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桐庐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7 00:10

桐庐毕业论文

我觉得这篇蛮好的 给你参考参考:

浙江服装产业发展趋势与目标等问题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培育和建设若干个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这些区块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在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内建设若干个特色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创建宁波、温州和杭州三座“中国服装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确立中国服装名城的整体形象。

——产业外向度目标。纺织产业出口额200亿美元以上,稳居机电产品之后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出口主体,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主要贸易伙伴分布在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的相对优势指数在1.8左右,纺织服装出口继续是浙江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

全省拟以杭州、绍兴、宁波、湖州、温州和台州为各个相应行业的区域发展中心,并根据行业先进性及未来市场的成长性分成不同层次,优先扶持和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中心或行业部门;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注意利用“两个西部”(浙江西部地区和中国的西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1.纺织业发展布局:以绍兴县为重心,重点扶持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更快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化纤生产:以绍兴、萧山和嘉兴等优势地区为主要集聚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新型和特种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40%),提高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比重(40%)。棉纺项目:主要向宁波、绍兴、萧山和海宁集聚。重点在于提高纺纱装备现代化程度,加快纯棉、高支精梳纱与色纺纱、无结纱的发展,提高省内棉纱自给的比例。织造业: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聚。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与档次提升、积极开发高档面料,提高精梳纱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中布局。印染业:以绍兴、萧山、嘉兴为主要基地。要加大环保性的染整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后整理能力。纺织染料类企业主要向绍兴县及周边集中,其中染料生产以上虞新区为核心,严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业在上游临水地区布局。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以海宁、余杭、宁波等优势区块为基地,逐步形成生产聚集地。丝绸行业:以传统产地杭嘉湖地区为主要集群区块。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纺机业:以新昌、嵊州、台州为主,打造国内新型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2.服装业发展布局:以宁波鄞州为浙江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萧山二区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一,规划建设女装产业区块。以湖州织里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二,扶植建设织里童装精品区块。特色服装区域集群,男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为中心,外延到温州藤桥和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女装的集群布局:以杭州为中心,外延到嘉兴和湖州;童装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织里为中心,外延到宁波的宁海等;休闲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温州为中心,外延至平湖、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皮革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海宁为中心,外延到长兴;针织服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象山为中心,外延到海宁、慈溪、桐庐、诸暨大唐;领带的集群布局:以绍兴嵊州为中心,外延到义乌和诸暨;服装辅料的集群布局:以长兴为中心,发展以高档服装粘合衬为特色的服装辅料制造业。
配额取消也必然导致全球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测,未来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会增加到30%以上。但我们也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复杂的利益再分配,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市场仍然由其跨国公司主宰,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团控制了市场。他们有自己的品牌、设计、面料来源、技术优势、生产公司和销售渠道,委托发展中国家贴牌加工,然后再由他们经销。象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我们传统的竞争对手。还有与发达国家具有地缘优势的国家(如东欧、土耳其、墨西哥等),与我国相比它们具有地理位置和一些贸易政策优势。欧盟东扩后,随着欧盟内部零关税带来的内部贸易的增强和区外配额和高关税,我国对欧盟东扩后进入欧盟的10国出口将呈下降趋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在美加墨之间,逐渐形成了美国生产棉纱,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织布并成衣,再回流美国的区内循环趋势。因此,今后5-10年内,中国纺织产业虽会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亚洲同拉美特别是加勒比地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将会加剧。

4.技术升级态势。近几年来,浙江纺织业大力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加快技术装备的更新步伐,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国同行前列,服装面料的自给率也有了提高,技术升级态势比较明显。配额取消后,浙江纺织业将有机会更多更快地吸引国外的资本、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等要素,加强与各国在纺织领域中的合作,推动纺织产业升级。但是外国名牌服装产品正以每年3%的增幅抢占国内市场,上百家外国著名服装公司在我国境内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而我们的技术设备消化吸收能力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远远不够。
(二)存在的难题

