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眼动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7 06:37

眼动论文研究

重点论文 1993-2000沃建中、申继亮,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9(3):18-22.沃建中,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课堂行为效能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3):34-39.沃建中、林崇德,信息加工速度发展的年龄差异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3):12-19.沃建中、申继亮、林崇德,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 1996,19(6):340-344.张登印、俞国良、沃建中,大学教师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4):41-44.林崇德、沃建中,儿童和青少年信息加工速度发展函数的研究,心理学报,1997,(1):43-50.沃建中、申继亮、林崇德,信息加工的阶段及其年龄差异源,心理科学, 1997,20(2):113-118.林崇德、沃建中,於国荣,信息加工阶段发展变化的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557-560.沃建中、林崇德,大学生对句子、图形的内部加工过程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4):22-27.曹宁、沃建中,儿童电视专题片收视情况的初步调查,现代传播,1998,94(5):60-63.沃建中、林崇德,信息加工速度的发展模式,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3):1-6. 林崇德、沃建中,2.7-11岁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对认知操作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4):1-7.曹宝龙、沃建中,高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4):62-64.沃建中、林崇德,青少年自我监控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0,23(1):10-15.沃建中,论认知结构与信息加工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57(1):80-86.沃建中、曹河圻、潘昱、林崇德,6-12岁儿童脑电α波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4):1-7.王国英、沃建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3):59-62.曹河圻、沃建中、林崇德、潘昱,6-12岁儿童脑电α波频率分布特点与信息加工速度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00,20(4):32-37.2001年沃建中、林崇德、曹河圻、胡清芬,6-12岁儿童脑波功率涨落特点与信息加工速度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1):118-125.沃建中、黄华珍、林崇德,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心理学报,2001,33(2):160-169.沃建中、宋其争、林崇德,高中生成就动机、物理学习成绩对其自我监控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1,21(2):34-39.林崇德、沃建中,6—12岁儿童脑波超慢功率涨落分布及发展特点,心理科学,2001,24(3):257-261.沃建中、林崇德,加工速度、自我监控对认知操作的影响,心理科学,2001,24(5):537-540.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李峰,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3):9-15.沃建中,信息加工速度发展的研究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9(4):311-318.沃建中、林崇德、刘军,6—12岁儿童脑波超慢涨落功率与计算速度的关系,心理学报,2001,33(6):526-531.潘昱,沃建中,林崇德,13-18岁青少年表象能力的发展和脑电α波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4)6-11.2002年李晓东,张向葵,沃建中,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心理学报,2002,34(4):400~406沃建中、李峰,小学生的成就目标和自主性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9(1):80-86.林崇德、沃建中、胡清芬,记忆状态下儿童青少年脑α波特点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1):1-5.沃建中、刘慧娟、林崇德,记忆状态下儿童青少年脑波超慢涨落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2,25(3):286-289.童秀英、沃建中,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2):22-26.宋其争、沃建中、林崇德,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中自我监控能力结构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2):79-84.沃建中、李峰、陈尚宝,5—7岁儿童加法策略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4):ong,Wo, Intrusive parenting: How psychological control affects childrenand adolescents: Chapter 8,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PreschoolChildren’s Behavioral Outcomes in China,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rain K. Barber,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Aprail,2002:235-262.2003年林崇德,沃建中,陈浩莺,小学生图形推理策略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1):2-8.林崇德,沃建中,刘慧娟,中小学智力发展的脑电图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1):5-10.张宏,沃建中,中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和对自身学习能力评价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1):25-30.沃建中,陈浩莺,林崇德,小学生图形推理策略个体差异,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2):1-8沃建中,刘慧娟,小学生不良情绪状况的特点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2-104沃建中,曹凌雁,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应用心理学,2003.9(2):11-15。刘慧娟,沃建中,中学生连环数运算中的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策略,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4):41-472004年刘慧娟,沃建中,林崇德,小学生的工作记忆资源的分配策略,应用心理学,2004年第2期,23-28沃建中,张宏,图形推理任务中儿童策略获得的微观发展过程,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4):7-13沃建中,李峰,张宏,5~10岁儿童策略优越性及策略选择的个体差异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年,27(1):26-30沃建中,电视对儿童的影响,电视研究,2004年第1期,17-19沃建中,闻莉,周少贤,认知风格理论研究的进展,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 597-602周少贤,陈尚宝,董莉,沃建中,3-6岁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家庭影响因素,学前教育研究,2004,11:42-45Wo, Jianzhong; Effective Factors Of The Strategies Selection of Distributing Working Memory.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Jianzhong; Lin, Chongde, The Developmental Features of Imagery 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cephalofluctuography: A Study of Adolescent Aged from 13 to 18.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Chongde; Wo,Jianzhong.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encephalofluctuograph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 memory condition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Zheng-wen; Cao, Ling-yan; Wo, Jianzhong, The Effects of Self-discrepancy on Ill Emo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Qi;Luo, Liang; Wo, Jianzhong, The Effect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on the General Self-concept.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Jing; Wo, Jianzhong,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ssure coping styles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adaptation.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Jimei; Wo, Jianzhong, Effect of Personality on School Performance Attribution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Donghui; Liu, Caimei; Wo, Jianzhong, The Developmental D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Social Attraction Strategy and Quality of Social Relationship.