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化论文研究
马文化论文研究
基于等值理论对中英动物文化内涵词翻译的研究——项静陈靓
文/项静陈靓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21008
摘要:这篇论文是基于等值理论对中英动物文化内涵词汇翻译的研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是有差异的,其中包括对动物文化内涵词的认识。本文介绍了文化内涵词的等值翻译理论,探讨了不同文化中一些动物文化内涵词内涵的不等值,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动物文化内涵词翻译的等值,即直译和意译。
关键词:动物文化内涵词等值文化内涵翻译方法Based on equivalent theory to Chinese and British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translation research
Xiang JingChen Liang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theory to the Chinese and British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glossary translation different nationality has the different culture and the language,as a result of thinking mode and cultural context difference,the people have the difference to the identical thing cognition and the view,including to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word equivalent translation theory,has discussed in the different culture some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connotation not the equivalent,and proposed how realizes the 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translation equivalent,namely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iteration.
Keywords:Animal culture connotation word Equivalent Culture connotation Transl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37(2008)08-0081-02
1.翻译和翻译等值理论
翻译是联系两种语言的言语活动,即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翻译将一种语言的话语结构中蕴涵的各种信息分析出来并把它们贴切地综合在另一种话语结构中,使之达到语际等值传递。
在当代的翻译理论中,翻译的等值理论被认为是一个核心问题。等值在翻译活动中就是指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如汉语中“母亲”一词,英语中则称为“mother”。在英语中我们表达自己心情时可用“I am very happy.”在译成汉语时可表述为“我很快乐。”这就是简单意义上的词语和形式对等。但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简单地由词汇和结构堆砌而成的,语言真正内涵往往是由表(words and structures)和里(the meaning between lines)结合而形成。因此内涵的对等也十分重要。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等值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对等”,此名称是在“动态对等”的基础上改称的。奈达认为功能对等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是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
2.中英动物文化内涵词
文化是一个群体精神、智慧和审美观点等的综合体,其包括传统、习惯、道德、法律和社会关系等。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过程。在人类语言中,有一大批关于动物的词汇。根据动物的形态、颜色和习性等,人们赋予一些动物词汇特殊的文化意义。在翻译动物文化内涵词时,译者一定要考虑到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即该词所隐含的或附带的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和贬义等。如英语中“喜鹊”一词用来形容人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而在汉语中,它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好运的鸟儿”。人们通常将好消息和喜鹊联系在一起。
文化是语言成长的土壤。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英动物文化词汇的内涵也不同。通过对同一动物在汉英语言中文化意义的分析,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基本分为四大类:基本重叠、部分重叠、完全不对应和存在语义空缺。
狼、狐狸和兔子等词属于第一类,其中英文化内涵基本是相同的。例如汉语里的“狐假虎威、狐狸尾巴”等词多带贬义,英语中的fox也有“狡猾、诡计多端”的含义。汉英不同的动物名称表达相同的文化意义属于第二类。例如,汉语中的“虎”和英语中的“lion”。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里不用tiger(虎),而用lion(狮)来表示。英语中的dragon与汉语中的龙,英语中的dog与汉语中的“狗”的文化意义都完全不对应。“龙”是中国人的图腾,神圣的象征,其在汉语中蕴涵着高贵、吉祥、欢乐的意义。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龙”的文化意义截然不同。Dragon在西方被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动物,象征着魔鬼与邪恶,常喻指“凶暴,脾气暴躁的人”。在英语文化里,dog被认为是人类最忠实可信的朋友,人们对其采纳的是一种肯定的态度,如:Love me,love my dog;a lucky dog.可在汉语文化里,大部分的有关狗的习语都是含有贬义的,如:“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等。语义空缺是指原语所载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等语,即:有些动物词汇在原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而在译语中却没有,无法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如汉语中的“鹤”与英语中的“crane”。英语中的crane除了因颈长而有伸长脖子的引申义,没有其它的文化意义。而汉语中的“鹤”却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长寿的象征,也常用来形容仪表和才能出众的人。
3.如何实现中英动物文化内涵词的等值翻译
3.1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尤金·奈达认为不同语言和文化都有百分之九十相似的地方,只有百分之十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数的中英动物文化词汇,其文化内涵是基本重叠的。如在中英文化中狐狸都含狡猾之意,狼都含凶残之意,兔子都含敏捷之意。
3.2意译。意译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然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换句话来说,就是冲破语言的外壳,将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来。如 “I have made a bit of a dog’s breakfast of that essay”,如果直译的话,翻译成汉语后应为“我的那篇论文有点狗的早餐”。很显然,没有人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这个例子中,“Dog’s breakfast”是“混乱”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我的那篇论文有点混乱”。
意译有很多种方法,以下主要介绍两种方式:
3.2.1文化对等译法。英汉中有时以不同的动物词来表达同一种意思,因此译者在处理动物词时,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中动物词的使用习惯,避免死译。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对等译法”(Cultural Equivalence)。其定义是指当原语言中的动物词使用的是其基本含义时,而译语中却习惯使用另一词来表示同一意义。下面以“马”为例:
Eat like a horse.像牛一样大吃大喝。
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
3.2.2功能对等译法。所谓的“功能对等译法”就是把原语言中一个带有特定文化色彩的词翻译成译语中意义相同却不带文化色彩的词。原语言中的动物词所蕴含的文化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形成的。因此,如果译语的读者没有背景知识,将难以理解该动物词的真正含义。所以在译语无法把原语言的动物词直接翻译时,就要采用功能对等译法。
如汉语中的“骑虎难下”,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直接译成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英国人也是能看懂的,但缺乏美感。但若采用功能对等法,将其译成in for a penny,in for a pound,就会很符合英国人的习惯,理解起来更容易。
4
谁能给我提供一点关于马,马文化的详细资料啊??