一是劳动力成本趋高。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失去,使得产品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二是土地、原料和能源对纺织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省内最适合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地理区域已经基本得到利用,适合产业规模扩大及产业转移所需的新区域空间明显不足。原料方面从本地提供的天然纤维数量上看,除了蚕茧(生丝)相对比较充足外,其他如棉、毛、麻等纤维均无法满足现有生产能力。化纤原料对外依赖严重。能源方面浙江省内基本无煤炭、石油生产,几乎100%靠外省调入或进口;电力供应紧张,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研发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高性能、功能化纤维开发滞后;印染后整理技术障碍难以突破;面料开发难有建树,基本停留在模仿阶段;丝绸及其相关产品开发难以深化,相应技术难题多年得不到解决;服装设计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甚大,品牌设计与建设任重道远;纺织机械产品开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纺织品服装出口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出口服装大多没有自创品牌,款式也主要根据来样加工;功能化、差别化化纤织物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等。生产的面料在色彩和花型等方面跟不上时尚潮流,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仅55%左右。究其原因,浙江省在产品开发的五大技术环节,即纤维、纱线、织造、染整和设计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四是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使浙江省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国际上棉纺织行业精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等先进工艺设备的占有率已分别达到50%和90%,浙江仅占20%和33%;织机无梭比率国际上已达到80%以上,我省仅38.5%,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产品国际上已超过40%,浙江仅为20%,发达国家化纤行业的涤纶直接纺技术已普遍采用,浙江直接纺比重只达60%;印染后整理的技术水平则更加落后,导致面料的色差、色牢度较低、手感不好。

五是专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接受过系统的纺织生产理论和实践的训练、熟悉WTO规则、具备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人才短缺。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同时,职工队伍素质差且不稳定,不仅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造成浪费,增加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应有的竞争优势。
二、浙江纺织业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按国际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融合发展的要求构建纺织产业新体系,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结构优化为导向,以重整业务流程为手段,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优化区域合理布局,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支撑有力、结构优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国际性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性贸易(营销、物流)中心。

(二)产业发展定位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业的制造基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产业规模上,化纤、棉纺、针织、印染、服装、领带等生产能力保持全国领先,进入世界前茅。二是在产业组织上,以专业化协作为基础,构建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网络式”组织,推动多方联合和引导有序竞争,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服装“航空母舰”。三是在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不断增强,品牌类、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明显提高,低水平及资源、能源占用量和环境污染大的纺织产品比重逐步减少。四是在技术装备上,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提高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本地化能力上有所突破。

——先进纺织产业的研发基地。纺织产业研发基地是增强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和国际先进纺织技术装备本地化能力主战场,要成为产业关键技术和区域共性技术突破的主源头,成为国际性特别是跨国公司、全国性研发机构集聚地,成为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专业化发展和产学研一体化、跨区域协作和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联合方式相结合的创新基地。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品的贸易中心。一是要立足浙江已有各类纺织产品、原料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以及各类纺织服装交易会,按现代物流、营销发展要求,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改造提升各类市场内涵能级,推动联合联动发展,放大集群的国际国内区域效应。二是要加快加大与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接轨力度。大力增加纺织服装出口创汇,积累市场、人才和引进技术。逐步提高国际品牌和海外供应商的数量,推动纺织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主要贸易地区开办贸易企业,与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企业加大合资合作等。培育几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专业性展览会,并通过采购信息平台、采购咨询、采购服务的改善与提高,使浙江的纺织贸易更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国际性的先进纺织产业的贸易(营销、物流)中心。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业的品牌集聚地。一是要把环杭州湾纺织产业带打造成国际性的纺织产业区域品牌,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是要培育若干家大型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形成在全国和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三是要加强产品品牌的研发、吸引、投资和经营,在加强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际品牌,使浙江成为世界纺织产业的品牌集聚地。

(三)战略目标

到2010年,浙江纺织产业全面融入国际市场,率先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竞争力强,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配套功能完善,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技术先进、研发创新能力强、涵盖面广、附加价值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国际性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

——产业发展规模目标。从浙江工业化发展所处阶段、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到2010年,浙江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纺织产业总产值大致接近10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5%左右为宜,纺织产业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业发展水平目标。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化,印染后整理技术和高挡纺织面料关键技术取得极大进展,纺织产业成为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经济效益、绿色制造全国领先,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整体产业层次提升,创造“隆起效应”。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培育和建设若干个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这些区块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在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内建设若干个特色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创建宁波、温州和杭州三座“中国服装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确立中国服装名城的整体形象。