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Caimei; Dou,Donghui; Zhang,Hui; Wo, Jianzhong, 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s and ill-emotions in adolescent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Hui; Liu,Caimei; Wo, Jianzhong, How Parenting Styles Impact On Creativity Personality of Adolescent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Huijie; Luo,Liang; Wo, Jianzhong, Relation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to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Shangbao; Bi,Rong; Dong,Li; Wo, Jianzho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Belief of Parents in Kindergartens of Minority Area.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Shaoxian; Chen,Shangbao; Dong,Li; Wo, Jianzhong,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mily of Self-Control and Independence of 3-6-year-old children.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Pan; Wo, Jianzhong, The Differenc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Learning Motivation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Zhang, Wo, Jianzhong, Five to ten Years Old Children'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Superiority and strategy Choice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Liang; LI, Qi; Wo, Jianzhong, Influence of Teachers' Attribution Style on Self-efficacy.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Ling-yan; Zheng, Zheng-wen; Wo, Jianzho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gulation and Attribu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Huijuan; Wo, Jianzhong; Lin, Chongde, The strategies of distributing working memory resources in different difficulties of the running-arithmetic problem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Li; Wo, Jianzhong,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de 3-6 Primary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Dong; Shangbao Chen; Shaoxian Zhou; Jianzhong Wo. Factors affecting parenting beliefs of 4-6 kindergarteners’ parents.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un Wang, Li Wen, Jianzhong Wo,A research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relationship,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 Li,WANG, Yingchun,Wo, Jianzho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and Parenting Styl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4,8.2005年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20(1):87-90董莉,沃建中,3-6年级小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特点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5-47陈尚宝,沃建中,罗良,8~11岁儿童解决加法等值问题的策略发展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0(2)张宏,沃建中,图形推理任务中儿童策略获得的发展机制,心理科学,2005,28(2):314-317方晓义,沃建中, 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沃建中,刘彩梅, 曹凌雁,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英文),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240-242沃建中,儿童青少年的信息加工及脑机制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增刊:53-62罗良,沃建中,陈尚宝,王福兴,中学教师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27-428,445沃建中,罗良,林崇德,吕勇,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心理学报,2005.37(6):729-738魏高峡,梁承谋,李佑发,沃建中,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脑功能特征研究,体育科学,2005,25(10):41-46张璟,沃建中,林崇德,自我反思对初中生解题策略的影响,应用心理学(12月),2005.11(4):302-3062006年沃建中,孙慧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90-94沃建中,李琪,田宏杰,不同推理水平儿童在图形推理任务中的眼动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6-10李会杰,刘涵慧,沃建中,图形推理的脑波超慢涨落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3):305-309吴国来,沃建中,中学教师的人格特点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3):184-187吴国来,沈德立,白学军,沃建中,大中小学生内隐序列学习的发展性研究,心理科学,2006,29(2):267-270韦义平,沃建中,教学策略研究的趋势:主体教学策略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2(1):105-110沃建中,张晖,刘彩梅,电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Influence of television programs onchildren’s growth),中国临床康复,2006(2月).10(6):187-189罗良,沃建中,林崇德,人类工作记忆广度个体差异的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1):122-126吴国来,沃建中,白学军,沈德立,不同认知风格11岁儿童内隐序列学习的差异,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1):39-42沃建中,杨伟刚,林崇德,中学生聚合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应用心理学,2006,(4)董莉,陈尚宝, 沃建中,影响4~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因素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6,(12)2007年窦东徽; 沃建中,顿悟问题解决过程中抑制解除理论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7,30(2):362-364沃建中; 王福兴; 林崇德; 刘彩梅,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张璟; 林崇德; 沃建中,解题反思对数学学业优差生解题过程的影响,心理科学探新,2007,(2):59-62张晖; 王福兴; 沃建中; 李雅红,小学2~5年级儿童基于成功基础率的策略适应性,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2)李会杰; 沃建中; 刘涵慧; 赵丽琴,刺激类型及表征关系对无意视盲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6)2008年王福兴; 倪牧宇; 李卉; 沃建中,网络成瘾的诊断及其治疗,心理科学,2008,31(3):714-7162009年王福兴; 倪牧宇; 李卉; 沃建中,言语、图形任务条件下青少年发散性思维的差异研究,心理科学,2009,(1)沃建中; 向燕辉; 沈莉; 邹高祥; 李二霞,5.12重震区成人受灾者不良情绪反应程度与人格应对方式等因素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2)沃建中; 王烨晖; 刘彩梅; 林崇德,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2009,32(3):535-539向燕辉; 沃建中; 邹高祥; 沈莉; 李二霞,地震中有无亲属遇难群体的人格、心身健康及应对方式特点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7(23),488-492彭彧华; 沈莉; 沃建中; 向燕辉; 李二霞; 邹高祥; 刘扬,当代大学生性行为和性态度、性知识的特点及关系,人口研究,2009,33(6),85-93)2010年沃建中; 陈婉茹; 刘扬; 林崇德,创造能力不同学生的分类加工过程差异的眼动特点,心理学报,2010,42(2)李二霞; 沃建中; 向燕辉,512重震区儿童青少年心身健康与应对特点及关系,社会心理科学,2010,(4):69-74向燕辉; 沃建中; 沈莉; 李二霞; 邹高祥,复杂算术精算与估算的脑机制及皮层活动效应,心理科学,2010,(3)沈莉; 沃建中,地震中受灾群体与救援人员人格、应对方式和心身健康比较,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6)李二霞; 向燕辉; 沃建中,512汶川重震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与应对特点,教育学术月刊,2010,(6)沈莉; 向燕辉; 沃建中,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控制、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7)沃建中,刺激信息认知能力值测试系统及其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10,发明专利号:201010113875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