长城马文化之旅[图]
--------------------------------------------------------------------------------
中国台湾网 (2006年03月24日)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体。要形成一种文化不是说仅仅冠以“文化”之名就可以的,必须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它需要特定的形式作为载体。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有着深厚的积淀,也遗留下很多丰富的文化遗产。
“龙马精神”——如同龙一样,马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文化图腾象征之一。龙的起源是“多元综合原型”的产物,龙的头就是马头的形状。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不但体现在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而且还外延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我国是马种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养马最多的国家,具有丰富的马品种资源和广阔的草原牧场以及适合养马的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我国北方的各游牧民族的先民就开始驯服和畜养马匹了。随着人们对马这种动物的不断认识,对其研究也不断地深化。人类对马的研究以及它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没有其他动物能跟它相比。而且在马的用途、马病的治疗、竞技运动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马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马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马在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超过了人自身。马所拥有的与其它动物不同的自身价值——力量、速度及对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自从开始驯化马,它就在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也为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文化。
马文化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也跟其他文化一样需要一个可以呈现它特点的载体,也与其他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历史始终围绕着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而展开。马也成为了战争成败的关键,秦始皇的万里常成就是为了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强悍的骑兵而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长城不仅是一条军事防线,也不仅是宏伟的建筑,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条文化分界线。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长城文化与马文化始终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长城外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马匹、牛羊,是游牧民族生存繁衍的地方。马具有强悍的躯体和风驰电掣的速度,而长城的建立则是阻挡这强悍动物上的民族入侵。
时至今日,马和长城都已退出了战争的历史舞台,或许你不再因马而忆起长城,或在登上长城之颠时想到马,但马与长城,始终都是不曾相互独立过。在长城脚下,骑着马儿追去追寻历史的遗迹,触摸历史的伤痕抚摸着一块块的城砖,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厮杀;行驶在长城脚下的古道中,马踏着山花,人心欢畅。如今围绕着长城和马,在八达岭周围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马文化圈。
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北京长城阳光山谷马术俱乐部成立于2000年12月,它背依燕山余脉,雄伟的万里长城蜿蜒其间,林木繁茂,空气清新,视野辽阔。周边围绕着40公里残旧长城的峡谷更是风光秀丽独特。俱乐部所在的位置正是我们先人囤兵饲马的中心地带,如今这里仍然保留着许多古代囤马的土围墙遗迹。它的建立无论是设施风格,还是功能用途都渗透着浓厚的长城文化和马文化的内涵,随处都可见到马和长城的影子。
俱乐部依照现代马术训练基地模式而建立,是由若干个独立的运动休闲娱乐场所组成,集马术运动、健身休闲、度假设施于一体的现代马术城。它拥有国内最大的综合室内马术场地、三个室外马术外训练场地、1200米的速度赛场、200间专业标准的马厩、一个马匹医院,以及国内外优秀的马品种上百匹。为了更好地满足来次参与马术运动人士的需求,俱乐部还完善了其他的各项配套设施:四星级饭店、网球馆、马术俱乐部会所、马文化博物馆等。
作为中国马术协会指定的国家马术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基地,北京长城阳光山谷马术俱乐部具备承办国际水平的马术比赛设施和能力。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中国国家队就是在这里集训和出征的;俱乐部马名为 “西夏王”的温血马也代表中国参加了亚运会的比赛;2003年来自日本、韩国、蒙古、伊朗等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3届亚洲马术锦标赛就是在这里举办的。另外俱乐部每年都要承办若干场全国性马术障碍、盛装舞步锦标赛和挑战赛,北京等地区的比赛就更加频繁。
北京阳光山谷马术俱乐部的室内马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内马场,建筑总面积10000平方米;(包括:11 0m x 4 5m的比赛场地,1 000个观众席、2 0间运动员休息室和会议室)。这里既是一座开展专业马术运动训练及比赛的场馆,亦可开展场地障碍、盛装舞步、西部绕桶和场地马球的比赛与教学。
室内马场共有三层,在一层中央部分是沙土场地;外间由栅栏环绕,分别设有休闲区(酒吧、卖品部)、更衣室、办公区、7 0间国际标准马厩。二层为看台区和学员教室、会议室、贵宾休息室和电子屏幕中控室。三层为运动员、学员的宿舍区。由于室内安装了中央空调,举行各项比赛不受气候影响。
俱乐部聘有十多名资深的专业马术教练,为前来俱乐部学习的马术爱好者进行指导。俱乐部饲养了一百多匹训练有素的良种马匹,用于俱乐部会员来此学习和运动员的比赛。