——产业外向度目标。纺织产业出口额200亿美元以上,稳居机电产品之后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出口主体,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主要贸易伙伴分布在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的相对优势指数在1.8左右,纺织服装出口继续是浙江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

全省拟以杭州、绍兴、宁波、湖州、温州和台州为各个相应行业的区域发展中心,并根据行业先进性及未来市场的成长性分成不同层次,优先扶持和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中心或行业部门;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注意利用“两个西部”(浙江西部地区和中国的西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1.纺织业发展布局:以绍兴县为重心,重点扶持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更快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化纤生产:以绍兴、萧山和嘉兴等优势地区为主要集聚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新型和特种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40%),提高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比重(40%)。棉纺项目:主要向宁波、绍兴、萧山和海宁集聚。重点在于提高纺纱装备现代化程度,加快纯棉、高支精梳纱与色纺纱、无结纱的发展,提高省内棉纱自给的比例。织造业: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聚。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与档次提升、积极开发高档面料,提高精梳纱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中布局。印染业:以绍兴、萧山、嘉兴为主要基地。要加大环保性的染整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后整理能力。纺织染料类企业主要向绍兴县及周边集中,其中染料生产以上虞新区为核心,严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业在上游临水地区布局。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以海宁、余杭、宁波等优势区块为基地,逐步形成生产聚集地。丝绸行业:以传统产地杭嘉湖地区为主要集群区块。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纺机业:以新昌、嵊州、台州为主,打造国内新型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2.服装业发展布局:以宁波鄞州为浙江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萧山二区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一,规划建设女装产业区块。以湖州织里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二,扶植建设织里童装精品区块。特色服装区域集群,男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为中心,外延到温州藤桥和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女装的集群布局:以杭州为中心,外延到嘉兴和湖州;童装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织里为中心,外延到宁波的宁海等;休闲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温州为中心,外延至平湖、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皮革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海宁为中心,外延到长兴;针织服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象山为中心,外延到海宁、慈溪、桐庐、诸暨大唐;领带的集群布局:以绍兴嵊州为中心,外延到义乌和诸暨;服装辅料的集群布局:以长兴为中心,发展以高档服装粘合衬为特色的服装辅料制造业。

个人简历—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模板—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简介  姓名    ***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民族    汉 籍贯    湖北黄冈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入学时间   1998年9月  毕业年月   2003年7月  学  院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  研究方向   微生物与发酵

个人简历 1988年9月-1991年7月  湖北省麻城市三河口镇中学 1991年9月-1994年7月  湖北麻城市三河口镇职业高中 1994年9月-1998年7月  湖北农学院食品科学系(农业教育) 1998年9月-2003年7月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系(硕士—博士学位)

奖励情况 1. 荣获2000-2001年度浙江大学研究生二等奖学金、三好研究生。 2.参加浙江大学“天堂硅谷”创业大赛“康宝”创业团队,聘为总经理 3.荣获1999-2000学年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 4.荣获2001-2002年度浙江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优秀个人称号 5. 2001年7月-20012年7月浙江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中担任桐庐县冠华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一职,获合格证书 6.荣获1998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7.1994-1998年连续四年荣获湖北农学院三好学生称号

综合素质 英语 CET-6,CET-4,GRE,德语基本口语 计算机 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能娴熟运用Office办公软件、AutoCAD,并能运用Dps、SAS统计软件等进行数据处理,熟悉网络、局域网的资源利用。

参与科研  1、 参与导师主持的浙江自然基金课题:《氧载体促进丝状真菌氧传递机理的研究》; 2、 参与课题“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动力学的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 3、 参与了“弹性蛋白酶的规模化产业化技术研究”课题; 6、 博士毕业论文为《产弹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技术的研究,以及弹性蛋白酶的水解机理探讨》;

发表论文 现已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五篇; 1. 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1,11 2.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01, 9 3.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medium composition of elastase producing strain Bacillus sp. EL31410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Enzyme Microbial and Technology, 2002.5:565-572. 4. 糖化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杂志, 2000,6 5. 产弹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生物技术版),2002(已接受) 6.Elastase improved production by Bacillus 31410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Kinetics Studies of Culture medium for Batch fermentation,Science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lish), 2003,1 7. Influence of medium components on elastase production using crude sources by Bacillus sp. EL31410,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02(waiting for response)