1.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一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改善的研究

2. 内疚与羞耻情绪对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3. 高职学生拖延行为与时间管理倾向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4. 听音乐对发明创造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的影响

5. 中小学教师自主研究

6. 在线视频课程中教师对学习过程与效果的影响

7. 高中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与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8. 独立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9. 军校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0. 小学生音乐学习动机与音乐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11. 高三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和高考成绩的影响研究——以楚雄市紫溪中学为例

12. 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13. 大学生缘观量表编制及初步应用

14. 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与自我中心社会支持的关系

15.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尊自我接纳和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16. 中文阅读中词跳读机制的眼动研究

17. 他人帮助意图先前帮助结果及信息提供者年龄特征对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18. 小学生对社会退缩的认识

19. 小学生对欺负受欺负同伴态度的研究

20. 教师情商幽默感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关系研究

21. 父亲教育观念及其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

22. 目标位置的预测性对于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23. 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卑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

24. 中英文言语流畅性任务的语言间差异的fNIRS研究

25. 情绪和颜色对记忆的影响研究

26. 有无标注词下内外部情绪标注对情绪作用的ERP研究

27. 基本情绪和元情绪的ERP对比研究

28. 物理学科领域知识的类别学习研究

29. 硕士毕业生归因风格自我概念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

30.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青少年智力发展研究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

31. 电视对幼儿执行功能的影响:真实性判断的视角

32. 呼市地区小学-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33. 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包头市第五中学为例

34. 农民工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自信心影响的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十一小学为例

35. 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

36. 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

37. 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为例

38.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theC's) in Decreasing Drug Use among the Youths in Papua New Guinea Norris Wangina

39. 大学生文化智力人格特质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40. 精神型领导的内容结构及其对主动性行为与创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