速度赛马场的赛道长度为1200米的封闭跑道,其宽度在20米左右,可容纳14匹马并排起跑出闸。地面基础层底层是由排水道和基础渗水层组成,用于雨季的排水系统;基础层上面为8厘米厚的沙层;场地四周使用PVC护栏封闭;在入口处有通道与马厩连接;场地拐角处了修建配备有电子通讯系统了望塔。速度赛道的中心地带建有马游泳池和马术训练场地。
俱乐部会所是一座颇具欧陆风情的、具有四星级标准的综合服务设施。内设健身房、室内游泳馆、桑拿浴室等服务场所,设有酒店式管理的客房和中西餐厅、酒吧、咖啡厅,是为骑马训练和娱乐的客人准备的配套设施,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会所内的欧式书房与会议室是进行商务洽谈、社交活动的最佳场所。
会所的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已开展服务项目:游泳、健身、桌球、壁球等运动场地;咖啡厅、酒吧、餐厅、会议接待。
中国马文化博物馆是亚洲最大的马文化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介绍中国和世界马文化的综合艺术馆,馆内收藏了2000余件有关马的文物和艺术品。还向人们系统地介绍有关马的知识和理论。
同力奥邦马具厂专业生产精密铸造不锈钢马镫,马衔,马刺系列,及各类皮质马具用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精密铸造及后道工序抛光中,全部是手工操作,进行表面光亮处理,产品精益求精,质量上乘。批发、零售所生产的鞍具、 护具、马靴、头盔等马术用品, 提供送货和邮购服务。提供设计、定制各类款式和不同尺寸的马裤、马靴、马鞍垫,马腰带,马衣,马绑腿等各种马具。
马具厂至今仍保留着纯手工制作工艺,企业信誉好,产品质量优,产品畅销国内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逐年提升。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加强诚信经营的重要性,马具生产不仅涉及到外型美观,更要保证坚固耐用,提高它的安全性,因此,技工精工细作,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把关,诚信经营理念让同力奥邦马具厂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经销商的目光,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概括马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马文化有以下特点。
1、马文化的历史悠久
自从已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马文化就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猎马食肉到把多余的活马驯服、饲养再到骑乘、劳作、运输、战争、通讯、科技等运用,表明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应该是马文化的文化。
2、马文化涉及的范围广泛
凡是人类涉及到的领域如生产、生活、交通、运输、通讯、军事、医疗、教育、科研等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曾与马和马文化有联系。
3、马文化的地位显耀
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皇冠,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框架。可以说,没有马文化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今天。
4、马文化的影响深远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寄托、生活、做人、科技进步、社会进程、战争胜负、娱乐休闲、艺术欣赏、健康医疗、经济政策、政治关系等都依附着马之文化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不仅在过去和现在起作用,随着中国马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马文化对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将会更深更远。
5、民间是推动马文化发展的主体
历代历朝的帝王们爱马、骑马、好马的举动以及各朝代实行的″马政″起到了积极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民间的养马、马在各行各业中运用、马的民俗形成、马的娱乐享受和马的艺术展现等成了马文化发展动力的主体;历代文人骚客的颂扬和赞叹对马文化的提炼和升华起到了推波助阑的作用。
6、马文化的表现的形式丰富多彩
在目前关于现存动物的文字、语言、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表现形式中马的表现形式最多,也最丰富,而且制作工艺和技术达到了顶尖的水平。
7、马文化的消亡与兴起并举
一部分己经消失(响马、马神庙、马阶、部分马民俗);一部分正准备消失(马帮、骑兵、马褂、部分民俗);一部分正在兴起(马健身、马博奕、马医疗、马旅游)。
8、吉祥象征是中国马文化的显著特征
马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主要以″吉祥″为核心价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祷、激励、成功等象征意义,″马到成功″已成为了人们相互间祝福的代名词。马的词语中出现贬义成份的机率,也是所有现活的象征动物中最少的。
9、马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甚少
在中国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喜欢马的人多、从事与马相关的工作的人多、玩马(骑马、养马、赌马、买卖马、创作马、表演马)的人多,但把马当成一种文化来研究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投入少、创作少、报道少、媒体平台不完善……这是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马文化极不相称的现实。
僧格的获奖项目
1、《蒙古古代狩猎文化研究》,2006年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 2、《蒙古人的飞禽崇拜》2000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三等奖 3、《蒙古族马文化专题研究》1996年获甘肃省高等院校社科成果二等奖 4、《蒙古民族传统信仰与动物崇拜》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年--1996年期间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5、《蒙古人飞禽崇拜》和《台吉乃人对移民的认同与偏见》等论文曾被选入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索引
上一篇:专科还写毕业论文
下一篇:论文格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