学校工作  曾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

社会实践  1999年7月  在钱江啤酒集团研究所参加“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动力学的研究”,熟悉啤酒生产工艺; 2000年6月  浙江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中,在浙江温州一家私营企业担任总经理助理; 2001年7月-2002年7月  浙江大学研究生挂职锻炼中担任桐庐县冠华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一职,获挂职锻炼优秀个人称号; 2001年10月  参加杭州-浙江大学联合推出的“天堂硅谷”创业大赛,作品《“康宝”健康品的产业化》闯入创业大赛复赛。

主要课程  博士主要课程 高级生物化学专题(含实验)   分子生物学 高级分子生物学专题(博士)   高级食品化学 食品微生物专题               发酵专题 食品工程进展                 SAS实验设计和分析 Dps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发酵工程与设备 本科课程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微生物制药学  生物制药学     生物工艺学     生化分离工程   微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导论   发酵设备       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工程经济       数学建模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充满自信,擅长交际,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和综合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英语,有较强的英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平时学习注重知识的系统化,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完全有能力承担科研工作的筹备、策划、设计和运作。 欲在贵公司科研或其他部门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能胜任一定的管理工作。

工民建的助理工程师的技术总结怎么些?

工民建教研室年度工作总结

工民建教研室在05年度,主要从实践环节、师资建设、学术活动开展和学科建设等四方面抓教研室的建设。
一、着重抓实践环节的建设和管理
工民建教研室负责二个专业的普专学生的实践环节建设,一个本科专业的开放教育学生实践环节建设以及两个专业的开放教育专科学生实践环节的建设。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
1.我们从制度着手,制定了各实践环节的大纲,规范了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并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和不同的实践环节的特点拟定了具体的辅导方式、时间安排和要求。如普专的毕业设计期间,每天都安排有教师下教室进行辅导,要求指导教师坐班,方便学生,实行了日常辅导和阶段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开放教育学生的毕业设计,则采用定期面授辅导和电话答疑网络答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从选题开始到毕业答辩,每个阶段进行检查并进行登记。又如普专生的毕业实习,除了采用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进行了解、辅导以外,我们也组织教研室教师下访学生实习工地,与工地师傅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际表现,并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而对于新生的认识实习,则采用由教师带领学生至各种建筑物或施工现场进行参观的方式进行开展。对于开放教学的学生实习,则积极参与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课程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巩固强化专业课程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对需要开展课程设计的班级进行停课,集中进行课程设计,这对学生更好的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承担了对临安电大、桐庐电大的毕业设计整个环节的所有工作,从任务书的编制、课题的选取,到教学辅导最后到毕业答辩,成绩评定,均由我们来完成,帮助市属电大很好的克服了他们自身专业教师少无法承担毕业设计的困难。
3.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重视对课程的实验环节的管理和落实。实验对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点,理解相关重要知识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实验课中,先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实验的目的、实验要求及实验步骤,然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了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使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开设有专科层次的《建筑材料》和《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建筑力学》和本科层次的《建筑结构试验》。
在《建筑材料》课程中,主要开设了:水泥、细集料砂、混凝土的实验。具体内容为测试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胶砂强度、安定性;测试细集料砂的堆积密度、视密度、筛析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混凝土强度试验。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课程中,主要开设了测定土的密度、含水量、液限和塑限;土的固结和剪切实验。在建筑力学中主要开设低碳钢拉伸实验,钢筋扭转实验,弯曲正应力实验等试验。
在以上所有实验课开始前,我们都要根据教师的授课进度编制出实验计划,作好各班级的实验时间和场所的协调工作。为方便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实验结果,我们编制了相关的实验报告书,使学生能及时登记。而且对学生的实验报告我们都经过仔细批改,为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提供依据。
4.对专业课程,我们尽量安排相应的参观实习。比如讲述楼盖设计的时候安排学生参观正在绑扎钢筋阶段的工地,又如钢结构课程,安排学生参观正在施工的工地,如节点的施工,如组合结构等,又如土力学基础工程课程,则安排学生参观正在施工基础的工地。通过参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带着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创造了条件。