41. 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以海南州所中学为例

42. 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43.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认知中心团体辅导手册》的修订及研究

44. Ecological Factors in Bilingual Development Aidin Tajbakhsh

45. 物理学习困难的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研究

46.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多元智力影响的研究

47. 多级评分题组模型在《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测验》中的应用

48. 成年泰语母语者汉语认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49. 记忆和推理干预训练对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之影响研究

50.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意志特点及教育

51. 高校魅力型教师的特质结构问卷编制及多层线性分析

52. 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日常行为和早期阿尔兹海默症诊断的关系

53. 汉藏初中生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54.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校外辅导中主体心理成因探究

55.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实验研究

56. 沙盘游戏疗法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个案研究

57. 基于实物操作的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与工作记忆推理能力的关系研究

58.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及对策研究——以包头市重点高中为例

59. 住校生和陪读生自理能力学业成绩的对比研究——以包头市北重三中高二学生为例

60.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团体心理辅导

61. -年级小学生对童话人物性别角色偏好状况的调查研究

62. 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索

63. 低龄儿童厌学量表的编制

64. 汉字识别中正字法邻近字语音效应的眼动研究

65. 非自我空间参照系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66. 背景线索效应内隐记忆机制的探讨——来自视角变化效应的研究

67. 特质焦虑与情绪词加工的眼动研究

68. 恋人概念威胁对面孔优势效应的影响

69. 注视位置和语义偏向对词汇加工的影响研究

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

70.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时间洞察力关系研究

71. 中等职业学校两种不同生源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以云南省化工学校为例

72. 高职贫困生人际信任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73. 情绪性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

74. 藏区“+”中职教育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75. 初中学生生活技能现状及干预研究

76. 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发展资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77. 错误记忆提取阶段的激活和监测及老化研究

78. 情绪对不同焦虑水平个体抑制功能的影响

79. 汉字书写对阅读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80. 语义关联的注意捕获

81. -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

82. 重金属音乐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影响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

83. 自我相关信息对知觉选择的调控

84. 中小学班主任教学效能感调查研究

8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科学困境”及审美转向

86. 蒙汉族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发展特征研究

87. 楚雄州职业教育园区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及心理资本的状况和关系研究

88. 音乐速度与类型对蒙汉高中生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

89. 初中生心理控制源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90.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91. 移情训练对一年级小学生分享行为培养的干预研究

92. 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93.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自我认识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94. 情绪状态与调节策略对行为不当冲突的解决策略影响研究

95. 初二年级学生自主性两方面对逆反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96. 拉丁舞训练对-岁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97. -年级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一所民办小学为例

98. 高中生父母期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99. 小学高年级学生认知维度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课程设计

100. 小学高年级学生生命教育系列课程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双减政策论文答辩好过吗

如果你什么准备都做好的话,就不难。首先,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论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理解。所谓“深刻理解”,就是对论文的横向把握。这两个方面是为回答国防委员会委员对论文的深度和知识提出的问题做准备。例如,在一篇题为“创造名牌产品,发展民族工业”的论文中,国防委员会委员可以询问“民族品牌”与“名牌”的关系。虽然论文中不一定涉及“民族品牌”,但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论文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2。任何毕业论文都会穿插图表。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都或多或少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性,所以我认为应该有所准备。图表不仅是表达意见的直观方式,也是调整答辩会气氛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于私人国防委员会的成员来说,长时间的倾听必然会导致拒绝,并且不再接受和吸收你讨论的内容。这样一来,这个秘密就会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你的表现,你应该正确地佩戴插图或其他类似于图表的媒体。第三,语言流畅的学生通常是第一个为毕业论文辩护的人。大量事实证明,当他们在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时,往往语速越来越快,以致回答委员会听不清,影响了回答的结果。因此,学生在答疑过程中必须注意语速。要快要慢,轻要重,不能像鞭炮一样轰击观众。四。眼动研究生在回答论文时,一般可以回答一半,也可以不回答。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建设,都要注意自己的眼睛,这样才能经常看到国防委员会委员和与会学生。这是一种让你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让他们对你的话题感兴趣的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旁听时间长,委员们难免分心。这时,你将用你的视觉投射礼貌地“拉”回他们的神,这样委员会成员就可以遵循你的想法。5个。肢体语言辅助虽然毕业论文的答辩与其他答辩一样,但适当使用肢体语言有助于你的答辩,使答辩效果更好。尤其是正确使用手势语言会显得自信、有力、无可辩驳。相反,如果你在答辩过程中坚持站直或低头,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合理,主题新颖,结论正确,答辩的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毕业论文答辩中必须注意措辞的使用。6。在更正式的答辩会上,辩论者通常需要时间控制。因此,研究生在进行答辩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时间的控制要有力,最后期限要马上结束。这样,似乎是有备而来,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容易给防委委员留下好印象。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估计的时间,内容被辩护之前。当然,灵活减少或增加防御过程也是时间控制的表现,应该注意。7号。在校园里有许多辩论者在为毕业论文辩护。因此,对于国防委员会的成员来说,他们不能对每一篇论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些甚至不熟悉这个话题。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围绕主题和最后一个主题进行论述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委员会成员很容易就本专题所涉及的问题提出问题。如果他们能从头到尾把重点放在论文的主题上,会让委员们的思路清晰,对你的论文表示同意。

