包括主任医师3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其中3名为研究生),住院医师3名(均为研究生),硕士生导师2人,在读博士1人,目前带教研究生5名。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自1975年建科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能对常见、罕见及疑难血液病进行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多个项目处于国内先进或省内先进水平,个别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整体实力在镇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1997年被评为“镇江市医学临床重点专科”,2009被评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实验室于2003年被评为“镇江市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并保持至今。一、人才梯队近三年来引进硕士研究生2名,外送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名、培养本院研究生8名。医师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达100%,已形成一支由3名高级、3名中级、3名初级人员组成、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医师队伍,其中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和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市“169工程”科技骨干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二、科研成果近三年来申报省科技厅课题2项、省卫生厅重大课题和面上课题各1项、市课题6项,与外单位合作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4项;发表各级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8篇、中华系列论文10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并已公布。三、诊疗特色(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自1998年开始,我科率先在镇江市陆续开展了近十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2004年进一步相继成功开展了亲缘间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无关供体异基因骨髓和非清髓性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等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2006年开展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在引进国外先进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等的同时,积极探索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其MICM诊断和各种预后因素制定一整套方案。目前已开展了以中、大剂量MTX和阿糖胞苷为主的联合化疗法挽救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小剂量诱导分化、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和低增生性白血病,STl571(格列卫)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联合或序贯应用MP、VAD、反应停、亚砷酸、万珂、骨膦等多种药物和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均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三)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着眼于疾病的克隆性质,通过建立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N-ras基因突变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克隆性分析,对MDS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预后积分评价,通过对雄性激素、环孢霉素A等的选择应用,使MDS的治疗效果有了较大提高。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CD59表达、Ham’s试验、流式细胞仪网织红细胞测定、Coomb’s试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等检测手段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得以正确诊断和治疗。(四)血液病分子的诊断是较早常规开展白血病MICM诊断的省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单位之一,使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判断水平大大提高,为镇江市及周边地区各级医院血液科同仁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血液科于2001年在省内首家开展了多重筑巢式RT-PCR技术同时检测急性白血病29种相关融合基因发现了多种基因异常,弥补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数量少及敏感性不高的不足;同时开展了肿瘤相关基因检测如端粒酶活性、P53、P73、N-ras、Bcl-2、TCRγ、IgH、MLL 、Jak2、Flt3、C-KIT基因重排等,对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利用FⅧ基因内微卫星CA-13、CA-22及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DXS15的多态性建立了血友病甲的基因诊断,使其诊断准确率大为提高。许多检测项目达到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于2003年底在国内第一家建立带有内源性参照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技术,现以为国内首家同时为临床提供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P210和P190融合基因绝对和相对定量结果的科室,结果更加科学、可靠、及时,藉此明了患者初诊时的bcr/abl转录本含量,判断患者体内肿瘤细胞负荷,并可以监测治疗后的微小残留病灶(MRD),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该技术经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2005年获得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镇江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帮我下几篇论文吧!关于斑衣蜡蝉的,这个论文很少,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谢谢你了
期刊网搜有70篇。。。
排序: 相关度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显示记录数:10 20 50 显示方式列表 摘要 上页 下页 共有记录70条 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HPLC法分离制备斑衣蜡蝉中的吲哚类生物碱 薛公达; 原思通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期刊】中国中药杂志 1996-09-25 2 53
2 利用高压喷枪水击碎斑衣蜡蝉卵块的试验 陈宝玉 北京市陶然亭公园 【期刊】北京园林 1996-09-25 0 5
3 斑衣蜡蝉螯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董景芳 河南省汝南县三门闸公社园林科研站 【期刊】昆虫天敌 1983-12-31 2 12
4 斑衣蜡蝉成虫肠道细菌的鉴定研究 刘玉升; 陈艳霞; 吕飞; 何华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环境生物研究所;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环境生物研究所 山东泰安; 山东泰安 【期刊】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30 9 76
5 斑衣蜡蝉螯蜂饲养方法 董景芳 汝南县三门闸乡园林科研站 【期刊】河南科技 1987-01-31 0 12
6 斑衣蜡蝉的形态特征与防治方法 郭建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科学种养 2010-10-01 5
7 斑衣蜡蝉产卵习性调查及防治方法研究 邱益三; 洪平; 范亦刚; 杨文勤 南京农业专科学校 【期刊】植物保护 1991-05-01 1 46
8 斑衣蜡蝉和东方盔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王记侠; 张新杰; 任玉华; 何维华; 陈蕾; 张艳 中粮南王山谷君顶酒庄山东省中粮酿酒葡萄苗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粮南王山谷君顶酒庄山东省中粮酿酒葡萄苗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蓬莱; 山东蓬莱 【期刊】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04-15 1 59
9 防治斑衣蜡蝉抓四点 张志霄 陕西省礼泉县叱干镇人民政府 【期刊】西北园艺(果树) 2006-02-10 0 47
10 斑衣蜡蝉 桂炳中 【报纸】中国花卉报 2005-03-03 0 8
11 斑衣蜡蝉在武汉地区葡萄上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何华平; 龚林忠; 顾霞; 王富荣 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期刊】果农之友 2007-03-01 1 40
12 动物运动接触反力测试系统、实验与分析 吉爱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4-01 1 224
13 两种葡萄害虫的防治 张积显 陕西省礼泉县建陵镇果树站 【期刊】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09-02-10 0 30
14 布氏螯蜂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闫家河; 丁世民; 秦绪兵; 王芙蓉; 柏鲁林 商河县林业局; 平阴县林业局; 山东省森防站; 济南市农业局 【期刊】山东林业科技 2008-10-15 0 11
15 陕西省斑蟊素资源的初步研究 袁锋; 马建奇; 雷仲仁; 高天鹏 西北农业大学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09-30 16 35
16 葡萄早春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张建军; 程国利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中心; 烟台张裕集团葡萄基地办 【期刊】烟台果树 2000-02-15 0 17
17 斑衣蜡蝉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邢作山; 孔德生; 刘秀才 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 曲阜市丝绸公司 【期刊】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0-10-15 2 52
18 柿疯病研究:Ⅲ传病介体 俎显诗; 刘秋芬; 金立平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期刊】河北果树 1992-07-01 0 4
19 猕猴桃园的四季管理要点 李书林 本峡县猕猴桃研究所 【期刊】河南科技 1993-05-01 0 2
20 猕猴桃病虫周年防治月历 冯华 陕西省周至县植保植检站 【期刊】西北园艺 2000-12-15 0 27
上一篇:大学个人论文模板
下一篇:笔迹论文查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