5.我们利用副班主任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协助专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带领学生参观工地、积极联系开设专家讲座、利用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丰富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专业的兴趣,增加对专业的了解,并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经验和体会,重视对新生的始业教育,利用期中座谈会了解学生所需所求。
6.积极承办学生的技能大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05年度,工民建教研室结合专业特点承担了砌墙、双面抹灰、贴面砖和绑扎钢筋笼等能充分体现学生兴趣的、贴近学生的专业项目,获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报名踊跃,而我们教师也从项目的设置、材料的准备、辅导到大赛评分标准的设置和评分中获得了一定的提高。参赛的学生事后均表示有所收获。
7.着手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给普专学生以及开放教育的学生提供方便的实践,从0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建立了实践基地,在05年度,我们建立了省安居设计院、城建监理公司、中天建筑有限公司、国泰建设集团、浙江泛华监理公司、宋都房地产集团、浙大流体力学实验室等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所涉及的专业有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预算和结构试验等方方面面,基本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实践,与此同时实践基地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一年的建设,已能基本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
二、学科建设
05年我们积极参与了学科建设。
1.参与了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新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审定工作。教研室的沈先荣、傅刚辉、吕文晓、李佳等多名教师成为了中央电大大土建教研室成员,与中央电大专业教师探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试卷的考核重点考核形式,为中央电大专业教师提供了了解地方电大的实际教学的可能,为制定专业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等提供了依据。另外有沈先荣、傅刚辉、吕文晓等老师进入了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通过研讨会等形式,为该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建议,把握其教学要求能否正确的、适当的得以实现进行指导和审核。
2.很好地完成了中央电大三门课程的共建工作。作为我校承担的三门课程:《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工程计量与计价》,教研室相关教师从收集资料开始,到教学大纲的编制、审定、一体化方案的编写、审定、教材的编写、审定、考核说明的编写、审定、IP课件的录制、形成性考核手册的编写最后到试题库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并最终获得了中央电大的好评。相关教师也在完成共建课程的同时,对自身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对以后我们学校这三门课程的良好教学质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积极参与了实验室建设。
为了能给学生提供优良、方便、快捷的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参与了实验室升级为市属高校高校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在实验室申请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及浙江省实验室计量认证期间做了大量工作,为实验室最后通过认可和认证做出了大量贡献。
1)我们教研室的吴力平、吕文晓、沈先荣、傅刚辉等教师作为检测人员和内审员承担了土工实验室的全部试验项目;建材实验室的水泥、混凝土、钢筋的全部试验项目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工作。我们参加了内审员、高级试验工的培训,计量认证的培训和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培训。参与了实验室设备添置采购的工作,参与了质量文件的制定、程序文件的制定、熟悉了所承担项目的规范、试验流程,参与了试验指导书、操作手册、原始记录表、试验报告的编写工作,熟悉质量体系文件、计量认证文件、考核内容,在参与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期间,相关教师不分日夜加班加点熟悉规范操作流程、接受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考核工作,按专家要求修改试验报告、原始记录等工作。
2)以实验室作为平台,积极参与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积极开展工程检测领域的科研合作工作,尤其是社会公共安全的科研项目,为市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抗震减灾的重要参考依据,减少自然灾难对社会的影响。2005年4月承接了杭州市属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振动荷载下建筑物安全性能检测的研究与应用”。该项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解决建筑物保证安全使用的问题,利用无损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动测设备检测动力参数指标,建立固有振动模态)识别建筑物的损伤程度,确定建筑物的安全状态及需加固处理的部位,为行政主管部门、业主提供建筑物安全鉴定的理论依据。“振动荷载下建筑物安全性能检测的研究”已完成100多个工程项目的检测工作,测点近1000个,正在建立原始“指纹”数据库,正在根据试验工程测试数据建立、修正符合国情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
3)面向普专和本科全日制学生开放重点实验室,引导学生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重视实验技术的研究,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方案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扩大校际间交流,服务于全省电大系统,成为全省电大土木工程中心实验室。