为什么人们要用眼动技术研究阅读

每天,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以上来自眼睛。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通过直接观察眼球运动直接对心理过程进行研究。例如,在本世纪20年代国外就有人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使用肉眼观察眼动来研究广告心理学[1]。现在通常用照相技术和眼动仪对眼动进行分析研究[2]。心理学家认为眼球运动是视觉过程的直接反应,并且反映了多种人类认知活动,受到多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如眼球的运动与注意、预期、记忆、推理、阅读等认知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

有关阅读中眼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法国学者Lamare和Jaral 以及Heuy的工作[2]。此后,人们试图通过研究眼动中注视点的顺序和眼跳动来了解阅读背后的知觉过程。近20多年,由于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眼动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尝试把眼动作为人阅读过程的指示器。眼动记录是一种比较自然、干扰较小的过程,与心理学中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因而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2]。然而,由于阅读过程的复杂性,眼动记录能在何种程度上反映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呢?研究者已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对于眼球运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些探索的结果还主要是来自西方心理学家工作。

2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了眼球运动和认知活动有基本对应关系。任务难度越大,认知因素就越多地参与、塑造并决定了低水平、反射性的眼球运动行为。如对预期追踪是源于习惯性行为还是源于认知预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没有线索”的实验中被试倾向于按上次刺激运动的方向反应,这更多是一种习惯性活动,而在有认知线索的情况下,认知线索对预期眼球跟踪产生了明显的影响[3]。眼动与知觉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是过去15年间眼动研究的中心问题[2]。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研究者也发现认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然任务状态下的眼球运动。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探讨为阅读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1 眼脑距离

所谓眼脑距离是指眼球运动与大脑加工之间的联系,可以用视觉过程和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延迟来描述。将眼动技术应用于阅读加工的研究,基本前提就是眼球运动能够反映即时的阅读加工过程。Just等人假设,当眼球离开一个词时,表明他对此词加工完成并且转向下一个词的加工,因此注视时间可作为一个即时的词加工指标。也就是说视觉过程与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延迟很短。大量的研究结果也基本支持这种假设。在阅读中眼睛不是平滑、连续地运动,而表现出几种运动方式,即眼球振颤、眼跳(Saccade)、回扫(Regression)、和注视(Fixation)。读一篇文章,眼睛通常先在某个地方注视一段时间,然后做一个很快的眼跳,这样眼睛便移到了下一个注视位置;每当读完一行,眼睛便进行一次大幅度的换行;有时眼睛还会重新回到原来读过的地方——回扫。眼睛注视时间一般在200-400毫秒之间,眼跳时间一般很短只有10―40毫秒。研究发现,在眼跳的时候,眼睛几乎不能获取信息,主要的认知加工就是在注视时进行的[4]。Rayner等发现,当文章的难度加大时,认知加工过程变得复杂和困难,眼跳的距离一般变短,被略过的词数减少,而回扫的次数明显增加,平均注视时间变长[4]。从高频单词、预测性高的单词上的眼动模式可以看出阅读中的认知加工和眼动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在一般的文章中,单词的频率和长度是高相关的,控制了单词的长度后,注视时间上仍然有很强的频率效应[4]。严格匹配了句子中不同预测性单词的频率和词长,发现单词的预测性越强,单词上的注视时间越短[8]。McConkie等还发现了首次注视点的位置受到了词形的约束[5]。这些结果显示了眼动与认知加工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在空间上也是一致的。总之,在即时的基础上,眼球运动基本上受到了认知加工的影响并反映了认知加工活动。

2.2 溢出效应和前视效应

尽管眼动数据对理解阅读过程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它们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如,在注视时间中除认知加工过程外还包含一个单纯的运动激发过程。低水平的视觉和感觉因素也会影响在单词上的注视时间和移向下一个单词的眼跳长度[4]。而且一次单独的注视活动也可能包括多个认知过程。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即时理解过程的测定。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单词的加工开始于注视这些单词之前,而另一些单词在注视点离开之后还会被加工。也就是说,单词不仅仅在单一的注视中被加工。“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和“前视效应”(preview effect)就是这种现象的具体反映。

有些研究发现,阅读中不仅低频词的注视时间比高频词的注视时间长。而且,低频词后面的单词或区域的注视时间也会相对较长。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溢出效应”。例如:在下列句子中,比较被试在两种条件下眼动过程发现,在阅读替换句时,被试不仅在句中低频词(walte、gondola)上的注视时间比在原句中高频词(music、vehicle)上的注视时间长30—90毫秒。而且,被试在低频词的下一个词(captured、moved)上的注视时间也增加了30—40 毫秒[6]。这表明与低频词相关的加工过程可能影响到对下一个词的加工。在歧义消解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就将这种影响效应作为歧义消解过程的一种反映。由于歧义词的通达和信息整合会影响到后面的阅读过程,在歧义词后面几个单词(解歧区)上的注视时间会比非歧义词后面几个单词上的注视时间长。所以研究者会考察读者在歧义词和歧义词后解歧区上的注视时间(阅读时间)来推测大脑对歧义词等的加工过程。

另一种效应的存在是因为阅读中,读者的旁视野会从注视点以外的区域中获得有用的加工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得会使后面的阅读加工过程变得容易。这种效应就被称为“前视效应”。很多研究中都发现和利用了这种效应。早在1907年,Dodge指出从旁视野中获得的信息能够缩短对注视点上单词的命名反应时[7]。在自然的阅读过程中,读者每次眼跳移动8个字母的位置,大约1.5个单词。短的单词常常会被跳过,而六个字母以上的单词一般不会被跳过。读者忽略掉的这些短词,可能是读者从旁视野提前获得了这些词的部分信息,并在注视它们之前就通达了意义[4,6,8]。很多研究阅读的技术,如计算机移动窗**术,忽略了“前视效应”的存在,因而不如用眼动技术研究阅读过程接近自然阅读状态。根据这种效应,McConkie 等创建了眼动随动显示(eye movement contingent display)技术[2,4]。这种技术主要有两种范式,一种被称为移动窗口范式,一种是边界范式。移动窗口范式是在注视点的附近设定一个“窗口”,“窗口”之外的内容以某种方式改变,眼跳到新注视点处出现新的窗口。这种范式能够近似的确定读者阅读的知觉广度[4]。而边界范式在眼跳越过某一设定的边界时变化一次呈现内容,以确定从旁视野中被试能够获得何种信息[4,8]。

2.3 知觉广度

读者在一个注视点上能够知觉的范围不止一个单词。知觉广度是注视点周围可以获得有用信息的区域。用眼动数据对阅读过程进行较精确的推测时,了解知觉广度范围的大小和从知觉广度中提取的信息类型是很重要的。

2.3.1 知觉广度范围

很多研究表明,单次注视的知觉广度是有限的。利用上述眼动技术——移动窗口范式,通过不断变换呈现窗口的大小,可以精确测量被试知觉广度的大小。其基本原理是,当呈现窗口小于人的知觉广度时,阅读速度减慢。研究发现,英文阅读时读者从当前注视点得到信息的范围是从注视点左边3―4个字母到注视点右边大约15个字母的位置之间。识别单词的信息局限在注视点右边5―7个字母的范围中,所以这个范围被称作识别范围。这表明知觉广度范围在注视点两侧是不对称的。O’Regan等发现了英文中眼睛注视词的最佳位置接近词的中间或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注视点落在这些位置上,被试命名词或词汇判断的反应时间最短[9]。在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偏离最佳位置加大将会导致再次注视频率的上升[10]。在从左到右书写的文字中(如英文),注视点右边的知觉广度范围较大,而在从右到左书写的文字中(如希伯来文),注视点左边的知觉广度范围较大,说明知觉广度的不对称性受到了阅读主导方向的影响[4]。