4)积极申报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实践基地,成为中央电大系统土木工程类专业师资培养基地,并积极争取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4.积极参与了省电大对06级普专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结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和省电大土建教研室进行了联系,完善了06级普专教学计划。
5.积极进行新专业或新实践环节的建设。
1)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是第一次开设的开放教学专业,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与原来的远程专科都有很大的不同,教研室教师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重点、考核重点都积极参与,我们就如何结合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和开放教育的模式以及培养目标如何教学畅所欲言,积极献策。如《建筑结构》课程,改变普专和原远程专业侧重构件设计、结构设计改为为施工、工程管理提供服务,由原先的重要专业课定位为专业基础课,这就对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们建议弱化设计,强化实用、强化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等。
2)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是第一次,怎么做,是做毕业设计还是毕业论文,做什么题目,省电大、中央电大均没有指导文件,我们教研室教师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从实用角度,教学角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决定建筑经济管理班级的毕业设计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内容的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毕业设计分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施工组织和工程预算三个题目,同时,要求每个同学就工程管理、经济管理写一篇专业论文,既很好的考虑了他们的专业特点,又让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所提升,对三年学习有所总结和提高。
3)土木开放本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也是我们第一次碰到的,同样存在怎么选题,要求达到怎样的要求、怎么指导等问题。我们一方面积极与中央电大、省电大专业教师进行联系,取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明确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的要求以及需要完成的内容,另外一方面,着手建立毕业设计指导书和计划书的编制、毕业实习计划书的编制。通过多次讨论,我们确定了大致框架,学生采用以我们提供的课题形式,课题要求为基础,在此范围内可以自主选择课题,结构形式可以采用框架结构、剪立墙结构,也可以是框架剪立墙结构,可以采用多层建筑或者是高层建筑或者是小高层建筑,可以采用电算也可以采用手算,可以采用计算机绘图也可以直接手绘图。除了做毕业设计,也可以让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做施工方案的编制,要求有新工艺或新技术的应用,也可以选择做毕业论文。毕业答辩时我们邀请了省电大教师参加,进行把关和指导。
6.根据普专首次设置了平时成绩,我们从教学进度表着手,对作业的布置进行了定量化管理,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即规定作业次数题量,对作业等在形成性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做出具体安排,在期初、期中、期末我们对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批改质量进行了检查。
三、师资建设
我们从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进行了师资建设。通过强化对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参观,对外交流,举办研讨会等形式,使教师能结合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摸索,具体体现在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并进而完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BBS讨论区和网络资源的建设。
1)教研室的沈先荣、傅刚辉、吕文晓、蔡小沪、李佳等老师承担了中央电大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和《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共建任务,作为科研成果的教材和IP课件均已正式出版并投入了使用。
2)沈先荣、傅刚辉和吕文晓老师在05年度获得了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毕业设计答辩主持人的资格,在全省电大具有该资格的四名教师中就占了三名。开放本科的毕业设计必须由答辩主持人主持进行,这不仅为我校毕业答辩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提高了杭州电大在全省电大的地位和知名度。杭州电大成为全省电大师资力量最强、教学水平最高的学校。
3)教研室的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积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各教师能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学历学位,结合自身专长积极考取各项行业注册证书。金波老师在05年度完成了浙江大学结构专业硕士论文的进修并获得了硕士学位,蔡小沪老师在浙江大学进行建筑学进修硕士学位论文,董辉老师参加了浙江工业大学的结构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与此同时蔡小沪老师通过了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的考试,沈先荣老师和傅刚辉老师取得了高级项目管理师的资格,董辉老师获得了国家注册造价师的资格,目前我们教研室已经有两位国家一级注册监理工程师、一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位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一位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师、两位高级项目管理师。无论是在施工,还是监理、设计、预算等方面都有相应的高级职称。这为我们学院很好的贯彻双师型教育提供了客观前提。
4)我们积极和杭州市建筑业协会和杭州市建委合作进行国家二级建造师的培训、杭州市区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以考代评的培训工作。吕文晓、金波、蔡小沪、吴力平、董辉等多名教师承担了培训工作,所培训的班级在考核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学员反映良好。承担这样的培训,一方面提高了杭州电大城建学院在建筑行业的知名度,另外一方面,也为教师了解行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提供了条件,可以让教师了解如何让培养的学生更实用,传授的知识更接近实际,又从实践中升华为理论知识;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了成人生的实际特点,如何掌握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展开教学改革,进而为开放教育的教学和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经验。
5)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杭州市工程的建设和监理。教研室的沈先荣、傅刚辉、金波、董辉、吴力平、吕文晓等教师参与了西湖西进工程的监理工作、基督教堂-崇一堂的施工(该项目获得了西湖杯),杭州第二毛纺厂的工程建设、都市水乡A09组团的监理工作、凌家桥经济适用房的监理工作,浙江宾馆的结构设计、杭州市市级机关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三里亭R6组团工程的监理、近江校区R6组团工程的监理、海外海宾馆的建设、大塘服装厂的工程建设、杭州市背街小巷工程监理工程。通过参与这些工程的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很好的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技能,了解了工程所需要的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为自己知识能力的提升和补充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教研室多位教师在从事开放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现代开放教育的特点和经验,从自身体会出发,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与研究发表了相应的教学体会和总结。
7)对于绝大多数课程,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对已经制作完成的课件从形式上到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不断修改完善,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加入了一些工程图片、设备照片、试验照片等,克服了学生直接面对书本无法获得的实践资料,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8)教师资料室的建设:为了给教研室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方便,我们在05年度建立了教师资料室,有建筑结构、土木工程学报、世界建筑、建筑施工等专业期刊;有各专业课程和基础专业课程的相关辅导资料、教师辅导用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制图规范、砌体结构规范、各类施工规范、质量验收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荷载规范、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等行业现行规范;毕业设计指导用书等。
四、教研活动的开展
在05年度开展了丰富的教研活动,积极和中央电大、各级电大同行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组织教师进行研讨、组织常规教学检查、开设公开课等。开阔了视线、取长补短,获得了宝贵的教学、业务经验。
1)在05年度,我们多次和中央电大专业教师进行研讨,就多门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重点、考核重点的掌握等进行研讨。除了面对面的教学研讨以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电大在线就《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建议等进行研讨。
2)在05年度,我们开展了与江苏电大共建专业教师的研讨会,双方就资源共享、科研的进行、课程建设的经验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教研室吕文晓、董辉、吴力平、蔡小沪、李佳6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余宁院长、工民建教研室杨斌主任、施工教研室主任及参与共建课程的部分教师,围绕者“共建课程的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座谈,并就对普专、开放的实践环节管理、网络资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通过此次研讨会,加深了两院间的了解,开拓了视野,并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会议中达成了资源共享的初步意向,这对于两个学校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也有助于我校城建学院深入开展共享课程建设,推广课程教学经验、拓展课程外延。
3)参加了省电大召开的期末教学研讨会。12月9日,工民建教研室、市政教研室教师吕文晓、杨英等5人参加了在省电大语音中心召开的省电大机电土建基础类教学研讨会。会议中,吕文晓教师介绍了《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2课程的的期末复习的重点,试卷形式,题型分布和出题范围等,各电大教师对本门课程如何迎接期末复习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和看法,教师们对期末复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他教师介绍了其他普专课程的期末复习的重点、试题题型分布和出题范围,参加研讨会的本教研室教师参与了讨论。通过此次教学研讨会,大家更明确了如何更好的进行普专课程的复习迎考工作,同时对以后的普专教学计划的制订提了建议。
4)组织了由省电大专业教师参加和外聘教师参加的教学研讨会;首先由省电大专业教师传达了本次普专考试的出卷任务由原先的中央电大首次改为省电大命题的政策。这对专业教师如何更好的开展期末复习提供了方向。接着向外聘老师简单介绍了院部和教研室的组成情况,在会上,向外聘教师明确了期末考试是自己组织命题还是参加全省统考,考试的范围,对需要命题的教师明确了命题的要求、格式,希望外聘教师密切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命题。如何充分发挥外聘教师的积极性,如何让外聘教师更好的适应电大教育,并建立一支稳定的外聘教师,是此次教研研讨会的另外一个主题。通过此次教学研讨会,加强了教研室与省电大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教研室与外聘教师的联系,无论是对期末复习还是对外聘教师队伍的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组织了教研室教师参观西溪湿地,了解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筑的关系;
6)对外聘老师进行听课,了解外聘教师的教学能力,了解学生对外聘教师的建议和意见;组织了新外聘教师的试讲活动;
7)组织了教研室教师分别就开放教育、普专教育开设了公开课,听课后均进行了评议,加强了相互交流、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简介:
吕文晓,城建学院工民建教研室主任,讲师。

上一篇:论文答辩简述多久

下一篇:中间业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