知觉广度范围的大小还受到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文章难度会影响读者的知觉广度,难度较大的文章知觉广度的范围较小。知觉广度范围还受语言正字法空间特性的影响,如与拼音文字的读者相比,阅读中文和日文的读者的知觉广度范围较小[4]。阅读过程中,知觉广度的范围局限在单行内,也就是说注视点无法提取到下一行文字中的信息的[4]。

2.3.2 从知觉广度中获得的信息

读者从知觉广度范围中获得阅读过程所需要的多种信息。在识别范围内,可以获得识别某个单词需要的所有信息。而在识别范围之外的区域中,读者也可以获得多种有用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又是什么样的呢?有一种设想认为从旁视野中能获得单词的发音信息,但是研究发现在首音节相同的情况下,旁视野中的启动词write并未对目标词rough的命名有促进效应。研究者认为读者可以从旁视野中得到单词的视觉特征。如Rayner等发现在旁视野中出现字形相似的词会促进对后来注视的目标词的命名反应。Rayner和McConkie等人提出了“起始字母识别假设(preliminary letter identification hypothesis)”来解释在旁视野中获得了何种信息。这种假设认为读者可以从旁视野中获得单词中前几个字母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为后面字母的识别提供必要的语境信息(如视觉信息或正字法规则),也可能促使注意集中在没有被识别的字母上而促进了对单词的识别[7]。研究中发现无论启动词在注视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启动词与目标词的前若干个字母相同确实会促进对目标词的命名。

Rayner 和 McConkie等人的研究还发现读者在旁视野中不能获得语义信息,识别范围外的区域中获得信息并不都促进单词的识别[7,11]。

2.4 注视时间与词汇通达

影响词汇通达的因素(如词频、词长和单词的可预测性等)也影响了单词上的注视时间,这一事实使研究者一般认为:单词上的注视时间基本对应于词汇通达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眼跳时间。但是“溢出效应”和“前视效应”都会影响某个单词上的注视时间,研究者应该考虑的是在一个单词上的注视时间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对单词的加工时间。心理学家们在研究中提出了不同的眼动控制模型,试图说明眼动过程与词汇通达过程的对应关系。其中,Morrison提出的眼动控制模型将词汇的通达作为眼球移动的启动点,而注意的转换在真正的眼球运动前面。因而,这个过程是⑴词汇通达⑵注意转换到下一个注视的位置⑶眼球的移动[2]。也就是说,注视时间内完成了词汇的通达并且可以发出眼球移动的指令。Morrison在研究中操纵了阅读中刺激的起始的延迟时间,发现延迟时间长度强烈的影响了注视时间的长度,这说明了注视时间受到了直接控制,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词汇通达与注视时间的直接对应关系[12]。

但是,注视时间并不仅仅反映了词汇通达的过程。Rayner 等对注视时间与词汇通达、文章整合过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6]。Schustack, Ehrlich 和Rayner进行实验对这个问题做了最为直接的检验。实验中被试阅读同样的一段文章并对出现在屏幕上的目标词命名。结果显示了注视时间反映的不单是词汇通达过程还包括文章整合的过程[6]。

当然,注视时间的变异大部分是由词汇通达过程引起的,利用眼动技术来研究即时的阅读过程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利用眼动的数据来解释某些阅读过程时,应该考虑到如前视效应,溢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才可能得到可信的推论。

眼动仪的应用领域

眼动在工效学(ergonomics)研究中的应用在工程设计中经常要考虑人的因素的制约性。如视觉信息搜索的速度,范围及其快捷性等。眼动的工效学就是利用眼动指标来探测人--机交互作用中视觉信息提取及视觉控制问题,使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身心特点,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结合。能够让人们更容易,更有效,更舒适和更安全地工作。眼动的交通心理学研究眼动在交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驾驶舱内的表盘设计问题,道路建设及路标设置问题,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的视觉信息搜索及其培训问题等。法国的Florence Hella在采用呈现信息的新技术研究汽车仪表盘时曾特别强调眼动分析的重要性。构建驾驶员眼动特征的理论模型在驾驶行为的研究中非常重要。有人提出预测汽车驾驶员行为的模型-隐含马克夫动态模型(Hidden Markove dynamic models简称 HMDMs),该模型可根据观察驾驶员的行为获取的眼动模式来推测驾驶员的行为意向(当前状态)。如注意路上的汽车情况,检查车的当前位置,将车的位置调到路中央等。因此这个分析系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为智能汽车系统提供有用信息。眼动在航空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航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开始。它主要是研究航空环境中飞行员的行为特点和航空设备设计中人的因素问题。以眼动为指标的研究主要包括:1)航空环境中飞行员的行为特点。2)研究飞行器设计与使用者的人机关系问题。3)研究和训练飞行员的方法。眼动在体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各种体育运动过程中,视觉信息的提取是其基本的心理支持。而视觉信息提取的不同模式可能正确反映了高水平运动员与一般水平(或新手)运动员之间的运动能力差异。所以记录不同水平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的眼动模式,有利于提供对新手进行有效训练的模式和策略。有些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冰球,高尔夫球,网球,台球,铅球,板球,体操,击剑,自行车和职业国际象棋等都可以利用眼动仪进行研究。眼动仪在网站可用性研究的应用眼动追踪技术对网站可用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网页浏览习惯的研究和网站页面布局的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对网页浏览习惯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网民的网页浏览数据,来获取相关资料,从而对网页的结构、设计、内容等对网民的影响力做出判断,并且进一步推断出网站如何实现最优布局才能对网站受众产生最大的视觉和心理影响。网页浏览习惯的研究在眼动研究中,发现浏览不同网页时,被测试的注视习惯几乎是一致。最普遍的浏览模式呈现的是F形注视点分布。当然,并不是所有被测试的注视点都是F形分布的,也会有E形的和倒L形,但是大部分数据中都与F型注视极为相近,其实它们都是F形注视的衍生。由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眼动追踪技术将用户在浏览三个不同的网页时的眼动轨迹进行了记录,其中第一幅图所展示的是典型的F型注视点分布。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用户注视这三个网页的先后顺序,对其中某一部分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距离,瞳孔直径变化等,并以此来分析用户的心理活动,从而为网页布局提供有效的信息,使网站企业对网页的结构、内容、广告位确定以及优化等的决策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眼动追踪技术对网页浏览习惯的研究中,这只是其中国一个细微的共性,而更精确有效地信息和研究,还有待于对每个网站更具针对性的可用性测试。相对于眼动追踪技术对网页浏览习惯的研究,其对网站页面布局的研究目的虽与前者的研究目的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对后者的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因而对其研究目的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网站页面布局的研究眼动追踪技术对网站页面布局的研究是致力于使用户感觉更加顺畅舒适,在浏览页面习惯性的注视动作上,优化网站页面的内容,使浏览者更便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具体的说,眼动追踪技术通过记录被测试人员的眼睛运动轨迹,一方面来分析用户的眼动轨迹和浏览习惯,另一方面完整而客观的还原用户对页面各部分的视觉注意力、注视轨迹和关注质量,通过眼动追踪对三大门户网站的可用性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与MSN和SINA相比,SOHU首页的页面布局更加均匀,如中间纵向分为三列,并且内容色调基本一致,宽窄也相当接近,这更加有助于用户注意力的均匀分配。通过这三幅图的分析结果,我们能够较为直观的得出不同的网页分别需要改观的地方有哪些,从而得出更吸引人的网络页面布局。眼动追踪技术是由19世纪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科学家发现并开始研究,在百余年的研究历史中,眼动追踪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在21世纪,眼动追踪技术成功成为一门实践科学,普遍的应用于学术研究和商业领域。随着眼动追踪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需求不断加大,其在网站可用性方面的应用将越来越广。利用眼动追踪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网站企业的页面设计将越来越具有体验性,使用户获得耳目一新的浏览感受,从而一方面为网站发展带来优势,也使用户更加快捷、便利的从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上一篇:环境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毕业生的论文格式